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1
世人皆知達·芬奇。不管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或是在他逝世幾百年后的今天,他都被認為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天才,但實際上他只比凡人多了一樣東西,無窮的好奇心。
啄木鳥舌頭的構造,你知道嗎?它可以伸出超過喙長三倍的距離,在不使用時,穿過下頜,環(huán)繞頭部,在鼻孔固定,以緩解沖擊。若非書中提出這個問題,也許我們的一生都不會知道這種奇奇怪怪的冷知識,因為它對我們的生活沒有用,但它就出現(xiàn)在達·芬奇的待辦清單上,一切只是因為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求知;因為求知,所以強大;因為不斷好奇,所以不斷求知,所以不斷強大。但若是為了強大而求知,你的想象便限制了你的強大,只有不斷好奇,不斷求知,強大才會無限大。
《蒙娜麗莎》一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笑,迷離的眼神中仿佛透露著笑意,細細看又捉摸不透這貴婦人的心思。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本是用來形容林黛玉的句子,用來形容蒙娜麗莎竟也如此恰當。跨過時間與地域,美得恰如其分。在這樣一幅充滿人文氣息的畫作中,所有的美都平衡得,似乎看不出一絲現(xiàn)代科學的冷冰冰的影子。但在每一個角落細細把玩,所有的細節(jié)都經(jīng)得起科學的推敲,科學在藝術中推展到極致,又與其完美平衡,綻放出恰到好處的美妙。
達·芬奇對光線的射入與反射的規(guī)律了如指掌,連光線對畫作中人物瞳孔的影響都有考慮,衣物褶皺刻畫得細致入微,連層疊衣物上的花紋都隱約可見,背后的風景與人物融為一體,畫作中處處都體現(xiàn)著達·芬奇哲學思想的核心:從宇宙到人類,自然中模式的重復與重復之間的聯(lián)系。
蒙娜麗莎的微笑,神秘又引人入勝,她動人的眼波能夠在所有所見之處傳遞于你,輕微上挑的嘴角讓人著迷。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達·芬奇早年對與人體肌肉的'解剖,與其視網(wǎng)膜與光傳播的深刻研究。畫作中人物的每一個動作,都帶有肌肉的卷曲、拉平、伸展達·芬奇手下,每一筆都充滿了對于美的追求與對科學的應用,《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誕生是必然的,在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醞釀。難道達·芬奇是為了作畫才去進行的研究嗎?并不是!在他為自己寫推薦信時,他極力推銷他的工程師,專長包括設計橋梁、水道、大炮、裝甲車輛以及公共設施,到最后他才提到他還是一個藝術家,他是這樣寫道的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列奧納多·達·芬奇,他是一個全方位的天才,除藝術外,他還對眾多領域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解剖學、化石、鳥類、心臟、飛行器、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武器,他都廣泛涉獵,但每一項都并非淺嘗輒止,他皆為精通。他的發(fā)明充滿奇思妙想,他的筆記中也有著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與發(fā)現(xiàn),但他并沒有將圖紙付諸實踐,將筆記整理成書,他享受的是只是這個將想法付諸實踐從而求知的過程。求知對他來說,更多是出于愉悅自身的本能,并非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果是為了求成而求知,達·芬奇憑他的聰明才智,在任何一個方面都應該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但他絕不會成為今天這個久負盛名的達·芬奇。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求知的欲望,在創(chuàng)作與工作時都會成為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用孔子的話來形容他,朝聞道,夕死可矣。似乎也非常貼切,對于達·芬奇而言,神秘就是一抹陰影、一個微笑和一根指向黑暗的手指。有神秘的地方就有達·芬奇求知的身影。
達·芬奇雖然是天才,但他并非是天神,在性格上,他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耽于幻想、缺乏自律與勤奮、半途而廢、完美主義。但沒關系,他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樣旺盛,它的光芒掩蓋了他的缺點,而且如太陽般璀璨。誠然,我們絕非天神,也不是什么天才,我們只是凡人,蕓蕓眾生里的一個。我們不可能因為一閃而過的念頭去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放棄我們求生的途徑。即使你不屑一顧,你就能成功嗎?你就能成為下一個達·芬奇嗎?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追一個不切實際的夢,絕不可行!那就意味著放棄嗎?當然不是!在一閃而過的瞬間記錄下這個美妙的想法,在完成本職工作工作過后去發(fā)展自己的愛好,這不正是我們所提倡的事情嗎?也許又有人會拋出那個經(jīng)典的知識無用論,并非知識本身無用,而是那些知識對我沒用,知道了又能怎樣,當飯吃嗎?這樣的人生未免太過無趣,你多久不曾像個孩童一樣對這世界的萬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放棄了好奇,快樂,便消失不見了。
為了求成而求知并非錯誤,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做著這樣的事情,在學校,在職場,為了生活,為了成功,我們不得不去增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這樣的求知是被動的,也是痛苦的。即使有了主觀求知的欲望,求知的過程也依舊痛苦,同時還給自己設了限。目的性強,功能性也強,事實上也約束了自己的發(fā)展空間。但無可厚非,我們必須生存。被欲望填滿的人生太過無趣,身體需要食糧,精神也需要食糧,在空閑時間,偶爾也需要放下課本,放下工作,放下要備考的各種證件。這一次,單純地為了愉悅而求知,為了求知而求知,也給這枯燥的一生增添一劑快樂。
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2
他興趣廣泛,對所有事情都保持好奇,也正因此可能導致了容易分心的問題,但輔上他強大而敏銳的觀察力,那些被他堅持到底所做的創(chuàng)作,無一不是現(xiàn)在人類的瑰寶。
他未接受過正統(tǒng)教育,是經(jīng)驗的信徒,更喜歡從實驗中推導,而不是從理論中推理,因此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于親身實驗。那些可能在現(xiàn)代人看來都離經(jīng)叛道的解剖實驗,在滿足他的好奇的`同時為他收獲了人體、自然乃至宇宙的秘密。
他會隨身準備一個筆記本,若遇到感興趣的人或事,就拿起筆記上兩筆。除此之外,他的筆記里還有各種解剖研究、工具發(fā)明、工程設計,閱讀他的筆記有一種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美感。他留下的那些未發(fā)表的專著證明了他的研究動機與眾不同:他積累知識是為了獲取新知和讓自己快樂,而不是渴望成為著名學者或者留名史冊。
他因他的畫出名,卻并不止步于此。他是畫家、工程師、建筑師、科學家、發(fā)明家、舞臺劇編排師...他的畫不僅精美,而且考究,即使是細節(jié)如背景部分的巖石,盡管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表達象征意義,但仍然從質地、光澤,甚至從夾縫中生長出的植物走向、季節(jié)規(guī)律都符合現(xiàn)實邏輯。他用他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力、細致的觀察和非凡的想象,用畫筆模糊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邊界。
他是一個左撇子的同性戀,相貌英俊,身型優(yōu)美,舉止得體,他是列奧納多·達·芬奇。
【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相關文章:
達芬奇經(jīng)典名言01-07
達芬奇寓言11-26
達芬奇的故事04-29
達芬奇寓言:悲哀01-25
達芬奇名言04-27
對達芬奇的評價英文01-06
有關達芬奇經(jīng)典語錄12-16
達芬奇寓言14篇11-26
達芬奇求職信03-06
《達芬奇筆記》讀后感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