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通用26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與噴壺噴水的現(xiàn)象的關系。
2、樂意隨著發(fā)現(xiàn)不斷地參與探索,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裝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張圖表。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fā)幼兒對制作小噴壺的興趣。
1、小朋友你們給小花,小草澆過水嗎?平時是怎么澆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師也做了一個澆水的工具,這噴壺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讓噴壺噴出水來?
3、教師交代規(guī)則:用正確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傾斜。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瓶子上的號碼。
二、幼兒嘗試制作小噴壺。
1、幼兒制作,用吹的方法讓噴壺吹出來。
2、集中交流分享:(將瓶子分兩邊放好—成功的,還沒有成功的)
(1)先請制作成功的幼兒介紹: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噴壺為什么能噴出水來?
(2)你覺得為什么噴不出水來呢?
(3)請幼兒上來示范,教師小結:請幼兒觀察瓶蓋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讓幼兒感知小孔的大小。
(4)請剛才沒吹出來的小朋友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想辦法讓小水壺噴出水來,已經噴出的小朋友幫助他們。
三、猜測,吸管的位置與噴水現(xiàn)象的關系。
1、現(xiàn)在我們小水壺都噴能噴出水來了!
2、出示三張圖表,先看看,你覺得這樣水會噴出來嗎?這三種情況你都去試一試,你又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3、幼兒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討論分享,提升經驗:
(1)你試過嗎?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2)驗證幼兒的猜測,引發(fā)觀察和思考。
(3)小結:為什么小水壺會噴出水來?我們再往吸管里面吹氣的時候空氣會跑進去,形成壓力水就會從另一個小孔跑出來,所以當我們把吸管插進大空中時空氣會從大孔中跑出來,水也就出不來了。
四、活動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噴壺去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澆水吧!
小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關注自己體重的變化,初步感知體重與健康的關系。
2、了解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經驗基礎:幼兒在園集體體檢之后;幼兒有下棋、看表格的經驗。
2)物質準備:二塊大板;幼兒體重表;健康卡;圖片;棋子;PPT等。
活動過程:
一、學看表格,關注變化學看體重表——關注自己體重所發(fā)生的變化
1、出示體重表一:根據(jù)體檢結果,說說自己現(xiàn)在的體重。
2、看看比比,自己體重有什么變化?
3、出示體重表二:解讀符號“——”。
4、將自己此次的體重數(shù)字卡貼在表二中相應的格子里。
二、討論交流,提煉方法討論交流——提煉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1、觀察表二,提問:體重是輕好還是重好?
2、請保健老師來說說答案,同時解答幼兒的提問。(突出體重過重會影響健康)
3、提問:是什么原因會使我們的體重增加過快呢?(出示PPT)
4、提問:有什么好辦法能控制體重、保持健康?(出示PPT)
三、參與游戲,鞏固知識玩“健康棋”——在游戲中鞏固所學到的方法
1、老師介紹健康棋。
2、將體重增加過快的原因與控制體重好辦法的圖示予以制定規(guī)則。
(如:吃油炸食品退三格;每天運動進四格等。)
3、幼兒放棋譜、數(shù)字卡、圖片等,共同玩“健康棋”。
4、小結:鼓勵幼兒將所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
活動反思:
1.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的認識活動基本是在行動過程中
進行的,因此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喜愛的小豬角色,以豬媽媽帶領豬寶寶去外婆家做客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讓幼兒在游戲中說一說、做一做,這種游戲化的情景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興趣盎然。
2.活動采用了課件、表演等多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如:兒歌表演中,教師以“小豬吃飯,啊嗚啊嗚,小豬睡覺,呼嚕呼嚕!钡刃蜗笊鷦拥恼Z言和動作,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致,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整體發(fā)展,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知識,萌發(fā)了幼兒美的感受。
3.師生共同游戲,使師生關系協(xié)調、和諧。活動中教師以豬媽媽的角色,帶領幼兒展開游戲,讓幼兒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的平等性。
小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剪刀剪硬質物品,學習用廢舊乒乓球制作旋轉的小花。
2、通過探究小花旋轉,鍛煉動手操作能力。
3、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1、廢舊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錄音機,歡快音樂。
3、幻燈片。
4、魔袋一個,不同材質的小花。
【活動過程】
一、"變小花",導入活動。
教師扮魔術師,從魔袋中變出出不同材質的小花,導入活動。
二、幼兒制作旋轉的小花并探究旋轉的奧秘。
1、幼兒闖第一關"觀察關"。
播放幻燈片1,幼兒在觀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礎上說一說其制作方法。
(1)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誰能說一說是怎樣做成的?
(2)師生小結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強調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兒闖第二關"動手關"。
播放幻燈片2,
(1)幼兒動手制作小花,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自由探索:請你試一試,如何讓你的小花轉起來。
3、幼兒闖第三關"探索關".
播放幻燈3,借助學具讓小花旋轉起來。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讓幼兒再次嘗試。
(2)小結幼兒操作,肯定幼兒的探究。
4、幼兒闖第四關"揭秘關"。
播放幻燈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兒討論:小花為什么一直轉,不容易掉下來。
(2)師生小結:必須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來,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傾斜度決定小花的旋轉速度。
5、游戲"看誰轉的快",幼兒親自嘗試如何讓小花轉的更快。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比賽,看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誰的小花轉的又快又穩(wěn),不會掉下來。
三、聯(lián)系生活,感受旋轉的快樂。
1、幼兒尋找生活中旋轉的物品。
2、幼兒用肢體動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轉的快樂。
小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2.啟發(fā)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筆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2.放大鏡、鏡子、望眼鏡、紙筒。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內容,提問: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見了什么?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為什么?
2.小結:原來站在高處和低處看到的事物是不一樣的,站的地方不同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看事物呢?
二、幼兒探索看的不同方式:
1.幼兒自由探索看的方法,并用自己看得清楚的圖形、標記或圖案進行記錄。
2.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3.運用材料探索看的方法,并進行記錄。
4.幼兒交流探索的方法。
三、小結:
原來看有這么多種方法,可以倒著看,瞇著眼看……還可以借助工具來看,用這么多的方法來看事物都相同嗎?
讓我們用這些方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教學反思:
“看”是人的天性,只要用心去看,平常生活之中,處處有意義,事事顯新奇。近日,曹幼大班年級組親身體驗了眼睛越看越“明亮”,越看驚喜的“亮眼看世界”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各種各樣的看:《站在高處看一看》、《小洞洞里看世界》、《高老鼠和矮老鼠》?纯次业募,看看我生活的地方:《我看我家》、《小鬧種》、《我居住的地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在高處看是一個摸樣,在低處看又是一個摸樣;從小洞洞看出來又是很新奇;從我家到社區(qū),到周圍的生活;從社區(qū)走到大街上看看,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這些都是圍繞幼兒生活的地方來開展,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細地看,我的身邊、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兒。從而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長大建設家鄉(xiāng)、祖國的美好愿望。
主題活動雖然是短短的三周,但孩子們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繪畫能力、表現(xiàn)力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從而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一個非常必要的基礎。
小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并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征,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guī)。
物質準備:
(1)學具
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喜羊羊和小羊們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還沒來得及裝電燈,沒有電燈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辦呢?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1)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2)做好實驗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3)聽到琴聲后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1)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2)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羊村城堡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羊村城堡剛安好的電線被灰太狼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么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么材料,就根據(jù)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2)請將這些材料的一頭與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接在一起后,將材料的另一頭接到電池的一端做實驗;
(3)每做完一次實驗,就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并寫上你們兩個人的號數(shù);
(4)全部實驗結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收拾的時候,請將記錄紙按亮與不亮符號分別貼在板上。
4、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根據(jù)記錄紙陸續(xù)取相應的材料做實驗;
(2)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實驗,一人拿電池,一人拿電線;
(3)提醒幼兒將材料的一頭和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纏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連接電池一頭做實驗;
(4)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5、兩兩交流。
6、集中交流,引導幼兒看記錄表分析并驗證: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描述實驗過程與結果,并根據(jù)幼兒的記錄情況與猜想情況進行驗證,進一步引導幼兒了解使燈泡亮起來的方法。
7、師幼共同小結。
鐵、銅等金屬的東西能導電,塑料、布和毛線不能導電。
四、活動結束,教育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1、接電線使燈泡亮起來。
2、教育幼兒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實驗的愿望。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導電,哪些不能導電呢?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一說、試一試。
教學反思: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把幼兒分成幾組,讓他們自己分配角色,每組有操作員和記錄員,每個幼兒都帶著任務認真地操作。由于幼兒之前有了安裝電池的經驗,操作起來比較順手,整個活動,幼兒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動手能力很強,而且能舉一反三。通過實驗,幼兒懂得多節(jié)電池連接的方法:兩節(jié)電池正負極連接好,電線的一頭連接于電池的正極,另一頭繞于燈泡上,再連接在電池的負極,實驗成功——燈泡亮了。每次實驗成功,孩子們都雀躍歡呼,每組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多次地嘗試和摸索,孩子們探索出小燈泡發(fā)亮的秘密,知道電池大小、多少與燈光強弱之間的規(guī)律。正確的記錄和表達實驗結果是本活動的一個難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給與孩子一點提示和幫助后,每組幼兒的記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組是用圖畫記錄,有的組是用文字加圖畫記錄,但得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雖然幼兒交流的時候有點大聲,但整個活動,老師作為一個引導者適時地給與孩子一點引導和幫助,孩子們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是輕松愉快的,師生、生生互動較好。不足之處,記錄和講解實驗結果是幼兒的弱項,在今后的活動中要注意加以培養(yǎng)。最后,教師通過講解實驗記錄表,進一步指導幼兒正確記錄實驗結果和肯定今天的實驗結果,這個活動效果較好。
小班科學教案 篇6
本次活動源于繪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小怪物》,該書通過小熊一家尋找城堡主人的故事展開,把數(shù)學知識融入其中,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對于大班幼兒而言,復合分類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在日;顒又校覀儼l(fā)現(xiàn)大班的孩子,往往會對有一定難度的活動感興趣,他們已經有了初步的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和需要,因此,根據(jù)內容的趣味性以及孩子們現(xiàn)階段對知識需求,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jù)物體特征用排除方法逐步找到目標,學習復合分類。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分類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故事情節(jié)引入活動。
師:認識他們嗎?小熊一家喜歡旅游,瞧,他們這一次來到了一個很大的森林游玩,他們走得又累又餓,這時他們看到了一個城堡,進入城堡看到一桌豐盛的食物,小熊一家太餓了,坐下來就吃了起來……
2.數(shù)一數(shù)小怪物的數(shù)量。
師:一、二、三……小熊一家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小朋友你們來幫忙吧,數(shù)數(shù)有幾只小怪物。
(如果幼兒數(shù)得不一樣,師:到底有幾只呢,你是怎么數(shù)的?如果幼兒的答案一樣,師:我們來驗證一下。一個一個數(shù)對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太簡單了,我們可以怎么數(shù)?)【這是活動的開始部分,直選用了繪本中的三張圖片講述故事,通過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結合故事情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中還滲透了多種方法數(shù)數(shù)的內容,現(xiàn)階段大班的幼兒應該學會多種方法的數(shù)數(shù),本環(huán)節(jié)中數(shù)數(shù)小怪物的數(shù)量,運用魔術筆功能圈出數(shù)群,能夠幫助幼兒學習多種方法的數(shù)數(shù)。】
二、找出小怪物的特征,為分類做準備。
1.找出小怪物的特征。
師:一共有二十只小怪物,這二十只小怪物一樣嗎?哪些地方不一樣?
2.理解標記的含義。
師:我們用這個標記來表示**,那這個標記表示什么呢?(是與不是、有與沒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引導幼兒找出小怪物的特征,并運動白板的淡入功能,逐一顯示幼兒說到的小怪物的特征標記,并區(qū)分“是”與“否”的標記,為后面的多種特征的分類做好準備!
三、引導幼兒學習復合分類
1.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提出要求。
師:小怪物們看到自己的食物被吃了,非常生氣,他們嚷著要把小熊一家關起來,這時一只小怪物跳出來說“等等,我們來玩著找人游戲,我們的大王就在我們中間……只能提5個問題!
【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提出要求。在故事情節(jié)中,利用小怪物的身份提出根據(jù)5個問題找出大王的要求,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引導幼兒根據(jù)小怪物的特征進行提問。
師:大王會是誰呢?你覺得大王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會說出某種特征)師:那我們來問問“大王,大王,你長(有)**嗎?”(操作課件,出示記錄表,在第一個問題處放上標記)【在這里如何將問題引導特征上是關鍵,因此,在這里,運用了指向明確的提問“大王會是誰呢?你覺得大王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那么孩子肯定會回答“我覺得是有牙的那個,或者是有角的那個……”等等,減少了幼兒不必要的胡亂猜測,突出特征的功能。老師接著孩子的回答,“那我們來問問大王,是不是長了牙齒……?”這樣很自然地就引出了第一個問題,有了第一個問題指引,后面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根據(jù)特征運用套圈的方法初步選中目標范圍。
師:長(有)**可能會是大王,那我們就用這圈圈把可能是大王的小怪物找出來吧。(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告訴第幾排第幾個,為了不漏掉,我們找的時候要按照順序找,檢查是也要按照順序來)【當?shù)谝粋問題得到解答后,我運用了套圈的方式,把初步選中的目標圈出來,縮小目標范圍,在套圈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說一說第幾排第幾個符合要求,為了不漏掉,告訴孩子們找的時候要按照順序找,檢查是也要按照順序來。滲透了排序的知識點以及學習正確的檢查方法等!
4.根據(jù)特征運用排除法逐一排除目標,找出怪物大王。
師:被套到圈的小怪物有幾個?這里誰可能是大王呢?誰來問第二個問題?
師:長(有)**的可能是大王,那沒長(有)的呢?我們應該怎么辦?(拿掉)對,要把沒長(有)的排除出去。
師:第三個問題誰來?(……)這次要把誰排除出去?(幼兒操作)師:第四個問題?(……)(幼兒操作)師:你為什么要把這個小怪物的圈圈拿下來?
師:大王長什么樣子的呢?(看著記錄表說一說)對這就是大王(把大王拿到標記圖上)【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根據(jù)接下來的提問,逐一排除目標的過程,電子白板的隨意拖動以及淡入淡出功能,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排除的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從第二個問題開始都由幼兒來操作,排除目標,老師給了孩子與白板互動的機會,同時起到了示范講解的作用,為后面的幼兒自主操作奠定基礎!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趣味性很強的數(shù)學繪本課,故事中講到了小熊一家迷路了!突然遇到了一個大城堡,里面什么人也沒有,但有一桌子好吃的。小熊一家樂壞了,吃啊吃!就在這時怪物們回來了,提出謎題要它們——猜猜誰是城堡的主人。小熊也不慌也不忙,分類再分類,找出城堡主人好輕松!最后大家一起玩,熱熱鬧鬧好開心!通過繪本故事的形式教會小朋友一些基本的數(shù)學原理和概念。通過分類的方法來“找出城堡的主人“教會小朋友復合分類的方法,將數(shù)學知識融進繪本故事書里,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孩子一邊讀著精彩的故事書,一邊學會一些數(shù)學知識。
本次活動中增加了一個二次分類板的介紹,讓學生學習看標記把圖形分類,事物有很多特性,但由于幼兒期的孩子只注意最顯眼的那個,所以他們缺乏同時考慮幾個屬性的能力。所以剛開始時把最顯著的特征:頭上有角的和沒角的作為標準進行分類活動,再逐漸把分類標準詳細化。然后把兩個以上的分類標準一起展示出來,讓孩子體驗二次分類的過程。
小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折紙方式改變紙張形狀,發(fā)現(xiàn)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系。
2、在動手探索中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樂趣。
3、理解團結合作力量大。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手工紙形狀大小相同的積木若干、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手工紙,請幼兒說說它能干什么。
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用它來做實驗。
二、幼兒實驗。
實驗一:
(1)教師請幼兒嘗試不用任何材料幫助,讓紙片站在桌面上。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2)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小結:改變紙片形狀就可以。
實驗二:
(1)教師請幼兒試一試,站起來的紙片能不能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
(2)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請操作成功的幼兒講講他的經驗。對沒有成功的幼兒進行引導和鼓勵。
實驗三:
(1)請幼兒繼續(xù)挑戰(zhàn),讓紙片頂起更多的積木。
(2)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請紙片頂起最多的積木的幼兒介紹,為什么他的紙片能承受這么重的重量。
(3)教師小結:紙片圍成的圓柱體,它的粗細跟它的力量是有些關系的。
實驗四:
(1)師幼一起挑戰(zhàn)最有力量的紙片,看它是否能頂起一本大厚書?
(2)播放幻燈片,請幼兒觀看,思考并得到啟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許多柱子合作,團結起來,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
(3)繼續(xù)將實驗完成。
【活動延伸】
提問幼兒:我們還能繼續(xù)在大書上加重量嗎?
【活動反思】
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整節(jié)課幼兒們的興趣很高,每個幼兒都動起來了,活動目標也完成的很好,從中我也得到啟發(fā),科學課就得讓幼兒自己動起手來,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讓孩子們熱愛探索、熱愛科學。
小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進行";"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結果"等。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提高幼兒自主探究及觀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及其變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強,更喜歡動手去擺弄材料,探究興趣與能力在不斷地發(fā)展。幼兒喜歡玩電動玩具,喜歡擺弄電池,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及興趣出發(fā),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燈泡、電池、電線為主要材料,設計了本次活動《燈泡亮了》,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活動難點"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與結果"。以"幫小兔裝電燈"為主線貫穿始末,試圖通過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幼兒在寬松的探究情境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等多種方法,探索讓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同時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等形式,讓幼兒在操作比較中發(fā)現(xiàn)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使幼兒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及合作探索的快樂,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從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并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征;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guī)。
2.物質準備:
(1)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A)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B)做好實驗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C)聽到琴聲后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A)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B)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C)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小兔家剛安好的電線被老鼠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3.幼兒通過觀察、想象、動口、動手及語言表達,進一步加強對小麥的認識,教育幼兒愛惜每粒糧食。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麥生長期圖片,實物麥子一小捆、麥粒一盤、面粉一小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生長期圖片,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出示實物麥子,讓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麥生長在土地里。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麥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象針一樣的麥芒,麥穗上的麥粒整齊地排列著,小麥未成熟時呈綠色,初夏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麥穗,讓幼兒看、摸,了解麥粒是橢圓形的,知道麥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油條、面包等等。
4、讓幼兒知道麥秸可用來燒飯、燒水,也可用來蓋房子、造紙,還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涼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農民伯伯收割麥子的情景。
教師講解炎熱的夏天,農民伯伯收割麥子、捆麥子、搬麥子時汗水直淌,滿臉是紅的、衣服是濕濕的,腰酸悲痛,讓幼兒從中感受收割麥子是辛苦的,應當尊重農民伯伯的,愛惜糧食。
結束部分:智力游戲《看誰說得快》
教師提問:
1.小麥的莖叫什么?(麥秸)麥葉是什么形狀的?(狹長)莖的頂端長什么?(麥穗)小麥未成熟是什么顏色?(綠色)初夏成熟時是什么顏色?(金黃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饅頭、油條、餅干等等)麥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涼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確的小朋友為勝。
【活動延伸】
1、啟發(fā)幼兒到有面粉廠的地方看麥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導幼兒回家觀察媽媽加工饅頭的過程。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認識小麥時,先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xiàn)力。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小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理解7以內序數(shù)的含義,會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不同方向說出物體的排序結果。
2.積極參與排序活動,能大膽表述排序的結果。
3.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有幾個小動物要去公園玩,我們看看都有誰來了?他們排的隊伍整齊嗎?排在第一的是誰?排在第二的是誰?排在第七的是誰?
2.游戲——小動物回家,引導幼兒給小動物安排房間,初步認識7以內的序數(shù)。
(1)出示7只小動物的卡片,引導幼兒點數(shù),并說一說:有幾只小動物?它們是誰?
(2)教師變換不同的方向,引導幼兒將小動物送回家,并說出小動物的排列次序。
3.讓孩子排小火車,從不同的方向說小朋友的次序。
4.鞏固:游戲——玩椅子。
游戲規(guī)則:7個小椅子擺成一排,請幼兒上前面閉上眼睛轉一圈。找到椅子坐下來,睜開眼睛看一看,自己做的是第幾把椅子?是從哪邊數(shù)的?
5.活動延伸。
在小朋友們排小火車的時候,數(shù)一數(shù)自己從右往左、從左往右、從前到后、從后到前排在第幾?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幼兒來說總體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參與性也比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時幼兒接觸這樣的操作機會比較少,在實際操作起來遇到了較多的困難。
小班科學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區(qū)分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物體,進一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2、讓幼兒了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初步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愛護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關心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生命與無生命物體的錄像。
2、若干小貼紙標志:哭臉和笑臉
3、活動前布置戶外活動場地,放置相關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如:各種昆蟲、花草等。
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讓幼兒觀察,引發(fā)幼兒進行分類的興趣。
(1)播放兩組圖片,一組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組是無生命的物體,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組圖片的異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初步感知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征,并加以區(qū)分。
(2)滲透"有生命"與"無生命"兩詞,引發(fā)幼兒進行探索與分類的欲望。
2、教師講解用圖標分類方法,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標志,笑臉代表有生命,哭臉代表無生命,將有生命的物體粘貼上笑臉,無生命的物體粘貼上哭臉。
(2)組織幼兒在戶外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并進行分類、粘貼標志。孩子們在戶外盡情的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并為其粘貼標志戶外的小草、大樹、小結:有生命的物體在不斷的生長變化,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帶幼兒一起檢查分類結果,并找出錯誤進行改正。
3、教育幼兒保護生命,熱愛環(huán)境。
(1)幼兒一起探討:我們應如何愛護有生命的動植物?
(2)帶領幼兒將大自然的動物放生。
延伸活動:
看幻燈片。感知鞏固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征
小班科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工具的名稱,知道它們的用處。
2、鼓勵幼兒根據(jù)操作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
3、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孩子提前做的工具調查表每人一張
2、工具?PPT
3、各種小工具:錘子 鉗子 扳手 削筆刀 訂書機 螺絲刀等
4、鉛筆一支
5、美工紙
6、大紙箱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工具調查表說一說自己對工具的認識,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回家調查一下家里的小工具,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根據(jù)自己的調查向小伙伴介紹一下自己知道的工具。(幼兒自由的發(fā)言)
2、認識各種工具,并探索工具的用處,能根據(jù)操作的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
(1)、出示一個大紙箱,請幼兒幫忙打開。
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今天我?guī)硪粋大紙箱,我請小朋友來幫忙,把箱子打開。
師:看來空手打開打開箱子可真不容易,誰能想一想其他的辦法呢?(幼兒發(fā)言)用剪刀 刻刀等
(2)打開紙箱,認識各種工具
出示小錘子 錘子 鉗子 扳手 螺絲刀等工具,引導幼兒認識并說出用途。
師:小朋友,箱子里有一個工具箱,我們打開看看里面有哪些工具?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回答問題并說出用途。
(3)能根據(jù)操作的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
師:我想用鉛筆為每一位小朋友畫一朵小紅花貼道表揚欄中,可是為什么畫不出來?誰愿意幫老師到找一件能削鉛筆的工具,我們看他找得對不對?(幼兒找出卷筆刀)
(4)請一幼兒示范操作削鉛筆。教師并用小號的鉛筆畫畫。
(5)出示幾張美工紙,請幼兒選擇合適的工具。
師:我想把這幾張紙訂成一本小冊子,誰愿意幫老師到找一件能合適的工具。
(6)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說出解決辦法:
手機的螺絲松了,用哪種工具好?
這排釘子太危險了,我們是用哪種工具把她砸下去?
這塊鐵絲太長,我想用一小塊,我應該用哪種工具剪下來?
3、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工具,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它們有一個名字叫工具,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很多問題,這么多的小工具就會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如果沒有這些小工具來幫助我們,我們的生活就會有很多麻煩。所以,這些工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們。但是在使用這些工具是應該注意什么?
4、思想教育:安全使用剪刀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 :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的工具材料要歸放到原來的地方。遇到困難可以請小朋友、老師、家長幫忙。
5、關注生活中的其他工具,到幼兒園里尋找被修理的物品,用工具自己修一修。
活動反思:
當教學活動結束后,我反復的思考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以下2點:
1、目標應根據(jù)本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及實際情況制定。
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重點,所以首先根據(jù)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課本上有3條我改動了一條"鼓勵幼兒根據(jù)操作對象選擇合適的工具"。我想中班的孩子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選擇工具,也想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讓小朋友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提升。在活動中,通過情景的演示孩子們知道訂書機能訂書,削筆刀能削鉛筆,而且他們還能講出自己的操作方法與小伙伴進行交流,最后利用PPT設計問題進行復習鞏固。我覺得自己制定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美中不足的是應該進行一下簡單的分類,讓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工具很多可以分好多種。
2、在活動中應考慮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一節(jié)活動,老師應該自己考慮一些問題。例如:當出示鉗子 螺絲刀 扳手時,他們能認識嗎?他們知道小工具的作用嗎?在設計活動時,我沒考慮周全,所以在活動中,我處理得問題不是很恰當,比如:提問扳手的用處時,小朋友回答不上來,我就進一步的引導,可是扳手是上螺絲的,不過螺絲刀在小朋友的意識里也是上螺絲的 ,所以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只是用語言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因為這是我沒考慮到的一個問題,所以通過本節(jié)課我也意識到自己的一種失誤。課下,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再來探索扳手和螺絲刀的不同用處,以彌補自己的失誤。
通過一節(jié)優(yōu)質課活動,老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有著或多或少的感悟,自己要隨時總結記錄,一節(jié)成功的科學課,首先要激發(fā)起孩子的興趣,然后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探索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探索中,自己總結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在本次活動中的最大收獲。
小班科學教案 篇13
【活動設計】
聲波震動是一種有趣的傳播現(xiàn)象,然而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經驗少,往往看到了卻不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因而設計本次活動,意在通過觀察體驗,引發(fā)幼兒對自己身邊一些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從而從不同的方面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科學的有趣,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并感受聲波震動傳播的現(xiàn)象,萌發(fā)對科學活動的探究欲望。
2、能觀察到小米隨著音樂音量的大小、節(jié)奏的快慢以及距離遠近的變化而變化。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提前做好的方便面薄膜盒,小米若干,音響,節(jié)奏快、慢的音樂,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播放歡快的音樂,師幼一起隨著音樂自由舞動,活躍幼兒情緒。
師:多好聽的音樂呀,讓我們一起跳起舞來吧!
2、音樂結束,引出小米。
師:小朋友們跳起舞來心情怎么樣?老師這里有些小東西也想和你們一樣高興的跳舞呢。(出示小米)
二、觀察探索小米“跳舞”。
1、請幼兒猜想小米如何“跳舞”,在什么地方“跳舞”。
師:小米這么小,你們猜猜,他會怎樣跳舞呢?在什么地方跳舞合適呢?
2、出示方便面薄膜盒,簡單介紹小米跳舞的舞臺。
師:小米很小,老師專門給他們準備了一個特殊的舞臺,我們可以捏起一點小米均勻的撒在方便面薄膜盒上,觀察探索。
3、幼兒分組,嘗試將小米均勻的撒在方便面薄膜盒上,觀察觀察。
(1)第一次觀察
音樂的音量由小變大(注意不要長時間將音量開到最大,以免影響幼兒聽力)。
分別請幾名幼兒說說所觀察到小米的變化,用身體動作學一學小米是怎樣變化的,并引導幼兒在黑板上做簡單記錄。
小結:聲音越大,小米跳的越高;聲音越小,小米跳的越低。
(2)第二次觀察:
播放節(jié)奏快、動感的音樂,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播放節(jié)奏慢、舒緩的音樂,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小結:播放節(jié)奏快、動感的音樂時,小米跳的快、跳的高;播放節(jié)奏慢的、舒緩的音樂時,小米跳的慢、跳的低。
(3)第三次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與方便面薄膜盒距離音響遠近的關系。
播放節(jié)奏快、動感的音樂,將方便面薄膜盒放在離音響遠點的地方,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播放同一首音樂,將方便面薄膜盒放在音響的旁邊,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小結:播放音樂時,方便面薄膜盒離音響遠,小米跳的慢或不跳;方便面薄膜盒離音響近時,小米跳的快、高。
三、討論交流
1、請幼兒猜想小米為什么會跳舞。
2、聲波震動傳播的現(xiàn)象:聲音會引起震動形成看不見得聲波,傳給最近的物體,聲波本想傳給方便面薄膜盒,薄膜上有小米,所以一起動了起來。這就是聲波震動傳播現(xiàn)象。
【活動延伸】
小米在聲波的震動下可以跳舞,這里還有些碎紙屑,他們能不能跳舞呢,還有哪些東西可以進行嘗試呢,我們可以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一起探究。
小班科學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能辨別自然界中的一些聲音,了解耳朵的用處非常大。
2.分貝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3-5只能發(fā)出不同聲音的響罐,感受他們聲音的不同。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易拉罐、紙、沙、木珠、米等。
活動過程
1.響罐在小朋友的手中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有時像下大雨的聲音,有時像下小雨的聲音。小朋友們,你們猜一猜,這些響罐里裝的是什么?
2.搖一搖,聽一聽不同的物體在易拉罐里發(fā)出的聲音。分別將紙放進易拉罐、沙放進易拉罐、木珠放進易拉罐、大米放進易拉罐,讓幼兒辨析聲音。
3.教室里海藏著許多可以發(fā)出聲音的物品,請你把這些物品找出來吧!
4.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小建議
1.請用響罐為好聽的樂曲加上優(yōu)美的伴奏。
2.關注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嘗試模仿各種聲音。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小班科學教案 篇15
設計意圖
游戲應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在《綱要》中也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小班幼兒活潑可愛,他們喜歡爬行、蹦跳、奔跑……本次活動創(chuàng)設“小青蛙捉害蟲”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熱情參與活動,通過學習小青蛙捉害蟲學習點數(shù)1到4,以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到4,并能說出總數(shù)。
3.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小青蛙圖片,小害蟲圖片。
2.幼兒學習資源5第9頁及操作卡,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2.師與幼兒一起做模仿動作:聽《小蝌蚪找媽媽》音樂,輕聲哼唱。
3.“小蝌蚪要長大啦,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跳一跳,細尾巴沒有了,變成了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青蛙的特征:“頭上一對大眼睛,寬嘴巴,長著四條腿,穿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
2.教師問幼兒:小青蛙不僅會唱、會跳,而且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呢,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青蛙捉田野、莊稼地里的害蟲,是農民朋友的好幫手,青蛙是益蟲,大家都保護青蛙。)
3.教師出示四張青蛙圖片,請幼兒觀察這幾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說出它們的明顯區(qū)別(每只青蛙身上的數(shù)字不同)。
4.請幼兒根據(jù)青蛙身上的數(shù)字,取出相應數(shù)量的“小害蟲”,分別貼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導幼兒互相觀看并討論作品,數(shù)一數(shù),看看做得是否正確。
6.請幼兒幫小象套圈,復習1到4的點數(shù)。
(三)結束部分
1.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2.幼兒學青蛙跳。兒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胳膊伸一伸,腿兒蹲一蹲。腰兒轉一轉,眼睛仔細看,害蟲找到了,跳起來吃掉它。
“一跳、兩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壞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兒自由回答。
教學反思: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顒又泻⒆觽兪冀K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fā)展了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小班科學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小車制作,體驗制作完成小車后的成就感。
2.大膽動手制作會跑的小車,積極參與想辦法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制作車輪會轉的小車,探索車輪與車軸連接的方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小朋友有玩過玩具汽車的經驗。
物質準備:一輛會跑的玩具小汽車,在不同位置鉆孔的牙膏盒和沒有鉆孔的紙盒,鉆好孔的瓶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各種圓形積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雙面膠,透明膠,音樂《雪之夢》。
活動過程
1.觀察小車,了解小車的基本結構。
(1)指導語:看這輛小汽車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2)小結:小車由車身和車輪構成。(該部分略作詳細觀察車輪與車軸之間的關系,車輪與車身的高度)2.幼兒思考怎樣做一輛會跑的小車。
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幼兒說一說,各種材料適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想請你們親手做一輛會跑的小車,請你們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邊的朋友他說一說,你打算用哪些材料來做什么?怎么做?
3.幼兒動手制作會跑的小車。(第一次操作)教師按半成品車、部分零件已組裝配套、單一的材料分為幾組擺放,幼兒自愿選擇小組,嘗試制作會跑的小車。
4.幼兒檢查自己制作的小車。
(1)幼兒介紹自己做的小車。
指導語:你們的小汽車都做好了嗎?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各小組在自己組內介紹自己做的車)
(2)檢查小車能否跑起來。
指導語:請同伴相互檢查,你做的小車能跑起來嗎?看看能跑的小車和不能跑的小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在相互檢查和比較中,讓幼兒發(fā)現(xiàn)車輪和車身位置、車輪之間距離的關系。
(3)小結:車輪要安在車身合適的位置上,車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小車才能跑起來。
5.幼兒改造自己的小車。(第二次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合作修理小車,讓跑不動的小車都跑起來。
6.教師再次總結。
(1)先讓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兒說一說,他是怎樣改造自己的小車的。
(2)教師做總結。
活動反思
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識,推和拉能夠產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為了讓學生研究我讓學生準備了科學材料袋,里面有《小車的運動》這節(jié)課需要的零件。我怕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始,我讓學生把零件都放進桌洞里。一開始,我讓他們效仿的課本上的一位同學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學。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與方向。做完這個試驗后有位同學說: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沒把我拉起來。另一位同學說他的力氣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動我。這就讓他們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讓學生把坐小車的零件拿出來,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先把小車拼裝好,拼裝小車的時候有某些動手能力差的同學犯難了,這怎么安。窟@個細線怎么系上。窟@些曲別針怎么才能掛到線上呢?我對其一一進行了指導。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對小車速度的影響時,課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心也強。我還沒說完學生就開始動起來了,全體同學就等著做這個實驗了。我讓他們仔細看了看實驗說明的步驟,看著步驟做實驗,同學們都樂此不彼的做了起來,“呀,我的小車跑的好快啊,掛一顆曲別針車子直往前動一點,掛到六顆的時候車子一下子就跑到了桌子邊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個問題,李帥同學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車上,車子不僅沒動,反而被壓的車輪都掉了。但是后來他重新組裝好之后,又在曲別針的上面加了一塊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終于拉動了。
最后,孩子們輕松地得出了結論:多加一塊橡皮力可以使載著水杯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地越快。課后,我興奮不已,我為學生的聰明和善于思考而興奮。我茅塞頓開,我應該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設計活動方案,讓他們在沒有現(xiàn)成的活動器材的條件下如何尋找替代品而不影響活動效果,這樣,我不但輕松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這才是科學課的最終目的。
小班科學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聲音,了解可以利用填充、固定、緩沖等方法減少噪音。
2、比較不同材料的實驗效果,嘗試將學習結果進行實際應用。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八寶罐、沙子、棉花、橡皮泥、積木。
2、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木頭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木頭人”的游戲嗎?今天,我們來換個花樣玩,拿著我們手中的豆罐子一起來玩一玩,玩之前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可不能打開瓶蓋哦!
游戲開始: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動動就是小蜜蜂。
師:誒呀,我聽到**小朋友的豆子聲音了哦!
二、討論。
1、你的豆子怎么會發(fā)出聲音的?(動作:老師不小心撞了一下)
師小結:哦。我們晃動瓶子,豆子發(fā)生了碰撞,它就會發(fā)出聲音了。
2、那有什么辦法使豆子在玩游戲時不發(fā)出聲音,安靜下來或者聲音輕點不被人發(fā)現(xiàn)呢?(不搖晃,動作小一點,輕一點)
3、那我們用剛才小朋友說的方法再來玩一遍游戲:注意動作小一點、輕一點,不晃動哦!山山山……
4、師小結:我們剛才的辦法好像使豆子的聲音減輕了一點,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使豆子在我們玩“木頭人”游戲時更加安靜呢?我們輕輕地坐下來,動動腦筋想想。
三、探索。
1、看,前幾天老師請你們收集的這些物品,不知能不能幫上忙呢!
2、老師依次出示材料供幼兒認識:(老師材料),你們認識這些材料嗎?誰來說一說。沙子、棉花、橡皮泥、積木。
3、你覺得這些材料可以幫豆子安靜下來嗎?怎么幫?(幼兒猜測)
4、老師給每張桌子上都放里這些材料,我們互相合作,四個好朋友,分一分,每個人選一樣材料去試一試,然后再蓋緊蓋子,用手搖一搖,這些豆子安靜些嗎?
5、唉,別忙著動手哦,老師給每個組準備了一張記錄表,需要我們合作完成:左邊是我們剛才認識的幾樣物品,右邊是需要記錄的,找到你操作的物品,在它的旁邊記錄,你覺得豆子很安靜的,就打“√”,比較安靜的打“○”,不安靜的打“×”,記清楚了嗎?我來考考你們,請幼兒過要求。
6、現(xiàn)在大家選一樣材料趕緊去試試吧(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記錄表)
四、實驗驗證(8張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現(xiàn)在我們大家來驗證一下,一起來看看,先看看沙子,8張表格一一看過去,如果有個別組打“○”,可以請個別幼兒示范一下,請誰來試試,你的豆子為什么是比較安靜的,如果是全打“√”,教師可以說,真的有你們說的那樣效果好嗎?我也來試試,真的呢,豆子變得安靜了,那老師在就記錄上也打“√”,棉花它使豆子安靜了嗎?(同上),我們再來看看積木,他使豆子安靜了嗎?沒有,那我們給他打“×”,
五、小結。
小結:我們今天用了許多方法讓豆子安靜下來。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把豆子包起來,就像讓豆子穿了厚衣服;有的小朋友用沙子和棉花把盒子填滿,讓豆子不會動。這些辦法都讓豆子不發(fā)生碰撞,減輕聲音。其實讓豆子不發(fā)出聲音還有很多辦法,我們再去找找吧!
小班科學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養(yǎng)、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學習、認識、理解詞匯:融合、分離。
4、探索各類繪畫材料的特性(水粉顏料、油畫顏料、蠟筆等)。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1、清水、牛奶、紅色水、藍色水、油各一小杯。
2、圖片一張、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學具:
1、桌面:一小碗油、紅色水、黃色水、藍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3、每位幼兒兩個透明杯、一把小勺。
4、棉簽、白紙教具的準備中,控制好有色顏料水的濃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體現(xiàn)出它的色彩。選擇深色系的圖片,讓幼兒可以清晰的觀察出透過水和水杯展現(xiàn)出的影像。
學具的準備需要為每位幼兒準備好一套實驗工具,讓每位幼兒都可以自己動手操作,體會其中的樂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個,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選擇底部較穩(wěn)的杯子為宜,以免幼兒在操作中碰到后,將水灑出。
活動過程:
一、鞏固已有知識經驗
1、出示水提問:水是什么顏色的?
隔著玻璃杯,透過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圖片上內容。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水是透明的。
請小朋友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說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可以流動的。
再出示牛奶提問:剛才水顏色是無色,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牛奶是什么顏色?
幼兒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對于水的了解,小朋友們從小班開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觸和認識。所以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師進行,幼兒進行總結歸納,在鍛煉了他們觀察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于科學實驗所產生的結果能用語言進行總結的技能。
2、練習盛水、倒水的方法師:請小朋友們將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輕輕的將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誰的本領最大,可以不讓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設計意圖: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當幼兒們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時,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試的沖動。為了讓孩子能將注意力放在接下來的科學實驗中,所以在一開始就讓他們嘗試盛水、倒水的小樂趣。在幫助幼兒理解水是可以流動的特性同時,也為了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所產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應的練習準備。
二、融合小實驗。
1、師: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紅色水會變成什么顏色?幼兒進行猜測。
幼兒進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確結果:清水中加入紅色水后就變成紅色水了。
同樣方法,了解清水與黃色混到一起后的變化。
學習新詞匯:“融合”
2、幼兒動手操作,請個別幼兒展示。
請幼兒新詞匯“融合”對于剛才的操作進行總結和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水與有色水的混合,讓幼兒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義。同時為下面的另一個新詞匯“分離”做好鋪墊。
三、油水分離小實驗出示花生油師:請小朋友說說老師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顏色的?
通過觀察知道花生油是黃色、透明的。
師:如果讓它和水放在一起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幼兒進行預測、探索。
師:為了證實小朋友們的設想是否正確,現(xiàn)在還是請你們進行小實驗。將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會發(fā)生怎么的結果。
幼兒動手操作、攪拌。
由幼兒進行總結。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油和水是分離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學習新詞匯:“分離”
教師小結: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輕。
設計意圖:油水分離的實驗是本節(jié)活動設計的重點,所以在活動中所占時間長一些。首先由幼兒進行觀察油的特征,其次進行猜測混合后的變化,再次進行操作得出正確結果,最后由幼兒總結,老師說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過程由全部交由幼兒操作進行,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展示了他們愛動腦、愛動手的能力體現(xiàn)。
四、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要畫一幅有趣的畫,工具是棉簽和油。請小朋友在白紙上用沾了油的棉簽畫一幅你喜歡的畫。在吹干以后,用剛才我們融合在一起的紅色、黃色顏料刷在白紙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會有怎樣的奇妙之處。
設計意圖:利用油水分離的方法,通過繪畫作品的展示,更為直接的體會到不同的風格的繪畫樂趣。
五、探索活動
尋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班科學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折、粘訓練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思維敏捷力。
2、讓幼兒自主探索使紙站立的方法,激發(fā)其對紙?zhí)剿鞯挠?/p>
3、培養(yǎng)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幻燈片、剪刀每人一把、雙面膠每組兩卷、紙簍五個、展臺一個、城堡模型一個、手工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幻燈片出示)
1、師: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
小紙片生來扁扁的,非常孤獨它好想像小雞一樣站起來,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問:小朋友小紙片想干什么呀!(站起來)(評析:利用幻燈片中的形象畫面,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
幼兒討論
1、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它站起來?
2、幼兒自由討論3、師:小朋友有那么多好辦法,下面大家試一下。看誰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自主探索活動
1、幼兒第一次探索(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兒第二次探索(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膠水師:今天還請來了兩位好朋友給大家?guī)兔,剪刀和膠水,大家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好,下面咱們看誰的辦法最多。(幼兒操作,師指導)(2)分享成果(評析:這兩次探索活動的進行,使孩子們自發(fā)地感受到了紙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紙片,使幼兒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紙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輔助工具剪刀和雙面膠,幼兒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紙片站立。對這兩次探索的結果都做了展示,幼兒間相互分享,使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而且兩環(huán)節(jié)后的幼兒小結,幼兒也清楚的表達出來了。)
3、幼兒第三次探索(1)出示城堡,幼兒感受紙的變化。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處美麗的景觀,一所城堡,小朋友觀察一下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2)幼兒討論。
(3)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操作。
師:城堡中的每一個模型都是由一張紙變成的,下面請每一個小朋友來拿其中的一個模型,把它變成一張紙師:你們是怎么變出來的?他們現(xiàn)在變成了什么形狀?
師幼小結:長方體變成了長方型,圓錐體變成了扇形,他們是由幾張紙變成的?這樣小紙片又扁扁的了。
小紙片又提要求了,它們說請小朋友再想辦法使他們站起來,請每組五個小朋友合作把它們拼成一個漂亮的模型,看哪個組能使紙片站的好,組合得漂亮。
4、幼兒合作制作成型的紙站立模型,教師指導。(每組投放籃子,籃子里有剪好的圓形和長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兒用。)5、參觀作品。幼兒講解,相互分享。
(評析:城堡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拆合紙片,進一步感受紙片的變化:一張紙片可以變多種形狀,幼兒在拆做的過程中有了親身的探索體驗,而且請幼兒將拆開的紙片重新站起來,請每組五個小朋友重新組合漂亮模型,當時考慮到每位幼兒手中只有一個紙片造型,他們在組合小組模型時有些單一,于是在最后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又在每組投放了紙,供幼兒組合模型裝飾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環(huán)節(jié),也體現(xiàn)了幼兒間的合作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訓練了幼兒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結:
小朋友們表現(xiàn)真棒,不但想了好多辦法使小紙片站起來了,而且還用它們組合了漂亮的模型,紙片站立的奧秘多不多?好咱們去告訴別的小朋友這個秘密好嗎?
(評析:這是一節(jié)科學教育活動。整個活動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緊圍繞教育目標進行,而且是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一個教育過程。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玩紙的興趣。)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班科學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guī)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fā)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小班科學教案 篇21
活動目的:
1、對如何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能手眼協(xié)調地頂起紙板,感知紙板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2、能在游戲中感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愉快心情。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支鉛筆,一個酸奶瓶。每組兩套試驗板,一套為在紙板重心處點上各色小點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腰梯形等規(guī)則圖形的紙板;另一套為剪成魚、樹、鳥、蘑菇、云等不規(guī)則圖形的紙板,紙板上不畫點。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關《頂碗》或《頂缸》的雜技表演節(jié)目碟片。
活動指導:
1、播放多媒體碟片《頂碗》,欣賞雜技表演,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能平穩(wěn)地頂起這些東西。由此引發(fā)幼兒對嘗試的欲望。
2、鼓勵幼兒大膽地玩紙板,想辦法頂起紙板。引導幼兒嘗試在規(guī)則紙板和不規(guī)則紙板,感知紙板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通過不斷的嘗試,思考交流能頂起紙板的點。
3、玩一玩,比一比:用提供的細木棍、鉛筆、和酸奶瓶來頂紙板,比一比哪種東西更容易將紙板頂起。思一思,議一議,這是為什么?教師間接地豐富幼兒有關的重心和平衡的知識。
4、雜技表演會:鼓勵幼兒來當小小雜技演員,自選一樣物品,小碟、小碗、小杯、飲料罐、小棍等,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表現(xiàn)。鼓勵幼兒結伴或小組合作游戲,或開展比賽,感受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活動反思:
在《雜技高手》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欣賞各種雜技藝術,如頂碗、踢碗、空中飛人、鉆圈等,演員的精彩動作、漂亮的服裝道具,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雜技藝術的造型美,了解美術與雜技藝術千百年來的淵源關系。接著又通過學生的交流描述并模仿自己喜歡的雜技動作,以引起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回憶,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本課的作業(y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表現(xiàn)內容進行了人物動態(tài)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難點的突破上用了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演一演、畫一畫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最后通過欣賞與評價,讓學生對作品作自評與互評。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表現(xiàn)形式不夠豐富,有些較為復雜的動作都不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雖然我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的形式構圖給學生示范,但效果仍不是很好。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思考沒有深入,學生的雜技項目、動作不夠豐富,學生課前搜集自己喜愛的雜技表演圖片沒有搜索。這都是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和考慮不周所造成的結果,是要加強整改的地方。
小班科學教案 篇2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fā)現(xiàn)有洞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掌握吹泡泡的方法,能用緩慢均勻的力氣吹。
3、喜歡吹泡泡活動,體驗成功吹出泡泡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盆泡泡水,一塊毛巾。
2.操作1:瓶蓋,積木(木質,鏤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底,猜測驗證表。
3、操作2:夾子,漏勺,雪花片,積木,紐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寶貝們,歡迎來到泡泡王國。
。ǘ┕餐接,個別示范。
教師:泡泡漂不漂亮。磕悄銈儠蹬菖輪?是怎么吹的?
。ㄈ┑谝淮尾僮鳎孪肱c驗證。
1、猜測。
教師:泡泡王國的國王呀最喜歡吹泡泡,可是他遇到了一個難題,這里有一些東西,他分不清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哪些不可以,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助他嗎?你覺得它可以吹出來么?
2、驗證猜想,提出注意事項。
(四)第二次操作,嘗試用更多不同的生活用品吹泡泡。
1、出示材料,提出要求。
教師:泡泡國王可開心啦,他還請那你們幫個忙,他想知道是不是有洞就能吹出泡泡?泡泡是從哪里出來的呢?你們愿意幫助他嗎?他找了很多有洞的東西,我們來看一看。
2、自主選擇游戲材料。
3、觀看泡泡秀。
小班科學教案 篇23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圓形與生活的人密切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輪子工程師的作品
1.(搜集各種帶輪子的圖片自行車、飛機、摩托車、輪椅、三輪車、小汽車、卡車、火車、旱冰鞋、寶寶車、輪船等)讓幼兒天觀察這些是什么?哪里有輪子,哪里沒有輪子。
2.討論:這里有很多東西都是輪子工程師的作品,輪子工程師就是造輪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輪子。
二、觀察并思考圓形輪子的作用
1.工程師設計的輪子都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是圓形的?
2.一個輪子的是什么車,兩個輪子的是什么,三個輪子的是什么?四個輪子的是什么?許多輪子的是什么?
三、比較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圖。有什么地方會用到它們呢?為什么它們不能做輪子?
2.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會發(fā)生什么事?
3.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積木能滾動。
4.有一次,輪子工程師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他想用來干什么呢?原來啊,工程師把壞蛋的自行車和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壞蛋騎上自行車就摔跤,想開車,汽車一動也不會動。壞蛋都跑不掉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通過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較認識圓形圓滾滾、無邊無角的特征,感知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通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孩子們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小班科學教案 篇24
活動準備:
晴天、雨天、多云的氣象圖片,晴天、雨天、多云的標志圖片,小兔圖片
活動目標:
觀察天氣變化,知道不同天氣現(xiàn)象的名稱,并用語言正確表達。
活動過程:
1、情景角色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扮演小兔:聽說奶奶生病了,我得去看看她。
然后教師演的小兔起了床,拉開窗簾,強烈的陽光射進來。
2、觀看圖片了解不同的天氣變化。
(1)觀察晴天的天氣特征。
小兔:今天的天氣怎么樣啊?
教師出示晴天的氣象標志:一個紅太陽。
小兔:今天是個大晴天,紅紅的太陽高高掛,我要去看奶奶去了!
(2)觀察陰天的天氣特征。
小兔提著籃子走在樹林里,忽然一片烏云遮住了遮住了太陽。
教師播放陰天的氣象,問:現(xiàn)在天氣怎么樣。
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陰天的天氣標志:烏云。
(3)觀察雨天的天氣特征。
教師播放雷雨氣象,討論:這時候,天氣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小朋友聽到了什么聲音?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呢?
教師出示雨天標志:雨滴
3、幼兒從圖片中找出晴天、陰天、雨天的標志并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分析與反思:春夏時天氣變化反復,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次活動中,我結合圖片的形式來讓孩子們了解天氣,大部分的孩子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來,而且能夠說出各種氣候的明顯的特征,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應該利用孩子們指認圖片的歡快氣氛再引導孩子們討論一下各種天氣下人的活動,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這是整個活動中的一個不足吧。
小班科學教案 篇2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長處。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大區(qū)域(地上,樹上),水果實物卡(長在樹上的若干,長在地上的若干),神秘的袋子
2.會唱歌曲《蘋果》
3.會玩高人,矮人的游戲
4.音樂磁帶:《蘋果》,《我是小司機》
5.課件:《哪些水果長在樹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出示一個袋子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神秘的袋子,里面裝著好多水果寶寶,我們來摸一摸,猜一猜,他們是誰?
二.通過摸摸猜猜,認識各種水果
(1)幼兒操作,找出各種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師:你們喜歡吃水果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講述
師:每一種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多吃水果的小朋友會長的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健康
(2)律動:《蘋果》
師:今天,水果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唱歌跳舞,聽!
音樂:《蘋果》
師幼做律動:《蘋果》
(3)看看說說,了解水果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里呀?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出示課件
(4)送水果回家
師放錄音
幼兒自由選擇水果后與老師一起做開車動作
師:瞧,我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
出示背景圖(樹,地)
師:這里有什么?那老師的水果寶寶哪個住這里的?還有一個住哪里呀?
師示范送水果
幼兒操作,送水果回家
(5)評價分析
師:你們覺得有沒有哪個水果走錯了家?
幼兒觀察后講述
教師指導,幫助幼兒找到水果的家(重點認識菠蘿的家)
三.通過游戲,幼兒進一步了解水果的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回到家了,他們真高興,要和我們來做高人和矮人的游戲
游戲:高人,矮人
方法:教師出示各種水果,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要求:長在樹上的水果就做高人,踮起腳尖,舉起雙手
長在地上的水果就做矮人,低頭蹲下,團緊全身
師出示不同的水果,幼兒游戲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我們跟著水果寶寶到外面去玩吧!
小班科學教案 篇26
活動目標:
1、感知春筍的外形特征。
2、了解春筍與竹子的關系。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剝筍、玩筍殼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兩支春筍、一把刀(供教師用)、沙盤、色拉油、每組兩個籃子、春筍掛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春筍的外形特征。
1、請幼兒猜謎語:“底粗頂尖像寶塔,層層衣服粘泥巴,衣服里面節(jié)節(jié)肉,做菜湯頂呱呱!
2、分給幼兒每人一支春筍,讓幼兒摸摸、看看。
3、請幼兒說說春筍是什么樣子的?(長長圓圓,下粗,上尖)看上去像什么?什么季節(jié)長出來的?長在什么地方?(出示圖片)春筍外面包著什么?是怎么包著的?
4、請幼兒將春筍的外殼一層一層地剝去,提醒幼兒不要把外殼剝破。
5、教師把剝好的筍豎著切開,讓幼兒觀察筍的內部。
6、請幼兒說說,筍肉是什么顏色的?
7、小結:春筍長在竹園里,“春筍娃娃”的媽媽是竹子,春筍長大以后也變成竹子,筍殼可以一層一層地剝去,里面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筍肉,它可以當菜吃。
二、玩筍殼
1、再給幼兒一支筍,讓他們剝,剝下的筍殼讓幼兒玩。如把筍殼從小到大套起來看看像什么。
2、將幼兒的作品放在沙盤里,供幼兒欣賞。
三、品嘗筍肉
教師將筍肉洗干凈,切成數(shù)塊。淋上色拉油,請幼兒品嘗。
【小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嘴巴_小班科學教案07-01
小班科學教案:建高樓_小班科學教案07-01
小班科學教案:好聽的聲音_小班科學教案07-04
小班科學教案:電池寶寶_小班科學教案07-04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蓋子_小班科學教案07-05
小班動物科學教案04-18
小班《玩水》科學教案03-28
小班科學教案01-20
小班熱點科學教案11-10
小班科學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