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走進藝術(shù)作文四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進藝術(shù)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藝術(shù)作文 篇1
我的家鄉(xiāng)——孝義,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被稱為“孝義三寶”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分別是:皮影、木偶、碗碗腔。今天,我們將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關(guān)于孝義皮影的知識。
最初的皮影是由孔子的得意門生卜夏子因“影樂”而制作。最初,制作皮影的原料——牛皮只能從各自家養(yǎng)的牛身上扒下,把手剃掉,用推桿把光禿禿的牛皮壓平,就可以開始制作皮影了。但是,現(xiàn)在科技進步了。完美無瑕的牛皮可以用機器制造出來了。
制作皮影的步驟:
一、 制定樣子
古人一般家里都很窮,為了節(jié)省材料,經(jīng)常先確定好皮影的形狀,再制作皮影。
二、 刻形狀
用刻刀把皮影的輪廓、面貌在牛皮上刻出來。牛皮動,手不動。工具是刻刀,有十多種之多。
三、 染色
用顏料染在刻好的牛皮上適合的地方。
四、 固定。
把皮影的身體、頭、四肢、手、腳通過上面的小洞相互連接在一起,再將木棍插到小洞中,這樣一來,皮影就制作完畢了。
我們267班的皮影實踐小組去了孝義市博物館胡師傅那里了解和參觀了皮影的制作過程,又去天福廣場皮影藝術(shù)研究會觀看了皮影戲和了解皮影的操作方法。進入會場之后,我們各自做到自己挑選的椅子上。和藹可親的候會長便親自給我們講解演皮影戲的需求,將麻油燈發(fā)出的光照在麻紙上,使麻紙發(fā)亮,就可以演戲了。引人注目的皮影戲開始了,今天表演的節(jié)目是《西游記大變化》。我們?nèi)褙炞⒌挠^看著,果然是“大變化”呀!孫悟空和白骨精爭斗不止,變化多端。臺上的師父在認真地操作,正因這熟練的手藝,皮影戲才會變得如此栩栩如生。臺下的觀眾,有的會心一笑,有的爽朗地大笑……皮影戲表演結(jié)束了,師傅們允許我們到后臺自己操作皮影,能親自操縱木偶,別提有多過癮了!皮影參觀結(jié)束了,我們意猶未盡地離開了皮影研究會。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了解了孝義的皮影藝術(shù)并且愛上了皮影。但是,我們也了解到,孝義皮影現(xiàn)在面臨著即將失傳的危險。我們要將皮影這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下去!傳承傳統(tǒng)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走進藝術(shù)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德州日報小記者又有新活動啦!這次,我們來到了收藏有古今文物、書法、等古代文物的璞石書院,參觀完之后,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 “藝術(shù)長廊”。
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泰山石。再仔細一看,石面上突起的紋理居然是一幅山水畫,令人驚嘆。院子里種著高大粗壯的樹木,柳條在風(fēng)中翩翩起舞,楊樹也向我們點頭問好……
穿過涼亭,走過石子路,我們隨著一名工作人員來到名為“通幽”的一條小徑上。順著這條小徑,就來到了高大宏偉的仿古城墻上。俯瞰整個璞石書院,小橋、流水、涼亭,真有一種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的感覺。
參觀完璞石書院的整體情況,我們來到了一個文化展廳,墻上張貼著108位水滸好漢的畫像,還有一個長胡子老爺爺正給來賓講解呢!
在 “藝術(shù)長廊”當然要做和藝術(shù)相關(guān)的事啦。今天,我們就在這里學(xué)習(xí)紙藝。
給我們講課的是阿滿老師,他先教我們折小狗。在他的講解下,不一會兒,一只可愛的小狗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緊接著,蝴蝶、小兔子也相繼誕生了。老師告訴我們,他從小就喜歡折紙,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工作了,但仍會抽出時間折紙,這已經(jīng)成為他的一個習(xí)慣。
這次活動讓我在藝術(shù)的海洋里暢游了一番,真希望下次還能有這樣的活動。
走進藝術(shù)作文 篇3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藝博會”,說是讓我受受藝術(shù)的熏陶。
走進展廳,我看到的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不禁令我好奇地睜大了雙眼。在一幅幅畫和一件件藝術(shù)品中穿梭,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迷宮,同時一個個大問號在我頭腦中冒出。咦?眼珠為什么這么大?手腳為什么這么長?這個身體怎么扭曲了?那件雕塑怎么壓扁了?這幅畫密密麻麻,又象這又象那?而那幅畫黑糊糊一團,什么都看不到?那是積木嗎?那是石頭嗎?那是樹林嗎?那是汽車嗎?這些令我難以琢磨的問題,在媽媽的嘴里卻變成了一個個更為深奧的解釋:夸張、變形、想象、創(chuàng)意、寫實、抽象……總之一句話,這就是藝術(shù)。徜徉在藝術(shù)的殿堂,真是目不暇接,看多了、看暈了,我差點把一個累了躺在地上的小孩也當成了一件藝術(shù)品。
我用相機拍了些我感興趣的'作品,好回家慢慢欣賞,媽媽說我的攝影技術(shù)還行,算是有那么點藝術(shù)細胞。
走進藝術(shù)作文 篇4
美妙動聽的小提琴;抑揚頓挫的鋼琴;悠揚婉轉(zhuǎn)的笛子;情意悠長的古箏;厚重回響的腰鼓;調(diào)皮活潑的口琴,回味無窮的風(fēng)琴……在這些樂器中,同學(xué)們肯定會有喜歡的樂器吧,也只會想起這些吧!但是我不會,我第一想起的不是這些,最愛的也不是這些,大家猜猜,我喜歡的樂器是什么?也許它已經(jīng)被遺忘了吧!嘻嘻,讓我來說吧!是二胡!你們也許會驚訝,也許會嘲笑,沒什么好想的,我并沒有說錯!
每個樂器都有自己的主人,一位可以將它的特質(zhì)淋漓精致展現(xiàn)出來,并熱愛珍惜懂得、了解它的人,而二胡也不例外,它的主人生活并不美好,甚至很凄慘,他不能看到自己心愛的樂器,但他了解它,珍惜它,熱愛它,即使看不到,但對二胡的熱愛并不有過黑暗,心心相通,他仍然可以將二胡的特色表現(xiàn)出來,讓毫無特色的快要被遺忘的樂器又再次站了起來,這次他震撼了所有人,讓他和這二胡永遠刻在我們心中,他就是——阿炳!
阿炳,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但誰又能真正的走進他的世界,去了解他呢?!阿炳拉的曲子很好聽,但誰又可以真正的走進他的音樂,聆聽他的心聲呢?!其實我們只要仔細的,稍微放點心思去聽,就可以從中讀到,聽出太多的感情,有傾訴,有悲哀,有抱怨,有哭泣……這哪是一個單純熱愛音樂的人寫出的歌,他分明就是把二胡當成了一本日記本,一個朋友,一個伴偶……無聲的傾訴化成了有聲的傾吐,阿炳的歌聲往往能帶動人心讓人沉醉。
早年因交友不慎患上了眼疾而雙目失明,他唯一的親人也離開了人世,再加上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這更是使他雪上加霜,火上澆油,度過一天又一天,可是還是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
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往事如煙,這些往事使他的心不禁顫抖起來,而拿起二胡,將自己的想法化作音符拉了出來,音樂連綿起伏,升騰跌宕,委婉時讓人安心,高昂時讓人震撼,也許有太多的抱怨。拉著拉著,他的傾訴變化成了一串串音符,一串音符又化為一篇日記,他將自己的心情映在了這串音符上,記在了這片日記里,又刻在了這首永垂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其實,阿炳的愿望非常小,非常單純,單純到不含一點雜物,就是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她用如泣如訴的二胡曲傾吐對人生的追求,表達他對命運不公、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管生活怎樣窮困潦倒,不管命運多么坎坷,只要信念在,一切都在,讓我們向這位民間藝術(shù)家致敬。我們要學(xué)習(xí)阿炳堅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