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爭吵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爭吵教學反思 篇1
《爭吵》是人教版第六冊15課。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后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于好;最后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體驗采用下列方法進行教學,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氣氛活躍,效果甚佳。
一、親身體驗理解課文。
1、理解“爭吵”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談與同學的爭吵,導入新課
生1:上學不等他。生2:懲罰同學的方法
生3:上課時筆記不見與同桌爭吵。
2、學生說與同學爭吵后有什么想法?換位理解文中“安利柯”的心理變化。
3、學生談與同學和好如初的感受來理解“安利柯,再也不了”。
二、啟發(fā)想象,走進人物心理
1、想象“安利柯”發(fā)火怎樣罵克萊諦?
2、“我在外邊等你”一句在文章中出現三次讓學生想象說這話的心理反應人物品質(寬容,防御)
3、想象“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笑怎樣的不高興?
4、引導學生想象怎樣“挨”時間
三、采用“演一演”體會人物情感。
1、課文第五自然段描寫了生氣的“克萊諦”神態(tài)、語言、動作學生在演示中體會克萊諦的情感。
2、演一演兩人和好的語段(9——13)在演示中理解“我”的后悔克萊諦的寬容誠懇。
3、課文最后一自然父親告誡我的話讓學生演示中理解道理。
四、讀一讀理解人物心理變化
1、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
2、輪讀課文節(jié)五自然;體會作者“不安—后悔—矛盾”的心情
五、“議一議”升華主題,陶冶情操。
1、我后悔時是因為“克萊諦”的什么品行感染了我。
2、討論那喜歡文中的什么人:(克萊諦(孝順寬容),安利柯(知錯就改),父親(善于教育嚴格引導))
3、面對同學對你不友好的言行,你應該如何對待?
爭吵教學反思 篇2
《爭吵》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15課,這是一篇重點課文!稜幊场窋⑹隽丝巳R諦和“我”之間因為作業(yè)本不小心被弄臟了而引起爭吵,最終,在克萊蒂的主動認錯下,圓滿解決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知錯能改的良好品質。課后感覺還是有幾處亮點,所以寫了這篇《爭吵》的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爭吵》這篇文章時,我側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我”跟克萊蒂發(fā)生爭吵之后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復朗讀,用心體會,這種方法使學生感到事情真實具體,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我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如果自己在與朋友之間有矛盾時,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最后要求學生齊聲朗讀父親說的話,并說說父親說的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道理。
上完《爭吵》后,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積極參與。但在一些問題的引導上還做得不夠明確,三年級學生有點莫名其妙,不知從何答起。另外感覺自己的臨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對于一些不在意料當中的回答有些手足無措。
爭吵教學反思 篇3
《爭吵》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最后重歸于好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小學這個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容易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今天是我上的第三次課,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課文內容,第二節(jié)課主要講生字詞。
在第一節(jié)上課的時候,因為這一課和我前面講的課的類型不同,對教案也沒有做到爛熟于心,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底氣不足,還是會緊張,以至于說話有些磕磕絆絆。而且上課時我的聲音可能有點小,對同學們有些不懂的地方引導的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天的課堂氣氛有些沉悶,同學們的表現不太積極。對于時間上,這一節(jié)課課堂上發(fā)生了一些突發(fā)事件拖延了些時間,加上對教案熟悉程度不夠,使得本來想在這一節(jié)課上完成的內容沒有完成。這節(jié)課本來是想將課文內容處理完的,結果進行到要分角色朗讀的時候就打下課鈴了,當時腦子沒有反應過來,沒有在結尾引到下一節(jié)課就生硬的草草的下課了。
在下午的第二節(jié)課上,我想要同學們根據所學的這篇課文,講一件他們與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并想一想以后要怎么做。但是可能他們并不想要說太多自己做過的不好的事情,所以沒有人想要舉手回答,所以我讓他們小組討論,一是想要延長他們思考的時間,二是想要活躍一下氣氛。可是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的時間有些過長了,使得后來同學們已經遠離了主題,開始亂了。后來請孔令舉和孫正宇同學表演完他們的情景劇時,孔凡琪他們那一組也是想要上臺表演的,但是因為時間關系,沒有讓他們上來,也忘記了和他們解釋,就直接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了,我覺得我當時沒有處理好這一件事。在學習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的時候,直接就顯示的是這幾個字,沒有出示它們所在的詞語,可能同學們直接接受起來會有些困難,下一次我會注意讓同學們先通過課文中的詞語來學習這些字,讓他們的學習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要求會寫的生字時候,是同學們指出哪里我說了哪里,沒有做到把一個字要注意的點直接說完,再進行下一個字的學習,這一點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除去上面提到的這些地方,我還有好多方面需要繼續(xù)學習、改進。
1.對學生評價不夠,有時候就只是一帶而過,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只是我自己在評價,沒有讓同學來評價、借鑒和學習。對于表現好的同學沒有給予適當的表揚,對于今天有些同學沒有預習好這一現象也沒有做出批評。
2.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夠積極主動。
3.小組討論時間設置過長,沒有把握好教學時間,致使學生后來寫生字的時間不夠。
4.在朗讀感悟環(huán)節(jié)做的不好,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按照應該有的感情去讀。
總體來講,這節(jié)課是順利講完了。對于以上這些方面,我還要多多注意,繼續(xù)努力,盡量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爭吵教學反思 篇4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的事,具體講了“我”所收到的教育。
因為我們班有兩個特別調皮、有個性的孩子,經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fā)生矛盾,我想,學了這篇課文可能對他倆有點啟示,有所幫助才對,所以,我精心準備了這一課。
感悟理解課文時,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整體感知,采取了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怎樣了?然后讓學生自主讀書,通過交流、討論,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對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課文中作了詳細描寫。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火了,產生了報復的念頭;吵架后,覺得不安,后悔,覺得對不起他,很想認錯,又覺得太丟人;心里暗下決心,可嘴里又說不出。這些矛盾的心理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個學生都經常遇到。我引導學生認真體會,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3、理解重點詞句!凹刀省髲、瞟、挨,舉起尺子、撥到、搭”這些重點詞語用得很精妙,把我和克萊諦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我讓學生反復讀這些語句,談體會,讓學生感受到“我”的后悔,“我”的矛盾,克萊諦的寬容,并對兩個人的行為、心理進行比較,感受克萊諦所表現出來的寬容、友好,表示敬佩。
父親說的三句話,在文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三句話散見于課文,“應該知錯認錯”,“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
我讓那兩位經常吵架的同學,結合自己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并讓他們自由談體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真希望他們也能像克萊諦一樣擁有寬廣的心胸!
爭吵教學反思 篇5
《爭吵》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一、教學中的收獲: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能融會貫通,讀出“我”(安利柯)的斤斤計較、愛面子和報復的心理,同時也能感覺到“我”的后悔和反思,以及想認錯的矛盾心理。而克萊諦留給大家的是寬宏大量,寧愿自己吃點虧,也不想失去好朋友的真誠顯而易見。還有“我”的爸爸講道理、無私、不偏袒自己孩子的高尚品質也讓孩子們敬佩不已。
特別是孩子們能抓住“字眼”來解讀文本,讀出了很多文字背后的文字,讓我感動。比如:從“急忙縮回”讀出了克萊諦其實并不想讓老師知道這件事情,可能他認為這是一件小事,或者他覺得我們是好朋友,可以自己解決這件事的,所以盡管對安利柯的做法很生氣,但還是不愿意讓老師知道。從“挨”可以看出安利柯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因為他心中一直想著:不知道克萊諦會怎么對我?是打我?還是罵我?或者要和我絕交?因為這時候的他其實已經很后悔了,但又不知道克萊諦心中怎么想,時間也就顯得特別慢,一分鐘就好像一個小時似的。從“楞住”讀懂了安利柯沒想到事情竟然會是這樣的結果,因為他根本沒有想過克萊諦會這么容易就原諒他,沒有罵他,更沒有打他,這讓他出乎意料,所以他一下子楞住了。……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孩子們竭盡所能,非常理性地看待了事情的經過,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說出了許多道理,都表示不能像安利柯那樣斤斤計較,要原諒別人的過錯;假如遇到這樣的事時要像克萊諦那樣寬宏大量,吃點虧又有什么呢,這樣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認為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們都懂得了同學間相處要和睦,不要有報復的心理,要善于原諒別人的過錯,還要學習克萊諦主動與別人和好,等等。但是,這樣的思想有沒有孩子們在行動中真正得到落實呢?
二、行動中的反差:
就在我們學習《爭吵》的過程中,班中發(fā)生了不少同學間的“爭吵”。最先是體育課上小豪和卓因為投籃的問題吵了起來,后來演變到拳打腳踢,一個被踢疼了肚子,一個手被踢腫了。當我在調查整個事情的過程中,兩個孩子各執(zhí)一詞,最終指向的問題是:“他以前怎樣怎樣?”原來事情并不那么簡單,兩個孩子都“積怨”很深了,相互之間有過很多的摩擦,因此在課上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讓誰,都指責對方的行為如何的不好,都認為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以前怎樣做的。后來,我們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大家都覺得他們都只看到了別人的錯誤,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多想想,或者為別人多想想,這樣事情就容易解決了。最后,在大家的分析下,在我的引導下(利用安利柯和克萊諦的故事),讓他們兩個都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認為這樣的“得理不饒人”是不對的。而后,他們便重歸于好了。
接著又發(fā)生了越越和輝輝的事件,事情是這樣的:越越還不會玩溜溜球,繩子一甩出去,球就收不上來,輝輝便在一邊笑她,她自尊心受創(chuàng)就推了他一把,他撞到了桌子邊上,腰部撞疼了。于是,他就去拉她的耳朵,最后她就哭了。
說實在的,看著眼前這兩個孩子(一個哭,一個撅著嘴),我有點氣餒,剛剛課堂上的教育哪去了?于是乎,先讓兩個孩子各自陳述事實,反思自己的行為,但讓我失望的是,他們依然指責對方,認為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是他先怎么樣的,責任在他(或她)。沒有辦法,我只能再拿他們當作活生生的事例,讓大家參與討論:有的說輝輝笑是不對的,有的說越越也不對,被笑一下又有什么關系呢,還有的說輝輝你取笑人家已經不對了,怎么還可以去拉她的耳朵呢?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最后堯堯總結性發(fā)言,說:“我認為這件事主要還是在于他們兩個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假如都能為別人著想的話,這么小的事值得越弄越大嗎?把芝麻大點的事變成了西瓜似的!彼谋扔髯尨蠡飪憾夹α。是啊,就是這股不肯吃虧的勁兒使他們倆誰也不讓誰,讓事情愈演愈烈,寬容不見了,針尖對麥芒,得“理”不饒人再次出現,讓人無奈。
類似的事件還不在少數,為什么我們的教育如此蒼白?我們的孩子怎么了,為什么這樣的自我中心呢?
三、寫話中的真實:
結合《爭吵》的學習,作業(yè)中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寫寫自己與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我便要求孩子們回憶這一段時間以來與同學發(fā)生過的事情,并寫下來,著重強調了“真實”,寫出真實的事件,真實的做法,以及自己真實的心里想法等。
昨天晚上,我花了三個多小時閱讀了孩子們的48篇作文,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真實的事件,真實的感受,真實的讓我有種莫名的悸動,突然間覺得班級中似乎涌動著一股“暗流”,一股我不曾注意到的“暗流”,它靜靜地流淌著,無聲無息,卻是那樣的動人心魄。
1、悄悄存在的“規(guī)則”
“三八線”在我讀書的年代存在過,也曾經看到過一些不太和睦的同桌為了占的位置多少而用筆(或刀)在桌面上劃(刻)下一條線,并制定下規(guī)則,一旦犯規(guī)就受到怎樣的懲罰等。在這次的作文中又讓我重溫了這條“三八線”,有六個孩子寫到了這方面的事,寫出了與同桌之間的矛盾,如何為了“越界”問題而爭吵等。甚至有一個孩子還寫到有一次在課堂上,因為同桌的手臂越過了“三八線”,他為了提醒她而沒有聽老師講課,當老師提問的時候就回答不上來了。這真讓我無話可說了,難道一張桌子必須分得這樣清楚嗎?難道“越界”的問題比聽講還重要嗎?
2、相處中的小“摩擦”
班級是個大家庭,大家生活在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事情發(fā)生,這應該說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們的孩子可不這么認為。像韻韻把琛的新球鞋踩臟了,盡管韻韻馬上向他道歉,但琛就是不依不饒的,非得要她幫他擦干凈為止。還有杰杰扯掉芷心的紐扣,讓兩個人都記憶深刻,這次不約而同地寫了。而穎穎和小宇卻因為一次無意中的失誤,引發(fā)了一場劃線風波,兩人都用筆在對方的作業(yè)紙上劃線,互不相讓,最終一個人還被劃破了手背。體育課中,佳佳和子晴因插隊的問題吵了起來,兩人都拒“理”力爭……一樁樁,一件件,其實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孩子們就是不能諒解,把不小心也理解為故意,甚至還有的有著強烈的報復心理,比如小宇寫他因越越在課堂上隨便拿了他的橡皮來用(沒有經他的同意就自己拿了),下課時,他就乘她出去的時候把她的鉛筆盒翻得亂七八糟,還把里面的鉛筆弄斷,以此來報復她。
3、以自我為中心的做事法則
也許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吧,很多孩子做事只考慮自己,貪圖方便,往往用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還順手。像博彥說婷婷經常在課上拿他的橡皮來使用,沒有說明原因,也沒有說明理由,就這樣想當然地拿了、用了,也從不說聲“謝謝”,就像用自己的一樣,這讓他覺得很郁悶。芷心自己體育課不帶籃球,經常不經過慧慧的同意就拿她的籃球來玩,有時甚至把球扔到草叢里,這樣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晗晗做的事就更離奇了,她把撿到的一塊橡皮送給了別人,讓失主著急,而拿到橡皮的那個同學還蒙受了“不白之冤”,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啊。
4、同學關系的微妙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三年級的孩子還很小,他們都很天真可愛,心無城府,但從這次的作文來看,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看法了,不能再把他們只當作孩子來看了。舟舟寫到了與雙雙、子晴的關系,她寫道:“我和子晴玩,雙雙就會不高興。我和雙雙玩,子晴就會不高興。我和她們倆都是好朋友,可她們倆卻不是好朋友,所以,只要我和其中的一個玩,另一個就一定會不高興,這讓我很為難。最后只能兩個都不玩,我找另外的同學玩……假如大家都是朋友,那多好!”另外雙雙自己在文章中也寫到了與同學的相處,讓她左右為難。小小年紀就開始苦惱人際交往,這不是太累了嗎?我真為這些小不點擔憂啊。
5、為人處事缺乏信用度
講信用也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但孩子們的信用度明顯不足。比如遙遙有一本好看的書,恒恒想借來看,聲明是第二天歸還的,遙遙想著反正明天會還我就借給他吧,但他卻沒有準時歸還,而是一拖再拖,讓遙遙的心都涼了,最后還是花了一點心思才要回來的,甚至還驚動了他的父母。再比如希希連續(xù)三次向我說“我錯了”,但結果呢,他什么都沒有改,依然我行我素,這樣的懺悔有什么用呢?叫我如何再來信任他呢?
另外還有個別孩子寫到了因自己忘帶書,向別人借(兩人合看一本),但沒能成功。同學中還有小團體的存在,在某一事件中有孩子為了朋友“兩肋插刀”,還咬傷了人。諸如此類的文章雖然是真實地再現,但讓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竟然有那么多的事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原來在快樂的背后還有著這么多的不快樂。
在這次習作中只有四個孩子寫到了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寫出了友誼的美好:陽陽寫自己在出黑板報時不小心摔下來,苗苗的幫助讓他難忘;苗苗寫因自己跑得太急撞了阿成,便主動向他道歉,而阿成也很容易地原諒了她,兩人成為好朋友;李想想起了自己在接力賽時摔傷,堯堯和阿成帶她去老師那處理傷口的事,很溫馨;小豪主動借記號筆給祺祺,自己感覺非常快樂。四十八分之四,這樣的比例是否太少了?
四、我的反思和迷茫:
學以致用,這是我們經常教育學生的話。但從這一次的教學和寫話來看,我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課堂上學來的知識(或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去,盡管他們說起道理來也是頭頭是道,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不能吃虧、拒理力爭、自我中心讓孩子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只考慮自己的得失和感受,事件也就有了不斷升級的趨勢。如何才能改變孩子們的處事法則呢?我想僅僅批評教育是行不通的,還需要一定的疏導措施,但是,我又該怎么疏?怎么導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把書本上學來的道理應用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呢?我又該如何控制這股涌動著的“暗流”呢?怎樣才能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交友的.快樂呢?
爭吵教學反思 篇6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為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情,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
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朗讀,再讓學生反復讀重點句。
一是主要抓住我的表現的兩個句子:“終于挨到了放學。我愣住了!闭归_教學。自我感覺在教學“挨”時比較成功。我先請學生朗讀,從讀中感悟出此時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在層層剝繭,平時不覺得時間漫長,今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給“挨”字換詞。第一個學生換了一個“等”,學生馬上有不同意見,認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現在的心情,有同學馬上想到了“熬”這個字。在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平時覺得時間難挨的情況。學生也能從不同的情況出舉例,有的說被關在門外等媽媽下班,挨了批評不好受……。最后走進我的內心,朗讀訓練。
二是讓學生找出描寫爭吵后“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反復朗讀,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為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矛盾的根本方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最后讓學生齊讀父親的話,說說父親說的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道理。
我在學習完課文后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安利柯和克萊蒂最后的和解是誰的功勞?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是克萊蒂,因為克萊蒂心胸寬闊。而有的學生卻在大聲說應該歸功于安利柯德爸爸,當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時,學生說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向克萊蒂認錯是因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是爸爸長期教育的結果。于是,我根據學生的發(fā)言適當引導,使學生深刻理解父親的話的意思。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還要互相寬容、團結友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但是,我們身邊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以自己為中心,什么都是自己的對。父母的教育也成問題,嬌寵子女。學習此文后,我要求學生反思自己,向克萊蒂學習,做個寬容他人,團結友愛的好學生。
爭吵教學反思 篇7
《爭吵》是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我”和克萊諦因本子弄臟而發(fā)生爭吵的事,要讓孩子們懂得同學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比較接近的。然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課文的字數較多,生字也較多。我上的是第一課時,F在我對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進行反思:
一、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確定了上課的篇目并不是說就確定了上課的內容。《爭吵》作為三下的一篇課文,而且確定是上第一課時,就必須根據學段的特點來確定教什么,怎么教?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段特點。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除了要解決字詞以外,更想讓孩子們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本文篇幅較長,如果讓孩子們直接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會有難度,還會浪費不少時間。于是我先設計了四個簡單的問題,如:“誰和誰為什么爭吵?爭吵之后我和克萊諦各自表現如何?結果怎樣?父親知道這件事后態(tài)度如何呢?”這四件事其實就是本文的內容。孩子們把它變成自己的話串在一起,就是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實際也正如此,孩子們很快就知道了大概內容,語言的表述也很完整,這也是本節(jié)課得以順利完成的保證。看來在中年級段,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方面,老師要適時降低難度,適時引導,還需多去考慮學生的實際,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文精讀部分,我抓住人物爭吵時的對話來展開教學。學生通過讀、悟來體會人物的心情。明白爭吵的真正并非弄臟了本子,而是出于嫉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讀悟相應成趣,讀和悟的能力都相應的得到了提升。
二、不足之處有很多,突出表現為如下幾點:
1、在我的課堂上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大群孩子舉手回答問題,我往往不知所措。挑吧,浪費時間;不挑吧,有點傷害孩子們的積極性。一貫做法,挑一個又一個,殊不知時間就流走了。今天的課堂上,這樣的情況出現了幾次,浪費了時間。有時真的不忍心,會給一節(jié)課的效率打上折扣。教育機制,教育的調控能力看來還急需提高。
2、語言太為啰嗦,對課堂上學生的讀書沒有進行反饋。還是沒有考慮到課堂上的實際因素,一些話到嘴邊應該這么說,但卻說的亂七八糟,啰啰嗦嗦。孩子們的讀書也沒有得到反饋。因為讀書中的錯誤太多,孩子們想糾錯的積極性也很高,我怕一一糾正下去,會浪費很多的時間。結果就簡單的評價了一下。指名讀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效果不明顯。等于浪費了時間。
3、課堂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但是沒有很好的為第二課時的教學留下一個很好的鋪墊,以致于整篇文章的學習沒有一個整體性。這也給我一個啟示,備課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有整體意識。而不是為了完成一個課時的教學,就隨意的切割教材。
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在語文課堂上,我會不斷地反思自我,不斷地糾正自我,使自己向更高的標準再近一些!
爭吵教學反思 篇8
選課之前我一直猶豫不決,《爭吵》這篇課文篇幅很長,語言的訓練點也不明顯。但是這又是一篇接近學生生活的文章,文中有多次對話。因此我就抓住這一特點,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入手,同時也不忘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一次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因此,在課堂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后的感想和體會。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課堂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一些,學生配合積極。從沒發(fā)現班上的孩子有如此的潛力,特別是林迪同學,發(fā)言頻頻聲音響亮。原來學生總是喜歡被表揚,在老師的關注和表揚之下能發(fā)揮出無窮的潛力。
不過,在教學時,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在質疑解疑的環(huán)節(jié)上花了太多時間,以至于原定的內容沒有上完,這方面還有待我好好學習。
爭吵教學反思 篇9
《爭吵》節(jié)選自亞密契斯的《愛的教育》,正好寒假里從閱覽室借了一本《愛的教育》,讀了這本書。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于是產生了報復的念頭;為吵架而不安、后悔,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但是有沒有勇氣承認錯誤。
教學時,我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后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把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討論:當克萊諦弄臟我的本子之后,我為什么報復他,弄臟他的本子?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并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敖K于挨到了放學!边@里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著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爭吵教學反思 篇10
《爭吵》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是節(jié)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文中的克萊蒂是一個寬容、友善的孩子,用一顆博大的心原諒了安利柯的魯莽和嫉妒。
這段文章很長,但它描寫的情境卻是那么的常見,所以在教學本文時,我想想通過孩子們深層次地和文本對話,讓他們更高層次地理解課文的深刻涵義。它不單只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學會寬容別人,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智慧去處理生活中的矛盾關系。
如何去優(yōu)化文本?我翻閱了一些書籍,終于確定抓住《爭吵》中對克萊蒂的微笑進行了兩次描寫來組織教學。第一次是在因弄臟本子而向“我”道歉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我”向他舉起戒尺的時候。其實這兩次笑所蘊涵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提出問題:“當克萊蒂向‘我’道歉時,他的微笑蘊涵著什么?”孩子們各抒己見,但有點不著邊際,我引導說,如果你沒弄清,那請你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讀完后告訴我們。孩子讀完第五段呢,就恍然大悟地說:“老師,我明白了克萊蒂的笑中藏的是寬容!蔽尹c點頭。有的說笑中藏著不好意思,有的說笑中藏著對不起……看來孩子們是用心在和克萊蒂交流著,他們成為了克萊蒂的知音呀!
在這個時候我說:“我們是克萊蒂的知音,可是文中的‘我’呢?他是怎么認為的?”在討論中孩子們達成共識:“我”并不理解克萊蒂,因為自己的妒忌,“我”執(zhí)拗地認為克萊蒂是一種得意的笑、是向“我”挑釁的笑、是自以為是的笑……“孩子們,正是由于‘我’的誤解,才導致后來——”“ ‘我’對克萊蒂的報復行為。”“才有了——”“爭吵!”“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爭吵發(fā)生的現場,好好地感受當時的氣氛,仔細地揣摩當事人的心理變化。”生再次自由讀課文,這一次他們真正走進文本了,瞧他們的一笑一頻已經顯示出來了!霸凇摇蚩巳R蒂舉起防衛(wèi)的戒尺時,他又笑了,這次笑使‘我’真正原諒了他,和他和好如初了。你認為這是怎樣的笑?”孩子們細聲讀課文。通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明白了克萊蒂的笑是歉意的笑、是寬容的笑、是如釋重負的笑……
我故意說了句:“這個克萊蒂他為何會這么從容、這么穩(wěn)重呀?真是怪了,要是我,我早就發(fā)火了,好朋友怎么可以那么不理解我呢?”“因為他不想失去一位好朋友!”劉琳自信地回答道!皩Π!是朋友!” “同學之間不應斤斤計較”,“朋友之間不能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傷友誼”,“我們要寬容別人的缺點!甭牭剿麄冞@樣說,我感到真欣慰!白詈笞屛覀冊俸米x讀父親的兩次對話,”此時此刻,父親的話已深深地印入孩子們的心中,以及給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都帶來許多益處。
爭吵教學反思 篇11
《爭吵》是一篇閱讀課文,文中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臟了,于是兩人發(fā)生爭吵,最后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采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
1、誰和誰爭吵?
2、為什么爭吵?
3、怎樣爭吵?
4、爭吵后怎樣了?然后學生自主讀書,并通過交流、討論,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御。
最后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么?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接著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伙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感覺有點吃力,可能是因為本課相對前面的課文較長,而且人物對話也很多,要理清思路,才能清楚地告訴學生。
爭吵教學反思 篇12
《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為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情,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決定上《爭吵》這一課時,很茫然。這是外國作家的作品,寫的是意大利學生之間的爭吵的故事。一開始很怕咱們中國孩子思想認識上與外國孩子存在差異,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變化過程有點困難。而且,這中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中外文化差異。將教材反復研究,終于定位在“爭吵是發(fā)生在兩個小學生之間的故事,跟學生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這一點上。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比較殘酷!
生字教學一塊基本順暢,較好地結合了漢字的音、形、義來教學。學生落實地較扎實。其實,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自學能力,故生字詞教學我緊密的和課文聯(lián)系起來,抓重點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字的音形義上都有所了解。這樣教,學生比較不容易疲倦。
本堂課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所提問題的明確性較強。學生的發(fā)言面比較廣,但對于一些問題,學生回答得不夠準確之后,評價的導向性不夠,這樣再找同學起來回答,還是不夠準確,我想要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們,殊不知時間就這樣流走了。由此反應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的教學語言還要豐富,尤其是對課堂學生回答的評價語要及時有效,這也
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督促孩子們認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應該常抓不懈。
【爭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爭吵》的教學反思12-09
爭吵教學反思06-09
《爭吵》的教學反思06-09
《爭吵》教學反思06-09
《爭吵》教學反思01-07
爭吵教學反思05-24
《爭吵》教學反思08-19
《爭吵》教學反思06-09
《爭吵》教學反思10-18
爭吵教學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