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春日
[唐代]溫庭筠
問君何所思,迢遞艷陽時。
門靜人歸晚,墻高蝶過遲。
一雙青瑣燕,千萬綠楊絲。
屏上吳山遠,樓中朔管悲。
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
草色將林彩,相添入黛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想要問你在思念什么?在這艷麗明媚春之時。
回來的晚門口寂靜無聲,蝴蝶采完花粉緩緩的飛過高墻。
窗外燕子雙飛,千萬條綠楊柳枝低垂。
屏風上的吳山遼闊幽遠,樓中羌笛聲聲悲凄。
珍貴的書信不知道該寄往何處,香車有來的日期。
要把這草景與樹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際,排解心中憂愁。
注釋
迢遞(tiáo dì):天高氣清的樣子。
青瑣燕: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屏:指屏風。吳山:吳地的山,指屏風上畫的南方山。
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區(qū)流行的管樂器。
寶書:珍貴的書信。
香轂(gǔ):古人乘坐的車。
將:連詞,與、和之意。彩:一作“影”。
相:遞相,先后。添:一作“將”。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賞析:
此詩共十二句,可分為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是對相思對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設想,且點明了時間、地點;后六句為第二部分是自述,點明地點“吳山”的同時,自述羌笛悲涼,并說明了以賞春排解愁緒的.原因。此詩筆墨揮灑,色彩趨于清淡,構建了清逸淡遠的詩歌意境。
此詩首兩句,出句開門見山以“所思”設問。對句據(jù)之而答在“艷陽時”。蘊有薛濤《春望詞》中“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敝。
三、四句以“人歸晚”“蝶過遲”描述人與昆蟲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為。人回來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過慢是因為花粉沉重。從而間接體現(xiàn)了春天的特征。
五、六句描寫室外景,燕子雙飛,千萬條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對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描寫室內景,條幅上畫著吳山,樓內羌笛悲涼。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書信無寄處。最后兩句顯示,要把這春天的草景與樹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簾,即以賞春排解愁緒。
綜上,從描寫對象上看,前六句是對相思對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設想。其時間是在“艷陽時”,地點在“青瑣”。后六句自述,點明地點“吳山”的同時,自述“朔管悲”。其原因是“寶書無寄處”,故乘香車將“林彩”“添入黛眉”。這種舉動與其《春郊游眺寄孫處士》、《謁巫山廟》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2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 唐朝
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譯文
春日踏青郊游,風吹杏花滿頭。原野小徑上是誰家少年,儀表堂堂、風度翩翩。
我想要是能夠嫁給他,這一生也就滿足了。即使被他無情無義地休棄了,也不會后悔。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注釋
題解:《思帝鄉(xiāng)》又名《萬斯年曲》,本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單調三十三至三十六字,平韻。此調金奩集載溫庭筠韋莊詞,注越調(無射商)。該篇押用同一部平韻,韻腳分別是“游”、“頭”、“流”、“休”、“羞”。
陌(mò):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
足:程度副詞,很,非常。風流:風度瀟灑,舉止飄逸,灑脫放逸,風雅瀟灑。足風流,猶云十分風流,夠氣派、瀟灑,夠俊俏、多情的。
妾: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謙稱。擬:是定、準、必的意思,與“打算”的用法不盡相同,打算,想要。與:給,這個介詞后面省略了賓語。將身嫁與,把自己嫁給他。
休:此處指心愿得遂后的罷休,喜悅,歡樂。一生休,一輩子就這樣罷了,意思是一生就滿足了,這一輩子也就算了,意謂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滿足。
縱:縱然,即便。棄:拋棄,棄置。不能羞:意謂不會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翱v被”二句,即使被他無情無義地休棄了,也不后悔 。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賞析
這首詞寫一個少女的青春的熱情和她對少男的大膽追求,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自白。
它描寫一位天真爛漫、熱情大膽的少女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愛情和幸福,表現(xiàn)了不顧一切封建倫常大膽追求純真愛情的主題。這首詞通過對少女心理活動的傳神描寫,塑造出了一個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這個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剝奪了自由戀愛權利的封建社會里,有著特別的意義。但這種一見鐘情的愛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礎,縱使剎那間可以爆發(fā)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會轉眼歸于毀滅,以致產生不可設想的悲劇,這是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處境所造成的。
此詞是寫游春,有所遇,女遇男;僅是開端“春日游”三個字就極可玩味,表面看來原只是極為簡單直接的一句敘述而已,然而卻已經(jīng)為后文所寫的感情之秾摯做了很好的準備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覺醒的時節(jié),一切都表現(xiàn)了一種生命之覺醒與躍動。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則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隨春物以共同萌發(fā)及躍動從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滿頭”一句,點明時令是早春,繽紛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頭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現(xiàn)出一種當繁花開到極盛時,也同時伴隨有花片之飛舞的一種更為繽紛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還可表現(xiàn)出一種活潑撩動的感受,則外在之春物遂與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層直接的關系,寫出了春光明麗,少女歡快的場面。
前兩句以八個字刻畫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發(fā)了追尋意中人的春心;敘寫至此,已經(jīng)為以后的感情之引發(fā),培養(yǎng)和渲染了足夠的氣勢,于是以下由景轉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徑上的少年公子進入畫面,雖然少女并不認識他,但他那翩翩的風度,飛揚的神采,卻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愛慕。九字長句“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一瀉而出毫無假借,讀起來筆力異常飽滿。曰“陌上”,是游春時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誰家年少”,則表現(xiàn)了期望的真誠與選擇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風流”,是對于美好多情之預想的最高要求!白泔L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對少年的評價,少女對少年的愛慕之情全由這一“足”字傳出。
因而少女在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一個“擬”字,點明這是少女內心的打算。曰“足風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寫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寫自我之奉獻,兩相呼應,極為有力地表現(xiàn)了意志之堅決與感情之深摯。這一個九字長句與上一句的節(jié)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兩字為一頓,造成一波三折的氣勢,然后以一個三字句為總結,字字斬釘截鐵,口氣是真摯、誠實、堅定的。這里寫出少女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加重這愛的力量。這種強力的愛慕之情,不僅使她要終身相許,嫁給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將她無情地遺棄,她也決無后悔。在“足”字上可見少年風流了,至此猶嫌不夠,還通過“休”和“羞”兩個字,層層加碼地予以強調,寫出了為愛情不惜代價、終身不悔的決心,進一步突出了少年風流之甚,由此足見少女之癡情。結尾處二句殉身無悔的誓詞,正是以其深摯的情意,提高加深了這首小詞的境界,一個真正愿為理想、事業(yè)而獻身的人,是為了對它的熱愛,詞其所寫的用情之態(tài)度與殉身之精神,確實可以引發(fā)讀者一種深沉的感動與豐美的聯(lián)想。
這首詞從字面解釋或直為“一位女子在游春時對一個風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倍魪摹白员扰浴钡慕嵌葘徱,則小詞實際上婉轉地傳達了作者雖被歷史的車輪無情地拋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屬故唐的赤子情懷。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對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許;二句的風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屬自比,他是要將終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當下的暫被拋別,也是不離不棄——“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態(tài)度決絕。
這首詞雖是少女單方面的一見鐘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語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達方式和長短錯落、聲情激動的語調,塑造出一個敢于沖破禮教、大膽追求愛情幸福的少女形象,異常鮮明,逗人喜愛。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筆調,刻畫這位少女天真爛漫、極富個性的形象,語言質樸而多情韻,在花間詞中獨具一格,別開生面,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該一首詞純用賦體,直抒胸臆,熱情奔放,淋漓盡致,它用的是長短錯落、聲情激越的句式,選擇的詞調與所表達的內容、感情的強度都很相適,最后以誓言般的三個字短句作結,顯得十分果決干脆,志不可奪。作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詞語,寫出這樣明快決絕的佳篇,不能不歸之于學習民歌的結果。韋莊抒情詞這種真率大膽的作風原本是民間文學的本色,在詞從民間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約化道路邁進的這個歷史進程中,韋莊詞卻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間詞的一些特色,十分難能可貴。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韋莊身經(jīng)黃巢之亂,轉徙流離,后雖卜居成都(后蜀),官至宰輔,而俯仰今昔,不能無慨于中;《古今詞話》稱韋莊有一個寵愛的姬妾被王建假托教導宮女召入宮而終未放回,韋詞牽涉此事者甚多;這首詞調寄《思帝鄉(xiāng)》,當是韋莊“托為綺詞”的思唐之作。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春日寄懷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發(fā)如絲日日新。
欲逐風波千萬里,未知何路到龍津。
譯文: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變,而我卻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沒人把我推薦。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樣,頭上的白發(fā)卻越來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風波千萬里,卻不知哪條路才能見龍顏!
注釋:
①榮落:榮顯和衰落。
、谥兀▃hòng):甚,很。
③逡(qūn)巡:頃刻、急速。張祜《偶作》:“遍識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語逡巡。”
、芮饒@:家園,鄉(xiāng)里。《易·賁》:“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蓖趺C注:“失位無應,隱處丘園!笨追f達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焙笠嘁郧饒@指隱居之處,如蔡邕《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于丘園,慕七人之遺風!薄杜f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
、葑簼u、行將。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坐,將然辭,猶寢也;施也;行也!
、匏拇海核哪辍T娙藭昴赣H去世,服喪閑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呖v使:即使。
、嗫煽埃贺M堪。
、嵊譄o人:李商隱《小園獨酌》:“空余雙蝶舞,竟絕一人來!迸c“無人”同慨。又,馮引一本作“更”。袁彪說:“無酒無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二語沉痛。”
、馇嗯郏禾瓢恕⒕牌饭俅┣嗯。作者居喪前任秘書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階,故著青袍。青袍顏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詩》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澳昴甓ā,應上“四春“。居喪期間離職家居,原職仍在。
欲逐風波:想去追逐風波。
龍津:即龍門,又名禹門口,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度赜洝罚骸昂咏颍幻堥T,水險不通,龜魚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門下數(shù)千,不得上,上則為龍!
賞析:
一、二兩句言世間盛衰變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淪落;今隱于丘園行將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兩句言丘園中雖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貧無酒可以消憂,又無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喪,四年楊弁平后移家永樂,仍為秘省正字,官職沒有升遷,況且遇到丁憂,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對仗襯貼,“青袍似草”、“白發(fā)如絲”,不惟設色相映,更嘆官卑秩微而頭顱漸大;草青、絲自,兼具衰颯之象;“年年定”,一年盼過一年,無絲毫升遷之跡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鬢發(fā)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動感相映,所謂仕進無路,汲引無門也,所以最后感嘆“未知何路到龍津”。
全詩純以對比之法結撰成章。首聯(lián)領起人事花事二題, “榮落”指人指花都可。詩人首先將“世間”與“我”對比,然后寫自己因守喪而困守家園的寂寞生活,頷聯(lián)寫景同時也流露出無聊之狀,起承了五痕跡。唐代八、九品官著青色服,詩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與“白發(fā)”又形成對比!澳昴甓ā笔钦f久居下僚,“年年”與“日日”的疊字更進一步補足了對比之意。第五句感傷歲月流逝。“龍津”即龍門,尾聯(lián)是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又慨嘆無人引進。抒發(fā)的`是詩人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春日詩失之于輕靡,或者說是百無聊賴,有的也有寄托,不過比較直露。李商隱這首詩,從主題上說這首詩沒什么新意,但在藝術手法情景渾溶,低徊唱嘆,富艷而多氣,不多用典故而音節(jié)嘹亮,頗有杜詩境界。但在梗概多氣上還是不如杜詩同類之作。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4
春日郊外
宋代: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山好更宜馀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譯文: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住在城里,還絲毫沒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榆樹槐樹早已抽芽,半綠半黃。
山好更宜馀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遠處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愛它那峰頂還留存著皚皚白雪;池塘的水漸漸上漲,倒映出岸邊的垂楊。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天氣暖和,黃鶯驕吟,其聲如人親切交談;微風從草地吹來,夾雜著陣陣藥香。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我懷疑這景中藏有美妙的詩句,剛想為你們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
注釋:
城中未省(xǐng)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未。哼沒知道。省,這里是“省察、領悟”之意。黃:鵝黃色,指榆樹、槐樹新芽的嬌嫩。
山好更宜馀(yú)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水生:水漲。倒垂楊:映出楊柳的倒影。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鶯邊日暖如人語:這句為倒裝句,原序為“日邊鶯暖語如人”。天氣暖和,黃鶯驕吟,其聲如人親切交談。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佳句:好的詩句。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描寫初春郊外的景象。詩首聯(lián)樹色泛黃的'細微變化中來描寫早春的到來;中間兩聯(lián)對仗十分精采,賦予春水以人的活力,自然詩趣盎然,黃鶯暖語、風送藥香的獨特感受寫得很有詩味,使有色有聲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氣息。尾聯(lián)道出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一種奇特現(xiàn)象,就是許多詩人面對名山勝景,想寫詩填詞,卻束手無策,留下無窮的遺恨。整首詩格律謹嚴,簡淡而富有風致。在句法上,有平敘,有拗折,充分顯示了作者錘煉布局之工。
首聯(lián)“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痹绱憾拢寒,當城里人還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領悟春光的時候,而郊外卻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滿原了。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紅李白,而是溪邊陽坡上榆槐枝頭的鵝黃初綻。不僅立意新,又足見詩人敏銳的感察力。“春光”、“榆槐”,高度概括,點明題意,并領起下文。
頷聯(lián)“山好更宜余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全篇警句,緊承“春光”二字展開形象化描寫。上句寫遠景:遠山泛綠,依稀尚見斑斑積雪,色彩鮮明,更襯遠山之蔥翠。唯“積雪”方顯“山好”。
下句寫近景:春雨淅瀝,溪流漸漲,不再枯澀,故生意盎然;兩岸垂楊,日漸染綠,倒映水中,搖曳生姿,畫面生動。唯“垂楊”方顯“水生”。此句與東坡“溪柳自搖沙水清”可謂異曲同工。“生”、“欲”二字下得巧妙,前者摹寫風生水起的情狀,后者傳遞垂楊日漸蒼翠之態(tài)勢。突顯了早春的生氣勃勃,透露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頸聯(lián)“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則又變換句式,調整描寫角度,從聽覺和味覺方面來寫春郊之景象。本來這兩句按正常語序應是“日暖鶯聲如人語,風來草際送藥香”,這樣寫,也是好句。但詩人卻別開生面,以鶯、草為主,以日、風為賓,以倒裝之句式來突出花底鶯聲因日暖而悅耳動聽,草際藥香因清風而濃郁遠播,讓人自然聯(lián)想到陽春三月,鶯飛草長,麗日融和,百花爭艷的無限春光。如此另辟蹊徑,方不落俗套。“如人語”、“作藥香”用擬人手法,以情筆寫景,讀來親切,達到了情景交融、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頷、頸二聯(lián),對仗極其工穩(wěn),遣詞極為精當,足見詩人功力之深厚,推敲錘煉之嚴謹。
尾聯(lián)“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春光滿眼,稍縱即逝;欲尋佳句,頓覺茫茫。其立意,與詩人另一名篇《醉眠》結句“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頗為相似。只不過后者寧靜平淡,而本詩則在極盡春光爛漫之后,筆鋒陡然一轉,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縱筆擷取時,卻又如雪泥鴻爪,難覓其蹤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悵。而這一悵然的感觸,不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筆忘筌的詩家甘苦;更讓人倍增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自古難全之慨。寫法上暗合東坡“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的造意,而余味過之。恰如音樂之戛然而止,而留給聽眾以無限之懸想,以收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果。
統(tǒng)觀全詩,清新之氣,撲面而來;而辭意之流暢,形象之鮮明,一掃宋詩枯澀冷峭、偏重理趣之弊,堪稱精品。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春日
宋代: 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譯文: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后初晴,陽光投射在剛剛被雨洗過的蒼翠碧瓦上。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經(jīng)歷春雨的芍藥花上飽含雨露,仿佛含淚的少女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好似無力低垂,惹人憐愛。
注釋: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jì)光浮瓦碧參差。
絲: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霽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陽光。霽:雨后放晴。 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有情芍(sháo)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芍藥花。春淚:雨點。
賞析:
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
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tài)。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tài)、“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xiàn)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xiàn)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悟,又曲折體現(xiàn)了詩人由于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
最“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边@兩句詩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 李白筆下“一枝紅艷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后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云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云“業(yè)經(jīng)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边@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于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6
春日聞杜宇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翻譯
杜鵑鳴聲凄厲,每天都在勸我歸去。我的一片思鄉(xiāng)之情這樣深、這樣痛。
如果有誰知道望帝有靈,那么可以問問他,希望他告訴我究竟何日是歸期。
注釋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guī)、布谷鳥。相傳是古時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鳴不斷,似泣似訴凄厲悲涼,民間有“杜鵑啼嗚,泣血方止”的傳說;二是叫聲恰似在說“不如歸去”,因而人們又稱之為“催歸鳥”。
望帝:即遠古蜀王杜宇。
神:神靈。
謂:告訴。
予:我。
創(chuàng)作背景
謝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破城,詩人親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謝枋得飽嘗家破人亡之苦,在長期奔波逃亡的過程中,撫今傷昔,將國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結于這首思鄉(xiāng)之作之中。
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于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fā)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并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復,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面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xiàn)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xiàn)了杜鵑鳥,三句出現(xiàn)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fā)現(xiàn)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復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復沓,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并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lián)系,用人向物發(fā)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xiàn)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后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huán)不斷的關系,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7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原文: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田問小路上,誰家少年,如此風流?
若能將身嫁與,誓死到白頭,縱被無情棄,也不羞。
注釋
《思帝鄉(xiāng)》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名。詞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達極盛。
、僮悖鹤銐颍。
、谝簧荩哼@一輩子就算了。
、邸翱v被”兩句:即使被遺棄,也不在乎。
思帝鄉(xiāng)·春日游賞析
這首詞不掩飾地流露了女子青春的熱情,迫切要求戀愛自由。詞意質樸大膽,很近民歌。
此詞開端之“春日游”三字,表面看來原只是極為簡單直接的一句敘述而已,然而卻已經(jīng)為后文所寫的感情之秾摯做了很好的準備和渲染。試想“春日”是何等美好的.季節(jié),草木之萌發(fā),昆蟲之起蟄,一切都表現(xiàn)了一種生命之覺醒與躍動。而“春日“之后更加一游”字”,則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隨春物以共同萌發(fā)及躍動從而可知。而春游所見之萬紫千紅鶯飛蝶舞之景象也就從而可想了。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滿頭”一句,則外在之春物遂與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層直接的關系,其感染觸發(fā)之密切乃竟有及身滿頭之情勢矣。
“吹”字雖有花片被風吹落的意思,然而在此一句中卻并沒有花落春歸的哀感,而卻表現(xiàn)出一種當繁花開到極盛時,也同時伴隨有花片之飛舞的一種更為繽紛盛美的景象。首二句已經(jīng)為以后的感情之引發(fā),培養(yǎng)和渲染了足夠的氣勢,于是下面才一瀉而出毫無假借地寫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一個上六下三的九字長句,讀起來筆力異常飽滿。
韋莊這首小詞雖不必有儒家之修養(yǎng)與楚騷之忠愛的用心,然而其所寫的用情之態(tài)度與殉身之精神,卻確實可以引發(fā)讀者一種深層的感動與豐美的聯(lián)想。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春日
宋代:汪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譯文: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xù)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jīng)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
注釋: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ōu)不驚。
桃花嫣(yān)然出籬(lí)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míng)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賞析:
這是汪藻的成名作,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三:“此篇一出,便為詩社諸公所稱。”清新明快,與同時張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籬,紅杏出墻,皆為農村中常見之景。而此處卻以清麗之筆寫出一個宛如開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飛;再一細看,花蕊半綻,又似含情脈脈少女。詩雖詠物,卻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躍動著青春的脈搏,決不能說它風格輕俏。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9
春日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古詩簡介
《春日》是北宋詩人汪藻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通過對春日出游的見聞感受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春日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
翻譯/譯文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xù)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jīng)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h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頂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
注釋
、沛倘唬好篮妹。
、泼┐模好┎菸蓓敗熽裕簾熡昝悦。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崇寧(1102-1106年)年間,作者任職宣州之時,一個春日里,作者游覽美景而作此詩。
賞析/鑒賞
汪藻此詩,把春日出游的見聞感受次第展開,勝境紛呈疊出。入筆寫難得的好天氣,轉出野田春水,然后又轉出渡頭水鳥嬉游,再轉出竹籬茅舍風光,夭桃含笑情態(tài);又轉出霧氣迷蒙,沽衣微濕,天色似瞑,引得午雞引吭啼鳴。無數(shù)富于詩情的片段,構成了逝通的春游長卷,盎然春意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這些景色誠然十分宜人,表面上詩中景物各自分立,似乎缺少勾連,很難形成一個整體。事實上,詩人用的是一種近乎現(xiàn)代戲劇中的“情意結構”手法,即又靠情節(jié)連系,而以心中清意活動流貫全篇,似斷實連,另是一種獨特的章法。首句開門見山,表示春日多雨,次句具體描繪,補足上句之意。春日多雨,早擬出游而苦無佳日;好容易才盼得放晴,足遂夙愿,作者心情之欣喜可見。多雨之日終得放晴的欣欣情意籠置全詩,形成了一條線索。野田春水映映,一碧如鏡,固然賞心悅目;渡邊鷗鳥忘機,與人相親相近,自有物我欣然之趣;籬間夭桃臨風,似開未開,嫣然含笑,更覺深情。茅茨人家,柳昏煙暝;迷蒙霧氣,沾衣欲濕;意境朦朧優(yōu)美。作者忽聞一聲雞鳴,更覺寧靜安謐。全詩鏡頭累換,而詩人心情之欣悅,感受的新鮮,則回環(huán)相貫。清詞麗句,信手組合,皆成妙諦。無怪乎張世南《游宦紀聞》說此詩是汪藻幼年之作,詩人早年詩學江西派,此詩通篇用拗句,全法黃庭堅,然而拗峭之中,自具清麗之致,可謂剛外柔中。用筆之勁健不及黃,而溫潤則過之。紀昀、呂留良分別評此詩“雅健”、“有骨”,實足以當之而無愧。
名家評價
張世南《游宦紀聞》:“此詩一出,為詩社諸公所稱。”
紀昀《武英殿叢書·浮溪集》:“汪詩深醇雅健!
呂留良《宋詩鈔·浮溪集》序:“汪詩高華有骨,興寄深遠。”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春日偶作
西園一曲艷陽歌,擾擾車塵負薜蘿。
自欲放懷猶未得,不知經(jīng)世竟如何?
夜聞猛雨判花盡,寒戀重衾覺夢多。
釣渚別來應更好,春風還為起微波。
翻譯
在西園聽一曲艷陽之歌,京城擾擾車塵讓人深負隱逸之志。
雖然想要放寬心懷但難以遂愿,而經(jīng)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實現(xiàn)。
聽到夜雨強勁而勢猛,預示且判定著花殘落盡,春夜寒冷夜晚更長,貪戀重衾覺得夢多。
想別后釣渚春色應該比以前更好,春風在水面吹起微波。
注釋
西園:泛指,未必與曹植兄弟及鄴中諸子同游之“西園”。
艷陽歌:猶《陽春》曲。一說泛指春之歌。
薜蘿:薜荔和女蘿,喻指隱士之服。負薜蘿,即懷有隱逸之志。
放懷:開懷,放寬心懷。
經(jīng)世:治理國事。
判:判斷,斷定。俗作“拚”。
衾:被子。一作“裘”。
釣渚:當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釣處。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作者于春日艷陽之候,有感于自己仕隱兩失而抒寫苦悶之作。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難以考證。
賞析
詩人于三春時節(jié),聞西園艷陽之歌,深感春光爛漫,當盡情享受,奈己則困居長安,目睹車塵擾擾,深有負于夙昔隱遁山林之志。雖自欲放寬心懷,不計名利得失,然猶未能;而經(jīng)世之志愿固不知究竟能否實現(xiàn)。三四句一縱一收,一宕一抑,極有筆意、情致。五六句寫春夜聞猛雨,判定花已凋盡,春寒夜長,戀重衾而夢多,系寫困居長安之苦悶無聊意緒。尾聯(lián)“釣渚”應首聯(lián)“薜蘿”,暗用東漢初期隱士嚴子陵隱居垂釣于浙江省富春山七里瀨事。釣渚春好,風起微波,固不如歸隱鄠郊舊墅(溫庭筠故宅)也。語淡蕩而有致。此詩純用白描,轉折如意,風格類似義山之《即日》(一歲林花即日休),見溫詩不僅有秾艷一格。
有人認為“西園一曲艷陽歌”于此詩中未必是歌頌陽春時節(jié)之美好!捌G陽”一詞誠有歌頌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細味此處之“艷陽”,似給人一種燥熱煩愁之感。于高照的艷陽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瞇眼皺眉的表情,其實也是一種苦態(tài)。而與下句“擾擾車塵”連看,則正符合溫庭筠此時煩躁又無奈的`情緒。再觀末句,儼然一幅云淡水清、寧靜致遠的畫卷,大概這才是溫庭筠所向往的隱逸之境,而西園艷陽春景恐未必是。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春日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憶濂溪老,五畝園思涑水翁。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古詩簡介
《春日》是吳錫疇所作一首感春傷時的七言律詩。它與作者其他純然贊頌田園之樂的作品頗為不同,它隱曲地透露了哀國的憂思。
翻譯/譯文
人生年華一大半已經(jīng)匆匆過去了,內心有不少隱秘之情難以表達和傾訴。
燕子在寒食節(jié)的雨中飛來飛去,銜泥筑巢。我自己卻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
窗外的青草惦記著濂溪老周敦頤,幾畝田園思念著涑水翁司馬光。
我沒有寫招魂賦只能讓屈原去獨自狂嘯了,姑且排上一段春詩來回應春天的造化之功。
注釋
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
涑水甕:指司馬光,陜州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賞析/鑒賞
作者吳錫疇,南宋末年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滅亡。他刻志于學,慕東漢隱士徐穉、茅容之為人。咸淳間,南康守葉閶聘他做白鹿洞書院堂長,他不做,以閑居山林為樂。性喜藝蘭,自號“蘭皋子”,因此就用它來命名自己的文集,寓幽獨自芳之意(事見《四庫全書總目》、《休寧縣志》)。
這首詩的開頭,與宋代許多名家,如蘇軾、秦觀、陳與義等寫《春日》的詩不同,他們都是從寫景入手,而作者卻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他感嘆韶光過得太快,內心有一種郁結隱密之情難以傾訴。這“幽情”究竟是什么?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著憂國傷時的隱痛。盛春已經(jīng)過去了,這大宋朝的國運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樣一去不復返了么!故這“幽情”既是傷春,亦是憂國,她渾然一體,隱約朦朧,難以表述,因而使詩人感到郁悶惆悵。
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之意,寫詩人在春景中所見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鄙暇鋵懷矍熬埃戮涫阈刂星。燕子在寒食節(jié)的.雨中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引起詩人無限感慨:燕現(xiàn)時雖未成家,但終有成窩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人在落花時節(jié)如“中酒”一樣昏昏沉沉,黯然傷情。這既寫出了梅雨季節(jié)身體不適的感受,又寫出了傷時的精神狀態(tài),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頓,哀怨憂愁表現(xiàn)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這一聯(lián)由于畫面別具一格。頗受世人的贊賞!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春日詩‘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句,又為方岳所賞,并見于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頗不乏,岳偶舉其一二耳。蓋其刻意清晰,雖不免偶涉纖巧,而視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則尚能生面別開!
頸聯(lián),是上二聯(lián)思想情緒的轉折和過渡,作者輕輕蕩開其幽情,以草木娛已。“一窗草逆濂溪老,五畝園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頤。他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神宗時居洛十五年,以讀書、釣魚、采藥、灌花為樂。他曾寫《獨樂園記》,記載了這一悠閑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園隱逸生活遣懷。聯(lián)中“逆”“私”二字用得極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當“偏愛”解釋。這兩句用擬人的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公的親昵之狀,曲折而深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這兩字寫活了田園,深化了人物性格。而《蘭皋集》(宜秋館匯刊宋人集)作“憶”“思”,使詩意單調,面面呆板,詩意索然。
尾聯(lián)進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脫現(xiàn)實的閑適態(tài)度來排解幽情!盁o賦招魂難獨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離騷》典。秦昭王騙楚懷王至秦國,威脅他割地,懷王不從,昭王將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寫了《招魂》,表示了對死于異國的懷王的吊唁和對楚國命運的哀傷。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難,徽宗、欽宗被金人擄至北方,終死于五國城,其遭際頗似楚懷王。北宋滅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靜,但說“無賦”,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脫。因為“招魂”不但無濟于事,反添憂傷,倒不如置之度外為好,更何況自己難得有這種清歡的時候,姑且賦詩遣興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無賦”,用得果斷!下句“且排”,實屬無可奈何,其“幽情”雖得以暫時排解,但又怎能從心中消除呢!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內心深處無法忘懷現(xiàn)實的矛盾痛苦,但他又畢竟是位隱逸詩人,故終以逃避現(xiàn)實以求解脫。
“幽情”是全詩的主題,起承轉合、凝聚開化,均以此為中心,詩情畫意、主體客體融而為一,造語新穎,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春日客懷
明代:于謙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短發(fā)經(jīng)梳千縷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蕭澀行囊君莫笑,獨留長劍倚晴空。
譯文: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年年騎在馬上沐浴著溫暖的春風,花開花落歲月流逝似在醉夢之中。
短發(fā)經(jīng)梳千縷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頭上短發(fā)天天輕梳一梳便花白了,衰老容顏借助酒漿才會一時緋紅。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工作需要奔波在外是常有的事情.只可惜沒能為國家建立尺寸之功。
蕭澀行囊君莫笑,獨留長劍倚晴空。
行李簡單囊中羞澀先生切莫見笑,可我獨留一柄倚天長劍直刺蒼穹。
注釋: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客懷:在外做事、懷念家鄉(xiāng)的作品。年年:一本作“每年”。見春風:迎接春天。花落花開:一個個春天來了,又走了。
短發(fā)經(jīng)梳千縷(lǚ)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縷:絲,線,條。干縷白:已有千根白頭發(fā),白發(fā)很多。衰顏:衰老的容顏。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尺寸功:喻很小的功勞。這句是作者謙遜之詞。
蕭澀(sè)行囊(náng)君莫笑,獨留長劍倚(yǐ)晴空。
蕭澀:形容沒有多少錢財。行囊:出門旅行所帶的行李包!笆挐心摇,指行裝簡單,沒有多少財物。長劍:象征英雄的肝膽和志向。倚青空:這里是頂天立地的意思。
賞析:
開頭兩句寫年復一年,眼見秋花凋落,春花盛開,自己卻勞碌奔波,在馬背上度過。今天又見春風送暖,不知不覺中,春天已悄然來臨。目睹這美好的春景,詩人卻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感嘆人生如夢如醉,流年似水,歲月也正在悄然逝去。一種急于盼望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感情溢于言表。
“短發(fā)”兩句,感嘆歲月無情,人生易老。詩人長期離開家鄉(xiāng),宦游在外,倏忽間,已到五十歲上下,頭發(fā)已經(jīng)稀疏變白,蒼白衰老的容顏也只能借助酒力才泛出一點紅潤。古人不剪短頭發(fā),“短發(fā)”的“短”在這里是少的意思。頭發(fā)稀疏,所以只能“輕梳”,頭發(fā)本不多,又千縷皆白,至于詩人是怎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辛苦操勞,以致身心憔悴而早衰的情形,也就可見一斑了。
以上四句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忠于職守、勤于國事,多年為民奔走效力的情況;后面四句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不謀私利,赤心報國的高風亮節(jié)。
“離家”二句緊承前面的內容而發(fā),說明“離家”的目的正是為了“報國”,然而離家多年卻寸功未建,又深感羞慚。于謙24歲中進士,剛三十歲時,就到江西處理積案,釋放了很多被冤枉判罪的`百姓。從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到正統(tǒng)十二年(公元1447年),即詩人三十三歲到五十一歲期間,他又做了長達十八年之久的山西、河南巡撫!半x家自是尋常事!比朔遣菽,孰能無情,更何況詩人的感情又是那樣的豐富細膩,目睹異鄉(xiāng)的春日美景,他又怎能不想念故鄉(xiāng),產生惆悵之情呢?但好男兒志在四方,要想為國有所作為,離鄉(xiāng)的悲愁也只能是“尋常事”了。“報國慚無尺寸功”,這固然是作者的自謙之辭,卻又表現(xiàn)出他嚴于律己的人生態(tài)度。其實,多年來,作者又何嘗“無尺寸功”。他辛苦勞碌,關懷百姓疾苦。災年里,他下令打開官倉救濟災民。他為到處流浪沒飯吃的百姓痛心,為嚴冬里還穿著破舊單衣的兒童難過。他希望引來天上的銀河水灌溉人間的土地,還讓老百姓到他的衙門里去控告貪官污吏。在民不聊生的黑暗社會里,他像冬夜里的火把,給人們帶來了溫暖,所以老百姓稱他為“于青天”。這兩句話,實際上正是衰顏白發(fā)的詩人壯心不已,深感時光易逝,而急切盼望為國建功的心情的剖白,這正像屈原所說的:“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蕭澀”兩句,詩人請求不要笑他多年為官而囊中空空,表明他只有報效祖國的長劍一柄,倚青空而立。盡管詩人多年位居高官,卻一生清白自守,兩袖清風,行囊羞澀。以至于這位始終保持高風亮節(jié),“只留清白在人間”的民族英雄遇害時,朝廷派人去抄他的家,也只發(fā)現(xiàn)他“家無余資,蕭然僅書籍耳!边@在當時賄賂成風的黑暗官場里,難得可貴。那獨倚青空的耿耿長劍,正是憂國憂民,頂天立地的詩人胸中的赤膽忠心和凌云壯志的象征。
這首詩平仄協(xié)調,頷、頸兩聯(lián)對仗工穩(wěn),語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話,風格渾然淳厚,質樸剛勁。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譯文及注釋
「翻譯」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里總是時不時浮現(xiàn)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復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注釋」
⑴此詞原題為《點絳唇·春閨》,后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了修改。
、啤皫追本洌褐盖灞腙P后的一系列事變。
、峭鯇O:對尊禮、思慕者的稱呼,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這里疑指魯王、唐王。
、取按簾o”三句:嘆復國不易。
「賞析」
此詞見于《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雨有感”!按喝诊L雨”,是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節(jié)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后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詩詞的寄托,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憂時托志”(《六子詩序》)。此詞形式上雖“風流婉麗”,但詞人借以“憂時托志”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閱讀時須透過綺麗的表面,去體會深永的內涵。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春日
宋代:晁沖之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翻譯: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彎彎曲曲的小溪與岸上的綠樹交相輝映,細雨漂浮在浮萍上,好像撒上了細細的'沙粒。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鵝鴨不知道春天即將過去,爭相追逐著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注釋:
陰陰:草木繁盛。
趁:追逐。
賞析:
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詩。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凈,細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5
長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古詩簡介
《長命女·春日宴》是五代十國南唐詞人馮延巳所寫的一首詞。這首詞贈給丈夫,表達了一個賢淑妻子對丈夫的忠貞和“歲歲長相見”的真摯愿望。該詞語言清新明麗,通俗易懂卻能夠表達最真摯的感情。
翻譯/譯文
風和日麗的春天,擺起豐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許三愿:一愿郎君你長壽千歲,二愿我身體永遠康健,三愿我倆如同梁上燕呀,雙雙對對,幸福無邊。
注釋
①長命女: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名。全詞39字,上片三句三仄韻,下片四句仄韻。
、诰G酒:古時米酒釀成未濾時,面浮米渣,呈淡綠色,故名。
③妾身:古時女子隊自己的謙稱。
④歲歲:年年,即每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年輕女子向她的郎君祝酒陳愿的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
賞析/鑒賞
這首詞實際是祝酒詞,描寫春日開宴時,夫婦雙方祝酒陳愿。前兩愿分別祝郎君與自己長壽健康,第一愿以梁燕雙柄喻夫妻團圓,天長地久。馮詞三愿對于人問恩愛夫婦而苦則相當?shù)湫,主人公不求富貴.惟愿夫婦相守長久,意愿雖強而所求不奢,表現(xiàn)了古代女子對美滿生活的追求。
在具體描寫上。本詞不但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抒情,而且通過相應的具體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春日、綠酒、情歌、呢喃燕語,構成了極美的意境,對于愛情的抒寫是極有力的烘托。
整首詞采用婦人口吻,語言清新明麗,語淺情深,可謂做到單純與豐富富、平易與雅致高度統(tǒng)一,深得民歌精髓,化平凡為神奇,藝術效果奇妙。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春日原文賞析及翻譯01-16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4-04
春日原文,翻譯,賞析06-09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0-23
《春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7-22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春日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2-16
春日朱熹原文翻譯及賞析04-12
春日還郊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秦觀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