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東門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門行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東門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1
原文
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云。
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shù)。
赤丸夜語飛電光,徼巡司隸眠如羊。
當(dāng)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兇徒側(cè)耳潛愜心,悍臣破膽皆杜口。
魏王臥內(nèi)藏兵符,子西掩袂真無辜。
羌胡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
安陵誰辨削礪功,韓國詎明深井里。
絕胭斷骨那下補(bǔ),萬金寵贈不如土。
翻譯
亞夫平叛,天兵發(fā)威;橫掃千里,所向披靡。
雞鳴狗盜,雕蟲小技;如蟻門客,貌合神離。
少年刺客,殺人無忌;官兵捕快,喪失警惕。
歹徒一吼,護(hù)衛(wèi)逃逸;可憐馮敬,遇刺歸西。
兇手得逞,獰笑竊喜;文武噤聲,驚若木雞。
魏王救趙,虛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相如諷喻,車軾防斷;吳起勸諫,修德第一。
袁盎枉死,真兇難辨;聶政行俠,深井認(rèn)尸。
忠良殉國,人頭落地;厚葬猶可,寵贈予誰?
注釋
漢家三十六將軍:漢景帝三年(前154),吳王劉濞糾合六個諸侯王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景帝命太尉周亞夫率領(lǐng)三十六位將軍前往討伐。
東方:本指吳楚等國,這里是借以暗指叛將吳元濟(jì)盤踞的淮西地區(qū)。
客如霧:指當(dāng)時過關(guān)的人很多。
貌同心異:指人群中的人雖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懷有心事,有的心懷鬼胎。
數(shù):計算,這里轉(zhuǎn)意為識別的意思。
夜語:指刺客夜間聯(lián)系的暗號。
飛電光:形容兇器閃閃發(fā)光。
徼巡司隸:掌管京城巡邏和緝捕盜賊的官吏及其手下。
一叱:一聲大吼。
百吏走:護(hù)衛(wèi)們四散逃跑。
馮敬:漢文帝時的御史大夫,因奏議淮南厲王謀叛,被刺客殺死。
函:劍匣,這里用作動詞,刺進(jìn)的意思。
兇徒:指王承宗、李師道派出的刺客。
側(cè)耳:躲在一旁探聽。
潛愜心:心里暗暗高興。
悍臣:強(qiáng)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權(quán)勢的文武官員。
杜口:不敢開口說話。
羌胡轂下:羌胡,是中國古代西北部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統(tǒng)治者往往把他們看作威脅自己的危險勢力。
轂:車輪。
一朝起:突然出現(xiàn)。
擬:比擬。
詎:哪里。
絕胭斷骨:割斷咽喉,砍斷骨頭。胭,一作“咽”。
那下補(bǔ):哪能補(bǔ)救。下,一作“可”。
創(chuàng)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清晨力主平叛的宰相武元衡被殺死于上朝途中,力主討藩的御史中丞裴度也在通化坊被歹徒刺成重傷。事件發(fā)生后,朝野嘩然,一些當(dāng)權(quán)的朝官畏懼強(qiáng)藩勢力,只以寵贈厚葬了事。而另一些主戰(zhàn)的官員如許孟容、白居易等,則堅決要求緝捕罪犯,追查首惡。剛到柳州上任的柳宗元得知這一情況,無比悲憤。于是用樂府舊題《古東門行》的形式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
鑒賞
此詩從某種意義上看,也只是發(fā)發(fā)牢騷而已。詩中多典故,皆隱語,借古諷今,隱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達(dá)了詩人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眾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歷朝歷代,臣下對皇上進(jìn)諫,必須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趣聞引喻取譬,轉(zhuǎn)彎抹角地表達(dá)自己的意見,皇上才有可能恩準(zhǔn)采納。無人敢觸龍鱗,逆圣聽。否則,輕者丟掉烏紗,為民為奴;重者人頭落地,甚至九族遭誅。所以,自古以來,文武百官諷諫啟奏都很講究,唯恐龍顏大怒。柳宗元自然深諳此理,故其樂府《古東門行》幾乎句句有典,并無鋒芒。表面看來,所引者皆前朝之事;但細(xì)細(xì)琢磨,所射者乃當(dāng)朝之政,言在此而意在彼也。試舉之則有:
一、二句明敘周亞夫奉命率領(lǐng)三十六位將軍前往討伐劉濞等吳楚七國亂賊之事,暗指朝廷命令宣武等十六道進(jìn)軍討伐吳元濟(jì)等叛逆之功,歌頌了這場戰(zhàn)爭的正義性。
三、四句明寫孟嘗君賴門客“雞鳴函谷”之力出關(guān)逃逸之怪事,暗射王承宗之流居心叵測,意渾水摸魚,刺殺忠良之歹心。柳宗元不怎么贊成雞鳴狗盜,因為“客如霧”,因為“貌同心異”,潛伏著的`危險多,因而釀成了武元衡被刺的悲劇。用“雞鳴”之典便有了一箭雙雕的作用:既是一種否定,又是一次警策。
第十一、十二兩句明贊信陵君竊符救趙之舉,暗刺唐憲宗平叛不力之實;援子西“以袂掩面而死”的故事,喻武元衡無辜殉國的悲劇。這兩句話寫得大膽,卻也極有講究:魏王不下令,救趙乃是一句空話;唐王猶豫不決,吳元濟(jì)等益發(fā)猖狂,這是明擺著的道理。子西固死得無辜,武元衡也死非其所。說的是春秋故事,為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卻又不露痕跡,可謂妙絕。
又如第十三、十四兩句,引司馬相如《諫獵疏》之意,談吳起舟中勸諫武侯之語,目的是提醒憲宗:“潛伏在您身邊的危險遠(yuǎn)比當(dāng)年大得多,稍有懈怠,便有車翻舟覆的悲劇發(fā)生。所幸的是,現(xiàn)在這些危險已暴露無遺,皇上您該采取措施了吧!”這兩句話,語重心長,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基于上面數(shù)例的分析,柳宗元完全可以將《古東門行》寫成另一首內(nèi)容與之對應(yīng)而不用一典的樂府詩。在這首新的《古東門行》中,所有的典故均可改為現(xiàn)實,所有的歷史人物都將被換成吳元濟(jì)、王承宗、李師道、武元衡、裴度、唐憲宗等,春秋戰(zhàn)國時代自然也化作中唐社會,這應(yīng)該是柳宗元的本意。但是,柳宗元膽子再大也不敢寫這樣一首《古東門行》。從另一角度審視,倘若柳氏寫的真是此詩,他的官位可否保住,有無生命之虞,姑且不談,而其藝術(shù)效果也只能差強(qiáng)人意,很難滿足讀者二度創(chuàng)造的審美愉悅,故這種借古諷今的藝術(shù)手法非?扇。
章培恒、駱玉明對柳宗元的詩作有一個評價:“柳宗元詩確如蘇軾所說,兼有簡潔、靖深、溫麗、含蓄之長,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含了幽遠(yuǎn)的情思!弊x《古東門行》,的確令人有這種感覺。此詩語言簡潔曉暢,不奧僻,少雕琢,通俗易懂,意味深長。讀者可以在這自然樸素的語境中體會到含蓄,領(lǐng)悟到靖深,感受到詩人熾烈的愛國之情和深沉的悲憤之意。如透過“徼巡司隸眠如羊”,讀者可感受到詩人痛惜哀嘆之情。刺客們行兇之前,官府捕快只要稍加防備,多點警惕,叛逆?zhèn)儧Q不可能輕易得手,只可惜官兵百姓均松懈,故漢代恐怖活動頻繁,唐代刺客殺手不絕。善良的人們,太麻痹了,太大意了,真是可嘆。讀“子西掩袂真無辜”一句,讀者分明體會到詩人既惋惜 “掩袂而死”的子西,也同樣悲嘆武元衡的殉國,而更深一層的意蘊和情思是,詩人用不完全歸納法昭示人們:忠君報國者未必有好下場,子西、武元衡如此,“二王八司馬”如此,古往今來,幾概莫能外!澳钐斓刂朴疲殣砣欢橄隆,柳宗元分明是借別人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壘塊。
此詩最后兩句“絕胭斷骨那下補(bǔ),萬金寵贈不如土”,更是通俗易懂。其字面意思是,頭已斷,骨已碎,無法起死回生,再多的贈予和恩寵都已毫無意義;實際上是為武元衡鳴不平,對主和派的妥協(xié)表示強(qiáng)烈憤慨,對“寵贈厚葬”的建議嗤之以鼻,對唐憲宗的首鼠兩端表示不滿,對時政進(jìn)行了嘲諷和鞭撻。這卒章之句極觀柳宗元的愛憎之情,為此詩點睛之筆。
東門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2
東門行原文: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dāng)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發(fā)時下難久居!
翻譯:
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
回到家進(jìn)門惆悵悲愁。
米罐里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
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 “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xiàn)在這樣做不對!
” 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發(fā)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賞析:
《東門行》描繪了一幅凄慘又壯麗的畫面。主人公走出家門,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兒女又難以割舍。一進(jìn)屋門,家徒四壁,生活無望,又拔劍出門,妻子生怕出事,一邊哭泣一邊勸阻,但主人公仍感到無路可走,終于揮衣而去。
詩的前半寫主人公要去“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寫他下了決心走出東門,詩中卻說“出東門,不顧歸”!安活櫄w”,是說原本下了決心,不打算來歸,但又不得不歸,因為心中畢竟有所顧念。所顧念的自然是妻子兒女。可以想象:主人公在東門外踟躕、扼腕,過了好一會,終于又腳步沉重地走回家來。然而,家中的景況,對于他來說,不啻當(dāng)頭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兩句說,“來入門,悵欲悲”,F(xiàn)在他清醒地意識到:除了那一條路,別無他路可尋。心中悲酸,都系于一個“悵”字,這并非平常的悵然之嘆,而是一種絕望之感。擺在他面前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睙o衣無食,這比出去干那樁事更可怕。要么凍餒待斃,要么拚作一腔熱血,同命運作最后的決斗。如取后者,尚存萬一生的`希望,頂多犧牲個人,卻可能救活可憐的一家老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明擺著的事。這一段,通過主人公復(fù)雜心理活動的描敘,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頂點。詩中入情入理地寫出此君之所以走上這樣一條可怕的道路,乃是為貧窮所逼。詩的主題建立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就不致使人產(chǎn)生倫理上的厭惡之感。這便是此詩的不可動搖的美學(xué)價值。
這六句在煉意上頗有獨到之處。一個本來安分的人怎樣走上那條危險之路,這是一個很復(fù)雜的過程。而詩人則緊緊抓住主人公幾度徘徊,歸而復(fù)出這一心理和行為的激烈矛盾,就寫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兩句。盎中無米,架上無衣,都是主人公眼見的事,可是,詩人卻將“視”字屬下句。這樣,在表現(xiàn)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無米,架上無衣,是悲感之所由發(fā),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得不去冒險的根本原因。這是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如說“視盎中無斗米儲”,就將本句與上句隔斷,從而使語勢陡然轉(zhuǎn)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卻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像詩中這樣將“視”下屬且加“還”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義:吃沒吃,穿沒穿,還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讀者的不可辯駁的力量。
后半,“拔劍東門去”承上句而來,是主人公由猶豫、反復(fù)到下定最后的決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架勢。但詩中這樣處理,卻特別真實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決絕而無反顧。以下妻子牽衣哭勸一段文字,是對主人公這不顧一切的行動的戲劇性烘托。妻子說,別人富貴我不羨慕,我甘愿和你喝稀飯。這是自欺欺人的話。家中灶下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大約她也覺出自己的話沒有說服力,就又說:你看在老天爺?shù)姆稚习。這話當(dāng)然也不會生出什么效果。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爺了。她又讓他為兒女著想,而他正是為了兒女才這樣做的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層:一旦事敗,觸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還會將他們投入更深的深淵。這句話對前面主人公的極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腳;同時前后照應(yīng),加深了此詩悲劇的內(nèi)涵。主人公的行為不免飲鴆止渴,又勢在不得不飲。最后妻子無可奈何地說,“今時清,不可為非!保ㄓ喙谟⒄J(rèn)為“今非”中似有脫文,應(yīng)作“今時清,不可為非”)主人公這樣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為遲!”兩個單字句,一個四字句,短促有力,聲情畢肖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決難回轉(zhuǎn),他是就要去拚命了!斑汀痹谶@里是急叱之聲,吆喝他的妻子走開,不要攔阻他。他說現(xiàn)在去已經(jīng)為時太晚,并非指這次行動,而是說先前對自己的可悲處境尚不覺悟,對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認(rèn)識!鞍装l(fā)”一句,可能是漢代的俗語,意思大概如今天說的“誰知還能活幾天”。表明主人公把這罪惡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說人的年齡。
這篇詩歌雖然采取了雜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簡練,句子長短相濟(jì),讀來有頓挫流離之感。
樂府中有兩篇《東門行》歌辭,這里用的是本辭。另一篇為晉樂所奏,共四節(jié),較本辭有所增衍。其中最顯眼的是“今時清廉,難犯教言”之類的句子。這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加以粉飾。盡管作了這樣的改動,基本思想內(nèi)容還是不能改變,最后只好予以排斥。這篇民歌的遭遇,見諸《古今樂錄》所引王僧虔《技錄》的記載:“《東門行》歌古‘東門’一篇,今不歌!
【東門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東門之墠》原文、翻譯及賞析05-23
東門之墠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出其東門》原文、翻譯及賞析10-19
東門之墠原文翻譯及賞析03-29
出其東門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東門之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東門之墠原文翻譯及賞析[推薦]12-03
步出城東門古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2-26
《東門之墠》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5-23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