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琵琶行》教案

時間:2021-03-24 09:14:59 教案 我要投稿

《琵琶行》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琵琶行》教案匯編九篇

《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課型:鑒賞課

  授課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教學的重點在于整體領悟。因此,教學中不必過份拘泥于字詞教學,字詞知識可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掌握。課堂教學應圍繞下列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通過結構分析把握詩歌的整體美,通過語言品味領悟形象美。 最后設計一個課后練習,用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一.導語設計

  與數(shù)學一樣,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一并被稱為藝術的最高境界。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合的傳統(tǒng),如漢樂府、宋詞等。那么詩歌是怎樣將無形的音樂化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古代詩歌中描寫音樂的杰作《琵琶行》。

  【說明:科學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設計這一導語意在引起學生思考:科學、哲學、藝術中都包含有審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綜合思維是提高科學素養(yǎng)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鑒賞提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琵琶行》選自《白氏長慶集》。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上疏請求嚴懲兇手,陳詞懇切,觸怒當政者,遂遭限害,被貶為江州司馬。第二年秋天寫下了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通過描寫一個淪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發(fā)自己遭受打擊后的苦悶心情。

  “行”是古體詩的一種,音律比較自由,句法參差變化,便于長篇敘事或抒情。

  (二)、誦讀明意,把握結構

  1、誦讀正音: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在內(nèi)的六段文字。請其它同學指出朗讀中讀錯的字詞,教師根據(jù)學生歸納適當板書。

  2、明確內(nèi)容: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在敘事中充滿著豐富的感情(教師明確)。請學生根據(jù)敘事文章的特點概括每段內(nèi)容(學生歸納,教師口頭總結)。

  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涼身世?詩人為什么流淚最多?(學生自由回答)

  3、理清結構:敘述事件必須脈絡清楚,白居易是怎樣將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聯(lián)系在一起的(啟發(fā)學生理清敘事線索,分析詩章的圓型結構)?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秋江夜送客(敘事起筆)

  琵琶女 詩人

  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

  凄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

 。ㄔ敂⑹拢 (略抒情)

 。〝⑹率闱槿诤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

  為君翻作琵琶行

  滿座重聞皆掩泣

 。〝⑹陆Y尾)

  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凄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凄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通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后,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交匯融合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并未結束,由于琵琶女和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體驗,才有“莫辭更座談一曲”,才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著描述與抒情,最后以敘事結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的圓型結構,體現(xiàn)了一種結構上的對稱美。

  4、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nèi)容與作者的情感后,請學生分析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調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按笙摇币韵滤木湟弊x,有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要小聲讀!般y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nèi)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說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構”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原則。因為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先寫在黑板上。至于講析內(nèi)容的詳略,則應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

  (三)、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xiàn)得如此美妙的呢?

 、佟⒂秘S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jié)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jié)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fā)作了厚實的鋪墊。

 、、用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啟發(fā)性提示。)

  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

  【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yǎng)學生獨自領悟的能力!

  (四)、課外拓展(預先印制好,下課時發(fā)給學生)

  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

  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借以為題,發(fā)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云:“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眲t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為怪矣。(趙翼《歐北詩話》)

 、、趙翼認為白居易不應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及其能沖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

 、、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撥插弦”之后,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為什么?

  【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能力。“課外拓展”設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

《琵琶行》教案 篇2

  教學重點: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

  一、導入:

  上節(jié)課講到:琵琶女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經(jīng)歷呢?請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敘身世。

  二、閱讀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1、學生分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選派發(fā)言代表。

  2、多媒體出示句子,有小組代表發(fā)言分析,然后多媒體出示明確結果。

  (1)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年輕貌美 技藝高超

  (3)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紅極一時

  (4)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奢華歡樂 光陰虛度

  (5)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親人離散 時過境遷 嫁與商人

  (6)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獨守空船 凄涼孤獨

  (7)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今昔對比 感慨萬千

  3、總結琵琶女經(jīng)歷: 曾經(jīng)色藝雙全,紅極一時 如今年長色衰,漂流淪落。

  4、 學生再品第二段音樂描寫,自由交流,閱讀《名師一號》相關資料,最終讓學生明白此段音樂描寫既是在表現(xiàn)琵琶女技藝的高超,更是在通過音樂來書寫琵琶女的情感。為下文自敘身世做鋪墊。

  5、下面請同學們結合琵琶女經(jīng)歷再次欣賞一下其演奏的音樂,體會不同特點的音樂傳達琵琶女什么樣的情感。

  總結:正是這樣既旋律多變,又飽含情感的音樂引起了作者的共鳴。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禁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那么詩人與琵琶女究竟同在何處?

  三、閱讀第四段,概括詩人現(xiàn)狀。

  1、齊讀第四段

  2、多媒體出示詩句,由同學發(fā)言分析。

  (1)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被貶離京,臥病潯陽

  (2)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地勢荒僻,環(huán)境惡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孤獨苦悶

  3、補充作者經(jīng)歷,體會作者淪落之嘆。

  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32歲授校書郎、35歲升周至縣蔚、36歲時被擢為翰林學士,37歲任左拾遺(諫官),期間,他除了直言諍諫外,還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和《新樂府》,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病死在長安,白居易回故鄉(xiāng)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zhèn)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他的直言進諫和那些諷喻詩。

  4、今昔對比,總結作者經(jīng)歷

  曾經(jīng)得志升遷,如今被貶離京;曾經(jīng)春風得意,如今孤獨苦悶。

  5、總結詩人與琵琶女的共同點,理解主旨句。

  曾經(jīng) 色藝雙全 紅極一時 歡樂奢華 春風得意 才華橫溢 連續(xù)升遷

  如今 年長色衰 漂流淪落 孤苦寂寞 苦悶無聊 被貶離京 臥病潯陽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樂的溝通,詩人忍不住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感慨。這既是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對自己處境的感傷,更是對遭壓抑,受打擊的不滿。

  四、鑒賞最后一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先前我為琵琶女而嘆息,現(xiàn)在琵琶女為我“良久立”,二人已經(jīng)有了情感上的共鳴,此時心中充滿的是“天涯淪落”的凄涼,因而再彈琵琶已是“凄凄不似向前聲”,而聽者的感受也有了變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藝折服,現(xiàn)在也為二人的經(jīng)歷感傷,因而“滿座重聞皆掩泣”而詩人感觸最深,故而“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真是“天涯淪落至九江,潯陽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詩情,世人永唱《琵琶行》!

  五、聽最后兩段的配樂朗誦,體會作者的貶謫之恨。

  注:第二課時中需要強調的重點字詞見課件中標注的部分。

  六、作業(yè) 《名師一號》

  板書設計

  昔 今

  琵琶女 紅極一時 門庭冷落

  歡樂奢華 寂寞凄涼

  技藝超凡 色衰淪落

  同是天涯淪落人

  才華橫溢 被貶淪落

  白居易 得志升遷 被貶離京

  春風得意 孤獨苦悶

《琵琶行》教案 篇3

  白居易自幼聰慧,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一生留下近3000篇詩作。白居易的近3000篇詩歌中,流傳千古的就是我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人唏噓不已,白居易再聽琵琶女的彈奏后為什么“江州司馬青衫濕”呢?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詩歌的第二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一、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zhàn)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2、簡介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3、本文屬于樂府詩,簡介樂府: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于后者。

  4、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二、指導朗讀

  1、注意讀音

  錚(zhēng) 憫然(mǐng) 轉徙(xǐ) 潯陽(xún) 楓葉(fēng) 瑟(sè) 聲聲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紅綃(xiāo) 鈿頭銀蓖(diàn bì) 謫居(zhé) 整頓衣裳——(cháng) 還獨傾——(huán) 間關——(jiān)

  2、聽配樂朗讀

  3、自由散讀

  三、疏通小序,積累字詞(看注解,查工具書,和同學交流下列詞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長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擺上酒宴) 使快彈數(shù)曲——(暢快) 感斯人言——(被感動) 因為長句——(于是寫下了) 歌以贈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業(yè):朗讀并翻譯小序

《琵琶行》教案 篇4

  目標設置

  1.指導學生順暢地誦讀全詩并當堂背誦第二節(jié);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 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重點難點

  1學習用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藝術手法 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預習

  1、借助資料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注釋,通譯全詩,完成學案自主落實部分。

  3 、結合小序,理清敘事脈絡,概括各段內(nèi)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導入】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敝械摹芭闷奔础杜眯小 “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shù)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 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 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 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 范讀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注意讀準字音。

  湓浦口 ( )賈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

 。ǘ 速讀全詩,整體把握,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閱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 齊讀小序

  ② 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nèi)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郯l(fā)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 使彈數(shù)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 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 )讀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商婦怨

  2)讀P25注釋③、序、第一節(jié)與第四節(jié)相關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

  京官謫官恨

  4 .“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lián)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別離情。

《琵琶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保囵B(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玻畬W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保莆兆髡哂帽扔鞯氖址鑼懧曇舻母叱挤。

 。玻ㄟ^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jīng)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xiàn)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fā)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tài))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xiàn)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琵琶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體會詩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輔助:

  幻燈片

  開課時間:

 。玻皒x年3月

  開課班級:

  高三(6)班

  教學過程:

  1. 導入

  唐宣宗李忱曾寫詩贊揚白居易的詩,其中兩句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說說這兩句詩說的什么意思嗎?

 。ㄗ⒁庾プ 巴印、“解吟”、“長恨曲”、“胡兒”、“琵琶篇”理解)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傳之廣,也由此可見它的感染力之強。

  那么,《琵琶行》為什么有那么強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聆聽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間蘊涵的強大的情感力量。

  2. 齊讀全詩,再次走進文本。

  3. 分析:中學語文在線

 、 教師提問:琵琶篇里說琵琶,全詩一共寫了幾次聽曲?幾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樣的感情?

  三次:岸上聞曲 船上聽曲 船上再聽曲

  第一次:只寫聲從水上傳來,且極富吸引力,并無特別的情緒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聲”,凄涼

 、 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緒?

  齊聲讀第三節(jié),說說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輕時色藝雙全,受人追捧;年長色衰,門前冷落;委身賈人,獨守空船。

  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聽了這支飽含著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聽了琵琶女的身世傾訴,作者有什么反應?

  作者為什么要嘆息?

  作者為什么會有“天涯淪落”之感?

  這種“天涯淪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點?(四個問題分步提,學生答出第一個后再問第二個,依次類推)

  齊讀第四節(jié),思考問題。

  “我聞此語重唧唧” (落實“唧唧”一詞,“唧唧”即嘆息)。

  “同是天涯淪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白居易的身世經(jīng)歷:謫居 臥病 地僻 心苦

  相似點:都從京城二來,都曾受盡恩寵如今備嘗冷落,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 第三次的演奏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聲”?

  齊讀第五節(jié),思考問題。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鳴,這次的彈奏包含兩個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內(nèi)涵更深重。

 、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句的情感內(nèi)涵?(討論進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強調本詩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聽了不禁潸然淚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們讀了唏噓不已。人生的沉浮誰能主宰?只可嘆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請同學們再讀2、3兩節(jié),找出最能打動你情感的語句,并說出你的體會。

  教師預計學生可能交流的語句:

  l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曾經(jīng)年輕貌美,才藝出眾,卻不知年長色衰后竟有那樣凄涼的人生!

  l “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l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回想曾經(jīng)的青春年少,曾經(jīng)的風光無限,有豪華奢侈的縱酒放歌,有醉生夢死揮霍光陰,和今日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年長色衰,無奈委身于重利輕離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獨守空船

  看江水冰涼,明月無情,這時刻是何滋味?以景襯情。

  l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

  “忽夢”實非偶然。內(nèi)心時刻被巨大的淪落感侵蝕著,那一道道縱橫的淚痕實在是無人傾訴而無奈時的一種情感釋放呀!白日的痛苦誰都不愿帶到夢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夢也痛苦,然則何時而樂也?

  l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貶謫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有兼濟之志,后期則獨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連陰雨,雪上加霜。

  耳不聞雅樂,眼不見令人賞心悅目之景,見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這樣的感傷之景,聽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從中來的杜鵑聲和猿哀鳴,怎能不時時被貶謫之意包圍?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良辰美景無人同賞,一人獨飲用孤獨寂寞釀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與“絲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顯然有寓意,流露對貶官的怨言。

  l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興奮、激動中看出對絲竹之聲的饑渴,這實在是貶謫帶來的巨大的精神痛苦。

 、 評價學生的發(fā)言,以一副教師自創(chuàng)對聯(lián)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上聯(lián):琵琶女奏琵琶曲,彈者有心,聽者有意

  下聯(lián):白居易嘆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涼

  橫批:同是天涯淪落人

  4. 小結本課重點,布置作業(yè),結束此課。

《琵琶行》教案 篇7

  一、導課:復習引入,注意名句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二、本課目標:分析并欣賞詩歌的音樂描寫。

  音樂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音樂被貶低為亡國之禍:陳后主《玉樹后庭花》。音樂成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三、誦讀第二節(jié),理解內(nèi)容:

  調弦校音,情隨聲出(序曲)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總寫)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第一樂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絕,幽愁暗恨(第二樂段)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第三樂段)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曲終)

  江心月白,余韻無窮(魅力)

  四、師生共同分析、欣賞: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么特點?并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yōu)美)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凄厲)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附:[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比喻性的。

  附:元稹《琵琶歌》里的“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李紳《悲善才》里的“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也都是以聲喻聲的。元詩比白詩為早,白詩“鶯語”二句,可能受到元詩的影響,但較元詩為勝。

  2、疊詞和聯(lián)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xù)續(xù)、嘈嘈、切切

  聯(lián)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使音節(jié)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如前分析)

  2)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曲中帶情:

  過渡:當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著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著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未成曲調先有情。

  似訴平生不得志。

  琵琶女以情演曲說盡心中無限事。詩人以情繪聲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問: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為何能聽出?

  --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于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tǒng),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5、小結:

  描寫特色: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

  B、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

  D、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

  分析鑒賞詩文的技巧:咀嚼語言,分析手法

  整體感知,品味感情

  五、比較閱讀:

  1、韓愈《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耳鬢廝磨,竊竊私語)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zhàn)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由剛轉柔起伏回蕩,如浮云柳絮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 于捉摸,卻逗人情思。)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huán)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翩躚之中,一只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jīng)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托。聯(lián)系后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

  ――以上是正面描寫,多用比喻,且?guī)Ц星椤?/p>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懽约郝犌俚母惺芎头磻瑥膫让婧嫱星俾暤膬(yōu)美動聽。)

  ――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yōu)美動聽

  簡析:

  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難怪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在耳鬢廝磨,竊竊私語。忽然,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zhàn)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回蕩之姿。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云,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于捉摸,卻逗人情思。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huán)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翩躚之中,一只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jīng)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托。聯(lián)系后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皾褚隆本渑c《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只是后者表達得比較直接、顯豁罷了。

  后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yōu)美動聽。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

  2、劉鶚《明湖居聽書》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寫白妞開始(唱)的情景: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其中又使用了比喻罷了!杜眯小穼懸魳罚獠辉趯懸魳范趯懭,在慨嘆琵琶女身世凄涼和抒發(fā)自己的不滿!睹骱勇爼分徊贿^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無弦外之音。兩者相較,我以為《琵琶行》勝過一籌。

  3、陳風同學《永遠的天使—KangTa》:

  像夏日的冷飲,清涼得透人心底;像咖啡的香氣,繞梁三日不絕;像濃濃的烈酒,囂張狂野;像情人手中接過的牛奶,溫馨柔和;像剛泡開的濃茶,沁人心脾。這,就是去年韓國超人氣組合HOT的主唱安七炫----KangTa的嗓音。

  六、作業(yè):

  1、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課外閱讀劉鄂《老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朱自清《歌聲》,體會音樂描寫。

  2、聽李娜《青藏高原》音樂,寫一段文字,不少200字。

《琵琶行》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詩歌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3、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藝術手法 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預習題:

  1、借助《名師一號》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注釋,通譯全詩,完成名師一號自主落實部分。

  3 、結合小序,理清敘事脈絡,概括各段內(nèi)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敝械摹芭闷奔础杜眯小 “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shù)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杜眯小肥俏覈膶W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閱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 齊讀小序

  2 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nèi)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3 發(fā)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 使彈數(shù)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究竟是什么樣的音樂引起了作者共鳴,為什么他聽后會產(chǎn)生共鳴?我們先隨著白居易的生花妙筆一起去欣賞一下琵琶女的彈奏。

  四、鑒賞詩中的音樂描寫,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鑒賞第一段

  1、一生讀第一段

  2、具體分析:

  時間 秋天的夜晚 地點 潯陽江頭 環(huán)境 蕭瑟

  事件 設酒送客 心境 寂寥 凄涼

  (注意:“別時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涼的心境。)

  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渲染凄涼的氛圍,奠定全詩的基調,為琵琶女的出現(xiàn)設伏,做好鋪墊。

  3、齊讀第一段,體會凄涼。

  4、鑒賞過程中需要強調的字詞。

  瑟瑟、管弦、慘、茫茫、主人下馬客在船。

  (二)鑒賞第二段

  1、齊讀首句至“猶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場有幾個階段?(教師點撥)

  引導回答:樂聲引人,尋聲問人,相邀始見。

  3、“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側面烘托,突出樂聲之妙。

  4、重點分析“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內(nèi)心及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強調的字詞 暗、遲。

  6、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她終于露了半張臉,遲遲不肯出場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樣的音樂?讓我一起來欣賞。

  根據(jù)其演奏過程劃分出不同階段。(老師點撥即可)

  轉軸調音 未成曲調先有情 大家風范 出手不凡

  聽者感受 弦弦掩抑聲聲思 抑郁不止 訴說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嫻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強調的字詞:思、信手)

  7、鑒賞具體描寫部分

  (1)一生讀

  (2)琵琶女的演奏可謂精彩絕倫,詩人的描寫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如此難以描摹的音樂詩人是如何做到描寫的這么成功的?

  思考討論:所寫音樂的具體特點,描寫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分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選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多媒體出示填表練習。

  詩句 特點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濁重輕細 急促清脆 疊音擬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婉轉流利 比喻摹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幽咽冷澀 低沉暫歇 比喻摹聲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鴉雀無聲 繞梁不絕 環(huán)境烘托

  (注意:老師要發(fā)問,強調抓住詩中重點詞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尤其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中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結合)

  (3)需要強調的字詞:間關、暫、幽愁、突出

  小結:正是以上手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們同樣能夠領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聽第二段配樂朗讀,感受音樂之美。

  結束語:琵琶女的彈奏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嗎?前邊提到:“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請同學們課下思考談論,我們下節(jié)課再講。

  五、作業(yè):

  1 背誦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結合琵琶女身世說說琵琶曲所表現(xiàn)的情感,再次體會琵琶女的演奏。

  板書設計:

  濁雜輕細 清脆急促 疊詞擬聲

  婉轉流利 歡快無比 比喻摹聲

  仇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鴉雀無聲 繞梁不絕 環(huán)境烘托

《琵琶行》教案 篇9

  一、教學目的:

  1、欣賞并學習詩中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第二詩段,以串講為主。

  2、難點: 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三、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示:字詞正音:

  湓pén(江名) 賈gǔ(商人) 思sì(名詞,思緒) 嘈cáo(聲音粗重)

  舫fǎng(船) 蝦蟆hámó 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裝飾品) 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頭用具) 嘔啞ōuyā(象聲詞,樂聲嘈雜) 嘲哳zhāozhā(象聲詞,聲音細碎)

  二、作者簡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杜眯小肥俏覈膶W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學過他的作品《賣炭翁》。

  三、詞的相關知識

  1、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2、關于小序:

  詩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四、課文分析鑒賞

  元和十年(9),予左遷(10)九江郡(11)司馬(1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13),

  降職為 秋天(我)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14)。問其人,本長安 倡女(15),

  鄰船 的人 那琴聲 地發(fā)出京城樂曲的聲調 原來是 歌女

  嘗學琵琶于曹穆二善才(16),年長 色衰, 委身(1)為賈人(2)婦。 遂

  過 向 樂師 年齡增長,容顏衰老 嫁 給 作妻子(我)就

  命 酒(3),使快(4)彈 數(shù) 曲。曲罷 憫然(5), 自敘 少小

  叫(手下人)擺酒 暢快 彈奏幾支曲子 彈完(她現(xiàn)出)憂郁的樣子 述說年輕

  時歡樂事,今漂 淪(6)憔悴, 轉 徙 于江湖間。予出官(7)二年,

  事情 漂泊淪落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輾轉遷徙 各地 京官外調(已有)

  恬然(8)自安, 感(于)斯人言, 是夕始覺 有遷謫 意。 因 為

  自己覺得安然 (卻)被這人的話感動了 才覺得被貶謫的失意之情 因此寫了

  長句(9),歌(10)以贈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1),命(12)曰《琵琶行》。

  (這首)七言詩 作歌 并送(給)他 共 字 命名 叫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段:

  潯陽江頭(13)夜送客,楓葉荻(14)花秋瑟瑟。

  晚上,在 邊 秋風下, 響瑟瑟

  第一層: 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起因、自然環(huán)境,全詩一開始就籠罩著悲涼的氣氛。

  主人(16)下馬客在船,舉酒 欲飲 無 管弦(17)。

  白居易 陪 走上 酒杯 (卻)沒有(助興的)音樂

  醉不成歡 慘(18)將別, 別時 茫茫江浸月。

  (酒) 歡樂悲傷 分別 (看到江面) 月影映在江里

  分析: 主人下馬與客在船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馬登船。

  在遠離京都的潯陽江邊送客,這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悵惜別;霜葉衰草,秋風蕭瑟,更顯出荒涼寥落;沒有音樂助興,只能對飲悶酒,借酒澆愁,更反映出失意謫居的冷落寂寞。一個慘字,直抒胸臆,真實表現(xiàn)了當時的場面氣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間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形象說明詩人此時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樣無邊無際,此時的心緒就象江中破碎動蕩的月影一樣零亂。以上這些描寫,為悲劇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場,創(chuàng)造了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 寫與客人餞別時的凄涼情景。

  忽 聞 水 上 琵琶聲,主人忘歸 客 不發(fā)。

  然聽到 面 (飄來) 琴聲 回去 (也) 出發(fā)

  分析: 從側面表現(xiàn)了琵琶曲強大的吸引力量。這兩句,從感情上來說,是由抑郁到驚喜的一個轉折;從結構上來說,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先聞其聲,后見其人。

  第三層: 概括寫出主客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的神往。

  第一詩段: 作者秋夜江邊送客忽聞琵琶聲。(詩的引子)

  尋 聲暗(19)問 彈者誰? 琵琶聲停語欲 遲(20)。

  順著 輕聲 詢問 要回答,(又有些)遲疑

  移船 相 近邀相見,添 酒 回燈(20)重 開宴。

  把船移近那船 她 上 菜拿回 盞 新

  千 呼萬 喚 始 出來, 猶抱 琵琶半遮面。

  聲 聲 (她)才(走) (卻)還 著 遮住半邊臉

  分析: 尋問移添回開宴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忽聞琵琶聲和急欲見到彈奏者的迫切心情。詩人運用想象欲語遲、夸張千呼萬喚始出來和行動描寫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煉而又細膩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此時矛盾復雜的心情。這中間有自慚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獻藝卻又拗不過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束縛下的猶疑和顧慮。準確描繪了琵琶女真切的個性,復雜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見其態(tài)。

  第一層: 寫邀請琵琶女的經(jīng)過。

  轉 軸撥 弦(22) 三 兩聲,未成 曲調 先 有 情。

  動琴 動琴 (調音)三聲兩聲 沒彈奏 (就) 含 深

  弦弦掩 抑(23) 聲聲思(24),似 訴平生不 得志。

  (一) 低沉抑郁(的樂聲)(一) 愁思 好 傾 一 能

  低 眉信手(25)續(xù)續(xù)(26)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著頭隨 連續(xù) 撥 傷心的事情

  分析: 寫琵琶女的調弦、音調、感受、神態(tài),包含豐富的切身生活體驗,為下文彈奏有情作鋪墊,是情的根源。這里略寫,預示以后琵琶女自敘身世的一段敘述。

  輕攏慢捻抹復挑,(27) 初為《霓裳(1)》后《六么(2)》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 先彈奏 彈奏

  分析: 寫指法,即演奏者對各種技法綜合的、熟練地運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接著寫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對音樂展開大段描寫。

  大弦(3)嘈嘈(4)如 急雨,小弦(5)切切(6)如私語。

  粗 如同(降臨的)急雨 細 在低聲私語

  分析: 對比在不同彈法下產(chǎn)生截然相反的音樂效果。嘈嘈、切切,象聲詞,采用對比手法。

  嘈嘈切切錯 雜 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7)

  交錯間雜彈奏(好象) 在 里

  分析: 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盤來概括音樂的美。

  間關鶯語花底滑(8), 幽咽(9)泉流冰下難(10)。

  像黃鶯在花下啼叫一樣宛轉流利 像冰下泉水幽幽咽咽冷澀艱難

  分析: 滑和難比喻聲音的特色,滑指流利暢通,像善于歌唱的黃鶯在花間鳴叫一樣流暢、悅耳;難指滯澀阻塞,就像人低聲哭泣,氣咽聲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難通。幽咽,見杜甫《石壕吏》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這是詩人想象中聽到的聲音。其特點: 如泣如咽,似斷似續(xù)。

  冰泉冷澀弦凝絕(11), 凝絕不通聲暫歇。

  像冰下的泉流寒冷滯澀,弦聲漸緩似要斷絕 凝結不通弦聲暫時停歇

  分析: 形容聲音越來越低沉,以至停歇。

  別有 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 聲勝有聲。

  另 一種 產(chǎn)生 這時 琴

  分析:停止后,讓聽眾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暫時的寂靜無聲,比連續(xù)不斷的鏗鏘之聲更能撩撥人們的心弦,增加一層對比: 有聲無聲。

  銀瓶乍 破 水漿迸, 鐵騎突 出刀槍鳴。(12)

  突然破裂 濺射 爆發(fā) 齊鳴

  分析: 形容琴聲在沉咽、暫停后忽然又爆發(fā)出激越、雄壯的樂音,是全曲的最強音。

  樂曲旋律的變化:舒緩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曲 終 收撥 當 心 畫,(13)四 弦 一聲(14)如裂 帛。

  樂曲終了用撥子對著(琵琶)中心劃一下 四根琴弦 響 象撕裂綢帛

  畫通劃

  分析: 寫樂曲收束時的動作和聲音。

  第二層: 彈奏琵琶的過程。(全詩描寫重點,最精彩的地方)

  東船西舫悄 無言, 唯見 江心秋月白。

  船靜悄悄 話聲 只看見 一輪秋月淡白

  分析: 用精煉的筆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藝術效果。

  第三層: 聽眾的反映。

  為什么演奏完畢,要添上這兩句?

  1、為了突出音樂效果。

  悄無言比報之以熱烈的掌聲或喝彩聲更好,這就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樂曲引人入勝,感人肺腑,它雖然結束了,但聽眾還是曲意未盡,仍然沉浸在動人的音樂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癡。這是一種最好的藝術反應,在大段的直接描寫之后,續(xù)以這兩句精練而意味深長的間接描寫,更突出了音樂的魅力, 是畫龍點睛之筆。

  2、為了深化詩歌的意境。

  它把動態(tài)的音樂凝固在靜態(tài)的畫面里,曲終已經(jīng)收撥,樂聲已經(jīng)消逝,但人們的欣賞活動仍在繼續(xù)。眼前是江水茫茫,無邊無際,四周寥落,萬籟俱寂,中天一輪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輝。人們憑著詩意的想象,似乎感到這秋涼的夜色中彌漫著音樂的氣氛,這粼粼的波光中蕩漾著動人的旋律?傊嘁衾@梁,不絕如縷。這兩句詩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愴的樂曲和凄清的畫面都融為一體,這種以景結情的寫法,頗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

  第二詩段: 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情景,著重表現(xiàn)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琵琶聲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第 二 課 時

  一、課前背誦引入

  二、課文鑒賞分析

  1、聽讀課文

  2、分析課文

  沉吟(15)放撥插 弦 中, 整頓衣裳起 斂容(16)。

  片刻把撥子放插琴弦之中 理 現(xiàn)出正容

  第一層: 過渡句,琵琶女由彈奏結束到準備自敘時的動作和神情。

  自言 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17)下住。

  說(她) 子 居住

  十三學得 琵琶成,名 屬教坊(1)第一部。

  成彈奏 名字列在 最前一部

  曲 罷 曾教善才 服, 妝成 每 被秋娘(2) 妒。

  一曲彈完 使琵琶名手嘆服 上妝后常常 美貌歌伎嫉妒

  五陵年少(3) 爭 纏頭(4), 一曲 紅綃不知數(shù)。(5)

  京城富貴子弟 送 (彈完) (所得) 不計其數(shù)

  鈿頭銀篦(6) 擊節(jié) 碎(7),血色羅裙 翻酒污(8)。

  鑲著金花的銀釵(給音樂)打拍子敲碎了 紅 (被)潑翻了的酒沾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 秋月春風等閑度。

  又 (歡笑) 白白消度

  弟走 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9)。

  離開 容貌衰老

  門前冷落鞍馬稀, 老大(10)嫁作商人婦。

  車馬 少 年紀大了 給商人作妻子

  商人重利 輕 別離,前 月 浮梁(11)買茶去。

  營利輕視 個 到 離去

  去來(12) 江口守 空船,繞 船月 明江水寒。

  (他)走了以后(我在) 獨守 圍繞 月光 清寒

  去來: 偏義復詞,來: 助詞無義。

  夜深忽 夢 少年事, 夢 啼 妝淚 紅闌干。(13)

  忽然夢見年輕時的往事 夢中啼哭淚洗脂粉紅痕滿面

  分析: 前半部分描寫早年色藝超群時的奢華愜意的歌伎生活,為反襯后來的凄涼生活作鋪墊,后半部分表現(xiàn)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轉變的三個原因: 弟走從軍,阿姨身亡,年長色衰。

  第二層: 琵琶女自敘身世的話,敘說前后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

  分析: 本段運用對比、反襯手法: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輕美貌,反襯后來的年長色衰;用昔日的紈绔子弟爭相追逐,門庭若市,反襯后來的門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歡笑,反襯后來的滿腹辛酸;用夜夢往事來反襯只有明月寒水作伴的孤寂生活和傷感情懷。

  這一段里,作者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典型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凄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但是詩人筆下的琵琶女沒有認識到昔日賣笑承歡,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一種被侮辱、被摧殘的痛苦生涯,相反還抱著炫耀、追戀、惋惜的態(tài)度。她只是悲嘆紅顏易老,繁華早逝,卻沒有從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覺醒。詩人也僅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個人的悲劇,卻沒有認識到這是社會的悲劇,更沒有揭示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根源,這說明作者的階級局限,他還不可能從本質上來認識和表現(xiàn)琵琶女的悲涼身世。

  琵琶女一生遭遇,可用漂淪憔悴來概括。她的身世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悲劇,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特別是歌女的不幸遭遇。夢啼妝淚紅闌干是對當時社會的強烈控訴。

  第三詩段: 寫琵琶女的身世。

  第 三 課 時

  一、課前引入

  背誦課文已經(jīng)講析部分

  二、課文鑒賞分析

  我聞琵琶 已嘆息,又聞此語重 唧唧(14)。

  早 這話更加嘆息不已

  分析: 這一句用了互文的手法,是過渡句,承第二、第三詩段,表達了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 是 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識!

  樣 漂泊 的 見 經(jīng)

  分析: 這兩句寫出了自己與琵琶女之間身世的共同點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之間雖然出身、經(jīng)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處:1、一個本是京城女,一個去年辭帝京,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地僻的江州; 2、一個是名滿京都的名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 3、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相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著滿腹的幽愁暗恨,過著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為如此,詩人寫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正是為了表現(xiàn)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喚起人們對琵琶女的同情;而詩人寫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發(fā)郁積心中的左遷之愁、貶謫之恨。這正是作者的寫作動機,這兩句是全詩的主題所在。詩人通過淪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來抒發(fā)自己憂國遭貶的政治苦悶。把對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對被貶謫的滿腔幽憤,對封建社會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織在一起,是封建社會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現(xiàn)成了人們表達同病相憐,互相慰籍的名句。這兩句直抒天涯淪落之感。

  第一層: 寫作者的感慨。

  我從去歲辭 帝京,謫居臥病 潯陽城。

  辭別京城 被貶抱病住在

  潯陽地 僻 無音樂,終歲不 聞 絲竹聲。

  地方偏僻 年 能聽到音樂

  住 近 湓江地 低濕,黃蘆苦竹繞 宅 生。

  住地附近 地勢 環(huán)繞住宅叢生

  其間旦暮 聞 何 物? 杜鵑啼血(1)猿 哀鳴。

  這里早晚能聽到什么聲音 猿猴

  春江 花朝 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 傾(2)。

  春江流水,花開早晨,月照秋夜 常常拿 就獨自酌飲

  豈 無山歌與村笛,嘔啞(3)嘲哳(4)難為聽(5)。

  難道(此地) 叫人聽不下去

  分析: 著重表現(xiàn)詩人謫居江州后的凄涼生活和郁悶心情,揭示作者發(fā)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感慨的原因。這一層運用反襯的手法:(1)、先說無音樂;(2)、聽慣了傷感的啼鳴;(3)、山歌與村笛之難聽。一方面突出處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襯琵琶女演奏的優(yōu)美絕倫。

  第二層: 詩人自述。

  今夜聞君 琵琶語(6),如聽仙樂耳暫(7)明。

  (彈奏) 曲調 暫時清明

  莫辭更坐彈 一曲,為君翻作(8)《琵琶行》。

  再 彈奏 寫 (一首)

  第三層: 對琵琶女的頌揚與請求。

  段意討論:第四詩段: 寫作者的感慨。

  感我此言 良久立, 卻 坐(9)促弦(10)弦 轉(11)急。

  被 (她)很久站立 退回(原處)坐下 緊 弦聲更加 急促

  分析: 寫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應,包含了非常復雜的感情,有對詩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長期受人玩弄、侮辱后,竟然得到詩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滿腔激情通過琵琶聲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 聲, 滿座 重聞 皆掩 泣(12)。

  (弦音) 象剛才的樂聲 所有在座的人又聽后都掩面哭泣

  分析: 皆掩泣比前悄無言程度更深,表現(xiàn)對兩個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 下 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 濕(13)。

  眼淚流下 (被淚水)打濕

  分析: 用設問句表現(xiàn)自己傷感程度之深,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峰時突然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第五詩段: 寫琵琶女重新彈奏,詩人為之淚下。

  三、師生共同討論寫作特點:

  要求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后,師生共同爭論:

  以聲喻聲,聲中有情,聲中有形。

  用一連串比喻(博喻)來描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不僅以讀者熟悉的種種聲音來形容讀者比較生疏的琵琶聲,還使讀者在聞其聲的同時能見其形。這樣比喻,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還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四、小結和作業(yè):

  1、課后練習

  2、背誦全文

  附錄:板書設計

  音樂描寫:

  嘈嘈粗重

  切切細輕

  急雨急驟、緊張

  錯 私語舒緩、松弛

  雜 滑 流利、暢通

  彈 難 滯澀、阻塞

  有聲

  無聲

  迸、鳴激越、雄壯、強烈、高亢、昂揚、剛健

  凝絕、幽咽、私語微弱、低沉、抑郁、柔

【《琵琶行》教案匯編九篇】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案匯編10篇07-30

《琵琶行》教案匯編九篇07-29

《琵琶行》教案匯編六篇07-05

《琵琶行》教案匯編五篇05-13

《琵琶行》教案匯編八篇05-01

《琵琶行》教案匯編9篇03-19

《琵琶行》教案匯編7篇03-17

《琵琶行》教案匯編6篇03-14

《琵琶行》教案匯編8篇03-07

《琵琶行》教案匯編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