飯桌上的溫情_750字
在中國,飯桌好像是不能單純的把它定義為是一個用來吃飯的地方,每一個中國人內(nèi)心深處都似乎有一段與飯桌扯不開的情節(jié)。同甘共苦,風雨同舟后的別離之際,為遠行的人送行;歷經(jīng)風雨,浪子重歸故里與親朋重逢之時,為歸者接風洗塵;或悲或喜,憶苦憶甜,一切的一切都會在飯桌上被抒發(fā)的淋漓盡致,中國人飯桌上演繹的溫情故事似乎說不清道不盡。
打記事起,就知道奶奶有一個習慣,若是家人都在家,飯做好了,只要還有一個人沒有坐在飯桌前,她就決不開飯。一直以為奶奶這是出于某種陳舊的禮節(jié),規(guī)矩。直到有一天忍不住責怪了奶奶幾句:“現(xiàn)在還有幾個人這么在乎這些啊,不必講那么多老規(guī)矩吧……”奶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淡淡的說了一句:“我哪有講什么規(guī)矩禮節(jié)啊,就是覺得吃飯人都到齊,桌邊坐滿才好,一家人吃個飯本來就該這樣。”是啊,我早該想到,從沒上過學的奶奶哪會知道那么多禮節(jié)啊,她只是一直把坐在一起吃飯看作是一個家的標志,只是單純的喜歡那種感覺罷了?粗棠涛覂(nèi)心的那一絲感動彌漫開來,要怎樣一顆細膩柔軟的心才能體會到那小小的飯桌上的溫暖與親情啊,才發(fā)現(xiàn),原來飯桌在奶奶心中有如此溫情的定義。
在農(nóng)村有一個風俗,就是誰家若有了亡者,在每年的十五,春節(jié)或者是亡者的忌日就會在家人吃飯的時候為亡者也擺上一副碗筷,盛上飯菜,稱之為“叫飯”,意思就是讓親人的亡靈也回來坐上一坐,聚一聚。這雖然多少有些封建迷信成份,但從中也不難看出中國人賦予飯桌的特殊含義,甚至把它當作是對亡者的尊重與懷念。飯桌就似一個載體,一家人圍坐著,邊吃邊談,邊談邊笑,在飯桌上,彼此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拉近,親情一點一滴的積累,飯桌便是濃濃溫情的'中心,就這樣一份溫暖在每個人的心中幻化,沉入心底,化為了內(nèi)心對家的念想。
無須對飯桌的定義進行過多的思考,更不必對飯桌進行什么文化深究,只要在那一次又一次的相聚別離中緊抓住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動,你便會對它有一個獨特的感受,簡單而自然。
請在那些商場、官場上的一個又一個大而華麗的虛偽飯桌還未腐蝕我們心靈之前,請多看看家中的那個小飯桌,它還有一個溫情的定義,那便是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