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知足常樂的哲理故事
不管外界形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起了什么變化,不管是燦爛還是枯萎,不管是年少還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種形態(tài)……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知足常樂的哲理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知足常樂的哲理故事
惟儼和尚是唐代著名禪師,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縣)的藥山,人稱“藥山惟儼”。他與許多高僧一樣,善于從眼前小事物入手,啟發(fā)弟子們的悟性。
有一次,惟儼指著林中一棵枯木,問弟子道悟和云巖:“你們說,是枯萎好呢,還是向榮好?”道悟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向榮的好。”不料惟儼斷然否定道:“燦爛終將歸于消滅。”這一來,答案似乎已經(jīng)明確,所以云巖隨即轉(zhuǎn)口說:“我看是枯萎的好!”誰知惟儼同樣認為是錯的:“枯萎也終將成為過去。”
這時,正好另一位高沙彌從對面走來,惟儼便以同樣的問題“面試”他,機靈的高沙彌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讓它枯萎,向榮的讓它向榮。”惟儼這才頷首贊許道:“高沙彌說得對,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應該聽其自然,不要執(zhí)著,這才是禪的態(tài)度。”
其實,惟儼提問的本意,不是要你作“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要你懂得,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燦爛也罷,枯萎也罷,都會如過眼云煙,不復存在。記得沈從文先生在《燭虛》一文中也說過:“自然極其博大,也極其殘酷,戰(zhàn)勝一切,孕育眾生。螻蟻蚍蜉,傳人巨匠,一樣在它的懷抱中,和光同塵。”
進而言之,燦爛與枯萎本來就只是事物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而已,燦爛過后是枯萎,零落成泥后又孕育出新的燦爛,無所謂哪個好哪個壞,其各自獨特的魅力,就看你怎樣去欣賞了。比如月亮吧,總有陰晴圓缺,不能說圓月就一定比缺月好。一勾新月或一彎殘月,同樣充滿詩情畫意。“楊柳岸,曉風殘月”,不也是令人贊賞的千古絕唱嗎?因為有變化,有圓缺,才使我們見到了生命的完整形態(tài),從而更加珍愛人生。
所以,惟儼和尚說得好,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偏執(zhí),不強求,順其自然,才是明智的態(tài)度。如果你一味鐘情于“燦爛”,那么,一旦燦爛變成了枯萎,就難免會產(chǎn)生“黛玉葬花”的悲哀,那將徒生多少煩惱啊!
不管外界形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起了什么變化,不管是燦爛還是枯萎,不管是年少還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種形態(tài)……
【知足常樂的哲理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英語哲理故事哲理故事09-23
堅硬哲理故事(短篇哲理故事)09-17
哲理故事及蘊含的哲理01-28
哲理的故事01-13
哲理的故事01-16
經(jīng)典的哲理故事01-17
經(jīng)典哲理故事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