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立夏節(jié)氣民間習俗
立夏日。對今人來說,立夏不過是一個節(jié)氣,表明春天結(jié)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墒,我們的先人卻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稱“立夏節(jié)!毙【幘蜑榇藢iT整理了立夏的常見的習俗,供大家參考。
立夏習俗: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tǒng)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jīng)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nèi)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毕鄠鲝牧⑾倪@一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jié)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jīng)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nóng)歷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后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姜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jié)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tǒng)小吃之一。
立夏習俗: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jié),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xiāng)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xiāng)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xiāng)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nóng)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后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lián)絡(luò)感情。體現(xiàn)福州人“金厝邊銀鄉(xiāng)里”的傳統(tǒng)美德。
從鼎邊糊傳說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xiāng)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shù)厝嗣駬泶髋c歡迎。老百姓經(jīng)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里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zhàn)。鄉(xiāng)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準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干、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涮米漿于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后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鐘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白鱿摹背远吅拺衙褡逵⑿,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
立夏習俗: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绷⑾闹盏摹胺Q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yǎng)。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jù)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nèi)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fā)!,體重減,謂“消肉”。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qū)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于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nèi)進行,懸秤于屋梁,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游戲——蔡云《吳覦》詩有證:“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huán)肥。”
立夏習俗: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闭f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绷⑾娜,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shù),方可解魘。
立夏習俗:斗蛋
立夏節(jié)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于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shù)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wǎng)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jié)q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于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習俗:福建閩東地區(qū)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qū)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zhèn)一些鄉(xiāng)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立夏習俗:江浙地區(qū)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nóng)村地區(qū)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guī)Я税准盒潞姹汉玫牟枞~,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叭隆敝感率斓臋烟摇⑶嗝泛望溩。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jié)”。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jié)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wǎng)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jié)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钡牧曀,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習俗:南方地區(qū)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qū)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立夏習俗:吃烏米飯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nèi)數(shù)小時后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nóng)村人人愛吃。據(jù)說,這個風俗源于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孫臏和龐涓本是同窗學友,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兩人學業(yè)、智謀都不相上下,但孫臏為人誠實厚道,龐涓卻富有心計。兩人跟隨師父苦學三年,龐涓見學業(yè)已就,就要下山立功揚名,就拜別了師父,來到了魏國。孫臏認為自己尚未學成,繼續(xù)隨師傅學習。鬼谷子早就看中了這位老實忠厚的學生,就教他兵書陣法,期望他能拯救亂世,一展宏圖。
兩年過去了,一天,孫臏收到了龐涓的一封信,說是自己已當上了大將軍,邀請他到魏國,共同輔佐魏王。孫臏很高興,就找老師商量。老師看了信沉默不語,但還是同意孫臏下山。
孫臏一到魏國,龐涓就把他推薦給魏王,很得魏王賞識。從此,二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共商國家大事,談論富國強兵之道,并研討陣法和用兵之策。龐涓見孫臏高出自己許多,才知道先生已把兵書傳授給了孫臏。他想借兵書來讀,孫臏只好以實相告,先生不讓帶下山來。龐涓悶悶不樂。
突然有一天,孫臏被一群刀斧手綁架,用了一頓大刑,還被挖去了兩只膝蓋骨,然后拋進監(jiān)獄。孫臏痛得死去活來,不僅大聲責問士卒,士卒并不答話,只說是魏王的命令。孫臏感到自己冤枉,自己沒有任何過錯,卻不知為何受此大刑,他多么盼望龐涓能替自己說句公道話啊!龐涓果然來了,他抱住孫臏的廢腿哭得涕淚橫流:“魏王怎么干出這種事來呀!”孫臏也泣不成聲,請龐涓搭救。龐涓絕望地說:“若是旁人還成,可對魏王,我能有什么辦法呀!”
龐涓每天都到獄中來看望,還讓人送來好茶好飯供孫臏食用。孫臏非常感動,心想患難識知己,還是老同學好啊。孫臏自從兩腿殘廢以后,萬念俱灰,心想自己飽讀兵書,而今卻成廢人,不能建功立業(yè),活著還有什么用呢?幾次想自尋短見,卻被龐涓勸阻,并說愿意伺候他一輩子。孫臏聽后,感動得熱淚盈眶。
有一天,龐涓又來看孫臏,閑聊起來。龐涓說:“師弟啊,你要振作起來,你雖然殘廢了,不能統(tǒng)兵打仗,建功立業(yè)。但是,你還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道寫下來,著書立說,傳之后世,同樣可以流芳百世啊!”聽著龐涓語重心長的話,孫臏感到很有道理,不禁點頭稱是。
自那天以后,孫臏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每天寫兵書不停。龐涓來得更勤了,噓寒問暖,察看寫兵書的進度,還勸他當心身體。孫臏感謝龐涓深厚的友情,更加勤奮,心想寫成后送給龐涓,以答謝他的照顧之恩。
幾個月過去了,兵書很快就要寫成了。一天,看守孫臏的老獄卒熱心地對孫臏說:“先生的兵書寫成之后,我一定設(shè)法給你送回家去!睂O臏微微一笑,說:“老人家,不必了,兵書寫成之后我就送給龐大將軍。我們是同窗好友,交給他,我就放心了。”
獄卒一聽,驚訝得張大了嘴,半天說不出話來。孫臏驚奇地問:“你這是怎么了?”老獄卒長嘆一聲,悲涼地說:“先生,你太仁厚了,害你的正是龐將軍啊!是他嫉恨你的才學,才設(shè)計陷害你的啊!”的確如此,龐涓雖然足智多謀,可是心胸狹窄,妒賢嫉能。他見孫臏熟讀兵法,惟恐影響自己的前程,就設(shè)計陷害,并用了刖刑,使他不能統(tǒng)兵上陣,并想法騙取兵書。
孫臏一聽老獄卒的話,猶如青天霹靂,驚的他目瞪口呆。他思前想后,終于恍然大悟,識破了龐涓的險惡用心。他憤怒已極,沒想到自己敬重的同窗好友,竟是一個奸詐小人。他把寫好的兵書全部燒毀,并想好了對策。
第二天,龐涓來到獄中,見孫臏蓬頭垢面,又哭又笑,瘋瘋癲癲,寫好的兵書也已燒毀,氣得他立刻命人把孫臏關(guān)進豬圈里,監(jiān)視起來,看他是真瘋還是假瘋。誰知,不一會兒,孫臏便枕著豬槽呼呼大睡了。
從此,孫臏不吃不喝,瘋瘋傻傻,整日與豬廝混在一起。老獄卒非常同情孫臏的遭遇,見他一天天消瘦下去,整天悶悶不樂。這事被老獄卒的老伴知道了,獻計道:“用烏樹葉子浸拌糯米,煮成飯后捏成小團子,跟豬糞的顏色、形狀差不多,既可瞞過龐涓,又可救孫臏的性命!崩溪z卒聽后大喜,忙讓老伴快做。這天正好是立夏,老獄卒在值班時,就把烏米團子塞給了孫臏。
聰明的孫臏不點自明,等龐涓來看他時,就笑嘻嘻地順手抓起身邊的豬糞,“噼里啪啦”地朝龐涓扔去。龐涓左躲右閃,還是扔了一身豬糞。孫臏拍手笑道:“這豬糞這么好,你不吃,我可要吃了。”說著,他摸起一個個“豬糞”吃起來。龐涓看到孫臏吃豬糞,這才相信他是真瘋了,就這樣放松了對他的看管。
齊國早就聽說孫臏的才名。田忌就派人同老獄卒一起設(shè)計救出了孫臏。孫臏來到齊國,被拜為軍師,坐在輪椅上指揮打仗。后來,齊國和魏國交兵,在馬陵道這個地方,孫臏打敗魏軍,射殺了龐涓,終于報仇雪恨。
孫臏十分感激那位老獄卒,每到立夏,他就要吃一頓烏樹葉糯米團。人們欽佩孫臏的氣節(jié)才華,也在立夏時做烏米飯吃。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便形成了。據(jù)說,吃烏米飯還能祛風敗毒,連蚊蟲也不會叮咬了。
立夏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qū)食用面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jié),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立夏時有制作與食用面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立夏習俗:厭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關(guān)注的是厭祟避蛇。清干隆元年《云南通志》載,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于戶,以厭祟;圍灰墻腳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已屬蛇有關(guān)聯(lián),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含有黑(水)、紅(火)既濟之義。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污,還以皂莢人藥,認為它具有殺蟲功能。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于除穢驅(qū)邪。舊時五月有門懸皂莢風俗,皂莢狀若刀形,稱為“懸刀”,相傳可以嚇跑鬼怪。清光緒年間云南《騰越州志》也說:“立夏日,插皂角枝、紅花于戶以厭勝,圍灰墻腳以避蛇!鼻宕独笋房h略志》記云南大理一帶風俗:“立夏,插白楊于門,以灰灑房屋周圍,名日‘灰城’,以避虺毒!迸c其它地區(qū)有所不同的是,門前插白楊。
立夏的由來
按照氣候?qū)W的標準,5天平均氣溫達到22℃才算夏季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立夏時節(jié)的候溫同氣候?qū)W標準大致接近,而這一地區(qū)正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地。由此看來,二十四節(jié)氣把立夏節(jié)這天作為夏季的開始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立夏分為三候。“初候螻蟈鳴”,螻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種。這時節(jié)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塘畔鳴叫覓食了!岸蝌球境觥,由于地下溫度持續(xù)升高,蚯蚓 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鮮空氣了!叭蛲豕仙保豕弦步型凉,這時已開始長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鄭一縣志》載:“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謂之進 鮮”。從這三候的描述中我們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立夏的農(nóng)事
蛙類動物一般活動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邊較為多見。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 可在稻禾下乘涼,抬頭還可以吞食飛行于田間的昆蟲,食飽后蛙鼓鳴叫,和著樹上昆蟲、鳥雀的奏鳴;田間濕潤的土地上還時有蚯蚓爬過,野草中已見到野生的王瓜 長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如果說春是生的季節(jié),那么夏就是長的季節(jié),大地上的動植物都進入了旺盛生長期,全國各地區(qū)氣溫大幅度提高,雨水也 明顯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經(jīng)分蘗,油菜已經(jīng)結(jié)子,將要成熟了。北方地區(qū)的冬小麥也正在揚花灌漿。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繼出苗。農(nóng)作 物生長漸旺,田間管理日益繁忙。“立夏三朝遍地鋤”,這時鋤地既可給土地松土防止水分蒸發(fā),又可以鋤掉田中雜草,因此有農(nóng)諺說“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 了”。
“立夏種棉花,有柴沒疙瘩”,這時已過了種棉的季節(jié)。正值棉花小苗期,這時應查苗、補苗、中耕定苗,并要注意及時澆水灌溉。對于小麥這 種主要糧食作物,此時應特別注意田間管理,尤其是注意防止“麥秀寒”的發(fā)生。從種植上可以“立夏前后種地瓜”“立夏種稻點芝麻”,因為“到了立夏亂種田” ―這時節(jié)種植了農(nóng)作物都會生長,應及時播種宜種農(nóng)作物。
立夏的傳說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tǒng)的歲時禮俗節(jié)日, 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眾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漢代也沿承此俗,《后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备琛吨烀鳌罚琛对瞥嶂琛。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并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zhì),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jié)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qū)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古人認為,立夏三個月(孟夏、仲夏、季夏)為農(nóng)事繁忙的季節(jié),故此時節(jié)又被稱做“三夏”。這時草木繁茂,生長旺盛,夏令季節(jié)病較多,往往有身倦肢軟、食 少微熱的現(xiàn)象,有時還會暑熱傷氣。這種情況往往是因勞動強度大、氣溫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應該注意調(diào)整飲食,合理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時一間,適時補充水 分,保證睡眠,適應夏天“長養(yǎng)”的要求,保護身心健康。
【立夏節(jié)氣民間習俗】相關(guān)文章:
冬至節(jié)氣的民間各地習俗04-27
立夏的習俗作文02-04
有關(guān)立夏習俗的作文03-21
立夏吃蛋的習俗05-08
立夏有哪些習俗05-11
白露節(jié)氣的習俗09-09
霜降節(jié)氣的習俗10-23
立夏胸前掛蛋的習俗05-08
立夏節(jié)氣諺語(精選50句)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