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原文、翻譯、賞析
《終南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終南山》原文、翻譯、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注釋
、沤K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為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铺遥阂嘧鳌疤弧,既是終南山的主峰,又是終南山的別名。《元和郡縣志》卷一:“終南山在(京兆府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苯於迹邯q言高與天連。天都,天帝所居之處。這里指帝都長安。
⑶“連山”句:極言終南山之廣。連山,一作“連天”。接,一作“到”。海隅(yú),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然赝希核耐缫。
、汕囔\(ǎi):山中的嵐氣。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左右青靄,表里紫霄!膘\,云氣。入看,逼近看。
、史忠埃汗盘煳膶W名詞。古人將天上星宿和地上區(qū)域聯(lián)系起來,把地上某一區(qū)域劃在某一星空的范圍之內,稱為分野。中峰:指終南山的主峰太乙峰。此句意謂僅太乙主峰一山,已屬于不同的分野,這就突出了終南山區(qū)的大。
⑺壑(hè):山谷。殊:不同。
、倘颂帲河腥司幼〉牡胤。
⑼隔水:一作“隔浦”。樵夫:打柴的人。
譯文
巍巍的終南山緊靠著長安帝都,連綿不斷的山峰仿佛直達海隅。
走出山來回頭一望見白云合攏,進入山中青青的煙霧若有若無。
中央山峰就是兩個星區(qū)的分野,各個山谷的氣候各異陰晴懸殊。
想找個有人居住的地方去投宿,隔著清淺的山溪尋問打柴樵夫。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寶三載(744)之間,王維曾隱居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此詩當為隱居終南山期間所作。王維是一個思想矛盾十分尖銳的詩人,他本身很聰慧,很早就入仕,但他長期處于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而想要真正歸隱又無法做到,所以他只好“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了。
賞析
藝術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短短四十字,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是寫遠景!疤摇笔墙K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其實是藝術夸張。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斑B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省天水市,東止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qū),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更不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頷聯(lián)寫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它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詩人只用五個字就表現(xiàn)得如此真切!扒囔\入看無”與“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這一聯(lián)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頗富含蘊。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鞍自啤、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正因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
頸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眾壑殊”,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
尾聯(lián)看似與全詩無關,卻是神來之筆,寫出了高山大壑帶給人心的荒遠幽深之意。玩其語意,還可以領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際上是深溝大澗。“樵夫”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欣然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總的來看,詩人由遠及近、由外入內、由低到高,從不同的視角,抓住不同的特征,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渲染出終南山的神韻。全詩善于“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中年后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為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終南山》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終南山》原文及翻譯賞析04-23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6篇)05-30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8篇)10-06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11-21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11-21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8篇10-06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8篇10-06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6篇)11-21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6篇04-09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8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