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范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fā)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小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范文1
自從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文章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救出自己的兒子以及同學的故事。
這篇課文贊頌了偉大而無私的父愛,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边@一段內容。這是一位多么偉大的父親!為了救出兒子,在一片廢墟之中挖了這么長的時間,不是任何人都可能做到的事情,是什么東西一直支持著這位父親挖了這么長時間呢?對,沒錯。正是偉大的父愛。
父愛,是父親從內心發(fā)出的。父愛與母愛不同,父親是在教育方面,而母親是無微不至。所以,有人認為父親不愛我們。其實,父親在你做錯事時批評你,就是父愛的表現。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后,我懂得了父愛和母愛同樣偉大。
小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范文2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了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同學的故事。
這篇課文給我的感受是兒子很了不起,他竟然能在漆黑的瓦礫堆下堅持長達38小時之久,并且還能安慰同學,真是了不起。想象一下,在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饑餓與危險的幽暗的狹小空間中,我們會怎樣?然而,7歲的阿曼達在這種情況下,卻能鎮(zhèn)定的安慰鼓勵同學,不要害怕,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就有生的希望,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行為。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同學們,這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如果,換成是我的話,我根本不會在廢墟中待上38個小時,早就會在里面又哭又鬧的,也不會有生的希望,更不會去安慰同學,想到他人。
最后,這位父親和兒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了一起。如果不是父親堅定信念的話,兒子就不會變的堅強。
這篇課文深深的感動了我,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管在什么危險的情況下,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才能擺脫困境。
小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范文3
坐在窗前,我合上語文書。學了這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我的心中洶涌澎湃,深深地為偉大的父愛而震撼,而感動。
這是個很動人的故事,講述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一位父親發(fā)現自己的兒子被壓在了廢墟下面,他懷著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不顧挖掘時間之久,不顧挖掘之艱辛,不顧他人的勸阻,在廢墟中拼命挖呀挖……他沒有放棄,挖了整整38個小時,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其他14位同學,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了一起。這是一位多么偉大,多么了不起的父親!
父愛,是偉大的,是深沉的',又是神圣的。文中年輕的父親與兒子在災難中上演了感人的一幕。他們對彼此的信賴,創(chuàng)造出了驚人的奇跡。信念的力量如此巨大,父愛的力量如此偉大,它們共同支撐起父子間深邃的情感世界。那位父親挖到第38個小時,我想:“他一定筋疲力盡了吧?是什么讓他堅持挖到第38個小時?”答案就是父親對兒子深沉、偉大的愛,還有他對兒子的信任。父愛,像春雷,滋潤著嬌嫩的花朵;父愛,像春雷,驚醒了沉睡的小草;父愛,是偉大的,深沉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在電視上看到:一位5歲半的小女孩被埋在了廢墟中,她的父親知道了,在廢墟中拼命挖了三天三夜,最終,在消防隊員們的幫助下,救出了那位小女孩。這位小女孩的爸爸不是和課文中的那位父親一樣?對子女的都是深沉、偉大的愛!
這些偉大的父愛,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對我如山般的父愛:我生病時爸爸焦灼的眼神;放學回家時爸爸焦急地等待;雨中為了不讓我淋濕而把我攬入寬闊的胸膛;每次出差為我?guī)Щ孛牢兜那煽肆鸵槐颈揪赖臅?/p>
閱讀著,我淚如雨下;感悟著,我思緒萬千。父愛無疆,平凡而又偉大!
小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范文4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篇課文,我的心里想了很多很多……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篇課文,我明白了阿曼達的父親,在一場地震中父親為了救兒子,挖了長達三十八小時,而兒子夾在三十八小時的黑暗中,沒有食物、水和陽光,在這種情況下,阿曼達不但自己沒有害怕,還試圖讓其他同學也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從這兩個地方讓我覺得這位父親和兒子非常的了不起。
想到了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和我們的家長做的都不夠好,就先說家長吧,我們現在的家長做得很不好,比如,就像《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有的孩子的家長,看到這一幕都是邊哭邊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假如他們的兒女還活著,可他們卻只是喊一喊,而不是積極想辦法救他們,那不就是等于把他們往死亡的邊緣推嗎?所以,應該讓大人們也去學一學阿曼達的父親,遇到什么事,都要努力去見到自己的兒子。只有憑著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信念,大家才能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而半途而廢只會讓近在眼前的勝利果實變成泡影。就好像我們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就畏縮不前,結果什么也學不會。
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解開一道數學難題,吃飯時想、走路時也在想著這道題,甚至有時走路碰到電線桿都不知道,還想電線桿低頭道歉。正是憑著這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終于解開了是解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我們確實缺少了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所以,我們要在以后的學習中,和地震中的阿曼達父子一樣,不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