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目送》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送》讀書筆記1
想想自己畢業(yè)快三年了,作為一名師范類的中文系畢業(yè)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學語文教師的崗位。很慶幸自己還生活在校園中,這樣感覺自己還能經(jīng)常和書本打交道。因為,讀書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愛書,也愛讀書!
書,都彌漫著香氣。讀書不僅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性情的愉悅。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戲,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爐火旁的傾談,它是心緒的慰藉,是靈魂的依傍。讀書,可以慰藉心靈,讓寂寞封存在書香中;讀書,可以洗滌心靈,讓高尚的人格在書中升華;讀書,可以播撒希望的種子。讓生命結出豐碩的果實;讀書,可以插上騰飛的翅膀,讓生命自由飛翔!
讀小說,在經(jīng)典里感受豪氣與浪漫;讀散文,在優(yōu)美里感受平實與真情;讀雜文,在議論中感悟哲理與生活;讀雜志,在故事里愉悅身心,陶冶性情。喜歡在清晨讀詩歌,在膾炙人口中感受音樂美與結構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讓我感受到親情的真摯;劉蘭芝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讓我感動于愛情的堅強與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讓我想到曾經(jīng)離開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感悟到生命與理想的碰撞、在詩歌中沉醉。
風清云淡的日子,獨自倚在窗前,看花開花落,賞云卷云舒。低頭一回眸,桌上的書,窗前的樹,樹葉上躍動的陽光,一起憩息在心靈中。驀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無形的書,伴我們成長。母愛是一部書,是世間最美麗的.一部書,我們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潤澤呵護中,父親是一部書,一本厚重的書,我們要用一生去讀懂它,讀懂那如山的父愛。朋友是一部書,一部精致的書,共同記錄下了友誼點滴。家鄉(xiāng)是一本純樸的書,卻又是根入心底的書,“落葉歸根”是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家鄉(xiāng)魂”又是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讀懂這部書時,我們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鄉(xiāng)明”的真諦。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書和無形的書,讓夢境也豐富多彩,真是“夜半有夢書當枕”啊。有書香的地方就有美麗,心靈也會在書中憩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怎么來詮釋生活,但在書里卻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
我認為,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讀書,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讀書就是一種學習。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學習氛圍必定是非常濃厚的,教師一定是帶頭讀書學習的,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愛讀書、有學養(yǎng)的教師,往往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學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學生就是在老師的熏染下愛上讀書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書學習的教師,能培養(yǎng)出愛讀書學習的學生。
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修養(yǎng)。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yǎng)我們的人生底氣。教師是社會上最大的一個知識分子群體,雖然待遇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會看教師的眼光卻很高。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跟社會上的人一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jīng)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目送》讀書筆記2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迫于生活的壓力每天匆匆忙忙,很少有意識靜下心來讀幾本好書。很感謝西城區(qū)團委發(fā)起的青春西城讀書會活動,讓我有意識的每個月讀幾本書,然后和一起愛書的朋友分享,高談闊論。
20xx年,新的一年,第一個月讀的書是《目送》,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所寫的人生三部曲第三部。
也只是讀了《代序》部分,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有的'人喜歡一個人去旅行,有些人喜歡和朋友一起旅行。一個人旅游自由,率“步”而為,興之所至,心向往之。如果和朋友一起旅行,不免要顧及朋友。
年少的時候總喜歡一個人徒步旅行,走走停停,看鄉(xiāng)間的人情風貌,有時候也和坐在路邊的老大爺聊上一整子,有時候遇到對自己有所感觸的景色,也會駐足思索,有時候思索人活著為了什么?有時候思索自己平日里的所行所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后來,當青年的時候,我往山的外面走,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開始喜歡和朋友一起旅行。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有時候我會拉著朋友的衣襟的一角-衣角。只顧看風景,不必理會方向的問題,不必理會會不會走失。因為關系還不到愛情所以還沒有牽手,因為怕把自己走丟了所以拉著朋友的衣角。就這樣晃蕩著去了很多地方。一直覺得和真心的朋友一起旅行是一種享受,我們可以不必有應酬的回話,只是聽朋友說,然后進入思索狀態(tài),或者肆無忌憚的在朋友面前做一番長篇大論。
當青年再往后旅行,走的地方多了,和不同的朋友旅行,開始自己做向導,不在牽著衣角走了,而是牽著別人。覺得我們已經(jīng)長大,雖不說做老大,但是旅行的時候要照顧隊里的新朋友,畢竟爬山、探秘山谷,還是需要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人來做領隊。
走著走著,旅行也成了人生。
《目送》讀書筆記3
一直決心好好讀書,卻都因為忙于工作中的瑣碎不能堅持。20xx年伊始,決心借助外力監(jiān)督,讓自己不好意思找理由。1月7日,收到西城團區(qū)委快遞來的《目送》,打開看見外包裝,就有一絲欣喜,淡綠油畫封面設計,套上半透明的硫酸紙書封,忽然就那么走進自己心里了。目錄中看到三部分73篇散文,加上自序《你來看此花時》,共74篇。翻開正文,每篇中都配有相應主題的照片,感覺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作者的距離,更難得可貴的是,很多張照片都是作者自己拍攝的作品,不由更加佩服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行動力,想想自己在很多時候,空有想法,總不能落實,時間久了,具體的事情淡忘了,留給自己的卻是越來越多的惆悵和落寞,是對自己的“不爭之惱”,時間長了,直接影響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如此,在這個年關前,在述職測評慰問考核等常規(guī)工作忙不開身加上民主生活會更忙死人的情況下,決心有個不一樣的開始。
全書名為《目送》,開篇也是《目送》。讀完,覺得這篇所述是全書靈魂,像一根線串起了全書,奠定了全書的.調子。雖然,目前我還只讀完了第一部分,但已經(jīng)找到很多共鳴,有些是感情上的共通,如《目送》中作者與孩子一起手牽手第一次上學,那種母子之間的依戀我相信是大家共有的。而此后,孩子大了,僅剩下母親自己的守候。也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大些后落寞的共感。作者最后從這些回憶起自己和父親之間的過往及現(xiàn)在。進而告訴我們她的所悟,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如此,短短的一千余字,把為人父母與孩子從小到大互動的心路勾勒清晰,也把為人子女從小時與父母強烈的依戀到青少年時對父母的不屑,到自己成為父母后“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的感悟寫得很到位。但是,作者最讓我欽佩的是,她不僅寫到位了,而且悟得很透,所以她不偏執(zhí),她告訴我們,面對父母子女漸行漸遠的背影,不必追。
看完這篇,我強烈感覺到要活好當下,當父母子女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在緣分中盡自身可以盡的職責和任務,當他們需要獨立可以獨立的時候,我們要能放下,明白不必追也追不上。這點,對現(xiàn)在孩子尚小的父母而言,尤其更為重要。生活中,總有很多父母愛替孩子包辦很多,不舍得讓孩子嘗試很多第一次,覺得這樣才能體現(xiàn)父母的愛,才能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其實,可能適得其反,在該做什么的年紀沒有能夠得到相應鍛煉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會較低,與周圍孩子比較會讓他沒有自信……如此下去,他們不僅不會感激父母對自己的“厚愛”,連與父母間正常的緣分關系恐怕也很難保持,新聞中常看到的母親給兒子下跪,晚輩要殺長輩,雖然是極端,雖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我想,和最初父母沒有處理好與子女的關系應該是有關系的。如是,今后更要時時提醒自己,別假以“愛”的名義去包辦孩子的事務,以避免自己的失落。
以上是翻完目錄,讀完第一篇時強烈的感受令自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之后的20來天,仔細閱讀全書,期間無數(shù)次落淚,無數(shù)次心底有深深的觸動,只是耽于提筆,漸漸的感覺也沒了。8歲的陶陶見媽媽讀書還落淚,也搶起書來讀,一周下來竟也讀了不少,還總拉著我討論。于是,在29日晚我領她一起參加了讀書沙龍,回來路上我們一起聊她幼兒園門口的別離,聊她剛入小學時的不舍,聊起她姥姥每一次回家我濕潤的眼眶。今天,她和爸爸要去旅行,昨晚開始就有不舍,收拾行囊時總問我能否同行,得到否定答案后晚上摟著我聊到半夜。早飯和午飯都說沒有胃口,還流出眼淚,直說不要離開媽媽,搞得我也潸然淚下。只是,我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需要以分離為目的。于是,我和陶聊了之前旅行中的趣事,鼓勵她去看外面美麗的風景并畫下來讓媽媽也能欣賞。而且,媽媽的心和她在一起,會天天電話聯(lián)系她。最終,在車站分別時,她笑了,并逗貧道,“媽媽,你要看著我背影漸行漸遠,不必追也追不上哦!”那一刻,我鼻子一酸,不住地點頭。
目送陶和陶爸直到看不見,我方回頭,回來路上,更加強烈的想起分享會上最后大家齊聲誦讀的那段:原來,這兩本存折之間,是有斬釘截鐵的反比關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中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折中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錢”去回頭來換取已經(jīng)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兌換!敖疱X”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卻只給溫暖心愛的人。寫到這里,我決定趕緊好好做晚飯,等老爸回來陪他吃完,再陪他去看場電影,要像對孩子一樣陪他開心過好每一天。
《目送》讀書筆記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弊x龍應臺的《目送》,文筆華美又犀利,深邃而感傷,用一字一句打理起難以裝裱的往昔,回首處皆成難以忘懷的風景——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目送》里的七十三篇散文,字字珠璣,從父親的猝然長逝、母親的失智衰老到兒子的疏離淡漠、朋友的關懷牽掛,再到兄弟的相依扶持,從孤獨和脆弱到失敗和放手,從纏綿悱惻到絕然虛無,龍應臺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作者視角所及之處,有萬商云集的生動,有貧弱者舉步維艱的酸澀。古老暗深的巷子,漂泊駝背的少年,耄耋修鞋的老人,作為下層市民生活的一個微小切面,片段式的畫面一幀幀構成老城街頭巨幅的生活布景,權力地位的差距橫亙成不可逾越的鴻溝,硬生生地把他們拽向了社會的底層,難以翻身,不見天日。
我看到生活在作者的筆下飄搖著美麗,平民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活得豐盛而莊重。我們總要直面命運的殘忍,獨對生活的蕭索,被這個世界打磨得光明磊落。
作者用散文的方式,沉淀著生命的悲歡離合。她娓娓道來,溫情的語言,慈悲的筆調,母親形銷骨瘦的輪廓,惶惑不安的神情,每一筆都極盡刻畫,細致描摹,伴隨著每一次哄勸寵溺的口吻,直抵心臟,發(fā)人深省?v然歲月讓他們活成了雞皮鶴發(fā)的樣子,至少還有雪泥鴻爪的印跡供他們在人生遲暮時咀嚼回味。
讀龍應臺的文字,溫柔低回的筆觸,字里行間飽蘸了憐憫與深切,是對今時畫面的描摹,也是對往昔歲月的喟嘆,那么懊悔,那么傷感,讓讀的人滿心不忍,仿佛要落下來淚來。記憶里閃閃發(fā)光的零碎片段,父親威嚴昂揚的面容,寬厚溫暖的掌心,母親熟悉柔軟的懷抱,有意無意的碎語,最終都化作一抹翩若驚鴻的悵然。
《目送》里包含著鮮少的第二人稱視角,親切自然得仿佛要感同身受,無法忽視每一次凝視、每一個神情背后凜冽的愴然。從懷念母親的年輕、陪父親參加同學會開始,空氣里盡是記憶發(fā)酵的味道,急促而濃烈,細細密密地從遙遠的年代趕赴這一場生死之約,生怕錯過與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面。
春蒸秋嘗的平凡歲月,該如何去目送這場靜默盛大的別離;晴耕雨讀的單薄時光,要如何承載起黃泉碧落天人永隔的蒼涼。
呆滯的凝視,熾熱的目光,垂死的回望,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都要遍數(shù)經(jīng)歷。極力地想要拖拽著時間疾行向前的腳步,想要留住和他們有關的一切,無論是精致深沉的,還是瑣碎冗雜的`,掛不斷的電話,說不盡的絮語,希望生命的劇幕不要落下,曲終人散的那一天永遠都不要到來。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倍覀,又何嘗不是呢。
生命越往后,想要責怪的人就越少,因為明白生活的不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我們終將讀懂別人不經(jīng)意流露的風霜,也會對自己的顛沛流離心疼輾轉。
與君百歲,終須一別。
每每想到這八個字,我們怎么能不溫柔。作者豐盈飽滿的情感,變換獨特的視角,使我們懷著悲憫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一個背影,一次回首,都有了溫度,所有的情緒都變得柔軟起來,所有的不順遂都能夠莞爾一笑,嫣然無方。此后,千山暮雪,長亭短亭,當不吝惜溫柔悲憫,永遠天真赤誠。
我們總是喜歡極盡渲染描繪一個時代的蓬勃野心,卻忽視它帶給我們的悲憫與愛,平凡生命的呼嘯與堅持。面對遺憾和不舍,我們只能一直往前走,不辜負,不回頭。也相信歲月會風平悲愴和蒼涼,每身孤獨都擁抱共鳴。抑或疏遠寡淡,抑或各自為安,世界不曾寬容,愿所有的遺憾都能釋懷,所有的希冀都能抵達。
歲月恩慈,余夢可溫。翻過《目送》的最后一頁,窗外,花枝春滿,驚鴻照影。
《目送》讀書筆記5
霧散,也散缺了迷茫;夢醒,也喚醒了酣睡的神傷,在這本深邃美麗的筆記里,我看到的不止是憂傷那么簡單!}記
這個暑假,對我來說是收獲的、成長的!因為我和媽媽共讀了一本深入我青春靈魂的書籍——龍應臺的《目送》。
看到媽媽讀這本書時,眼眶濕潤的感動,眼底深深淺淺的憂傷,我亦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但不至于像媽媽的感觸那般深邃!我讀《目送》感悟到歲月如歌、感恩父母無言的愛!
時光溯源,從兒時的蹣跚學步、入幼兒園、走進陌生的校園,每次父母的目送,我都惶惑的尋找媽媽的背影,不停的回望人潮后的爸媽。我清晰的記著他們離開的背影,微微的關懷中帶著深深的不舍。
光陰似箭,一去不返。轉眼我已是青少年,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這是我讀《目送》時突然感受到歲月的匆忙,抬頭看陪伴我讀書的媽媽,她曾經(jīng)的黑發(fā)里,不知何時竟摻雜了幾根白發(fā)。
曾經(jīng)我以為,長大就是鮮衣怒馬,仗劍天涯。后來,在一遍遍目送后,我恍然,長大還意味著獨自漂泊,心中牽掛。原來——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這句話令人不禁掩卷深思,震撼我的心靈。
這個暑假,我極力要證明自己已經(jīng)長大,參加了一個暑期軍訓營。這是我成長歲月中,最長的一次獨自遠行的別離。出行那天,悶熱的天氣突然下起小雨,爸媽送我到目的地,要身處陌生的環(huán)境,我忍住淚水在眼眶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它掉下。在我走進出發(fā)的列車,輕輕回頭,卻驚詫的發(fā)現(xiàn),爸爸紅著眼眶,媽媽在悄悄地抹淚。我的眼淚再起,像斷了線的珍珠般滾落。我坐在車里,看著他們的背影,我們互相目送著漸行漸遠。
正如龍應臺所說,我和他們的緣分,是注定的'。我們會目送著彼此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他的身影從大到小,從清晰到模糊,徹底的消失在眼簾中,不再出現(xiàn)……
合上《目送》,心中感念紛紛,許多回憶涌上心頭,眼睛不自禁的濕潤。其實這本書,有些部分我并未完全看懂。因為很少有作者共同的經(jīng)歷,但不乏是一趟蕩滌心靈的旅程;蛟S有一天,當我長大走上社會,有了自己的生活,體會到人生的不易,我才能真正讀懂龍應臺的《目送》吧!
與媽媽共讀著《目送》,互相交流著閱讀的感悟收獲,也感受著彼此濃濃的愛與親情!我頓悟人生的真諦,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在作者細膩的情感世界,我找到了共鳴,一本好書,會給你一次痛徹的領悟——時光無言,愛亦無言!
《目送》讀書筆記6
龍應臺女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喜歡他敘事的方式、很細密的用語、以及文章中縝密的心思,讀它的書總讓我有無限的想法,總讓我靈魂在心靈深處擺湯,一面讀著書,也一面思考,是否有哪里和我的生活中相同? 所以這次選了很喜歡的龍應臺的作品—目送,為我的閱讀主題。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得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心的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一開始覺得要批判這本書實在很難,母子的親情哪有批判的馀地? 後來,當我在一次的仔細閱讀,很驚訝的發(fā)現(xiàn),這一次的閱讀是一個很大的收獲,以前的'這本書,在心中是驚不起多大的波瀾的,而現(xiàn)在,讀完這本書,種種思緒卻紛紛如潮水涌入。上了大學之後,離鄉(xiāng)背景之後,對於一切的觀感都變了,對父母的愛也不再認為是理所當然,很珍惜回家的時光,
對於父母,總覺得對他們虧欠許多。
其實這本書中常常說的是父母對子女離去的嘆息,可是,子女也和不是如此感嘆?因為有自己的命運,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我們身為子女也是如此失落,常常在夜半人生盡絕時,默默的流下思鄉(xiāng)的眼淚,每一次回家,都覺得父母為何以如此衰老?為何父母也是如此的漸漸離去? 總是為了不讓他們擔心,讓他們覺得自己過得很好,游子在它鄉(xiāng)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總是在告別時微笑的說再見,在上車時獨自在心中流淚。
想討論的第一點,這本書可能是敘述著父母的情感,以她有個倔強的青春期孩子做對比,卻總忘了,世上多少孩子,有多少人是如此的目送父母親的離去,對於孩子,那更是痛苦,又有多少人曾如此公開的表明孩子的想法? 我知道有一些書有類似的想法,但是通常被歸類為心理教育用途去了。相信有許多人和我一樣,每次回家,最不忍心去面對的是父母又更白了的頭發(fā),而父親因為工作產(chǎn)生了無盡皺紋的雙手,每一次回去總是擔心,是否他已漸漸垂下的肩膀也洩漏了她的蒼老。
每一次返家總是仔細的為他涂上層層的護手霜,因為平常的他總覺得,手已經(jīng)有了厚厚的皮涂上去也是沒用,所以我只是默默的希望,至少在我回家的時候,他辛勞的雙手可以不因凍傷龜裂,其實我一直明白,我們常常在目送著他人遠去,可最不舍的也是自己的家人,子女總是知道父母對目送自己的背影感到不舍,父母卻總是不知道,目送著他們漸漸老去的子女,心中也有著不少於父母的不舍,子女離鄉(xiāng)了,總會有回來的一天,而父母老去了呢? 卻是再也換不回的了,所以既然名為目送,龍應臺女士想必也曾經(jīng)目送著自己的父母目送自己離去,是否,是否這種感覺已經(jīng)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消失了?
《目送》讀書筆記7
父女母子之間的緣分,是將你和他手上系了一根線,他的漸行漸遠不能拉動你,卻有了一絲痛楚,是牽掛,是回憶,是生的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得,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只管一個人離開,從未回頭張望過。
記憶最深的一次,每次回老家,出去玩的時候:總會看見奶奶一臉不舍的神情,雙手急促纏著圍裙,那時的我總以為:
又不是不會回來,擔心什么。便一臉不耐煩走開了。卻不曾想這卻是最后一次見面。奶奶因為摔了一跤,不幸走了。我十分傷心當生命里最關心的人走了,我們才知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為你掛牽,為你等待。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著我的離開,哪怕轉了彎仍舍不得收回目光。
《目送》讀書筆記8
一本好書,每看一次,都有新的體悟!}記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十三年前的谷雨這天,我來到了這個溫馨的家庭,媽媽成了我溫暖的港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媽媽憑著那份對生命的熱愛,為我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圖畫,鼓勵我揚起生命的風帆,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小時候,母愛是舒適的肩頭!皨寢,我想睡覺!”我稚嫩的聲音在車廂內響起。每次出去旅游,我都會說這句話,媽媽就會讓我靠在她的肩頭,熟睡。每次都在朦朧之中,感到身上多了一件衣服。睡著了,我原本故意放松的頭就漸漸變重了,那時的我不知道媽媽有多難受,只管安心地睡覺,有時車子很顛簸,我還很埋怨,她只好努力保持鎮(zhèn)定。長大些,母愛是甘甜的水果,F(xiàn)在,母愛是鼓勵的眼神!澳赣H,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人們都說:“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無言的!币苍S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深深體會到母愛的同時,卻忽略了無言的父愛。爸爸是一名中學教師,記憶中,他總是一副嚴肅的神情。小時候,我很調皮搗蛋,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不拘小節(jié),學習上這樣,做人也一樣。有一件事讓我難忘。一年級時,老師剛剛教我們握筆寫字,我沒有好好學,字寫得歪七扭八,還出奇得大。在被批評過后還不悔改的情況下,老師打電話跟爸爸說了我的`情況;氐郊液螅嗥鹞揖秃莺莸刈崃艘活D,我嚎啕大哭。事后,媽媽跟我說,爸爸打你,你覺得委屈,那難道爸爸不愛你嗎?他為什么要打你,還不是為你好,讓你把字寫漂亮!媽媽那時的話,一下子把我喚醒了,對爸爸的怨恨也煙消云散,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無言的父愛。直到現(xiàn)在,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重復同一句話:“注意握筆姿勢!”
愛心滿懷,靜等花開……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時間是一直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边@些都是兒時的事,現(xiàn)在,我已14歲,父母的愛只有當歲月走過,你才能漸漸明白其中的寓意, 品出那淡淡的清香。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倍遥还芤恍碾x開,可曾回頭張望過?
《目送》讀書筆記9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開始厭倦父母的關心,生活獨立,做事果斷,似乎,生活中需要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獨自思考問題,卻總是被一杯熱牛奶一句問候打擾;我們喜歡自己做出決定,卻總被零零碎碎的建議所干擾;我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卻總被沒完沒了的嘮叨所牽絆。那個愿意陪我們哭陪我們笑鼓勵我們進步陪伴我們成長的人竟?jié)u漸顯得多余。但當我們閱歷豐富,逐漸成熟,驀然回首,才會理解當年父母的心情,卻也發(fā)現(xiàn),時光匆匆,早已彌補不了當年的遺憾與創(chuàng)傷。所以,即便現(xiàn)在不在父母身邊,即便我們可以處理好大部分問題,即便我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可以展翅高飛,可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最牽掛我們的一定是父母,所以我們無論身在何處,有時間還是要大個電話送去問候,報個平安,也許就是那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讓父母開心一整天,讓他們不用再牽腸掛肚,時時刻刻都在想著自己孩子的情況。
這篇文章與《雨兒》相比,我更能體會作者與兒子之間微妙的感情變化。因為年滿18的我,剛好也處在這樣一個渴望獨立的時間段。離開家鄉(xiāng),不在父母身邊,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想嘗試一切新鮮事物,想挑戰(zhàn)各種難題。于是,父母的意見變得不再重要,父母的`叮囑變成了絮叨,父母的關心顯得多余,父母的一切與我似乎關聯(lián)越來越少?墒,當我漸漸長大,父母漸漸變老,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兩鬢染上白霜,眼角布滿皺紋,反應變慢,聽力下降。他們的世界越來越簡單,簡單到只能裝下孩子一人。那時候,又是否會后悔當初態(tài)度惡劣,冷眼相待。
《目送》讀書筆記10
有些路啊,只能自己走;有些人啊,早晚會分離;而生命的大旅途中,注定了太多的相遇,分離,唯有淡然處之,注定的走下去,相遇不喜,分離不悲……
近來,我讀了龍應臺的《目送》,使我感觸頗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究竟是什么?我們在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中與父母相識,從此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旅途,我們那時是依賴父母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一切。但是,很快我們也像“華安”一樣開始了新的生活,擁有自己的小學經(jīng)歷,仿佛從那時我們與父母走了不同的路,越來越遠,我們剛上小學時,都會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在充滿陌生面孔的環(huán)境下,一步三回頭地走進了小學。這條沒有父母的路上,我們才開始是爬著前進,后來我們學會了走,在上初中的時候,面對父母的叮囑由小學的仔細聆聽變成了不耐煩,似乎想脫離父母,到了高中,我們在這條路上奔跑,我們眼中充滿了對未來世界的渴望,耳中充斥著流行音樂的喧囂,似乎我們與父母之間筑起一道灰色的屏障。那可悲的屏障啊,生生的隔絕了兩代人。家,本是溫暖,沒有壓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言語都指向學習,是那么無奈。
也許只有我們有了兒女,甘心為他們嘔心瀝血時,我們才猛然想起那已垂垂老已的父母,而那時,我們沒有了時間和精力去時刻回報父母他們,是的,有些路,走著走著,暮然回首,他們依然在原地等你,只不過,太遠了,早已經(jīng)回不去了。
那些與父母分離的路,也許有他人的相陪,但是我們最內疚的人卻沒有在自己左右,甚至曾經(jīng)還如此厭惡,那又是多么可悲。
但是,過去了就已經(jīng)過去,它們已不可能再重來,唯有淡然處之,珍惜與父母相伴的時間,不留下遺憾,方能分離時不悲,媽媽曾說:“沒了我,你能照顧好你自己嗎?”那是一句玩笑話,但我卻沒有想過,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又會怎樣,我們那時都已年過花甲,那我們的父母呢?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那已成為泡沫,我們又會多么后悔而無奈。只是,改不掉的才叫記憶,后悔的事才會緬懷。
“目送”這一詞,對于我們根本體現(xiàn)不到這詞的`痛楚,我們似乎永遠站在被目送的角度,也許當我們目送自己兒女時,才會體現(xiàn)到當時我們父母的感覺。你靜靜的看著,那個人,默默的走遠,人潮漸漸向他涌去,但在千萬中你依然可以找到他,直至消失,消失在時間的盡頭……
曾經(jīng),我看過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剛下班的女孩在母親的千萬央求下,為母親買一份面包,面包店十分擁擠,當顧客們在焦急等待中議論起為自家的誰買蛋糕時,那女孩小聲說為自己媽媽買時,全店都寂靜了,排隊的人紛紛讓她先買,,她說:“馬上快到了,我再等一等吧!”有人卻說:“你的媽媽卻等了二十多年了!笔堑,也許僅是一件為母親買蛋糕的小事,她卻等了二十多年,時多么可笑而心酸。他們?yōu)榱瞬衩子望}計較了一輩子,卻唯獨忘記了自己。
淡然獨之,并非是讓你什么都不在意,而是在擁有時學會珍惜,為自己不留遺憾,多為父母做點事吧,別讓他們等太久,他們等不起。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但我們更應堅定的走下去。
有些路,只能自己走,但請不要忘記了自己的父母在等你。
《目送》讀書筆記11
雨一直在下,我的思緒也隨著雨絲漫天飛舞,在這樣的時節(jié),這樣的雨天,好像最適合聽著音樂讀一本好書,于是我和著輕音樂在網(wǎng)上漫步,不經(jīng)意間又一次看到了龍應臺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最初映入我眼簾的時候我覺得它應該與女人無關!
但是當她的作品引領我細細品味時,她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靜靜的流淌。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她的文字平實卻有著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講述著自己的經(jīng)歷.....
今天我是第二次讀《目送》了,確切的說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這是一篇讀后讓我有些酸楚和失落的文章,龍應臺在文章里的每一種感覺都撕扯著我的心,讓我感同身受。
《目送》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睍r,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當讀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蔽业男脑僖淮伪淮掏,“即使同車,他仍然戴上耳機,一個人聽音樂!蔽覀兒寥憧囵B(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是如此的排斥與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里發(fā)出一個共鳴的震顫,這讓我想起現(xiàn)實中的自己,現(xiàn)在我們總在抱怨孩子粘人,總希望能讓自己多一點自由的空間,少一點孩子的'糾纏,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想要跟她們親近都將成為一種奢望了。
我們的現(xiàn)在就是孩子的將來,今天上午我還在跟表妹埋怨老媽太過嘮叨,我都三十好幾了還管三管四的。從上學到工作再到成家,我不知道留給了母親多少落寞,我每次都匆匆的離家,留給父母的只有背影!當車輪啟動我目視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離家,母親都會把我送到車上,幫我找好座位,而我卻只留下淡淡的一句:“媽,你快回去吧”,但每次媽媽都會固執(zhí)的等到車子啟動,直到我完全脫離她的視線......
感謝龍應臺的這篇散文,是她讓我讀懂了老人內心的凄涼與無奈!是她讓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應該怎樣去對待我的親人,愛人和孩子!怎樣讓我們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遺憾!
《目送》讀書筆記12
很早之前便想看龍應臺的《目送》了,它放在我的書架中也已有一段時間,但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不能執(zhí)行。如今放假在家,終于得空來好好品味這本生死筆記。
是的,這是一本,生死筆記。
翻閱目錄,這本書寫有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極具親情,感人至深。
龍應臺素以文筆犀利著稱,刀光劍影,寒氣逼人。但這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難以言盡的時候?磿鴷r可以感受到她的言不盡,很多東西很多感受她深刻的體會到了,但她說不盡,真的,不好說。
《目送》一共有七十四篇散文,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這本書需要細細品味,因為其中真的有太多共鳴處,看的時候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似乎作者把我們心中所思所悟都寫了出來。這里就選幾篇自己最有感觸的來談談吧。
一、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這篇文里,作者選了兩個背景來做對比。一個是五萬人擁擠的露天劇場,那里舉行著一場晚會,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個是住著前行者沈君山的加護病房,那里空空蕩蕩,只有各種維持病人生命特征的機器在嘀嘀作響,寂寞冷清。諷刺么,不是的。這樣的對比只會教看的人心中涌起一陣酸楚。似是怕讀者可憐這位“才子”,作者在最后還為他作了解釋,也像在安慰我們“他心里也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舞臺下的人看舞臺上的人,覺得他們光鮮亮麗,風光無限,心有羨慕,或許會想著“如果我們是他們該有多好啊,名聲、地位、財富、權利!比欢旅娴娜擞肋h只看得到上面的人的表面,他們看不到他們真正的人生。明星們的憔悴苦累沒有人可懂,除了他們自己。有些路身邊的人可以陪著一路前行,但有些路,真的只能一個人走。
小時候很天真,交到朋友總會開心地說,我們要一輩子在一起噢。那時的心情是那么美麗。是啊,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在一起一輩子。直到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再親密的朋友也有離開的時候,就連最親密的家人都不一定能時時在身邊,更何況朋友呢。中學時的女孩子不管做什么總會成群活動,最少都要兩個人。吃飯、學習、逛街,甚至上廁所都要一起。于是我們習慣了身邊總有人陪著。到了大學,一切都不一樣了。因為老師或是活動不同,大家經(jīng)常是一個人活動,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課室,一個人回宿舍。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沒有誰可以陪在自己身邊一輩子,身邊的人在變換著,這些走了,那些又來了。他們終將成為生命中的過客。所以我們要學會堅強,學會獨自一人面對一切,因為我們要時刻準備著,面對那些只能一個人走的路。
二、 目送、家
這本書流傳最廣的是《目送》,其中有一段話被引用得最多: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
一個人在成立一個家庭后就會有兩種身份,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于是他站在人生這條路的中間,目送著父母的老去,目送著孩子的離去。目送著生命的逝去。
當我們對這個世界懵懵懂懂時,父母拉著我們的手教會我們基本的生活,教會我們愛與責任,他們是我們人生的啟蒙師。不管我們多么任性,甚至指著他們的鼻子罵些幼稚的話語,他們也不會棄我們于不顧,仍舊會耐著性子教導我們,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有著最寬廣的胸懷的人是父母。而當我們在外面犯錯了,受挫了,被傷得體無完膚時,也總有他們陪在身邊,為我們遮風擋雨。就算他們擋不了那些艱難險阻,但他們守護了我們的心,讓我們的世界充盈了溫暖。
然而歲月是無情的。這樣護我們周全的人,終究是要老去的。會有那么一天,他們慢慢地走不動了,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他們變得極其脆弱,一場小小的感冒都能把他們折騰得夠嗆。那時候的他們再也不能保護我們,而該輪到我們保護他們了。就這樣,曾經(jīng)與你密不可分,不管什么時候都陪伴你的人,他們漸行漸遠,作為子女的我們只能望著他們的背影,想追卻也追不上,直到最后一次的目送。
書里有篇文題為《十七歲》。這篇文記錄了作者和兒子華飛的一次相會。自己的十七歲和孩子的十七歲重疊,勾起無限感慨。當自己尚為孩子時,對于父母的一些關愛會表現(xiàn)出不耐煩和抵抗。那時候的我們終究太年輕,不懂父母的苦心。而當自己也為人父母,再做著和當初的父母一樣的事情時,面對孩子類似的舉動,那一瞬間,自己恍神了。我想,那種感覺一定很微妙。彼時的自己就站在面前,當時沒能體會到的心情一瞬間涌入心房。才知,原來,是這樣的。
孩子漸漸長大,欲脫離父母的保護;而自己漸漸老去,在他們眼中自己反倒變成了孩子。他們不能體會我們的心情,他們不知道,人越老越容易感懷以前,年輕的.他們還只顧著向前跑,并用他們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想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不勝唏噓。
讀到一半,突然看到作者被一個問題問倒:家,是什么?
作者給了自己三個回答:作為被人呵護的子女時,家是父母在的地方;和人做終身伴侶時,家是兩個人在的地方;有了兒女時,家是兒女在的地方。但,還有三個“可是”:可是第一個家,人會一個個走掉,通常走得很遠,很久;第二個家沒多久有些會散掉,兩個人可以因為渴望安定而走入一個家,也可以因為渴望自由而離開一個家;沒散掉的有些會很快就擁有子女,這是第三個家。作者沒有說第三個家會怎樣,但我知道,第三個家也會和第一個家一樣,人一個個走掉,如此循環(huán)往復。
這是個難解的題,于是我也開始思考。
對我而言,家就是家人在的地方。這個世界很大,大到可以容納60多億人;這個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塊地方是我的容身之所。不管我去到哪里,有著怎樣光榮或凄慘的經(jīng)歷,終究還是會回到那一小塊地方。似乎有著一條線綁著我,線的那頭是父母,不管我走了多遠,只要他們輕輕一拉,我就回來了。我心甘情愿地回來了,因為我知道,那里有著我的整個世界。
三、 牽掛,共老
我一直覺得,有人可以牽掛,有人牽掛著自己,真是一件美妙的事。嗯,我喜歡“牽掛”這個詞。
經(jīng)歷過朋友背叛的我,更懂得珍惜真正的朋友。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會給與你幫助,而有些人就是來帶給你傷害。于是你會懂得,原來不是只有好人,是會有那么一些人莫名其妙地要傷害你。不過之后你會懂得,他們的到來還有另一種意義,那就是教會我們學會珍惜更好的。
知己從來就不求多,有就足夠。只要能有那么一個人,不管你開心還是哭泣都會溫柔地陪在身邊;不管是凌晨還是忙碌,都可停下手中所有事來聽自己的委屈難過;不管緣由如何,都會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攜手并進;不管旁人如何評價自己,都能說出一句:我相信他。只要能有這樣的一個人,能有他的牽掛,此生無憾矣。
高考后大家各奔東西,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但距離不曾被拉開。當北國開始寒風蕭瑟,大雪紛紛,而南國仍一片夏涼時,也會記得給北國的朋友送去一聲問候和掛念;當朋友得知自己心情不好抑郁難耐時,電話會及時響起,她在那邊擔憂地問句:“怎么了?”,僅這三個字便可讓淚水決堤。
所以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就是和你們,我的朋友們,一起慢慢地老去。一起看這時光飛逝,看滄海桑田,看生命的年輪走過一圈又一圈。當我們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牙齒稀松時,還能手拉手在一起看夕陽回憶青澀往事。真的,我想,那一定很美好。
情之一字,說不盡道不完。
我一直相信,重情之人都有著一顆柔軟細膩的心。他們體會著這世間種種情感,他們有著諸多感慨,然而其所說所寫,都不過是那感情世界的冰山一角。
真的,不好說。
《目送》讀書筆記13
一、關于親情
一直以來便很喜歡龍應臺的作品,她用犀利的一支筆寫出世界上最難以言盡的溫情。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是疑惑的。是誰目送著誰,這背影里又有著怎樣動人的故事?讀完全書,我才知道,這是親情最樸素的表現(xiàn)。
很喜歡書里的一句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弊x后感www.simayi.net小時候,每每出遠門,母親總會早早地開始念叨,汽車緩緩開動時,我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然后別過頭不讓她看到我的狼狽。那時的母親,心里想必也是極為不舍的。后來,外出求學,離開家的時間更多了,出門在外的日子總是格外想家,再后來,生命中多了些坎坷,也愈發(fā)地明白家對于我的意義,是那樣的不可替代,那樣的彌足珍貴。許多人都說不想長大,因為長大后的世界就會變得現(xiàn)實可怕,可對于我來說,長大讓我心存感激,知道了生活的`來之不易和這個世界應該時刻珍惜待之。
二、關于成長
年幼時,我們都有一堆的玩伴,呼啦啦地來,呼啦啦地去,那時的我們堅信身邊的人可以一直陪伴我們,直到世界末日,我們想不出會有什么理由能夠將那樣深厚的感情磨滅。后來,我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終于知道很多感情都敵不過一個叫“時間”的東西。才逐漸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闖;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三、關于幸福
“你幸福嗎?”還記得這是央視前幾年發(fā)起的一項調查,那么,對于幸福,你是怎么定義的呢?我也曾經(jīng)仔細想過這個問題,究竟對于我來說,什么才叫幸福呢?是擁有數(shù)不清的財富,一個貼心的愛人,有個可愛的孩子,還是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呢?直到我讀到《目送》里龍應臺關于幸福的詮釋,我才明白這就是我心里那呼之欲出的答案,“幸福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一種安全感,有安全感才不會時時恐懼。在你感覺不幸的時候,家人、朋友在身旁默默地支持你,你并不孤單,他們帶給你安全感,這就是幸福!毙腋,各有各的不同,我只愿在余下的人生里,能對著“我的”幸福珍之惜之。
《目送》讀書筆記14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初見《目送》這本書,隱約中使我從內心中感到無限的親切,回憶往事,感覺在某些方面與作者有著同樣的過去與經(jīng)歷,作者在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正如書中所訴,曾經(jīng)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現(xiàn)在相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色即是空”,現(xiàn)在相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xiàn)在有點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xiàn)在也還沒準備相信,但是,有些無關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最后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币l(fā)讀者無限深思。
通過全書的閱讀與思考,我深刻感受到作者擁有一顆悲憫生活的心,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最為珍貴的是,我學習到了作者龍應臺的廣闊視野和樸實的文筆。建筑在你的視野和你對生活汲取的養(yǎng)分上,這是一種平淡但充滿魅力的'美麗。書中的很多想法內容很多的你我都能書寫出來,但是那樣的角度和敘述方式卻是我們不可及的。
有人說,少年時讀過的書,奠定了我們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過瓦爾登湖的晨光,奔跑過聶魯達的黃昏。任憑世間萬象映射心間,你仍舊能以夢為馬,踏遍天際的絳紫與金黃。讀完《目送》這本書,使我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一個是曾經(jīng)歷的畫面。光陰似箭,曇花一下,稍縱即逝。
《目送》讀書筆記15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小時候你牽我在你身邊,送我去上學,短短的路程,我們走啊走啊,從幼兒園走到小學。后來只盼著下雨的`日子看著你給我送傘來。
長大了啊,你看著我搭著車去上初中,高中,后來,你看著我提著行李坐著動車去了另一個城市。再后來,我們煲著電話粥,想著重聚的日子。
后來的事
你看我越變越堅強,你很欣慰;我看你越來越老去,我卻無能為力
后來的事
你就像書里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現(xiàn)在,我只是在想,只是在祈禱,只是在等待。我在想,我怎么樣對你更好,我在祈禱,給我更多時間,我在等待…
那時候啊,我陪著你們一起走。
【《目送》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目送讀書筆記05-12
《目送》讀書筆記05-17
目送讀書筆記精選10-30
目送讀書筆記05-14
《目送》讀書筆記08-14
目送的讀書筆記09-23
《目送》的讀書筆記09-22
《目送》讀書筆記09-03
目送讀書筆記09-24
目送讀書筆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