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致辭吧,致辭要求風格的雅、俗、莊、諧要適當。那么什么樣的致辭才是好的致辭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作為xx學院校長,我榮幸地在此歡迎你們的到來,并祝賀你們踏上人生新的起點!
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榮耀的求是學子,成為全球50萬校友組成的求是大家庭中的一員。xx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英才輩出、蜚聲中外的高等學府。建校12017年來,xx學院始終承載著國家與民族的希望,秉承求是創(chuàng)新的精神,發(fā)展成為在海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一流綜合型、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竺可楨老校長當年在新生入學典禮上曾提出著名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yè)后要做什么樣的人?”今天,我想從三個方面予以詮釋:第一,大學是什么?第二,xx學院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第三,各位應如何度過大學的寶貴時光?
我想,諸位不但對大學滿懷憧憬,而且充滿好奇。大學是否只是規(guī)模、氣勢上大一些的學校?只是小學六年、中學六年的四年延續(xù)?
大學是大道之學。中國古代四書之一《大學》開篇闡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引導我們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最終達到完善的境界。
大學是深深的海洋。xx學院校歌首句“大不自多,海納江河”,開篇明義地闡釋了大學的特征,大學是知識之洋、學術之海、思想之庫,容納千江萬河,浩翰而永不自滿。
大學以育人為本。大學是一種肩負特殊使命的人類社會組織,育人是其根本的價值追求。大學研究最高深的學問,體現學科交融,匯聚名家大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思想的創(chuàng)造者,科學的發(fā)現者,文明的推動者,崇尚“為學無際,際于天地”,引領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氣質、眼界和胸懷。75年前,竺可楨校長提出要培養(yǎng)“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缛胄率兰o,xx學院回首百年歷程,審視時代使命,確立了“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導者”的本世紀目標。
從xx學院走出的諸位學子,應當成為全球現代化進程的引領者,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將帥之才,成為在大海中掌舵遠航的船長。中國古代經典《孫子兵法》說將才:“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凝練了作為領導者應有的品質。所謂“智”,即遠見卓識,勤學善思,智謀遠慮,靈活應變;所謂“信”,即誠實守信,公而無私,真誠待人,知人善任;所謂“仁”,即仁愛有德,與人為善,同舟共濟,團結合作;所謂“勇”,即沉著冷靜,堅毅果斷,不懼艱險,勇于挑戰(zhàn);所謂“嚴”,即治理嚴謹,寬嚴有度,公正嚴明,嚴于律己。全球化時代的領導者除應該具備這五種基本品質外,還要適應國際化環(huán)境,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和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諸位要想成為思想、知識、能力和身心素質俱佳的“船長”,就必須在大學的海洋中尋知、探索和錘煉。xx學院堅持“以人為本,整合培養(yǎng),求是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強調“寬專交”和“精深通”并重。在這里,你們可以發(fā)掘興趣,精修學業(yè),建構知識,演繹思想。希望學校中豐富的學科體系和深厚的文化氛圍能滿足你們求知的渴望!希望同學們在xx學院的平臺上為未來奠定扎實的素質基礎。
xx學院當年舉校西遷,顛沛流離,仍立“求是”為校訓,崛起為一流名校,贏得了“東方劍橋”之美譽。改革開放后,學校敏銳把握創(chuàng)新乃民族進步之靈魂、大學興校之根本,為“求是”附上“創(chuàng)新”二字,豐富拓展了校訓的內涵。如今,求是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獨特的文化內核,成為人追求卓越的自覺行為和內在動力。諸位要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未來領導者,你們的遠航之路就是求是創(chuàng)新之路。大家應當以求是為基、以創(chuàng)新為魂,不騖虛聲、不求虛名;堅持“無曰已是、無曰遂真”,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堅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開物前民、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在大學的海洋中,在人生的航線上乘風破浪而海闊天空,歷經風雨而終抱彩虹。
讓我們以此共勉!謝謝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2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下午好!
今天,我們因交大而結緣,因學術而相聚。從此刻開始,交大將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文軌車書”、“交通成和”將成為我們共同的人生使命。作為xx交大的第65任校長,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同學們成為新一代交大人表示最衷心的祝賀!
xx交通大學是一所偉大的學校。說她偉大是因為她首開中國近現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享有“東方康奈爾”的美譽;說她偉大是因為她竢實揚華,培養(yǎng)了茅以升、林同炎、竺可楨、黃萬里等多位彪炳史冊的科學大師和工程泰斗,培養(yǎng)了以57位海內外院士、3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為代表的30余萬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了百余項“中國第一”;說她偉大是因為她自強不息,歷經18次遷校和5萬里跋涉,雖歷經坎坷卻始終薪火相傳,深刻融入國家、民族頑強奮斗和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說她偉大,還因為她為打造“中國高鐵”這張金燦燦的名片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當前,學校正在大力實施“人才強校主戰(zhàn)略”、“國際化戰(zhàn)略”和“數字化戰(zhàn)略”三大戰(zhàn)略,深入推進“工科登峰”、“理科強基”、“文科跨越”和“生命振興”四大行動計劃,正加速朝著“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高水平一流大學的戰(zhàn)略目標奮力前行。今日交大正以更具實力的學科平臺、更具國際化的學術環(huán)境、更加厚重的大學文化,迎接全國及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學者和莘莘學子。
大學是關乎學問的,從根本上講大學是學術共同體,是研究高深學問之所。什么是研究?“研者,磨也;究者,窮盡也”,研究就是持之以恒地探求真理。學術研究是大學的題中之義,追求學術本位,是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應有的本然價值。沒有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大學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作為交大這樣的研究型大學的研究生,同學們今后幾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研究。同時,作為未來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在你們即將開啟的學習和研究生涯之際,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話:視學術為志業(yè)。
為什么說是志業(yè),而不是職業(yè),甚至也不是事業(yè)?志業(yè)、事業(yè)、職業(yè)差別何在?概言之,職業(yè)(profession)是“身、生”所迫,是為衣食生計;事業(yè)(cause)則受“情、意”所驅,由情感、意志、信仰和抱負引導;志業(yè)(aspiration)固然可簡單理解為“志向與事業(yè)”,但它根本上是“心、靈”使然,是一種讓內心變得更加淡定從容的執(zhí)念!墩f文解字》曰:“志,從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志業(yè)超越功利,追隨本心,不忘初心。
20世紀中國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代學人梁漱溟,說自己一生都只有志業(yè)而沒有職業(yè),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心想之事。今天,之所以重提將學術作為志業(yè),旨在強調在當下這個越來越物質、功利和浮躁的社會,要“為學術而生”,而不要“靠學術而活”。須知,一個真正視學術為志業(yè)的人,絕不會把學術異化為謀求功名利祿的工具,而是將學術看成自己的生命,只為探尋和遇見更好的世界——這恰是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推崇的。
要真正做到視學術為志業(yè),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一是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做學問就得板凳甘坐十年冷,就得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耐心和恒心。年青學子應向竹子學習,要熬過那“三厘米”。周知,竹子開始要用整整四年的時間才長三厘米,但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迅猛生長,僅用六周時間就能長到15米。其實,在開初的四年竹子是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米。同樣,做學問需要扎根,需要儲備,需要厚積薄發(fā)。xx年5月14日,科學界權威期刊《自然》宣布:數學界的重大猜想已被敲開大門。一位名叫張益唐的中國人,證明了存在無數多個素數對,且每一對中的素數之差不超過七千萬。這一孿生素數猜想的破冰性工作,讓全世界為之側目。
數學神話的背后,是一位孤獨數學家的長期執(zhí)著。在取得這一突破性成果之時,年近六旬、志業(yè)清敏的張益唐先生還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講師,且經濟上窮困潦倒,但他始終寵辱不驚、初衷不改。即使現在已成為世界重量級數學家,他仍然低調淡定!拔业男暮芷届o。我不大關心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如是說。張益唐先生的精神及成就,對青年學子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正能量。他的故事昭示我們:只有視學術為志業(yè),才能淡然面對生活的清苦、社會的功利,才能克服物欲的誘惑和內心的欲望,才能戰(zhàn)勝科研之路的艱難險阻。
二是踏實勤奮,孜孜以求!渡袝ぶ軙酚性疲汗Τ缥┲,業(yè)廣惟勤。意思是取得偉大的功業(yè),需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yè),在于辛勤不懈的努力。做學問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需外絕聲華,內無假借,潛心鉆研,持之以恒,惟此,學問局面方能逐步展開。當代中國史學大家錢穆,一生以學術為志業(yè),從18歲起就致力于學術,以后研究、講學、教育、著述70余年未嘗中斷,為歷史研究和教育勞心盡瘁。晚年專致于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顧炎武,窮其一生精力撰寫百科式著作《日知錄》,他手不釋卷,記事必求貫通,引證浩繁,精嚴過人,并自謂“生平之志與業(yè),皆在其中”。這些大師的毅力和精神,非常值得青年學子效仿。
三是錘煉對問題的感受力和學術質感。愛因斯坦曾講,在科學上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本質、更重要。
牛頓因蘋果而發(fā)現萬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其實每天也有無數“蘋果”落向他人。差異在于有多少人能像牛頓一樣意識并提出問題:“蘋果為什么朝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飛”,F在,學界有一種不好的傾向,為數不少的學者對周遭豐富、鮮活的現實問題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習而不察、渾然不覺,對正在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的重大實踐和社會變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一味埋首于自我世界,習慣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從范式到范式,幾近喪失了對自然界和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灑灑的文獻綜述、晦澀艱深的數理工具和貌似精當的標新模型,理論的空洞和思想的蒼白立馬可見,更可嘆的還自以為是,孤芳自賞。這非常值得學界警惕。
今年上半年,有一篇碩士論文產生了良好的反響。一名社會學的研究生以“生命歷程”的視角,講述了自己的母親因企業(yè)破產,經過抗爭之后選擇買斷工齡,并在一所中學從事保潔員的故事。再普通不過的下崗再就業(yè)的經歷,之所以成為研究對象并登上學術之堂,就在于作者從看似不起眼的個體活動,管窺中國發(fā)展轉型、社會變革的時代大背景。這篇論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良好的問題意識和對平凡現象敏銳的感知能力。由此可知,研究對象并非一定“高大上”,若能見微知著,小事情也許就蘊含著洞悉自然與社會的大文章。
四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20世紀50年代,我國尚無力制造蒸汽機車,當時我校孫竹生教授就已著力研究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20世紀80年代,在國產機車速度不到100km/h之時,孫竹生教授又開始研究牽引動力和重載運輸。他的研究總是大大超前時代。同時,孫教授治學嚴謹,審慎論證,其研究成果不僅在理論上意義重大,而且為二三十年后形成產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孫教授的學術人生啟示我們,要敢于打破舊有觀念束縛,掙破舊有體系牢籠,敢于質疑、反思、檢討、追問、解構乃至顛覆,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大膽創(chuàng)新和批判性思維,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假設或解決的可能。在此基礎上,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堅持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將假設或可能進行充分論證。
五是平正篤實,求真務實!皩W問觀其會通,性行歸于平正”是學者追求的境界。為此,在治學態(tài)度上,要力爭成為開放型的現代學人,既融貫中西、通釋古今,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又擇善固執(zhí),不倚傍前賢時俊,堅持自己的學術路向。在治學精神上,追求學問精純、縝密、謹嚴,思想疏通知遠,識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時,注重價值理性,關切理性背后的正義性和正當性,發(fā)展各種知性美德。在學術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衛(wèi)學術尊嚴,力戒學術功利,遵循學術規(guī)范,杜絕學術腐敗,尤其要對沽名釣譽、曲學阿世、趨炎附勢高度警醒,保持學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jié)。
同學們!碩者,大也;博者,廣也。從學士到碩士,從碩士到博士,改變的不單單是稱號,更重要的是稱號下的意義。希望大家從心底熱愛學術,有做學問的真性情,秉承對學術的摯愛和誠篤,肩負時代使命,努力成為“有社會擔當和健全人格,有職業(yè)操守和專業(yè)才能,有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思維”的“五有”交大人,成為具有學術競爭力、科技創(chuàng)新力和思想影響力的棟梁之才!
祝同學們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
謝謝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相關文章:
秋季大學開學典禮校長的致辭03-21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范文08-05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的致辭(精選5篇)03-21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9篇03-19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9篇)03-19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精選5篇)03-19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范文(精選6篇)03-19
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通用5篇)03-21
大學校長 開學典禮致辭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