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評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么優(yōu)秀的評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天》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天》評課稿1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nèi)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quán)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一人生命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chǎn)生積極的思考。
X老師的這堂課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以目標為導向,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任務,主要體現(xiàn)在:
一、抓住重點字詞,引導學生體會盲童的靈性。“極其準確”怎么“攏”住采用了圖片和聯(lián)系上文的方法,并結(jié)合孩子的表演輔以朗讀,展現(xiàn)人物的動作,把“靈性”化為可感的東西。結(jié)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感覺,體會盲童安靜的“靈性”
二、教學設計的流程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課堂上,教師從導入到初讀再到細讀,先解決字詞上的問題,再解決讀正確讀通順的問題,然后在回歸到文本中,是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去揣摩語句,從而體會小女孩安靜的`神奇的靈性,這樣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文中提到的幾個描寫女孩特別細致的詞語,進一步感悟到生命的可貴。
三、文本需要細讀的,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但在這堂課中,X老師為了趕好自己的設計,而忽視了學生的體會,忽視了自己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心里需要裝著學生,不要只顧著自己,而且還要認真解讀教材,靈活應對課堂上的學生問題。
《春天》評課稿2
一、教學的切入點抓得很準
今天,我是第一次聽許老師的這堂課,看到課題《觸摸春天》,就會讓人產(chǎn)生許多想象來,本文以一個鄰家的盲女孩安靜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為意象,娓娓道出一個蘊涵很深的哲學話題:觸摸生命的春天。這樣的文字需要品,不同的人品它有不同的味道,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品它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正所謂“一輪皓月當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那么,如何引領(lǐng)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去讀懂這些文字及蘊涵的主題呢?這就要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有一個“淺”出的過程,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而這個點要能起到“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今天,許老師這一點做得很好,他以“全新的體驗”為切入點,展開教學。許老師先是引導學生體會“這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居然被一個盲女孩,她看不見百花盛開的景象,看不見爸爸媽媽的笑臉,看不見周圍的朋友,眼前一片漆黑的盲女孩抓住了,這的確是一個奇跡。
但隨著學生與文本的不斷接觸,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又讓學生漸漸明白,“這一切又不是一個奇跡”,這個盲女孩眼睛雖然瞎了,但她心靈的窗戶并沒有關(guān)閉,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來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內(nèi)心世界里,同樣是一片明媚動人的景色。正像文章所說的“誰都有生活的權(quán)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許老師緊緊圍繞“這是一個奇跡”、“這又不是一個奇跡”展開教學,在不近情理又合乎情理的矛盾解決中,完成對重點詞句的敲打及文本意義的建構(gòu)。引導學生理解、再現(xiàn)文本中的形象,把握這些形象的實質(zhì)和內(nèi)涵,幫助學生表達內(nèi)心的獨特感受。教學由此展開鋪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直至形成正確的立體的解讀。
二、過程展開很充分
三、語言清晰。
四、教學調(diào)控中有些地方還不太妥。
《春天》評課稿3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nèi)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了解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quán)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chǎn)生積極的思考。本課內(nèi)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黃老師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充分展示新課標理念:她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生在課堂中成了學習的主人,是一堂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整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動。
一、抓住了文章的內(nèi)涵,以安靜創(chuàng)造了奇跡作為切入點。
黃老師在學生默讀完課文后,引導學生去感受:讀了課文,你覺得安靜是個怎樣的女孩?學生們在課堂上能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暢所欲言,黃老師既給學生提供了自主交流的平臺,又由此緊扣“奇跡”作為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去感受發(fā)生在安靜身上的奇跡,隨著學生與文本的不斷接觸,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知道盲女孩安靜“走得那么流暢,沒有一點點磕磕絆絆”是奇跡;她能“極其準確”地攏住花是個奇跡;她“竟然”能抓住“睜著眼睛的蝴蝶”那更是奇跡。在這樣反復的品讀中學生明白了這個盲女孩眼睛雖然瞎了,但她心靈的窗戶并沒有關(guān)閉,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來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內(nèi)心世界里,同樣是一片明媚動人的景色。學生們在這樣的語境品讀中體會安靜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的人文精神。
二、注重情感體驗,重視創(chuàng)情境導讀,培養(yǎng)朗讀能力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fā)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黃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生命的內(nèi)涵時,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方法:如想象感悟、品詞析句感悟、朗讀感悟等。文本中的安靜是個盲童,正常的孩子是很難感受盲人孩子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
為此,黃老師在課前就組織了學生進行模擬盲童生活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盲童的生活。在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課文,進行朗讀指導時,黃老師又抓住文本中的幾句重點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地去體驗:如感受“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睍r,黃老師讓學生們想象一下,如果你閉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你能像安靜那樣穿梭嗎?你剛才走路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感覺?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學生就能被發(fā)生在安靜身上的奇跡而感到震撼,從而體會到安靜對生活的熱愛;再如黃老師抓住“流連”一次,引導學生深入品讀,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體驗,想象安靜在花香中流連,聞到了什么,在花叢中觸摸到什么?聽到什么?在這樣的想象空間里引導學生去感受盲童在用心創(chuàng)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還有在感受盲童對生命的珍惜時,黃老師又引導學生去想象自己就是盲童,蝴蝶在你的手指間撲騰,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去用心感受,自然而然地走近了文本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了盲童對生命的珍惜,再次體會到安靜是在用心感受世界,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
在這樣的情景式的閱讀引導下,以讀悟文和以讀悟情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生能在語境中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從而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這就把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挖掘出來了,學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再由里及外地傾吐表白,這才是真情的流露,真正的體驗。因此黃老師在指導學生的朗讀時也毫不費力,水到渠成,學生的朗讀也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三、借助資料延展,課內(nèi)外結(jié)合,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在課堂上黃老師收集了一些身殘志不殘的人們的事例為學生一一展現(xiàn),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讓學生對文本中蘊含的熱愛生命的感悟更廣泛,相關(guān)主題的閱讀讀物的推薦,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加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jié)合
課堂中讓學生在認讀了詞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繁茂”等進行探究,找出規(guī)律,學會做題的方法,并能在課堂上完成,既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平臺,又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此外,在學生感悟了盲人孩子的展現(xiàn)的人文精神基礎上,黃老師又引導學生走近盲童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小練筆的形式來展現(xiàn)盲童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整堂課。學生們既動口、動筆、又動腦,不僅加強了語言文字訓練,更是經(jīng)歷了一場情感的震撼教育。
總之,黃老師的這節(jié)《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學結(jié)構(gòu)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扎扎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春天》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春天評課稿09-27
《觸摸春天》評課稿06-20
《觸摸春天》評課稿08-26
春天在哪里評課稿09-28
《觸摸春天》評課稿5篇08-26
《觸摸春天》評課稿(5篇)08-26
課文《找春天》評課稿(精選13篇)02-29
我和春天交朋友評課稿10-07
復習課評課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