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化學教案1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鈉、鋁分別跟O2反應的有關性質
2、了解鋁的還原性,掌握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認識鈉的性質(跟氧氣、水等反應)
2、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
教學重點
1、鈉與氧氣、水的反應
2、鋁與氧氣、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預習綱要
【閱讀分析】課本P46圖3-2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一些實驗:分別寫出四幅圖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鋁絲與硫酸銅反應形成銅樹、
2.鎂條燃燒、
3.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形成銀樹、
4.鎂條與鹽酸反應。
【思考與討論】歸納:金屬共同的化學性質是:通常能與
等發(fā)生反應。
課堂導學
一、鈉的化學性質
(一)鈉與氧氣的反應
【實驗-1】用鑷子夾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割綠豆大小一塊金屬鈉,切開金屬鈉前先觀察鈉的表面,以便與切后進行比較。切割金屬鈉在玻璃片上進行。
【實驗—2】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放在石棉網(wǎng)上,并加熱。
記錄觀察的現(xiàn)象:1、剛開始切割面有,迅速變,
生成白色的(化學式為)
解釋: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加熱時鈉首先接著,產(chǎn)生火焰,
生成色的(化學式為)。
該反應化學方程式:
(二)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3】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塊綠豆大的鈉放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實驗操作現(xiàn)象原因
用鑷子取一塊黃豆大小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取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幾滴酚酞的冷水燒杯中
1、鈉在水面
上
2、鈉成光亮的小球
3、小球在水面上
4、發(fā)出的響聲,最后小球消失
5、水溶液變色9、鈉的密度
10、鈉的熔點
11、反應劇烈產(chǎn)生的
推動小球移動
12、反應劇烈并放出大量的熱,,產(chǎn)生氣體
13、有物質生成
實驗結論常溫下,鈉與水劇烈反應,生成和
反應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問】實驗室如何保存鈉?保存的目的?
二、鋁的化學性質
(一)鋁與氧氣的反應
【實驗—4】1、用坩堝夾住一小塊鋁箔(箔厚約0.1mm),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仔細觀察。
記錄觀察現(xiàn)象:
2、取一塊鋁箔,用砂紙仔細打磨(或在酸中處理后,用水洗凈),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用坩堝夾住加熱至熔化。又有什么現(xiàn)象呢?
記錄觀察現(xiàn)象:
解釋:
【問】這兩個實驗在操作上的不同點:
鋁與氧氣反應方程式:
【結論】鋁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就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xù)氧化(如鋁、鎂等)這也正是性質活潑的'鋁在空氣中能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
(二)鋁和強堿溶液(NaOH)反應:(看視頻)
化學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基礎過關
一、選擇題
1.下列實驗室中對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廣口瓶中
C.用鋁箔包裹,密封在廣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下列實驗描述符合事實的是( )
A.鈉暴露在空氣中,表面變暗,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鈉
B.用坩堝鉗夾住打磨過的鎂帶,在酒精燈上點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產(chǎn)生白色固體
C.用坩堝鉗夾住鋁箔在酒精燈上點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
D.用坩堝鉗夾住鐵絲在酒精燈上加熱紅熱,迅速伸進氧氣瓶中,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紅棕色的固體
3.取一小塊金屬鈉,放在坩堝中加熱,下列實驗現(xiàn)象正確的描述是( )
、俳饘兮c先熔化;②在空氣中燃燒,放出黃色火花;③燃燒后得白色固體;④燃燒時火焰為黃色;⑤燃燒后生成淺黃色固體物質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4.金屬鈉露置在空氣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質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5.從生活常識角度考慮,試推斷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
A.Na B.NaCl C.NaOH D.Na2O
6.下列物質中,有一種物質的顏色與其它三種的顏色不同,這種物質是:( )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7.鋁在空氣中能夠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鋁的活潑性差B.鋁的還原性差
C.鋁與氧氣不反應D.鋁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關于金屬鋁的敘述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Al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Al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表現(xiàn)還原性
C. Al箔在空氣中受熱可以熔化,且發(fā)生劇烈燃燒
D. Al箔在空氣中受熱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9、將綠豆大小的鈉放入CuSO4溶液中,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作業(yè):見練習冊
高一化學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jīng)常根據(jù)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xiàn)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tǒng)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jié)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xiàn)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jù)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jù)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nóng)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nóng)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nóng)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xiàn)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XX銀溶液和稀XX,生成不溶于稀XX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X?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XX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XX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jù)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xiàn)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jù)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瘜W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jīng)常依據(jù)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高一化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能夠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研究過程,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
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元素的知識,思考氯化鈉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鈉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問題】鈉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播放視頻】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現(xiàn)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觀察并回答】金屬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chǎn)生很濃的白煙。
【提出問題】思考產(chǎn)生的白煙是什么,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一過程?
【學生回答】產(chǎn)生的白煙是氯化鈉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問題】如何從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解釋】氯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7個,鈉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1個,要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鈉原子會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會得到1個電子。由此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Na+,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Cl-,Na+和Cl-共同構成氯化鈉晶體。(教師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板書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
【教師講述】利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原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
2.離子鍵
【提出問題】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鈉晶體的構成粒子是什么?
【學生回答】氯離子和鈉離子。
【提出問題】既然氯化鈉晶體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說明陰、陽離子的電荷并沒有中和,這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哪些作用力?
【學生回答】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不會中和,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說明陰陽離子之間除了吸引力之外還存在排斥力。
【教師引導】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稱為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
【教師提問】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觀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屬于離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學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師補充】NH4Cl、(NH4)2SO4也屬于離子化學物。
【教師總結】離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潑金屬(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屬元素)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間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屬元素與酸根離子之間形成的化合物(酸根離子如硫酸根離子SO42-、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等等)。
(3)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之間,或銨根離子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潑金屬氫化物。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如何用電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過程。
解析:用電子式表示如下,教師要強調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分開來寫。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yè):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過離子鍵形成物質之外,還可以通過什么形成物質?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
高一化學教案4
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使學生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引入: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學習了概念之后,今天我們學習如何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板書: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問: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書:1、計算
學生計算,教師加以訂正。
提問:知道了質量如果取固體?如果是液體呢?
板書:2、稱量
提問: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演示:用托盤天平稱量無水碳酸鈉。
設問:如果需要配制氫氧化鈉溶液,如果稱量其固體?
講述:配制用的主要儀器――容量瓶。讓學生觀察容量瓶,注意有體積、溫度和刻度線。介紹其規(guī)格,如何檢驗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處也可以播放動畫“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的相關部分。
板書:3、溶解
提問:溶解能夠在容量瓶中進行嗎?
演示:在燒杯中溶解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溶解時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燒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實驗臺上;待溶液冷卻后,再轉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轉移。
板書:4、轉移
講述:由于容量瓶瓶頸很細,為了避免溶液灑落,應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
提問:燒杯和玻璃棒上殘留的液體應如何處理?
板書:5、洗滌
演示:洗滌2~3次,每次的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體藥品,量筒不必洗滌。因為這是量筒的“自然殘留液”,若洗滌后轉移到容量瓶中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時應注意選擇的量筒與量取液體的體積相匹配。
板書: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據(jù)刻度線2~3cm時停止。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提問:若水加多了,超過了刻度線,如何處理?定容后的溶液各處的濃度一樣嗎?
板書:7、搖勻
演示: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數(shù)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勻。
提問:此時溶液的液面不再與刻度線相切,如何處理?需要再加入蒸餾水嗎?
不能再加入蒸餾水,因為定容時體積一定,搖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是因為少量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
講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因此應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簽,注明溶液名稱和濃度。
板書:8、裝瓶貼簽
演示: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簽。
小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進行誤差分析。
微機演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課堂練習:
1、用98%的濃硫酸(
=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濃硫酸,把_______緩緩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斷攪拌,待溶液_______后,將溶液沿著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餾水洗滌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將洗滌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餾水至刻度線___________時,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線相切,最后蓋好瓶塞_________,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_________中并貼好標簽。
2、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中,下列操作對所配得溶液無影響的是(寫序號);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的是;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的是。
(1)在燒杯中溶解溶質,攪拌時不慎濺出少量溶液;
。2)未將洗滌燒杯內壁的溶液轉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線便停止加水;
。4)將配得的溶液從容量瓶轉移到干燥、潔凈的試劑瓶中時,有少量濺出;
。5)將燒杯中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6)將容量瓶中液面將達到刻度線時,俯視刻度線和液面。
答:(4)(5);(3)(6);(1)(2)
作業(yè):復習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書設計:
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1、計算
2、稱量
3、溶解
4、轉移
5、洗滌
6、定容
7、搖勻
8、裝瓶貼簽
第三節(jié)物質的量濃度
第三課時
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使學生學會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加水稀釋的有關計算。
教學方法:示范—實踐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物質的量濃度?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有哪幾個步驟?
引入:我們掌握、理解了概念,我們學會了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學習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要求同學們特別注意解題的規(guī)范。
板書:三、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1、計算依據(jù):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換算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關系圖。
投影:例1:將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
討論:由學生分析已知條件,確定解題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書:解題步驟(略)
練習: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質量是多少?
參考答案:2g。
引入:討論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投影:回顧對比兩個概念時的表格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物質的量濃度
定義用溶質的質量占溶液質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濃度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表達式
特點溶液的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質的質量都相同,但是溶質的物質的量不相同。溶液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質的質量不同。
實例某溶液的濃度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質10g。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質10mol。
換算關系
微機演示:物質的量濃度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部分。
講述:根據(j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首先計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并換算成相應的物質的量,然后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體積,最后再計算出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注意計算時密度的單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體積的單位是L。
板書:(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質量為80g。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討論:由學生分析已知條件,解題思路。(注意引導應用概念解題)
。1)已知溶液的質量。
。2)只需求出溶質的質量
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
(3)再計算溶質與溶液質量之比
練習:標準狀況下1體積水中溶解了336體積的HCl氣體,得到密度為1、17g/cm3的鹽酸,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提示:假設水的體積是1L,HCl氣體的體積是336L。參考答案為11、3mol/L。
引入:實驗室的濃硫酸物質的量濃度是18、4mol/L,可實際上做實驗時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書:(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
討論稀釋濃溶液時,溶質的物質的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因為c(濃)V(濃)=c(。¬(稀),所以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
板書:c(濃)V(濃)=c(。¬(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體積是多少?
討論:由學生分析、解題。
檢測練習:某溫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釋后濃度變?yōu)?4%,求原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參考答案:3、0mol/L。
小結:本節(jié)主要內容
作業(yè):教材P61—P62
板書設計:
三、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
1、計算依據(jù):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換算關系
2、計算類型
。1)有關概念的計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
c(濃)V(濃)=c(。¬(稀)
高一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概覽:
。ㄒ唬┲R目標
1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布驟。
。ǘ┠芰δ繕
1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ㄈ┣楦心繕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3 、對學生進行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電離、離子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教學過程:
[設問]下列物質中:① CH 3 COOH ② HCl ③NaOH ④ HNO 3 ⑤ Cu(OH) 2 ⑥ AgCl
、 Na 2 CO 3 ⑧C 2 H 5 OH ⑨ H 2 O ⑩ Fe ⑾SO 2 ⑿石墨
(1)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2)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3)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4)在溶液中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的是。
答案:(1)②③④⑥⑦(2)①⑤⑨(3)⑧⑾(4)②③④⑦
[引入]因電解質溶于水后可電離成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這樣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下面我們來學習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板書]四、離子反應
1 、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實驗]請四位同學分別做實驗:
、倭蛩徙~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②硫酸鉀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
、哿蛩崛芤褐械渭酉跛徜^溶液
④硝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設問] ①分別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谌г嚬苤邪咨恋硎鞘裁次镔|?怎樣形成的?(請同學寫化學方程式)
③這三支試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離子?這些離子在發(fā)生反應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區(qū)別?
用實驗證明實驗①中Cu 2+和Cl-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分析本質。
[演示動畫](Ba 2+ + SO 4 2- = BaSO 4 ↓)
[板書] 2 、離子反應的表示方法
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我們如何書寫這些離子方程式呢?
[板書] 4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以實驗一為例)
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CuSO 4+BaCl 2=BaSO 4 ↓+Cu Cl 2
、诟模阂兹艿膹婋娊赓|改寫成離子形式(難溶、難電離的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Cu 2++SO 4 2-+Ba 2++2Cl-=BaSO 4 ↓+Cu 2++2 Cl-
、蹌h:刪去兩邊相同的離子:Ba 2+ + SO 4 2-= BaSO 4 ↓
、懿椋簷z查(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討論] “ Fe +Fe 3+ =2 Fe 2+ ”這一離子方程式正確嗎?
[回答]不正確,雖然是質量守恒,但不滿足電荷守恒。
[ 小結 ]書寫四步中,“寫”是基礎,“改”是關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
應該改寫成離子形式的物質:
a 、強酸:HCl 、 H 2 SO 4 、 HNO 3等
易溶于水、易b 、強堿:KOH 、 NaOH 、 Ba(OH) 2 。 Ca(OH) 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應物中
電離的物質存在于溶液中,寫成離子形式,而為生成物時一般是沉淀,寫沉化學式。
c 、可溶性鹽:請學生課后復習溶解性表。
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a 、難溶的物質:Cu(OH) 2 、 BaSO 4 、 AgCl等
b 、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
c 、氣體:H 2 S 、 CO 2 、 SO 2等
d 、單質:H 2 、 Na 、 I 2等
e 、氧化物:Na 2 O 、 Fe 2 O 3等
[設問]這三個反應的反應物不同,為什么能生成同一種物質,并能用同一個式子表示出來?同學們由此受到什么啟發(fā)?
小結后得出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板書] 3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①揭示離子反應的實質。
②不僅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討論]為什么實驗四中的復分解反應不能進行?
[講述]上述Ba 2+ + SO 4 2-= BaSO 4 ↓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鋇鹽(如BaCl 2 、 Ba(NO 3 ) 2)與硫酸及可溶性硫酸鹽的一類反應。 Ag + +Cl — = AgCl ↓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 3溶液與可溶性鹽酸鹽(如BaCl 2 、NaCl)的一類反應。
[設問] HCO 3 — +OH — = CO 3 2 — +H 2 O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討論]中和反應是一種特殊的復分解反應,以NaOH溶液與鹽酸的反應和KOH溶液與硫酸的反應為例,分析中和反應的實質。
[ 小結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 + + OH-=H 2 O,酸電離出來的H +與堿電離出來的OH -結合成弱電解質H 2 O 。
[練習]寫出離子方程式:
①在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谙虬彼型ㄈ肼然瘹
③氧化銅粉末加入稀硫酸
、荑F屑放入硫酸銅溶液
分析同學們的書寫正誤,強調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改寫。
請同學們寫符合Cu 2+ + 2OH - = Cu(OH) 2 ↓的兩個化學方程式,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布置作業(yè)] P 18習題一、 2 、 3習題二、三、
高一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用以上規(guī)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2、能根據(jù)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則和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教學重難點:
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教師具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式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原子核外空間由里向外劃分為不同的電子層?
2、同一電子層的電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軌道上運動?
3、比較下列軌道能量的高低(幻燈片展示)
聯(lián)想質疑:
為什么第一層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只能容納八個電子而不能容納更多的電子呢?第三、四、五層及其他電子層最多可以容納多少個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與原子軌道有什么關系?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電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層排布的,同一個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成能級(s、p、d、f),就好比能層是樓層,能級是樓梯的階級。各能層上的能級是不一樣的。原子中的電子在各原子軌道上按能級分層排布,在化學上我們稱為構造原理。下面我們要通過探究知道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板書:一、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交流與討論:(幻燈片展示)
講授: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核外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排布是從能量最低開始的,然后到能量較高的電子層,逐層遞增的。也就是說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則的。比如氫原子的原子軌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電子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1。也就是說用軌道符號前的數(shù)字表示該軌道屬于第幾電子層,用軌道符號右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該軌道中的電子數(shù)(通式為:nlx)。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鶓B(tài)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軌道中的電子還沒有發(fā)生躍遷的原子,此時整個原子能量處于最低.
板書:1、能量最低原則
講解:原則內容:通常情況下,電子總是盡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軌道,只有當這些軌道占滿后,電子才依次進入能量較高的軌道,這就是構造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簡稱能量最低原則。打個比方,我們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能量高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常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常在離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動。
練習:請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寫出各原子軌道。
學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講解:但從實驗中得到的一般規(guī)律,卻跟大家書寫的不同,順序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圖1—2—2。
板書: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過渡:氦原子有兩個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則,兩電子都應當排布在1s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2。如果用個圓圈(或方框、短線)表示滿意一個給定量子數(shù)的原子軌道,這兩個電子就有兩種狀態(tài):自旋相同《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事實確定,基態(tài)氦原子的電子排布是《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這也是我們對電子在原子軌道上進行排布必須要遵循的'另一個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內容:一個原子軌道中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并且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相反;或者說,一個原子中不會存在四個量子數(shù)完全相同的電子。
板書:2、泡利不相容原理
講解:在同一個原子軌道里的電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電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轉,自旋只有兩種方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兩個電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個量子數(shù)。因此一個s軌道最多只能有2個電子,p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個電子。按照這個原理,可得出第n電子層能容納的電子總數(shù)為2n2個
板書: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交流研討:C:最外層的p能級上有三個規(guī)道
可能寫出的基態(tài)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可能排布:
、2p:《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②2p: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③《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2p:《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2p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p有3個軌道,而碳原子2p能層上只有兩個電子,電子應優(yōu)先分占,而不是擠入一個軌道,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排布應如①所示,這就是洪特規(guī)則。
板書:3、洪特規(guī)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與討論:
1、寫出11Na、13Al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總結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
2、寫出19K、22Ti、24Cr的電子排布式的簡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電子排布,總結第四周期元素原子電子排布的特點,并仔細對照周期表,觀察是否所有原子電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規(guī)律
[講述]洪特規(guī)則的特例:對于能量相同的軌道(同一電子亞層),當電子排布處于全滿(s2、p6、d10、f14)、半滿(s1、p3、d5、f7)、全空(s0、p0、d0、f0)時比較穩(wěn)定,整個體系的能量最低。
小結:核外電子在原子規(guī)道上排布要遵循三個原則:即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guī)則。這三個原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也就是說核外電子在原子規(guī)道上排布要同時遵循這三個原則。
閱讀解釋表1-2-1:電子排布式可以簡化,如可以把鈉的電子排布式寫成[Ne]3S1。
板書: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活動探究:
嘗試寫出19~36號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小結:鉀K:1s22s22p63s23p64s1;鈣Ca:1s22s22p63s23p64s2;
鉻Cr:1s22s22p63s23p63d44s2;鐵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鈷Co:1s22s22p63s23p63d74s2;銅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鋅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數(shù)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符合構造原理,有少數(shù)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對于構造原理有一個電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電子排布式與原子結構示意圖,按能層能級順序,應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識,應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事實上,在多電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電子并不完全按能層次序排布。再如:
24號鉻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號銅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這是因為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如p6和d10)、半充滿(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狀態(tài)時,體系的能量較低,原子較穩(wěn)定。
講授:大量事實表明,在內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在外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因此一般化學反應只涉及外層原子軌道上的電子,我們稱這些電子為價電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價電子的數(shù)目密切相關,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間的關系,人們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價電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還可進一步寫出其價電子構型:2s22p2 。圖1-2-5所示鐵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64s2。
總結:本節(jié)課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用以上規(guī)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能根據(jù)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則和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2個電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這個原理成為泡利原理。推理各電子層的軌道數(shù)和容納的電子數(shù)。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guī)則是洪特規(guī)則。
板書設計:
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則
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场⒑樘匾(guī)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高一化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qū)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yǎng)成關注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諝馐侨巳硕茧x不開的物質,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么。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小學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chǎn)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lián)系,并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tǒng)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fā)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fā)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ㄟ^渡)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fā)現(xiàn)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fā)現(xiàn)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xiàn)象并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xiàn)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xiàn)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ㄐ〗Y)
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xiàn)象;
2、小結并交流成功的經(jīng)驗;
3、尋找并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yǎng)科學觀察、規(guī)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分析討論
1、根據(jù)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
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
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xù)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xiàn)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得出結論
。ū容^)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高一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復習原子構成的初步知識,使學生懂得質量數(shù)和X的含義,掌握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關于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特征的常識.
3.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能畫出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科學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5.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
〖教學重點〗-----原子核的結構關系計算及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
原子結構
〖教學難點〗
1.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fā)、誘導、設問、激疑、形象比喻、討論、練習、講述
〖教學用具〗----投影儀、膠片、畫面一樣的音樂賀卡和普通賀卡、鐵鎖、電腦
〖教學過程〗
高一化學原子結構第一課時教案
〖引入〗----[展示兩張外表類似的賀卡]
〖提問〗同學們,我這兒有兩張賀卡,現(xiàn)在我把它們打開,請大家說出它們最明顯的不同點在哪里?為什么會不同呢?
〖過渡〗我們知道,一種物質之所以區(qū)別于另一種物質,是由于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而它們的性質又決定于它們各自的結構.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掌握有關物質結構的知識.然而,自然界的物質太多太多,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去一個一個地進行認識的話,既耗時間又費精力,這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研究物質結構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本章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板書〗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過渡〗研究物質的結構首先要解剖物質.我們知道,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兩個或多個原子的接觸都能生成新物質?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根據(jù)前面學過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如H2與F2在冷暗處就能反應,而H2和I2在常溫下卻不反應;Na與O2常溫下迅速反應生成Na2O,而真金卻不怕火煉;再如稀有氣體等等……]
〖提問〗為什么常溫下氫原子與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氫原子與氖原子卻“老死不相往來”呢?
要知其究竟,必須揭開原子內部的秘密,即認識原子的結構.
〖板書〗第一節(jié)原子結構(第一課時)教案
〖提問〗關于原子結構,我們在初中就已熟悉.請大家說出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們怎樣構成原子的?
〖思考〗
〖結論〗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其中,質子和中子構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電子在核外做高速運動.
〖板書〗一、原子結構
〖思考〗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結合下表,來認識一下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投影展示表5-1〗-----表5-1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構成原子的粒子
電子
質子
中子
電性和電量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不顯電性
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對質量①
1/1836(電子與質子質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對12C原子質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較所得的數(shù)值.
(學生總結)通過上表我們知道,構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顯電性,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探究〗我這兒有一把鐵鎖,(舉起鐵鎖)接觸它是否會有觸電的感覺?
〖問題探究〗金屬均由原子構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帶電粒子,那它為什么不顯電性呢?
〖思考〗原子內部微粒電性
〖結論〗原子內部,質子所帶正電荷和電子所帶負電荷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作為一個整體不顯電性.
〖過渡〗從原子的結構我們可知,原子核帶正電,它所帶的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決定于核內質子數(shù)
〖思考〗如果我們用Z來表示核電荷數(shù),可以得到什么關系?
〖結論〗核電荷數(shù)(Z)=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過渡〗下面,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與原子的關系.
〖提問〗誰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體積的相對大小?
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層大樓,原子核就像放置在這所大樓中央的一個櫻桃.
乙回答:如果假設原子是一座龐大的體育場,而原子核只相當于體育場中央的一只螞蟻.
〖過渡〗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說明對初中的知識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說明大家對新課的預習很到位.確切地講,原子核的體積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分之一.原子核雖小,但并不簡單,它是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的,幾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質量,且其密度很大.
〖投影展示有關原子核密度的資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裝滿原子核,則它的質量就相當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為需要3000輛載重4 t的卡車來運載.
〖過渡〗其實,從表5-1中所示電子、質子、中子的相對質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結論.從表中可看出,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均近似等于1,而電子的質量只有質子質量的1/1836,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將原子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值加起來,所得數(shù)值便近似等于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我們把其稱為質量數(shù),用符號A表示.中子數(shù)規(guī)定用符號N表示.則得出以下關系:
〖板書〗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
在化學上,我們用符號X來表示一個質量數(shù)為A、質子數(shù)為Z的具體的X原子.比如C表示質量數(shù)為12,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
〖思考〗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投影練習〗
粒子符號
質子數(shù)(Z)
中子數(shù)(N)
質量數(shù)(A)
用X表示為
、貽
8
18
、贏l
14
27
③Ar
18
22
、蹸l
Cl
、軭
H
(學生總結)
通過思考練習可總結出: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三個物理量中的任意兩個量,可求出第三個物理量。
〖投影練習〗1.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關于該粒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含質子數(shù)=A-n B.所含中子數(shù)=A-Z
C.所含電子數(shù)=Z+n D.所帶電荷數(shù)=n
2.某元素Mn+核外有a個電子,該元素的某種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A,則該原子的核內中子數(shù)為( )
A.A-a+n B.A-a-n
C.A+a-n D.A+a+n
〖問題探究〗 “ O”與“O”所表示的意義是否相同?
〖思考〗
〖結論〗 O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個氧原子外,還可表示氧元素.
〖過渡〗由以上計算我們可得出,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如下:
〖板書〗原子X
〖問題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思考〗
〖結論〗不是,如上述練習中H原子,核內無中子,僅有一個質子.
〖問題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得到或失去電子,它還會顯電中性嗎?
〖思考〗
〖結論〗不會,原子失去或得到電子后,成為帶電的原子——離子,不顯電中性;形成的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問題探究〗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與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失去或得到的電子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思考〗
〖結論〗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與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失去或得到的電子數(shù)相等,失去幾個電子,陽離子就帶幾個單位的正電荷,得到幾個電子,陰離子就帶幾個單位的負電荷.
〖講解并板書〗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陽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離子電荷數(shù)
陰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離子電荷數(shù)
〖口答〗1.當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時,該粒子是________離子,帶_______電荷.
2.當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________核外電子數(shù)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_______電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指正錯誤]
[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講了原子結構及構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間的關系及其性質,它是幾代科學家經(jīng)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才得出來的結論.
[作業(yè)]1.用X符號的形式表示出10種原子.
2.課本第94頁,二、1、2.
〖板書設計〗
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jié)原子結構(第一課時)
一、原子結構
1.原子X
2.核電荷數(shù)(Z)=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
3.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陽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離子電荷數(shù)
陰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離子電荷數(shù)
高一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
(2)掌握N2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
教學過程
[引入]
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jù)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
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所以氮族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氣態(tài)氫化物通式為RH3。
氮族元素的遞變性:
氮 磷 砷 銻 鉍
非金屬逐漸減弱 金屬性逐漸增強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漸減弱 堿性逐漸弱增強
NH3 PH3 AsH3
穩(wěn)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學生總結]
+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tài),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種氧化物,但磷主要顯+3、+5兩種價態(tài)。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guī)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
課本中表1-1。
[引入第一節(jié)]
高一化學教案10
【復習目標】
1.了解物質簡單分類法的意義
2.理解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區(qū)別
3.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掌握酸、堿、鹽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4.掌握常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5.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能判斷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6.掌握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重點、難點】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1.物質都是由XX組成的,單質是XX,化合物是XX。元素在物質中以兩種形態(tài)存在,即XX和XX。
2.物質可分為XX和XX。混合物可分為XX,XX和XX。按照元素的組成和性質,純凈物通常可以分為XX,XX,XX。根據(jù)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化合物可分為XX,XX。根據(j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表現(xiàn),可將反應物分為XX和XX。XX是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都是堿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屬氧化物,但不是堿性氧化物。XX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屬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3.XX之間的反應通常是復分解反應。
4.光束照射膠體時,這種現(xiàn)象叫做丁達爾效應。借助此現(xiàn)象可以用來區(qū)分膠體和溶液。在外加電場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劑里作定向運動的'現(xiàn)象,叫做XX。它說明膠體的微粒帶有XX。能使膠體聚沉的三種方法XX、XX、XX。
5.利用XX分離膠體中能夠的雜質分子或離子,提純,精制膠體的操作稱為XX。只有濁液中的微粒不能通過濾紙,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過半透膜。(濾紙的孔隙比半透膜大)。其他和膠體有關的現(xiàn)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機玻璃,墨水
6.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方法、反應方程式。
7.電離是XX。電解質是XX。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電解質一定能夠導電,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非電解質不導電,但不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非電解質。判斷一種物質屬于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時,先排除混合物(溶液)和單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
思考:①鹽酸、NaCl溶液都能夠導電,它們都是電解質嗎?
②為什么氯化鈉晶體不導電,但是氯化鈉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
③SO3、CO2、SO2、NH3溶與水都能夠導電,它們都是電解質嗎?
叫做強電解質,包括強酸(HCl、H2SO4、HNO3、HBr、HI)、強堿〔KOH、NaOH、Ba(OH)2、Ca(OH)2〕、鹽。
思考:NaOH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叫做弱電解質,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堿(NH3H2O)、水。中強酸H3PO4、H2SO3也是弱電解質。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書寫電離方程式要注意:寫強酸,強堿,鹽的電離方程式時化合物寫在等號左邊,電離出的離子寫在等號右邊。陰陽離子正負電荷總數(shù)必須相等。要正確書寫離子符號,如酸根離子不能拆開寫。
8.是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的條件(同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9.書寫離子方程式步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拆成離子——刪去相同離子——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能拆的物質:氣體、沉淀、弱電解質、單質、氧化物)。
10.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碳酸鋇與鹽酸反應:XX
CH3COOH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XX;
FeS與鹽酸反應:
NaHCO3+NaOH==Na2CO3+H2O;
NaHSO4+NaOH==Na2SO4+H2O;
碳酸氫鈣溶液與鹽酸反應: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
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
氫氧化鋇溶液中加入硫酸:
11.如何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
(1)看離子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不可主觀臆造產(chǎn)物;
(2)看表示各物質的化學式是否正確;
(3)看電荷是否守恒;
(4)看反應物或產(chǎn)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12.離子的大量共存問題
(1)看清題目,找出隱蔽條件,如在強酸(強堿)溶液中,是否有顏色
(2)離子之間反應能生成沉淀的不能共存;
(3)離子之間反應能生成水等難電離的物質
(4)離子之間反應能生成氣體的不能共存;
(5)在溶液中有電解質溶液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6)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在較強的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13.常見離子檢驗
離子使用的試劑方法及現(xiàn)象
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三價鐵離子、二價鐵離子、銨根離子。
14.XX反應過程中有XX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生成氧化產(chǎn)物,氧化產(chǎn)物具有氧化性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生成還原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具有還原性
元素處于最高化合價時,一般具有氧化性;處于最低化合價時,一般具有還原性;處于中間價態(tài)時,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
15.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
16.分別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標出下列反應的電子轉移:
(1)2KBr+Cl2=2KCl+Br2
(2)2H2S+SO2=3S↓+2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17.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XX和電子守恒定律:XX。置換反應全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全部不是氧化還原反應;虾头纸夥磻徊糠植欢际茄趸原反應。
18.(1)鐵的還原性
與氯氣反應方程式;
與酸反應離子方程式;
與氯化銅反應離子方程式。
(2)正三價鐵的氧化性
2FeCl3+Cu=2FeCl3+Fe
(3)正二價鐵離子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氯化亞鐵與氯氣反應;
氯化亞鐵與金屬鋅反應;
(4)正三價鐵離子與可溶性堿反應離子方程式
氯化亞鐵與可溶性堿反應離子方程式;
Fe(OH)2:白色固體,不溶于水,很不穩(wěn)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Fe(OH)3;瘜W方程式
【總結】最新一年年已經(jīng)到來,新的一年會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第一單元化學教案:元素與物質世界”給您帶來幫助!
高一化學教案11
【同步導學】
一、評價要點
通過乙酸乙酯合成途徑的分析,了解簡單有機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線選取的原則
要合成一種物質,通常采用“逆合成法”來尋找原料,設計可能的合成路線。
(1)反應過程合理、科學
(2)步驟簡單,反應物的轉化率高
2.合成的原則
(1)合成原則:原料價廉,原理正確,途徑簡便,便于操作,條件適宜,易于分離。
(2)思路:將原料與產(chǎn)物的結構進行對比,一比碳干的變化,二比基團的差異。綜合分析,尋找并設計最佳方案。
(3)方法指導:找解題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條件最多的地方;
b.尋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質、特殊的反應條件、特殊顏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這種分子式只能有一種結構;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斷某物質,可以假設幾種可能,認真小心去論證,看是否完全符合題意。
三、歸納整理
常見有機物的轉化途徑:
四、典型例題
例題1。新型有機材料是近年來大量合成的一類新型化學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強度高,彈性、可塑性、絕緣性和耐腐蝕性好等優(yōu)點,因而被廣泛用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國防、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1)國際上最新采用熱聚門冬氨酸鹽(TPA)來降解聚丙烯酸的廢棄物,TPA是由單體聚合而成,請寫出TPA的結構簡式;
【隨堂檢學】
1.分子式為C8H16O2的有機物A,它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成C。則有機物A的可能結構有()
A.1種B.2種C.3種D.4種
高一化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jù)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 。
本節(jié)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本節(jié)教學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是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現(xiàn)代科技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
教學建議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 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shù)=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shù)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
反應
。ㄑ趸磻⑦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ㄟ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chǎn)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chǎn)物。
性質
。ㄟ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濃、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等;
某些非金屬: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jù)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tài)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shù),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shù),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fā)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shù),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jù)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fā)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lián)系。
。板書]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講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厶釂枺莩踔须A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圩穯枺葸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墼u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講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厶釂枺莼痉磻愋头譃閹追N?請各舉一例。
。弁队埃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練習]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弁队埃輰酌麑W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引導]剛才有關“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壑v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弁队埃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的反應中,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墼u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小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引導]下面對的反應作進一步研究。
[提問](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弁队敖Y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shù)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shù)與降低的化合價數(shù)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二、氧化還原反應
。劬毩暎莘治龅姆磻愋汀
。蹖W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壑v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fā)現(xiàn)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垡龑ч喿x]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投影結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
、
、
④
、
[設問]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壑v解]1.在的反應中,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為離子化合物。
2.在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蹖W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理解。
[投影結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
。弁队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chǎn)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chǎn)物。
。7)還原產(chǎn)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chǎn)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劬毩暎輰⑶斑叺耐队熬毩曉僮龇治觯赋鲅趸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
[板書]4.氧化還原反應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壑v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shù),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fā)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shù),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shù),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投影]舉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還原反應。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劬毩暎莘治鱿铝醒趸原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
、
②
③
、
。墼u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蹖W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蹖W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本節(jié)總結]
我們對氧化還原反應經(jīng)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fā)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作業(yè)]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高一化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溶解現(xiàn)象,從微觀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兩種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現(xiàn)象。
⑵、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系,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溶劑。
、恰⒘私馊闈嵋旱男纬,知道幾種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并能簡單地區(qū)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實驗介紹和思考,學會對實驗進行簡單的描述,并進行簡單的分析。
、、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的緊密聯(lián)系,認識到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系。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溶解現(xiàn)象及其和“乳化”的區(qū)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敘述】同學們喝過糖水嗎?嘗過鹽水嗎?他們有什么味道?為什么他們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樣呢?因為糖水和鹽水中溶解了糖和鹽。今天我們來學習“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動一:認識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憶思考】
生活中大家都喝過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過程嗎?
【總結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結合教材中的實驗,教師可以簡單的介紹這些實驗。)
活動二:了解溶液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
【討論交流】
生活、生產(chǎn)中你見過哪些有關溶液的用途?(化學實驗中在溶液中反應可以加快反應;植物的無土栽培技術;醫(yī)療過程中的注射現(xiàn)象;魚池中的魚較多時用噴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濁液的形成
活動三:認識生活中乳化現(xiàn)象
【討論交流】
結合教材中的實驗,回憶生活中使用洗滌劑的過程,討論乳濁液的形成和乳化現(xiàn)象。
【總結交流】
共同總結乳濁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現(xiàn)象。(用洗滌劑清洗油污)
活動四:區(qū)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xiàn)象
【討論交流】
根據(jù)教材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討論“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區(qū)別?
【師生總結】
“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分子或離子擴散到另一種物質的分子當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濁液”則是一種液體被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種混合物。“溶解”與“乳化”是一種過程,具體區(qū)別如上。
3、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
活動五:探究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
【實驗設計】
學生根據(jù)教材第30頁“活動與探究”內容,設計實驗。
【閱讀教材】
學生閱讀教材中第31頁的內容,了解溶解過程中的“擴散”和“水合”過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思考練習】
完成教材第33頁中的“習題”內容:第1、2、3、5題。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反思】
學完本節(jié)課,我們知識了哪些內容?
【拓展資料】
教材第31頁的“資料”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1、教材第33頁“習題”第4題。
2、教材第32頁的“家庭小實驗”。
高一化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掌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2、掌握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反應條件對水解反應的影響;
3、了解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4、培養(yǎng)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
5、通過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及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2)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
教學難點:(1)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及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2)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
教學過程:
一、合作討論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纖維素也是糖嗎?糖類物質都有甜味嗎?有甜味的物質都是糖嗎?
我的思路:要明確糖類的概念及分類,注意區(qū)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學中的“糖”。
2、淀粉沒有甜味,但為什么在吃米飯或饅頭時多加咀嚼就能覺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體內發(fā)生了哪些化學變化?
我的思路:淀粉屬于多糖,其重要性質之一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最終生成葡萄糖。注意這里“一定條件”的涵義。
3、酯和脂是一回事嗎?甘油是油嗎?油都是油脂嗎?
我的思路:注意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義,要結合生活中具體實例進行記憶和理解。
4、為什么說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礎?我們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在人體內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最終排出體外?
我的思路:蛋白質是一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但其最終的水解產(chǎn)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種類是有限的。這一方面說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礎物質。
二、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
1、[實驗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質的特性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xiàn)象
葡萄糖+新制Cu(OH)2
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
淀粉+碘酒
變藍色
蛋白質+濃HNO3
共熱,變黃色
2、葡萄糖的特征反應
。1)葡萄糖磚紅色沉淀
(2)葡萄糖光亮的銀鏡
新制Cu(OH)2和銀氨溶液都是堿性的。
上列兩反應,常用于鑒別葡萄糖。
3、淀粉的特征反應:
在常溫下,淀粉遇碘變藍色。
嚴格地說,淀粉遇到I2單質才變藍色,而遇到化合態(tài)的碘如I—、IO等不變色。
可用碘檢驗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檢驗碘的存在。
4、蛋白質的特征反應
。1)顏色反應:
蛋白質變黃色
(2)灼燒反應:灼燒蛋白質,產(chǎn)生燒焦羽毛的氣味
嚴格地說,濃HNO3只能使含有苯環(huán)的蛋白質變黃色。
以上兩條,常用于鑒別蛋白質
三、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水解反應
1、[實驗3—6]蔗糖的水解反應
現(xiàn)象: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解釋:蔗糖水解產(chǎn)生了葡萄糖。
2、糖類的水解反應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或纖維素)葡萄糖
單糖是糖類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單糖不發(fā)生水解反應。
糖類在實驗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劑,在動物體內水解則是用酶作催化劑。
淀粉和纖維素的最終水解產(chǎn)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3、油脂的水解反應
(1)油脂+水高級脂肪酸+甘油
。2)油脂+氫氧化鈉高級脂肪酸鈉+甘油
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叫做皂化反應。工業(yè)上常用此反應制取肥皂。
甘油與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濕性強,常用作護膚劑。
油脂在動物體內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4、蛋白質的水解:蛋白質的水解產(chǎn)物是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堿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兩性。
&
nbsp;天然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都是α—氨基酸
。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葡萄糖和果糖
(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蔗糖
。3)淀粉和纖維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淀粉
纖維素
2、油脂的主要應用
。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種子、動物的組織和器官中
油脂中的碳鏈含碳碳雙鍵時,主要是低沸點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鏈為碳碳單鍵時,主要是高沸點的動物脂肪。
油脂肪
(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
油脂+水高級脂肪酸+甘油;放出熱量
油脂是熱值最高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體溫和保護內臟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強食物的滋味,增進食欲,保證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強人體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過量地攝入脂肪,可能引發(fā)多種疾病。
,基本營養(yǎng)物質教學設計
3、蛋白質的主要應用
(1)氨基酸的種類
氨基酸
。2)蛋白質的存在
(3)蛋白質的主要用途
。4)酶
酶是一類特殊的蛋白質。
酶是生物體內的重要催化劑。
作為催化劑,酶已被應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
4、科學視野——生命的化學起源
導致生命起源的化學過程是在有水和無機物存在的條件下發(fā)生的:①簡單的無機物和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更多內容源自幼兒
基本營養(yǎng)物質教案更多內容源自幼兒聚合物;②以第一階段產(chǎn)生的單體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對第二階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進行自我復制。
五、例題講評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糖類、油脂、蛋白質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B、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
C、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屬于酯
解析: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單糖不水解。A錯誤。
糖類、油脂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蛋白質的水解產(chǎn)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則推知蛋白質中除含C、H、O三元素外,還含有N元素等。B不正確。
糖類中的單糖和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質都是高分子。C不正確。
D選項正確。
答案:D
【例2】某物質在酸性條件下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兩種物質A、B,且A和B的相對分子質量相等,該物質可能是( )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
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解析:逐項分析。
A可選:
HCOOC2H5+H2O HCOOH+C2H5OH
46 46
B不可選:
3×284 92
C不可選,因為葡萄糖不水解。
D不可選,因為淀粉水解只生成一種物質。
答案:A
【例3】新制Cu(OH)2和銀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劑,但卻能將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1)判斷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答。
。2)判斷葡萄糖溶液能否使溴水褪色。若能,寫出反應方程式;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解析:弱氧化劑都能將葡萄糖氧化,溴水和KMnO4(H+aq)都是強氧化劑,自然也能將葡萄糖氧化,而本身被還原為無色離子(MnO Mn2+,Br2 Br—)。
溴水將—CHO氧化為—COOH,多出1個O原子,這個O原子應該是由1個H2O分子提供的,1個H2O分子提供一個O原子必游離出2個H+,所以H2O是一種反應物,HBr是一種生
成物。
答案:(1)能(2)能
補充習題:
1、下列食用物質中,熱值最高的是( )
A、酒精B、葡萄糖
C、油脂D、蛋白質
解析:油脂是攝食物質中熱值最高的物質!昂染婆怼笔怯捎诰凭芗涌煅貉h(huán)的緣故,與其熱值關系不大。
答案:C
2、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雞蛋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雞蛋生食營養(yǎng)價值更高
C、雞蛋白遇碘變藍色
D、蛋白質水解最終產(chǎn)物是氨基酸
解析:雞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A錯;雞蛋生食,難以消化,營養(yǎng)損失嚴重,且生雞蛋中含有多種細菌、病毒等,B錯;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不是蛋白質的性質,C錯。
答案:D
3、尿素( )是第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下列關于尿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尿素是一種氮肥
B、尿素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產(chǎn)物
3、基本營養(yǎng)物質教學設計
C、長期使用尿素不會引起土壤板結、肥力下降
D、尿素的含氮量為23、3%
解析:尿素施入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終轉化為(NH4)2CO3,(NH4)2CO3對土壤無破壞作用。A、B、C都正確。
CO(NH2)2的含N量為:
w(N)= ×100%= ×100%=46、7%。
D錯誤。
答案:D
4、下列關于某病人尿糖檢驗的做法正確的是( )
A、取尿樣,加入新制Cu(OH)2,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B、取尿樣,加H2SO4中和堿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C、取尿樣,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D、取尿樣,加入Cu(OH)2,煮更多內容源自幼兒
基本營養(yǎng)物質教案更多內容源自幼兒沸,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解析:葡萄糖的檢驗可在堿性條件下與新制Cu(OH)2共熱,或與銀氨溶液共熱而完成。
答案:C
5、飽和高級脂肪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用CnH2n+1COOH表示。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腦的生長發(fā)育與不飽和高級脂肪酸密切相關。深海魚油中提取的DHA就是一種不飽和程度很高的高級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有六個碳碳雙鍵,學名為二十六碳六烯酸,則其分子式應是
。 )
A、C26H41COOH&nbs
p; B、C25H39COOH
C、C26H47COOH D、C25H45COOH
解析:由“學名為二十六碳六烯酸”中的“二十六碳”可推其分子中應含有26個C原子,排除A、C——它們的分子中都有27個C原子。
C25H39COOH的烴基(—C25H39)的不飽和度為:
Ω= =6
C25H45COOH的烴基(—C25H45)的不飽和度為:
Ω= =3
C25H39COOH分子中有6個烯鍵,即6個碳碳雙鍵,B對,D錯。
答案:B
6、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下3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程度:
。1)甲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變藍
結論: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甲方案操作正確,但結論錯誤。這是因為當用稀堿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后,加碘水溶液變藍色有兩種情況:①淀粉完全沒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之結論。
。2)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無銀鏡現(xiàn)象
結論: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乙方案操作錯誤,結論亦錯誤。淀粉水解后應用稀堿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銀鏡反應實驗。本方案中無銀鏡現(xiàn)象出現(xiàn)是因為溶液pH<7,故該溶液中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3)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
結論:淀粉水解完全。
答案:丙方案操作正確,結論正確。
上述3個方案操作是否正確?說明理由。上述3個方案結論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7、20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從日本進口了數(shù)億噸大豆,用傳統(tǒng)的壓榨法怎么也提取不出油來。后來發(fā)現(xiàn)大豆上都留有一個小孔。請走訪1家現(xiàn)代化的植物油廠或上網(wǎng)查詢有關資料,然后解釋其原因,并用概括性語言回答工廠里現(xiàn)代化的提油技術是用什么方法。
答案: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取植物油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榨油方法
——壓榨法。當時,國際上先進的方法是萃取法:在大豆上打1個小孔,將大豆放入CCl4中萃取。我國從日本進口的數(shù)億噸大豆,就是被萃取了豆油的大豆,所以壓榨是不會出油的。現(xiàn)在,我國大型企業(yè)提取植物油采用的先進技術也是萃取法。
8、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元素的蛋白質,經(jīng)測定其含鐵的質量分數(shù)為0。34%。若其分子中至少有1個鐵原子,則血紅蛋白分子的最低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
解析:由于Ar(Fe)/Mr(血紅蛋白)=0。34%
所以;Mr(血紅蛋白)= = =16471、
答案:1647
高一化學教案15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xù)學習化學。
3.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jié)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化學經(jīng)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學階段
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chǎn)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guī)律——元素周期律,F(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xiàn)。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fā)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fā)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fā)展。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材料作標志。沒有半導體材料就沒有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就沒有航天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會有現(xiàn)代通訊;沒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還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fā)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需要化學;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fā)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
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guī)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jù)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
-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xù)學習化學。
3.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方法
演講法、討論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媒體
電視機、放像機、投影儀、實物。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jié)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講解]照片上的兩個字是在硅晶體表面,通過操縱硅原子“寫出”的。“中國”兩個字“筆畫”的寬度約兩納米(1nm=1×10-9m
m),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說明人類已進入操縱原子的時代,目前只有中國等少數(shù)國家掌握。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過渡]化學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錄像]化學發(fā)展史
(如無錄像片可閱讀課文)
[講解]化學經(jīng)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學階段。
[投影板書]
實用技術 近代化學 現(xiàn)代化學
(冶金、火藥、造紙)(原子-分子學說)(物質結構理論)
[講解]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見彩圖)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chǎn)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guī)律——元素周期律,F(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xiàn)。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投影]牛胰島素結晶、葉綠素結構式
[講解]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fā)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fā)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fā)展。
[展示]橡膠、合成纖維、半導體材料、光導纖維實物。
[講解]以上這些物質稱之為材料,材料的含義應包括為人類社會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兩層涵義。
[投影板書]
[討論]以上這些材料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材料作標志。沒有半導體材料就沒有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就沒有航天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會有現(xiàn)代通訊;沒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還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播放錄像]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討論]通過觀看錄像,討論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化學有哪些作用。
[小結]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化學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fā)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需要化學;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fā)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講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轉換關系:
我國已合成葉綠素,如果能模擬葉綠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條件下實現(xiàn)下列轉換:
地球將會變得更干凈,這一設想一定會成功。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學學習中觀察好演示實驗,做好分組實驗、家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guī)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jù)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還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大家在新學年里一定會學好化學。
作業(yè)
1.制做一件材料標本。
2.認真閱讀課后短文,寫一篇讀后感。
[ 內 容 結 束 ]
【高一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教案04-05
高一化學教案12-28
高一化學教案07-28
高一下化學教案04-10
高一化學教案大全分享08-03
高一上學期化學教案04-13
高一上學期化學教案08-26
高一化學教案 碳族元素03-16
高一下化學教案設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