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成語意思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那么成語拾金不昧的意思是什么嗎?
成語拾金不昧的意思
成語解釋:昧:隱瞞;金:原指金錢;現(xiàn)泛指錢物;拾到東西不藏起來據(jù)為己有。
成語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成語簡拼:SJBM
成語注音:ㄕㄧˊ ㄐㄧㄣ ㄅㄨˋ ㄇ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拾金不昧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jié)構(gòu):連動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昧,不能讀作“wèi”。
成語辨形:昧,不能寫作“味”。
近義詞:路不拾遺
反義詞:貪得無厭、財迷心竅
成語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從小養(yǎng)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英語翻譯:return the money found
日語翻譯:金(かね)を拾(ひろ)っても貓ばばしない
俄語翻譯:не присваивать себе найденные чужие деньги
出處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義丐》:“乃呼里長,為之謀宅于市廛,置貨立業(yè)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鼻濉ぁ镀缏窡簟返谝话侔嘶兀骸鞍鸭胰嗣殖兜,又表其拾金不昧!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嘗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數(shù)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齋,中有數(shù)百金,曰:“俟他日來取!比(shù)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shù)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譯文:秀才何岳,自號畏齋,曾經(jīng)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shù)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于是把錢還給了他。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岳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些都不要),又怎么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他又曾經(jīng)在做官的人家中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將一個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數(shù)百兩,(官吏)說:“等到他日我回來再來取!,去了許多年,沒有一點音信,(后來)聽說官吏的侄子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帶回官吏那兒。秀才何岳,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nèi)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金錢寄放在他那數(shù)年卻一點也不動心,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遠過與常人。
意義: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岳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xiàn)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拾金不昧的成語意思】相關(guān)文章:
喜形于色的成語意思10-12
成語眼花繚亂的意思和造句10-11
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02-22
形容過去的成語及意思(精選80個)03-23
狼狽為奸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01-22
驚弓之鳥的意思及成語故事12-09
百丈竿頭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02-22
這些難懂的成語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嗎04-06
成語樂不思蜀是什么意思樂不思蜀故事簡介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