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通用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1
重陽時節(jié),人們在登高的同時,還伴有放風箏的活動。此時的街頭和曠野上,隨處可見放飛的風箏:天上白云飄飄,風箏點點;地上笑語陣陣,菊花盞盞。好個重陽九月天!
按照當地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一年有兩次集中放飛風箏。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陽。清明時節(jié)地氣上揚,是放風箏的好時機;而重陽時節(jié)金風送爽,天高云淡,視野開闊。人們紛紛借登高之機放風箏。此時,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風箏之列,以健康的體格證明自己能夠活到九十九。
風箏始見于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因為當時還沒有發(fā)明紙張,因此只能用竹木制成。漢代,人們已經能夠用牛皮制作風箏了。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后,人們便開始用紙制作風箏,出現了“紙鳶”和“紙鷹”的稱謂!帮L箏”之名的出現,是在五代時期。唐以后,風箏在民間盛行,形狀已經不局限于鵲、鳶等鳥類,還有仙女、龍、鳳、蜜蜂、蝴蝶、蟲、魚等等,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放風箏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活動,帶有濃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并與各地農時相關。在我的故鄉(xiāng),清明時節(jié)放的風箏各式各樣,但以龍的造型和圖案為主,傳說自清明之后,龍的活動就越來越頻繁;重陽時節(jié),天空高遠晴朗,經?梢钥吹桨肯璧男埴棧源藭r風箏的形狀圖案就以雄鷹為主。飛向高空的風箏,與登高的人群相呼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重陽節(jié)的前兩天,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就開始自己動手扎風箏了。扎風箏的原料都是自己尋找的。骨架有的用劈開的竹條,有的用柳條。當然,柳條的效果不如竹條理想。扎好骨架后,用糊窗戶的毛頭紙將其糊上,再用毛筆蘸上染粗布用的顏料,在上面畫上喜歡的圖案,一架風箏就大功告成了。至于雄鷹風箏,我們是扎不了的。且不說制作難度大,單是所用材料,我們根本找不到。因此,我們都盼著村里會扎走馬燈的貓爺來制作雄鷹風箏。他的雄鷹風箏,帶著竹哨,放起來的時候,會發(fā)出好聽的哨音。每年重陽節(jié),他都會在鄉(xiāng)親們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鷹風箏放起來,引來鄉(xiāng)親們的稱贊和喝彩。正是:重陽到來放風箏,互比高低戲秋風。眼界最是今日寬,菊花香中傳笑聲。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2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制作極為簡單,采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wěn)、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tǒng)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清明前后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于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后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tǒng)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3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敬老節(jié),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敬老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敬老節(jié)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敬老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并飲菊花酒:敬老節(jié)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jié),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tài)。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敬老節(jié)里,觀賞菊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敬老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敬老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敬老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敬老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敬老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喝重陽酒:“重陽酒”即用優(yōu)質糯米釀成的甜酒,于敬老節(jié)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赡苁且驗闇囟群蜐穸缺容^適宜,所以釀出的酒特別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純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數民族。
“重陽酒”即“菊花酒”。每年敬老節(jié)時,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長成,欲開花時,這就是制作“重陽酒”的上好的材料!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4
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重陽節(jié)有佩帶茱萸的風俗,因此又稱為“茱萸”節(jié)。插茱萸是重陽節(jié)的重要標志。九九重陽節(jié),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阿拉伯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意義。所以重陽節(jié)又稱為“老人節(jié)”。
重陽節(jié),寓意深遠,又恰逢是秋季,這個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所以從古到今很多詩詞中有不少描寫重陽的佳作。有一首歌謠: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我們還學過一首王維描寫重陽節(jié)的古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5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的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每年的重陽節(jié)媽媽都要帶我去爬南山。
重陽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流傳了很多年。重陽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有五種,一是登高,那正是秋高氣爽、景色宜人,也是爬山的好季節(jié),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登高的人要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種帶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可以驅趕蚊蟲,茱萸還可以制作藥酒,養(yǎng)身祛病。三是飲酒賞菊。農歷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觀賞千姿百態(tài)的秋菊,喝幾杯菊花酒,也是重陽節(jié)快樂事。四是吃重陽糕。人們把糧食做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所以吃了重陽糕就可以步步升高。五是開展尊敬老人的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為什么重陽節(jié)有這么多風俗習慣呢?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河南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折磨。有一個青年叫恒景,他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恒景不畏艱險找到了法力無邊的仙長,經過勤學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對恒景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并且教他避邪的用法,讓恒景趕快回家去。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到了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杯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不敢往前,臉色大變,這時恒景揮著降妖寶劍追下山來,一下就把瘟魔刺死了。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插茱萸、飲菊花酒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了。
現在的重陽節(jié)也是“老人節(jié)”,這一天我在家還給外公外婆盛飯、講笑話、彈琴給他們聽,做了很多敬老愛老的事情,大人們都很開心。重陽節(jié)不僅讓我們登高望遠,身心愉快,還讓我們懂得了要關心老人,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07-19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10-01
重陽節(jié)的風俗01-05
重陽節(jié)風俗作文范文09-27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500字07-30
重陽節(jié)風俗之賞菊作文10-03
重陽節(jié)的風俗作文300字07-27
重陽節(jié)風俗作文(精選17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