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誨小偷哲理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叫作陳寔(shi)的人,是個飽學之士,品行端正、道德高潔,遠鄉(xiāng)近鄰的人因此都非常敬重他。陳寔不僅自己自覺自律,對兒孫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常常抓住各種場合和機會教育他們,而且很注意方法,所以總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有一年洪水泛濫,淹沒了大片村莊和良田,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到處逃荒。為此盜賊四處橫行,天下很不太平。
一天夜里,有個小偷溜進了陳寔家里。他剛準備動手偷東西,忽然聽得幾聲咳嗽,不好,有人來了。慌亂間,小偷一時找不到妥善的'藏身之處,急中生智,順著屋內(nèi)的柱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氣也不敢喘。
陳寔提著燈從里屋出來拿點東西,偶然間一抬頭,瞥見了梁上的一片衣襟,他馬上心知家里進了賊了。他一點都不驚慌,也不趕緊抓小偷,而是從容不迫地把晚輩們?nèi)冀衅饋,將他們召集到外屋,然后十分嚴肅地說道:
“孩子們啊,品德高尚是我們?yōu)槿说母荆谌魏吻闆r下,我們都應(yīng)該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夠因為任何借口而放縱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壞人,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壞人,而是因為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后來想改都改不過來了,這才淪為了壞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不能因為一時的貧困而丟掉志氣、自甘墮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