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家海頓》的教學反思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新課標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生的聽賞興趣,養(yǎng)成聆聽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jīng)驗。”在平時的課堂中,我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聆聽興趣。
《音樂家海頓》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安排的內(nèi)容是在西方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交響樂之父”——奧地利音樂家約瑟夫·海頓的作品。在音樂家故事中,以本課的兩首聽賞曲目《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和《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為線索,講述了兩首首作品命名的由來,并根據(jù)這兩首交響曲在力度上的突出特點,穿插了“力度術語和記號”的學習,使學生在交響曲的聽賞中,獲得關于力度表現(xiàn)力的第一印象,為學生今后學習和運用力度記號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于孩子們對于“聽賞”的興趣不甚高昂,特別是像本課的這種無歌詞的'交響樂作品,我采取了由故事中的曲名由來聽賞音樂的辦法來激發(fā)學生聽賞的興趣。
在導入本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聽音樂看故事,了解音樂家小檔案。學生一看是“聽賞音樂”,都露出了頹喪的表情。于是,我從孩子們爭議的作曲家國籍“奧地利”的“地”入手,糾正讀音后再將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到音樂家上,進而開始音樂家的故事。并事先告訴孩子們故事中介紹了音樂家海頓兩首作品命名的由來,讀故事后告訴我是哪兩首作品。讓孩子們有針對性的讀故事。
《第四十五交響曲》為什么叫《告別》?孩子們用語言簡述后,我讓孩子們帶著介紹的一知半解聽音樂,說說初聽后的感受。很多孩子都發(fā)現(xiàn)了曲首的音樂旋律強,好像有很多樂器在演奏,快結束時音樂旋律很弱,好像都沒有演奏者了。我在肯定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后,我要求孩子們再聽音樂,在聽到有演奏著的離開時“舉手”示意我。有了針對性,孩子們聽的自然也就認真了。
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我將聽賞曲目引導到《第九十四交響曲》上,從它的別名《驚愕》上來激發(fā)學生聽賞的興趣。為了保持學生們的興趣,我沒有要他們聽全曲感受為什么叫“驚愕”,而是讓他們先聽樂曲短小的主旋律。旋律中的ff記號,讓孩子們“驚愕”的不得了,對樂曲的聽賞興趣也有了。接著,我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書上書寫的主旋律中,是什么記號讓他們覺得“驚愕”,從而引入對力度記號的學習。通過“拍手”和“模唱”干活搜力度加號的變化后,再來聽《第九十四交響曲》,學生對力度記號改變樂曲風格的表現(xiàn)方法也有了一個了解。
這堂聽賞課,孩子們參與是非常積極的,在對力度的表現(xiàn)上也是非常的有興趣。教師通過講解、提示,啟發(fā)了孩子們的思維,激發(fā)了他們的聽賞興趣。無聊的交響樂也能靜下心來聽賞了,音樂知識的學習也不再枯燥,為孩子們今后的感受和鑒賞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小學《音樂家海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音版小學《音樂家海頓》教案教學設計08-11
《小小音樂家》的教學反思07-29
《小音樂家》教學反思07-18
《森林音樂家》的教學反思07-15
《小小音樂家》教學反思01-22
《我是小小音樂家》教學反思01-07
《我是小小音樂家》教學反思06-30
《我是小小音樂家》教學反思12-24
《小小音樂家》的教學反思范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