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范文(精選51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扎根在邊遠山區(qū)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chuàng)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qū)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么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xiāng)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qū)。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huán)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贊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
時光如水,生命如梭,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在有限的時間里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有的如愛情片一般充滿著濃情蜜意;有的如動作片一般充斥著驚險刺激;有的則如懸疑片一般體驗著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紀錄片”深深的吸引、感動了我,它的名字叫《我這一輩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婭,出生于1952年,是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在她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時時刻刻踐行著“上好班,做好事,當好人”的理念。終其一生,無怨無悔。
一、 平凡
王亞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在長達26年工作時間里,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刻苦專研、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因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時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婭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yè)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單位、為社會干好事業(yè)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要像她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公司的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 平淡
王婭一生淡薄名利,勤儉持家。她的一生始終與“慈善”緊密聯(lián)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災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王婭的行為正如老子在《道德經》里所說的那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而她的感人事跡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她為伴。投身“慈善”事業(yè)的她,不是孤獨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員工的幫助,有我們每個人留下的感動。
三、 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婭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面對即將被死神奪走的身體,她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來延續(xù)自己的生命——遺體捐贈。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抉擇呀!她就像一盞明燈,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她用信念選擇堅守;用信念,點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動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們去駐足仰望!她是我們心中那個最可愛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話來表達我對這部“紀錄片”,對王婭的深深敬意:
若將我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它既沒有動人心魄的劇情,也沒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但希望有觀眾喜歡且有所收獲,最后感謝此生遇見的每一個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yè)、慈善事業(yè)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qū)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教師的優(yōu)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xiàn)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xiàn)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斗。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
TVB主持人陳貝兒在《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去年陳貝兒憑紀錄片《無窮之路》深受歡迎,在《無》中,她每到一個拍攝地,都盡可能深入體驗當?shù)厣,親身經歷各種職業(yè),融入當?shù)厝松睢?/p>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于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謙稱:“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5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yī)院診斷為癌癥),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
在這幾個月里,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復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床,晚上批閱作業(yè)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后,醫(y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yǎng)半年,可是手術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著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臺。由于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fā),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說:"我的事業(yè)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jié)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然拒絕了。她說:"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臺"。領導、同事們說:"我們需要你活著,華坪人民需要你活著,請你服從安排吧。"沖著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y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臺,從沒有在醫(yī)院安穩(wěn)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yī)生告訴她醫(y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jié)約國家的醫(y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y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著重病,一直承受著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處?什么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6
不是所有的淚水都源自悲傷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為恐懼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淚水都來自感動!因 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為他們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跡,那一份感動重重的落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淚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來。
誰說人間沒有真愛,誰說社會缺乏信任,誰說物質高于一切,誰說中華傳統(tǒng)美德已經淪喪?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完美的詮釋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真諦!他們身上的美德讓我 感動和敬佩,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好好的感悟。結合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其中黃旭華和姚厚芝這兩位的事跡, 更加讓我觸動。
首先說一說黃旭華老人: “自古忠孝難兩全”,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畢業(yè)后的黃旭華毅 然決然的選擇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國,忠于自己的工作。舍棄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30年。錯過了為父母盡 孝,錯過了為父親送終,頂著被家人誤解、被族人唾罵的壓力,在一窮二白的年代里,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潛 艇的研發(fā),為了壯大祖國的軍事力量,默默的、無悔的付出,終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國核潛艇,他是當之無愧的中 國核潛艇之父,更是讓人敬佩的中華好兒女!
想想自己,為了工作,為了事業(yè),在年近不惑之年,遠離年邁的父母,遠離熟悉的朋友和環(huán)境,拖家?guī)Э?奔赴一千多公里的鹽城駐守。曾經,我內心也有諸多的不舍;曾經,我也認為這算是一種不平凡;曾經,我也覺 得我可以因此而驕傲。但看看黃旭華的事跡,我的內心除了慚愧,就是慚愧,自己現(xiàn)在做的,還太不夠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禮,對靈魂的洗禮,對思想的洗禮,同時也更堅定了我為工作和事業(yè)付出 和奮斗的決心。中國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需要數(shù)字化,而在走向數(shù)字化的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數(shù)字化的剛 強!
心情激動,平復一下,再來說一說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線,三年銹大愛”,一想到電視中那因病痛折 磨緊鎖著的眉頭,想到為兒女籌措學費銹巨幅十字繡而顫抖的雙手。姚厚芝,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親,您 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以及那一份對兒女的責任。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寬廣無疆?赐昴氖论E,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聽著她的囑托,想起她送別我時的淚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濕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7
在觀看2016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中國女排頒獎的那一刻,時光仿佛又回到了北京時間2016年8月21日,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以3:1擊敗塞爾維亞隊,又一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杯。中國女排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贏過我們的荷蘭、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對于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于千鈞,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于一切。
2016感動中國給予女排的頒獎詞:“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于二,還有它代表著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在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后,一段話在網絡中盛行:“有人曾經問,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中國女排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郎平說:“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钡拇_,在奧運賽場,讓一個運動員變得偉大,讓一支球隊成為傳奇,讓一場比賽蕩氣回腸、成為人們日后津津樂道的經典回憶的,確實往往是某種超乎競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戰(zhàn)為國爭光的背后,是平時的艱苦奮斗,是賽場上永不磨滅的斗志,是多年來凝聚成的.“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在里約奧運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現(xiàn)詮釋出來,這就是永不過時并賦予時代內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輝的女排精神將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chuàng)出佳績,更將激勵中國人上下同心共鑄中國夢。向中國女排致敬,讓頑強不息、奮斗不止的女排精神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8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xiàn)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在列。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yè)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xiàn)代航空產業(yè)體系的過程。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于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后,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钡膰谕,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
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xiàn)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9
樊錦詩先生圍繞守一不移、擔當使命、探索進取、永遠在路上四個方面,結合親身經歷,詳細介紹了一代代莫高窟人為傳承弘揚敦煌藝術瑰寶做
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還與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生動,讓廣大領導干部對于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進一步激發(fā)了敦煌市領導干部學習先進榜樣、普及敦煌文化知識的熱情。梁建明等領導
在敦煌市分會場收聽收看了會議實況。 據了解,樊錦詩先生自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yè)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為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榮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文物保護領域終身成就獎、薪火相傳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同時,還在前不久獲得了第四屆
“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 樊錦詩一直很忙,從北京到香港、從廈門到巴黎……但她心里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她說。 “對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無比廣闊,內容無限豐富。越研究越覺得,老祖宗留下來了世界上獨有的、多么了
不起的東西!”樊錦詩說。 是吸引,更是責任。這座千年石窟曾歷經磨難,成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常書鴻、段文杰等前輩白手起家、投身沙海,為保護敦煌傾盡一生心血。 “老先生們明明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留在敦煌,他們就是精神符號。東西壞了還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沒有了。‘莫高精神’是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狈\詩說。 如今,莫高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大城市比還有不小差距,卻仍有年輕人不斷踏著前輩的足跡來到敦煌,甘愿奉獻。他們說,“莫高精神”已經成為文物以外的“第二寶藏”。 “干了一輩子,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薄岸鼗团畠骸狈\詩充滿感情地說。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0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qū)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jié)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跡的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jié)處涂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說出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為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投入了這場脫貧攻堅之役。早在我在大學時代,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為貧困山村的貧困群眾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心中萌發(fā)出了自己該為此做點什么的真情實感;而在我畢業(yè)之后,來到了農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yōu)榱恕八觥保粌H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1
昨日,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鐘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xiàn)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xiàn)役非現(xiàn)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于2018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huán)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并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至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yè)。2018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2
昨天晚上的8點鐘,我們按老師布置的任務在中央一臺觀看《感動中國》的節(jié)目,看完后我真為我們中國的奉獻人而驕傲。
昨晚一共有十位英雄。他們都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而做出奉獻的人。1.鐘揚。2.杜富國。3.王繼才。4.張渠偉。5.張玉滾。6.程開甲。7.呂保民。8.馬旭,顏學庸。9.劉傳健。10.其美多吉。他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偉大。有的是為了自己最愛的事情不惜犧牲生命。有的堅守自己的崗位。機智的化險為夷。有的為了保護隊友,寧愿自己受傷...在這十名作出奉獻的人之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杜富國了。他的故事令我非常的感動。
2018年10月11日的下午。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在雷場開展掃雷作業(yè)。27歲的杜富國和他的.戰(zhàn)友艾巖,沿山坡搜排時,發(fā)現(xiàn)了威力巨大的手榴彈。當杜付國發(fā)現(xiàn)了這個威力巨大的手榴彈時,對他的戰(zhàn)友艾巖說:你離我遠一點。由我來檢查。當杜富國輕輕的剝開手榴彈周圍的偽裝層時,轟的一聲,現(xiàn)場發(fā)生了爆炸。杜富國下意識的往艾巖一側倒下。據他身后僅有兩米多遠的艾巖,僅面部受了輕微擦傷。杜富國炸成重傷。
連身上的防護服都成了碎片。經過兩天的搶救,杜富國終于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他醒來的第一句話竟然不關心自己,還問他的戰(zhàn)友艾巖怎么樣。當戰(zhàn)友們說艾巖只受了輕微的擦傷時,杜富國的心才放下來。2015年杜富國得知要開展第三次大規(guī)模掃雷。他主動報名要求去最前線。為了挽救杜富國的生命,醫(yī)生不得不把他的眼球和雙手截肢。杜富國當時并不知道他要接受這么殘酷的現(xiàn)實。他還說能不能不截肢我還想繼續(xù)掃雷。杜富國不但自己不抱怨,還安慰自己的親人戰(zhàn)友。
2018年11月16日下午。已掃雷場的移交儀式上。杜富國的戰(zhàn)友們手牽著手,唱著軍歌,以此向老百姓表示腳下的每一寸地圖都是安全的,當戰(zhàn)友們告訴杜富國的時候,杜富國的心就放下了。雖然說他現(xiàn)在再也無法用眼睛看到最后一塊兒雷場移交。但他和戰(zhàn)友們幾年來征服的雷區(qū)也是讓他成為軍人而感到的自豪,喜悅。他和他的父親來到了節(jié)目現(xiàn)場。雖說他看不見,可是他的父親給他描繪了獎杯的形狀,他一定也能想到。聽完這個故事我真的是特別感動,他寧愿自己受傷,也不愿意讓兩個人都受傷,還不如一個人受傷呢。愿意把所有的苦都讓一個人咽下去。你退后,讓我來形象地說明了他當時自告奮勇的精神。杜富國的頒獎辭是: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這幾句頒獎詞說明了杜富國遇到危險時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危險不讓艾巖受傷。哪怕自己。受嚴重的傷,無法給媽媽一個擁抱。在看見妻子的笑臉,但是看到老百姓們的平安,他也如足了。
這就是我觀看《感動中國》的感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幫不了大忙也能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我們的中國能夠成為一個友善,講文明,懂禮儀的文明國家。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3
近日黃文秀的名字和事跡從廣西傳遍了全國,她是廣西省百色市樂業(yè)縣百坭的村第一書記,一個永遠陽光朝氣、笑容燦爛的姑娘,從貧苦大山走出,學業(yè)有成后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優(yōu)厚條件回到家鄉(xiāng),不顧條件艱苦戰(zhàn)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最終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難殉職。這個30歲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不忘初心”四個字詮釋的淋漓盡致。
不忘來處,銘記初心。黃文秀同志在北師大碩士畢業(yè)后,她沒有忘記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鄉(xiāng)親父老,沒有忘記自己苦心求學走出大山的初衷,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奉獻自我。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守初心、懷真情的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裝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棄小我意識和享樂主義思想,同人民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做廣大群眾的的貼心人。
勇于擔當,有勇有謀。百坭村是深度貧困村,初來乍到的黃文秀經常會“碰釘子”、吃“閉門羹”,面對鄉(xiāng)親們的質疑,她很快轉變工作思路,從幫助村民干農活到下地種油茶,從閑話嘮家常到幫助村民申領扶貧貸款,這個女娃娃用真心一點一點取得了貧困戶的`信任和尊敬。黨員干部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敢擔當、用真心的精神,多彎下身子傾聽,多深入基層體察,把為民謀福祉、解難題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只有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解決困擾群眾的一切難題,才能獲得人民的信賴和支持。
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百坭村全村472戶中有195戶貧困戶,得知要到這樣一個深度貧困的村子赴任,黃文秀沒有絲毫猶豫和畏懼,收起裙子、挽起褲腿,滿懷熱情和信心奔赴脫貧攻堅的一線戰(zhàn)場。黨員干部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獻的精神,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堅持以民為本、吃苦在前,作風過硬、工作務實,用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詮釋共產黨員的擔當和作為。
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要通過學習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傳承她常懷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為民情懷,汲取她知重負重、直面挑戰(zhàn)、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學習她扎根基層、無怨無悔的責任擔當。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來,為基層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永葆初心,牢記使命,才是對黃文秀同志的紀念。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4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fā)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xiāng)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里,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越發(fā)熠熠生輝。回國定居后,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xù)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回應鄧稼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局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5
葉嘉瑩先生提出的這一概念,出自對詞這一文體美學特性和內在意蘊的研究,最早見于其《從艷詞發(fā)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一文;谶^往對詞體的研究“神韻說”“境界說”等不能秉承主旨,葉嘉瑩先生從張惠言“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等論點出發(fā),探尋詞作者因內心的“難言之處”于無意之中結合進入了詞的創(chuàng)作,敏感地把握住詞體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蘊者為美的美學品質。葉嘉瑩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來歸納詞體的這種美感:“這種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xiàn)的不得不采取約束和收斂的、屬于隱曲之姿態(tài)的一種美!
葉嘉瑩先生發(fā)現(xiàn),在清朝詞人朱彝尊《靜志居琴趣》《江湖載酒集》等作品中,隱含了一段與其妻妹的不倫戀情。因為這段不為社會所容的愛情,朱彝尊將內心中纏綿郁結的“難言之處”,化生成詞作中隱曲的“弱德之美”。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頓挫”“幽約怨悱”的佳詞、《花間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敘寫所表現(xiàn)的“雙性心態(tài)”,甚至蘇東坡、辛稼軒等豪放詞人蘊含“幽咽怨斷之音”和“沉郁悲涼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質,這些都是在外在環(huán)境的強壓之下,不得不將“難言之處”以曲筆道出。
也正因此,葉嘉瑩先生認為詞體的“弱德之美”具有雙重意蘊和雙重心態(tài)。東坡詞意蘊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為道家之超曠的一種雙重的修養(yǎng);稼軒詞意蘊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壓抑所形成的一種雙重的`激蕩;朱竹垞詞作意蘊的深曲,只是由于愛情的追求在禮教的約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既想要沖決網羅卻又不得不馴服于禮教的掙扎與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載酒集》的一首小詞《桂殿秋》,言盡朱詞“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敝駡摗豆鸬钋铩芬辉~深受后世詞評家激賞,甚至被況周頤評為清詞壓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風懷詩案》一文對朱彝尊與其妻妹纏綿悱惻的愛情作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的考據。同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葉嘉瑩先生眼中,風骨高下立判:東坡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達士,稼軒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詞才真可稱為“弱德之美”中一個真正的弱者。
葉嘉瑩先生甚至認為,在古典詩歌行列中,陶淵明和李商隱也含有“難言之處”和“弱德之美”。陶淵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隱歸園田居。李商隱身陷晚唐牛李黨爭,以隱忍態(tài)度承受痛苦。陶淵明、李商隱的詩歌各有其“難言之處”,以曲筆委婉道出,同屬“弱德之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6
《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一部傳記電影,導演陳傳興此前曾策劃拍攝了在兩岸頗具影響力的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臺灣最重要的文學家、作家的一生,隨著《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的成功上映,標志著陳傳興“詩歌三部曲”創(chuàng)作終章。導演陳傳興介紹,為拍攝全景式反映葉嘉瑩先生“歷經磨難又活得光亮的一生”,電影拍攝團隊用時3年,分別在兩岸、香港地區(qū)以及美國、加拿大等葉嘉瑩先生出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采訪了葉嘉瑩先生的親友、學生40余位,力圖還原葉嘉瑩先生以弘揚中華詩詞為己任,歷經烽火硝煙、家道變遷,活出如詩一般鏗鏘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內心中因為有古典詩詞作為支撐,所以歷經磨難依然能夠活得足夠光亮,到了晚年,她還能夠想到用曾經支撐自己走過苦難的古典詩詞反哺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的一道光彩!标悅髋d說,這是葉嘉瑩先生最讓他感動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攝這部傳記電影的驅動力。他希望通過《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傳遞一個核心的觀念:中國需要有詩。在任何時代,不管是和平、戰(zhàn)爭、苦難的時代,詩人的存在為什么都是不可或缺?
“葉老師一直在我的拍攝名單里”2009年,陳傳興成立行人文化實驗室,策劃一部在兩岸、香港地區(qū)頗具影響力的文學主題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在臺灣、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幾位文學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還參與了詩人鄭愁予和周夢蝶兩集的拍攝。
“葉老師作為‘詩詞的女兒’,她的生命光輝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領我。”雖然不是學中國古典文學專業(yè)出身,但是陳傳興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一種天然的心靈親近。上世紀80年代初,陳傳興在臺灣一家書店偶然看到葉嘉瑩先生早期詩詞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談詞》,從此就書不離身,愛不釋手。“到法國留學時,我把這本書帶在身邊,這次為《掬水月在手》的`電影宣發(fā)來到大陸,14天隔離期中,我還不時翻看這本書。我覺得每每翻看中國古典詩詞,都會帶給我一種美感,給予我滋養(yǎng)。”盡管此前為拍片,陳傳興多次往來大陸,但此次大陸之行,讓他對大陸、對古都北京收獲別樣的感受。
“我原來不知道北京的鐘樓和鼓樓離得這么近,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剎海一個茶館的露天平臺上,秋色濃郁的蘆葦在眼前飄蕩開,好似時光穿梭,我跟著當年的葉先生,穿過什剎海的.胡同,到她的老師顧隨先生家里吃飯。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讓我跨越兩岸的時光機,來講述兩岸的一段過往,葉老師就是聯(lián)結兩岸的一座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7
1948年春,葉嘉瑩離開北平南下結婚,之后便再沒機會見到顧隨。葉嘉瑩在懷念顧隨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離開北平)三十年來我的一個最大的愿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謁先生于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葉嘉瑩第一次回國探親,她才得知顧隨早于1960年在天津病逝。
關于婚姻,對于很多女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說絕大部分,但是對于葉嘉瑩來說,只是不愿提起的一小段往事,盡管她不愿提起,然而這段婚姻還是給她帶來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葉嘉瑩在上海和趙鐘孫結婚,對于這段婚姻沒有愛情的基礎,婚后也沒有產生任何的愛情,兩人的結合不過是葉嘉瑩一時錯誤的選擇,這一錯,便錯了一生。
婚后兩人沒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兒后,初為人母的快樂還未來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問題入了獄,剛剛安下的家也被抄了個干凈,葉嘉瑩后來也連母帶子的被抓入獄,后來她找到警察局長寫了自白書出來,帶著四個月大的孩子居無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過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
為了生活她到處去找工作,同時去很多所學校任教,夜以繼日的像個機器一樣工作,勉強能夠養(yǎng)活女兒和自己,丈夫出獄后,葉嘉瑩還未來得及歡喜,另一個陰影立馬籠罩上來,丈夫性情大變樣,心理扭曲,對葉嘉瑩多次實施家暴,在千難萬險中都堅強的走過來的葉嘉瑩,看見自己遍體鱗傷的那一刻陷入了絕望,她多次產生了自殺的想法,卻為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隨著在教育界的成就越來越大,對詩詞的研究愈加深刻,葉嘉瑩的`教學事業(yè)也逐步上升,由中學轉到臺灣大學任教,后來作為交換教師去了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國詩詞愛好者的喜歡。
1966年,葉嘉瑩帶著兩個女兒來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國把父親接到美國,在美國定居,不料遭到阻擊,無法返回美國,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兒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時間,葉嘉瑩一個人承受了很多壓力,幾乎要把她壓垮。首先是語言關,加拿大的UBC大學要求葉嘉瑩用英文給學生們講授中國古典詩詞,雖然之前在美國的時候已經接觸了英語,但是要用它來授課談何容易,但是為了生計,她只得答應下來;
第二個是生計,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舉,兩個女兒要從美國接來加拿大,父親也要接來加拿大,丈夫也要來加拿大,于是葉嘉瑩獨自一人到處找合適的房子,添家具和生活用品,這些繁雜的工作在對于一個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弱女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第三是家庭關系,錯的人永遠不能指望他會改變,盡管葉嘉瑩無數(shù)次的容忍,寬容,沉默,丈夫既無用又大男子主義的惡劣性情絲毫都不知收斂,家內家外什么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義的虛榮心和存在感怎么捍衛(wèi)?那就家暴好了,通過對妻子發(fā)威來顯示做丈夫權威的作風。這讓葉嘉瑩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悶都寫進了詩里:
異國霜紅又滿枝,飄零今更甚年時。初心已負原難白,獨木危傾強自支。忍吏為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驗,留向天涯哭水湄。獨木危傾強自支,多么無助,多么無力又多么無可奈何呀!因為在授課方式和學術成就得到了UBC大學的肯定,不到半年時間,葉嘉瑩就被授予了終生聘約,本以為一生的苦難已經結束,不料人生最大的痛苦還在后面,
1971年,父親因病去世,葉嘉瑩悲痛萬分,從此葉嘉瑩的人生就沒有了來處,寫下一首挽詩《父歿》后,開啟了自己的歐洲之行。老父天涯歿,余生海外懸。更無根可托,空有淚如泉。昆弟今雖在,鄉(xiāng)書遠莫傳。植碑芳草碧,何日是歸年。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長,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兒又出事了。在送母親去機場參加亞洲學會回來的路上,夫婦倆開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出了車禍,雙雙身亡。女兒的驟然離去,讓葉嘉瑩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見任何人,她知道:
人與人的理解談何容易,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那切膚之痛旁人是無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勸慰的話都是那么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她寧愿自己忍!她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詩,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際,又是詩歌給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許是一個人一生要經歷的災難也是有限的,葉嘉瑩之后的人生倒是沒有什么大災大難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再有什么也只是一陣小風罷了。
1990年,葉嘉瑩從UBC大學光榮地退休了。得知葉嘉瑩退休后,國內不少大學,包括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都先后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但葉嘉瑩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留在南開大學。南開大學決定建立一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由葉嘉瑩擔任研究所所長,葉嘉瑩開始雷厲風行的去海外籌款,還把自己在美國領到的九十多萬人民幣退休金捐贈出來,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領到獎學金的同學,所看到的不僅是這一點微薄的金錢,而是通過“駝庵”的名稱,了解到薪火相傳的重要意義和責任。
南開大學也對這個一生漂泊,半世艱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報,為葉嘉瑩先生在南開大學校園里修建了一座以她的號為名的四合院式的書院——迦陵學舍,以此作為葉嘉瑩的歸宿,庭院種滿了蓮花,蓮心不死,先生永在!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8
量子力學的世界級大師塞林格教授曾經這樣評價過他的一名中國學生:“你的努力,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國家!”數(shù)年后,這名中國學生的確沒有辜負導師的期許,他帶領團隊在中國建立起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愛因斯坦建立的相對論、倫琴發(fā)現(xiàn)的X射線等影響世界的重要發(fā)現(xiàn)一起,被評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這個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
從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載,潘建偉的團隊先后六次斬獲“國際物理學領域十項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問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頭頂著眾多耀眼的光環(huán),在普通人眼中,潘建偉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潘神”在扮演著名科學家這一角色的同時,也是一名老師、一個父親。那么走下“神壇”的潘建偉又是怎樣的人呢?
一、“潘神”的學生培養(yǎng)之道
潘建偉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作為一名導師,他對于學生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的'。潘建偉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非常注重細節(jié)的把握。
比如在實驗室中,他就要求學生們一定要把實驗儀器擺放整齊,實驗環(huán)境應當是規(guī)整有序的。
潘建偉介紹說,這樣嚴格的要求其實是受他本人在奧地利留學經歷的影響,所以在他的團隊中,“整齊”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詞。
此外,在撰寫科研論文的過程中,潘建偉的“苛刻”更是展露無遺。他會逐字逐句的審閱學生的論文,不僅在科學邏輯上把關,語句的通順程度和表達內涵他也要仔細斟酌。雖然潘建偉的工作非常繁忙,但還是會花費大量的精力為學生修改論文。
不同于一般的導師,潘建偉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出國深造,有的長達五年甚至更久。潘建偉解釋說,如果好的苗子僅僅只在我們團隊這片泥土里生長,那么它只能汲取某一種營養(yǎng),只有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才能夠實現(xiàn)整個團隊的進步。這種發(fā)展式的培養(yǎng)之道讓潘建偉的團隊始終充滿活力,并且各種專業(yè)背景的團隊成員讓潘建偉的團隊擁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完成世界上其他單獨小組無法完成的任務。
二、科學家不為人知的溫柔
對待科研一絲不茍,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潘建偉就顯露出作為一個慈愛父親的柔軟。作為世界知名科學家,潘建偉在孩子面前卻是一個愛編故事的和藹父親。
潘建偉在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時提到,自己平時工作繁忙與孩子交流的時間比較少,為此感到慚愧,但是只要有時間他就會講床頭故事給孩子們聽。雖然是物理學家,但是潘建偉給孩子們講的故事卻是武俠小說的“改版”。
他會把不同的武俠小說中的情節(jié)揉到一起,甚至把孩子也作為一個角色融入到故事當中,有時還會把科幻小說的內容加進去,有的故事一講就是一年兩年,精彩程度堪比網絡上連載的小說。潘建偉說道,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孩子們喜歡讀書,在他的教育理念中,閱讀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給孩子們“瞎掰”故事其實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力,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
三、科學發(fā)展“有章可循”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潘建偉對于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潘建偉認為,在科學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在實踐中遇到難以解釋的問題,于是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提出一些理論來解釋這些問題,發(fā)展理論使其完善,人們再利用這些理論來解釋其他的現(xiàn)象。潘建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熱力學的理論其實是在瓦特發(fā)明了蒸汽機以后發(fā)展起來的,由于人們在實踐中難以解釋熱轉換等問題的機理,于是科學家們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熱力學理論,擁有了完善的理論以后,人們再用來解釋相變(比如水為什么會變成冰等)的原理。
同樣的,在量子力學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是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人們首先時發(fā)現(xiàn)某些個別的現(xiàn)象無法用原有的理論來解釋,于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并建立了量子理論,然后就是通過不斷地實驗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并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研發(fā)出新的技術,不斷考托新的研究領域。所以,在潘建偉看來,科學的發(fā)展其實是有章可循的,探索的過程也是充滿樂趣的。
截止到2016年3月,潘建偉已在包括Nature(10篇)、NaturePhysics(7篇)、NaturePhotonics(9篇)、PNAS(2篇)、PhysicalReviewLetters(69篇)在內的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200篇,被SCI引用近萬次。其2015年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tài)”入選英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評選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并名列榜首,這也標志著我國多粒子糾纏操縱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已處在世界前列。然而正如潘院士所說的,我們雖然在量子通訊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僅僅是某些方向上的成就,但對于整個領域來說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量子通訊所引領的“絕對安全”的信息時代已經向人類敞開了大門,這只是一個開始,對于未來,我們充滿期待。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9
感動中國2021十大人物已經揭曉,評選這些感動中國人物意義頗深。
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標準有許多,但主要是包括樂于助人、無私奉獻或者是艱苦奮斗等等事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身上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以及崇高品格,無論是樂于助人的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還是舍己救人的大無畏精神,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幾年年以來的'寶貴結晶,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能久經未衰、朝氣蓬勃的不竭動力,是我們的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財產,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傳承和弘揚下去,感動中國人物他們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通過宣傳他們,這些傳統(tǒng)美德得以發(fā)揚光大,得以熠熠生輝。
二、給廣大人民群眾起到榜樣作用,有利于營造一個和諧繁榮的社會
通過評選感動中國人物,讓其他人了解和熟悉感動中國人物的感人事例,給其他人起到一個榜樣作用,為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以感動中國人物為榮,積極地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從而有利于在社會中形成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氛圍,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繁榮進步。
三、號召更多的人積極響應,加入其中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是能讓每一個普通公民的心靈受到觸動,雖然我們這個世界還存在著太多的不足和不如意,但我們身邊永遠不缺乏那些積極向上、英勇無私的好人,只要我們每個人愿意積極響應,努力去做到為別人著想,在別人處于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想社會也能成為現(xiàn)實。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0
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廣東海豐,1949年就讀于大連大學工學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就讀于大連工學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二年級,1951年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yè)讀三年級時赴蘇聯(lián)留學。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院士是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院士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工作。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院士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拓荒牛”。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說:“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1
自2002年開始,中央電視臺啟動了“感動中國2002年年度感動人物”的大型評選活動。這一活動以“感動中國、感動公眾”為主題,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杰出事跡作為評判標準,專門評選為推進社會進步、推進時展、做出杰出貢獻、取得重大成就并引起社會公眾關注的科學人物;在各行各業(yè)身處平凡工作崗位,做出了不平凡事跡的愛崗敬業(yè)人物;用一個人的力量為社會的正義和公平、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進行奮斗從而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人物;個人的不朽經歷和不凡的行為代表了社會發(fā)展的方向、體現(xiàn)了時代價值的人物;個人在生活、家庭、集體和社會中表現(xiàn)優(yōu)秀、行為特別感人,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人物。該節(jié)目自2002年啟動后,年年舉辦至今,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反響十分強烈。
一、“感動中國”欄目的社會價值
“感動中國”欄目的播出,不僅起到了鼓勵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其對于引領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也具有深遠意義。在社會各方面都得到了極高的評價。有人說,“感動中國”是一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臺,在這里,你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尚、不朽的思想、普世的價值觀,它是中華民族精華的所在,是中華民族忠孝的代表。在這些優(yōu)秀事跡中,我們可以清晰看見那些身形瘦小卻撐起一片藍天的人,那些家貧如洗卻還是一心助人的人,他們堅韌的`性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常讓我們熱淚盈眶。他們的.大愛、無私、真善美、象征著中華民族引領時代的靈魂。
有人說:“感動中國”是播種機,一顆一顆的播種著道德的種子,在社會發(fā)展不平衡的階段,匯聚著道德的力量,共同構筑偉大的大國之魂!
二、對“感動中國”欄目的理性反思
根據“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該欄目有好處也有不足之處,“感動中國”欄目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感動中國人物僅表現(xiàn)為中小學生作文中的素材,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對于青少年來說只是一個偶像,一個遠不可及的作文素材,很難成為自身學習的榜樣。其次,“感動中國”欄目的影響觸發(fā)了作秀的盛行,自2002年播出以來,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掀起了一股學習感動人物事跡的風潮,各大媒體開始不斷的報道助人為樂、舍己為人、拾金不昧等新聞,旨在弘揚社會道德風尚的同時增加收視率,于是各地好人好事在屏幕上不斷上演。第三,“感動中國”僅僅局限于內心的感動,然而,關掉電視,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父母,身邊的小事,那些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們時,我們會忘了當時的感動,或者說是不敢記起那份感動,聽多了那些碰瓷、訛人的事例,讓我們無以樂觀。
三、對“感動中國”欄目的價值觀評價
首先,“感動中國”欄目的積極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它喚起我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作為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他們內心深處的真知應該被喚起,并能以這份真知為指引,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孟祥斌縱身一躍的豪壯,讓他永遠定格在了那寒冷刺骨的冬季,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救了另一個同樣的生命,這樣的結局,我們只能用道德的觀點去解釋,他永遠的沉睡在了冰冷的河水里,卻給人們帶來了生命的啟示。60年前,有一對夫婦,赤手搭建起了第一張手術臺后便再沒有離開,始終堅守在手術臺上為民眾治病,手中持刀,取走病痛,無私奉獻,他們就是胡忠、謝曉君夫婦,信守誓言,永不放棄,這又是何等的精神境界!“感動中國”欄目評選出我國優(yōu)良品質的體現(xiàn),為社會樹立了標桿,為整頓社會風氣和提高國民素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感動中國”欄目對我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有益啟示,它對于一些人一些事進行了標榜,這些人和事的確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去學習,這一種導向作用不容忽視?蓳Q個角度來看,中國這么大,人口那么多,令人感動值得大家學習的人和事也很多,可是有的被發(fā)現(xiàn)了,成了感動中國的人物,而有很多人做著更為感動的事跡卻沒有被發(fā)現(xiàn),他們仍然過著不好的、不為人知的甚至不被人理解的心酸日子。
當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熒幕上的感動人物的光鮮形象卻始終沒有自己的身影時該做何感想,可是明明自己付出的比他們還多,這種情況下那些在默默做著“感動中國”事跡的人們是否會繼續(xù)做著感動中國這些事呢?“感動中國”所傳遞的精神品質應該成為每個人心中熊熊燃燒的火焰,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形式,而是自己思想上的覺悟和行動上的證明。
第三,“感動中國”中的優(yōu)秀事跡體現(xiàn)了民族精神,是弘揚我國優(yōu)良品質的典范,對每一個人都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幫助我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然,其消極影響也要給予重視。道德性的東西不應被賦予過多的榮譽色彩,民族精神應該被傳承和宣揚,可如果太過,它的意義就不再單純,太多的榮譽刺激會讓人誤以為道德=榮譽,在這樣一種錯誤意識的指導下道德社會最終也將變成榮譽社會,一旦失去了這種榮譽道德是否也將蕩然無存呢?也就是說每當?shù)赖碌男袨槌霈F(xiàn)的時候我們都予以榮譽的刺激,久而久之在人的潛意識里就會把榮譽和道德聯(lián)系起來認為有了道德就一定會得到榮譽,但是當有一天社會不再賦予有道德人以榮譽,那么這種道德行為也將逐漸消失。因此,“感動中國”欄目承擔的責任和扮演的角色就更為重要,在看到積極影響時也不可忽視消極影響,只有趨利避害才能讓社會和諧向上發(fā)展。
鑒于此,筆者認為對“感動中國”欄目的認識理應如此:大眾應對“感動中國”欄目的認識更客觀,認真理解感動中國的精神內涵,切莫忽視以人為代表背后的精神實質;媒體應認清自己的作用,端正做報道的態(tài)度,扭正報道的方向,不報道作秀、虛假的感動,對于感動人物的宣傳不神圣化、主觀化;教育機構應加強對“感動中國”欄目所傳達精神內涵的教育和傳播,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將感動背后的的精神和品質正確的傳承和發(fā)揚。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2
生活中,有的人多的是快樂,有的人多的是幸福,有的人多的是盼望,而我更多的是感動。
有媽媽對我來說的'感動:有一次,我將要去上學,那天正好開學,而那天媽媽正好感冒發(fā)高燒,那天中午,而媽媽卻要帶病為我做飯,她從家里走向廚房時,顯得每一步都是那么艱難。我一心酸,眼淚便涌了出來。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無私啊!
有爸爸對于我來說的感動:有一次,媽媽不在家,那天我正好開學,家里只有爸爸和我。我在臨走的時候,爸爸囑咐我這又囑咐我那的,去了多穿點,別凍著,吃飯一定要吃飽,別餓著;一定要好好學習,不懂就問。盡管聽著有點煩,但心里還是暖暖的。人們常說:“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他的愛可以翻越過一座大山,跨越過一條長河”。
有老師對于我來說的感動:老師們,偉大而無私,傳授給我知識的老師,他們都是偉大的,因為他們可以用心去愛護幫助每一位學生。他們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孩子。在這里,我對每一位老師真誠地說一句:“老師,您們辛苦了,感謝你們的照顧與寬容,謝謝您們!”
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動,就會無處不在。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3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實現(xiàn)社會主義化,科學技術是關鍵。有這樣一個事例:
梁萬俊是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zhàn)斗機誕生了,梁萬俊接受了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zhàn)斗機突然發(fā)生狀況,飛機失控了!飛機帽出了黑煙這時的梁萬俊完全可以打開降落傘跳機,但這樣的話,人是保住了可飛機卻會墜毀。梁萬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這個科學家們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新型飛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為一堆廢鐵。為了保全飛機,為了保全國家財產,梁萬軍毅然決定迫降。但這樣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梁萬俊心里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決心。總部以為迫降做好了準備,梁萬俊小心翼翼的駕駛著飛機著陸了,飛機在停機場上劃了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鐘!這緊緊握著一條火熱的生命的八分鐘啊!你又孕育了一顆生命種子。
公共財物是國家的財產,這是由許許多多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梁萬俊把戰(zhàn)斗機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他的不顧一切,感動了總部,感動了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感動了——中國。
像梁萬俊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國;像熱愛生命的貴希恩;像精忠報國的任長霞;像不畏艱苦的徐本禹------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竟爭的社會,祖國是中華兒女成長的沃土,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國。五千年的歷史、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輝煌的成就、崇高忠貞的民族氣節(jié)、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對!也需要充滿愛心。人人獻出一絲愛心,世界將變得更美好,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芳香的鮮花開滿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4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出生,遼寧岫巖人,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心系山區(qū),不忘教育初心。從2001年3月起,張桂梅一邊在華坪縣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民族中學里不僅女生很少,有的還會時不時從課堂上“消失”,經過多次家訪,她終于找到了女孩從課堂上“消失”的原因:“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學,就因為經濟負擔而輟學”,她們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務農,或是外出務工。于是,張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學!钡南敕,于是她開始籌備為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的女子高中,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女孩有一個繼續(xù)深造的機會。
心系女中,牢記教育使命。2008年,在張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建成。辦學12年來,張建梅走過長達11萬公里的家訪,翻過的大山更是不計其數(shù),白天她是校長、晚上她是保安,長時間的高強度勞作,使得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氣腫、小腦萎縮等/16種疾病紛紛纏上了她,可張桂梅依舊堅守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畢業(yè)生的`一本上線率高達40.67%,位居麗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間先后讓1600多名來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
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張桂梅用“蠟炬成灰淚始干”般的執(zhí)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獻給了貧困山區(qū)人民。我們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崗位職責,果敢應對挑戰(zhàn)、善于攻堅克難,自覺在黨的領導下埋頭苦干實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5
多少年過去了?在風雨中吟嘯、在花雨中徐行、在詩詞里觀照人生,葉嘉瑩先生走過來的是一路坎坷,似乎應驗了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一句話。先生歷盡生活的百難,一生有多少說不出的苦,幸好詩詞給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最近先生看完我發(fā)表在新民晚報“星期天夜光杯”上一篇寫她的長文《欲將修短爭天地》后,她便告訴我一個小小的秘密:其實“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yè);以悲觀的體會,過樂觀的生活”,是在她的大女兒與女婿剛因車禍去世后,她在悲哀痛苦中掙扎起來時,曾經寫下的兩句自我勉勵的話,只不過因為當時,她覺得不好意思說這樣洞觀人生的話是她自己的體悟,所以曾經托名說是她老師顧隨先生說的,但現(xiàn)在她年事已高,所以她承認了這是她自己的話。如今想來,這兩句話不正是先生在中國詩詞道路上一路堅毅走來的寫照!
“剩得書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先生以為“詞人是處在弱勢的地位,不能夠表白,也不能夠言說,但是他有一種持守的品德。我處著一個弱者的地位,。在我保持一個弱者的姿態(tài)之中,我有我的持守。就是你的品格跟理想,不應該為外界的環(huán)境所左右而改變”。所以先生首倡這“弱德之美”,即使自己處在艱難苦痛之中仍舊終身持守。
今年先生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是未上映先轟動,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在線售票時,5秒鐘全部售罄,后來還得了電影金雞獎。而每個看過電影的人,在山河唯美空靈的鏡頭上,在佐藤聰明《秋興八首》的配樂中,在先生吟唱詩詞柔美的嗓音里,一同經歷先生傳奇的一生,無不感動不已。
導演陳傳興先生說:“葉先生與詩詞的關系,已經深到生命里面,她就像一個水月觀音一樣,讓人渡過詩詞的大河,到河的彼岸。”先生曾有兩句詩“要見天孫織錦成”和“柔蠶老去絲難盡”,先生把自己比作一條吐絲的蠶,因她從小熱愛中國古典詩詞,70余年從沒有停止過教書,她希望她的學生和所有像她一樣熱愛古典詩詞的年輕人,能夠把她所吐的.絲織成美麗的云錦,就像顧隨先生早年對她的勉勵和鄭重的托付一樣。
在今年庚子初夏,揚州廣陵書社印了一部《駝庵迦陵師生酬唱集》,顧名思義,內容就是顧隨先生和葉先生的詩詞唱和。書是傳統(tǒng)的木板手工雕版,用上等貢紙手工印刷,并作經折裝,并配以宋錦函套,限量印成紅、藍、黑三色,可謂盡善盡美。這折子先生曾握在手中摩挲良久而不能釋,那是文字因緣骨親,更是他們師生傳承永繼的見證。
2016年,我想從臺北飛天津探望先生,先生在電話里頭說:“我實在太忙,一般很少跟人聚首見面,我已經太老了,自己有很多事情要收拾和整理都來不及!毕壬@么一說,聽來是拒絕我的探訪。然我不死心,過了一段時日,又致電先生,不意先生竟答應11月19日早上與我相見,我便在前一天清晨直飛北京,轉車天津,航空陸路,抵達先生家已是傍晚五點半了,我這突然提前到達,一下子似乎打亂了先生的生活節(jié)奏。然先生還是和我聊了許久,說起了上回在臺北與周夢蝶先生的晤面,談及痖弦先生曾在電影院外面看到她的往事。在先生為我?guī)淼臅灰缓灻,我打算離開之際,照顧先生的阿姨突然問先生說炸醬有多煮,要不要留我下來吃炸醬面?
因阿姨這么一問,先生就沒有讓我這萬里而來的客人離開,說:“我實在太忙,我要去準備明天下午的講稿,今期《中國文化》中有我《要見天孫織錦成》的演講整理稿,你自己坐著看。待會一起吃飯,沒準備,只有簡單蔬菜,炸醬面不知道你是否吃得習慣?我吃得簡單。”而阿姨一邊煮面,一邊對我說:“先生只要有演講,都一直做準備,常常到晩上兩三點都不睡覺!
不久,阿姨端出了兩碗面、一大碗炸醬、豆芽、毛豆和菠菜,先生便每樣分出半碟給我,然后我們各自舀了炸醬拌面,食不言,我就厚著臉皮靜靜地陪著先生吃了一頓晚飯。我猜先生平日是不留客人在她家用飯的,這次應算是特例。我現(xiàn)在偶然想起這一件事時,還是覺得非常得意,因為能和先生一起吃飯,此生難得。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6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回蕩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lián)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于為國奉獻的黃伯云、為人們健康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zhàn)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為國鞠躬盡瘁的楊業(yè)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為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跡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衛(wèi)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yè)功讓我受益匪淺,盡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跡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最佳楷模,他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為了工作日夜奔波,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著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著,回蕩著......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峰。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群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xiàn)了盡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fā)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7
“我們現(xiàn)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wèi)我們的武漢,保衛(wèi)武漢人民”——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癥,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為重癥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為醫(y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癥,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zhàn)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說:“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y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彼卸鳎骸爱斘覀?yōu)榱藫尵炔∪瞬活櫼磺,背后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么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yè)業(yè)的白衣戰(zhàn)士,勇做逆行者,沖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救死扶傷,驅散疫情的陰霾,為我們筑起一道道安全的城墻。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里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里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8
我坐在電視機前靜靜地看完《感動中國》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
讓我最感動的是張桂梅校長。她是一名敬業(yè)奉獻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心系群眾的教育扶貧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在失去丈夫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她沒有選擇到優(yōu)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貧。她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建立一所免費的女子中學。華坪中學的建立,讓貧困山區(qū)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從而改變三代人的命運。每天的“小喇叭”讓學生們很安心。身為校長的張桂梅將學校的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女兒。被疾病的痛苦纏身的她依靠對講臺的熱愛堅持下去。她用“命”守護著華坪中學和她的女孩們。她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躲避,推脫敷衍塞責。我們應該不繞彎,不敷衍。用實踐來克服困難,不向困難低頭!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9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于奉獻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斗故事,奮斗在脫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跡,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以黃文秀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于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于奉獻勇于實干的精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年間就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fā)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yè)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跡,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斗鍛造開拓創(chuàng)新、真抓實干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系群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使命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0
“木拉提”這是新疆語,也是一位守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士的名字。木拉提的漢文意思是夢想,而這位戰(zhàn)士的夢想就是做一名警察。
她從小懷揣著這個警察夢,他從小就成績優(yōu)異,如愿讀了警察大學,他畢業(yè)時,他并沒有選擇在大城市去當警察,我、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田。轉眼,他已經在和田做了十四年的警察。他幾乎每天都會從便裝出現(xiàn)在社會壞人的常出現(xiàn)的地方,他每天到一個地方,他每天到一個地方,都是在與死神擦肩而過。而每種任務,他也只能欺騙家人。
晶瑩的淚光在我眼眶里閃爍,讓我不禁想起一群追夢的少年,他們是現(xiàn)在的知名組合——TFBOYS,他們由三個少年組成,他們的平均年齡僅14歲,卻已捕獲了千萬的粉絲,這是因為他們對音樂夢想的堅持不懈,他們曾經遭受到無數(shù)人的質疑,但他們堅持下來了!并且用自己的歌聲堵住了那些質疑他們的.人。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其實我小小的心里蘊藏著一個大大的夢想,小說作家。我一直在用厚的本子寫一些小說,但有時候寫了一點,我就不寫了,與他們相比,我真是羞愧極了,但我以后一定會堅持下來,不在夢想起航的路上半途而廢!我這年齡的少年,都懷揣著一個夢想,對待夢想,我們應該堅持不懈!這樣,才能完成我們的夢想。
我們現(xiàn)在,正在夢想起航的路上大放異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1
感覺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并沒有以往那樣的讓人感動,但是仍有很多讓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義薄云天的一位軍人劉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為班長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個三年。還有格;ㄩ_的最美鄉(xiāng)村教師,一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并且泥濘不堪,下面就是懸崖的情況下,每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己患有癌癥的情況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的母愛,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難了可以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
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來頭,F(xiàn)在知道了,原來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著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夫繼續(xù)把溫情留給鄉(xiāng)村百姓。她說,日子雖清苦但是心里快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今天的整個評選讓我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學會堅持,學會愛人,懂得感恩,做一個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2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凈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說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后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里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里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干事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系百姓、執(zhí)政為民的公仆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后,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里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3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fā)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xiāng)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里,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越發(fā)熠熠生輝;貒ň雍,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xù)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回應鄧稼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局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4
8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期間,劉秀祥把望謨縣的教育帶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謨縣本科上線率為0,整個縣有十萬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學及以下。
2015年到2020年,望謨縣中考成績400分以上的人數(shù)從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線率也從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這些學生當初中考的成績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卻考上了本科,劉秀祥的鼓勵對這個縣的改變之大不言而喻。
隨著孩子們學業(yè)有成,回到故鄉(xiāng),望謨縣的貧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謨縣的貧困率已經不足3.6,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好。
今年,劉秀祥被成功評選為“最美教師”,這個曾經睡豬圈,背母上學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動,改變了無數(shù)貧困地區(qū)學子的命運。在被評選為“最美教師”之后,劉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專門對老師的德育進行培訓,他說只有更多優(yōu)秀的老師,才能培育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
在望謨縣的`8年里,劉秀祥從未放棄一名學生,他說:“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來。無論他出生在北京上海,還是我們貴州望謨。”
無論是扎根望謨的劉秀祥,還是為學生失去雙腿的張麗莉,這些老師們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xiàn)在,這些“最美教師”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愿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5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毕氡卮蠹覍@句詩都略有耳聞。這句詩告訴我們:如果奉獻就是為了有一天索取,我們將變得多么渺小。生活中處處有奉獻,那個人就在我們的身邊。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好不容易從床上爬起來,慢慢吞吞地穿上衣服洗漱好,最終我走出了家門。我剛走出家門幾十米,就看見一個清潔工在疏通昨日堵塞的“臭水溝”。
她站在水溝上頭,拿著鐵鍬在把垃圾挖出來。她挖出一點垃圾,那惡臭的氣味一陣一陣撲面而來,但她一點也沒有退縮,一向堅持著,她挖出了一點又一點垃圾。突然她拿鐵鍬挖不到垃圾了,她站到“臭水溝”里去,冰凍且有惡臭的.水沖擊著她的腳,她蹲下來,用手去挖,她挖出了許多垃圾,越挖她的手就越黑,她不但沒有退縮并且更加努力地干活。大多數(shù)人肯定是嫌臟的,甚至連靠近都不敢,可是這個清潔工正好相反。
突然我聽見一段對話,一個男清潔工說:“別干了,讓別人去干吧。”這個清潔工說:“不,既然做了,那我就必須要做完!蹦星鍧嵐び终f:“快走吧,那下水道又臟又冰,不值啊!薄安,你先走,我在干一會兒”女清潔工說。說話間,她把下水道疏通了,被堵住的污水向她的腳沖去,她的腳變得黑不溜秋,但她一點也不在意,悄無聲息的走了。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愿,從此刻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大樹永遠蔥籠茂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6
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禮貌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感人的是無私奉獻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國家和人民!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那么,怎樣才能到達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無私奉獻,要確立自己的.遠大夢想。夢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斗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無私奉獻,要堅持埋頭苦干的務實態(tài)度。如果說“無私奉獻”是我們思想修養(yǎng)追求的彼岸,那么“埋頭苦干”則是抵達這一彼岸的橋梁。因為無私奉獻不是憑口頭怎樣說,而是要看行動怎樣做。就是說,無私奉獻不僅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還要表現(xiàn)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
作為教師,就應為培養(yǎng)國家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為工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多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農民,就應為國家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作為軍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堅守邊疆、保家衛(wèi)國;作為科學家,就應為國家和人民發(fā)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為學生,就應當努力學習成為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讓我們吸吮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yǎng),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無私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7
今日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赐旰,我對獲獎者的事跡十分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
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后,他最終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終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zhàn)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
他又轉學鋼琴,并在一年的時間內到達了七級的水平。他每一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后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必須要繼續(xù)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跡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yǎng)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后悔;黨的干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終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能夠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8
在我的美好世界里,有許許多多讓我感動的事。他們好似大海里的貝殼,在大海爸爸的保護下悠游自如;他們好似天空中的星星,在天空姐姐的'陪伴下盡情玩耍;他們好似土地上的小草,在大地媽媽的哺育下自由成長;他們好似我們,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不需長大。
保密
翻開十一歲時的一頁,早上,正要吃早飯時,爸爸媽媽在廚房小聲說話,好奇的我把耳朵貼在廚房門上,仔細聽,但什么也沒有聽見。我便問爸爸怎么了,爸爸想告訴我,但卻又被媽媽一個神奇的眼光給“殺”了回去。我便沒有再問,帶著疑惑就去上學了。
天作之合
爸爸媽媽在我走后,抓緊忙活。媽媽洗菜,爸爸切菜,爸爸掃地,媽媽拖地,爸爸裝扮,媽媽做飯,就這樣兩人忙活了一上午。爸爸剛要坐在沙發(fā)上歇息時,媽媽想起來還沒有買蛋糕,便叫爸爸出去買了。爸爸回來了,媽媽也收拾完了,我也正好放學回家,走進家門便聞到了一股香甜的味道,爸爸媽媽從廚房走了出來“寶貝女兒,祝你生日快樂……”
瞬間感動
蛋糕上的蠟燭一閃一閃的,“生日快樂”曲調在我耳邊回蕩,我的雙眼也變得朦朧。那一刻,我才知道爸爸不告訴我的原因,明白了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才知道自己不記得的生日爸爸媽媽卻記得這么清楚。我真的特別感動,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原來,我也是幸福的。
生活中,處處都有那么一個瞬間,也許是你不經意的一瞬間,也許只是悄悄的一瞬間,也許是驚訝的一瞬間,我想說,只要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那么一瞬間,就會無比感動,無比幸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9
她是一名聽障人士,憑借讀唇語考上清華大學博士,她叫江夢南,剛剛當選為“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之一。
對她的頒獎詞是這樣寫著,“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江夢南,在她幼小的時候,因為得了肺炎用錯了藥,導致兩個耳朵失聰,她的父母并沒有放棄這個孩子,而是告訴她:“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你得學會去接受、學會面對。”就這樣,從小開始,小夢南的爸爸媽媽就教給她學習認字,學習唇語,一天一天,慢慢地,小夢南長大了,該開始上一年級了,可是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哥哥大姐姐們一步一個臺階地去上小學,而她由于失聰,只能繼續(xù)留在幼兒園大班。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孩子上學了,由于同齡人比她早上一年,到四年級暑假時,她通過自學五年級的課程,暑假后就跳級去上了六年級。她的努力付出,震驚了周圍的同齡人。
她的爸爸媽媽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夢南加上她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一年又一年,她高考時,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本科,四年后升入吉林大學。三年后,成功考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
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屈的精神!在她的身上,我們領悟到了什么叫作勵精圖治!在她的身上,我們仿佛聽到了她的.召喚:“只要打不到,壓不垮,還有一口氣在,我們就沒有放棄自己的理由。”
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健康的身體,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們的下一代要向江夢南博士學習,學習她堅強不屈、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0
20年間,時代發(fā)展、社會變遷,頒獎詞的寫作風格卻始終保持穩(wěn)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錘煉出來的。從最開始每個人1000多字,再精簡到幾十個字,中間還要經過很多同事的傳閱、提意見、修改。頒獎詞是儀式的一部分,要盡可能短,和儀式緊密結合,才能起到點睛的作用。”劉凱告訴記者,寫作中強調樸實、準確,不堆砌辭藻,不過分華麗,盡量用中國人常用的行文習慣,讓觀眾接受起來毫無障礙。
翻開今年的頒獎詞,簡單、準確、優(yōu)美的風格撲面而來:楊振寧的“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彭士祿的“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朱彥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江夢南的“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寥寥數(shù)語,感人至深。
頒獎詞為什么總能打動人,是劉凱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在他看來,獲獎人物的事跡是感動的'核心,同時觀眾心中還要存著對真善美的追求、欣賞,才有可能被感動!芭D梅生得再好,還需要賞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歷史的升華,歷史是精神的展開。頒獎詞打動人心的秘訣,在于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價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綜合部制片人孫金嶺,貢獻了節(jié)目的定位語“一部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他認為,《感動中國》有兩大獨特氣質,一是節(jié)目氣質,一是歷史氣質。通過一年一度的廣泛評選,通過莊嚴儀式,將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聲音在時間中定格,在記憶中凝固,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氣韻悠長、綿延不絕的歷史組成部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1
6月17日18時48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親眼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全網“沸”了。
6月17日,57歲的指令長聶海勝,和另兩名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開始了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黝黑的皮膚是聶海勝一路攜帶的家鄉(xiāng)印記。這個少言寡語的`農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長出來的韌勁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10多歲時,湯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當時,湯海秋承包了10多畝田,白天種水稻晚上燒磚,干活瞌睡了就吃個雞蛋、喝幾口補腦汁提神。
“雙搶的時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滿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兩個眼珠子。”在父親湯海秋眼中,兒子從不叫苦叫累,小時候干得最調皮的事,就是偷偷躲在田地里看小說。
“天剛蒙蒙亮,他就起床燒柴火做飯,做完家務后才急急忙忙去上學。因為怕耽誤上課,他就抄近路,騎得比其他孩子快。”湯海秋說。
高三那年,兒子第一次向父親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飛入伍。湯海秋這才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該出去闖闖了。不久后,村里傳來好消息:飛欄村出了個飛行員!
“洪波伢子為國出力,是我們的驕傲!”,湯洪波成為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三名航天員之一的消息傳遍整個村子,許多村民聚集到湯洪波家。70歲的老母親伍蘭清忙著招呼鄰里鄉(xiāng)親,家門口“光榮之家”的牌匾,在陽光下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三位航天員的人生經歷也有著驚人的相似:都從小在農村長大,青年時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讀書,靠努力讀書走出家鄉(xiāng);靠著過硬的身體素質、頑強的意志力成為飛行員,最后成為一名航天員。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2
18歲失去光明,卻依靠自身努力成為嘉興首位盲人中醫(y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yè)……當62歲的小華站上講臺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時,人們說:“她失去了光明,卻用愛與溫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yè)。我叫小華,是一名盲人的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yī)師……”在千余名聽眾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小華由志愿者攙扶著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臺。
小華并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睍r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小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小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愿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yī)推拿培訓班,小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學成歸來后,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眾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在小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y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于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yōu)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fā)中醫(y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斗中,小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3
2月17日,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名單公布,有“當代愚公”之稱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xiāng)下莊村支書小林入選!澳茏尨迕駛冞^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未來我們還要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讓每一個農戶都吃上旅游飯,過上更好的日子!碑斕焱砩,談及獲獎感受,小林激動地告訴記者。
小林曾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他又積極培育產業(yè),種植了臍橙、西瓜等特色農產業(yè),收獲的果實通過“絕壁天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山外。2015年,下莊村在巫山縣率先實現(xiàn)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余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17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通過VCR再現(xiàn)了小林絕壁鑿路的事跡,當看到大屏幕上小林不懼艱難,帶領村民向大山、向貧窮一次次發(fā)出挑戰(zhàn),終于鋪就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康莊路時,臺下觀眾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在之后的訪談環(huán)節(jié),央視主持人白巖松關切詢問了村民們如今的出行情況,小林自豪地回答:“村里70%的'農戶都有了小轎車!迸_下,再次響起陣陣掌聲。
當晚,巫山縣組織了當?shù)攸h員干部集中觀看頒獎典禮!靶×植坏炔豢、敢想敢干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向小林看齊,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做好群眾關心的每一件小事。”巫山縣集仙社區(qū)支部書記李自培告訴記者。
“敢向絕壁要天路,小林用苦干實干書寫了當代愚公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標桿。接下來,我們將對照榜樣,以絕壁修路的勇氣和決心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xiāng)村振興落地見效,真心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蔽咨娇h扶貧辦主任朱欽萬說。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4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我一直將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一直激勵著我。古人云:“人貴能持之以恒”,這句話也不證實了這個道理嗎?
正如中國女排,她們在經歷了11年的低迷期,仍然不放棄,努力堅持才能再次榮登世界之巔。這幾天人們都沉浸在這份喜悅之中,中國女排因為堅持,她們成功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堅持,不努力。
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成功者,都以他們生動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示了堅持的寶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才打敗了吳國;司馬遷飽受艱辛,歷經18年才寫成了《史記》;愛迪生試驗了上千種材料,終于找到制作電燈的鎢絲;拿破侖幾經波折,才成為稱霸歐洲的法蘭西皇帝;馬云艱苦打拼,才成立了今日的淘寶網……
如此等等,都雄辯地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堅持是一種態(tài)度,只有堅持不懈,人生才能趨于完美。
身處絕境,強者與弱者的區(qū)別就在于,強者能夠抓住逆境背后的機遇,在絕境中逢生。而弱者則是在逆境中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失敗者并不是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絕境中,成功者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成功者比失敗者多堅持了一分鐘,多走了一步路。
曾經的'我還以為進不了理想的中學,但正是我堅持著心中的信念和夢想,終于如愿以償。每當自己一次次挫敗,感到自己不行了,失敗了,我都會啟用這種力量,讓我重新站起來。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數(shù)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只有堅持到底,那么就一定會成功!堅持就是勝利!我們要學習中國女排那永不放棄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5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周國平
《2020年感動中國人物》已落下帷幕,一陣陣熱流涌向我的腦海,醫(yī)院里從死神手中搶人的醫(yī)生,在洪災中毅然犧牲的消防員,以一己之力讓無數(shù)大山女孩走向大學的老師,與醫(yī)院做鄰居為愛而堅持的愛心廚房……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平凡的背后卻隱藏著最高的精神境界,那最返璞歸真的靈魂便是一生所得。
我們也許曾經會為掉一點小錢而怨天尤人,會為失去一絲關注而倍感落寞,還會為那虛名而蒙蔽雙眼。但卻不知《感動中國》中的那些遠生我們的心胸與氣度的平凡而偉大的人,他們的.背后是艱辛,是困苦,也有疾病正在他們招手。
我們也許在抱怨老師的嚴厲時,從來沒有關心過他們的感受與健康。張桂梅,麗江市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長,初期,為了自己的夢想她決定要為大山中的女子辦高中,拿到捐款后,又每家每戶地去鼓動女孩們去上學,在校化身嚴厲的校長,在學生們背后卻背負著23種疾病在身,甚至于上臺領獎時,手上還貼滿了大大小小的膏藥。誰又能想到一個近九十九歲的老人還能有著一生最后為詩詞增些色彩的目標,她作為一個熱愛詩詞之人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人的精神品格能提升,她就能得到內心的一份快樂,也不現(xiàn)實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葉嘉瑩先生用她的一生詮釋了自己對詩詞的熱愛,將全部所得都捐給基金會更是體現(xiàn)了她對少年的期盼。
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旁,陽光明媚,坐在公交車站旁的學生,挽著丈夫胳膊的孕婦,扛著落滿灰塵的麻袋撿著地上的瓶子的路邊乞丐,他們與他們同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里,許許多個人共同組成了一束光,永不消散,他們共同擁有創(chuàng)造奇跡的權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6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勵志電影。講述了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老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電影中的馬復興是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認輸不服氣敢擔當有責任。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長年累月用斷臂夾住筆練習寫字,他身殘志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堅定不向命運認輸,沒有手的`他以優(yōu)異成績念完高中,當他滿懷希望地填報高考志愿時,班主任的一番話刺痛了他的心,殘酷的打擊他幾乎絕望,但是他仍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當他聽說自己可以當老師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艱難”備課生涯,學寫黑板字、學畫畫等。他沒有雙手,字卻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他為了提高學習教育,充實孩子們的生活,他四處跋涉去聽課,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由于他在的貧困山區(qū)小學,孩子的失學率較高,他就連自己那點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們身上,為他們買學習用品、買鞋子、交學費等。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馬復興老師在遭受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他的故事向我們傳遞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審計人要以馬復興老師為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審計事業(yè)出一份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7
王婭是本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她就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堅持了30余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癥后,更是將唯一一套住房捐給基金會,用于資助寒門學子。此外,王婭還常年無償獻血,并于2016年簽署了遺體捐獻協(xié)議,決心將自己的仁愛之心從生前延續(xù)到身后。
2016年7月,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1500余萬元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王婭知道此事后,通過郵件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取得聯(lián)系。“我是工薪族,愿意為貧困孩子盡點心意!蓖鯆I述說了她樸素的心愿。于是,她開始資助西部地區(qū)多名貧困學生。先是匯去6000元資助了甘肅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費,隨后又捐出6000元資助了另一名學生。王婭常說:“雖然我沒有孩子,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孩子是未來!
當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強的王婭一邊和病魔抗爭,一邊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就在化療進行第五個療程的時候,王婭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本應用于治療的.錢全部捐給貧困學生,就這樣,一筆3萬元的捐款匯到基金會賬戶上。不僅如此,王婭還將僅有的也是最大的資產--一套商品房捐贈給基金會,用以資助更多的貧寒學子。
2月16日22時21分,王婭因醫(y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按照她的遺愿和生前協(xié)議,她的遺體被送到了天津醫(yī)科大學,這位生前堅持助學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為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燃盡自己的光輝。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8
爸爸情不自禁地贊嘆著:“王者歸來,勢不可擋,真給力啊!”在廚房里揀菜的媽媽笑著沖我們喊道:“扳回兩局了吧?”“嗯,媽媽你怎么知道的?”我好奇地問,“聽你們在房里喊的,‘好球’,‘傳……扣!’‘給力,太給力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終于,女排姑娘們搶先拿到了賽點,可此時卻遭到塞爾維亞人的“負隅頑抗”,僅領先一分。我強忍著心中的波瀾起伏,攥緊拳頭,多想先跳進屏幕里,去為女排姑娘掛上一塊金牌。她們很棒,打得很精彩,表現(xiàn)很給力。
決勝關鍵在此一球。是向亞軍屈服,還是向冠軍發(fā)起沖擊……對方發(fā)球勢大而力沉,可我方丁霞早已做好準備,她雙拳合抱,大拇指并排收在腹前,雙腿屈蹲在地,緩解接球時的巨大沖擊。球重重地砸了過來,丁霞伸出雙手,嫻熟地把球傳到了前排,楊方旭會意,把球輕吊到了上空;萑翮髂樕祥W過一絲笑意,因為塞爾維亞隊后方出現(xiàn)了一絲空缺,什么都逃不出她的眼睛的。剎那間,惠若琪雙腿蹬地,快速而不失敏捷,高高躍起。左手勾形緊收腰邊,右手筆直地升高,準備扣球。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看得人很是帶勁。不等塞爾維亞人露出驚恐萬狀的神情,惠若琪的右手順著慣性以泰山壓頂之勢向下,完成了一記重扣,只見她的嘴角一揚,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球重重地砸了出去,直奔目的.地而去。它似乎也知道自己身上背負的重任,背后有多少日夜的艱苦練習……只聽“嗵”的一聲,排球在空缺處落地了,姑娘們癱倒在地上,眼里噙著淚水……中國人站起來了,拼命揮舞著五星紅旗,高唱著國歌……
女排太給力了,比賽太精彩了,結果太震撼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9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jié)省到苛刻!蓖鯆I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半m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xù)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xié)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yī)學事業(yè)。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50
人有七情六欲,當愛匯成長河,我們便會潸然淚下,歷史不能磨滅它,時間追不上它,它是愛的延續(xù)。
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消防英烈陳陸、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創(chuàng)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志愿軍英雄王海、快遞員汪勇、北斗三號衛(wèi)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學者葉嘉瑩、“當代愚公”毛相林、國測一大隊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人人都稱她是一名園丁,一名真正的園丁。園丁是什么意思呢,園丁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她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華坪縣“兒童之家”大家長。她的一生都沒有孩子但卻是無數(shù)孩子的母親,她幫助了很多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和孤兒,讓他們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找到了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會了他們高尚的品質。
她的一生都在幫助別人中度過的,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園丁,也是人們的'楷模。就在昨晚,張桂梅來到了感動中國的頒獎現(xiàn)場,白巖松稱呼她為大姐,看到她雙手貼滿膏藥,心疼不已,問起了貼膏藥的原因。張桂梅低沉回答,“關節(jié)疼,如果不貼它,我就伸不開就不能動了,貼上它還能動一點。”在白巖松老師的談話中,了解到她已經連續(xù)貼了幾年膏藥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擾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的時候還需要吃五種的中藥,中西藥都得吃。她總是忍著身上的疼痛去堅持,只為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環(huán)境去學習和成長。
愛既是虛無而飄渺的,但又讓人覺得溫暖而真實的。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51
《無手老師》這部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涌動著的難以言說的情緒。
影片是根據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xiāng)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一個個去找,將失學輟學的孩子一個個找回;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捐贈學生,補貼學校;甚至供養(yǎng),資助學生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感動每一個人。不禁讓我感慨,這是當今真正所謂的師之魂!
代課老師馬復興,經歷人生不幸,各種異樣眼光,命運終于給了他機會:他成為了一個小學代課老師。他倔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對這份責任執(zhí)著的追求,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片中馬復興那被高原烈日拉長的身影和滿眼黃土卻閃爍希望之光。是何等的震顫人心,就只是因為那么一個簡單的信念和職責!
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評論名家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09-28
感動中國的人物作文11-05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11-09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05-29
2017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02-02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范文06-10
感動中國人物作文08-14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02-02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精選16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