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范文(精選2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
好像正如作者所說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樣渾渾噩噩的生活著,粗陋膚淺高談闊論,有時不知道自己在說些干些什么;或許我有目標,但又因為某些因素而未能實現(xiàn)。我們都覺得自己努力了,奮斗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還差了很多,還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太貪容易,太膚淺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說的沒錯,這簡直是我們青少年的通病!
我學東西,是貪容易;在有問題時,從眾心理太大;做事情時,虎頭蛇尾;大多數(shù)時間,慌慌張張,急急忙忙,可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我覺得,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都應該讀一讀這12封信。
現(xiàn)在科技是進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賦,三年不窺園”的人都不見了,現(xiàn)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與激情,少了之前人們不計失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努力的勇氣和決心,少了遇事冷靜從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動力……
而現(xiàn)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礎,說些不切實際的話,做些毫無意義的事。
也許我們是該想想,不腳踏實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懶散了這么些天,這么多年,早就應該覺悟,可是依舊這樣過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樣迷迷糊糊過了一輩子嗎?!好在現(xiàn)在還不算晚,不算晚……
我應該打好基礎,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樂。
我“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世俗圖近利。要能驚贊熱烈的失敗,能欣賞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氣和想象,能景仰不計成敗的'堅苦卓絕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夠好好看看這本書,看看我的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2
一、談讀書
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
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注重發(fā)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fā)達想象。所以實踐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
關于讀書方法: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二、談動
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 發(fā)泄。人生來好動,好發(fā)展,好創(chuàng)造。能動,能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fā)展,不創(chuàng)造,便是摧殘微型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三、談靜
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為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云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你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聰明過度的人,只是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3
“編理由”就是一種自我挫敗和自我設限的行為。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一種社會所最可怕的不是民眾膚淺頑劣,因為民眾通常都是膚淺頑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沒有在膚淺卑劣的環(huán)境中而能不膚淺不卑劣的人。
我們要能于叫囂擾攘中:以冷靜態(tài)度,灼見世弊;以深沉思考,規(guī)劃方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
戀愛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難遭遇的。“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賢少,“科學的宇宙”里絕對真理不易得,“美術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戀愛的宇宙”里真正的戀愛人更是鳳毛麟角。戀愛是人格的交感共鳴,所以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一般人誤解戀愛,動于一時飄忽的性欲沖動而發(fā)生婚姻關系,境過則情遷,色衰則愛弛,這雖是冒名戀愛,實則只是縱欲。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愿為縱欲辯護;
文學上只有好壞的分別,沒有新舊的分別。青
讀書只是一步預備的工夫,真正學作文,還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
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得開”。消極說是“擺脫得開”,積極說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與熱情了。
科學愈進步,人類征服環(huán)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環(huán)境的能力愈大,的確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時也易生流弊。困難日益少,而人類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輕浮粗率,而堅苦卓絕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4
青年應該如何讀書?讀什么書?
這些天,我讀了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一章“誤讀書”,并且深有感觸。
信中寫到讀書的重要性,而讀書在現(xiàn)代似乎更偏向于上學時,人們剪貼出,用來上課的教科書的內容。但現(xiàn)代的青年的生活充滿著無形和有形的各種誘惑,如:手機、電腦、電視、小說、漫畫、網絡游戲……現(xiàn)在,網絡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青年沉迷到網絡之中,如果他們能夠靜下心來,抽點時間,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好書,對自己的修養(yǎng)也會得到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讀什么書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現(xiàn)代,讀書是非常方便快捷的,只要手機在手,隨時隨地可以閱讀。但現(xiàn)在網絡上充斥著的是各種“沒營養(yǎng)”的垃圾書籍,嚼之有勁,而食之無味,更無法下咽,純屬浪費時間。所以,正如書中所說“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彼阅沩氁髦剡x擇,如朱光潛所說“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绷硗,書中也有教讀書的方法:第一,凡是值得讀的`書,至少需兩遍。第一遍應快讀,著眼在解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要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應用筆記錄綱要、精彩部分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但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的思考。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有用的書,是一本青年不應該錯過的書。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5
快樂的一天,從看書開始。有一天,我看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這本書,我剛開始讀時感覺興趣索然,但是后來,我在這書中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寫照,有一些事甚至和書上所寫的一模一樣。于是,我來了興趣,準備認真地看這本書。
在我的一番精讀之下,我在書中找到了這樣一句話:“人生是多方面的,每個方面如果發(fā)展到極點,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的標準。我們不能以甲宇宙的標準,測量乙宇宙的價值。如果勉強以甲宇宙的標準,測量乙宇宙的價值,則乙宇宙便失其獨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盡量發(fā)展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處于無形!边@就像生活中,你可以讓別人尊法,但不能使別人道德。
感謝朱老先生的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6
在朱光潛的給青年的12封信中,其中有十二談,分別為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在談讀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唯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蔽艺J為這句話無論是放在從前還是現(xiàn)在,都是合適的。社會中有很多流行文化,但我們不能盲目跟風。我們應該多讀有用之書,找尋讀書的價值,人生的價值。
動靜結合,乃為平衡之理。談動與談靜都有其特色。在談動中,是圍繞閑愁來講。愁生于郁,郁由于靜止,而求泄的'方法在動。里面講到,要想消除閑愁就應該多活動活動。在談靜中,談到人生境界。作為青年,要學會靜,要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這有利于求學處事。
對于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當中有一句話“救國讀書不可偏廢!边@讓我想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蔽覀円⒅貙嵺`,不可空談,將學習與社會相結合。然后對于談十字街頭,我認為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十字街頭時,我們要保持冷靜,從容抉擇。
談多元宇宙,聽上去像物理學那樣深奧,其實實際上并非如此。簡單來說,每個領域,每項專業(yè),甚至個人,它們的宇宙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籠統(tǒng)地用某個詞匯去衡量其價值標準。我很喜歡里面一句話“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愿為縱欲辯護!
接下來是談升學與選課,作者認為是大學還遠遠不夠,選校應該以有無誠懇、和愛的空氣為準,而選課更應注重個人的享受。我是贊同這種觀點的,因為在學習中開心快樂才最重要。在談作文中,我了解到學文如學畫,學畫可臨帖,又可寫生。真正學作文,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
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也離不開情感。只有理智的生活是索然無味的,只有情感的世界是過分沖動的。比如說孝不只是一種義務,更是出于情感。這便是我對談情與理的理解。陶淵明做澎澤令,不愿束帶見督郵向縣吏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他擺脫祿位以行吾心所安。人人都想從某些東西中擺脫,但若人人都擺脫不開,生命便成了悲劇,這便是談擺脫后的感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家興。作為青年,任重道遠。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7
我們的生活過得太躁。看完朱光潛老先生送給我們的十二封信后,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著一個主題,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在我看來卻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顯示著這位美學大師的學識淵博,相比之下,我們太過渺小。渺小的我們可能一生本就達不到那種高度,卻仍不肯踏實下我們那顆浮躁的心。
先生在開端便推薦的那些書目,坦白講,看過的聊聊無幾。每天,我們都忙忙碌碌,有時連午休的時間都被占用。志愿者活動、社團活動、各種各樣的大賽、學生會工作,每天忙到不可開交,沒時間上課、沒時間做作業(yè)、更沒時間看書。每天熄燈后,靜靜躺在床上,好累,卻想不出來我們都做了些什么,對被消費的時間又充滿愧疚,無能為力的進入夢鄉(xiāng)。一個月后,又發(fā)現(xiàn)我們想做的一件都沒有做成。我們真的很忙嗎?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點時間讀點書,在朱光潛先生看來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會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是啊,我們都在忙,不過應該每天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看看書,并不一定要獲得黃金屋,至少可以修身養(yǎng)性,增加修養(yǎng)。俞敏洪大學四年讀了800本書,現(xiàn)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書,這還是要算上放假的時間。我們四年下來,能看上80本書的人,應該都算不少了吧。我們缺少的不是看書的時間,而是一顆愿意靜下心來看書的心境罷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滌我們浮躁的心,無論是讀書、靜動、選擇,亦或是親情、友情、愛情,給我們的不是直接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而是用淵博的知識,一位長者的口吻,引發(fā)著我們的思考。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劉同,用他親生的經歷,引發(fā)著每個共鳴器發(fā)出自己聲波;用他奮斗的經歷述說著,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經說道: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希望有人能告訴自己一個如何能夠快速成功的方法,越來越焦急,可大多數(shù)只停留說,遠離了做。是啊,我們多么渴望成功,能夠有一番作為,太著急了。一顆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個踏實前進的自己。劉同像哥哥一樣勸誡著眾多的弟弟妹妹“現(xiàn)在大學生很多說話會經常傷害到他人,用詞不準確,需要多讀書。”
誠然如此,每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的我們,是時候需要靜一靜了!敖K南捷徑”隱居是入仕的捷徑,同樣靜心是我們成功最大的捷徑。我們一直在苦苦追尋,奔波于各個講座,希望能從中獲取如何成功的方法,可我們卻錯過了最簡便的一種。
十二碗圣水喝下,明一詞:靜心。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8
花開花落,冬去春來,不知不覺間四季悄然變化,時間也以飛速逝去。我也步入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青年。
青年這個詞既了解又陌生。它既代表著我們即將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也是成長和責任對我們發(fā)出的呼喚。對此,我也曾有過疑惑、迷茫,不知要成為青年的我該如何自處?直到我遇到了一本對我影響頗深,且為我指點迷津的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喜歡的不但是它干凈簡潔的封面,更多的是書中的內容。
書中朱光潛先生的話和往常閱讀的書有一極大不同,那便是他的語氣親切毫無高高在上與說教之感。使我一開始閱讀便不由自主的被它所吸引。
身為一名中學生的我,常常埋頭于題海與枯燥無味的教輔書之間,逐漸喪失了去讀一些課外書的興趣。便以學業(yè)繁重沒有時間等為借口,可朱光潛先生的話一針見血,戳破了我為逃避課外閱讀的偽裝。書中還提到“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這一道理,這是作者經過切身感受才寫出來的吧,畢竟在采取朱光潛先生的意見之后,我也嘗試人忙里偷閑讀上幾頁書,不消說效果自然十分不錯。
情與理之間總會有一個平衡,身為青年的`我們也不能太苛求于理性,畢竟人是一種有情感的生物。過度的理性才會太過不近人情,而以理性來支配情感則是一種糟糕至極的生活方式。理性的判斷加以感性的調劑才是理想的、值得的生活。理勝于情,情過于理,倒也印證了孔子的過猶不及,中庸實則最佳!
學海漫漫,人海茫茫,青年,趁時光正好,努力去做最好的自身。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9
暑假期間,總會有許多的空閑時間。在這期間,閱讀無疑是一項很好的課余活動。有一本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升學與選課》這一章,讓我印象深刻。
這一章講述了作者的一位朋友即將要中學畢業(yè),面臨許多問題。作者通過講述一些小事件與他的親身經歷,向他即將邁入大學的朋友解讀如何選課,何為升學。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小升初”的升學經歷。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在興趣與選擇。
小學的時候,完全是按照興趣選擇,廣泛地學習了各種喜歡的課程,羽毛球、游泳、無人機、中阮等,樣樣搭邊,各方面發(fā)展,玩得不亦樂乎。小學階段,各種學習內容都是興趣的眼神,更偏向于選擇自己喜歡的課余活動。比如說,小學社團課的無人機,一周一次地飛著、練著,一點點地玩著,我也慢慢“飛”進入了比賽,并且多次獲獎。那時候,雖然不知道無人機飛行的原理和條件,但也懵懵懂懂地度過了無憂無慮的興趣班時光。
進入初中以后,我的學習任務相較于小學而言加重了許多,在課余時間的選擇與安排上也更加寶貴,更加需要合理的安排與規(guī)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保證不浪費一分一秒。當然了,以前對無人機的愛好也不能放下,更要保持練習的習慣,探究工作原理。比如,要去學習無人機涉及到的力學、電子、機械等等,不斷活躍自己的思維,全方面地去看待問題。課堂認真聽講,課間和同學們一起討論題目,一起琢磨每一種題目的解法,拓展自己的想法,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初中的`課余生活,雖然縮短了不少,丟失了許多,但也能讓我時時找到更多的樂趣,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好之處。
當然,除了回首過去的小學、觀望初中的現(xiàn)狀,更要對未來的高中充滿期盼。高中時期,我要進入到更高更遠更有意義的學習之中,要選擇好一個方向,為未來的道路打好基礎。就比如說我從小玩到大的無人機,我可以學習更多和無人機有關的知識,完成許多的任務與挑戰(zhàn)。
對未來,我也有自己的期待:要學我所愿,學習我想要學的事情;要學有所用,學習我需要的東西;要學以致用,學會了就要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舉一反三,而不是在死胡同里打轉、死讀書。最重要的,是要終身學習,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要有選擇性的學習,只有經過判斷與篩選,才能有效地利用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想道路。
其實,每一次學習都和選擇緊密相關,不可分開,我們要不斷選擇、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明天會更好。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0
每次讀書都會困在書籍的選擇上,總覺得一本有名的書或是知名作者才是值得讀的。這樣浮淺粗疏的擇書方式也讓我錯過了許多好書。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便就此給我很大的啟發(fā)。
初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還是中學時期的閱讀課,如今在“好書推介”中再次看到它,又想再品味一番,主要也想知道如今的自己在工作后、褪卻學生這個身份時是否會溫故知新。
如書名,書的主體由十二封信構成,原先是分期出版的,它是朱光潛先生遠從海外送給國內青年的禮物,后合為此書。
第一封信便是談讀書,通過富蘭克林、孫中山等名人故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青年朋友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擠出時間閱讀,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在學問中尋出一種樂趣。文中他談到:“興趣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yǎng),過了正常時節(jié),便會萎謝!蹦晟贂r似乎總是朝氣蓬勃,容易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而無論事情的好壞。這也是為什么作者讓青年朋友們在學問中形成良性樂趣且盡量尋找課外的性之所近的學問,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何選擇一本好書去讀也是我至今在探索的。不一味的追求時髦讀新書,也不能對新書好文視而不見。一本好書真能做到“以一敵百”,文中作者也談到“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書籍,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很多所謂的‘書’不過是紙本子。”文字堆砌讀完后不僅無法獲得真切的知識,還會感慨時間的浪費,那么究竟如何選擇書本呢?“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逼鋵嵆ゴ蟊姷暮脮,“小眾寶藏”的確是靠口口相傳或是費力尋找被大眾所知。有人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于我而言總會選擇一些粗暴的篩選方式:一是看時下熱書是否感興趣,二是看讀書軟件排行前幾的書是否值得讀,三是粗讀一本書后看是否有趣、有益是否值得二刷、細讀。
書中的十二封信,每一篇都值得細細揣摩。無論是《談動》中勸你不必執(zhí)著于把自己看得過于偉大而更添苦惱,還是《談靜》中讓你在塵世喧嚷中丟開一切悠然遐想,這些對于當代“內卷過度”“精神內耗”的年輕人其實很適用,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適當松松自己精神上的那根弦或許會迎來新的靈感,即使什么靜思中什么也不曾體會,也當是放松身心,給“拼命三郎”的一些獎勵。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問!逼椒驳臉啡ひ餐瑯佑辛α浚恢劣谧屓嗽诹魉般的生活中漸漸迷失。網上有句話很有趣,說是大多數(shù)人在步入社會后慢慢失去了眼里的光。這個“光”也許是對生活的希望又或是曾經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放慢腳步,尋靜中趣。曾經看螞蟻搬家都可以度過一天的你,如今也不妨靜下來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樂趣。
讀到最后,更深刻地感受到“世間有許多人站在歧路上徘徊顧慮,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得”這句話的含義。曾經想要開啟人生的一段新征程總會想從換個發(fā)型,買件新衣開始,讓“新”充滿生活,但其實換個心境后看舊事物也新了,就如今日,時過境遷,重溫此書,也得到了新的體會,總結來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不過分執(zhí)著鉆牛角尖給人生徒增煩惱。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1
九月,我的初中生活伊始,千頭萬緒,我有些焦頭爛額,時有奮進,時有迷茫,時有苦悶……似乎再也回不去童年的簡單快樂,我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想要找到答案。
這個周末,我無意間翻開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序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現(xiàn)代青年的毛病概乎言之“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在這句話里我好像看到自己的影子。
由情而生,從心出發(fā),紙短意長。朱光潛先生在一紙信箋中娓娓道來,親切自然的言語,如春風化雨般溫和,一字一句是長輩充滿慈愛的勸誡,似恩師用心良苦的諄諄教誨,如涓涓細流滲入我的心中,滋養(yǎng)我的心田。我的思想與靈魂深受啟迪,我的內心被點亮了,就像貧瘠干涸的荒漠遇多年不逢的'甘霖,有一片綠洲在悄悄生長。
先生的十二封信,談及學業(yè)、興趣、人生、社會諸多方面。先生深知青年在自我成長、人生選擇方面所面臨的諸多苦惱與壓力,深諳青年的心理狀態(tài),他細致入微,勸慰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勿隨了世俗圖近利,引導青年應以更為成熟的方式看待和化解成長中的“痛苦”。先生在“談讀書”中寫道:“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保一腥淮笪,近期自己讀書量銳減,著實是決心的問題。先生在“給苦悶的青年朋友們”中寫道:“苦悶不一定就是壞事,它可能由窒息而死,也有可能由透氣而生。若要將苦悶變成奮斗的激發(fā)力,掙扎的前序曲,就要完善自己的品格、學識和才能!弊屛颐靼自鯓永斫饪鄲,如何將苦悶變成奮斗的力量。先生在“談十字街頭”里鼓勵青年“以冷靜態(tài)度,灼見世弊;以深沉思考,規(guī)劃方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我們要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汩沒在十字街頭的影響里去。”讓我明白如何樹立遠大高潔的理想,并堅持努力實現(xiàn)……
朱光潛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蘊含深遂哲理,值得細細回味,給青年友人以真誠的建言,引導青年做出正確的抉擇,給予青年一些奔赴夢想的力量。青年的你若心浮氣躁,請靜心品讀這十二封信,定能讓你在淡泊中明志,在寧靜中致遠。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朱光潛所著的書籍,它主要講述了作者在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的信件。這些信件涵蓋了許多主題,包括自我成長、人生價值、人際關系、愛情婚姻等。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動。朱光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思考,為青年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啟示。他的文字簡潔明了,深入淺出,讓人感到親切和溫暖。
在書中,作者強調了自我成長和人生價值的重要性。他指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且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他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和奮斗,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也提到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友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之一。
此外,作者還談到了愛情婚姻這個話題。他認為,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們需要建立在真正的感情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他強調了婚姻的嚴肅性和責任性,認為婚姻不是兒戲,而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人生大事。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對青年的關愛和期望。他希望青年們能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并且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同時,他也希望青年們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總的來說,《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籍。它不僅為青年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啟示,同時也讓我們這些成年人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我相信這本書會成為許多年輕人的人生導師,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2
十二封信,一封封,一沓沓,一筆一劃匯成潺潺教誨,在書中聚集成了一本頗有分量的書——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這本小書是朱光潛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留學期間,專門寫給中學生的。以書信的形式,每次一個話題,朱光潛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青年人的赤誠關懷和殷切希望。讀罷此書,如同和長者交心,懇切的言辭,語重心長的教誨,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悟與思考,更是溫暖和感動。
一封封書信,流露出的是朱光潛先生的.情懇意切。
信中首稱“朋友”末署“你的朋友”。通篇下來,好像一位熟悉你的老朋友與你交心,而不是一位刻板嚴肅的學者再長篇大論。每封書信,每個不同的話題,探討讀書。作文,升學選課等等,面對青少年的迷茫,他總是傾心盡力地給與忠告,亦師,亦友。他會在每封信結束說“再會!”會給與青少年最真誠的祝福:“就在此祝你,談談笑笑,跑跑跳跳!”會為你加油打氣:“朋友,讓我們一起努力罷!”合上書,腦海中朱光潛的形象仍揮之不去:笑容和藹,目光溫和,眼里總含著笑;縱然滿頭銀發(fā),身形消瘦,不變的是篤熱的情感,溫文的態(tài)度。
一封封書信,引著我們去思考生活學習。
讀書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該讀怎樣的書?朱光潛先生給了讀者青年一個滿意的答復。讀完后細細深思,信里所寫的,不正是我的真實寫照嗎?讀一本書,大多時候囫圇吞棗,只講求讀一遍的快樂與刺激,疏于思考,到頭來讀過的書不少,學到的東西委實不多。但好書應多讀,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言,“凡是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快讀,…第二遍須慢讀。”
一本小書,十二封信。我知道,這本書帶給我的力量,會讓我繼續(xù)昂首闊步地走下去。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3
讀罷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觸頗多,話語雖平易近人,似多年摯友娓娓道來,卻處處給人驚喜,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眾多感觸不便一一道來,便選取一些印象頗深之處發(fā)表一點陋見吧。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光潛先生對于現(xiàn)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慨乎言之。我深以為是。網上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我不思進取,卻又不甘墮落”。正好處于低潮期的我感觸良多。在渾渾噩噩度過了一個大一后,原本光鮮的夢想變得模糊,清晰規(guī)劃好的前途開始渺茫,我漸漸墜入柔軟卻陰冷的泥淖,看得見光卻又攀不上枝條!俺睢弊致闲念^,揮之不去又不可視而不見。
但朱先生這時又恰似知道我的煩惱之處一般,談到動靜相宜的解愁之道。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敝煜壬缡钦f。其實這話說的略微有些晦澀了,頗有一點道家陰陽調和的味道在里面,但先生貼心至此,作了淺顯的解釋:
“如果把‘盡性’兩字懂得透徹,我以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不過“盡性”二字,這一點我深以為然。但是,人生約束頗多,并不是時時可盡性而為的,而愁思偏偏就生在這不得盡性之處。我如一卷洪流,卻偏偏郁于一方淺潭,四周怪石林立,高山巍然,奈我如何有十八般本領,也只能在這窄室中橫沖直撞以泄心中怨氣,久而久之便也成一汪死水。
對于這一點,朱先生又言:“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边@看似簡單,做起來又談何容易,我有七情六欲在身,四面八方的紛擾撲面而來,想要提煉出“不屑”這一情緒,非長期修煉不可得呀。而若不顧自己本來心緒強行選擇“不屑”,或又徒生其他心蠱?偠灾@條解愁之道,我還需得邊行邊修煉。
雖說先生的“動”我學習得頗為艱難,但對“靜”卻得心應手!叭f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先生是這么說的;蛟S與我本身的性格有關吧,我平生最好之事,便是精致地“消磨時光”。一壺清茶,一卷詩書,一架藤椅,一簾好景,加一年數(shù)百變幻的歲月與一日更替不絕的時光,所為神仙逍遙,我怡然自得。對我而言,“靜”比“動”更能紓解愁情,原是那裊娜的青煙,是可以燃盡世間紛擾繁雜的吧。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讀書,可見讀書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如今,無論我們想要看什么書幾乎都能通過各種渠道找到,就這一點,不知要羨煞多少前人。怪就怪在,選擇多了,我們反倒不知道怎么選了。誠如先生所說,讀了一本沒價值的書就等于喪失了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正因為如此,對于選書,我們更是應該慎之又慎,就我看來,真正有價值的書應該是能夠引起我們的思考而非只是看過就忘,消遣娛樂的工具。
在談“靜”中,朱先生指出人生樂趣的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办o”是指心靈的空靈。唯有做到心靈的空靈,才能在這嘈雜的世界中去領略,去感悟。現(xiàn)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所以在忙里偶然偷閑,閑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
在前頭曾提到,最近由于學習之事,我有些許煩惱,而我與朱先生也在文章會友中漸漸熟識,他便在《升學》一信中告誡:“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yǎng)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yè)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yè)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笨赡芪抑板e誤地定義了學習在人生中的位置,它是一件需要我去認真完成的事情,卻不是一件務必完成的事情,我的選擇取決于我的興趣,取決于我想過怎么樣的生活,而不是應該過怎樣的生活。我需要對我的選擇負責,而我的選擇服務于我的生活,我將學習看作一種義務而將其與我的生活分割開來,那它必然成為我的負擔,那我便不可能將其杰出地完成了。
論述至此,大都為鄙陋之言,觀點淺薄,不曾有條理。我才疏學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閱罷此書,我在前行路上便會多一位摯友了吧。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4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以信的方式,向青年們傳遞了作者對人生、愛情、理想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整體上,這本書的語言簡潔、易懂,而且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和溫暖。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能夠有所收獲和啟發(fā)。
在內容方面,這本書涉及了許多青年們關心的問題,比如人生、理想、愛情、友情等等,而且作者也給出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和思考。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關于理想的那一篇。作者在文中指出,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且應該不斷地努力和奮斗,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同時,作者也提醒我們,理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我們的人生中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我們需要不斷地去追求和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和價值。
與其他類似的書籍相比,這本書更注重實踐和行動,不僅僅是空洞的理論和說教。作者在文中給出了很多具體的建議和實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總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它能夠給青年們帶來很多啟發(fā)和幫助,引導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我相信,讀完這本書之后,你會有更多的思考和收獲,也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5
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導師朱光潛先生就年輕人所面對的某一問題,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就讀書,先生認為“讀書不在于有沒有時間,而在于有沒有決心”,在書的選擇和讀書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就戀愛,先生認為“戀愛是人格的交感共鳴,所以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一般人誤解戀愛,動于一時飄忽的性欲沖動而發(fā)生婚姻關系,境過則情遷,色衰則愛弛,這雖是冒名戀愛,實則只是縱欲。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愿為縱欲辯護;我愿青年應該懂得戀愛神圣,我卻不愿青年在血氣未定的時候,去盲目地假戀愛之名尋求泄欲!
雖然這些信是將近一百年前所寫,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來看也毫不過時。“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關于百年前的年輕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舊一針見血;蛟S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和迷茫,年輕人有的毛病,從古至今都相差無幾。
讀完這十二封信后收獲和感觸頗多,雖然這些道理并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靈雞湯,但由先生之口說出來卻極具信服力和感染力。有句話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我相信這些道理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自己,鞭策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走去。也遺憾沒有在更年輕的時候讀到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你如果問我,人們應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說,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你如果問我,人們生活在這幻變無常的世相中究竟為著什么?我說,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說,人生是多么苦惱呵!我說,人們并非生在這個世界來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睘橹旃鉂撓壬幕磉_灑脫人生態(tài)度所感服。
也為自己在某些生活態(tài)度上與先生達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悅。如我也認可在人生中生活始終排在第一位,而生活又在于體驗和感受。如先生所說“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yǎng)生機’。”“人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這兩個字涵義極廣。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碑斎,對于生活中美的感受、樂趣的發(fā)現(xiàn)我遠不及先生。
“每讀到一種好作品,看見自己所久想說出而說不出的話,被他人輕輕易易地說出來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獲我心’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懷慚怍!弊x這十二封信,常有先生所說的這種感覺。為彌補這種慚怍,就要向先生學習,更加用心去感受生活。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6
四十年代那個艱困的時代,朱先生是武漢大學外文系主任,教授英國詩歌,卻擅長用中文的經書詩詞去解釋英詩的意象。而這本書是他二三十年代留歐8年中,為《中學生》刊物寫的`數(shù)篇稿件輯結而成。
先生28歲留學愛丁堡大學修英國文學,也修哲學心理學歐洲古代史和藝術史,又到法國巴黎大學修文藝心理學,后又在德國斯特拉斯堡大學修德文。先生是譯過柏拉圖,黑格爾的名滿天下的學者,但《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寫得如此平實誠懇,從讀書作文升學社會責任以至于戀愛問作文題都以朋友的方式娓娓道來他的感受,不知不覺撼動你的心靈,激發(fā)你去思考。
我曾想,那樣今日不知明日的戰(zhàn)爭年代,政府為什么還要公費送學生去研究文學哲學,又為什么還有先生那樣不浮躁的學者在可以沉下心去做學問。大抵是堅信詩歌文學對改變心快樂才最重要。在談作文中,我了解到學文如學畫,學畫可臨帖,又可寫生。真正學作文,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
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也離不開情感。只有理智的生活是索然無味的,只有情感的世界是過分沖動的。例如說孝不只是一種義務,更是出于情感。這便是我對談情與理的理解。陶淵明做澎澤令,不愿束帶見督郵向縣吏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他擺脫祿位以行吾心所安。人人都想從某些東西中擺脫,但若人人都擺脫不開,生命便成了悲劇,這便是談擺脫后的感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家興。作為青年,任重道遠。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7
這是我第三次讀這本書。每讀一次,對于自己、社會就會有一個新的認知。
“讀好書!边@三個字有點太奇妙了。什么是好書?難道所謂的“四書五經“、”“經詩子集”就可以稱之為尚書,而小說、美文就可以稱之為“糟粕”嗎?那么,什么是好書?朱先生說:凡是沒有經過歲月淘汰的書籍,都可謂是好書。先生說:課本上的知識并非是充足的,應當多花些心思放在課外閱讀上,充實自己的大腦。
先生認為,倘若每人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一年堅持下來,所讀的書籍數(shù)目也是一個可觀的數(shù)字。誠如先生所說,我們真的比身兼重任的周總理還忙嗎?我想,是時候走出舒適區(qū),認真地選基本好書去閱讀了。
其實,在選書的方面,我與先生的思想有點碰撞,我并不認為“快餐式”的書籍就不應當讀。這樣的書籍,會給人們帶來一時的快感,如果我們可以恍然醒悟,知道“快餐書籍”帶給我們的只有負面影響,有益無害,想必我們的收獲會更大吧!畢竟聽別人說不如實驗帶給我們的教訓深刻。
“少年人應當充滿活力!敝煜壬岬,少年人應當有自己的喜好,且是積極樂觀的。他認為年輕人就應當動起來,這正是年輕人應當有的樣子。
倘若有人讀到這里要說:“現(xiàn)在青年的壓力這么大,哪有時間動起來?分數(shù)還差的十萬八千里呢?”那你真的是曲解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先生是讓你有一個自己的喜好,并為之努力。他不想看到中國的未來全是一個個書呆子,除了計算數(shù)學、寫文章外,其他的只能十竅開了九竅——一竅不通!
“不然就認真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然就接受自己不要做的事,二者只能選其一!蔽页3R策@樣,明明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還要擔心因為做了這個就完不成那個了。以至于我經常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時,變得躁動不安,被迫把喜歡變成了不喜歡。同時,我想對先生的說法進行補充,我們可以先選擇一個適合我們的工作,當我們有一定的實力后,再去追求我們的夢想也不遲。
先生在后面也提到了我們選擇大學的事情。先生認為,選擇大學,并不是先看學校的知名度,要看該學校是否充滿了“愛的空氣”,這樣的學校才會讓我們心滿意足。緊接著先生提到了選科目,先生認為不應當只追求學以致用,應當選擇自己的愛好。條條大路通羅馬。先生認為,學習并非是抓住某科一走到底,應當明白所有科目都是條條相通的。我想,這就是一個關系鏈條,每門學科都是一個個體,但是不能夠單獨存在!譬如,我們認為數(shù)學就是在計算,那為什么還涉及到語文知識?物理就是研究生態(tài)變化,為什么還有數(shù)學知識?歷史研究過去,但是為什么還會涉及到地理知識呢?先生告訴我們學習,切記不要太死板,應當融會貫通!
看了先生的書,受益匪淺。我想有些道理如果能更仔細地揣摩,效果應該更佳!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8
作為青年,我們總會關心一些事情,如:讀書、運動、社會、情理、藝術、人生等等。有一本書,就是作者把對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囊括到十二封信中,指引我們前進。這本書就是《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所寫的書信集。作者在信中的觀點全都用上一系列真實的例子佐證,令人信服。信中語言和藹可親,令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一陣陣揮之不散的暖流。
朱光潛先生對于“孝”的看法令我非常贊同。在當今這個時代,孝敬父母早已被納入了法律,成了像他所說的那種“義務”。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他們在每個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靶ⅰ币彩且环N愛,一種源自于知恩圖報的理所當然的愛,而不是你給我多少,我還你多少的酬勞。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yǎng)大,所以當我們有能力報答他們的時候,請把孝敬當做義務而非報酬,盡心盡力地感恩,就像小時候他們耐心地教我們走路的樣子。
這本書中令我最受益匪淺的是第十封信——“談擺脫”。朱光潛先生認為:如果你對一件事情不感興趣,那就擺脫它;如果“擺脫不開”,生命就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我仔細想了想,覺得的確如此。如果一個人循環(huán)往復地做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應該立刻果斷放棄。因為做一件明知無聊的事情久了,心會累,熱情會喪失,又有何意義呢?在我看來,擺脫不是喜新厭舊,也不是終結,而是從毫無意義的生活中解脫出來,是美好生活的重新開始,何樂而不為呢?
第十二封信——“談人生與我”也讓我感觸頗深。朱光潛先生曾寫道:“我們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边@句話其實不是不通順,而是蘊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人們的審美、生活都將單調無比;正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有完美和不足,才會有成功和失;有富裕和貧窮,才會有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有生命的頑強和心靈的脆弱,才會有各種各樣的人們……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才是有趣的,精彩的,有意義的。我從來不贊同種族歧視、戰(zhàn)爭等令人發(fā)指的事情,誰都不想這些壞事發(fā)生。但在這樣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里,總避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發(fā)生。盡管如此,還是有這么一群人,不斷為消除世間不公而努力,那不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嗎?這個有喜有悲、充滿希望的世界,才是值得我們去奮斗、拼搏的!所以,人生的得意和消沉都是正常的,它們給世界帶來了精彩,我們也應該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活出精彩的人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像三伏天的涼風、三九天的陽光、新一年的春雨,撫平著、溫暖著、滋潤著讀者的心。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重新認識了人生,讓我更加信心滿滿地走向光明的未來!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19
我國教育與西方教育不同的一點就是,只強調五講四美,不講怎么去實現(xiàn)完整、獨立的自我。事實上義務教育背誦的關于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一理論,恰好背道而馳了。 知乎上有個精彩的例子,講的是一個211大學生目前就讀金融,但有機會轉入材料學。在他的父母看來材料學有利于目前他的一個前景。
真的非常喜感,要是人類有機會回到原始社會,材料學或許值得轉。
不知道后來這個大學生轉了沒有,問題他明擺著喜歡金融,卻還在認真思考轉系。因為體制內的父母給了他太大影響,我主張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但并不意味著天性不會被遏制——種瓜得瓜的前提是有水和陽光等。 再說一個觸動我?guī)啄甑睦,那就是我的摯友尚真?尚真是我接觸淺顯的心理學之后,唯一發(fā)現(xiàn)的一個自我人格完整的現(xiàn)實個體。她在很多同學看來雖然是不諳世事的,但后來只有她拿到了500強offer。
學生時代她沒有被壓抑天性,即使她講過關于雙親的一些微詞,在我看來倒像是值得炫耀的東西。沒有被干涉學習或者太多感情、思考方式,造就了她完整的人格。
她是唯一一個會就人生三觀問題與我探討的人,不同于其他人的`茫然,她已經基于很大的價值觀在思考自己的對錯得失了。
可以做出自己的決策,這是一個重要的人格里程碑。高考過后,天才少女尚真毅然選擇了天津財經大學,而沒有去那些聽起來很唬人的大學。這也是我最欣賞她的一點了,包括當年分文理,她理科實在是好,卻選了文。 就像前陣子的電影《無問西東》里吳嶺瀾一樣,尚真思考生命的真實感。不同于浮躁的同齡人,她一直認真的去想我在講什么,雖然蒙田的一生只有一個知己的理論并不是很可信,但高山流水確實是讓人愉悅的。
人總說三觀不同沒法溝通,其實包容要基于彼此的思考,如果兩個人都在思考,那么即使三觀不甚相同,也可以促膝長談。這就是我一個堅定的仇韓人士和韓星粉尚真和平相處的原因。 思考是建立健全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徑。 基于朱光潛先生的論調,這篇淺顯的文章里姑且把負面人格狀態(tài)分為“絕世”與“絕我”兩種狀態(tài)。深山里的農民自然不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就是“絕我”;梵高也不會去關心隔壁鄰居少女的感情,這就是“絕世”。去切斷某一條聯(lián)系,即使人格一開始清澈,久了也會因為單一的境地而渾濁。那么我們凡人不可能久居大山抑或把自己關在畫室,單一的聯(lián)系不足以支撐人的社會職能。
不絕世,不絕我,才是完整的人格,F(xiàn)在的社會一如1925年,“類我”思想還是根深蒂固,讀書的看不起經商的,經商的看不起讀書的,大概就是這意思。 所以溫和派退出歷史舞臺之后,90后這一代依舊被類我思想影響著,過度被干涉、父母的類我思想作祟,認為下一代應該也按自己的想法去走。這和混亂的新文化運動年代是一樣悲哀的。
“如今中國弊端就在在學者不言學,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拋棄分內事而空談愛國。結果學廢工弛,而國也就不能救好,這是顯然的事實。惲先生從中國歷史證明讀書無用,也頗令人懷疑。法國革命單是丹東、羅伯斯比爾的功勞,而盧梭、伏爾泰沒有影響嗎?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實現(xiàn)。辛亥革命還未成功,是思想革命未成功,這是大家應該承認的!(摘自《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論十字街頭) 有感于獨立人格的缺乏與治學的衰敗,我所見的這一代,大多數(shù)都渾渾噩噩,講起學問來,一問三不知。殊不知,人類能走到今天,哲學與文藝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莫說什么百無一用,文藝復興時也有人這么講。 若是這樣云里霧里的一直追著唯物,遲早與野獸無異!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20
不久前看完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下是我對《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一些想法和意見。
第九封信中寫道:“仁勝于義,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于理智的'生活。”我認為第一句話錯,第二句話半對半錯,第三句對。情感是比理智重要,但我覺得,仁平等于義。仁義,都是問心的道德。比如說文天祥、黃繼光,他們對國家對、人民都是很義氣的,在這種義氣集中不是包含了情感嗎?
第六封信是我最喜歡的一封,因為其中寫到了“我們不能以甲宇宙的標準,測量乙宇宙的價值。如果勉強以甲宇宙的標準,測量乙宇宙的價值,則乙宇宙便失其獨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盡量發(fā)展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處于無形。”人生也是這樣,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別人的想法,要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別人的想法,才不會產生矛盾,人與人之間才會和諧共處。
作為青年,對仁、義是要理解的,人與人之間是要盡量不產生矛盾的。而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對青年有很大好處的。即便外界蕪雜不堪,心依要養(yǎng)的一樹花開。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21
在朱光潛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潛先生用書信的形式,向青年娓娓道來了讀書、升學與選課、情與理等我們容易困惑的問題!斑@十二封信啊,愿對于現(xiàn)在的青年,有些力量!痹谧髡咝蜓缘淖詈笠痪湓挼淖T钢校冶е橙≈R,獲得力量的態(tài)度讀了這十二封信。讀過之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給予了我的心靈極大力量。
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在談讀書中,作者說“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嗎?”當作者計算著一天都三四頁一年都好幾本書時,我深深感受到了每天抽一點時間讀書的必要性。在《開講了》當中,何鏡堂院士也對我們說過,他每天十一點鐘制完圖開始看書,看到了深夜一點,第二天正常七點鐘起床。這時,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一位位巨匠孜孜不倦在書海中遨游的場景。是啊,我們真的抽不出一點時間讀書了嗎?我們有時間刷朋友圈,有時間打游戲,真的就沒有一點時間讀書了嗎,還是對書籍的渴望遠沒有對游戲的渴望強烈呢?這些話語對我的觸動很深,讓我開始思考應當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如何利用每天的`時間讓自己更多吸取書中的精華,每天都變成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
此外,再談動靜中我明白了要行動起來也要能靜下心來,再談情與理中我明白了應兼顧理智與道德。“問理的道德迫于外力,問心的道德激于衷情,問理而不問心的道德,只能給人類以束縛而不能給人幸福!闭娴暮芨兄x先生的十二封信,讓我懂得在學工科之時也應當持有的那份對文學,對書籍的熱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04-24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04-18
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學習心得(通用7篇)11-25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精選33篇)04-29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讀書心得04-27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通用24篇)01-31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精品8篇】11-09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范例(14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