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學反思范本
《平均分》教學反思平均分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淺顯地理解怎么去分?重點和難點就是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這節(jié)課中,我嘗試著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2個例題進行了改編,以小兔請客為主線,貫穿了給兩只小猴分桃,給2個花瓶分花,給4只小貓分魚等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從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課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卡片,代替實物,給兩只小猴分8個桃,,這樣通過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我預設可以出現(xiàn)多種分法:一只得1個,另一只得7個;一只2個,另一只得6個;一只得3個,另一只得5個;兩只各得4個。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只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卻很自然地進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個,而此時的我,卻沒很好地利用這一課堂生成的資源,仍然生搬教學設計,順著自己頭腦中設想的走下去,追問學生你還有其他的分法?此時的學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課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課前的預設與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說明了什么,只說明我只是僵化地跟著設計在走,當新的生成出現(xiàn)時,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對學情的分析不透徹,沒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對如何分有了什么樣的基礎。
我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更精確,設問的水平更高些,教學機智更靈活些。
【《平均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均分》教學反思01-12
《平均分》的教學反思01-07
《平均分》教學反思01-07
《平均分》教學反思01-04
《平均分》的教學反思01-20
平均分教學反思01-03
《平均分》教學反思10-10
《平均分 》教學反思01-07
認識平均分教學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