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四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xí)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 篇1
我在教室掃地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螞蟻,它真是太大了,我打算好好觀察它。
我準(zhǔn)備拿鑷子把它夾到文具盒里,可它似乎知道我的心事,像犯了罪的人一樣?xùn)|逃西竄,我總是捉不中它。瞧它好像在嘲笑我:“笨蛋,笨蛋,你捉不住我!”我很生氣,再一夾,哈哈,總算捉中了。
我得意地走向座位邊,把這名“罪犯”放進(jìn)“囚牢”——我的文具盒里。
我仔細(xì)地觀察它的外形:這只螞蟻的個頭比我們平常見到的螞蟻大多了,足有一厘米長。它的身體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頭部、胸部和腹部。腹部比胸部大,胸部比頭部大。胸部和腹部下面都有腳,胸部下面有兩只腳,腹部下面有四只腳。腹部又圓又鼓,像有一個螞蟻卵。
突然,它翻過文具盒,出來了。我急忙拿起鑷子,夾它。我向左夾,它向右跑;我向右夾,它向左竄……最后,我費了好大的功夫,終于夾到了,再次將它放入文具盒里。
它在文具盒里卷起來,并慢慢地爬動。我想它肯定快死了。突然,它翻了一個身,拉直身子,向出口奔去!要不是我反應(yīng)快,說不定它就又出去了。
我恍然大悟,剛開始它卷起身子是在裝死,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這調(diào)皮的大螞蟻!
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 篇2
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喜歡什么小動物嗎?哈!哈!哈!其實我喜歡的小動物可多了,有水牛、小兔、馬兒……其中我最喜歡雞這種小動物。說到它,我就會先想起我在一年級學(xué)的一首古詩“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奶奶家養(yǎng)了許多雞,有母雞,公雞和小雞。公雞是最漂亮的,它有圓圓的小眼睛,金黃色堅硬的嘴巴,驕傲地昂起頭抖動全身美麗的羽毛,好像在說:“看我多美!”公雞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高處“O!o!o!”的叫我們起床。
和公雞相比,母雞的模樣可差遠(yuǎn)了。它身體笨重,翅膀又短,不能高飛。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蹲在窩里下蛋,一下蛋它就“咯咯噠”“咯咯噠”地叫個不停,好像在說:“快來看呀!好大的一個蛋呀!”每個月爺爺都會把新鮮的雞蛋送到我家里,對我說:“這是山雞蛋,有營養(yǎng),多吃點!好好學(xué)習(xí)!
這就是我喜歡的小動物——雞。你喜歡嗎?
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 篇3
這天是雙休日,我寫完作業(yè),幫我媽媽澆花。
我一個不小心,把壺蓋摔到了含羞草的上面。我急忙把壺蓋拾起來,再看含羞草,已經(jīng)是奄奄一息了,葉子都打蔫了,彎著腰。慘了,這可是我媽媽最喜歡的一盆花呀!完了要挨罵了!我提著壺蓋,來到我媽媽的房間,不由分說,直接拉著她來到含羞草的旁邊,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甭犃宋业脑挘覌寢屝α。她點著我的腦袋說:“你不知道吧?看你那傻樣!你上了含羞草得當(dāng)啦!”。课疑袭(dāng)!而且上上一棵植物的當(dāng)?我搖我媽媽的手,說:“您就告訴我吧!”我媽媽說:“不行,你自己查!我沒空!”切!指已經(jīng)是她第99999次找借口把自己推辭了!
哦也!我找到了!含羞草的葉部有一個葉枕,如果被什么碰一下葉枕里的水分就會向下流,上面就會給耷拉下來,顯得奄奄一息。
大自然是那么其妙!生活是這樣有趣!我有懂了一個知識!
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 篇4
今天,在北京上學(xué)的`姐姐回來了,而且還給我?guī)硪恢幻利惖男“坐。它渾身羽毛像雪一樣白,配上紅色的嘴巴、肉色的鼻花與句子色的雙爪,真、真是美麗極了!
它頭上的預(yù)埋又密又短,摸一摸,滑溜溜的。它背上的羽毛厚厚實實、層層疊疊。它肚子上的羽毛蓬松柔軟,像剛彈過的棉絮,摸起來熱乎乎的。它的翅膀與尾巴上的羽毛長著又長又硬的羽毛,能像折扇一樣張開。
它的頭部兩側(cè)鑲嵌這一對黑珍珠似的小眼睛。那薄膜似的眼皮常常迅速地垂下來,又很快地掀起,一眨一眨地非常有趣。小白鴿的嘴巴,上長下短。嘴上面是隆起的量多鼻花,那上面各有兩個小洞,這就是它的鼻孔。小白鴿的爪子上包著一層細(xì)密的桔紅色的鱗片。每個趾尖上都長著白色的小鉤,那就是它的指甲。
小白鴿在桌子上慢慢地走著,身子一挺一挺的,脖子一探一探的,真想小孩兒剛學(xué)走路的情景,可真逗人!
【四年級觀察作文300字】相關(guān)文章:
四年級作文:觀察12-30
四年級觀察作文08-18
觀察_四年級作文03-11
觀察四年級作文06-18
四年級觀察植物作文09-19
四年級作文:觀察日記01-15
四年級作文:觀察螞蟻01-09
觀察動物四年級作文10-01
觀察小狗的四年級作文11-21
觀察番薯四年級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