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登泰山記》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間創(chuàng)作的泰山題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的雄奇形勢,并考察糾正了泰山記載的錯誤,文字簡潔生動,寫景尤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泰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jì)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jì)。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8、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10、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_________ (3分)
A.上文加點(diǎn)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對象一樣。
B.作者登山?jīng)]有經(jīng)過東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頂。
C.“磴幾不可登”的“幾”讀“ji”,意思是“石階”
D.作者艱難登山是為飽覽雪后泰山的雄渾瑰麗奇觀。
參考答案
8. 姚鼐 清朝(2分,各1分)
9. 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人們都叫它天門。(3分)
10. D (3 分)
翻譯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jì)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濟(jì)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里出發(fā),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縣、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墻,到達(dá)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yuǎn),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中溪).我開始順著(中谷)進(jìn)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峴xiàn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jìn)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xiàn)在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yuǎn)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賞析:
《登泰山記》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間創(chuàng)作的泰山題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的雄奇形勢,并考察糾正了泰山記載的錯誤,文字簡潔生動,寫景尤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游蹤進(jìn)行,同時穿插對泰山特點(diǎn)的記述和對所見景觀的描繪。正文共五段。第一段先從地理環(huán)境落筆: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濟(jì)水東去,名山傍水,分外壯觀!瓣柟冉匀脬耄幑冉匀霛(jì)”的兩個“皆”字,頓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兩條河鋪開成面寫去,點(diǎn)出了山南山北眾多支流縱橫交叉、終歸一河的景色。橫亙在陽谷與陰谷分界處的古長城給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著點(diǎn)出泰山最高點(diǎn)日觀峰,為后文埋下伏筆。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筆寫出了山、水、古長城、日觀峰等幾樣景色,勾畫了泰山有層次、有色彩、動靜交織的總貌。簡略的輪廓勾勒,線條清楚。[3] [6] [7]
第二段,寫他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離京師,乘風(fēng)雪,歷經(jīng)數(shù)縣,抵達(dá)泰安的經(jīng)過,以及在這個月的丁未日(即二十八日),與朱子穎登泰山的初程、日期和天氣狀況是全文的點(diǎn)睛之筆。他們從南面山麓登山。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瞪,其級七千有徐”。作者選擇的路線是循中谷人,“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看似輕描淡寫,但讀至下文“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摺,“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頓有“成如容易卻艱辛”之感。作者一登上山巔,望座座青峰披著皚皚白雪,照亮南天。俯瞰泰安城,漢水和祖徠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圖畫;環(huán)繞山間的云霧,就像輕柔的腰帶。作者用很少的'筆墨描繪的泰山夕照圖,景色真逼真,意境開闊,有風(fēng)雪初霽的光輝,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尤其是“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神來之筆,它使這幅雪山晚晴圖神采頓現(xiàn),寫出了泰山安詳、明媚,肅穆中有溫柔飄逸美的特殊風(fēng)韻,這一筆給整個畫面以無限的生機(jī)和情趣。這一切令作者心曠神怡,而作者的興奮和喜悅之情,也溢于言表。
第三段是全文的中心。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頂,第二天即除夕日(當(dāng)年十二月。┪甯鼤r分夕即與朱子穎到日觀峰上的日觀亭,坐候日出。日出前,“大風(fēng)揚(yáng)積雪擊面”,風(fēng)雪交加,一與泰山道上“迷霧冰滑”照應(yīng),一派寒冬景象。自日觀亭向東望去,山谷中云霧彌漫,即所謂“云!薄L柍鰜砬笆,“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弊髡邚纳綆p向下俯視,眾山如骰子,這是從對面落筆寫出日觀亭位于最高處!鞍住弊謱懗隽税籽└采w群山的概貌!吧砸姟焙魬(yīng)了“五鼓”,說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還不清晰,只是朦朧可辨。這太陽未出的昏暗景象對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太陽將出時的景色是“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這是說,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線云層,顯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霎時間成為五彩繽紛。這時夜色已退,晨曦初現(xiàn),太陽的形體未現(xiàn),光芒已可見。很快這一線異色不斷擴(kuò)張、變幻,成五彩紛呈。這霞光的背景為欲出的太陽蓄了勢。太陽出來時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唬骸藮|海也!边@幾句描寫了太陽正出來,顏色赤紅,有紅光托著。作者沒有寫紅云幻成半圓形,以極快速度躍出海面的景象,只用如丹砂一般紅的色彩,寫出朝陽的生氣和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輝映,一片紅艷艷,海浪翻滾,紅波搖動,猶如承托著太陽一般。這富有想象力的描寫,把太陽的形象表現(xiàn)得氣勢磅礴。寫日出還不就此為止。作者回頭西望,日觀峰以西諸山,陽光照射到的,呈紅色;照不到的,依然白色。晨曦中紅白錯雜相間的群山,都似彎腰俯首,顯得矮小,有如杜甫的名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效果。
古今異義
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到,到達(dá);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復(fù)循西谷(復(fù),古義:再,又;今義:往復(fù),重復(fù))
4、戊申晦(晦,古義: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xué)名詞)
通假字
1、其級七千有余(“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少圜(“圜”通“圓”,圓形的,指山石)
3、五采(“采”通“彩”,五色)
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濟(jì)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崖限當(dāng)?shù)勒撸ㄏ蓿好~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一詞多義
當(dāng):
1、當(dāng)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2、崖限當(dāng)?shù)勒撸〒踝,動詞)
3. 僻不當(dāng)?shù)勒撸鎸,動詞)
余:
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詞)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級七千有余(幾,表示整數(shù)后不定的零數(shù),數(shù)詞)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時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3、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連詞)
限:
1、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2、崖限當(dāng)?shù)勒撸ㄩT檻,名詞)
道:
1、道皆砌石為磴(路,名詞)
道有天門、崖限當(dāng)?shù)勒、道中迷霧冰滑、觀道中石刻、僻不當(dāng)?shù)勒撸ㄍ希?/p>
2、道少半(走,走路,動詞)
有:
1、其級七千有余(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與“無”相對,動詞)
道有天門、下有紅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和,連詞)
2、及既上(等到,介詞)
3、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云:
1、世皆謂之天門云(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霧,名詞)
日: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2、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3、是日(天,名詞)
漫:
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彌漫,布滿,動詞)
2、其遠(yuǎn)古刻盡漫失(磨滅,動詞)
居:
半山居霧若帶然(停留)
乘:
自京師乘風(fēng)雪(冒著)
或: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極:
極天云一線異色(盡頭)
視:
回視日觀以西峰(看)
坐:
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與“站”相對)
始:
余始循以入(開始)
特殊句式
判斷句
1、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以上兩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2、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判斷句)
3、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4、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dāng)于“都是”。判斷句)
定語后置句
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撸ā把孪蕻?dāng)?shù)勒摺币痪渲,“限?dāng)?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定語后置句)
省略句
1、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語代詞“余”)
2、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吧n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3、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4、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語:樹。“生”后面省略介詞“于”,“于”相當(dāng)于“在”)
5、復(fù)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6、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huán)水”)
7、中谷繞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水”)
【《登泰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登泰山記閱讀答案03-17
《登泰山記》閱讀答案03-07
《登泰山記》閱讀答案11-14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1-04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3-04
文言文《登泰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6-14
登泰山記節(jié)選閱讀答案03-06
登泰山記(節(jié)選)閱讀答案06-12
《登泰山記》閱讀習(xí)題及答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