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風的作文集合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風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的作文 篇1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tài)。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于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后,衣片前后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tài)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民風的作文 篇2
泱泱華夏,悠久的歷史令人沉醉,古老的飲食文化也撥動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弦。
嘉興,一座古樸而美麗的江南小城,尤以粽子、南湖菱等特產聞名。嘉興的粽子極具特色,有咸有甜,軟糯適中,有著江南特有的玲瓏之態(tài)。嘉興的農村常在端午前后包粽子,農婦們先洗凈粽葉,包出一個類似小三角狀的形狀,然后在里面加上糯米和餡兒,最后再把粽子用線纏住,當裹粽線打成結的那一刻,也是美食之旅啟程的一刻。接下來的時間,便只需耐心等待,烹煮的沸騰聲,醉人的粽香,牽動著每一個期待美食之人的心。
紹興,與嘉興相隔不遠,但在飲食上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紹興人不像嘉興人那么喜甜,他們更愛霉”物。紹興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平地,因為氣候和濕度的關系,紹興人的生活中便多了許多霉”物:如霉干菜,霉豆腐等。其中還有一種我認為和霉干菜相似的食物,稱作霉筍干。當地人先把煮好的筍切成條,然后放在大竹匾里進行照曬。霉筍干做成后,密封儲存就可以了。霉筍干可以做湯,做菜,也可以做配料等等,可謂百搭之物。
無論是嘉興的玲瓏精致,還是紹興的因地制宜,我都將細細品味,它們都是我的家鄉(xiāng),都承載著我濃濃的鄉(xiāng)情!
民風的作文 篇3
在永定土樓的客家習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當屬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據說這種習俗在永定湖坑已流傳二百多年了。
回想起三年前“作大!钡那榫,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時我剛讀一年級,記得爸爸對我說:“鵬兒,這次‘作大福’,你去裝‘福星’好嗎?”我高興得跳了起來,摟住爸爸說:“好!好啊!我要裝‘故事’,我要當‘福星’嘍。爸,您真好!耶!”于是,我日日盼望著“作大福”早日來到。
農歷九月十一日湖坑“作大福”開幕了,重頭戲是迎神踩街。一大早,父母精心地把我裝扮成“福星”模樣,與裝“故事”的小朋友們穩(wěn)當地坐在早備好的彩車鐵架上。父母們陪護左右,在保證安全地緩慢地轉動鐵架。我們高坐在鐵架上,看著熱鬧場景,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上午九時許,隨著三聲銃響,迎神的隊伍終于從神宮出發(fā)了。長龍般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大福場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銃隊,銃聲震耳欲聾。接著是一村一隊敲鑼打鼓迎神抬神轎的隊伍,抬神轎的小伙子黃衣藍褲,裹紅頭巾,扎紅腰帶,走起路來左搖右擺,神轎里的“神仙”顯得悠哉游哉。緊跟其后的是扛大龍旗的和擎彩旗的隊伍,那大龍旗可真壯觀,旗桿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二三丈高,得七八個后生才能扛得起來。裝扮靚麗的舞蹈隊漸行漸舞,腰鼓隊邊走邊打,她們緊跟在旗隊后面。我們裝“故事”的隊伍也不甘落后,瞧,“福祿壽”、“八仙”和“西游記”在向恭候兩旁的群眾招手……
迎神隊伍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踩街游行,到了大福場,各路神仙在大福場的“神壇”里各就其位。我們也結束了“作大!敝醒b“故事”的特殊身份。
迎神結束后,人們紛紛上供,先是各村照例輪流“齋供”,接著農歷十五集中“葷供”,然后“開齋”,各家各戶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最后在十六日上午“送神”,把“作大!逼陂g請來的各路神仙恭送還原處。湖坑“作大福”這才算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保婵芍^是熱鬧非凡,地方特色濃郁!白鞔蟾!苯o我?guī)砹藷o窮的樂趣,我愛“作大!薄
民風的作文 篇4
泱泱華夏,浩浩中華,綻放著五十六朵耀眼的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讓我們走進民族大觀園,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吧!
首先讓我們走進哈薩克族,認真了解一下哈薩克族的民風民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yè)。在牧區(qū),春、夏、秋三季他們都住在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qū),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然后讓我們走進塔吉克族,詳細了解一下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稞、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繡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圍裙,所戴圓頂繡花棉帽綴有后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耗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于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就像鮮艷的花朵,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這赤縣神州,上下五千年之中,盛放著五十六朵鮮艷的民族之花。不一樣的菜肴,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服飾,不一樣的風景,無不讓我們回味無窮。
民風的作文 篇5
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頗多,隔三岔五就有老家埭頭的鄉(xiāng)親過來相邀我回鄉(xiāng)一道過節(jié),其實,最令我心馳神往的還是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是我國各族人民傳統節(jié)日,也是家鄉(xiāng)群眾文化活動中最精彩、最熱鬧的佳節(jié)。于是,元宵節(jié)前幾天,家鄉(xiāng)就沸騰了,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濃厚的.氣氛。老人手持香袋起早摸黑走宮串廟祭拜神靈,求得一家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心心。婦女心靈手巧積極籌備與制作虔誠祭品,撫摸著一件祭品,她們心中就許一個美好的心愿。男人更大顯身手忙碌不休,既籌備鬧春廟宇裝飾,又組織培訓十音八樂隊、車鼓隊裝櫚等歡慶節(jié)目。孩童則樂開了懷,瘋一樣的跑來跑去,嘴里食物塞得鼓鼓的,喜悅之情寫滿了幼稚天真的小臉蛋上。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為何這般隆重?鄉(xiāng)親怎么這般看重這節(jié)日?我不禁追溯起元宵節(jié)的來龍去脈。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了“擁劉護呂”兩派,明爭暗斗,鬧個不休。呂后死后,周勃、陳平等朝中重臣謀劃要清除呂氏黨羽,擁戴劉恒為漢文帝。舉事那天正值正月十五晚上。漢文帝登基后,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微服出宮,與百姓共慶同樂。從此,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就成為百姓歡慶的元宵節(jié)。這個傳說盡管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但我認為,從鄉(xiāng)親這鬧元宵時間的相吻合上來講,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是與國家的繁榮昌盛息息相關的,國盛家亦興。
元宵前夕,各家各戶就忙開了,做好迎駕準備,掛燈籠,懸彩匾,大廳中接連排列三、四張八仙桌,供桌上擺滿香燭、香爐、灶公餅、五色果等各類供品,并插上五蕊紙花!白鲱^”的還有“大豬”、“大羊”冷盤,五果六齋碗上蓋上剪紙花或用五色紅黃綠豆排列“歡慶元宵佳節(jié)”、“風調雨順”等節(jié)日字眼,流光溢彩,閃閃發(fā)光。小孩身如靈猴一眨眼就爬至屋前圍墻上制高點,斗志昂揚地插上了三角旗,那豪邁的神氣不亞于當年的紅軍。
盼星星,盼月亮,終盼到了晨曦。正月十五日清晨,鬧元宵隊伍在沙堤宮集中,由鄉(xiāng)老、社首、福首組成執(zhí)事,禮炮響三聲,嗚鑼開道,鬧元宵隊伍開始出發(fā),剎那間,全場歡聲雷動,人頭攢動。只見扛棕橋作先鋒,“做頭”舉彩龍旗、大燈籠、六角燈、扛娘傘,合手捧“七星旗”,社公爐、小菩薩、八卦爐,依次排列,身穿道袍的道士、吹鼓手、車鼓隊、十音八樂跟隨其后,沿大道浩浩蕩蕩巡游。這幾年,鄉(xiāng)親口袋鼓起來了,為了顯富,鬧元宵隊伍前頭還增添了一道亮麗的景觀,二十名個充滿朝氣的小伙子各駕著一部嶄新豪華的輕騎緩緩馳行,唱著春天的故事在前方開道,古今結合,妙趣橫生,回味無窮,觀者無不嘖嘖稱贊鄉(xiāng)親的“獨創(chuàng)”魅力。
“到了,到了!辈恢膫眼快的小孩一聲歡叫,左鄰右舍的男女老少急急齊上陣。小孩在大人的指揮下,看準了時機燃起了第一串鞭炮,點燃了第一堆篝火,隨后,有條不紊,不間斷地燃鞭炮,添稻草,頓時,整個村莊像炸了鍋一樣,噼噼啪啪,此起彼伏,蔚為壯觀。婦女則提前手擎三柱香在大道兩旁接駕,心懷虔誠,畢恭畢敬,一旦接駕成功,小孩便手掩耳朵果斷燃起一串最長威力最猛的“炮團”,權當壓軸炮,以期待得菩薩歡心,求得保佑。
隨著鬧元宵隊伍的漸漸遠去,被邀前來“看元宵”的親戚朋友蜇入屋里,在喝茶、嗑瓜子、吃水果間隙中,大談特談剛才大飽眼福的快感,談笑風生,意猶未盡。
我深知,在家鄉(xiāng)的民俗中,“看元宵”其實也是“吃元宵”,鄉(xiāng)親很好客,再苦再累也要辦好元宵宴,買魚買肉,殺雞宰羊,不弄上十幾道菜上桌決不罷休,即使傾盡所有,也在所不辭,圖的是“臉面”。同時,鄉(xiāng)親還固有“客人越多,招牌越好”的待客觀念,于是,他們送走了菩薩,又馬不停蹄氣喘吁吁招來了一茬又一茬客人,氣喘吁吁,那可不是一兩個“菩薩”,而是“大兵團”進村。有時估計不充分,客滿為患,缺桌少椅成了尷尬事。
夕陽西墜,夜幕降臨時,“砰,砰,砰”,隨著三聲震天的炮響,菩薩回宮了,客人到齊了,元宵宴宣告正式開始,剎那間在燈火通明的屋里,勸酒的,干杯的,催用餐的,聲音不絕于耳,久久蕩漾于鄉(xiāng)村的角角落落。
吃歸吃,看歸看。待酒足飯飽后,滿面紅光的客人在主人的指引下,又到屋外觀看燃放煙花。而今,鄉(xiāng)親錢攢多了,購買煙花的檔次隨之提升,樣品五花八門,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班,嗖”,無數煙花、禮炮騰空而起,綻放出一道道絢麗的景觀,點綴著這美好的人間。
“明年的今天,我會再來看元宵。”聽了客人的告別語,鄉(xiāng)親心中是多么的舒暢,多么的愜意!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確實與眾不同,不同凡響。
民風的作文 篇6
我的家鄉(xiāng)普格是涼山州東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這里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是火把節(jié)的故鄉(xiāng)。
火把節(jié)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原旨是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過火把節(jié)的日子。
火把節(jié)的第一天,各家各戶清洗炊具,殺雞宰羊,籌辦豐盛的節(jié)日晚餐。吃晚飯前,大人們把飯盛進簸箕里,把菜放進盤子里,筷子與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擺放在門前。希望已過世的老人們回來吃頓飯,來看看兒孫,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長壽,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帶走。祭完過世的老人,全家才開始吃飯。晚飯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不約而同地來到寨口,用火把燒幾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們手牽著手圍繞火堆念起火把祝詞。人們迎著金燦燦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詞一聲高過一聲,歡樂一浪壓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蕩。
火把節(jié)的第二天,是節(jié)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個固定的場地。火把節(jié)的場地是一塊圓而平坦的草坪,外圍是濃濃密密的樹林,過節(jié)的人們坐滿了草坪四周。這天要進行斗牛、斗雞、賽馬、摔跤等活動。普格彝民的摔跤與人們在電視里看到的日本相撲運動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贏,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輸,而要看誰的雙腳先離地,誰的雙肩先觸地。能參加火把節(jié)摔跤比賽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們時而被這個抱起,時而被那個摔倒。戰(zhàn)敗者不氣餒,戰(zhàn)勝者也不驕傲。他們都冷靜地迎接新的挑戰(zhàn),直至無敵手才算勝利。
火把節(jié)的第三天,是選美活動。姑娘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佩戴著金銀首飾,每人撐一把黃油布傘,相互牽著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圈,跳起了優(yōu)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轉的彝族歌。五彩艷麗的裙子擺動著,旋轉著,如彩蝶展翅,似孔雀開屏,煞是迷人。姑娘們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記者們可忙壞了,又是拍照,又是錄像。評委們也在精心挑選著百花叢中的“牡丹花”。瞧,他們滿頭大汗,看來還真難選出來呢!傍晚,各家各戶點燃火把,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屋內、院坎中轉繞,口中念道:“燒死瘟疫,牛羊發(fā)展!逼砬罅笈d旺,莊稼獲得豐收。接著,全寨各家各戶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頭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塊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著數不清的牛羊來吃草,收不完的莊稼堆成山。
家鄉(xiāng)的火把節(jié)隨著歷史的演進、社會的進步,逐步發(fā)展成為集民間體育、文化活動和民風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盛大節(jié)日。近年來,每逢火把節(jié)都有大批的外國朋友和港臺同胞來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節(jié)。
朋友,請來普格參加彝族的火把節(jié),你將會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又一幕……
簡單評語:本文的主旨昂揚,充滿激情,語言優(yōu)美,例如:“姑娘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佩戴著金銀首飾,每人撐一把黃油布傘,相互牽著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圈”。典型的事例也為文章增色不少。
民風的作文 篇7
提起放風箏,同學們都會很興奮吧?
是的,我也很喜歡放風箏。每年的清明左右,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jié),爸爸都會帶我去放風箏。
今天,爸爸就要帶我到世紀廣場去放風箏了,我急切地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恨不得像風箏一樣一下子飛到世紀廣場。
世紀廣場終于到了,爸爸拿出我們的“長龍風箏”,我?guī)桶职謱L箏一節(jié)一節(jié)仔細地理順好,爸爸把粗粗的呢絨線上的鉤子掛在“龍頭”的掛鉤上鎖定。我便拿著“龍尾”,向后面一步一步地移動,爸爸拿著“龍頭”也向他的后面移動,待將“龍身”拉直后,我們默契地等待著稍大一點的好風的到來,因為“長龍”需要較大一點的風力才能起飛。
好風來了,爸爸迅急地把“龍頭”向上一拋,手拉著呢絨線,緊盯著它的起伏,倒著身子后退著小跑起來。就在爸爸拋“龍頭”的瞬間,我將“龍尾”平穩(wěn)地向上一托,風箏便隨著爸爸的掌控,稍微有些沉重地飄了起來,漸漸地升高,漸漸地輕穎,它一直攀升,進而由大變小,越來越高,越來越遠,越來越瀟灑了。
我們的“長龍”在天上隨風起伏,上下舞動,左右地搖首擺尾。爸爸緊握著線拐,努力地壓線、松線、收線、放線,動作嫻熟優(yōu)美,灑脫自然。
爸爸看我怔怔的樣子,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對我說:“兒子,不要急,你長大了,肯定會比我會放風箏的!”我轉過神來,堅定的說道:“我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將風箏放的又好又高。”
我望著天上的“長龍”,自豪于我是龍的傳人,中華是龍的故鄉(xiāng),中國人自古就有龍的精神。是龍,就要凌霄九天,是龍,就要有凌云的壯志,是龍,就要自強不息。
清明放風箏,使我明白了,龍要翱翔云天,就必須有一個湛藍的天空。我是一只有待騰飛的雛龍,我的天空就是浩瀚的知識空域。
民風的作文 篇8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fā)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guī)、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fā)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xiāng)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xiāng)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
襄樊民俗人生禮儀習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x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
襄樊方言
天文地理曬老爺兒(曬太陽)蔭涼坡兒(蔭涼地)旋磨風(旋轉風)麻風雨(毛毛雨)飄潑桶倒(大暴雨)下罩子(霧)天道(天氣)月黑頭(黑夜)撂天地兒(野外)緊高頭(最高處)緊里頭(最里邊)挨根兒(附近)這兒嗨兒(這里)那兒嗨兒(那里)哪兒嗨兒(哪里)床頭起(床根前)墻根□(底下)(墻根下)末腦篤兒(末尾)......
襄樊民俗大觀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fā)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guī)、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fā)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xiāng)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xiāng)長或保長、甲長、集族......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x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 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
民風的作文 篇9
吳江的民風民俗,有襪底酥,有青團子,有粽子糖,有八寶鴨,有臘八粥,還有有春節(jié)吃的年貨……襪底酥
襪底酥,一個像橢圓形的餅,咬上一口,里面的味道甜甜的,酥酥的,會有餅屑站在嘴巴上,這可是同里古鎮(zhèn)的特產。外面的皮上偶爾一些,比皮稍微小一點的紅印章,別以為,它有“毒”,其實,這種紅色的印章并沒有“毒”,還是可以食用的。里面松松的,軟軟的。前面幾口沒有什么味道,到中間有一點甜蜜蜜的甜味,可以吃出來一共有三層。如果,咬的不怎么幸運,還會斷掉,更會有“碎片”掉下來,這樣就浪費了!
青團子,俗話說就是青色的團子。外面滑滑的,軟軟的,柔柔的,有一點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口,哇沒有一點的清涼的感覺,稍微有一點空心,面粉不會故意放的很多,而是,把中心的位子留出來,感覺有什么液體會流下來一樣。清涼的青團子,吃了以后,會使渾身都是汗水的你,不會繼續(xù)流汗,會涼爽一陣子,如果你是男生,那么就沒有效果咯!
粽子糖,俗話說就是像粽子的形狀一樣的糖。甜甜的,硬硬的,酥酥的,當然也有一點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小口,會感覺有一點像酥
糖,就是那種麻麻的感覺。
粽子糖有五彩繽紛的顏色,有黃色,有紫色,有藍色,還有綠色……
八寶鴨,俗話說就是鴨里面,把它的五臟六腑掏空,放上八寶飯,在鍋里面的蒸。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八寶飯,因為它糯糯的,香香的,很美味。
太湖三白,俗話說有白絲魚,白蝦和銀魚。白絲魚,柔嫩,滑滑的,最適合清蒸了!
白蝦,白色的肉,嫩嫩的,用白煮也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銀河,應該是銀魚炒蛋,那當然是最好吃的!
水八仙,俗話說有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莼菜、菱八。又稱“水八鮮”。茭白一般都是跟毛豆一起炒著吃的,蓮藕脆脆的,水芹和肉絲一起炒。我最喜歡吃的是雞頭米炒蝦仁,還有莼菜湯……
春節(jié)的年貨有,豬蹄肉,臘腸……這些都是中國風味的年貨,很是經典。
民風民俗,美在特色。
民風的作文 篇10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泵總民族的特點都不一樣,有豪氣樂觀的維吾爾族,還有好客注重禮儀的蒙古人,但是要說注重節(jié)日和規(guī)矩還要數回族了。
回族的四個特點一飲食,二節(jié)日,三服飾,四建筑。
回族的飲食非常有特點和漢族不一樣,不能吃豬肉驢肉,只要飯菜中有豬肉驢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鮮再美味。這就是恪守規(guī)矩的回族人。我們漢族人有大鍋菜,而回族的人和我們大鍋菜可以相提并論的就是粉湯。粉湯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應俱全。
回族的兩個重要節(jié)日: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
開齋節(jié),可謂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節(jié)日。開齋節(jié)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獻給清真寺。凡是捐獻的人名字都會印在一個黑板上面。家里還會在那幾天里招待客人,親戚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古爾邦節(jié)基本和開齋節(jié)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開齋節(jié)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飾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們有傳統小巧精致的禮拜帽,帽子上的圖案各式各樣,有菱形花邊的,有像窯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禮拜帽仿佛來到了印度,別有一番風味;刈暹有禮拜時候才穿的長袍,穿上長袍戴上帽子相機了從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獨具特色,清真寺藍色的寺頂上還有彎彎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時候就像天上有兩個月亮。
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這就是注重節(jié)日和規(guī)矩的回族人。
【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的作文01-23
有關民風的作文:開封的民風習俗11-12
寫春節(jié)民風民俗的作文-民風12-22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400字-民風01-22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0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3
民風民俗作文11-12
作文:民風民俗08-06
民俗民風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