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通用30篇)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
三月三,煮雞蛋,這個習(xí)俗來自一個傳說。人們把這個地菜當成了靈丹,人們說,這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所以王母娘娘派觀音娘娘去放仙水到下界去,可是仙水沒有放到里,而是落在了地菜的身上,后來人們把地菜收成靈丹。
這天一早正是三月三,所以我就在爺爺家里吃蛋和地菜水,地菜水特別好吃。
爺爺還說吃了,這個地菜水就可以醫(yī)好很多種病,這是全國的特色,今天這個地菜是發(fā)去田邊找回來的,我的'爺爺家里有很多地菜。
爺爺說三月三的地菜是很好,因為這個時候地菜有很大的營養(yǎng)的,這也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外公家里去玩。
我和爸媽一起在街上買好了很多東西,后來就去了外公家里,到外公家進而后,我也看見外公早上吃的地菜煮蛋,喚上外公又給我們做了,幾個地菜煮蛋,后來我又全都把地菜水給吃完了,后來外公給我們說了他很三月三的故事。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
陽春四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迎來了一個節(jié)日,大家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這,就是我們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問,三月三是怎么來的呢?其實,三月三有多種不同的來歷,但最著名的非“劉三姐”莫屬。
相傳,劉三姐的歌聲婉轉(zhuǎn)動聽,被譽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財主們犯下的滔天罪行,財主們對劉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時候讓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們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來紀念歌仙。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習(xí)俗,歌圩節(jié)。
三月三不僅僅是壯族的節(jié)日,也是漢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的節(jié)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過春節(jié)更重要。
三月三這一天,壯族人民家家戶戶制作五色飯,染彩色蛋,穿上節(jié)日盛裝,趕去參加“歌圩節(jié)”!案枸坠(jié)”的地點一般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案枸坠(jié)”一般持續(xù)兩三天,附近的群眾無論相識與否,都以飽滿的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歌圩節(jié)”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紛紛三五成群地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覽歌”,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邀請歌”。得到女生回應(yīng),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愛慕歌”和“交情歌”。分別時,唱“送別歌”。歌曲隨心所欲地編,隨心所欲地唱。親切感人。
這,就是三月三,我們的三月三!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3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布依山城的望謨,一條望江河從我家門前蜿蜒而過。三月三是我們望謨的布依風(fēng)情節(jié),三月三那天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捧著香甜的米酒載歌載舞,來到廣場迎接四方賓客。
三月三那天,我和我爸爸媽媽還有姑爺一起走到了廣場上看到那兒的人多多的.擠來擠去的,走到了這里也有很多人,走到那里也有很多人,后來終于人不進來了,我們?nèi)藬D到了主持臺前面坐了下來的時候我正想把頭望過后去,突然一聲就…。的一聲嚇死我了!我尖叫一聲“呀!”有一個人坐在我旁邊都被我嚇到了,我都覺得害羞呢。這一聲過去了,又來了一陣大風(fēng),我都忍不住說:“走”但我又想如果回家了的話,我又不的看這些表演了,我就數(shù)拇指要20個然后數(shù)了不去,我說不去就不去,開始的時候主持人用普通話的布依話來講吧,我們看了那個洪水真令人感動,經(jīng)后我都落淚了。后面還有很多前面也有很多。
這就是我們的三月三,沒過的時候,我想說肯定是唱幾首歌呀!跳幾支舞!演幾個小品就了,可是不是我想的那樣。多么快樂的一個節(jié)日!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4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我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看見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拿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蔽遗d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孩子還結(jié)了個雞蛋網(wǎng),掛在胸前,網(wǎng)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xué)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yōu)槭裁匆龈鞣N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5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tǒng)的盛大節(jié)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媽媽就已經(jīng)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里,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艷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里開裂。等水開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里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著媽媽說的煮好蛋,并把這些蛋涂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里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們展開碰蛋大戰(zhàn)。
村里的伙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wǎng)袋里,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伙伴們這一群那一伙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芭荆 币粋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發(fā)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伙伴碰了起來,結(jié)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伙伴們也在剝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里,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里回蕩著。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6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這是廣西傳統(tǒng)又盛大的節(jié)日。學(xué)校放假兩天,我有幸在父母的陪同下,見識了山歌,感受到了山歌的魅力。
三月三一大早,我們趕車來到縣城搭建了對歌臺的廣場,放眼望去,對歌臺搭在廣場的一邊,在竹子、竹葉的點綴下,像一幅美麗的田園詩畫,對歌臺的周圍真是人山人海,很是熱鬧。我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
對歌開始前,主辦方拿出五色糯米飯和觀眾分享,主持人還向大家介紹了三月三的由來:相傳“三月三”是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她歌聲優(yōu)美,并用山歌揭露財主們的丑惡罪行,財主們很是痛恨,一年的三月初三,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其跌落山谷身亡。后來壯族同胞就在三月初三搭歌臺,唱三天三夜山歌來紀念她。聽了主持人的介紹,我更是想了解怎樣對山歌了,因為“劉三姐”居然能用它和惡勢力做斗爭。
終于在大家的期待中,歌手們身著艷麗的服飾出場了,男女歌手都有,有老年的、也有青年的。所有的'觀眾這時都聚精會神的關(guān)注著臺上,整個廣場都安靜了下來。
對山歌開始了,第一環(huán)節(jié):歌手用山歌自報家門,歌手用山歌唱完后,再用方言翻譯出來,這樣我們觀眾都能聽懂了。接下來,真正的對歌開始了,只見歌臺上,分成兩隊(兩人一組),他們就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直到對方對不出來,才分出勝負。有兩隊歌手竟然對了20分鐘都沒能分出勝負,引得觀眾拍手稱好。
隨著時間的推進,對山歌也更激烈精彩了。內(nèi)容精彩紛呈,有歌頌黨的,有細說田間勞作或日常生活的;有時詞語犀利,有時又很幽默;引得臺下觀眾或是拍手叫好,或是哈哈大笑,或是埋頭苦思歌詞下句。
聽著聽著,我發(fā)現(xiàn)這山歌就像對聯(lián)一樣,講究結(jié)構(gòu)和韻律,而且都是根據(jù)對方唱的內(nèi)容自編的。我想這得有多深厚的功底和才智!真令人佩服。我們的“劉三姐”更能用山歌和兇惡的財主們做斗爭,肯定是聰慧過人,不愧是民族英雄。
時間飛逝,歌手們一直對戰(zhàn)到傍晚才罷休,觀眾漸漸散去了,我也跟著父母離開了,但這壯鄉(xiāng)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我心中了。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7
今天我特別激動,因為我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終于到了。
在早上和平常一樣,起床以后,洗完臉,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電視。中午,爸爸帶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熱鬧了,有很多東西:大龍蝦、大蔥餅、草鞋我還買了一個蹦蹦,還開了一次車。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表姐一起去看晚會了。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些沒有票的人,他們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樹上看,還有的把木頭墻拆了一個大洞,爬進去看。
到了廣場,我們把票交給警察叔叔,進了廣場后,我們看見有免費的銀光拍拍手拿,我們就拿了幾個:我拿了三個,爸爸拿了一個,媽媽也拿了一個,表姐拿了兩個,我拿得最多。媽媽帶我和表姐走到觀眾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媽媽走到一個空位,叫我們先坐下來,爸爸去找我們的位置。過了一會兒,爸爸上來了,說:“我已經(jīng)找到了位置,我們先下去!倍斫阃薪o一個老爺爺,我不肯下去,因為看不到嘛!還有表姐在這里我們就沒意思了。最后,我和表姐還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東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著,又叫爸爸抱我看,才抱了一會,手又酸了。又過了好長時間,才開始節(jié)目。我在心里想:怎么這么慢呀,整整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時間。我又叫爸爸把我抱起來看,可是又像剛才一樣,才抱一會兒,手又酸了。然后,爸爸提出一個主意,同意回家看的`舉手,我們都舉了,于是,我們騎著摩托車開走了。
到了家里,家里可熱鬧了,有表伯,姨父、姨媽大家都來了。我就坐下來看電視,我看到三個男人在打鼓,打的可精彩了,還有八個女演員在跳舞,舞臺上燈光閃爍,金碧輝煌。看了一會,我覺得想睡覺,就去睡了。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8
三月三到了我跟我的三個敵人:吉欣穎、吉芳頡、王鍥楨,還有我的表姐:魯雅寧約佳一訖往海月廣場望三月三的'表演。
咱們來到了三月三的現(xiàn)場,這面三三兩兩,我們瞅睹有一群我圍在這里,賴奇的口讓我們湊了從前,剛走到旁邊,一股烤牛肉的臭味撲耳而來,我們急不可待地向人群中擠了出來,看見多少位叔叔、阿姨正忙著替大伙烤牛肉,我們的小嘴饞得直淌心水,并向他們要了一些牛肉吃。里點被人群圍得跟蒸籠一樣暖,我們又擠了沒來。
這時表演正要啟初了,首先是引導(dǎo)說了一番話最后,就開始載歌載舞惡不熱烈。萬己竹竿舞開端了,一群衣著多數(shù)官族服裝的叔叔、阿姨們,正興高采烈的跳著歡速的竹竿舞。爾也情不自殺地跟著歡鈍的節(jié)奏溜入竹竿舞場,隨著大伙歡樂地跳了伏去。
昨天功得真空虛實高興。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9
三月三是我們廣西的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廣西的各個地方都特別熱鬧。
到了三月三,有三天假期,人們紛紛出來度假。很多人開車出去旅游、觀光,參加各個民族的特色活動,比如:唱山歌,篝火晚會和拋繡球等。
唱山歌那可火了,有單唱的,有對唱的,用的都是方言,聽得懂的則大笑不已,聽不懂的也會跟著別人笑。單唱,指單方面唱,一個人唱或者多人唱;對唱,指雙方對唱,有兩人對唱,也有多人對唱。很多的游客雖然聽不懂,但是可以感受到那種歡樂的氣氛。單唱的有,“山頂有花山腳香,橋底有水橋面涼;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對唱的有,“腳下葡萄藤,手中青竹竿,請問姑娘是哪家的神仙?”“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來愛唱歌,四處漂流難安身!庇谐粘I畹,有唱男女愛情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
篝火晚會也很熱鬧,上百的一群人圍在燒起大火的三角形木架旁,團團轉(zhuǎn)。三角形的木架用了很多很粗很大的.樹根搭建而成,中間堆滿一些小樹枝。三角架上潑上了油,好讓火燒得更旺。晚會開始后,當?shù)氐娜藗兡弥鸢,一人高聲呼喊,其他人一起投入火把,三角架就燃了熊熊大火。上百人大聲高歌,熱歌辣舞,歌聲笑聲回蕩夜空?/p>
篝火晚會后,還有兩個節(jié)目:上刀山,下火海。游客都看得大驚失色。表演的人赤手赤腳地爬上用刀鋒搭的梯子,就叫上刀山;表演的人赤腳走過冒著熱浪的炭火,這就是下火海。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表演者都相安無事,而游客卻看著心驚膽戰(zhàn)。大膽的游客躍躍欲試,但摸摸那刀鋒,試試那炙熱的炭火,最后都望而卻步。
拋繡球,繡球是富有壯族特色的吉祥物或壯家人的定情物,是廣西特有的工藝品之一。這是一種古老而復(fù)雜的刺繡工藝品。一個繡球大多有12瓣,每一瓣都有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如梅、蘭、菊、竹等,或燕、龍、鳳等。繡球內(nèi)包有豆粟、棉花籽或其他谷物種子。如今的廣西繡球不斷被壯家的兒女們注入新的內(nèi)容,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廣西還將拋繡球列為中考的民族運動考試項目呢。
廣西的三月三,古老而文明,源遠而流長。她承載著壯族人民的優(yōu)秀文化和美好愿望與其他優(yōu)秀文化交流融合,吸引著國內(nèi)外成千上萬的游客,將中國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0
每年農(nóng)歷三月,正是風(fēng)和日麗,春花燦爛的時節(jié),我們廣西壯族同胞也迎來一個傳統(tǒng)盛大的節(jié)日——三月三。
每年三月三,家家戶戶都要蒸上花糯飯。今年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幾天,奶奶就把做花糯飯的原料:楓樹葉、染飯草、黃花、糯米都準備好了。
三月初二,吃完晚飯后,我就讓奶奶教我如何做花糯飯。奶奶說:“做花糯飯,首先要準備各種顏色的水,這是很關(guān)鍵的,否則就蒸不出漂亮的花糯飯了!蔽铱匆娔棠贪褤v碎的楓樹葉先用水煮,再用手搓,如此反復(fù)幾次,最后過濾,墨一樣黑的水就準備好了。接下來是染紫色的染飯草,做法和楓樹葉一樣。最容易做的是黃顏料的水,先把黃花放到水里煮幾分鐘,再倒出過濾就可以了。最后奶奶把煮好的水分別放在不同的盆里,倒進糯米進行浸泡。就這樣,蒸花糯飯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只要等到第二天把用不同顏色的水浸泡的糯米蒸熟,大工就算告成了。
奶奶邊教我,還邊給我講了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廣西有一位名叫“劉三姐”的歌仙,歌聲優(yōu)美,但她常用山歌揭露財主們的罪行,財主們卻拿她沒辦法,心中很是記恨。終于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其跌入山谷身亡。后來人們就在三月初三這天蒸花糯飯祭奠她,唱山歌來紀念她。
三月三的早晨,我在一股濃濃的香味中醒來,原來奶奶已經(jīng)把花糯飯蒸好了。我連忙起來,奶奶就把蒸好的花糯飯倒進大圓盆里,熱騰騰的,香噴噴的,又活像一個美艷的花盆。黑的如墨,白的似玉,黃的像金,紫的若水晶,很是漂亮。讓人看的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捏上一團,放進嘴里,真香!我吃了一小碗后,就捏上一團竄門去了。各家小朋友都拿出自家做的花糯飯,看誰家的做得漂亮。
今年的三月三我學(xué)會怎樣做花糯飯,真佩服古代廣西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能從大自然中發(fā)掘如此漂亮的食用的顏色。我還了解了民族的英雄:敢于與惡勢力做斗爭的劉三姐。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1
農(nóng)歷三月三,也叫上巳節(jié)。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jié)日放假兩天,實在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xiāng)。這壯鄉(xiāng)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么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游客進屋里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jié)日,故又稱歌仙節(jié)。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停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里的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nèi)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么結(jié)果一條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結(jié)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斗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xiāng)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xiāng)人民對于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xiāng)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2
成群結(jié)隊的青年男女身穿節(jié)日盛裝,云集山頭曠野,即興對唱;嘹亮的歌聲像陣陣海浪,此起彼伏,響徹山間。唱完了歌,熱鬧的人群中又開始了“打扁擔”、“打銅鼓”等傳統(tǒng)活動這就是廣西壯族三月三山歌節(jié)的場景。每到三月三,廣西的人家都要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
三月三的'來源有個傳說。相傳,有個叫劉三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歌聲優(yōu)美動人。她經(jīng)常教百姓們唱歌,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但后來她遭到了迫害,被人推入水中。劉三姐沒有沉入水底,而是騎著一條魚飛上了天,成為了歌仙。為了紀念她,人們把她升天成仙的日子三月三,定為了節(jié)日,并一直流傳下來。
三月三這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對歌,當?shù)厝朔Q之為“趕歌圩”。大家身著盛裝,聚在山頭曠野、竹林草坡歌唱。歌聲連綿不斷,深入人心。一會兒讓你感覺置身云海間,云霧繞著你翩翩起舞;一會兒讓你仿佛走進了森林,綠色在你旁邊蕩漾開來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chuàng)造了悅耳動人、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披上了迷人的音韻紗衣。
“打扁擔”也是一項廣受歡迎的活動。三月三這天,村頭巷尾,隨處可以聽到扁擔“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敲擊聲,節(jié)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熱鬧非凡。表演者或四人一組,或八到十人一組。他們手執(zhí)一根扁擔,配合著輕松悅耳的竹筒伴奏聲,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聲合著村民的歡笑聲,匯成和諧幸福的聲浪,激蕩人心!按虮鈸钡谋硌菰⒁庵S收喜慶,寄托著人們對來年豐收的美好祈盼。
兒童最喜歡的是做五色飯。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壯族人家會采來紅蘭草、黃花、楓葉和柴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蒸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這樣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斑斕,就像彩虹掉進了碗里;口感柔軟滋潤,吃起來唇齒間有淡淡的植物清香,令人回味無窮。據(jù)說五色飯受到了仙女的贊賞,人們吃了會身體健康。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征。
三月三,驅(qū)除了人們辛勞一年的疲憊,讓人們以更好的心態(tài)迎接新的一年。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3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fēng)箏飛滿天”這是二十五年前流行的由蘇紅演唱一首校園歌曲,它曾編織了多少粉紅色的童年夢,喚醒了多少人對童年的追憶。
今年又逢三月三,天上早已沒有了風(fēng)箏,不知怎的現(xiàn)在的孩子竟然連飛的夢想都沒有了,也許是醉心于網(wǎng)絡(luò),抑或還要補課,總之我為孩子們感到悲哀?杀耐,沒有選擇玩的自由,或許早戀比放風(fēng)箏更富于刺激性。
昨天有七八年沒見面的表弟一家人回來了,真的好驚喜,身在市府工作的表弟穩(wěn)健多了,由于各自工作的性質(zhì)與環(huán)境不一樣,我們盡量避開談工作,于是更多的話題就是節(jié)日與童年。談到人們越來越重視清明掃墓,國家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表弟說:對故去的人的追憶,這是人之常情。但人們更應(yīng)著眼于對活著的長輩的關(guān)懷,人沒了在忙于憑吊,其實對故去的`人已沒多大的意義”這時我不由想起《非誠勿擾2》中的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雖然有悖于現(xiàn)實,但他終究詮釋了一些人生哲理,更加理性。
席間,父親拿出了收藏已有近十五年的老酒,父親不善飲酒,但看著我們哥幾個豪飲,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我知道這正是老人的幸福,他喜歡熱鬧,也愿意聽我們哥幾個的侃侃而談。
酒喝到酣處話自然就多了起來,說的較多的是童年的往事,說到玩耍、說到淘氣時。我感慨的對表弟和弟弟說:“小時候我給你倆當了多年的領(lǐng)導(dǎo),險些帶壞了你倆,還誤了學(xué)業(yè)!北淼苷f:“其實那時候大多數(shù)的人的童年都是這么過的。不淘氣的肯定也是有點問題,在我的記憶中童年的時光是最難忘的,也是最純真的”。其實我又何嘗不是那。
表弟一家要返城了,握手惜別時只感到彼此的手都好用力。
今年的三月三天上依然沒有風(fēng)箏,
但我的心卻飛得好高好高。
往年的三月多風(fēng)沙多陰霾,
今年卻多艷陽麗日,就像此時我的心情!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4
壯族的“三月三”節(jié)是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jié)”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擺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wǎng)兜里,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關(guān)于壯族三月初三的由來有好幾個歷史故事:
其中一個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另一個是在壯鄉(xiāng)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劉三姐的。講的是因為歌仙劉三姐以劍為歌,反抗地主,為人民爭利,在山上砍柴時被地主割斷山藤,墜落山崖,大難不死,被阿牛一家就起,用山歌又開始與地主的對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劉三姐對歌,同時與阿牛在藤樹下對歌結(jié)成連理的故事。
再一個是相傳,很久以前,狀鄉(xiāng)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一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xué)識淵博,才能過人,而且,十分關(guān)心壯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給他的俸祿,他都拿回鄉(xiāng)分給百姓,自己兩袖清風(fēng),一無所有。土皇帝因一次韋達桂給壯鄉(xiāng)人民稟告要免皇糧而憎恨韋達桂,于是千方百計要陷害韋達桂。一計是叫韋達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閣樓,但達桂完成了要求。一計不行,又生二計,叫達桂在清明節(jié)時要一個像宮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樣重的豬頭來祭祖,達桂也完成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條毒計,讓達桂在二十天內(nèi)弄490個公雞蛋,因“男人不生小孩,公雞怎么生蛋?”這話,皇上大怒,下令捉拿達桂。壯家百姓聞訊立刻送達桂到山上的楓樹林藏了起來;时仙剿阉鳎刂匕鼑,只見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飯,就是不見人,皇上下令放火燒山,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时吆,鄉(xiāng)親們上山在一棵合抱不過來的楓樹洞里找到了達桂的尸體,大家含著眼淚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墳前放聲痛哭。淚水灑在墳上,墳上頓時長出了一棵棵嫩綠的小楓樹,一叢叢翠蘭的紅蘭草。為了紀念達桂,鄉(xiāng)親們又在墓旁邊建造了廟宇,名曰:“達桂堂”。因為達桂生前喜歡喝酒,吃糯米飯,用喝酒、吃糯米飯的方法戰(zhàn)勝了皇帝,后來又因為拿不出公雞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這一天,狀鄉(xiāng)家家戶戶都拿著米酒、糯米飯和熟雞蛋到達達桂墓前祭奠。正當人們陷入哀思時,天空突然雷聲大作,從廟堂里沖出一條五色大蛇,這條大蛇向鄉(xiāng)親們點了點頭,就直奔宮殿把皇帝給咬死了。
從那時起,桂西一帶壯族人家為了紀念達桂,年年到三月初三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為傳說在外喪生的亡靈不能進家,因此人們只好在布棚下擺上五色糯米飯等祭品供祭達桂的亡靈,在布棚周圍唱起贊美和感謝達桂的壯歡。一代傳一代,就形成了現(xiàn)在趕三月三歌圩的習(xí)俗。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5
三月三吃雞蛋,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習(xí)俗。
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很久前,三月三有個神奇而又神秘的故事,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她的生日,善良的王母娘娘就讓觀音娘娘把圣水灑到凡間,為人們消災(zāi)解難,觀音娘娘就把圣水灑到了凡間,圣水灑到凡間后就被薺菜把圣水全部吸收了。
于是有了這樣的一個傳說,三月三人們都會吃煮雞蛋,煮雞蛋要把薺菜放在像電飯煲樣的`車里煮,不過要放薺菜還有蛋,蛋的殼不天,直接煮。
煮好了,打開會有蛋和薺菜合在一起的獨特氣味。
中國有句俗話,“農(nóng)歷三月三,薺菜當靈凡”!還有一句,“春食薺菜賽仙凡”!意思是三月三薺菜如靈凡、仙凡、很補身子。
所以三月三中國人都會吃煮雞蛋。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6
“三月三”終于來了!我好不高興,現(xiàn)在讓我做一次小講解員,來說說這富有魅力的“三月三”吧!
“三月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不過,那時這個節(jié)日叫上巳了。傳說,這可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時是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到了魏晉以后始便定為農(nóng)歷三月三日。漢族在該日會有一個妙趣的習(xí)俗,就是吃薺菜煮雞蛋。因為漢族人都相信吃這薺菜煮雞蛋可以避邪擋災(zāi),是因為芥菜又被稱為“菜中甘草”,雞蛋又富含蛋白質(zhì)等各種豐富營養(yǎng),二者互相結(jié)合;至于可以財源滾滾,那是因為“芥菜”諧音是“聚財”,所以吃芥菜煮雞蛋既可以沾上財氣,還能免除疾病,真是一舉兩得!嘻嘻!
說完了漢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再看看壯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吧。壯族這兒最有意思的莫過于歌圩了!來,觀賞觀賞!
壯族歌圩源于古代祭祀時的歌舞,可是進入社會發(fā)展后期,這種祭祀歌舞就成了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的歌舞。而到了明朝,歌圩又有了新發(fā)展,并定期在一個固定地點舉行。
歌圩的涉及的.內(nèi)容就像滿天的繁星,有天文地理,有神話傳說,有歲時農(nóng)事,有社會生活,有倫理道德,有戀愛婚姻……真是“無所不歌”呀!
啊,我愛這魅力三月三!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7
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日,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古帝鄉(xiāng)人潮涌動,齊集獅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覽大好春光,瞻仰劉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廟。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歸海,帝鄉(xiāng)繁華之街道更顯節(jié)日之盛裝。滿街橫幅迎風(fēng)招展,琳瑯商品擺放兩邊;勁歌熱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銷。街中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絡(luò)繹不絕;老人面露祥和之氣,小孩盡顯歡樂之容,青年極扮瀟灑之酷,少女盡穿時髦之裝。繁華錦繡,平日少有。
古帝鄉(xiāng)吳店鎮(zhèn),物華天寶,地杰人靈,交通便利,民風(fēng)淳樸。憶往昔,龍飛白水孕育氤氳之氣,光武中興譜寫輝煌篇章?唇癯,漢十高速橫貫全境,明星鄉(xiāng)鎮(zhèn)初顯靚麗容顏;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如火如荼,小康>和諧社會芳容初綻。政治清明又顯盛世氣象,人民安樂再露喜悅情懷。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慶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蕩漾,獅子山滿目青翠。嫩綠枝頭新葉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舊。白水寺前九龍環(huán)山,劉秀殿后萬木爭春。遠看山寺桃花朵朵盛開,近看洛陽牡丹株株吐艷。游樂場地不亞于迪斯尼樂園,文化戲臺不遜于梨園鬧春。山上處處人潮涌動,路上一片歡歌笑語。鼓樂喧天震動山野鳥獸,人聲鼎沸玩樂農(nóng)家莊園。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韻彈唱從古至今的'詩文真諦,陰麗華園像隱隱笙歌飄溢從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機閃動留下難忘瞬間,數(shù)碼攝影刻下美好記憶。登騰龍閣俯視帝鄉(xiāng)高樓林立,坐三馬亭環(huán)看白水今日新貌。劉秀金身靜訴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鄉(xiāng)人民開創(chuàng)一頁今生盛世旅游。感時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暢快!觀人乎其感覺何等愜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攜親朋好友,盛節(jié)再相逢,古帝鄉(xiāng),白水寺,敞開雙臂歡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會,是帝鄉(xiāng)金春,是百姓節(jié)日,是人間天堂!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8
三月三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對山歌,跳竹竿舞,嘗美食。廣西到處都是歡樂的海洋。
我們來到明歌湖看三月三文化藝術(shù)節(jié)表演。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排排紅色的燈籠隨風(fēng)飄動,好像在歡迎四面八方的游客。草地上,這里一群,那里一群的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們,在歡快的對唱。這時,民歌湖水上舞臺的'主會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馬山大鼓聲,表演開始了。演員們帶來了原生態(tài)民歌、壯族民謠、少數(shù)民族服飾展。還有穿著漢代服裝的女子成人禮儀式和少兒經(jīng)典誦讀表演。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了解了許多古代民族傳統(tǒng)文化。
我們來到壯族三月三游藝體驗區(qū),我參加了立蛋比賽。我拿了一個雞蛋,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大頭”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按住“小頭”,我眼睛掙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手指下的雞蛋,還不停地調(diào)整它的位置。過了幾分鐘,雞蛋好像能站穩(wěn)了。我輕輕地放開手指,蛋立起來了,真神奇。在這里我還參加了滾鐵環(huán)、穿板鞋、跳竹竿等等體驗。
豐富多彩的三月三活動,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的感受,還讓我們了解了三月三的傳統(tǒng)習(xí)俗,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19
壯家人過三月三,是由于居住地區(qū)海拔較低,氣候常年酷熱。而就在農(nóng)歷三月時,正是氣候溫和的一天,是一年里最溫和的一天,最舒適的日子,然后就產(chǎn)生了過這個節(jié)日的想法。
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jié)”或“三月歌圩”,是壯族傳統(tǒng)歌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米飯和染色彩蛋,一起來歡度節(jié)日。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圍著圈歌唱跳舞,老人兒童可以圍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兩千人,打的可達數(shù)萬人之多。
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mào)活躍,不管相識與否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們。如果是一個比較大的歌圩的話,方圓幾十里內(nèi)居住的男女青年都過來參加。這是壯家人多么盛大的節(jié)日!多么隆重的活動!歌圩廠商人山人海,人人抱著激動的心情,睜大眼睛,期待這歌圩的'開始;顒诱介_始了,人們紛紛上歌圩場上賽歌對歌或者賞歌。不但可以享受民族美食和欣賞民族傳統(tǒng)民歌,男女青年還通過對歌情投意合。
說道三月三歌圩有什么娛樂。最傳統(tǒng)的不單單是對歌,還有拋繡球和碰彩蛋等。拋繡球只是歌圩上少年兒童一種娛樂游戲,但最多的還是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拋繡球給他,和對歌一樣是男女青年的喜愛娛樂呢!
壯家人的三月三過得是多么隆重!多么盛大!你難道不要親身體驗一下嗎?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0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我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看見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拿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孩子還結(jié)了個雞蛋網(wǎng),掛在胸前,網(wǎng)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xué)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yōu)槭裁匆龈鞣N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1
壯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最為隆重。大的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是壯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間還舉行男女間的拋繡球、碰蛋等娛樂活動 ,吃五色糯米飯、唱壯戲、兼辦物資交流等,預(yù)祝五谷豐登。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廣西寧明、龍州等地的斷崖陡壁上留下了壯族先民繪制的'眾多崖壁畫。鑄造和使用銅鼓在壯族已有2000多年歷史。壯錦是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
壯族的婚姻,過去是父母包辦,但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xiàn)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數(shù)與當?shù)貪h族相同。部分地區(qū)居民住二層干欄,樓上住人,樓下養(yǎng)畜堆物。近年來已有改變,實行人、畜分居。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還有許多地方仍保留著本民族服飾特點,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裝。衣料過去多為自織的土布。過去有文身習(xí)俗,現(xiàn)已改變。飲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節(jié)時,用大米制成各種壯族婦女粉、糕。婦女有嚼檳榔的習(xí)俗。結(jié)婚送聘禮時,必贈檳榔。除祭祀祖先外,還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陽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傳入壯族地區(qū)。近代有傳教士到壯族城鎮(zhèn)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響不大。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2
三月三是我們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三月三這天要吃地菜煮雞蛋,傳說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為了能讓人少受些苦難就命觀音菩薩灑一些仙水。一種名叫地菜的植物吸收了這些水,變得有靈氣了,在三月三日這天吃了地菜煮蛋就能除去痛苦,這個傳說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這兒的`人大多在農(nóng)歷三月三都會吃地菜煮雞蛋,除了吃煮雞蛋還要喝地菜煮出來的湯。爺爺奶奶說:“農(nóng)歷三月三,薺菜當靈丹”。這個薺菜就是地菜,到現(xiàn)在我們還保留著這個傳統(tǒng)的習(xí)俗。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3
每個地方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傳統(tǒng)的節(jié)目,有的流傳的較為廣泛,如中秋節(jié),吃月餅、賞月這樣習(xí)俗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同樣的,也有一些是某些地區(qū)或某個民族的特色,如三廣西的三月三。
廣西的三周三是一個法定節(jié)日,在三月三時,人們都要放兩天假,這足以證明三月三這個節(jié)日的重要性,當然,三月三也不是一個憑空冒出來的節(jié)目,它也是有來歷的。
相傳,遠古的`壯鄉(xiāng)有個員外,他有三個美若天仙的女兒,其中,只有小女兒麗妹沒有嫁出去。這當然不是因為麗妹丑陋,實際上,她聰明漂亮,也有不少人上門提親,但麗妹都一一拒絕,這是因為,她早已喜歡上了博學(xué)善良卻出身貧寒的阿強。他們兩情相悅,甚至有不少人都給予他們祝福,只可惜,員外反對他們的戀情,這讓麗妹心灰意冷,侍父母睡去后她留下遺書,懸梁自盡了。而阿強知道后,一頭撞到梁柱上,和麗妹去陰間做夫妻了。
而三月三,便是為了紀念這一對求而不得的戀人。在三月三時,人們會包五色的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各色的植物,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這種糯米飯軟糯可口,據(jù)說吃了還能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制作糯米飯非常講究技巧,每一種顏色都要用到植物體內(nèi)的汁液,而且能強身健體、清熱涼血,并且還很好看。畢竟是五色的糯米飯,跟普通的糯米飯不一樣。而彩蛋,則是用來促進感情的。
其實三月三本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不知為何,現(xiàn)在只有廣西等少數(shù)地方才過這種節(jié)日。我挺希望三月三能傳承下去的,畢竟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要由我們中華民族繼續(xù)傳承下去。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4
壯族傳統(tǒng)歌節(jié)。又叫“三月三”、“歌圩節(jié)”、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shù)千里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shù)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則佳偶,別有風(fēng)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yīng);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jīng)過對歌接觸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xí)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彩鳳、武術(shù)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xiāng)沉浸在節(jié)目的氣氛中。
在廣西境內(nèi),不少壯族聚居的農(nóng)村,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為歌節(jié)。
屆時,四面八方的壯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約定俗成的地點,暢懷對歌。在桂西巴馬、都安等地,每到歌圩前夕,姑娘們相約到“歌圩點”搭歌棚,用自織自染的黑、白、藍各色土布蓋棚、圍棚,比賽哪個歌棚搭得寬敞,哪個歌棚的布織得工藝精美。歌棚內(nèi)設(shè)座、備茶,款待前來對歌的小伙子們!案枸c”四周鄰近的村寨,民眾蒸五色糯飯、做米粉、備菜肴以接待遠方來客。屆時,不論認識不認識,進哪家都會受到熱情款待,歌圩當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們就梳洗打扮,染紅雞蛋,蒸五色糯米飯,把飯裝進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裝進玲瓏的絲網(wǎng)絡(luò)袋里,趕歌圩去。
老歌手做年輕人的藝術(shù)指導(dǎo)。來唱歌和看熱鬧的年輕人,往往以村屯為單位,打扮得齊齊整整,特別女青年,同一個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樣的發(fā)辮,發(fā)辮上系同樣的頭繩、花結(jié),同樣的劉海發(fā)式,包同樣的花頭巾,同樣色彩、樣式的'上農(nóng)、長褲和花鞋。眾人進入歌場,先游逛一周物色對象,然后入棚對歌。你問我答,通宵達旦,連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距離。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對歌。也有些地方日間在野外對歌,夜間轉(zhuǎn)到村寨對歌。在村寨對歌的,有些地方女歌手在室內(nèi),男歌手在戶外,有些地方男女雙方都在戶內(nèi)廳堂對唱。各地對歌,大都有一定的歌路,如“初會”、“探情”、 “贊美”、“熱戀”、“定情”、“離別”以及“相思”、“重逢”、“責(zé)備”等,有些地方還有“搶歌”與“斗歌”的風(fēng)習(xí)。如靖西、德保一帶,男方甲向女歌手唱歌求答,女方乙答唱后,雙方便展開對歌;倘若這時另一男方丙來晚一步又想與女方乙對唱,便唱歌把甲方擠出去,這便是搶歌。搶歌是否能成功,要看甲、丙兩方的歌才與歌藝,甲、丙兩方用不同歌韻的歌向乙方獻殷勤,乙方若仍用甲方的歌韻答唱,丙方便搶歌不成,乙方若改用丙方的歌韻答唱,丙方便勝利而甲方便告失利了。斗歌是甲、乙兩方在對唱中出奇制勝斗歌才、歌藝的歌。在三月三歌節(jié)中,倘若男、女雙方越唱越有情,往往雙方互贈禮品,互約今后相會之期,姑娘所贈多為自制布鞋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5
三月三在壯族人民特別隆重,相傳是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故又稱歌仙節(jié)。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還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包五色糯米:節(jié)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后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繡球傳情:繡球活動早在南宋文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就有描述:“土俗節(jié)數(shù)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敝苋シ窃凇稁X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jié)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憋w綸即為今天的繡球。歌圩的繡球連起了男女愛情,成為壯族青年男女交際的一種習(xí)俗。是姑娘們在節(jié)前趕制的工藝品,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jié)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nèi)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征著純潔的'愛情。
歌圩對歌談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yīng)。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fā)揮,脫口而出,貼情貼景。歌聲是條紅線,牽引著兩顆愛心,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后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對歌前,劉三姐的神像由眾人抬著游行一周,人們祈求她賜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對歌如意。人們敬完了歌仙劉三姐,爭相亮開歌喉,相互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歌詞內(nèi)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歷史、現(xiàn)實生活、生產(chǎn)知識等等。男女老少在這歌圩中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歌圩也成為傳授知識的好場所。歌圩的文娛活動也很活躍、豐富。
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舞彩鳳、武術(shù)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xiāng)沉浸于節(jié)目的氣氛中。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6
小時候,我特別膽小,但是,我又特別喜看鬼片。
在我六歲時的一天,我和媽媽去奶奶家吃飯。來到奶奶家,只見奶奶正在鍋前抄著面。我上前去問奶奶,“今天這是煮什么呀?”
“這里是香噴噴的炒面!蹦棠桃贿呁伬锾碛,一邊笑著對我說。
“能不能換個口味?”我對奶奶說。
“不能。因為今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面!
“為什么?難道今天是吃面節(jié)?”我好奇地問。“今天是農(nóng)歷三月三。”奶奶繼續(xù)說道,“民間有一句歌謠,‘三月三,鬼下山……’!蔽易屑毜芈犞瓉,今天要吃面。
可是,我又不喜歡吃面,吃面對我來說仿佛是一種痛苦!懊媸炝!辈恢l喊了一聲,家人陸續(xù)趕來吃面。不一會兒,客廳里就傳來吃面的.聲音。只有我坐在房間里看書。媽媽吃完了面條,就來對我說:“來,吃一碗面條,不然,鬼來了你可不要怕!
“我堂堂男子漢,會怕一些小鬼嗎?”其實,我嘴里說一套,心里卻又是一套。心里卻無端地有些緊張。
由于我家離奶奶家很近,所以我先回家。我走在漆黑的小路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聽見身后不時傳來乎乎的聲音。我的腳不停地發(fā)抖。突然,一個穿著白衣服的女孩出現(xiàn)了,只見她頭用布包住,好象僵尸一樣向我走來!吧系垩,保佑我吧,不要被這吸血鬼,不,是僵尸給吃了。阿門!蔽绎`颼地發(fā)著抖,一個勁兒地念叨。只見那女鬼一步步向我逼近,后來從我身邊過去。唉,原來虛驚一場,那是個人。
后來,我把這事告訴了媽媽,媽媽不禁哈哈大笑,對我說:“傻孩子,世上是不存在鬼的。奶奶說的‘三月三,鬼下山……’只是過去的老皇歷,我們別信了才好!
是啊,媽媽的話是對的,世上哪里有鬼啊!都是人心里想出來嚇自己的!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7
陽春四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迎來了一個節(jié)日,大家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這,就是我們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問,三月三是怎么來的呢?其實,三月三有多種不同的來歷,但最著名的非“劉三姐”莫屬。
相傳,劉三姐的歌聲婉轉(zhuǎn)動聽,被譽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財主們犯下的滔天罪行,財主們對劉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時候讓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們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來紀念歌仙。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習(xí)俗,歌圩節(jié)。
三月三不僅僅是壯族的節(jié)日,也是漢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的節(jié)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過春節(jié)更重要。
三月三這一天,壯族人民家家戶戶制作五色飯,染彩色蛋,穿上節(jié)日盛裝,趕去參加“歌圩節(jié)”!案枸坠(jié)”的地點一般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案枸坠(jié)”一般持續(xù)兩三天,附近的群眾無論相識與否,都以飽滿的`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歌圩節(jié)”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紛紛三五成群地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覽歌”,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邀請歌”。得到女生回應(yīng),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愛慕歌”和“交情歌”。分別時,唱“送別歌”。歌曲隨心所欲地編,隨心所欲地唱。親切感人。
這,就是三月三,我們的三月三!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8
“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的重要節(jié)日,
也是當?shù)貪h、瑤、苗等民族的重要節(jié)日。
上巳節(jié):三月三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女兒節(jié):上巳也稱為女兒節(jié)。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云:“呼是日為女兒節(jié)!
漢族:吃地(薺)菜煮雞蛋,祭祀、男女相會、河畔嬉戲、插柳賞花等。民間還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及開歌會等活動。主要流行在臺灣、福建等地。在漢族的生活中,三月三的印記不是很明顯,很多人可能已經(jīng)忽略了這個曾經(jīng)隆重過的節(jié)日,但西南少數(shù)民族仍然保持了三月三這一節(jié)日風(fēng)俗。
黎族:稱之為“孚念孚”,為預(yù)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jié)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之為“談愛日”。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shù)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為隆重。吃五色糯米飯,趕歌圩,搭歌棚。祭祖、掃墓、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
侗族:吃黃糯米飯,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亦稱“花炮節(jié)”。
瑤族:稱為“干巴節(jié)”,是集體漁獵的`節(jié)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然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jié)。
畬族:吃烏米飯。祭祀祖先、集會對歌。篝火會、趕舞場,火把舞、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民間競技。
土家族:情人節(jié)。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布依族:祭地蠶,殺豬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內(nèi)不相往來。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29
關(guān)于歌圩節(jié)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jīng)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jié)為夫妻,于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yōu)榱思o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jīng)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xiàn)已難于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边@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后,壯族山歌的發(fā)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并出現(xiàn)了拋繡球的游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后,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歌圩節(jié)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飯,還染彩色蛋,歡度節(jié)日。歌節(jié)一般每次持續(xù)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對歌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知識性的盤歌、斗智的蠻歌和情歌等。內(nèi)容則是天文地理、文學(xué)、社會、倫理道德等無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為見面歌、邀請歌、愛慕歌等等。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shù)萬人之多。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mào)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巴馬的盤剛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yè)、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歌聲像條紅線,牽著兩顆愛心,若姑娘中意小伙子,便趁旁人不注意,將手中繡球贈與他,“他”則回贈手帕、毛巾等物。另一表達感情的交際工具便是彩蛋。小伙子在歌圩上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若不愿意,就握住彩蛋不讓碰;若有意就讓小伙子把蛋碰裂后一起吃,同時也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三月三已成為國際性的歌節(jié)和具有新時代氣息的綜合性文化節(jié)日。
三月三花炮節(jié)是侗族人民傳統(tǒng)的體育盛會,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這天,湘、桂、黔交界的侗、壯、瑤、苗、漢等族的男女青年,身著民族盛裝前來廣西三江富祿地區(qū)赴會。后生們紛紛向姑娘們贈送糖果,哪個姑娘得到的糖果最多,她便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姑娘。搶花炮是花炮節(jié)的主要活動。待炮聲一響,那個圈有紅綠布條的鐵圈沖上天空,立即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場上上百名隊員爭相搶奪,搶走花炮的選手意味著智勇雙全,他們不僅能獲得長者頒發(fā)的獎品,也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ㄅ跁,大家聚在一起吹蘆笙、對歌、唱彩調(diào)、看侗戲,斗牛、斗雞、斗鳥等,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景象。在三月三這天,布依、彝等族要宰牛殺豬祭祀灶王和山神,同時還要掃寨趕鬼,外人絕不能在這天進寨,否則被認為是破壞掃寨。
“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這天,彝、白、傣、苗、哈尼、納西、僳僳等民族的青年男女,身著節(jié)日盛裝,呼群約伴,到西山踏青游春,大家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節(jié)日的歡樂,日暮興盡方歸。
海南黎族在農(nóng)歷三月要過“愛情節(jié)”,這最初本是黎族美孚支系特有的節(jié)日,后逐漸發(fā)展成為整個黎族的節(jié)日。它的形成與黎族的婚制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這天,必定舉行篝火歌舞晚會。篝火旁,黎家姑娘、小伙和著節(jié)拍,跳起歡快的“檳榔舞”和“竹杠舞”等。待月上中天,“山戀”開始了,男女青年在山林里、溪水邊,三五成群的對歌擇偶。中意的便雙雙離群,互贈定情信物,小伙子將耳鈴或手鐲為姑娘戴上,姑娘則將自織的七彩腰帶系在情郎腰間。這種對唱情歌擇偶的傳統(tǒng)已延續(xù)了兩千多年,F(xiàn)在的“三月三”,除傳統(tǒng)歌舞外,還有經(jīng)貿(mào)交流等活動。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 30
中國古代農(nóng)歷月和日相重疊的都是很重要的節(jié)日,如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
西周時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又名“元巳”、“三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漢代定為節(jié)日!逗鬂h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后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nèi)容。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
《詩經(jīng)·鄭風(fēng)·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徂。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在溱水與洧水河邊,姑娘說:去瞧瞧熱鬧怎么樣?小伙回答:已經(jīng)去過了。姑娘又說:再去看看好嗎?洧水河那邊,寬廣,熱鬧,人們喜洋洋!這一天,是古時青年男女可以彼此戲言、相互贈花、盡情狂歡的日子,而且更是一種自由快活的春游活動。
古時民間三月三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以及歌會等活動。古人有浮蛋乞子的習(xí)俗。在野餐時將煮熟的.雞蛋、鴨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順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從水中取而食之,謂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將紅棗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絳棗”。剛煮熟的熱雞蛋很難剝,投在清水里漂一會再吃倒是個好玩的主意。蛋在任何一個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號。壯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xí)俗。唐朝時,三月三仍然是一個全國性的重要節(jié)日。每逢此節(jié),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謂“曲水流觴”,自宋代之后逐漸消失了上巳節(jié)的許多傳統(tǒng)。
【三月三的習(xí)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習(xí)俗的作文:正月的習(xí)俗01-29
習(xí)俗的作文01-17
習(xí)俗的作文01-22
傳統(tǒng)習(xí)俗作文-大屋諶的習(xí)俗02-01
節(jié)日習(xí)俗作文01-28
習(xí)俗優(yōu)秀作文01-28
作文:立秋的習(xí)俗01-28
作文:清明習(xí)俗01-31
立夏的習(xí)俗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