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記》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
蘇洵《木假山記》
原文
木之生,或孽而殤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fēng)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③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④,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
而荒江之濆⑤,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⑥所薪者,何可勝數(shù)?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shù)⑦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fēng)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⑧,意氣端重,若有以服⑨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⑩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⑾。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釋
①孽(niè):樹木的嫩芽,殤:未成年而死。②拱(gǒng):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③斤:斧頭。④汩(gǔ)沒:沉沒。湍(tuān):急流。⑤濆(fén):水邊高地。⑥野人:村野之人,農(nóng)民。⑦數(shù)(shù):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即命運,氣數(shù)。⑧魁岸:強壯高大的樣子。踞肆:傲慢放肆,這里形容“中峰”神態(tài)高傲舒展。踞,同“倨”。⑨服:佩服,這里用為使動,使……佩服。⑩莊栗:莊重謹敬。⑾岌(jí)然:高聳的樣子。阿(ē)附:曲從依附
譯文
樹木的生長,有還在幼苗時便死了的,有長到兩手合圍粗細時而死了的。幸而長成可以用作棟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風(fēng)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斷了,有的腐爛了;幸而能夠沒有折斷,沒有腐爛,便被人認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頭砍伐的災(zāi)禍。其中最幸運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經(jīng)過幾百年,在水沖蟲蛀之后,有形狀好似山峰一樣的,就被喜歡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zāi)難了。但是,在荒野的江邊,像這樣形狀似山峰的樹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發(fā)現(xiàn),卻被樵夫農(nóng)民當(dāng)作木柴的,哪里數(shù)得清呢?那么在這最幸運的樹木中,又存在著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個峰頭的木假山。每當(dāng)我想到它,總覺得在這中間似乎有命運在起作用。況且,它在發(fā)芽抽條時沒有死,在長成兩手合抱粗細時沒有死,可用作棟梁而沒有被砍伐,被風(fēng)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沒有折斷,沒有腐爛,沒有折斷腐爛,卻未被人當(dāng)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頭的砍伐,從急流泥沙之中出來,也沒有被樵夫、農(nóng)民當(dāng)作木柴,然后才能來到這里,那么這里面的理數(shù)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對木假山的喜愛,不光是喜愛它像山,而是還有感慨寄寓其間;不僅喜愛它,而且對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峰,魁梧奇?zhèn),神情高傲舒展,意態(tài)氣概端正莊重,好像有什么辦法使它旁邊二峰傾服似的。旁邊的兩座山峰,莊重謹慎,威嚴挺拔,凜然不可侵犯。雖然它們所處的地位是服從于中峰的,但那高聳挺立的神態(tài),絕然沒有絲毫逢迎依附的意思,。∷鼈兪橇钊司磁宓难!它們是令人感慨的呀!
創(chuàng)作背景
嘉皊3年戊戌(1058):蘇洵五十歲
蘇洵作《答二任(任孜、任?)》詩和《木假山記》,有郁郁不得志之感。10月得雷簡夫書,聞將召試舍人院;11月5日召命下,蘇洵上書仁宗,又致書雷簡夫、梅圣俞,拒不赴試,謂“惟其平生不能區(qū)區(qū)附和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窮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萬里以就試,不亦為山林之士所輕笑哉!”(《答梅圣俞書》
解讀
這是一篇寫木假山的記,作者先從木假山的形成過程寫起。頭段介紹樹木生長成材很不容易,而且成材后還要遭受斧伐、風(fēng)拔、水漂等無法預(yù)測的折磨。歷經(jīng)風(fēng)化侵蝕而成的木假山,那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二段以復(fù)疊的手法來證明前段觀點。三段漸顯寓意,作者愛其家中所藏的三峰木假山,不只是因其似山可供人賞玩,更因其中峰意氣端重,左右二峰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猶如他們蘇氏父子的人格。
本文在詠木假山的背后蘊含著作者對人才問題的深沉的感喟與思考。樹木的坎坷遭遇實際上是隱喻當(dāng)時社會上人才遭受到的壓抑與摧殘。
蘇洵一生政治抱負未能得到施展,于是在文中托物寓意、詠物抒懷、借題發(fā)揮,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為喻,抒發(fā)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與世浮沉,力圖自立的精神境界。文中對三峰的愛敬,乃作者自頌三蘇父子的人格。
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參差變化、錯落有致;描繪木假山之狀隨物賦形、具象生動、寄慨遙深、耐人尋味。
【賞析】
蘇洵的散文縱橫捭闔,老練簡奧,既有《戰(zhàn)國策》的雄放,文兼《韓非子》的峭勁,為宋代文壇開了生面。他寫文章力求“務(wù)一出己見,不肯躡故蹤”(曾鞏《蘇明允哀辭》),不抄襲舊說,敢于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蘇洵的家中有一木雕的假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木假山記》就是由此生發(fā)感慨而作的。他從木假山聯(lián)想到樹木的遭際,又由此而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的社會情狀,“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本文是篇絕妙的小品,全文托物寓意,小中見大,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贊美一種巍然自立、剛直不阿的精神。
文章的標題是“木假山記”,但作者并沒有泛泛地交待木假山的制作經(jīng)過,也沒有刻意描繪其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shù),而是借欣賞木假山,觸景生情,展開想象,抒發(fā)感慨,闡述事理。文章一下筆先給我們寫出了樹木的不同命運:有的剛剛發(fā)芽就過早地死去;有的剛長到拱把粗便也過早地被砍伐摧折;有的有幸成材,又被采伐者隨便剪除掉。這些說不完的眾多天災(zāi)人禍,使樹木無處躲逃,不知毀掉了多少樹木。不幸之中的幸者,再遭受各種折磨后,有的其形“仿佛于山者”,“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而像這樣的幸運者是極其稀少、極其偶然的。有“形”之木經(jīng)過重重厄運被造成假山形狀,供人欣賞,確屬幸運。更有許許多多的大材,未被發(fā)現(xiàn),卻被“樵夫野人”砍去當(dāng)柴燒掉。這樣看來,樹木要活下去,要成材,是極難的;要逃脫厄運也是極難的。
作者以極其復(fù)雜的心情來寫樹木的`遭際,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寫樹木,其實字字句句都在寫人。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dāng)世之要”,是為了“施之于今”。在當(dāng)時的社會,蘇洵和廣大知識分子的命運有類于此。在那個人才受到壓制的社會,不知有多少知識分子處在厄運之中,有多少有用人材被無端毀掉。偶爾有一個半個被“好事者”看中了,取用了,“強之以為山”,但也是被用來做成木假山式的裝飾品,供人裝飾其門面。作者借寫樹木的遭遇,寫出了知識分子的遭遇。他把當(dāng)時知識分子的命運,借著樹木的命運寫了出來,較之直寫人的遭遇更為自然,更為感人。作者由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繼而又推想開去,揭示出“則其理似不偶然也”,進一步增強了文章的批評力度。清代學(xué)者沈德潛評論這篇文章時說:“前以不幸歸本‘?dāng)?shù)’字,后從‘?dāng)?shù)’字轉(zhuǎn)出‘理’字,極變幻中自成章法!边@話說得極為準確。
在當(dāng)時弊病多端的社會中,“天數(shù)”是難以改變的,但作為一個人,能夠保持自己的品格是很重要的。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由寫樹木的遭遇,轉(zhuǎn)向?qū)懩炯偕,借寫木假山山峰的品格來寫人的品格,表達自己對高尚情操的追求。木假山放在高雅的場所,供人們賞玩,蘇洵所贊賞的并不是它的端莊峭拔,而是木假山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坝柚異壑,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弊髡摺皭壑、“敬之”,不但但是它的匠心獨運的雕刻藝術(shù),而更在于愛山的中峰的“魁岸踞肆,意氣端重”,愛其旁之二峰的“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這是一種傲岸不屈精神的體現(xiàn)。作者特別強調(diào)旁之二峰,作為一件完美的藝術(shù)品中的一部分,其勢是“服于中峰”的,然而卻有自己獨立的品格,“岌然決無阿附意”,表現(xiàn)出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精神。這正是作者“愛之”、“感之”、“敬之”的原因。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高尚品格,也可以說是蘇洵自己的思想品格的寫照。
曾鞏在《蘇明允哀辭》中說:“明允每于其窮達得喪,憂嘆哀樂,念有所屬,必發(fā)之于此;于古今治亂興壞、是非可否之際,意有所擇,亦必發(fā)之于此;于應(yīng)接酬酢萬事之變者,雖錯出于外,而用心于內(nèi)者,未嘗不在此也!碧K洵為文,隨遇而發(fā), 這篇《木假山記》,他從木假山聯(lián)想到樹木的遭際,又由此而聯(lián)想到一些社會情狀,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感慨,體現(xiàn)出自己不與世俗同流的秉性,無論從思想性還是從藝術(shù)性上來看,都可以說是他的獨具特色的一篇散文。
相關(guān)試題及答案
2.第①段加點詞“最幸者”“不幸者”分別指什么? (2分)
3.賞析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2分)
4. 第③段作者認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2分)
A.第①段作者說經(jīng)歷風(fēng)雨侵蝕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脫被樵夫砍伐厄運的樹木十分少見。
B.第②段末尾感嘆“其理似不偶然”,表達了作者對造成樹木種種不幸的天命的反抗。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發(fā)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強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樹的生長寫到木假山的特征,轉(zhuǎn)合自如,最后以三個感嘆號收束,引人深思。
6.指出本文主要表現(xiàn)手法,概括全文主旨。 (3分)
參考答案:
2.(2分)最幸者:逃脫種種厄運,被人發(fā)現(xiàn),做成木假山。(1分)
不幸者:本來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因為無人發(fā)現(xiàn),被樵夫當(dāng)作薪柴砍伐。(1分)
3.(2分)角度一:運用排比,(1分)寫出了木假山僥幸逃脫各種摧折的經(jīng)歷。(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1分)形成鏗鏘節(jié)奏,強調(diào)樹木遭受的各種不幸。(1分)
4.(2分)木假山中間山峰端正莊重,旁邊的山峰凜然挺拔,(1分)表現(xiàn)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因此作者覺得它“可敬”。(1分)
5.(2分)B
6.(3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1分)主旨:以樹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表達了對人才被無端毀滅的痛惜之情;(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剛直不阿的人格理想。(1分)
二:
10.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或孽而殤,或拱而夭 夭:死亡、夭折
B. 而其激射嚙食之余嚙:啃、吃
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幾何幾何:時間短暫
D. 岌然決無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
11.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不幸而為風(fēng)之所拔 若屬皆且為所虜
B. 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C. 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 求人可使報秦者
D. 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記”為題,借欣賞木假山,抒發(fā)感慨,闡述事理。
B.樹木遭受斧伐、風(fēng)拔、水漂之后而成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對木假山的“愛”與“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敘議結(jié)合,使文章顯得厚重,耐人尋味。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4分)
、苿t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4分)
、嵌粸殚苑蛞叭酥剑蟮弥梁醮,則其理似不偶然也。(4分)
參考答案:
10.C【幾何,此處應(yīng)為“多次”之意】
11.A【兩個“所’字都是“為……所”被動結(jié)構(gòu)。】
12.C【原文是說“非徒愛其似山”,不僅僅是因為它外形像山,而不是“不是因為它像山”。】
13. (1)幸運的是能夠沒有折斷,沒有腐爛,便被人認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 受 到斧頭砍伐的災(zāi)禍!镜梅贮c:“材”,名詞動用;“為……所”,被動句式;“患”,災(zāi)禍,禍患。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就被喜歡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zāi)難了!镜梅贮c:“好事者”,“以為”應(yīng)為“以之為”,“脫”“遠”脫離,遠離之意。句意1分,共4分】
(3)也沒有被樵夫、農(nóng)民當(dāng)作木柴,然后才能來到這里,那么這里面的理數(shù)似乎不是偶然的啊!镜梅贮c:“野人”、“所薪”“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木假山記》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范文12-30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11-06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08-20
石假山記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6-19
木假山記原文及翻譯03-15
《石假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11
木假山記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2-01
《請君入甕》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