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年前一直讀到年后,斷斷續(xù)續(xù)竟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讀完這本小小的書。讀此類學術(shù)性很強的書籍,我向來讀的慢。不過每天讀一點,反倒讀的下去。
豆瓣書評中,很多書友說書讀起來稍感艱澀,因其艱澀難免讓閱讀枯燥無趣。誠然,錢穆先生在書中的用語和現(xiàn)如今的大白話相差甚遠,但我反而覺得,書中的遣詞造句盡顯大家風范,很多語言和描述都值得反復品味。用某豆瓣友鄰的話來說,別人需要長篇累牘才能講明白的事情,錢穆先生三言兩語便能道個明白。
讀了這本書,我愈發(fā)覺得,天下道理,無不相通;講政治的書,如果仔細體會,深諳其意,何嘗不能用諸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對人生有啟發(fā)意義。
下面是幾點讀完本書的感受,記錄之。
1.你知道的或許是不知道的
可能是受初高中歷史教育的影響,也或許受影視劇荼毒,在不少人的觀念里,對于中國古代的政治和皇帝往往都是“專制”“皇權(quán)”等等刻板映像。但是在書中可以看到,漢唐宋時期的皇帝并非獨裁專制,“皇權(quán)”是受到“相勸”的制約的;到明代時,宰相雖被明太祖撤掉,但明朝皇帝依然受制于當時的制度,絕非專制;直到清代時,才實現(xiàn)了專制,但也并非皇帝個人的專制,而是皇帝背后的滿洲部族的專制。但清代的專制也有其歷史原因所在,絕不同于前朝歷代。
而我們后世人好像以一清代就代替了歷朝各代,確實既不客觀又不公正。
這一點認識對我的沖擊算是比較大的,自己篤信了十幾年的事情,忽然間發(fā)現(xiàn)并不是那么回事。
推而論之,生活中有多少我們覺得是對的、深以為然的事情,可能并非如此,但是因為我們相信它是對的,便不會去追究其真?zhèn),所以如非機緣巧合,我們也就沒有辦法去了解背后真相。
2.客觀地看待問題
錢穆先生在書中說:“任何一制度,決不會絕對有利而無弊,也不會絕對有弊而無利!
后世人看待古代政治制度總習慣以“封建、專制”一言以蔽之,先不說光談專制本身就是偏頗的,只說封建也不一定就是錯的、不好的,細論起來,如果一個制度在其產(chǎn)生之初就是錯的,斷不會延綿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必然是其產(chǎn)生之初利大于弊才會被大眾所接受。
現(xiàn)代人總說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如國外,但中國的教育制度延綿數(shù)千年,自有其道理在。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掄死。
3.避免上帝視角
錢穆先生在書中反復強調(diào),要講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須知道此制度實施時期有關(guān)各方意見之反映,也既“歷史意見”。
而后世人單憑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需要來批評歷史上已往的各項制度,用“時代意見”裹挾“歷史意見”,未免是站在上帝視角。
這讓我想到,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從業(yè)者,有時我們習慣性去點評別家的產(chǎn)品,大有一副指點江山的架勢;但是拋開每個產(chǎn)品內(nèi)部的環(huán)境和條件,以及其他我們不可知的背景,我們妄自評判實在可笑。
4、事情發(fā)生有其因果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朝空降而成也不是一夕拔地而起的,自有其歷史因由。
有些事情孤立地去看,只站在事情發(fā)生的當下去看,很可能看不清楚看不明白,但是如果往回看看,追究事情發(fā)生的起源和歷史,卻能得到更深刻的認識。
推而論之,我們現(xiàn)在的所有處境,都是我們的過往造就的;遇事只停留在當下埋怨,不妨回到過去尋求原因。
5.諫官制度的思考
最后一點讓我影響很深刻的是自漢唐以來就存在的諫官制度。
書中描寫,唐朝皇帝和宰相議事時,諫官可參加列席。有時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講的話,諫官卻可直言;但諫官本身階位卻不高,皇帝聽其言,是因為諫官本身職責便在諫言,不關(guān)乎其身份高低。
這讓我聯(lián)想到,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可以拋開對個人的偏見,僅就其職責和專業(yè)性看,溝通是不是會更順暢;在此前提下,即使大家互有爭論,但只從職責看,也斷不會有大的不良影響。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生的得失的經(jīng)典句子07-18
關(guān)于得失的說說05-12
得失論作文03-15
得失并存的作文03-05
誠信與得失作文02-28
考試得失總結(jié)04-12
坦然面對得失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