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
劉老師設計的《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節(jié)課的設計構思非常巧妙,從鱷魚張開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勢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來突出組成圖形的要素——頂點和邊,然后通過一系列的例證來鞏固角的概念,鞏固練習中的幾個設計也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如比較哪個滑梯陡,利用轉盤來教學弧線,利用燈光掃射的轉動過程來提出哪盞燈掃過的范圍比較大,再把燈光掃射的兩個角畫下來進行比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課的開始利用鱷魚張開的嘴巴產生角,在情境中產生問題,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這是一個典型的比較張開度的問題情境,劉老師借此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并通過從“實物圖——手勢——角”的逐級抽象,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利用轉盤來教學弧線也是本課的亮點,在歷來的教學中畫好角后老師會順手添上一條短弧,角的定義中是沒有也推導不出要畫上這條短弧的,這對教師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對初學的學生來說就是“天外飛仙”,老師從沒有認真去想過這弧線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帶而過地告訴學生,在兩條邊形成的這個夾角之間可以劃上弧線,這就是角。而劉老師通過大轉盤轉動的不同方向呈現出旋轉方向的短弧,學生可以直觀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開口的方向,兩邊所夾區(qū)域的含義,再和學生總結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則會搞不清楚我們所比較的到底是什么。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2
根據學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師會議室舉行了以“立足圖形與幾何,有效開展探究過程中的操作活動”為主題的數學教學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鄭春華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薄白灾魈剿鳌⒑献鹘涣鳌弊⒅靥岣邔W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中,在鄭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fā)現知識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提高。如: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鄭老師通過一個圓片讓孩子們自己想想辦法,動手折出一個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個比老師手中大的角,折完與同桌交流為什么現在折的角比老師的角大?通過調動學生動手折角、觀察等,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并且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角的大小與什么無關,與什么有關?從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
二、注重教師的引領指導與示范演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鄭教師為我們展示了他嚴謹扎實的課堂。如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陳老師先問孩子們可以怎么畫角?學生們各抒己見,畫法不一,鄭老師話鋒一轉:打開課本第39頁,看看書本上告訴我們角是怎么畫的。然后鄭老師演示了角的正確畫法,最后孩子們才拿起尺子正確規(guī)范的畫角。這樣的'教學過程步步落實,扎實到位,相信孩子們不僅學到的是畫角的方法,更學會了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三、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鄭教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后出示了3時整的鬧鐘、折過的吸管、剪刀等實物畫面,再抽象出角,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學會本堂課有關角的一些知識后,鄭老師讓學生在長方形上剪一刀,會變成幾個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商榷之處:鄭老師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如果運用重疊法,把老師折的角與學生折的角重疊后比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動角演示角的變大、變小過程,相信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這一結論會更明確、清晰。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3
李老師上的是一節(jié)扎實,有效的課。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生活中引出角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建立在學生生經驗的基礎上,李老師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不時地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是找數學,在生活是學數學,將數學教學變成活動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多種活動認識角,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親自感知,親身體驗角的特征,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大家操作,討論,發(fā)言,都躍躍欲試。
二、注重課堂資源生成的再利用
李老師還注重課堂資源生成的再利用。在引導探索角的基本特征時,先讓學生在白紙上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角,展示學生不同的作品,但并不作出評價,到學生體驗角的特征后,再讓學生思考并判斷自己畫的是否是角,這樣,在凸現學生個性思維,個體差異的同時,能夠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
三、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李老師在引導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設計的挺巧妙的,“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師組織學生用2支自己的鉛筆做成活動角,邊操作邊思考:“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
。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變,所以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經過李老師的精心設計,這簡單而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教學難點,就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值得探討的是: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時候,教師請個別學生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征,我個人認為,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學生手中都有一個三角板的,何不讓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體驗,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總而言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僅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汲取了新知,而且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向上發(fā)展。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4
今天聽了宋老師上的《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感覺到這真是一節(jié)生動有趣又扎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jié)課的特點:
一、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宋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于三角形、五角星、圓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宋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個學生的剪刀、可樂瓶上的吸管、時鐘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lián)系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宋老師設計了找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宋老師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嘗試的好教師。特別是探索哪個角是從長方形上剪下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從不同的角中去尋找出:哪個角最有可能是從這個長方形中剪下來的?學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學生馬上發(fā)現他們拿出來的角的模樣是一樣的,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這幾個三角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fā)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最后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也就是該老師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畫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這樣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發(fā)揮,沒有這樣具體的討論學生可能會出現了各種畫法不正確的畫法,也許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會沒頂點,有的邊會不直……而這堂課也學會因為這些“不正確”而精彩。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5
我聽了白老師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本課時教學白老師給我比較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整節(jié)課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于學生的主體發(fā)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觀察、發(fā)現、交流、思考為主線,讓學生在看、說、想中解決問題。另外,白老師還在這節(jié)課中創(chuàng)設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v觀全課,我覺得還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準確找出物體表面的角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白老師利用10月13日是什么日子?(少年先鋒隊建隊日),少年先鋒隊的標志是什么?(紅領巾),出示紅領巾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么?找出呈現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充分放手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
白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讓學生上臺摸一摸活動角,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偨Y出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這里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里過渡比較自然。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白老師先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鞏固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鞏固知識融于游戲創(chuàng)造性地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后,白老師設計由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做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6
今天聽了平飛娜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說說我對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一些看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同學們在生活中找角,使學生初步感知角,教師用紙片折角,讓學生在觀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在折好角后,老師讓學生感知角的兩條線是直直的,這時老師將給出“角的頂點,直直的線是角的邊”這一概念,同時讓學生歸納出角的組成,從而揭示角的'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得出角的共同特點:一個頂點,兩條邊。以上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圍繞著“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在進行。
在導入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在自己周圍找角,有的甚至找到同學身上去了,這把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角的認識,還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
在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學生親自動手折角、畫角及改變角的大小,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體驗角的一些本質屬性。在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中,老師在多個地方運用了多媒體。特別是在顯示角的各部分名稱,角的畫法及變角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識,而在展示學生所畫角和用三根小棒擺角時,老師沒有合理的利用投影儀。
在鞏固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上,老師根據較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首先是判斷角、數角、做游戲—變角及角的大小,題的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會到熟,循序漸進。根據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表現可知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達到了的,學生不僅認識了角,會判斷角的大小,而且還會畫角。另外,將角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這充分體現了角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就是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讓數學學習與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將學習納入他們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尋找發(fā)現探索中認識和掌握數學。
值得商榷的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用言語和行動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給予學生及時地肯定。其次,這節(jié)課的操作性較強,老師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較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太多,沒有讓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自主學習?偟膩碚f,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7
《角的初步認識》是北師大版二年級的教學內容,此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姚老師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有以下幾個亮點:
1、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
學生在生活中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積累了一些經驗。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先在實物圖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過程中學生以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這時候老師及時地告訴學生: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點就是角的頂點。尊重了孩子真實的知識起點。在此基礎上老師和孩子一起補充,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什么是角。從后面的練習中也可以看出學生敘述的比較到位。最終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初步認識了“角”之后,讓學生通過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做角、展示角,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
1、在認識了角之后安排了“數多邊形角的個數”這個練習,通過研究讓學生認識到邊的數量和角的數量之間的關系。
2、在研究“角是怎樣變大變小”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讓學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拉開、合攏有關。還在此基礎上滲透了“兩條邊平平的“、“兩條邊重合在一起”它們也是角這個知識點,為今后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通過這節(jié)課,使我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如課前多創(chuàng)設一此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8
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林思思老師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讓數學知識回歸現實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林老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從長方形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平時對角的認識,再通過學生摸角、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人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林老師讓學生再找“五角星”上有幾個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這節(jié)課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在各個教學活動中唱主角。真正實現了“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這一目標。如比較角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簡單的`材料(圓片)讓學生親自操作,主動去探索,折出了不同的角,并且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體驗出角的大小。
3.運用多媒體視頻,突破教學。
教學時教師播放一個畫角的視頻,把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很清晰很直觀,學生看完以后馬上練習畫角,教學效果很不錯,這個視頻也可以讓學生重復看,突破了教學難點。
值得探討的兩個問題:第一,比較角的大小用圓片折角,學生比較起來不是很直觀,很難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建議可以改為活動角,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第二,角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的認知水平要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所以可以先從生活中去找再到數學中的角,這樣可能更好地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9
今天上午,聽了xxx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公開課,雖然我已經十多年沒有教數學了,但此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由學生拿出三角尺,找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摸一摸找出角有什么特點。接著由學生說一說如何把角留在黑板上,然后由教師演示,師生共說如何畫角。
接下來教師出示掛圖,學生找一找圖中藏著的角。之后,師生共同小結“角”有什么特點,并安排學生朗讀書本上84頁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學習的內容。緊接著,蘇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鞏固練習,練習鞏固剛剛學習過的內容。
然后蘇老師教學如何比較角的大小。蘇老師首先利用剪刀來演示角的大小不同,接著指導學生來制作活動的角(制作角的材料由學生課前發(fā)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如何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待學生學會比較后,王老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從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最后,王老師引導學生來制作五角星,進一步復習鞏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在本堂課上,王老師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充分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非常地好。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0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教學目標一是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二是會用尺子畫角。
本節(jié)課,我利用猜圖形的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猜出被遮住的圖形分別是三角形和五角星,從而導出這兩個圖形的共同點都有角,進而導出課題,并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主題圖和例1的教學通過學生觀察角的'圖形,從而引導學生明白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在引導的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觀察,從而得出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角的頂點是尖尖的,不尖不直不是角,然后通過判斷題的練習和折角進一步使學生明白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從而達成了教學目標一。
之后,教學角的畫法,在教學角的畫法時,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畫角時要先定頂點,然后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成一個角,然后再在課件上演示,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了,角的畫法,之后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角。從而達成的教學目標二。
本節(jié)成功之處是能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組成,通過折角,體驗角的頂點尖尖的,兩邊直直的,通過演示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不足之處是在學生畫出角后,沒有讓學生很好的展示,另外就是學生畫的時間過長,沒有來得及全課小結下課鈴就響了。
改進措施: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握好時間,為使學生們更好的交流,還要充分利用展臺進行教學。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和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1
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一一探究-一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三角尺、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利用身體的一部分,手臂和肘關節(jié)的張開變化,直觀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又用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的角,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延長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讓學生觀察有沒有變化,引導學生得出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又把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張開,學生一眼看出角變大了。這巧炒的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我先示范畫角,然后讓學生說角的特點畫角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角,學生都畫得很好,并且總結兒歌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掌握畫角的方法。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比如老師說的多,應讓學生多去發(fā)現,總結;課堂評價語言單一,激勵性不強,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改進,爭取做得更好。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2
《認識角》是幾何知識的教學內容,本課結合生活情境來認識角,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畫角、認角、做角、比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教師通過這六個過程,使學生逐漸認識角,而且每一步的教學過程和銜接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尤其是比角的教學,我覺得教師處理得很好。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并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教師能承接前面的內容,先讓學生比較黑板上所展示的學生做的角,學生馬上想到用已準備好的學具“活動角”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
通過動手比較,學生知道角的叉口越大角越大。接著,教師又用自己兩邊比較長的活動角做成與黑板上某一角一樣大,然后問同學“現在是我的角大些嗎?”,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進一步知道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從而使得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迎刃而解了。
這節(jié)課還有一點讓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并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 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并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3
二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基本的幾何圖形,而這節(jié)課也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進行教學的,可以說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們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的側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兩個層面上。對于本節(jié)課設計分成了3部分:課前的微課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個普通角,在畫角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征,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礎。);課上在活動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并在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徽n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說一說)。有了這樣的整體構思,使得這節(jié)課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課后的感悟也有些許。
1、從生活中找角,在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學生初步講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讓學生指角,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知識“盲點”(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結合角的特征,不斷反復的指角,最終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在過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體現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學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動角進行體會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由2個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角,課件演示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小鴨嘴巴大”的活動,更是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明確的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讓我不斷反思進取。
(1)學生已經進行了微課學習畫角,但是課堂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導致后面探究活動比較緊張。
。2)學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練習較少,不夠扎實。
。3)對于活動角的利用還比較局限性,個別學生的活動角做的不夠規(guī)范,沒有提前整改。
一次備課、一節(jié)課、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斷豐實我的臂膀,讓我的教學之路走的更長。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4
1、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在課一開始就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給圖形分類,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形象的發(fā)現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教授新課做好了鋪墊。在學習新知這一大塊,又精心的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生活動,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2、合理引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中獲得充分釋放,讓課堂真正煥發(fā)生命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師生共同體驗了學習進程中的苦與樂。
3、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把抽象知識直觀化。
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學這一學科是如此的嚴肅,最好不要失去機會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課件在數學課中創(chuàng)設情景,可以營造出歡快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直觀形象的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畫法,這樣就能更好地完成學習過程。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值得我們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樣把握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有限課時的沖突,有沒有更合理的環(huán)節(jié)設計。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5
學習角的初步理解,學生在對矩形的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角的初步理解,正方形和三角形。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角度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抽象和總結,通過找、畫、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構成技能。
首先,在教學介紹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識別的三角形、矩形等平面圖形入手,用漂亮的云娃娃覆蓋,讓學生猜出它們是什么圖形并給出理由,從而引出主題:對角度的初步理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觀察角的集合發(fā)現角的.共同特征,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討論,指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個邊,同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在孩子們掌握了角點有一個頂點和兩個邊之后,讓學生確定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點,哪些不是角點,并解釋原因,以進一步加強對角點特征的理解和理解。
本課程的難點在于角度的大小與兩側的分叉程度有關,而不是與兩側的長度有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做一個物理角度,指出活動角度的頂點和兩個邊緣,讓學生操作幾次,播放活動角度,讓學生感覺到兩邊合一時角度大小的變化,讓孩子們操作,討論并感知角度大小與兩條邊之間的關系。
總之,我力求在本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主線的理念,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解決問題不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現成的方法,而是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劃槳,讓學生有進取心地思考,大膽嘗試,積極探索,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6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第三冊的教學資料,主要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初步的認識角。這節(jié)課也曾聽過一些公開課,有過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但大體的也主要是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畫角、比較角的大小這三塊資料。那么怎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掌握這個資料,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呢?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也作了必須的思考:
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角的.概念。
學生對于角究竟有多少認識呢?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以往有過觀察物體的學習體驗,學生覺得在長方體、正方體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能夠說對于角的認識他們是比較模糊的,只是直覺中感覺角應當是尖尖的,另外學生也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這些平面圖形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覺得角的認識首先應當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出發(fā),并在這節(jié)課當中發(fā)展他的認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運用了貼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兒童化的語言“認認老朋友”引導學生把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逐個地呈現出來,而后又從學生以及認識的三角形出發(fā),把三角形的一條邊去掉構成一個新的圖形,這個圖形就是角。
讓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來理解角的形象。這樣的教學處理我覺得是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的,另外正確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學生對角的概念的構成。角雖然出現了,但并不代表學生就已經認識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個了解學生基礎的環(huán)節(jié)“關于角,你聽到過或者明白些什么?”,學生究竟有怎樣的基礎呢?這個基礎對于后續(xù)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也就是尋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僅有切合學生實際的才是對學生有意義的。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7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教學時,為了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經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構成技能。
首先,在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平面圖形出發(fā),用漂亮的云朵娃娃把他們遮住一部分,讓學生猜出他們各自是什么圖形并說出理由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環(huán)節(jié)經過觀察角的集合來發(fā)現角的'共同特征,并讓學生多動手、多討論,指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
其次,當孩子們已經掌握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后,讓學生確定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進一步加強了對角的特征的認識和理解。
這一節(jié)課的難點是: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其實我首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做出一個實物角,指出活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讓學生多操作幾次,玩一玩活動角,讓他們感受一下兩邊一張一合時角的大小變化,讓孩子操作、討論、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有什么關系。
總之,本節(jié)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好的培養(yǎng)到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本事,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進取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18
教學完二年級下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我有了一些想法。在二年級下冊的8個單元知識的難易排列中,我原本是把角的認識排在后面的。但真正教完后感覺到,每一個單元都有一些易錯點和重難點。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也是認識其他圖形的一個重要基礎。在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還認識了線段。學生先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并且在學習這些圖形中已經對角有了一些感受。所以在教學第一課時《認識角》時,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能夠正確的說出角的特征,在實物、簡單的圖形中找到角。課后練習的情況也還可以,說明學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時較為簡單,并能正確識別角。
因為前一課時較為輕松,所以在認識直角、鈍角、銳角時我沒想到學生會出現許多問題。教材安排的先認識直角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絕大部分學生對直角都有著特別的感知,因為前面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直角組成的。再通過和直角的比較,直觀認識銳角和鈍角,學生在認識鈍角、銳角的基礎上同時也了解了它們和直角的關系。這里,教材的意圖是把銳角、鈍角的認識初步定為在“比直角大”“比直角小”這個層次上,既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提供了方法,同時也強化了對直角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基礎上,我好教學生如何判斷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劃。而在真正寫作業(yè)時,問題就出現了:
1、少部分學生不能找準三角板上的直角。
2、不能正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的大小。
3、部分學生不能自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
經過兩次練習后,我發(fā)現這幾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是:
1、對直角的直觀認識不夠深刻。所以當角的擺放發(fā)生變化時,就不能很快的辨別出來。
2、上課教學比較角時,不夠細致,部分孩子可能不能完全學會方法。
3、學習習慣不到位,老師的要求有了,但是檢查還不夠嚴謹。針對這幾個問題,在接下來的練習課中,我進行了針對性的強化,發(fā)現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有質量的進行練習。
【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10-12
《角初步認識》評課稿(精選20篇)09-21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精選11篇)10-13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精選20篇)05-19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精選10篇)08-18
數學評課稿:《乘法初步認識》08-18
二年級數學《角初步認識》評課稿10-18
《角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評課稿08-07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5篇)10-10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8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