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21一塊特別的石頭教案設計
教學 要求 |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學習李四光愛觀察、愛思考、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重點 難點 |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學習李四光愛觀察、愛思考、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 2.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地質學專業(yè)知識。 |
教學 課時 | 兩課時 |
[1]一塊特別的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在一塊大草坪上玩兒捉迷藏的游戲。蒙[2]上一個孩子的眼睛,叫一聲“一、二、三”,其他孩子就迅速跑開躲藏起來。有的躲在草垛(duò)背后,有的躲在灌木叢中,而李四光,每次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背后。[句導讀:“蒙”“叫”“躲藏”等動詞的連用,說明了捉迷藏游戲的玩法,生動形象地模擬了做游戲的過程。][3][①從“每次都”可以看出什么?]
段導讀:這段寫李四光小時候和小伙伴們捉迷藏,他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背后。
時間一長,李四光對這塊石頭產生了興趣。[4][句導讀:“興趣”不是一次就產生的,而是需要有個過程,是長時間的積累。李四光從游戲中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了興趣,并一步步地探索,為下文的敘述作了鋪墊。][②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這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七八個小朋友張開雙臂手拉手,也沒法把它圍起來。[句導讀: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這塊石頭體積非常大。]它孤零零地立在草坪上,周圍一塊石頭也沒有,顯得很不相稱。[③為什么說是“一塊特別的石頭”?][5]李四光想:“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呢?”[6][④李四光為什么能提出這樣的問題?]
段導讀:這段講李四光對這塊石頭產生了興趣。
[7]他把自己的疑問告訴了小伙伴。小伙伴們哄(hōnɡ)笑起來,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太可笑、太奇怪了!“石頭從哪里來的?本來就有的唄(bei)!”
李四光對小伙伴們的回答一點兒都不滿意,他又去問村里見多識廣的老人陳二爹。陳二爹捋(lǚ)著胡子說:“嗯,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這兒了。聽我爺爺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8][⑤這位老人怎樣解答李四光的疑問?]
段導讀:這段講李四光請教村里的老人來解答,老人沒有正面回答。
李四光不相信,又去問爸爸。爸爸想了想說:“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變成了石頭,叫‘隕(yǔn)石’;蛟S這塊石頭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9][⑥“或許”說明了什么?]
段導讀:李四光又去問爸爸,爸爸也很難解答上來。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10]它應該把地面砸進去一個很深的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⑦你認為李四光分析得怎樣?表現(xiàn)出什么?]
段導讀:李四光進一步思考問題。
真是打破沙鍋問到底![11][⑧這句話說明了什么?]爸爸搖搖頭,說:“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講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大石頭的由來產生了疑問,村里的老人和父親沒能解答他的疑問。
[12]這塊突兀(wù)的大石頭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周圍找不到別的石頭呢?這些問題一直纏繞在李四光的腦海里。[13][⑨從“一直纏繞”可以看出什么?]長大后,李四光到英國學習地質學,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冰川,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他想,故鄉(xiāng)那塊大石頭,[14]會不會就是遠古時代的冰川從其他地方推來的呢?可是外國學者斷言,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15][句導讀:“可是”表示意思的轉折,即后面的句子語意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自己的想法與外國學者的斷言矛盾。][⑩找出李四光長大后是怎樣做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段導讀:這段主要是說李四光長大后,在英國學習地質學,仍不忘童年時未解的疑問。[16]
回國后,李四光就開始對中國的冰川進行考察研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說明了什么?]1921年在太行山東麓(lù)、山西大同盆地發(fā)現(xiàn)了第四紀冰川遺(yí)跡,后來又發(fā)現(xiàn)多處冰川遺跡。這些科學發(fā)現(xiàn),推翻了某些外[17]國學者的錯誤斷言,為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礎。[18][這段話是寫什么的?你從“考察、研究、發(fā)現(xiàn)、推翻”中感受到什么?]
段導讀:這段寫李四光經過考察明白了巨石是被冰川帶來的,并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講李四光長大后,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回到了祖國,經過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帶來的,并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本課的生字卡片。
一 導入
牛頓思考蘋果為什么會落到地上,最終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開時壺蓋的樣子,最終發(fā)明了蒸汽機。外表看似簡單的事情,往往蘊含著神秘的科學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會從“一塊特別的石頭”上發(fā)現(xiàn)什么呢?
二 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根據生字表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交流: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
3.反饋學習情況。
(1)指名讀新詞,隨時糾正讀音。
草垛 哄笑 遺跡 灌木 捋著 孤零零 沙鍋
隕石 突!±p繞 甚至 斷言 奠定
(2)書寫指導。
纏:左右結構,右半部分不要少寫一“點”。
(3)在學習小組內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3.集體交流討論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李四光和小伙伴玩耍時,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弄清楚它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石頭到底是從哪里來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李四光,最終他發(fā)現(xiàn)了第四紀冰川在中國的遺跡。
4.老師簡單介紹第四紀冰川的知識,使學生對其能簡單理解。
5.根據段意,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6.你覺得李四光是個什么樣的人?
1.上課時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搞清楚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自己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fā)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樣解決內心的疑惑的,教師帶著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文本,一般來說,學生們聽得也很有趣味。
2.學習生字時,要教給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有組詞法、結構法、會意法、動作法等。這些方法學生容易認識,也容易記憶,同時也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3.對于課文中出現(xiàn)的有關學生目前難以理解的地理、地質方面的名詞,如“冰川”“太行山東麓”等,可以充分利用簡筆畫畫出簡易圖形,把抽象的東西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李四光愛觀察、愛思考、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李四光工作中的一些故事。
一 導入
李四光從大石頭中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 細讀課文
1.李四光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塊大石頭的?
2.在別的小朋友眼中它特別嗎?李四光為什么覺得它特別?
(1)指名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交流感受。
學生甲:因為這塊石頭特別大。
①有多大?能讀讀課文中的句子嗎?
這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七八個小朋友張開雙臂手拉手,也沒法把它圍起來。 |
、谡埰甙藗學生張開雙臂,手拉手,幫助學生體會石頭的巨大。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學生乙:因為它孤零零的,和周圍不相稱。
①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它孤零零地立在草坪上,周圍一塊石頭也沒有,顯得很不相稱。 |
、谥車鞘裁喘h(huán)境?
(3)再讀第3自然段,別人都不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李四光卻能發(fā)現(xiàn),這是為什么?(李四光愛觀察、愛思考。)
3.李四光把自己的疑問告訴了小伙伴,他們有什么反應?
(1)指名讀第4自然段。
(2)“哄笑”是什么意思?
(3)小伙伴們還會說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4.面對小伙伴們的哄笑和回答,李四光又去請教了誰?
(1)指名讀第5~8自然段。(去問見多識廣的陳二爹和爸爸。)
(2)他們的回答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李四光更加疑惑了。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地面砸進去一個很深的坑?伤鼮槭裁礇]臥進土里去呢?” |
(3)分角色朗讀第5~8自然段。
(4)沒有人能解決李四光的問題,他心中怎么想?他會放棄嗎?
5.兒時的疑問一直在李四光的腦海里,他期待有一天能找到答案。
(1)自讀第9、10自然段,問題解決了嗎?
(巨石會不會是遠古時代的冰川從其他地方推來的呢?)
(2)可是外國學者斷言,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考察研究)
(3)教師簡介我國在李四光之前第四紀冰川上的研究。
(4)自讀課文第10自然段,思考:李四光是怎樣考察研究的?
(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黃河上下。)
(5)想象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0自然段。
三 總結全文
1.簡介李四光的研究成果以及外國學者對他的評價。
2.從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1.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第一段以指導學生怎樣讀課文為主,先讓其圍繞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及他們怎么圍著石頭捉迷藏來讀書,讓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讀,使學生學會邊讀邊想。然后進行角色朗讀,表現(xiàn)出李四光的特點,讓學生評出應讀出李四光的什么特點、怎么讀。讓學生說說自己學了這一課有什么體會,學生在對比的情況下體會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輕易放棄沒有解決的問題。
2.新課標注重課程的開放和生成。經?吹接械睦蠋熒险n時讓學生海闊天空地發(fā)表自己的高見,學生在課堂上忙著左一個討論,右一個交流,卻無暇捧起書本細讀,有時甚至使學生的思維脫離文本,教師也不作引導,任其夸夸其談,課堂看似熱鬧,卻無多少實質。這堂課在初讀課文時,學生說了對李四光的印象后,教師可以讓他們仔細讀課文,找找自己觀點的理由,看誰的理由最充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被激發(fā),進入積極“備戰(zhàn)”狀態(tài)。于是,在課本上勾勾、畫畫、寫寫,留下思考的痕跡,這樣做就優(yōu)化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有自己的個性閱讀。
3.爾后,不要急于讓學生發(fā)言,而是讓他們在組內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碰撞,撞出個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時,要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按照句式“我從這句話中看出……”或者“我覺得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或“我認為……”讓學生的語言也帶上個性化的色彩。一般來說,嘗試讓學生在課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跡,也該是閱讀教學中中段學習向高段學習過渡的重要一環(huán)。
1.在正確的讀音后面畫“”。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發(fā)現(xiàn)( ) 考察( ) 奠定( )
推翻( ) 研究( ) 產生( )
3.李四光為什么能夠解開這塊巨石的來歷之謎呢?
4.為什么作者用“臥”字而不用別的字來形容這塊巨石呢?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原名仲揆。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后畢業(yè)于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國地質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他主張用力學研究地殼現(xiàn)象、探索地殼運動與礦產分布的規(guī)律,把各種構造形跡看做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創(chuàng)立了“構造體系”的基本理論。用此理論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大面積儲油層。他提出的地質力學理論在尋找我國石油等礦產資源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地震地質工作方面,他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xiàn)地震預報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摘要》等。
知識點詳解 ↑
蒙,這里讀ménɡ。 ↑
、倮钏墓鈱@塊石頭很感興趣,很喜歡這塊石頭,這也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了鋪墊。 ↑
、谶@是一個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相稱:事物配合起來顯得很合適。 ↑
、邸熬薮蟆薄肮铝懔恪薄安幌喾Q”說明它的特別之處。 ↑
、苡捎诶钏墓庥泻闷娴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
哄笑:許多人同時大笑。 ↑
⑤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
、拚f明爸爸的判斷也是推測出來的。 ↑
、呃钏墓夥治龅煤苡羞壿嬓。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具有善于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 ↑
⑧說明李四光很有探索精神。 ↑
突兀:高聳。
纏繞:糾纏;攪擾。 ↑
、崂钏墓庖恢彼伎贾@些問題,有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 ↑
斷言:十分肯定地說。 ↑
⑩“學習、考察、想”。說明李四光一直帶著對這塊大石頭由來的疑問,進行研究、思考。 ↑
李四光回國后對中國的冰川進行不懈的考察研究,用行動向權威挑戰(zhàn)。
奠定:使穩(wěn)固,使安定。 ↑
李四光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它的意義和作用。感受到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21一塊特別的石頭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一塊特別的石頭》教學反思06-18
關于《一塊特別的石頭》教學反思06-19
小學語文《石頭書》的教學設計范文06-21
《石頭書》的教案設計案例05-11
石頭城的教案設計05-05
斯格特窗的教案設計06-01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18爭吵教案設計06-13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6觀潮教案設計06-13
熊與石頭人音樂游戲教案設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