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后感1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墩撜Z》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nèi),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懷。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tǒng)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yǎng),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yǎng)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論語讀后感2
粗粗地讀完《論語》,覺得其真不愧為一部歷史久遠,內(nèi)容簡單而又深奧的中國古文化書藉。并且不同時代的學者都加以悉心悟讀,注釋,翻譯,解說,談論研究,只可惜我目前還沒領悟多少精華,要來寫讀后感,就只能有什么感受寫什么了!
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做人,相對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書中從各個方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么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加有質(zhì)量,書中概括為:生活態(tài)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工作勤勤肯肯。。。。。。其實這些道理是相當簡短及普通,但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币驗閮(nèi)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是這種寬容也是有限度的,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遇到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現(xiàn)在回頭看看覺得其實也沒有什么,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jīng)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jīng)歷而已,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更要感謝那些嘲諷自己甚至傷害自己的.人,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嘲諷才讓我們更加強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這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平凡的道理:即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平凡人學習,一點一滴聚集不起眼的知識,必然是人要成功的首要條件,要知道這種不恥下問,造就了多少偉人。
說實在話,作為一項作業(yè)去讀《論語》有點累,但在完成這項作業(yè)的過程中,我卻真的想細細品讀《論語》了,因為孔子這個充滿人性,極具社會責任感的歷史名人深深吸引了我,也終于明白,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為什么會一直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崇。
論語讀后感3
儒家文化是具有鮮明的以“人”為中心的倫理型文化!墩撜Z》把人分為圣人、賢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眾人、野人、小人等,但實際上又可大致可分為圣人、君子、眾人、小人四類。圣人很難做到,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眾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們所推崇的,我們所推崇的是君子。君子是我們做人的目標,是我們努力要做成的一種人。所以在《論語》里提到君子的就有80余處。那么,《論語》里崇尚的“君子”是怎樣一種人呢?
君子是一種道德高尚的人
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寬容。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坦”即平;“蕩蕩”即寬廣的樣子;“長”指常;“戚戚”是憂愁、悲傷的樣子。意思是說:“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小人常是憂愁悲傷!
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擁護,有親和力的條件。孔子說“寬則得眾”(當權(quán)者寬容就會得到百姓的擁護)。所以,商湯說:“如果我本人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如果天下萬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擔。
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謙讓?鬃诱J為君子有四種道德品行。其中之一就是謙遜。
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講仁義。君子明白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私利。正因為如此,君子厭惡傳揚別人壞處的人,厭惡處在下位而誹謗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厭惡勇敢卻不懂得禮節(jié)的人,厭惡固執(zhí)任性頑固不化的人。
君子是一種能力高強的人
《論語·為政》記錄了孔子的話“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僅僅具有一才一藝就行。“文質(zhì)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論語·里仁》記錄孔子的話:“君子之于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睙o適: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一定要這樣。無莫: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不能這樣。義:宜,適合。比:挨著、靠近。意思是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沒有固定不變的要怎樣做,也沒有固定不變的不應該怎樣做,而是怎樣適合情理,就怎么去做。這里所說的情理,實際上表現(xiàn)了作為君子的一種智慧,一種分辨是非的能力。
君子是使自己修身養(yǎng)性恭敬謙遜。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正如《詩經(jīng)》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說,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還得磨。
論語讀后感4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nèi)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jīng)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jīng)蘊藏著很多的道理在里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后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guī)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jīng)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guī)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系問題上,所強調(diào)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xiàn)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yǎng)?鬃影研⒌膯栴},禮節(jié)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diào)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后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閑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論語讀后感5
有人說,人若不食,則胃饑;人若不讀書,則心饑。胃饑尚不敢怠慢,況乎心饑?本不喜歡捧書的我,近來耳畔總會響起圣人的教誨:"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于是,清風吹月落,書聲伴日升。尚且稚嫩的我捧起了國粹《論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巧言令色,鮮矣仁。"
……
讀著讀著,似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左右著我,似月光朗照,把我的靈魂浸染得潔白一片;又似一輪朝陽從生命中冉冉升起。手執(zhí)《論語》,靜心品讀,朗聲誦讀,躁動的世界似乎安靜了下來。此時的`我表里俱澄澈,肝膽皆冰雪,晶瑩剔透的靈魂張開思想的翅膀理性地在翱翔。我從書中領悟到了應該如何獲得智慧和力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面對挫折,面對人生。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發(fā)展下去,必須汲取中國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論語》博大精深,帶著高山仰止般的情懷,初逢《論語》的我,逐漸走進《論語》,品讀先賢智慧,傾聽先哲心聲。
"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孟子曾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古人說"知恥近乎勇".敢于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甚至錯誤,敢于作自我批評并堅決改正,這更是勇敢。有句話說的好:凡事怪別人,路越走越窄;凡事怪自己,路越走越寬。一個人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凡事從自身找原因,及時改正錯誤彌補不足,這樣,即使太陽已經(jīng)落山,月亮卻會冉冉升起。
"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德,以德報德。"孔子還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則,把握尺度。慎言慎行,修身做人,禮行天下。
讀《論語》尋找內(nèi)心的安寧和智慧,做一個胸懷坦蕩蕩的智者。
沏一壺香茗,邀一彎明月,迎一縷清風,弄一樹花影,初逢《論語》的我終于結(jié)緣《論語》!
論語讀后感6
第一次完整地閱讀完《論語》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枯燥無味,也沒有什么深層次的體會。但對孔子的形象卻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看法。
以前總以為孔子是個圣人,但現(xiàn)在越看這本書越讓我感覺孔子并不是一位圣人!白釉唬骸焐掠谟,桓魋其如何?’”看到這一節(jié)時立即引起我的反感。此節(jié)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孔子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神使,有些狂妄自大。“子罕篇”五節(jié)、九節(jié),又一次體現(xiàn)了孔子的自大!班l(xiāng)黨篇”讓我覺得孔子是個強迫癥,因為里邊寫了許多瑣碎的行為規(guī)范,沒做好就不行!白釉唬骸跻游崴ヒ玻【靡游岵粡蛪粢娭芄!’”由心理學知識可知夢是大腦皮層潛意識區(qū)活動產(chǎn)生的,我懷疑孔子是不是真的想恢復周禮!笆龆笔还(jié)“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難道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人就不會小心謹慎嗎?“好謀而成者也”從這里看得出來孔子并不懂得出謀劃策,這本書中也沒有什么地方有體現(xiàn)孔子有這方面的才能。“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蔽也逻@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吧。“泰伯篇”二十節(jié)“有婦人焉,九人而已”還有“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似乎體現(xiàn)出孔子對女子的輕視,我倒好奇孔子是用什么觀念看他母親的?
對于孔子的徒弟們,我覺得他們對孔子是盲目的個人崇拜!墩撜Z》就是由他們編寫的,里邊記錄著一些孔子的生活行為,跟倫理哪怕有一點關系的東西都記上去了。從弟子的言論中可知道他們對孔子是非常尊重和愛戴的,而且不允許他人詆毀孔子。在孔子死后,更是把孔子推向圣人的高度。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笨鬃樱ト,真的是這樣嗎?里邊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
孔子總說著禮,認為君主至上?鬃酉牖謴椭艹闹贫,分封制,層層分封,界限嚴明?鬃邮且粋沒落貴族,恢復分封制意味著孔子可以得到分封。如果孔子出生于一個解放了的奴隸家庭,他還想恢復周禮嗎?
當然,每個人都有兩面性,既有令人稱道的一面,也有讓人排斥的一面,沒有誰是完美的。我認為孔子也不是。
論語讀后感7
學德,學禮,學態(tài)度;學智,學道,學做人;必以《論語》學先。
——題記
古有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其中《論語》最為接觸較多,它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后人深有影響。本書從世間多方面概括,講述了人應為,人應不為的各種事情。從《論語》中,可以讓我們悟到許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弊屛颐靼,無論何時都要向別人虛心學習,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讓我明白學習上應該抱有求實的態(tài)度,任何時候都必須誠實對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讓自己處在半壺水響叮當?shù)臓顟B(tài);“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約束別人的想法,應該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換個角度盡量去接受它,不要固執(zhí)的讓別人去完成,那樣就打破了和諧;“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讓我明白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不能對自己的衣著過于注重,不要以求知為借口而與人攀比,這種行為完全辱沒了讀書的真正用意,不能做這種人兒讓別人瞧不起。還有許多言語讓我感慨萬千,讓我從中領悟到不少道理,給了我不少的人生啟示。
這幾天,我對《論語》又有了近一步的認識,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纯鬃拥臑槿宋覍W會了品德;看弟子對孔子的.行為,我學會了禮儀;看學生積極向孔子學習,我學會了學習的態(tài)度;看孔子出事鎮(zhèn)定自如,我學會了鎮(zhèn)定;看孔子以諸多的行為和方法來教育學生,我學會了他的智慧;看《論語》記錄的孔子的話,我學習了做人的道理。也許有時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當國家與國家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大多主張兵戎相見,而孔子主張以“仁”治理天下。這本書對我們青年的影響力著實不小,我們應該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讓它對自己以后的人生產(chǎn)生更大的幫助。
四書之一的《論語》,值得去讀,值得去看,因為它給你的人生影響非同小可。
論語讀后感8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有了些了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jīng),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譯注》讀后感800字。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他的筆墨不多,但他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孔子對他的評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他生活在現(xiàn)代,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上外交部長了。據(jù)說他當年白凈的臉上長著有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現(xiàn)在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他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人,即使沒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么著也算得上是特別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庚!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個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動要求給他家那么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他已經(jīng)到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有幾個比他更富的?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在史書上,似乎沒有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應該與他的能力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
“自貢問曰:‘鄉(xiāng)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下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這是我在這本《論語譯注》中最喜歡的一段話。像顏淵那樣,唯唯諾諾,誰都喜歡的弟子雖然缺乏爭議,但是過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華,淋漓盡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華,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何必那樣束縛自己呢?
論語讀后感9
我在這一學期有幸學習了《論語》這本書,《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意思是,人如果不自重,威信就不如別人,學習也需要經(jīng)常鞏固知識。才能對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這句話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的一言一行。
以前,我總是大大咧咧的,一點都不夠穩(wěn)重,引來許多人的指責。玩起來,那可以說連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記得有一次參加趙怡歌組織的“秘密”活動,很晚回家。爸爸媽媽東找西找都找不到我,使他們非常擔心、傷心。同時這件事情被同學們知道后,自己的面子也在同學面前丟的.一干二凈,招來同學們的冷眼相待。有時候在課堂上我也和班上的男生嘻嘻哈哈,不認真聽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好多女生都不喜歡和我做朋友了。
沮喪之余我學習了《論語》,其中的“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等句,知道了自己不能經(jīng)常和那些“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為朋友。如果這樣,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想到這我停止了行動、遠離他們,自己的心也安分下來了。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我會找老師、找同學幫助解決。現(xiàn)在值日中,我是能干的組織者,課間我和大家一起討論難題、分享讀書感受、解決班級問題。
學習了《論語》的“學而篇”,使我明白了做人的很多道理,F(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變得懂事多了,當我言辭不當、行為不合學生行為規(guī)范時,我就會想起《論語》中老師教給我們的內(nèi)容。
“學而篇”不僅講了學習,也講了做人的道理。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人!币馑际,說話不要花言巧語,這樣會給別人留下別人不好的印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人如果每天反省自己三次,那他就會為人非常忠誠,與朋友叫他也會非常誠實。學習也會非常用心。像這樣時刻啟發(fā)我的句子還有很多,它們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時刻提醒著我的一言一行。
你可千萬別小瞧《論語》這本書,這本書里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孔子生在古代,但是我們至今還在照著孔子的思想做事。所以利用好你身邊《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讀后感10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樸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
孔子特別強調(diào)做事情的分寸,“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此外孔子還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抱德!
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事態(tài)度。當然孔子也不提倡“以怨抱怨”,同樣“以德報怨”也不可取。因為如果你采用“以德抱怨”你要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jīng)有負于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浪費。
那么在這兩者之外我們只好采用第三種人生態(tài)度去處世了。那就是用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的耿介,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坦然面對這一切。
孔子的這種處世態(tài)度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那么我們做人又該怎樣與朋友們交往呢?《論語》告訴我們說,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這就是禪道中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園,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做事,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蹦敲囱韵轮饩褪恰霸谄湮,一定要謀其政!蹦敲次覀冏鍪碌脑瓌t是什么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對于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
孔夫子最鼓勵的就是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這種謹慎在《論語》中被概括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樣做事的好處就是“寡悔”讓自己少一點后悔。
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抱怨,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做事把握分寸,說話少一些抱怨,少發(fā)一些牢騷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夠修身養(yǎng)性,也就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論語讀后感11
合于天道,即是最好的與天地神祇相通,天地鬼神自然庇佑。禱爾于上下神祇,只不過是低端做法了。中國古人對神的建構(gòu),是基于人為主體的,神格服從人格。所以神祇降福,不是依據(jù)人對神的迷信、供養(yǎng),神格可以被理解,不是暴戾無常的`。關于中華文明中鬼神觀念的話題,在7.21已經(jīng)聊過,此處不再贅述。人與神之間互認的價值在德性上體現(xiàn)!肮砩穹侨藢嵱H,唯德是依”、“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所以死生禍福疾病窮通,不是隱秘的力量所至,實則是人自已德性行為所致。所以孟子說:“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薄渡袝住吩唬骸疤熳髂酰q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遇到困難,求助鬼神,這是心力不足,志向不堅之人常做的事。子路登堂而未入于室,張居正說:“蓋疾病行禱雖弟子事師迫切之至情,然不達于人鬼之理,機電溺于禍福之說,惑亦甚矣!薄S兄T?是指請禱之事,是否有古圣賢同類事件的依據(jù)。誄,是敘述死者事跡表示哀悼的文章。古人注中,有認為誄當為讄。讄,指古人行善積德,以文求神佛保佑、降福的儀式。孔子所尊崇的先賢,除了堯舜禹湯文王武王之外,大概是周公了。因周公建禮作樂之功,輔弼周王之忠義,以至于常常夢見周公。《尚書金滕》卻記載了周公向太王、王季、文王的祈禱,愿以身代武王去死的故事。周公祈文,以自已多才多藝,請以自已代替武王去死,而到另一個世界更好侍奉先祖,沒多久武王病就好了。這或許是與湯武從天受命,以革命的形式獲得政權(quán),同最理想的受命于人,從禪讓獲得政權(quán)不同,文化建構(gòu)尚未健全,而心理上有巨大壓力所致。
子路請禱的思維,是以世俗福禍為念,懺悔改過,以祈避兇趨吉。以此思維,遷善改過,鬼神見之而喜,賜福于人?鬃舆w善改過,博施濟眾,豈不比以禍福為念頭而產(chǎn)生的悔過之心,可謂是禱之久矣。加之夫子行道,個人禍福也無法影響行道之決心,禱之無所增益。
另,夫子于人世間行道,人世間的秩序不宜過多引入怪力亂神之說,所以以此教弟子世人。
夫子敬鬼神而遠之。盡人事,而安天命。所行之事,皆身體力行而求諸,不希求于他者。人有急難,常禱于天。然天自有天道,豈因堯桀而存亡。夫子盡心盡性,德合神明,若比于禱也。
論語讀后感12
孝是我國自古以來最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墩撜Z》中“孝”的論述,今日讀來,仍覺微言大義,對社會有益,對家庭有益,而對于一個人的心靈,是一種凈化,也是一種亮化。
記住父母的年紀:
做父母的,沒有不記得兒女的生日的?勺鰞号模恢栏改干盏膮s大有人在。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紀,不要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鬃诱f:“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保ā独锶省罚┮馑际钦f:“父母的年紀不可不記掛在心上,一方面因他們添壽而欣喜,另一方面又為他們的高壽而擔心!
這是孔子對一個孝順子女應有心態(tài)的`描繪:當看到父母一年比一年衰老時,喜的是父母健在,是兒女們的福氣,因為父母長壽并享天倫之樂而高興,就希望父母更長壽;可生命總是有限的,歲月總是無情的,隨著光陰荏苒,歲月流逝,就為父母年高而擔憂,惟恐深恩未報,孝心未盡,而時機過矣……
人生有許多痛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種痛更是讓人難以忍受,而這種痛并不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那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一位朋友曾這樣回憶:母親健在時,自己總是感覺日子還早,機會尚多;總是對自己說,等生活好些了,一定好好地孝敬母親。
然而一場大病,母親竟然去了。十余年來,每次想起母親,心中總是遺憾、悔疚和傷感。每當母親節(jié)到來,這種情緒就更加充滿心靈。如果母親能夠生還,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常去母親身邊坐坐;即使生活再窘迫,也要多給母親一點零花錢!白佑⒍覆辉凇保且环N無法解脫的、說都沒處說的痛……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焙喓唵螁伟藗字,讀來覺有千斤之重。看到父母年事已高,一方面感到高興和自豪,但又膽顫心驚,對父母的衰老而恐懼,這是出于自然,也是出自孝子的良知。永遠也不要覺得為時尚早,機會還多。記住父母的年紀,常回家看看。節(jié)假日,或是在父母生辰的時候,一束鮮花,一盒蛋糕,一個電話,一句“祝您健康長壽”,一頓合家團聚的家常飯,都是濃濃的親情,都會給年邁的父母帶去無限的喜悅和慰藉。
論語讀后感13
近日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頗有感觸。
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應用于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jīng)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仿佛從自家的后院發(fā)現(xiàn)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在《心得》開篇于丹便說:“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褪去加諸《論語》上的鉛華,一下子拉近了讀者與這部傳世之作的距離。細想一下,可不是嘛。經(jīng)典最易被冠上太多光華和贊譽,使得后人解讀時無形中便處于或仰視或鉆牛角尖的心態(tài),無法平和地去看待的話又怎么能無偏頗地思考呢?
《論語》的真諦是什么?在于丹看來,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她從宇宙觀、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人格修養(yǎng)、交友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七個方面,著眼于當下談了自己的心得。
不過,既是“心得”,便是個人體會,一家之言,有人說好便有說非。雖有人指責于丹曲解先人著作,稱其為“學術超女”,對現(xiàn)今的文化快餐現(xiàn)象甚為憂慮。但平心而論,能認認真真看下本書思索一番其中道理,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遇上困難之時腦中閃現(xiàn)書中片語進而引導自身,惠及他人,實在于己與人是一次不小的收獲。即便在一些人看來于丹的《心得》錯誤百出,卻是瑕不掩瑜。
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不在其詰屈聱牙的文字,不在咬文嚼字吃準了唯一的釋義,而在即便隨時間流逝依然能為大眾所接受的長久生命力,口口聲聲說要“傳承”,卻又束之高閣不容許不同之聲的出現(xiàn),才是對儒家思想“仁恕”核心的一種曲解。既然所有學術理論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服務于人,為人所用,又何來俱是以何形式,中國不有句古話么:“真金不怕火來驗!
論語讀后感1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每每讀起美文,久遠的傳統(tǒng)文化扎根于心。
開篇節(jié)選的這三句,給人以愉悅,真情,韻味十足,朗朗上口,引領我們徜徉知識的海洋!皩W習并時常溫習,不是很好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令人不高興嗎?人家不了解你,你也不怨恨,不也是個有道德的君子嗎?"其中“學而時習之”點名了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來借鑒。學以致用,就要理解。這句話雖說像白水一大話,卻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再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描述的是,當一個人的學問已經(jīng)完成,有道同的人慕名而來,雙方相見甚歡,有會于心,是一種志同道合的快樂。這個“朋”當然不是指酒肉朋友。酒肉朋友一來,免不了酒酣耳熱,傷身破財,又何樂之有呢?而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你分享胸中之學,笑傲江湖,指點江山,這才是人生一大樂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志同道合而非兄弟義氣,同時,做人也要向君子學習,有寬廣的胸懷,不隨隨便便遷怒于他人。
總的來說,開頭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其影響之深。主要講述了學習,交友,做人的道理。學習的內(nèi)容不是做人做事,因此學習的時間應該是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而不應是局限于課堂之上。與人交往就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做人的過程。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時刻不忘學習,保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和生活態(tài)度。當一個人達到“不慍”的境界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大德的人,自然也能獲得無上的歡悅了。
良好的開頭,帶來了很深的道理。這短短的三句話,給了我無限的'思考,意識到了學習,交友,做人的缺陷和不足,因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又例如這一句,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生活是一種行為習慣,人在其中,只要沒有太大的波瀾,往往會隨波逐流。但這種庸常的腐蝕性后果缺失嚴重的,因為經(jīng)常性的檢查自己的言行,并及時做出調(diào)整和約束,是十分必要的。自查自省是修德建業(yè)需要,是少犯錯誤的關鍵所在。
“論語”的哲理性是極其有價值的,值得每一個人去深入研究和學習,并以此為動力,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論語讀后感15
我聽到過一首歌中這樣唱到:“人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相互支撐”。在七年級學過論語以后,我用我簡單而幼稚的大腦思考,用我懵懂的心去體會生活,發(fā)現(xiàn)這句歌詞很有道理。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虛好學,不能見利忘義。
曾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沒錯,的確是。論語的奧妙博大精深。區(qū)區(qū)幾句,就讓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感悟。
在七年級,我學會了兩句論語:“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有主見,善于“擇其善者”、去“其不善者”,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我們就應該這樣,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自身有很多不足,我們卻注意不到?吹絼e人這方面做得好,再看自己,自己不如別人,再來改正自己的不足?吹絼e人做的不好,再來看自己,如果自己做得比他好,那還要讓自己做得更好。
如果自己做的比他人好,那就不但要讓自己做得更好,而且要謙虛。因為只有謙虛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如果驕傲了,就只會被別人遠遠地拉在后面。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為:到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是,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用松柏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經(jīng)受住考驗,不隨流俗,保持節(jié)操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不同于一些見利忘義的小人。
有一些人見利忘義,從來不認為與別人的情誼是最重要的,一遇到利益,就把情誼都忘了,甚至做出一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朋友利益的事。像墻頭草一樣,風往哪里吹就往哪里倒,不但沒有主見,而且沒有道德。這樣的人只會搖尾乞憐,等人施舍,不會自食其力。這種人經(jīng)不住任何考驗,其他人不值得與他交朋友。同時,我們在憎恨這種人的時候,我們不要做這種人,他們只是過街老鼠而已。
有這樣一句廣告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人亦無止境。通過學習這兩則論語,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虛好學,而且不能見利忘義,人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虛心和忠義的相互支撐。讓我們一起爭取做“完人”!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讀《論語》有感02-09
論語 高三論語讀后感800字09-07
初逢《論語》論語讀后感800字作文09-03
《論語》11-12
《論語》11-08
《論語》11-05
《論語》說課稿11-13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