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qū)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2、領悟“居安思!薄敖渖菀詢”“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3、學習魏徵的高超的勸諫藝術。
能力目標
1、掌握作者反復開異,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技藝。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建議;勤儉簡樸,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教學重點
1、掌握“浚、殷、沖、牧、壅、謬、董、振”等文言詞的義項。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內容及其意義。
3、學習文章用比喻說理,生動形象的特點,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整齊而富于變化的風格特徵。
教學難點
1、文章第三段的內容理解。
2、引導學生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反復朗讀中,理解句意,體味語氣,加強記誦)
2、問答法(如對文章第1-2段淺顯內容的分析理解)
3、討論法(如對文章第3段較深難內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課內適當穿插一些文句訓練,拓展學生思維)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導入新課:(故事導入)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鴿子,有一天,有大臣給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愛的鴿子,當他正玩得高興的時侯,魏徵求見,急得他把鴿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著合適的地方,無奈之下就背過雙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長談之后鴿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獨自感傷。
提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為什么?
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陽(現(xiàn)在河北省晉縣)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少年孤貧,有大志。隋未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諫議大夫。由于他生性剛直,善于直言諍諫,竭誠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數(shù)引徵入臥內,訪以得失”。魏徵一生先后上書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被采納。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親自為他寫了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边@足見魏徵在當時的影響。
銜接語:魏徵是以善諫著名的,善在何處,諫有何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諫太宗十思疏》。
三、解題
諫:規(guī)勸 十思:十條值得思考的情況
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
銜接語:魏徵向太宗規(guī)勸了十條值得思考的情況,那他為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提出的呢,我們先了解一下背景。
四、背景介紹(多媒體顯示)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收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以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開始對百姓作威作福起來。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徵對此深感擔憂,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勵精政道,鞏固統(tǒng)治。《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據說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動,于是寫了《答魏徵手詔》,稱贊他“誠極忠款,言窮切至”,表示從諫改過。
五、指導誦讀
聽錄音,學生糾正字音、注意斷句,同時體會思想感情。后找一學生試讀(任挑一段),教師指點方法。
六、疏通文意:
銜接語:學習文言,大綱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積累文言現(xiàn)象,那么同學們考慮一下,理解詞句含義、積累文言現(xiàn)象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生討論后明確:實詞、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古今異義等。
1、師生共譯第一、二段:疏通文意,重點解釋實詞、虛詞、古今異義
2、學生齊讀第三段后以前后桌4人為一學習小組自主探究學習,學生質疑,引導學生作答
要求:
、偻瑢W間互相的探討,解答疑難。
②個別較難的翻譯,同學間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郯搭悇e歸納。(投影出示本文文言現(xiàn)象積累)。
3、文言句子的翻譯:(教師指導學生翻譯,并滲透方法)
例:①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嚇,用威風怒氣來嚇唬
方法:
a、抓關鍵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b、單音詞語雙音替
c、倒裝語序倒過來。
、诔奸g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銜接語:魏徵是一代名臣,他們中的治國境界是什么?(學生答:文武并用,重拱自治),君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做到什么(十思)
、偻队俺隽耸純热荩瑢W生集體朗讀。
、谔釂,十思側重于規(guī)勸皇帝不要做到什么?對我們有無啟發(fā)?
銜接語:作者提出的十思,語語坦誠、字字驚心,太宗之所以最終能接受踐行,并不僅僅是魏徵的赤膽忠心,更由于他巧妙的思路與說辭它在一、二段已為十思鋪平了道路。
、壅乙粚W生讀第一段,提問:文章先以什么引出話題,提出了什么觀點?
分析:比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
銜接語:觀點只是魏徵一家之言,不足以讓人完全信服,那么怎樣才能讓其觀點有據可依呢
、軐W生自讀第二段,提問: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
分析:
借鑒古人論述,將君與民關系比作水與舟,多方論證居安思危重要性,切中要害、令人警覺,那么如何居安思危呢?順其自然的作者提出了十思。
學生分析教師總結,本文思路:
思考清晰,先說人君當思,為何要思,后談思什么,,環(huán)環(huán)緊扣,也把魏徵高超任諷諫藝術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八、鑒賞高超的勸諫藝術:
①從思路上看,妙在何處?(先深入淺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接受)
教師分析:其實聯(lián)系到我們的寫作,那就是不一定要開門見山,而蕩開一
筆,打伏筆,蓄勢,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趶奈恼碌挠谜Z上能否分析一下他們的高妙之所在?
明確、下愚、明哲、臣聞(而非臣以為)
點拔:魏徵在講諫時,有著清醒的頭腦。他雖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他沒有因太宗對自己的賞識而得意忘形。仍是堅持一貫的謹言慎行。文中語言真誠謙虛,委婉而又通達,合情而又合理,極富藝術魅力,難怪唐太宗會從善如流呢。
、叟c《忌諷齊王納諫》對比諷諫藝術之不同?
九、思維拓展
當今社會,我們雖然政通人和,國富民強,但也存在一些驕傲忘本的人民的父母官們,他們用自己腐敗的雙手寫下了共和國最不協(xié)調的音符,請同學們試舉一些例子,而后根據存在問題也給他們寫上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
十、課文總結:
“讀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溫《諫太宗十思疏》,不僅要體味它流暢藝術的文氣,還應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徵為使唐王朝長治久安而敢于直諫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紀的同學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時刻胸懷一顆火熱的報國心!
十一、布置作業(yè)
、俜e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識。
②針對文中的某一哲理性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并寫成文字。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駢散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習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教學設想】
一、教學時首先了解寫作背景,重點介紹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諍臣’’的關系。
二、誦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體會本文華美流暢的語言及“居安思!钡乃枷搿
三、背誦全文,歸納詞義,落實練習。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韌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人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
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本文《諫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其文風影響到宋代歐陽修、蘇軾。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勸太宗“居安思!薄ⅰ敖渖菀詢”,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二、通讀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內容。
1.注意讀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竄舟\/軍’蔽
2.對照注釋,粗通文章.自讀五分鐘。
黜惡 謬賞
要求:把解釋、翻譯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質疑)
3.同學間互相商量,把疑難問題解決,如有解釋、翻譯不當?shù)牡胤剑蠋熂皶r糾正;個別較難翻譯,同學問解釋不當?shù)牡胤,老師重點講析。
4.注意句子:
、僬裰酝杭础耙酝裰。振,通“震”.威嚇。譯為: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
、谡\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東西,動詞作名詞。譯為:如果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二。
讀熟課文,背下來最佳。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辨析詞義,歸納義項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學步驟
一、齊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背誦
二、檢查作業(yè),分析課后練習二。
1.古今問義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親人。
2.古今詞義有區(qū)別:⑤虛心,文中是實指,“使心虛”,現(xiàn)代漢語抽象化,為美德,謙虛的表現(xiàn)。
3.古今詞義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樹根,現(xiàn)代漢語用比喻義或引申義。
、诳v情,文中是“放縱感情”,即“驕傲”之意,現(xiàn)代是“盡情”之意。
、芤詾,文中是“以之為”的省略,是兩個詞,現(xiàn)代是“認為”的意思。
三、結合課內詞義,復習以前知識,做課后練習三?梢陨塘,用5分鐘完成,然后請同學回答,明確: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誠實;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請求;
4.治:A.治理;B.醫(yī)治;巳懲治追求
其中A項詞義為課文中義項,其余三項是以前知識,通過歸納.掌握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四、課文內容我們已經了解,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最快的時間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重要性。
2.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
五、各段在闡明觀點時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
明確:第一段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用“木長、流遠”,喻國運長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長治久安”,中間用排比來加強語勢。
第二段用設問和對比的手法,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即民心重要,能“載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對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駢散結合,語言流暢,表現(xiàn)力強。
六、作業(yè)
1.結合課后練習一,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四、五。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一、背誦全文,結合課后練習一,加深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體會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課的成語,總結全文。
教學步驟
一、背誦課文
1.個人背誦、集體背誦與部分(段落)背誦、全篇背誦結合。
2.用課后練習一提問,學生背誦回答。
二、虛詞的歸納
1.提問完成課后練習四,重在翻譯。
2.歸納虛詞“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語,學典故
要求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成語,不少于三個,并且釋義,教師總結。
明確:(1)居安思危:處于安逸的環(huán)境里,要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和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
(2)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tǒng)治者,也可以推翻統(tǒng)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書武成》)
(4)擇善而從(之):挑選其中的好的采納(或采用)。(《論語述而》)
(5)善始善終: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獻書報燕惠王》)
四、教師總結
本文是篇奏疏,雖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兼美,文章駢散結合,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運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動有力。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篇3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獭8荆簶涞母
、诘铝x: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恕
、懿粍伲翰豢
、菥懊捍竺
、抟髴n:大憂
、咝新罚郝啡
⑧董:督責。
、崞埫猓浩埱颐庾铩
、庖耍簯敗
、细呶#壕痈呶坏奈kU。
謙沖:謙虛。
自牧:自立調養(yǎng)。
⑿簡能:選拔人才。
、汛构埃捍挂鹿笆帧
2.粗知句義。
3.教師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霸共辉诖螅晌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骸耙娍捎、“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fā)現(xiàn)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ǘ┚影菜嘉5闹匾
。ㄈ┚唧w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xiàn)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多用比喻說理的手法,體會對偶句、排比句的風格特征。
2.掌握“長”“者”“誠”“蓋”“信”“安”等多義詞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虛詞的用法。
能力目標: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德育目標:學習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虛心接納別人的建議,虛懷若谷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言實虛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內容及其意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串講法 誦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家作品;寫作背景;分析第一、二段。
一、導入
在封建社會,諷諫帝王往往會招致禍患,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馬遷受宮刑,便是千古明證。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諫、敢諫而名垂青史。如果說,《戰(zhàn)國策》中記載的觸龍和鄒忌是委婉而諷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諫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致禍患,反被唐太宗視為一面鏡子,并以其策治國,出現(xiàn)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流傳千古的《諫太宗十思疏》,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二、解題
1.課題: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與上疏、奏書、奏章相同,屬于議論文,是文體的一種。
2.作者與作品:魏征(繁寫體為“徵”),字玄成,唐朝巨鹿曲陽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隋末,因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反隋的起義軍,李密失敗后投唐。初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時,擢為諫議大夫,常如入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封鄭國公,任太子太師,世人稱魏鄭公。死后贈司空,謚文貞。
魏征死后,太宗又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自其手,時稱良史。
3.寫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你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年號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文,強調重點字詞的讀音及停頓處。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四、研習第一自然段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段,教師與其他學生正音。
2、教師串講,強調重點字詞:
3、學生自由翻譯,然后找學生翻譯,并檢查重點實、虛詞的掌握情況。
4、分析回答問題:
。1)本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
明確: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
(3)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
(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
答:開篇并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臣聞”的口氣開頭,不卑中亢,令人警醒;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
5、依據板書嘗試背誦。
五、研習第二段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段,教師與其他學生正音。
2、教師串講,強調重點字詞:
3、學生自由翻譯,然后找學生翻譯,并檢查掌握情況。
4、分析回答問題:
。1)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歷史教訓?
答:歷代統(tǒng)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
。2)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了對哪兩種不同心態(tài)的分析論證?
(3)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論證方法?
答:對比——善始與善終;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總結歷史)
比喻——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發(fā)出警告)
借對古人的論述,將君與民的關系比作舟與水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警覺。
。4)作者魏征對以嚴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xiàn)在強調健全法制,你認為可行嗎?
答:魏征對“嚴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鍵,根本還在于統(tǒng)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然是可行的。
5、積累成語:居安思危 垂拱而治 擇善而從 載舟覆舟
六、課文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讀一二段,在夯實文言知識點的同時,更要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太宗虛心納諫,創(chuàng)造歷史有名的“貞觀之治”。若大家也虛心納他人建議,虛懷若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定會樹立起光輝俊潔的人格。那么,魏征到底給唐太宗進諫了哪“十思”呢,我們下節(jié)課來揭開答案吧!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駢散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習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教學設想】
一、教學時首先了解寫作背景,重點介紹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諍臣”的關系。
二、誦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體會本文華美流暢的語言及“居安思!钡乃枷。
三、背誦全文,歸納詞義,落實練習。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步驟】
開場白:一個新的政權建立之初它面臨的主要是什么問題?實行“仁政”,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當這個政權鞏固之后,出現(xiàn)了“太平盛世”,它是不是就沒什么問題了呢?如果有問題,那將是哪些問題呢?讓我們看看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初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
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本文《諫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其文風影響到宋代歐陽修、蘇軾。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二、通讀全文,正音。
1、注意讀音
求木之長(zhǎng)浚(jùn)源塞(sè)源載(zài)舟
壅(yōng)蔽謬(miù)賞
2、對照注釋,朗讀課文,爭取比較流暢地讀下來。
3、檢查朗讀情況。單個讀,齊讀。也可范讀。
三、結合“練習”(一),了解每段段意。
1、第一段:以“固本浚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2、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3、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翻譯并分析第一、二段,背誦第一、二段。
二、辨析詞義,歸納義項。
【教學步驟】
一、檢查熟讀課文情況。
二、翻譯并分析第一段。
1、論點的提出:非開門見山,而是用兩個比喻引出要論述的問題。這樣寫可以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讓人接受。
2、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先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再從反面論述,反之,國不能安。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可就下面的問題進行討論:
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還是一種陋習?)
三、背誦第一段。
四、翻譯并分析第二段
1、總結歷史經驗,表明自己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
2、創(chuàng)業(yè)艱難,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離心離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五、背誦第二段。
六、作業(yè)
“練習”(二)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一、翻譯并分析第三段。
二、找出本課的成語,通過做課后練習,掌握有關的文言詞語的意思。
三、背誦、默寫全文。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一、二段的背誦。
二、翻譯并分析第三段。
見可欲戒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奢侈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戒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驕傲江海下百川
1、居安樂盤游戒“五戒”三驅以為度“十思”
憂懈怠縱欲慎始而敬終解決問題
慮壅蔽戒虛心以納下
懼讒邪輕人言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戒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賞罰不公無以怒而濫刑
2、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三、背誦第三段。
四、寫作特點。
1、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2、正反論述,務盡其旨;
3、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五、從課文中找出幾條成語,體會它們的表達作用。
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擇善而從(之)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垂拱而治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相關文章: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12-15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范文06-30
語文諫太宗十思疏教案06-13
語文諫太宗十思疏教案08-25
《諫太宗十思疏》說課稿09-29
《諫太宗十思疏》原文06-14
《諫太宗十思疏》賞析04-21
諫太宗十思疏賞析12-06
諫太宗十思疏習題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