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紤]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2
結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
一、成功之處
。薄τ谶@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病ⅰ杜c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一直以音樂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傳承經典。
二、不足之處
。、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
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3
初中語文課本中,每冊都安排有兩單元的古詩文,其中古文所占較大的比例,這些古文一般篇幅較短,內容較淺顯。所描繪之景也易為學生所理解。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多采用橫向聯(lián)系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及描繪的意境相似之處,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意境,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如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在學生解決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之后,抓住“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在作者聽來,這里的鳥叫聲是多么動聽悅耳,仿佛就是一曲美妙婉轉的樂曲,而在杜甫筆下所描繪的鳥叫聲“恨別鳥驚心”卻讓人感到心驚肉跳。猿叫更是一種最凄厲,最悲傷的一種動物叫聲,《山峽》中酈道元的筆下猿鳴卻是“哀轉久絕”、“猿鳴三聲淚沾裳”。許多人聽來都感到悲傷凄涼,而作者卻是百聽不厭。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的描繪、感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這樣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對本文作者時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及對人生有較深刻的認識理解得透徹。同時讓學生朗讀背誦《春望》一詩和《三峽》一文使舊知識得到鞏固。
求知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興趣與求知欲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課堂實踐也證明,當教師把學生的興趣喚起之后,學生便會思想活躍、思路開拓、思維創(chuàng)新、想象力飛揚。并且突破課堂的界限,走向課外的廣闊天地,涉獵更廣博的知識領域,一直指向學問的'蒼穹,以煥發(fā)出燦爛的智慧光芒。學生求知欲的引發(fā),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擴大更新知識、豐富經驗。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營造新鮮活躍的課堂氣氛,打造獨具魅力的課堂品牌,讓學生對你的每一堂課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引發(fā)強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設計了一段《萬泉河風光》的錄相。萬泉河的“奇山異水”,讓學生驟然生趣,萬泉河的“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荷;ハ嘬庡、爭高直指,千百成?”。令學生們贊嘆不已、興奮不已,我及時讓學生說出萬泉河奇在哪里,白石嶺異在何處,學生涌躍發(fā)言,從而大大地調動了他們的課堂興趣。課文中類似的問題都在他們的興趣中一一化解。
教師的“授之以漁”對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如在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的課堂教學中,我先布置學生自讀,試譯全文,由學生的翻譯代替?zhèn)鹘y(tǒng)的串講,在學生有疑惑之處稍加點撥,學生領悟其意后亦能順利譯成白話文,然后自行解答教師出示的問題,如文章如何描述自富陽至桐廬一帶的“奇山異水”?“山”之“奇”之“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其特征是什么等問題。之后學生自找問題,師生共同答疑解惑。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本文的板書,有一個后進生設計如下:
水:清澈湍急
富陽——桐廬
山:雄奇軒邈
這個設計雖然沒什么“出彩”之處,但當我向全班同學展示時,卻獲得了一片掌聲,要知道,這可是他第一次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這怎么不令人欣慰呢?我請學生對此設計進行評論,一位學生說:“此設計簡單明了,表明了從富陽到桐廬一帶的山水特點,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蔽乙啾頁P了他,肯定了他的設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我只是引導、點撥,學生卻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主體地位得到凸現(xiàn),真正地“凸“于教師之上。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4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聲色結合,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介紹蘇軾詠富春江的詩歌等。
二、注重朗讀。
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盡量做到熟讀成誦!杜c朱元思書》最經典處在于,作者描寫景物生動,形象,作者把富春江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準確描摩出來了;文章的語言極精煉、有韻味。可以通過對本文的朗誦,讓同學們深入感受到祖國語言之美,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小組合作。
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于開展小組合作,調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以小組討論、競賽的形式,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如《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修改稿的[合作探究,深入賞析]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兩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并提供了展示小組討論結果的平臺,因此,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fā)現(xiàn)。在文言文的閱讀上,不應只要求能讀懂文章本身的內容,應鼓勵學生深入閱讀。更應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獨立的、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贊賞學生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5
開放性雙主互動式教學模式是針對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利弊探索教育改革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它是從教學內容、方法、空間和時間上全方位強調雙主、互動、開放。立足于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立足于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做語文學科認知結構、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做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的組織者,做學生釋疑解難的點撥者,做創(chuàng)設情景喚醒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者。
在如今的課程改革浪潮里,師生課堂上的交流是開放的`、雙主的、互動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老師所追求的不僅是一種靈活多變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這種民主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以放飛,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催生語文課堂的生命與個性,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搖曳多姿,精彩紛呈。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開放雙主互動中走向精彩。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6
在實際教學中,首先導入部分化的時間多了一點;其次在分析“奇山”一段時,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串講,反而浪費了不少時間。造成的后果是,背誦時間沒有得到充分保證,同時“奇山”一段也講得比較匆忙。其實這一段也應該讓學生去自己找出“山”的幾個特點,在用原文來印證,這樣可能條理會更加清楚。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作為新形勢下,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度”,不能只用信息技術,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術。所以我要教學本文時,在理清本文內容時,我利用板書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過到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很好地做好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然,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將會成為一紙空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7
1、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在教學中,我能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
5、結合文章體裁,我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總之,這節(jié)課既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與其他同學對課文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yōu)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8
《與朱元思書》編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單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勝,情感樸實真摯,文字簡練雋永。文中沒有生僻字,讀起來朗朗上口,課下注釋詳實,學生學起來應該沒多大難度。于是在教學設計時,我想改變“朗讀課文—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字詞解析—文章翻譯—內容分析”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式,希望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緊扣“語言”這根主線,通過學生讀、說、議來達到“理解積累關鍵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語言妙處,體味作者情感,了解古人寫景藝術”的目標。以此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作用,既是閱讀的例子,也是寫作的范例。然而教學效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沒有精彩的發(fā)言,沒有動態(tài)的生成。
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多糾纏于有限的文言知識傳授,照本宣科,而無視生動形象文言語境,課堂普遍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逐字逐句地串講課文,對每個字詞都不放過,還苛求要求學生歸納整理出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學生在機械重復、死板瑣碎地抄錄背誦中忙得不亦樂乎。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只重視教師的“言”,而忽視學生的“言”,這里的“言”是指言語表達,課堂成了典型的滿堂灌,死氣沉沉。學生即使“言”也大多停留在解釋詞句、翻譯句子、理解性填空上,而缺少融入文中生動形象、優(yōu)美意境等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長期以往,文言文教學陷入學生怕學文言文,教師怕教文言文的境地。
與“重言輕文”相對的是另一個極端是“重文輕言!薄爸匚妮p言”的課堂,有的教師喜歡把文體、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講得無一遺漏,還用許多時間介紹作者的趣事、賞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品的寫作特色,甚至花大量的時間討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評價文中人物的做法等等。對于文中的語言知識卻講得十分簡略:實詞僅止于課本下面的注釋,虛詞只是就句子講講其意義與用法,特殊句式也僅止于把句子疏通。在這樣的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辯論、模擬表演等花樣很多,課堂一片熱鬧。在重文輕言的`課上,有的教師標榜著對文言文的張揚個性理解與即興發(fā)揮,滔滔不絕、激情滿懷,卻忽視文本之“言”所包孕的文化信息,結果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文言知識不落實,碰到具體的文言文讀不懂,在蒙與猜中苦苦掙扎。記得宜昌市中考考過一道題“維舟處處是花開”,解釋“維”的意思,據(jù)說這道題得分率不高,結果很令人吃驚。因為在七年級下冊《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的“地維絕”的“維”解釋為“繩子”,結合詞類活用知識,結合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為“用繩子系”。由此可見“重文輕言”的課堂,學生學習文言文之后,對于古代漢語中的語言知識收獲甚少,即使有一些收獲,也顯得很零散。
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該做到“文”“言”并重。所謂“言”就是言語形式,“文”指思想內容,“言”與“文”是文言文的兩翼,缺一不可。教學文言文既要重“言”,又要重“文”,應立足于“言”組織教學,在教學“言”的過程中重視融合“文”的內涵。重“言”就是要重視詞語積累、重視古漢語語法、重視句讀與誦讀、重視文言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重“文”就是要率領學生走進文本去體悟文言文的豐富文化內涵,走近作者的心靈世界。當然每一篇文章無論從“言”還是從“文”的角度都有許多點值得教授、挖掘、探討,若都兼顧到不僅時間不夠,還會凌亂不堪。因此并非每篇課文、每一堂課都要落實文言和關注文章、文化,“言”“文”并重的理念應著眼于整個的文言文教學,否則有限的課堂是難以承載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狀況和年級、單元、課文整體把握,靈活安排。譬如在七年級著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釋義能力,將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詞語、句子的準確理解上;八年級重點放在培養(yǎng)語感、學習古人寫作技巧、語言的品位上;九年級重點文言詞語的歸類梳理積累,放在文化常識的積累和文章的鑒賞感悟上。在單元教學中,一個單元四篇課文,也應有所側重,如精讀課文可“言”“文”兼顧,略讀課文要么“因言悟文”,要么“由文帶言”,靈活處理。同類型文章在教學中可采用層層推進方法處理。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習描寫山水的文章側重于“言”,那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同類型的文章就可側重于“文”。
上面僅僅是從教者的角度來思考,文言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文言文,學生如何讀懂一篇簡單的文言文。因此教者既要教會學生學習“言”的方法,即要會正確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又要在文言文課堂上會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還要教會學生理解“文”的方法,即怎樣從具體的“言”去理解文章、文體、文化、文學、人文的內涵。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言”與“文”結合,教者還要注重教學生學;教者既要教知識教“實”,又要教方法教“活”,更要教“文”教“美”。
愿我們“文”“言”并重教會學生學文言文,給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讓教師不再怕教文言文,讓學生不再怕學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9
【背景】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于“精華”二字,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學習主體,讓同學死記硬背,教師死輸硬灌,同學生吞活剝,囫圇吞棗,使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和發(fā)明性。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發(fā)揮同學的主動性、能動性。為了改變以往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的“獨裁”地位,我在執(zhí)教《與朱元思書》一課時,把翻譯原文的工作交給同學,讓他們對照課下注釋或利用輔導資料,合作翻譯原文,個別疑難詞句可留到本節(jié)課解決。
【優(yōu)秀教案】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書信體寫景小品,文字清新雋永,富有詩情畫意,便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同學興趣。因此,執(zhí)教此課時,我做了如下的優(yōu)秀教案:調動經驗,誦讀課文——調動情感,進入情境──關注體驗,積累感悟,啟發(fā)引導,還精彩于同學。
【教學片段】
一、導入情境
同學小組交流整合預習疑難,提出疑問:
生:我對這個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解。
師:趕快幫幫他。
生:我覺得根據(jù)課下注釋可理解為“比”的意思。
生:我認為“于”字解釋為“比”。
老師適時解答疑難,其實,“甚”在這里可譯為“勝過、超越”。
生: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的內容卻是寫景,這是不是不合理呢?還是另有目的。
生:我覺得作者寫景是為抒情。
師:很好,看來情由景生這一點你深有體會,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探究問題,來誦讀這篇美文,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誦讀體驗
師: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
同學紛紛舉手,指定一名,同學評價。
師: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會帶給人美的享受,何況吳均在這封書信中描繪如此秀麗、壯美的景色,咱們豈能錯過,跟老師一起來讀吧!
同學跟著我的語氣、語調、語速,帶著欣賞、陶醉的表情小聲誦讀,然后自由誦讀。
構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同學創(chuàng)設情境的氣氛如何,直接影響著同學情緒感染的與否。
師:根據(jù)你的學習經驗,向大家推薦一下你背誦古文的方法。
生:可以分段背誦,化整為零。
生:我覺得根據(jù)譯文背誦效果也很好,因為只有理解的東西記的才牢。
生:既然文中是寫景,它是有層次的,比方本文是先總寫“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景色,后分寫異水和奇山,依照這個思路背就很清楚了。
師:所謂背無定法,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三種,理解文章的脈絡就很好背誦了。現(xiàn)在我們來想象:天空中萬里無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顏色,我坐在小船上,隨著江流飄蕩,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從富陽到桐廬這一百多里水路,全是奇山異水,這在天下是獨一無二的。請大家齊背第 1段。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呢?
生:這個問題我看出來了,“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了水的清澈,清的一望到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出了水的急。
生:我也比較喜歡這一句,用比喻、夸張修辭,抓住水急的特點,形象地寫出了驚濤駭浪的氣勢。
師:如此清澈、急湍的異水怎不令人神往,齊背第2段。
生:寫山抓住了山的高峻這一特點來寫。
師:請舉例說明。
生:高山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四句用擬人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而險。
師:對語句的.品味很到位,誦讀原句。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泉水聲、鳥鳴聲、蟬叫猿啼來寫山的美,這組美妙的聲音讓人留戀忘返。
師:不錯,作者正是懷著對大自然的贊美、向往之情來描繪這美景妙音的。到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兩句,齊讀“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爆F(xiàn)在,我們就可以解答同學開頭的疑問,書信中的寫景目的是什么了。
生:我知道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生:身處美景忘卻俗世煩憂,放棄名利,表示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生:勸朱元思到大自然中來,唾棄名和利。
師: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齊背原句。
構思:讓同學以自身的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情感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同學與文本、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師:誰自告奮勇背誦全文?很好,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兒不敢開出自身的亮色,怎么能夠立身于爛漫的春光中呢?”你們就是美麗的花朵,敢于開放出自身的亮色!下面我們積累古代詩詞中描寫山水的名句,誰來推薦?
生: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生:山隨平野盡,江如大漠流。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構思: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需有足夠的語言積累,從某種程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同學積累的過程。
三、作業(yè)
本文與《三峽》作比較閱讀,找出異同和兩文相映照的句子。
構思: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聯(lián)系,前后關聯(lián),比較閱讀,可以加強同學對課文的感知體驗。
【反思】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傳授文言知識,同學的主體意識漸漸被淡化。本優(yōu)秀教案重視誦讀對感悟文章的作用,離開了誦讀,同學就難以去直接感受、體驗文本,在誦讀中質疑、探究是解決疑難、理解課文的好方法,同學思維的火花會在誦讀中碰撞。另外,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設置、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充沛引發(fā)同學的想象,讓同學談自身對文本的理解。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耙湟曂瑢W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北景咐淖儗W習方式,課堂教學中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同學談感受,積累體驗,自主分析、感悟作品,還精彩于同學。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0
在一般情況下,講授一篇古文,當從破題入手,以達到知人論、加深理解的作用,但這篇《與朱元思書》,作者吳均不是大家,介紹可滿足于書下注釋,至于書信的體裁,在文中也沒有典型的體現(xiàn),深究起來會流于繁瑣,不利于初學,故可不做介紹。因此,講授的重點宜在文本之中。所以我想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法進行對文本的教學,利用自己制作的網(wǎng)頁,并配以畫面和音樂,再加上英特網(wǎng),讓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想達到提高學生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一、完成本課的教學后,我覺得本文在教學時有幾個方面還是實施得不錯的
1、利用由已知到未知,可以激情學生的興趣:
我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過的文章:《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原因是這四篇文章中有些語句的句式、內容、意境等有相似之處,可以讓學生理解古代文章的傳承與發(fā)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名篇的興趣。另外,這些文章語言優(yōu)美、朗朗上口,富有詩意。
2、疏通文章,講求學生自主,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具體講授中,疏通文意是首要的。鑒于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學習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而本文的注釋又比較詳細,再加上網(wǎng)頁中的注釋,翻譯文本的任務可以交給學生們。
另外,有些資料,我也讓學生自己查找,自己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此時,教師在新課程中的“主導性”地位也就體現(xiàn)了出來,也避免了教師強行要求學生識記的狀況的發(fā)生。
3、利用配樂、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學與音樂,文學與美術,有著一定的淵源。好的文章,可以是一首優(yōu)美的音樂,也可以一幅奇妙無比的圖畫。而本文從形式上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而本文從內容看,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的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
所以本文我利用課件的形式,找了一些富春江的圖片,并找了三首古曲:《平沙落雁》、《陽春白雪》、《漁歌唱晚》,其中《漁歌唱晚》的樂曲寧靜舒緩,古箏琴聲描繪出夕陽西下時湖邊的美景及漁民喜悅的心情,這與本文的情景正好吻合。學生在樂曲聲中齊讀、自讀,在朗讀聲中有不少學生和著音樂搖頭晃腦,一副陶醉在其中的模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對美的感悟能力。
4、利用信息技術但沒有拋棄傳統(tǒng)教學中好的方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作為新形勢下,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度”,不能只用信息技術,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術。所以我要教學本文時,在理清本文內容時,我利用板書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過到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很好地做好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然,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將會成為一紙空談。
5、利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使學生完成作業(yè):
學生現(xiàn)在喜歡用電腦,那么我們老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利用好電腦,也就是說我們應當采用“疏”的形式,而不應當采用“堵”的形式。這個經驗,我國遠在大禹時期就已經知道了,可是現(xiàn)在我們教師為什么卻還是做不到呢?
所以本文的作業(yè),我就以e-work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業(yè)寄到我的信箱。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利用自己喜歡電腦,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電腦,不至于讓學生陷入到網(wǎng)絡的垃圾堆之中去。
二、在這節(jié)課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現(xiàn)代教育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
本網(wǎng)絡課件,我是用了12個小時完成的,當然還不包括查找資料的時間。而且在本校,我的電腦應用技術在全校課任教師之中,還算是名列前茅的。那么加強教師現(xiàn)代信息技術水平的應用,是擺在我們目前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2、語文教師的“全才性”越來越突出:
語文學科所包括的內容可以說是各個學科都有的,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是對各方面的知識應當都有所知。另外,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文章所包含的`音樂美、美術美、知識美等方面的內容,作為語文教師都應該具備。否則,只是單純地拿個音樂,找張圖片,然后做成課件,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反而將會誤人子弟。
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點尤其重要。
3、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的信息庫,至少應當有信息處理的能力。
由于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對教材的處理不同,帶來的是對教學資源的處理也不盡相同。
所以新形勢下,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有自己的信息資源庫,以便于可以更快更好地處理信息。
另外,我要查找資料時,充分利用了網(wǎng)絡搜索引擎。但是很多教師卻像我反映很難找到所要想找的資料,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字的問題,這也可以說是信息搜索的能力。這點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師應該加強。
本課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讀、討論、交流,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1
近日,我在教學過程中,品賞了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駢文《與朱元思書》,我不僅被他那角度多變的手法,靈活精妙的構思,清新流暢的文字所折服和陶醉,更為他那育人無痕的獨具匠心和寄情山水的寵辱皆忘的博大胸懷所傾倒。
作者在文中極言了富春江的奇異美景之后,又設想了追名逐利、熱衷于官場的人到這里來會引發(fā)的感受:“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作者為什要這樣寫?因何寫這篇文章?為什么要把這篇佳作贈送給朱元思?其目的究竟何在?
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帶著種種疑問,查閱了吳均的人生檔案得知:“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人。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出身寒賤,自幼好學而有超群的才華,所作詩文深受當時行家稱賞,其文章風格清拔而有古氣,時人效之,稱為‘吳均體’。吳均為人耿直,因私下撰寫《齊春秋》,并如實記錄了齊、梁間的歷史,蕭衍‘惡其實錄’,便焚其書稿,免其官職。不久又奉召撰寫通史,未成而卒!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難得的山水游記,更是一篇與友人的書信。細讀文句,品嘗文章中心,聯(lián)想作者才華出眾,卻又人生坎坷,遭遇不幸。我們不難推想出他作書和贈書的當時情形:作者贈書給朱元思,可以想見朱元思一定是作者的好友,并且也一定是文人墨客。否則就與吳均難有共同的語言,更不可說是好友和需要贈書了。朱元思既是文人,就有可能牢騷多。“自古文人牢騷多”。
故此:一日,朱元思與好友吳均相會與吳府,少不了要飲酒暢談。酒過三巡,朱元思微帶酒意,就會有懷才不遇之感,慨嘆人生之不幸,世道之不公,針砭時弊,牢騷滿腹。幾杯酒下懷,更是借酒澆愁,頹廢踉蹌,意志消沉?吹接讶巳绱,吳均覺得實在是過意不去,想要勸解,覺得朱元思乃滿腹經綸,與自己旗鼓相當,不知如何開口。沉吟良久,于是心生一計,返回書齋,揮筆寫下了這篇山水游記。天色漸晚,朱元思告辭回家。臨別時,吳均將所作書信雙手奉送曰:“朱兄,在下日前游富春江,偶有所得,隨作一文,不知妥否?還望兄臺斧正。”朱元思雖醉眼朦朧,但心智尚清,接過書信曰:“豈敢,豈敢。”急切閱讀后說:“妙哉!妙哉!真乃山水游記上乘之作也。何談斧正,愿為珍藏。歸去自當細細品賞。”吳均曰:“如此甚好。恕不遠送,兄臺珍重!
朱元思回到家中,酒也醒了;叵肫饏蔷洉,隨挑燈夜讀,更覺得實在寫的太好,令人拍案叫絕。細一品嘗,頓時恍然大悟。自曰:“好你個吳均,你原是借此書勸戒我不要追名逐利,沉淪世俗,需要淡泊明志,寄情山水。你何不當面說明,卻要說讓我斧正,實乃用心良苦。 敝煸蓟叵胱约荷硎涝庥觯c吳均相比,自覺慚愧。胸中之氣,全然散盡。
拜讀名篇,聯(lián)想當時情形,自覺得有三點啟示:
啟示之一:育人需無痕。
結合文章內容,聯(lián)想作者身世,推斷贈書目的,我們不得不驚嘆吳均勸解友人的獨具匠心。為了幫助友人改正錯誤,自己用游記的形式巧妙的讓讀者自己悟解,真是不留一點痕跡。這種育人無痕的教育藝術難道不值得我們今天的教師好好學習嗎?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在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理念”的今天,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教育已經成為歷史,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已經過去。在這樣的教育形式下,今天的教師既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又要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背上個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罪名。如果對學生的過錯和違紀違規(guī)行為,置之不理,教師又會背上玩忽職守的罵名。那么,當今的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既盡職盡責,又不背上罪名和罵名呢?吳均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就是要淡化育人痕跡,實施和諧育人。正所謂“轉化學生是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不僅需要果敢的勇氣,還需要運籌帷幄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而且需要恰當?shù)匕盐粘銎嬷苿俚膽?zhàn)機!苯處熞獙W會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環(huán)境、資源、情景、時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做到既不傷害學生的身體和自尊心,又能夠達到教育和轉化學生的目的。這才是高明之舉!
啟示之二:不要盡信書。
課文后一個練習題為“作者在極言富春江的奇異景色后,為什么要說‘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倫世務者,窺谷忘反’?”
參考書中給出的答案是:“作者描寫富春江的奇異景色之后,轉到抒寫身歷其境的內心感受‘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說優(yōu)美的山水,足以使熱心世務、期盼仕途騰達的人產生隱居之想。作者觸景生情,從審美的角度,進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誘人魅力,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
從作者自己悲慘的遭遇、博大的胸懷、巧妙的構思、贈書的行動看,作者的寫作目的遠非于此。既不是向友人炫耀自己出眾的才華,也不是說明奇異的山水能夠讓人升華情感的奇妙功能,也不僅僅是表白自己向往大自然的心理。從中很可能是隱含著勵己勉人的目的。他也許是要借此勉勵自己和好友不要追逐名利,沉落世俗。要寄情山水,回歸自然,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抑或是向人們表白自己寄情山水的志向。還有可能是歌頌富春江壯麗的山水,表達自己贊美之情;蛘哒f明自己之所以能夠超凡脫俗,與世無爭、寄情山水的原因是富春江的山水太美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如果我們只按照參考書中的答案,未免太片面和庸俗了。所以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本褪沁@個道理。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把握教材,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全面、準確把握中心。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啟示之三:無需牢騷
人們常說“自古文人牢騷多”。但是吳均自幼好學而才華超群,像這樣一個為大文豪,在遭到罷官免職的遭遇之后,他泰然處之,從來沒有半點牢騷,淡泊明志。而且還能以他那博大的胸懷勸戒自己的朋友忘卻名利,回歸自然。這難道不足以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嗎?
今天的教師,用古人的準則,大多數(shù)充其量不過是“半個文人”,但是就是這“半個文人”當中卻有不少人愛發(fā)牢騷,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得不償失,怨天尤人。如果我們也能像吳均一樣寄情與我們的事業(yè),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在我們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樂趣,其不美哉!
假如我們能夠專心從教,我們就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更沒有必要去發(fā)牢騷。我們就能夠專心構建有效課堂,掌握教育藝術,在教育藝術的殿堂里盡情地享受,我們還有什么值得牢騷的呢?
總之,我愛這篇課文,因為她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教我如何做人,如何育人。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2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在疏通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講解,而是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疏通字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逯R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yǎng)文言語感,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
、娣椒ㄅc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于通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通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疑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xiàn)
1.導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齊讀、范讀、聽讀等)來培養(yǎng)語感,初步感知內容。
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上扔蓪W生發(fā)現(xiàn)、質疑、討論、總結,然后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鳶(yuān)飛戾(lì)天經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jié)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并設置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匯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品讀,通過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質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表現(xiàn)景物特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體布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chuàng)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置一個小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shù)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 導游篇:“美麗的富春江”。
課堂實錄片段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現(xiàn)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
生:仔細品讀
師(提示引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小組討論交流。
生:展開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來描繪景物的?
生(1):我個人認為,原文的字詞精致,富有表現(xiàn)力。
師(鼓勵地):很好,能具體舉例說說嗎?
生(1):比如說“天山共色”,“共色”兩字不僅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還暗含著形體感,讓人仿佛眼前就現(xiàn)出:青青的山靄漸漸消逝,溶入藍藍的天空,慢慢合為一體……這境界是多么悠遠又闊大。
師(感慨地):說得真好!“共色”兩個字就仿佛在我們眼前拉開了一幅畫,可見作者用字多么精致。同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還有嗎?
生(2):還有,像“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人的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讀著讀著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詩詞。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會想起《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會想起“疏梅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很美。
師:(贊賞地)**同學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詞富有表現(xiàn)力,具有畫面感外,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啟發(fā)地)比如寫景的角度、方法、修辭的運用……
生(4)(舉手):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樣文章顯得更生動形象。
師(點頭):能具體說說嗎?
生(4):對偶到處都是。還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是比喻;“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是擬人。
生(5):我們小組認為寫景角度的變化,也是一個好方法。分別從顏色、形狀、聲音各個角度進行描述。
生(6):還有情景交融。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想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心跡,很有陶淵明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景色才有一種澄澈透明的美。
師:集體的力量真是偉大呀,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請教一下,你說,在這短短百余字的短文中,作者寫了水、魚、樹、鳥、蟬等等這么多事物,為什么卻沒給人凌亂、堆砌的感覺呢?
生(7):是因為結構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這一點剛才我就提出過,但他們(指小組其他成員)否決了。
師(驚奇地):為什么呢?
生(7):他們認為景寫得美,寫得好與結構沒有關系。
師(轉頭問):大家認為呢?
生(8):肯定有關系。就像畫畫一樣,如果沒有構思好,這里畫一筆,那里畫一筆,就算每一筆都很好,也不會是一部好作品。
師:對,平常我們寫作文不也有這方面的要求的嗎?那,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結構如何個好法。
。ń處熍c同學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書)
師生(分析):第一段,總述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全景,總領全篇。
第二段展現(xiàn)“水之異”!八钥~碧……直視無礙”描繪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水之急。
第三段展現(xiàn)“山之奇”。“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樹之奇襯山之勢,寫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山之聲的美妙;“橫柯上蔽……有時見日”,從視覺的角度,在光與影中展現(xiàn)山之色。
全文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邊分析邊板書)
與朱元思書
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
三、小組合作。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于開展小組合作,調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小組競賽,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贊賞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點評
這個教學片斷的重點把握比較準確——即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從教學實錄中看,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落實了自己的教學設想,特別是對文章語言的品讀,可以看出教師對文章的鉆研和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從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及“教學反思”的后兩點上看,似乎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精致的美文,上這樣的課,把“合作學習”和“口語交際”“寫作”等內容都攏進來,是否必要?建議“課時安排”為一節(jié)課。
《沁園春 雪》(教學實錄)
贛榆縣門河中學 王維
師: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有一位偉人,中國人民無人不知道他,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是誰?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4
以前,我上文言文時,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大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現(xiàn)在算是找到了一點喜悅。
我現(xiàn)在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我把以前翻譯課文的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讓學生結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完成下面幾個問題: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薄傍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斌w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沒有人打瞌睡。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能翻譯了。我感覺這堂課很成功,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
這堂課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讓我這樣去償試的;1、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組老師就討論,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家都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課文,學生只是了解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學生不知道。別的文言文,學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啰。于是,我便有將文言文教學中的翻譯課文的時間解放出來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與魏書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講道;魏書生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也是文言文,課題是《晏子使楚》。魏老師上這課時,也沒有翻譯課文。然而,上完這篇課文后,學生們都能翻譯課文,聽課的老師們都很滿意。魏老師的課,給了我理論上的指導,堅定了我對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信心。
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5
今天上課后,感覺那里少了點!杜c朱元思書》是一篇自讀課文,學了兩課的寫景散文,應該可以做到自學,就按照課表要求,學生自己來讀,來學,來說?山Y果還是不理想,學生讀的沒有感覺,干巴巴的喊,機械的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內容,成了口號,該怎么讀照例不改!
我一直的理想是,愉悅的教書,學生高興的學習,師生共同徜徉在語文的海洋里!夢總歸是夢,學生不愛學語文,更談不到興趣,還是我的問題!
《與朱元思書》很美的一篇寫景散文,也是一片優(yōu)美的駢文。重點圍繞奇山異水展開,異水異在它縹碧的顏色,在它千丈見底的清澈,在它甚箭若奔的急湍上,真是異常!奇山是本文的亮點,也是最美處,山之高的.兩岸高山,更體現(xiàn)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山像人一樣,有了爭勝的行為,爭著向上,向高處,向遠處伸展,找一個爭強好勝的山巒,好一個吳均,到底是山爭勝還是人爭勝呢?為下文埋下伏筆。
這篇文章難嗎?我感覺不難呀,文章很美,景美文也美,語文課當然要學文的美了!用了不同的角度,用了不同的修辭,用了不同的動靜,虛實等,揭示景物美可以平息那一份爭名逐利的心,然后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物者,窺谷忘反。作者的心志得以展現(xiàn)。好一個醉心山水的智者!好一個沉迷美景的仁者!天地之大,唯有內心平靜者最幸,希望學生們能欣賞美好的自然山川!
學生們表現(xiàn)的不理想,可能是基礎太差,他們不懂得,不理解本文,何談喜歡與否。也可能他們喜歡不愿意說,想做一個沉默的學生,不屑于交流,不屑于談論。還可能是老師不會引導,學生無從說起,有點老虎吃天無處下抓的無措感!
最有可能的是,我的引導及課堂教學欠缺,影響學生的發(fā)揮。這真如于漪所說,一輩子教書,一輩子在學教書。我呢十幾年教書,一直在反思教書,自己的課怎么就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學生怎么就不愛語文。這一課也是如此,怎么提升學生的課堂關注度,如何讓他們參與其中,動腦思考問題。
我設計的問題是讀通課文,感知內容。感知怎樣的奇山異水?可能我的問題太大,學生無處入手。也可能學生對課文內容把握不到,談不到分析?赡堋
常思常學,可能找得到原因!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6
本節(jié)課我的課題是《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我現(xiàn)將本節(jié)課教授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反思。
優(yōu)點:本節(jié)課我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EEPO教育理念,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主動、積極、有效地進行多邊活動,形成互補優(yōu)勢。讓學生在“看、聽、講、想、做、動、靜”中享受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從而強化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訓。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個學生:因為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散文,所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整體意境和美感,再結合本班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特點,將傳統(tǒng)的由老師指導朗讀改成由學生成立的“朗讀專家小組”指導同學朗讀,評價同學朗讀,在生生的互動中鍛煉學生的“讀、講、聽、學”的能力,并讓課堂真正地“動”起來。
。ǘ┩ㄟ^任務型交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生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jù)固定句式“山(水)之美,美在”來鑒賞文章寫景的美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互動的形式是小組合作探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運用EEPO的形式充分調動起了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分享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看著自己的討論結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贏得掌聲,每一位參與討論的.同學都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感,所以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自信。
。ㄈ⿲W生小結環(huán)節(jié)利用氣泡圖的形式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老師和學生一目了然的明白這節(jié)課學生都學到了什么。由于氣泡圖的繪制方法非常靈活并且很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所以最后總結的環(huán)節(jié)又再一次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們從自然界的峰巒溝壑聯(lián)想到了人生的坎坷之時和風光之時,并思考得出結論:坎坷之時莫消沉放棄,得意之時也莫驕傲不可一世。所以整堂課學生們都在主動思考中度過,受益頗多。
缺點: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遺憾:例如對時間的把控不當、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對學生的評價過多集中在語言評價上。
。ㄒ唬┍竟(jié)課設計的內容過多,以至于下課了內容卻沒有講完,這雖和學生講解、評價的不可控性有關,也和我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精心有關,所以在今后的備課和教學中,我一定會把時間觀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貪多但求精,更加專業(yè)的呈現(xiàn)優(yōu)課。
。ǘ┍竟(jié)課最大的遺憾是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寫完課題和作者之后應該將板書寫在黑板的正中間,而我卻寫在了最上面,和作者擠在了一起,讓板書整體看起來擁擠,這次板書書寫的失敗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板書書寫,不僅要把字寫好,也要設計精心,結構合理,在具體的比賽中還要隨機應變,頭腦靈活。
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我深深體會到“EEPO”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授課理念、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想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EEPO”教師,我還要學習太多的東西,所以要一直本著謙虛好學的姿態(tài)多向課改同路人、成功者請教,在學習中才能不斷進步。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7
優(yōu)點
1、《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教師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教師能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教師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教師考慮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
5、為拓展學生思路,教師讓學生把作者換成自己,提出問題:假如是你去富春江游玩,請你寫封信或打個電話告訴自己的朋友富春江的壯麗美景。這一問題的延展,不僅要求學生對富春江的美麗景色要進行想象性擴寫表述,還要求他們運用到信件格式或口語交際的知識。這對他們綜合性知識的擴展進行了訓練。
缺點:
結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學文科組的課題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1、結合文章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2、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加強,可在詞語的解釋上適當增加
總之,難度既要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引導其他同學對課文注釋中沒有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這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yōu)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8
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的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在學生全面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再次播放多媒體,嘗試讓學生看畫面寫一段導游詞,然后推薦幾個學生上臺當導游。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學生練習了導游詞的寫法,可謂一舉多得。
在這節(jié)課的準備和進行過程中,我覺得收獲很多,不過也有遺憾,一是對文章的主旨挖掘不夠深刻,二是對學生的導游詞沒有及時給予評價。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點亮學生智慧的火花,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9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許多前輩和同事的指導關心,自己也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根據(jù)初三的教學進度,我們決定以《與朱元思書》這篇文言文來參加這次活動。在講課前的一個星期,我們初三語文組在小組教研會上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集體備課和分析。這是一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所以我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應該是理解文意,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并且能翻譯重點句子,然后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主要在體會富春江山水的綺麗多姿,以及對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的學習和對作者厭棄塵俗、向往自然的情感的理解。
星期一,按照活動要求,我們組集體抽簽。得知這一課要由我來講后,我本來想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課堂,從朗讀到翻譯再到理解分析課文。但根據(jù)我對學生兩個多月的了解,他們比較含蓄,接受知識比較慢而且需要給予充足的思考和理解時間,于是我決定將本課的翻譯和詞語理解提前進行。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熟讀課文和學習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在備課和制作課件過程中,大家給予了我很多幫助和關心,顧校長建議我在課件的最后以書面形式將寫景的方法進行呈現(xiàn),可以更清晰而且省時間,胡老師和瞿老師在課件的制作上也給我提了意見,讓我明白了課件要為課堂服務,而不能過多牽制課堂。
星期二的下午第二節(jié)課這堂課以朗讀貫穿,重點是分析文中的寫景方法,并聯(lián)系以前的課文讓學生加深印象。這堂課我認為基本達到了目標。課堂雖然不夠活潑熱情,但學生們都積極思考,一些基礎很差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努力跟上節(jié)奏。對于這堂課的難點:富春江山的寫法的分析沒有遇到什么阻礙。而且學生們也在品味優(yōu)美的山水中準確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這堂課時間把握也剛剛好。總之,我認為這堂課基本完成了任務。
上個星期五我們組召開教研會,對我的課進行了評課。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這堂課的切入點較小,目標明確,舍棄了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在知識的掌握上很扎實,符合初三年級的教學實際。我還有所欠缺的`是: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后一半,由于時間關系也由于我有些緊張,就忘記了閱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的,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yōu)美性打了折扣;第二點,關于作者的生平介紹不用一定放到課堂的開始,可以到理解主旨句的時候插入作者的經歷,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但是我?guī)ьI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熏陶。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高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20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雅,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先將課文給學生范讀一遍,要求學生在這一遍里標注字詞的讀音及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將課文讀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大體意思也就懂了。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語速放慢,在朗讀中有一定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這篇文章的難點在于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論世務者,窺谷忘反”兩句的理解,由于學生現(xiàn)在生活閱歷的限制難以理解此中的深意,如果刻意深析,可能效果更差。所以在賞析時,只要求學生掌握字面上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介紹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個人經歷,以及這兩句在文中側面襯托景物的優(yōu)美的作用。對學生能否理解其含義不作明確硬性要求。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反思06-13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8-05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反思08-04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1-10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反思10-12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0-29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22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