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全詩翻譯賞析
《靜夜思》是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詩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二十個字,但就流傳非常廣泛,它幾乎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shù)囊皇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靜夜思》全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1、舉:抬。
①夜思:一作“靜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集·新樂府辭》,并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
、诿髟鹿猓好髁恋脑鹿狻
。3)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4)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tài)。思:思念。
【韻義】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
[詩文解釋]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歷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xù)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李白的這首思鄉(xiāng)之作,被稱為“千古思鄉(xiāng)第一詩”,感動了古今無數(shù)他鄉(xiāng)流落之人。
詩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謂平實樸素之極,以此清靜之景來襯出詩人的寂寞孤單。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jié)合,第二句中,一個“疑”字點出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迷離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chǎn)生錯覺。這是詩人極寫思鄉(xiāng)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后兩句詩人從沉思中轉(zhuǎn)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詩人后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yīng)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chǎn)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guān)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里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詩人便又轉(zhuǎn)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于是,詩人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xiāng),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望”字照應(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保ā对娝挕(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保ā端嚻詳X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墒沁@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關(guān)于“床”的釋義:
1、指井臺。參考資料:《新課堂作文》 。已經(jīng)有學者撰文考證過。退休教師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jié)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靜夜思>詩意圖》 。
2、魏明倫表示,《靜夜思》家喻戶曉,但研究者對這首詩卻一直爭論不休,焦點就集中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有的認為“床”應(yīng)作坐具解釋,有的認為“床”應(yīng)作睡眠之床,學者認為“床”應(yīng)作井欄解。其實,《靜夜思》中的“床”確為井欄,而且“井 ”這一民俗意象是全詩的核心意象。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 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3、“床”即“窗”的通假字
4、駁以上觀點床之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敝f,講得即是臥具。
5、馬未都先生提出觀點:床應(yīng)解釋為胡床。胡床 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F(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 ”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xiàn)在的睡覺的床(寢具)。澄清這一點,有助于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如果解釋為我們睡的床,那么就很難看見月光。所以,用胡床更確切。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f唐書》記載李白為山東人;《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姓名由來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yǎng)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蹦赣H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續(xù)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圣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復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后,為后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jù)這一夢境得來的。
唐朝長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內(nèi)容很廣泛,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他很早就相信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guān)心國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gòu)成他作品進步內(nèi)容的思想基礎(chǔ)。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靜夜思》全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將進酒》全詩翻譯賞析12-29
李商隱《端居》全詩翻譯賞析12-28
韓愈《葡萄》全詩翻譯賞析12-29
王昌齡《塞下曲》全詩翻譯賞析12-28
古詩靜夜思翻譯07-30
李白-靜夜思賞析08-13
柳宗元《漁翁》全詩翻譯及賞析12-30
陶淵明《詠荊軻》全詩翻譯賞析12-30
《贈汪倫》全詩翻譯賞析09-01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