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夏夜追涼》全詩翻譯及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宿江邊閣 / 后西閣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
參考譯文
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么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 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并不是風(fēng),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賞析
《夏夜追涼》是宋代偉大詩人楊萬里的作品。全詩僅四句二十八字,該詩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追涼”,即覓涼、取涼。較之“覓”和“取”,“追”更能表現(xiàn)對“涼”的渴求,杜甫“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羌村三首》其二)意可見。但這首詩在藝術(shù)處理上卻有其獨到之處:它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其中有皎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竹林,有悅耳的蟲吟,以及作者悄然佇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實也有一層曲折:中午時分,烈日暴曬,是一天中最為酷熱的時刻,而今,“夜熱”竟然與“午熱”相仿佛,則“夜熱”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詩人月下獨立的形象。“開門”,點出作者原在室內(nèi);蛟S他本已就寢,而因夜里天熱的緣故,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夢,迫于無奈才出門納涼。而“明月”,則點出正值“月華皎潔”的三五之夜。這樣,作者“獨立”的目的,應(yīng)該說是“追涼”與“賞月”兼而有之,追涼可得體膚之適,賞月則可得精神之快,難怪他要獨立不移、執(zhí)著若此了。
第三句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點染:竹林深深,樹蔭密密,蟲鳴唧唧!爸裆顦涿堋,見其清幽;“蟲鳴”,則見其靜謐——唯其靜謐,“蟲鳴”之聲才能清晰入耳。詩人置身其間,涼意頓生,于是又引出結(jié)句“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這一真切、細微的體驗!安皇秋L(fēng)”,點明所謂涼意,不過是夜深氣清,靜中生涼而已,并非夜風(fēng)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涼》詩亦云:“風(fēng)從何處來?殿閣微涼生。桂旗儼不動,藻井森上征!彪m設(shè)問風(fēng)從何來,但既然桂旗不動,可見非真有風(fēng),殿閣之“微涼”不過因靜而生。人們通常說“心靜自涼”,其理相若。因此,范詩實可與這首詩參讀。
顯然靜中生涼正是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意趣,但這一意趣并未直接點明。如果沒有“不是風(fēng)”三字,讀者很可能將“涼”與“風(fēng)”聯(lián)系在一起。陳衍《石遺室詩話》早就指出:“若將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說甚么風(fēng)矣,豈知其不是哉。”然而,這首詩的妙處恰恰也就在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將微露其本意的線索交給讀者——既然明言“不是風(fēng)”,善于神會的讀者自當(dāng)想到靜與涼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隨即又當(dāng)想到,前面出現(xiàn)的月光、竹林、樹蔭、蟲鳴,都只是為揭示靜中生涼之理所作的鋪墊。這樣,自然要比直截了當(dāng)?shù)氐莱霰疽飧性娢。大概這就是《石遺室詩話》所稱道的“淺意深一層說,直意曲一層說”的旨趣。
作者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人,吉州吉水人,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他生于1127年,死于1206年,享年79歲。楊萬里是我國南宋偉大的文學(xué)家,詩人,也是一代官員。他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
楊萬里是一個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很多詩,但被留傳下來的卻不多。楊萬里的詩主要描寫的以景物為主,他的詩的風(fēng)格不拘一格,不斷的在變化。其中他的“誠齋體”最為杰出,流傳至今。楊萬里不斷的向前輩學(xué)習(xí),吸取他們的優(yōu)點,但他不會照模照樣學(xué),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前輩好的方面吸收,不足方面逐漸改進。
如果說楊萬里杰出的就只有詩歌,那么錯了,楊萬里的散文和書法都是精辟之作。還有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有十分雄偉的政治抱負。1170年,也就是乾道六年,楊萬里任職奉新縣知縣,剛?cè)温毷牵傩丈钬毧嗔实,吃不飽穿不暖,但官員的生活卻是富貴榮華,百姓交不起稅,于是他就下令一律放寬稅額、期限,并且放了監(jiān)獄中的人,結(jié)果他這樣做,百姓陸續(xù)來納稅。他任職不到半年,奉新縣的整個生活水平一下提高。百姓都感謝楊萬里。
位于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為了紀念楊萬里,他們保存了楊萬里故居,成為了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楊萬里墓、楊萬里著作木刻板、南溪橋、御書樓等都完好的保存著。
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人,漢族,吉州吉水人,他生于1127年,死于1206年,享年79歲。楊萬里是我國南宋偉大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他更是我國一代詩宗。他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曾經(jīng)擔(dān)任太常博士、提點刑獄、尚書左四郎中兼太子侍讀和秘書監(jiān)等職位,他為人正直,敢作敢為。
楊萬里是南宋杰出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但被后人所流傳只有兩千多首,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池》、《新柳》、《初夏午睡起》、《舟過安仁》、《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等。楊萬里是一個好學(xué),尊長的人。在公元1159年,楊萬里被調(diào)到零陵縣,當(dāng)時他謝絕所有人來恭賀。他十分佩服一個學(xué)者張浚,于是想要去拜見他,但楊萬里先往張浚家三次,都沒有見到他,他寫書信都沒有見到,但他還是對于見自己崇拜的人的希望還是沒有減弱,最后還是在張浚兒子的介紹下才見到了張浚。見到張浚后,張浚對楊萬里說了一句話:“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從此這句話就被楊萬里記下來掛在了書房用來勉勵自己,作為自己的至理名言。
楊萬里之所以會有這種成就,這也與他的父親脫離不了關(guān)系。他的父親是楊芾,楊芾精通《易經(jīng)》,常常對楊萬里說要多讀書,于是楊萬里在他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勤奮刻苦,博學(xué)識廣。這才有了今天偉大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的詩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他是吉州吉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人。楊萬里是高宗紹興二十四年的進士。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政治家。他曾經(jīng)擔(dān)任太常博士、提點刑獄、尚書左四郎中兼太子侍讀和秘書監(jiān)等職位,他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楊萬里著有《誠齋集》,他寫的詩句風(fēng)格迥異,生動活潑。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笔菞钊f里《新柳》中是詩句。詩歌的主要含義是百尺長的柳條輕輕的拂過閃著銀光的池塘,而且柳葉的顏色還是淺淺的黃,還并沒有呈現(xiàn)深青色的。柳條未必能蘸到河面的水,那是因為水中的影子將他拉長了。作者寫新柳,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新柳從遠到近,從岸上的柳條寫到水中柳條的影子,使整幅畫更加的優(yōu)美。這首古詩生動形象的表達了楊萬里對新柳的喜愛之情,和對新春的熱愛之情。
在《初夏睡起》中,楊萬里這樣寫道,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酸酸的梅子吃進嘴里,酸味遍布嘴巴里的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葉映到紗窗上。日子漸漸邊長,午覺睡醒,沒有一點情意,閑著無聊就看兒童在捉弄柳樹上的柳絮。楊萬里詩句中的“捉”字,不僅僅表達了初夏的景象,還襯托出了兒童們的活潑可愛,惹人歡喜。這首古詩表達了楊萬里對農(nóng)家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夏夜追涼》全詩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夏夜追涼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6-20
夏夜追涼原文及賞析03-02
李商隱《涼思》全詩賞析10-06
《佳人》全詩翻譯及賞析12-12
《金縷衣》全詩翻譯賞析11-08
《絕句》全詩翻譯及賞析11-03
李商隱《驕兒詩》全詩翻譯與賞析04-19
寒食全詩及意思翻譯賞析01-24
杜甫《絕句》全詩翻譯賞析01-21
王昌齡《閨怨》的全詩翻譯及賞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