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讀《蘇東坡傳》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蘇東坡傳》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蘇東坡傳》有感1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萬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閑情逸致;“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之壯士暮年;“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眾多精妙的詩詞,也僅僅是蘇東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里,帶著對大文豪的景仰,我潛心閱讀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飽受磨難。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間房中,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書香世家的蘇軾。他成長于宋仁宗當政時期,其時四海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因此他生活無憂無慮。從小蘇軾在詩詞方面就表現出一定的天賦,后來進京應試,成績斐然,名動京城。青年時期的蘇軾正遇上王安石變法,政見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貶謫。特別是在一向維護他的皇太后離世后,他遇到政敵的打擊報復,被一貶再貶,直至流放到偏遠地方,終了余生,享年六十三歲。
曾有人形容蘇東坡為“樂天派”,對此我非常贊同。他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對象不分敵友。在遭遇貶謫時,他對沿途鄉(xiāng)野、高山、峽谷等美景醉心游賞。在嶺南的時候,他過得非?鞓,給朋友寫信說:“來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無掛慮,因為已經樂天知命。”他發(fā)現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边寫信給兒子說,別讓陷害他的人知道這里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無疑等同于死刑。海南氣候炎熱,土地荒蠻,易生疾病。但蘇東坡仍然笑對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風,學習方言,興辦學校,稱贊那里沒有嶺南的瘴氣,還培養(yǎng)出海南第一位進士。
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不是經歷過挫折與苦難的,蘇東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于陸游的憂國憂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顛沛流離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蘇東坡縱使歷盡滄桑,依然苦中作樂。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過;貶謫流放,仍可心如止水,樂天知命。在他的詩詞中,我們未曾讀出對世道、對他人的抱怨和指責,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的品鑒,對世事人情的豁達。
蘇軾的一生中,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道家、佛家與儒家之精華,已在他心中沉淀。他親民和善的處世之道,樂觀積極的生活之道,都將在中華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再多的不公與艱辛,依舊能在苦難之中,盛開一笑翩翩。
讀《蘇東坡傳》有感2
讀了《蘇東坡傳》后,我覺的他是一個樂天派,什么事都能開心面對。他還是百姓的朋友,一個詩人、一個酒仙、一個小丑、一個大文學家……
蘇東坡雖然曾經度過一段風雨人生,但是他卻很開心的度過,這一生沒有一點怨言。不管在哪,他都很開心。不管他走到哪,哪里的百姓都很開心,他都能和百姓成為朋友。到哪都開心。他有一個大缺點,就是愛說實話,不管皇帝怎么罰他,不管責任在不在于他,他都沒有半點兒理由為自己辯解。
當時的.皇帝很無能,國家都治理不好。而蘇東坡卻令人刮目相看。他令我敬佩,他的所做所為我們都看在眼里。他有一顆博大的心。
有一個故事: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度步,他問侍兒們一個問題:“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兒們紛紛說:滿腹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連稱是。這就是蘇東坡的不合適的表現。然而這又是文豪的可愛之處。
讀《蘇東坡傳》有感3
暑假里讀完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感觸頗深。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把人物、個性 、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我讀起來輕松愉快,越看越想看,讓我對東坡先生有了全新的認識,讓我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態(tài)度。
在這里,我主要講人不講詩,因為東坡先生的詩書數不勝數,并有他的詩具有當年赴考過長江三峽水流的氣勢。蘇東坡的`真名叫蘇軾,雖文章聞名天下,可仕途卻歷盡艱辛,多次遭人迫害,可他依舊保持著樂觀的天性。就像在“烏臺詩案”中被冤枉、貶職,他仍在逆境中表現出樂觀向上的精神。這不正是“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最完美的詮釋嗎?
在書中,作者林語堂更是巧妙地寫出了東坡先生識大體、顧大局的長遠胸懷。當蘇東坡悠閑地游完變幻莫測的廬山后,由衷感慨地寫下了《題西林壁》這首詩。其中詩里有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更寫出了一個哲理。由于人們身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面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嘛!”
書中最讓我感觸的,還有他那一顆純潔明澈的心。他的好朋友劉景文剛有成就,卻在兩年后一命嗚呼。蘇軾覺得他命運坎坷,遭遇不公,便為他寫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名句。蘇軾不僅自己樂觀,還勉勵他人也要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有一次,林語堂的一個作家朋友在寫作中遇到了低谷,缺失了靈感。他就寫了信給他。信中寫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肯放棄才是你的姿態(tài),別忘了你還有個朋友。信中還運用了東坡先生給他的朋友寫的名句。林語堂朋友看完信,深受啟發(fā),完成了第一個報刊文章。
書中說到他任徐州太守(杭州知州),被貶惠州之時,興修水利工程,大力發(fā)展農業(yè)。著名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他所修建,“蘇堤春曉”已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為此今年暑假爸爸媽媽還特地帶我去杭州西湖看一看!坝盐骱任髯,濃妝淡抹總相宜”讓我近距離領略了西湖的神韻之美。這讓我更覺得東坡先生真是偉大,一生漂泊還到處都留下他創(chuàng)作的詩文名句,令人佩服。
是啊,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假道學的反對派,一個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千古傳誦的詩人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東坡先生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今后我在生活、學習、為人處世中也要向東坡先生那樣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用寬廣的胸懷去對待他人。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塑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蘇軾,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閱讀!
讀《蘇東坡傳》有感4
接連三天,閱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yè)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于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里借書閱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把那本新到手的《蘇東坡傳》給她,千叮萬囑一定要歸還。
不在同一地點工作的同學,畢業(yè)之后就如紛飛的風箏,哪還有聚會的時間與機會。于是,如越來越淡的同學情一樣,那本《蘇東坡傳》也就永遠地借走了。我相信,那本書在那個還算長得漂亮的同學那,一定也很是孤獨。因為在我看來,那位女同學也許是看不懂蘇東坡的。
于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說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jié),還是時時影響著我。
讀《蘇東坡傳》有感5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遍,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之上,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然一副淳樸自然相,故無需乎尊貴的虛飾。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而歷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摯友人,蘇東坡竟屢遭貶降,曾受逮捕,忍辱茍活。
還記得蘇東坡被蹢嗎?他當時已只不過是一個草民,但他依然一心想著那些黎明百姓,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讀《蘇東坡傳》有感6
論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詩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了解,在這些人中,最讓我欽佩的,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在被貶的時候,仍然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與友人一同出游。我欽佩他,是因為他有著無可比擬的才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了他的豪邁;同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他的.深情;還有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如此有才華之人,怎能不欽佩?
我想更深地走進蘇東坡的內心世界,于是在眾多關于蘇東坡的書籍中,我選中了這本《蘇東坡傳》。
從書中的標題,很容易能看出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跟它的作者——林語堂有關。林語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寫一位才子,就誕生了這本《蘇東坡傳》——20世紀四大人物傳記之一。
這本書寫了蘇東坡仕途坎坷、歷經磨難的一生。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多次遭遇,苦難深重,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總是那樣豁達,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蘇東坡受盡磨難,而依然快樂達觀,能成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贊,而讀罷掩卷,我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狂者”。論語里有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狂者,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jié)無為!弊鋈俗鰝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個狷者。
的確,蘇軾的才華,超過了幾乎當時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資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為狂所連累,成為他各種挫折的根源。烏臺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說的好聽點,是恃才傲物,說的難聽點,就是自負。當年,蘇軾做官時,他好友的父親,陳希亮,作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壓蘇軾。哪怕一篇很簡單的文章,蘇軾都要寫很多遍,因為陳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點漏洞。有人說,陳希亮是無中生有,他為此解釋說,是看出了蘇軾特別驕傲,怕他以后在官場上,會吃大虧,所以才打壓他,磨磨他的銳氣。想必蘇軾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東西并沒改。
蘇東坡的一生是異?部赖模彩菢酚^開朗的。他的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垂名千史!
讀《蘇東坡傳》有感7
寒假時我讀了一本書,是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了蘇東坡的一生,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了解了才華橫溢的蘇東坡。他的許多品質都讓我敬佩,但是,他最讓我敬佩的一點,就是他那積極樂觀的品質。
蘇東坡的一生是曲曲折折,他遇到過許多困難,遇到過許多磨難與坎坷,可是他呢,卻是那么的樂觀,他被貶到過許多地方,但是不管貶到哪里,他都是有生活的勇氣,都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甚至還可以找到一些樂趣,可以說是“既來之,則安之”了,特別是在海南的時候,那是海南的環(huán)境是非常惡劣的,可是蘇東坡呢,在環(huán)境那么差的地方,竟然還有生活下去的勇氣,如果我到了那里,會像他一樣嗎?他這種樂觀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而在這種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蘇東坡這種樂觀的精神,因為樂觀能讓我們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能讓我們去克服困難,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光明,在雪地里也能找到溫暖。難道他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蘇東坡這種精神讓我想起那天,我養(yǎng)了許久的貓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那幾天我非常傷心,整天無精打采的,連飯都不想吃了,覺也不想睡了。因為那只貓是我最好的朋友,它這一丟,對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一天中午,我坐在書桌前發(fā)呆,看著我那只貓曾經的照片,眼里含滿了淚水,這時候,媽媽走到我的身邊,輕輕的'對我說:“孩子,樂觀一點吧,那只貓已經丟了,傷心也不能讓它回來呀,你還要學習,不能因為那只貓而放棄學習,一定要樂觀一點呀”說完媽媽就走了出去,我想了想,是呀,那只貓對我來說很重要,可它只是用來裝飾我的生活的,雖然沒有了它,但我依然可以很快樂的生活下去呀,而且,這可以讓我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學習,而不是邊與貓玩邊學習,還有,我的玩伴還是有很多的,并不是只有這一只貓,我還可以看書,可以與其他的朋友玩耍來放松心情,還能加深我們的友誼……我還想了許多許多,這時我感到豁然開朗,已經不在那么傷心了。我把這種感覺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是的,在感到傷心的時候,一定要樂觀,才能化傷心為喜悅,才能讓生活更快樂,樂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精神!
做一個樂觀的人吧,這是《蘇東坡傳》告訴我的,這樂觀的精神將會伴隨我一生。
讀《蘇東坡傳》有感8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
世界瞬息萬變,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無需去爭奪,去奔波勞碌,爭取虛幻的浮名。同時,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讓這珍貴的生命做了奸詐小人,受人唾罵。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更何況人呢?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斗爭、政權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里,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布這么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么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的儒釋道完美融合的原因之外,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1、是文學的支持,在窮鄉(xiāng)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志銘、有經典注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沒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fā)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文學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
2、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他像一株散發(fā)著特殊氣質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初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癡,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癡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
3、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么一個印象。
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于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制藥方,聽說曾經還創(chuàng)造了制墨秘方,差點把房子燒毀,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光可以游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tài),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
讀《蘇東坡傳》有感9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對蘇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從小,“蘇軾”這一名字就在教材中徘徊,隨著年齡的增長,蘇軾不再只是詩詞題目下面的兩個字,而是一種節(jié)氣、一種文體,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一次奇跡。
《蘇東坡傳》極為詳細地描寫了蘇東坡的一生,從他出生到參加科舉考試,從王安石變法到被貶受挫,直到他的生命結束,這本書也就完結。但蘇東坡的杰作與他的精神并未從此就畫上句號,反之,為世人代代傳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边@些詩詞乃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都十分熟悉的絕世佳作。這些出詩詞都出自一人之手——蘇東坡,而這又是何等的壯舉。他的詩詞或樂觀,或悲壯,或豪放,或愉悅。字里行間無不讓人感受到他的狂放不羈。他,他是一位文人。是一位能擺脫時空限制,在古人和現代人的記憶中打下獨有印記的人。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边@是蘇軾當年諷刺王安石變法寫的一首詩。王安石變法是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王安石出臺的一系列“理想主義”的政策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總有些懦夫大臣為保全自己,去幫助王安石,謊報實情,蒙蔽天子的雙眼。這當這群庸臣在夢中囈語時,蘇東坡卻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將實情向天子上報,動搖了他們的地位。
這一舉動的后果會是如何,蘇東坡心里一清二楚,可他就是不硬咽下這一到嘴邊的話。他直率的性格,使得他被一貶再貶,但樂天派的`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反而苦中作樂。發(fā)明美食,月下漫步,鉆研書法,談笑風生。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試圖將他的意志挫敗的人:你能奈我何!
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一個自由灑脫的人,一個頑強而富有活力的人,一個曠古奇才樂天派。他正直,絕不做任何欺騙他人的事;他率真,想到的事情都會直接說;他勇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正是因為他不畏坎坷,才能做到我行我素,才能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而在當代,能做到向他一樣的,又有幾人?縱使不被別人迎合,縱使被人針對,但蘇軾的一生是無悔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前方,蘇軾正穿著蓑衣,歡快地吟詩漫步。此時,我已披上了那件蓑衣,向前邁步……
讀《蘇東坡傳》有感10
說起蘇軾,我最初的印象是聽媽媽唱的《明月幾時有》,其次是在牛毛細雨中沿著蘇堤漫行,去樓外樓品嘗“東坡肉”,然后是對蘇家父子三人并列“唐宋八大家”的艷羨。其實,我曾經在課本中學習了很多蘇軾的詩詞,對他的豪放派風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直至這次認真讀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才能算真正地認識了蘇軾。
我最喜歡的是蘇軾寵辱不驚的人生態(tài)度。他用最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眼光獨到地發(fā)現世間之美并安然享受。他在《赤壁賦》中的那句“得失不計定白駒”想必是他的信條。人的一生會擁有很多榮耀,更會經歷無數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應該是最適合的人生方式。
我最佩服的是蘇軾的多才多藝。他不僅在詩、詞、散文上留名千古,還擅長書法,精于繪畫,會釀酒,會修堤,簡直無所不能。他在六十余年的人生中,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幾千首可圈可點的作品,盡管他在每一個領域都不是最頂級的人物,但是,沒有人能夠像蘇軾一樣在文學、史學和藝術上都有杰出表現。
可是,再完美的`人也不一定就有最完美的人生,讓我最感動的是他的感情!笆晟纼擅C!,一直住在他心底的那個人,縱是夢中相逢也“相顧無言”,到了“鬢如霜”的年紀,哀嘆“千里孤墳”,那該是怎樣的一種遺憾與凄涼。
“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這是蘇軾題在蓬萊閣上的一副對聯。當初看到的時候,只是覺得字漂亮,讀過《蘇東坡傳》,突然就體會到了他空有一身才華,卻無人賞識,空有一腔熱血,卻不能用于朝堂,空有滿腹經綸,卻不能造福人民的不甘。
蘇東坡在學術、人格等各方面都堪稱“典范”。我想,縱使究我一生,也不可能觸及他的高度,但他仍是我追尋的方向吧!
讀《蘇東坡傳》有感11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愿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老師的講述了吧。老師非常喜歡蘇軾,仔細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后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沒有什么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嘆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為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彼羞@些都可以和東坡一生的.軌跡吻合。在這所有中,我覺得真性情的樂天派最能形容東坡。他是那種心中有感觸不得不吐之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無數的好詩詞,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誹謗,但也不知“悔改”情動嘴開,自己也說“我真是不可救藥”;他是那種游離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的人,從年輕時的積極入世為官,到幾經升遷貶職最后只想卸甲歸田,他執(zhí)行著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職的一方為百姓造福也為自己修煉;他是那個一生都不缺乏聲譽的人,既以此享過好處同時也牽累過不少人,然而卻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里同農人談天說地縱使農人并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是那個縱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縱情山水的同時也裝點山水,這便有了蘇堤,品酒之時也嘗試釀酒,雖然只是在釀酒過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個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淚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悅,每到一處地方,他都與自然融合與當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個翛然落拓的浪漫主義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飲酒賦詩;他是那個深得幾代皇后喜愛的詩人,讓我對這幾位女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一個胸懷寬廣如海的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觸,其實都能是一個真性情的表現吧——只有最純真、最率性、最真實的人才能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瀟灑、如此的熱愛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動。從東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種愛、喜悅、快樂、平和的力量,從他的詩中,從他的經歷中散發(fā)出來。我彷佛可以看到他舉著酒杯漫步在月下、拿著鋤頭快樂的耕耘并自比陶潛。在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幾個精神偶像的,蘇東坡就應該是其中一個。在面對人生的坎坷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很重要,是笑對苦難呢?還是一蹶不振?有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開,不能釋懷,不能真真實實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難,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天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讀《蘇東坡傳》有感12
在20xx年寒假到來之前,我拿到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細細讀來,甚為林語堂先生的才氣所嘆服,對蘇東坡這個大文豪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認識。蘇東坡為人豪放,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樂天知命。蘇東坡的詩文更是冠絕天下,流傳至今。對蘇東坡的稱頌,已經有很多的文章。再美的華麗辭藻,也無法表達出我對蘇東坡的崇拜,當然亦因我沒有出眾文采,優(yōu)美的文筆,所以不再狗尾續(xù)貂。今天,我想說些其他的想法。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從《蘇東坡傳》中我看到了更多在我們歷史教材上所看不到的東西——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高中對王安石變法的介紹,是在歷史教材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教材主要講述了王安石變法的積極意義。也正是因為王安石變法所發(fā)揮的積極意義,王安石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面臨嚴重社會危機、財政危機和邊疆危機的背景下實施的,從理財、軍事、文教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積極的影響: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收復了一些失地;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了扭轉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是在變法中,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利益的情況,加上嚴重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更主要是變法的堅強后盾———————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去皇帝支持,最終變法失敗。
在《蘇東坡傳》中,我沒有想到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消極影響會這么嚴重,林語堂先生在這本書中通篇講述的都是這次歷史上著名改革的很多弊端。
書中說:“宋朝國力之消弱,始之實行新法以防“私人資本之剝削”,借此以謀“人民”之利益,而有一個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
對國運為害之烈,再沒有如庸妄之輩大權在握、獨斷獨行時之甚了。”這樣的描述,好像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當權把宋朝給葬送了一樣。當然書中還說到:“王安石在熱衷于自己的`那套社會改革新法之下,自然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自然會將倡議之人不惜全予罷黜,一項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張,永遠是危害甚大的!蓖醢彩行愿裆系奶攸c或者說缺陷,他變法不為個人私利,只想要讓國家富強,想把北宋朝發(fā)展成漢唐盛世一樣。夢想很美好,現實也很骨感。王安石變法中,聽不進任何一點的反對意見,把反對改革的官員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全部或罷免,或降職。只任用支持變法的人,甚至用謊言糊弄皇帝,粉飾太平,任用的這些官員并不是真正的支持變法,只是為了謀取私利,中飽私囊,變法造成了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最后新法被廢除,變法失敗。
我們評價變法,不應該從一時的得失,變法者的命運如何,也不應該用我們今人的價值觀來評價。而應該用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把改革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用一分為二的唯物史觀來評價,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我認為這場變法有功有過,整體上講,變法是積極意義大些。但只是評價為功大于過或者過大于功,都太過于簡單了。
研究歷史,研究變法,更主要是的是要從吸取經驗,吸取智慧,為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提供借鑒。王安石變法中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值得借鑒。但王安石在變法中所表現出的剛愎自用,不肯聽一點反對意見和任人唯從的性格,對改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王安石變法搞的民怨沸騰,民不聊生,這也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變法需要從實際出發(fā),量才使用,用人得當。綜上所述,一次變法,需要改革的領導者既要有大局意識,超前意識、全盤意識,又需要在改革中要注意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真正的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循序漸進,才能取得變法的勝利。
以上僅是我對王安石變法的一點看法,和書中所述有著不同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行斧正。
讀《蘇東坡傳》有感13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并努力透過書去了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xiāng),一副鄉(xiāng)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并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并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讀《蘇東坡傳》有感14
《蘇東坡傳》終于看完了,一方面俗務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夸一個人都不帶重復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chuàng)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于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癡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濟學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qū)內由災害引起的饑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qū)司令,整肅了軍營風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yī)生,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xiāng)隨俗隨遇而安結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歷了無數嚴重的政治迫害里,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后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讀《蘇東坡傳》有感15
很同意林語堂的觀點:“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林語堂喜歡蘇東坡,未必我就不能夠再接著喜歡。而且他寫這本書的根本目的,也是讓更多的人喜歡蘇東坡自由自在的靈魂和平和寬宥的態(tài)度。
讀林語堂著的這本《蘇東坡傳》時,我是懷著歡喜的。以為蘇東坡的那句“放眼天下竟無一個不好之人”的話可甚合我,我看人向來是只看優(yōu)點,而只看到一點缺點的,從東坡居士這里我可以為自己的智商和眼光找回一些自信。
我一直以為,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觀上的享受,更是合卷之后的回味與思考。更高一層的意義是,我肯定這是一本好書,但具體好在哪里,卻無法一言以蔽之,需要時時拿出來翻動,使主角的靈魂不時地浮現出來,給我們以營養(yǎng)。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給我的印象就是如此。
蘇東坡的文字一定落有本人甚至更久遠的歷史的痕跡,而林語堂也必定會在蘇東坡的身上落上林氏思想的痕跡,翻譯者張振玉當然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思想,因此我手中的這本《蘇東坡傳》至少融合了三位名家的思想精華在里面。這三位名家共同打造出來的蘇東坡,更具有時代的特點,更具備親和性和適用性。
讀過《蘇東坡傳》之后,我最強烈的感受便是:時代的痕跡太輕了,甚至可以忽略。精神的力量太大了,這巨大力量的控制權完全在于我們自己。每個人的一生一世都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而我們所遇到的挫折與不幸,如果放遠了看,只是自身的一種感覺而矣。這種感覺可以糟糕可以美妙,完全在于我們的.味覺。
蘇東坡最為可愛的原因也在于他的感覺異于常人,他合乎天性,自然樸素,沒有成熟世故的老練,卻有著遇到不平之事不吐不快的爽直,有著遭到報復能夠永遠談笑風生的坦蕩性格,他把每一處流放地都當成家來熱愛,使得他的敵人因為總是看不到他的痛苦而痛苦萬分。一個強大的人是不需要仇恨的,仇恨只是無能者的表現,蘇東坡是當然的強者,他的這種強大來自于靈魂和精神。
蘇東坡的驚世才華固然來自他的博聞廣記,但我以為更多的是大自然給了他寬闊的胸懷和無窮的靈感。只有在山野里,大樹下,脫掉了官服赤著膀子睡在躺椅上時,才是蘇東坡最為本真的時刻。他樂于回歸這樣的本真,他的敵人也總是用流放這樣可愛的報復方式使得蘇東坡順利達到自己內心的安寧。雖然流放的歲月過于漫長和頻繁也使得蘇東坡會產生安定生活被隨時打破的擔心,使他所賺不多的薪水總是在各個流放地安家落戶時花個精光,以至于偶爾會受到饑腸轆轆的困擾,但蘇東坡不以為然,他永遠能夠活在當下,并給自己正確的定位。他總是在與人民的交往中,在山林的游蕩中,尋找到不竭的靈感。他的詩文之所以美妙,完全是因為他的心里全是美妙。正可謂“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聽到而成聲,目看到而成色”。
如果常人所認為的坎坷與磨難在蘇東坡的眼中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么還有什么可以使得這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難過呢?只有真情。他愛他的親人們,他會為與弟弟子由的分手而傷感得夜夜失眠,會為愛妾朝云的離世而難過得痛哭失聲。他因為心地的善良而見不得百姓流離失所……所以蘇東坡的文字是用來書寫真情的,是用來為百姓疾呼的,受到大家的熱愛也是自然的。
林語堂在談到蘇東坡的書法與繪畫成就時,提到了節(jié)奏與率動,他的觀點是書法與繪畫中的美,來源于自然界動物在運動過程中的爆發(fā)反映,這樣透徹的講解,非常有利于我們欣賞中國的書畫藝術。而我以為書法和繪畫之美,更源自純真自然,一個心存雜念的人的手下,是沒有佳作產生的,文字也是如此。
有~愛~。~自然~。具備這兩個要素的人,即使缺少蘇東坡的曠世才華,也必將是一個內心安寧,充滿幸福感的人程林
讀《蘇東坡傳》有感16
讀完《蘇東坡傳》,我知道了蘇東坡之所以被人們記住,是因為他那樂觀的心態(tài),就算太苦太累,他也總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蘇東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寫詩寫詞,詩、詞的每一句話都是蘇東坡的感情。比如:蘇東坡的弟弟子由,子由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蘇東坡常常對弟弟高大取笑,寫下兩句: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大頭。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樣的,經常吟誦詩句,忽然一抬頭,頭撞在了頭頂的墻上。
蘇東坡的一生被稱為風雨人生,他經常被趕到偏遠的小城市,做一個小地方官。他被趕到一個地方,他就跟那里的人和平相處,幫助別人,同時也些出了許多美妙的詩句。
蘇東坡在哪,別人就因為他的存在趕到幸福。他的快樂能感染身邊的每個人。當他要離開莫個地方時,那里的村民都會依依不舍。
我們應該學習他樂觀的心態(tài),無私奉獻,理解他人的美好的品質!
讀《蘇東坡傳》有感17
在這個寒假里,侯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了一本書,叫《蘇東坡傳》,并且還要寫讀后感。開始,我很抱怨,推薦讀書怎么還送他篇讀后感!可我一讀這本書,我就放不下手來了!
我很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庇迷谔K東坡身上在也合適本、不過了。“烏臺詩案”讓我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他為友的人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N次被貶到外地去。好在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奇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生出之地——嶺南蠻荒之地!叭锗⒗笾θ兕w,不辭常坐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的心境的寫照。
我敬佩蘇東坡的才華、樂觀、豁達的性格和他的浩然之氣,蘇東坡雖然死了,但他的詩詞、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了人們心中。正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入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讀《蘇東坡傳》有感18
讀了《蘇東坡傳》,印象最深的卻是宰相王安石。在整本書里,他的變法與蘇軾的官途息息相關,而這整本書已經將蘇軾活靈活現地各個方面地重新描繪在了讀者的面前。大概可能也是我對失敗者有一種獨特的偏好,又或許通過他令我想到自己,于是就有了如同王羲之一樣的感嘆“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嘆!
“欲承王冠,必先承其重!睂τ诔晒τ幸环N隱密的渴望,卻又退縮于接受后燙手的責任與義務;而對于失敗,則是一百個不甘心地想要擺脫,這樣矛盾的心理卻讓我對王安石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司馬光在臥床病重前期,以宰相的身份曾說過:“王安石為人并甚不壞。其過端在剛腹自用。死后朝廷應以優(yōu)禮葬之!贝_實,在王安石的前半生里,他被看作是一個傳奇人物,在二十一歲考中進士,二十五年間謝絕任命,跑到一個偏僻的地方當小吏,后為太守,在小區(qū)域內改革實施了數項他的理想方案,居然結果都還不錯,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他被視作奇才?赡苓@一點點良好的苗頭也成為了后面壓死他的一根稻草。
王安石擁有改革的積極新思想,以防銳意過度被其它德高望重的大臣擊斃方案,他養(yǎng)光韜晦了整整二十五年。在某些秩序已成為生活之必然的時候,要改變它一定會遭受前所未有的阻撓,比如土地改革,又比如十三中全會后作出的改革決定。而王安石的改革之所以沒有取得成效,是因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并沒有仔細考慮過當下現狀,將現象與問題結合。他在自己之前所“實驗”的烏托邦社會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卻就沾沾自喜,堅定不移地推動新法的實施去了。
哪曾得知,曾經引以為傲的措施,卻成了使百姓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
但他已經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了,他已經偏執(zhí)成狂。
他輕視所有那些“流俗之輩”,與忠賢良臣疏遠,和自己的莫逆之交斷絕來往。朋友對他的新法提出建議,他沒有一分一毫的猶豫“阻我變法者,皆為‘四害’”全都被貶出京城。在自我陷入孤立無援之境時,不得不提拔一些表面對他諾諾唯唯支持新法實則陰險狡詐劣跡昭彰的小人。甚至連負責監(jiān)察的御史臺,在他的命令下也進行了大換血。
他這樣做正是因為他堅信,我沒有錯。百姓的苦他看在眼里,卻在內心對自己換了說法來撫平自己的良知,這些犧牲都是必然的',新法徹底落實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王安石朝著深淵頭也不回地走了下去,直至兒子的死,皇帝的厭倦,政權的崩潰。
晚年金陵年間,他也不過騎驢自我慢慢醒悟,咀嚼過往的種種,吐出大徹大悟的虛妄。
同樣,對于王安石,我還是有一種由衷的敬佩。至少他勇于實施,勇于展現自己的觀點措施,打破沉寂的常規(guī),雖然他在政治上是失敗的,但他在精神上卻是個頂天立地的巨人。
我勇于承認,我不具備這樣與天地萬物作對的勇氣。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薄挷{
讀《蘇東坡傳》有感19
本書講述的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林語堂的這本《蘇東坡傳》與其說是對蘇東坡一生經歷的評述,不如說是對蘇東坡才華、品質、性情的歌頌。雖失了傳記的客觀,但使我們喜歡上這個人。全書讀下來,深盼能有這么個朋友。說句不自量的話,雖然我與人家在層次上不止云泥之別,但在風格上,我也是這一類的。
蘇東坡的才華令人欽佩,公心令人敬仰,但能讓人親近的是性情。他對一切都好奇,對一切都喜愛,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自得其樂,跟什么人都能成為至交。雖然以前就知道蘇東坡善于苦中作樂,但讀到他以老邁之軀被貶海南,沒有米飯,沒有房子時仍然不禁慘然。雖然走過蘇堤,但讀到他親自畫圖設計水道,設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仍然再次肅然。
我想,他大概是個存在主義者,他眼里的世界沒有高下之別,只有體驗、趣味。他愛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詩文、工程、種田、煮飯……,也關心這世上的每一個人。他比杜甫更活潑有趣,比李白更悲天憫人,比張岱更善于在粗糙的生活中發(fā)現精致。
然而,整本書讀下來,最令我震驚而久久無法平靜的是這段并不起眼的'話: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難言的驚險變化,所以女人只要聰明解事,規(guī)矩正常,由她身上時時使男人聯想到美麗、健康、善良,也就足夠了。男人的頭腦會馳騁于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況,為千千萬萬的念頭想法而難得清閑,時而欣喜雀躍,時而隱憂劇痛,因此覺得女人的寧靜穩(wěn)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歲月之中進展運行而不息,感到納悶難解!
林語堂寫這段話時只是在講到蘇夫人時感慨一下蘇東坡本人的困惑,他本意并沒有任何討論男權主義、女權主義的意思,放到蘇東坡那個時代,能注意到女性的美麗健康善良寧靜沉穩(wěn)對詩人的影響,已經是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了。蘇東坡晚年甚至是和侍妾朝云共同修道,而不是朝云服侍他修道。
然而,然而,男人有風云變幻、奇特驚險的人生,他探尋自己的潛能,磨練自己的心性,發(fā)現生活的樂趣,在人生的長河里逐浪,那女人呢?女人的風云在哪里?女人的奇特在哪里?女人的長河在哪里?難道女人只能是美麗的、健康的、善良的、寧靜的、沉穩(wěn)的——添香紅袖?
人啊,無論男女、美丑、賢愚,總該有自己的風云際會,有自己的馳騁凝注。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可以體驗的樂趣,還有很多很多。性別、金錢、世俗眼光、相貌、身份、年齡……這都算個什么事兒?
【讀《蘇東坡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蘇東坡傳》有感10-18
讀蘇東坡傳有感12-01
警察讀《蘇東坡傳》有感02-17
讀《蘇東坡傳》有感范文02-10
讀《蘇東坡傳》有感【贊】08-13
讀《蘇東坡傳》有感范文04-03
蘇東坡傳好詞好句01-27
讀《蘇東坡傳》有感(集錦15篇)10-23
讀《蘇東坡傳》有感合集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