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立又交融(高中生優(yōu)秀作文)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如果沒有優(yōu)秀的歷史傳統(tǒng),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中科院院士枋叔子先生
尤肯達修女的質問代表了一種關注當下的悲天憫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懷。還記得汶川大地震的時候,身處異鄉(xiāng)的我只能通過電視網絡以及相關的報刊及時了解地震后的相關信息。曾經有朗朗讀書聲的教學樓,如今已變成一片廢墟,曾經奔流不息的河水,如今也被泥沙堵塞,曾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今都靜靜躺在了那里。在這樣的自然災害面前,人,真的太脆弱了,根本無力與之抗衡。這是我們的不幸,可幸運的是,地震發(fā)生之后,許多國家都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在震后的那段時間里,不知有多少感人的事在發(fā)生著,正是因為這種人文關懷,汶川人民才一步步從地震的廢墟中站起來,開始新的生活。這種人文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得以自強不息的基石。
在自然災害、病痛面前,人類是脆弱的,但我們之所以被稱之為人,那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財富,走出困境,從而去改變那不盡人意的現狀。
施圖林格博士的回答代表的則是一種關注未來的開拓創(chuàng)新、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1928年6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國立中央研究院,這不僅僅代表的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學術研究機構,更說明了我們重視學術研究,關注科學發(fā)展。新中國成立之后,大量的海外留學生給中國帶回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旁人看來那就是些學來的知識罷了,可在科研者的心中,這些知識是引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的路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技術也得到的一定程度的提高,更多人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續(xù)。建筑技術也在發(fā)展,房屋的安全性也有所提高。災害的發(fā)生,我們避免不了,但我們可以像這樣,通過科學技術,把危害降到最低。這種科學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得以不斷發(fā)展的保障。
一個國家沒有科學技術,一打就垮;而如果沒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在國家不斷發(fā)展前進的路上,在我們不斷追求完善的生活中,兩者是缺一不可的。擁有人文精神,讓我們知曉世間冷暖,人生意義;擁有科學技術讓我們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刻苦鉆研。人文精神是科學技術發(fā)展得以實現的動力,科學發(fā)展是人文精神得以發(fā)揚得媒介。只有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才是實現舒心生活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