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通用1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通用1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270°(冬至點)時開始為“冬至”。冬至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22個節(jié)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我們的古人對此早有認識,正因為“冬至陽生春又來”,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為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節(jié)日。
冬至前后,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后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但是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nèi)氣溫仍繼續(xù)下降。我國除少數(shù)海島和海濱局部地區(qū)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guī)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冬至后,雖進入了“數(shù)九天氣”,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東北大地千里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qū)也常常是銀裝素裹;大江南北這時平均氣溫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繼續(xù)生長,菜麥青青,一派生機,正是“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而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則在10℃以上,更是花香鳥語,滿目春光。冬至前后是興修水利,大搞農(nóng)田基本建設(shè)、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江南地區(qū)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jié)要抓緊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并消滅越冬害蟲。已經(jīng)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qū),則需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其主要農(nóng)事有,一是三麥、油菜的中耕松土、重施臘肥、澆泥漿水、清溝理墑、培土壅根。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層。三是搞好良種串換調(diào)劑,棉種冷凍和室內(nèi)選種。四是綠肥田除草,并注意培土壅根,防凍保苗。五是果園、桑園繼續(xù)施肥、冬耕清園;果樹、桑樹整枝修剪、更新補缺、消滅越冬病蟲。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糞水、蓋草保溫防凍,特別要加強苗床的越冬管理。七是畜禽加強冬季飼養(yǎng)管理、修補畜舍、保溫防寒。八是繼續(xù)捕撈成魚,整修魚池,養(yǎng)好暫養(yǎng)魚種和親魚;搞好魚種越冬管理。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2
這個星期的星期五我放學回到家,奶奶正在煮湯圓。我奇怪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今天要吃湯圓?”奶奶微笑地回答道:“因為今天是冬至呀!
可是,什么是冬至呢?為什么冬至要吃湯圓呢?我趕緊上網(wǎng)查了一查,終于略知一二了。冬至是我國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很重要的節(jié)氣,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北方人們在冬至習慣吃水餃,而上海人的風俗就是吃湯圓。這就是北方和南方的差別。湯圓也稱“湯團”,因為有“圓”又有“團”,表示著“圓滿和團圓”,祝福家家戶戶合家團圓。
那么冬至日還有什么特點呢?奶奶又告訴我,冬至日的特點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就是這一天會黑得比較早。每年的冬至是在公歷12月21日或12月22日,因為沒有固定的特定日,因此和“清明節(jié)”一樣被稱為“活節(jié)”。冬至后就進入“數(shù)九”了,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三九嚴寒”,冬至后的27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等到了“九九”,也就是冬至后的81天,這時冬天就已經(jīng)全部過完,春天就要來臨了。
我心里暗暗地在想:冬天終于來了,今年不知道能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堆雪人?想著想著,奶奶大叫一聲:“吃湯圓嘍!”嘻嘻,溫暖的冬至啊!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3
今天是星期天,也是一年中的冬至,奶奶告訴我,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如果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奶奶在搟面皮 ,媽媽和姑姑在包餃子,我也想學包餃子,但是媽媽不同意,我自己試著包了一個,結(jié)果把餃子餡包在了外面,姑姑說我是“小天才餃子機”
吃過餃子后,我和姑姑一起打羽毛球,我們玩的很開心。以前我看別人打羽毛球覺得很簡單,但是真正打起來才知道很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很多事都是看著簡單,做起來難,以后做事情都有認真,專心,持續(xù)練習,才能做好每件事。
加油!伊姿嵐!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4
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xù)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nèi),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鏈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余”(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tǒng)節(jié)慶的喜氣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區(qū)盛產(chǎn)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種糕團更是當?shù)仡H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圓圓的冬至團更是席間的必備點心,據(jù)說在蘇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撐腰糕,三月青團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餡團子,六月二十四謝灶團,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團,九月初九重陽糕,十月蘿卜團,十一月冬至團,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點心,新一年又來臨。
據(jù)說,蘇州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睘榱思o念西施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jié)的應景美食。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是廣泛流傳于吳地的民間俗語。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興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書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賣出八只羊,對食者而言,無論是燒、燜、燉、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補身體,實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5
東漢末年,在長沙有一位名醫(yī),名叫張仲景,因年事已高,便告老還鄉(xiāng)。
當時,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到處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張仲景回到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這里已不是從前記憶中的模樣了。以前,店鋪無數(shù),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客棧里滿是客人。可現(xiàn)在,路上的行人極少,都是衣衫襤褸,食不裹腹。這時,正是冬日,大量饑民不光衣不遮體,很多人的耳朵都凍裂了,潰爛發(fā)炎。張仲景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該怎么拯救家鄉(xiāng)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冥思苦想了幾個日子,張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在路邊架起了一個大醫(yī)棚,把新鮮的羊肉、火紅的辣椒還有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到大鍋里精心熬制。
這天正值冬至,行人比往常更少,可肉香一下子就吸引來了無數(shù)家鄉(xiāng)人,張仲景吩咐弟子將煮好的食材撈起來,剁碎,碾成泥,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狀,這便是今天餃子的雛形。鍋中煮熟的餃子和湯水香飄十里,醫(yī)棚里接受施舍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吃了后,贊不絕口。幾天后,凍裂的耳朵也因吃了餃子,喝了湯水而痊愈。這湯水人們叫它“驅(qū)寒矯耳湯”。
從此,為了紀念名醫(yī)張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至今還流傳著一句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6
冬至在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里,在我們家鄉(xiāng)稱呼為“過冬節(jié)”,冬至在我們那里算是一個很大的節(jié)日。在我的家鄉(xiāng),冬至的風俗就要吃湯圓,還有那些像餃子一樣的東西,我們那里過冬至吃過了湯圓就算多一歲了,真是猶如過年一樣,也就有了“冬至小過年”的說法。
記得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時常盼著冬至,冬至算是很開心的一天了,因為冬至那天家里的人都是不干活的。說是過冬,說白了就是冬休一天,大人小孩都圍在一起說說家常、吃吃湯圓,真的是很開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連家里面圈養(yǎng)的豬、牛、羊那天竟然也是要吃湯圓的。冬至那天,爸媽就會提個小桶裝些湯圓去喂它們,印象中喂牛就是找些新鮮的甘蔗葉包著湯圓給它吃,喂羊就用嫩草包著湯圓給它吃,看著它們都吃得有滋有味的。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我就問爸媽,爸媽說人要過冬,家畜那天也一樣。
最讓我難忘的是村里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冬至那天,不管你幾歲,一歲就吃一個湯圓,以此類推一百歲就吃一百個。別擔心老人們吃不了這么多,因為我們家鄉(xiāng)的湯圓是沒固定大小的,有老人的家里就做了一些很小很小的湯圓,當然也有大的,主要就圖個吉祥。對這些小時候的記憶我都時常記在心里,真的,現(xiàn)在越是長大了,對小時候過節(jié)的印象就越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日一樣……
俗話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自從上了初中之后,便在外求學,偶爾才能回家,一遇到節(jié)日,就讓我特別懷念,特別想家。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7
一轉(zhuǎn)眼冬至又到了,而關(guān)于冬至的習俗有人說吃餃子,有人說吃湯圓,但是我們老家的習俗更特別,那就是吃包子,雖然已經(jīng)很漸漸失傳了,但是我們家依然還保留著這個習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發(fā)好面,準備好羊肉胡蘿卜餡。一聽說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邊,拿過奶奶壓好的面皮,開始學包包子。奶奶邊包邊教我:“左手心放面皮,右手舀餡放在面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著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后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我一聽,難,得有點技術(shù)。奶奶說:“不怕,一學就會!彼兆∥业挠沂郑珠_手指,在面皮上練習“邊拉邊捏”,看著面皮的圓邊在我手下一點點收攏,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兩個,第三個我堅持要自己來,開頭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順利,快要捏好了,我心里高興,想一下捏住,可是餡都捏到了邊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點發(fā)急,使勁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餡也漏了。奶奶一看說:“不要急,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你這是面邊上粘了菜汁就捏不;手濕了就粘面了!蔽议L吸一口氣,擦干手,重新拿過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終于成功了。那包子歪著小辮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氣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個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飯了,奶奶端上熱氣騰騰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勞!
不知道冬至的這個習俗還可以流傳到什么時候,但是我喜歡這樣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喜歡這樣傳統(tǒng)的習俗。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8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正所謂:冬至到,吃水餃。
過去,南寧人甚至把冬至提到了比年還重要的地步,在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冬大過年”之說。每到冬至,各家各戶就要做湯圓、包肉粽,還要準備“三牲”拜祭祖先,舉家歡飲。而在鄉(xiāng)下,除了家家戶戶要做湯圓、包粽子外,在冬至那天所有外出的人都要到村里祭祖宗祠,然后合家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以慶團圓。
據(jù)傳,南寧之所以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是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jié),但離春天已經(jīng)不遠了。冬至那天,各家殺雞宰鴨,準備酒肉、果品、湯圓,而在外的親人也趕著回來過節(jié),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同時冬至對于農(nóng)民而言,就意味著要對來年的生產(chǎn)、生活進行系統(tǒng)的安排和籌劃,從這個角度上分析,確實是“冬至大過年”了。在民間還有“冬干年濕”一說,即如果在冬至那天天氣晴好,在過年的時候則會遇上下雨天,十分應驗。其中奧妙,也許是因為古人千年之總結(jié),是經(jīng)驗之談。
過冬節(jié)時,南寧人的餐桌上除了雞鴨豬羊等佳肴外,還有一道特別的菜——魚生。這是因為民間有“冬至魚生夏至狗”的講法,也許是因為冬至時令氣候較涼,切好的魚生不易變質(zhì),入口時清涼爽滑美味。當然,南寧魚生口感最好的要算橫縣的,橫縣魚生還成功申報了南寧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9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qū)別于后來的春節(jié)前夕的"辭歲",冬節(jié)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jīng)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jīng)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fā)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后收藏起來,留給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薄皥A”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冬節(jié)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節(jié)丸”,潮汕有“冬節(jié)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jié)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其實,每年到了冬至這一天,夜的時間最長,冬至過后,才逐漸變短。昔時潮汕城鄉(xiāng)在冬至日還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備三牲祭祖和掃墓的習俗,冬至掃墓叫“過冬紙”。人去世未滿三年,后代掃墓應在清明節(jié)“過春紙”,以后才“過冬紙”。冬至掃墓,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娛樂身心作用。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0
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日,不知不覺間,太陽直射點又到達了南回歸線,北半球迎來了一年中最漫長的一個夜晚。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就測出了冬至,它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制定出的一個。
《后漢書》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薄稏|京夢華錄》記載:“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不知是不是古人留下的禮儀,中華各地都會慶祝這個獨特的節(jié)氣。沒有隆重的儀式,只是各自“備辦飲食”,“安身靜體”地借此慶祝。
說來慚愧,在讀大學之前,上海的同學們似乎從來沒聽說過“冬至吃水餃”。直到大一的那個冬至夜,食堂賣水餃窗口莫名其妙地排起了長隊――目測絕對超過100米,才知道這個流行于北方、中原多地區(qū)的.習俗。一位河南同學很認真地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辈恢肋@些排隊買水餃的同學是真的害怕耳朵會被凍掉,還是借吃水餃一事聊解鄉(xiāng)愁,抑或是對傳統(tǒng)習俗的尊重與恪守,總之從那天開始,我也每逢冬至必吃水餃。
作為擁有一半山東血統(tǒng)的女子,還有一樣食物是冬至必不可少的――羊肉湯。冬至喝羊肉湯流行于滕州一帶,做法相當豪放:整塊的羊肉稍微汆一下,煮至酥爛,撈出、去骨、切片,然后盛一大碗羊肉湯,按個人喜好放入羊肉、香菜、大蒜葉或辣椒。我個人認為再加點山西老陳醋味道更佳。熱騰騰的一碗羊肉湯喝下去,冬至的寒冷全被驅(qū)散。
冬至過后,白晝漸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預示著新的開始,很快,我刊即將同廣大新老讀者共同迎來新的一年。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祝愿各位讀者永遠有兩者相伴。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1
今天是“冬至”。早上,媽媽從菜場里買了湯圓粉,魚,肉,鴨……
到了下午,我從學校放學回來,弟弟從幼兒園回來。我們回到家里。洗了手,把湯圓粉倒進大碗,再用水打濕。媽媽在碗里搓來搓去,揉來揉去。把湯圓粉揉成一團。然后,把湯圓粉一塊一塊的摘下來放在大碗里。讓我和弟弟來做湯圓,怎么做呢?
媽媽教了我一下,說:“把湯圓粉放在手心里,雙手合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再右手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轉(zhuǎn)啊轉(zhuǎn)。就這樣,圓圓的湯圓就做成了”。我根據(jù)媽媽說的就開始做了,怎么做也成不了圓形!媽媽說:“不急,多做幾次,一定會得!闭娴,好幾次以后,我把湯圓做的一個比一個圓?粗淮笸胗职子謭A的湯圓,好高興啊!想想一定很美味的。
我們來到廚房,開始煮湯圓。首先,開火,把鍋燒燙,再放肉,肉哧哧響,出油了。媽媽把湯圓一個一個慢慢地放進去,再不停到反過來反過去。不一會兒,湯圓變顏色了,成了金黃色。
這是,媽媽加人了鴨湯。香噴噴的湯圓就出來了!真美,真香!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2
今天是冬至,我和媽媽、奶奶、爺爺一起包的餃子,奶奶說:如果冬至不吃餃子,會把耳朵凍掉的。
餃子的餡是我最喜歡吃的韭菜和肉。奶奶先把面粉活成面團,然后由媽媽切成小塊,我把它們壓扁,最后爺爺搟成餃子皮,就開始包餃子啦,媽媽教我把餃子餡放到餃子皮上,先把中間捏緊,然后再捏緊邊,別看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并不簡單,我老是做不好,包的餃子個個奇形怪狀、東倒西歪,我把它們一個個排得整整齊齊像我體育課是的隊列。媽媽說包餃子一定記住不要露餡,否則就成餃子湯了。
奶奶說:餃子像一群小白鵝,撲通撲通跳下河,
餃子下好了!一咬,就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特有滋味。
我家的餃子太好吃了。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3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說:書法、美術(shù)、春節(jié)、端午節(jié)……前幾天剛過了冬至。
冬至吃水餃有一個傳說故事,我給大家講講聽。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有了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那天,爸爸媽媽提前下班回家包餃子,我只是在一旁看。爸爸搟皮媽媽包,我看到爸爸在用力的搟著水餃皮,一會就搟了一堆,媽媽也不閑著,靈巧的雙手一捏,一個圓嘟嘟的餃子就出來了。正在大家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哧哧的聲音驚動了大家,原來是鍋里的水開了,下水餃吃了,我高興的喊著。
不知道為什么,媽媽還留了一碗水餃沒有下。
第二天我才知道是留給住校的堂姐。堂姐沒有了爸爸媽媽,周末住在我家,媽媽來照顧她,媽媽說既然姐姐住在我們家,那就是我家的一名成員,什么東西她都應該有一份。
這個冬至,是充滿溫馨的,餃子里都有一種溫馨的味道。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4
你們知道冬至嗎?冬至可以叫做“冬節(jié)”,也被稱為“小年”。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湯圓也叫“湯團”,“團”和“圓”意味著家家戶戶團團圓圓。民間有句俗話叫:“吃了湯圓長一歲”。
下午,有一件讓人尖叫起來的事——我們要做湯圓、吃湯圓、吃麻糍啰!
做湯圓之前,我們移好桌子,鋪上桌布,開始做湯圓。
我先從又白又硬的糯米粉里掰下一小塊硬邦邦的面團,再把面團放在手心里揉軟。瞧!我揉的多軟啊,就像一張軟軟的小床,躺在上面一定很舒服。接著我把面團壓扁,弄一點芝麻餡放進去,最后把芝麻餡包住,再揉圓。哈哈!一個完美的湯圓做成了。看!那又白又可愛的湯圓,活像一張“小白臉。”
忽然,我靈機一動,做了許多形狀不一的湯圓:有的像可愛的小熊貓,有的像胖乎乎的雪人,有的是心形的,有的和魔方一樣……
“嘿!開飯啰!大家來吃湯圓啰!祝大家團團圓圓!”李老師眉開眼笑地端上湯圓。
開始吃湯圓了,瞧那些狼吞虎咽地吃湯圓的同學們,把嘴塞得圓鼓鼓的,真像一個個大湯圓。我也吃了一個熱騰騰的湯圓,哇!一股暖流瞬間涌進我的胃里,我就好像坐在火爐旁,享受著美好時光。!這味道真的讓人過嘴不忘。
歡樂的笑聲在教室里回蕩,美好的冬至在我的記憶里飄蕩。啊!這個溫暖、歡樂的冬至我永遠不會忘記。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5
今天是冬至,媽媽給我講,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一個節(jié)氣,還是一年365天里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長的一天,呀。原來是這樣。
中午放了學,媽媽接我直接去奶奶家,到家后餃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口,哇。真好吃。奶奶專為我包了花邊小餃子,我一口氣吃了一小盤,奶奶說吃餃子是按耳朵的,冬至以后會很冷,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下來的,這么有趣啊。
晚上回家我問媽媽:冬至都要吃餃子嗎?媽媽說不一定的,她幫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我們北方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也有吃餛飩的,漢族人過冬至,少數(shù)民族的就不一定了,真有意思。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6
母親抱著我,在冬至的陽光下走。我的頭靠在她的額頭上,在衣物的重重包圍之下,只露出一張小臉,呆呆地看著路邊慢慢向后退去的枯木。
陽光發(fā)出慘白的色彩,我能聽到母親的呼吸,能感受到她額頭的冰涼,但是我的小身軀在她有力的擁抱中,懸在半空中,徐徐的走。
我聽得到吹過的風,也聽得到不遠處傳來的隱約的啼鳴。路上的塵土飛揚,落葉款款飄落,那灼目的燦爛陽光,匯聚成一片金黃及蒼白。我看到路邊樹上爬行的螞蟻,也看得到遠方天空的一朵潔白的云。那云,在跟隨著我們。
我被衣物厚厚的包裹起來,我感覺不到冷,只感到近乎悶熱的溫暖。母親的手不時拍過來,似乎想哄我睡去。但是,我分明的精神起來,想扭轉(zhuǎn)頭來,看看前面的風景,但我的頭剛想動,隨即被母親的右手扭轉(zhuǎn)過來,說:別動,有風,冷。媽媽給你買肉肉,包餃子吃。∪缓笏斐鲆恢皇謥,把籠罩我的那一個圍巾重新摁了一下,確保沒有風跑進我的脖子中。
陽光蒼白呵,我們就在那陽光下走,像走進陽光中,走進溫暖的年關(guān)里。那條路上沒有一個人,只有風和路旁隱隱的麥田。我只在那一個包裹著的襁褓中,被母親抱著,行走在那樣一個平靜的午后。
20xx年冬至,在他鄉(xiāng),同樣的陽光慘白的午后,我一個人走在車水馬龍的路上,與一位孩子的目光偶遇,他在母親的懷里,被包裹的只露出一張臉,那個孩子面無表情,呆呆的看著我——好像我只是他眼中看到的一棵樹而已,之后,他們與我擦肩而過……
我站在陽光里,看著那位母親的背影消失在枯樹林立的街道上,覺得這風景是那么的似曾相識。忽然覺得自己像一位走失了的孩子,城市之大,敞開多少門窗,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吃餃子的家,我轉(zhuǎn)過頭來,邊走邊安慰自己說:沒餃子的冬至,也挺好的吧?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17
12月21日是冬至,又到了每年吃餃子的日子了,這種風俗,據(jù)說是因為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所以,在中國北方,一到農(nóng)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就成為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
中午回到家,我就幫著媽媽忙活了起來。
媽媽先和面,她先往盆里倒了一點兒面粉,又加了一點兒水,把手放進去揉啊揉……我忙幫媽媽洗芹菜,據(jù)說‘’芹‘’代表‘’勤”,意為勤密源源不斷,謂之勤財,是對遠遠不斷的物質(zhì)財富的祈福,對勤勞、務實的祝福。
我把洗好的芹菜放在菜籃里控控水,媽媽再把它和蔥、姜、豬肉一起剁碎,不一會兒餃子餡就好了,這時,媽媽再往里加各種佐料,使勁地順著一個方向攪拌,我聞著都口水直流,更別說吃啦!
媽媽為了讓面更加勁道,就又把面揉了揉。然后,把面搓成了長條,再用刀切成一小個,按扁。該搟皮兒了。我也搟起來,只不過我新手“上路”,總是搟不圓,不過,我已盡力了,媽媽還表揚我呢!
我又學著媽媽的樣子,左手拿著餃子皮,右手拿著勺子盛餡,然后把餃子皮合上,從中間捏一下,再從右往左捏,可是餡兒真不老實,老是調(diào)皮地往外跑。管他呢,只要把肉餡包住就行,不問餃子的丑俊了,不露出來就可以了,最終,我包成了一個四不像餃子!
在我的“幫助”下,我們終于包了一茶盤餃子,雖然,我包的不好,可是,是我自己包的。我覺得今天的餃子一定會特別香!
開始煮餃子啦!水燒開后,媽媽把餃子慢慢放進鍋里,十幾分鐘,打過三遍涼水后,只看見一群“大白鵝”都浮在水面上,熱氣騰騰的餃子就要出鍋啦!
我們一大家子開始吃飯了,我忙給爺爺奶奶端去兩碗。爺爺先是端起酒杯,興高采烈地說:“餃子就酒,越喝越有!棠探恿司洌骸凹槿缫夂萌兆,平平安安一輩子!
吃著香噴噴的餃子,看著其樂融融的一家人,我心里暖暖的,真希望冬至這一天永遠不要過去!
【冬至傳統(tǒng)文化作文(通用17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