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文教學反思1
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于老師,三年級作文教學反思。老師要精心設計,悉心指導,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教會他們表達的方法。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己摸索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
第一步以本為據,總結寫作方法。課本是范本,課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要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文本結合讓學生效仿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撥指導,讓學生明確應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盡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既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guī)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小學三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二、精心撰寫下水作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
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寫作方法寫1、2篇下水文給學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并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秘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教師經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范,還可以了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更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
批改學生作文是老師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么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面面俱到,教師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也難做到;要么只閱不批,只閱不改,寫上批閱日期了事,這兩種方式都不可齲筆者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盡可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時盡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對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須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至于綜合性的錯誤,如錯別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時間集中加以解決。
四、及時反饋評講,讓學生再生寫作沖動
農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說,指導學生作文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1.評講必須及時。講評是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不能欠拖不評,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
2.評講準備必須充分。評講的目標必須明確,評講的方法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評講的程序必須清楚,評講的材料必須詳實。
3.評講必須緊扣重點。訓練什么,評講什么,必須有針對性,不能胡子頭發(fā)一把抓,正反例證也必須來源于學生習作,通過對此評講,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的寫作方法。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須引起每個管理者與執(zhí)教者的高度重視。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主動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認真地去反思,就不難從中總結出帶規(guī)律性的作文教學法則來。
作文教學反思2
作文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們抓耳撓腮,愁眉緊鎖,老師們望“生”興嘆,一愁莫展,作文成了師生心底最深的痛。怎樣才能讓作文變得簡簡單單呢?怎樣才能讓作文輕輕松松呢?不妨試試下面的法寶──神奇的作文魔術棒,看它究竟怎樣“點石成金”。
魔術棒一──說
“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小學生作文就是要寫自己心里的想法,寫自己最想說的話。當學生愿意傾訴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且能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時,把這種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豈不是輕而易舉?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變寫為說,先說后寫”的作文方法,讓“說”這根魔術棒幫助學生輕松作文.“說”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口語交際,可以是演講,可以是講故事等。如練習作文“難忘的一件事”我們不要急著讓學生一拿起筆就寫,可以先開展一次“成長的故事”的講故事比賽,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成長過程中或開心、或有趣、或煩惱、或傷心的故事,當孩子們聽到別人動情的的講述時,自己的回憶就會被一點一滴地勾起,話匣子自然而然也就慢慢打開了。此時,你再巧妙地出示作文的題目,讓學生寫下自己剛才精彩的發(fā)言,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魔術棒二──玩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應該生活在美、游戲、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當我們想教會他們說和寫的時候,仍然應當使他們置身于這個世界里.”如果把作文巧妙地變成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作文,那一定能“玩”出不少佳作。因為愛說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游戲的,在游戲中,他們身心愉悅,思維活躍,創(chuàng)作的大門不知不覺就會被打開。如練習作文“有趣的游戲”時,可以提前一兩周舉行幾次游戲活動,如“兩人三足”“傳話”“尋寶”等等,當孩子們親歷了有趣的游戲之后,那種感受是刻骨銘心的,之后,再引導他們把游戲的過程記錄下來,那好比是一次快樂的“反芻”,他們一定會向你呈現出一篇篇佳作。
魔術棒三──做
“紙上得到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親身實踐,才能對生活有真實的了解.因此,要寫出最真實、最深刻的文章,我們還必須去“做”,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做”這支魔術棒,可以讓孩子們輕松寫出好文章,如練習作文“我學會了__”時,可以提前半個月要求孩子們回家向父母學習一項家務勞動,了解整個家務的過程,并堅持做此項家務活.半個月后,讓孩子們以匯報的形式寫一寫“我學會了__”的作文,這樣,孩子們只需真實地寫下自己所學的家務,寫出自己勞動的收獲,一篇生動的習作就大功告成了。
魔術棒四──畫
幾乎所有的小學生都愛畫畫,他們不亦樂乎地用七色彩筆在白紙上展現自己眼中的大千世界,孩子們如此鐘情繪畫,我們不妨把他們討厭的“寫”作文變成“畫”作文,把“作文題”變成“畫題”,畫完之后讓學生繪畫配上“賞析詞”,如練習作文“校園一角”時,我們先讓學生畫一畫“校園一角”,之后,讓學生為畫配“賞析詞”,寫寫自已畫的是校園的什么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等,這“賞析詞”不正是我們要的作文嗎?
魔術棒五──想
孩子們天真爛漫,富于幻想,在他們的眼里,太陽、月亮、星星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他們的腦子里,外星人、飛碟早已是夢中的老友;在他們的心里,能上天入地的汽車,能千變萬化的房屋更是談不上稀奇,他們小小的腦袋里無時無刻不充滿奇妙的想象,練習想象類作文時,我們可以巧妙運用“想”這根魔術棒,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一定能輕輕松松寫出讓你大跌眼鏡的絕妙佳作。如練習作文“我想發(fā)明__”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向學生展示20世紀人類的重大發(fā)明,然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把學生的思緒推向幻想的海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當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后,還怕他寫不出好的想象作文嗎?
作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對話的師生關系。在數學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數學活動的教學,不斷完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從中認識到學習的樂趣。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么,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反思
傳統(tǒng)數學教學實踐中,由于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jié)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tǒng)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guī)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chuàng)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fā)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yè)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fā)展。
培養(yǎng)、發(fā)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fā)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2、數學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數學學好,他們也試著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為什么呢?我想忽視了“思”與“問”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辨證關系。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獲。數學課程并不是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數學內容來源于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題型靈活多變,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系?梢哉f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升華。
作文教學反思4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贝蠖鄬W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眼前閃爍
對于語文教師,特別是教啟蒙作文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游戲;寫考試得到100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范,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時說出來。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少年兒童熱情敏感,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tài),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么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后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yǎng)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币岣邔W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yǎng)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戲,在玩中寫,培養(yǎng)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游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游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松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梢圆贾脤W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贊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tài)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贊賞的眼光去批改,并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說可以變成有話說,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干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作文教學反思5
今天上午我給學生上來開學后第一次作文課,一說作文學生總有畏難情緒,有學生一節(jié)課寫不了幾個字,上完這節(jié)作文課后我對我的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1、今后我將嘗試作文課寫作樣式的調整。今天這節(jié)作文課我提前一天命題,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出了兩個題目讓課代表選,選好后給我反饋,并把作文題寫在黑板上,讓同學構思選材。今天上午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間由原先的兩節(jié)課減為一節(jié)課,并嘗試模擬考試情景,增加寫作緊迫感,加快寫作速度,增強學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夠字數,再慢慢訓練其文采,下課鈴一響就收卷,不交者登記姓名,課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說不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完的不收其作文。節(jié)省下的一節(jié)課作為點評作文之用。我會盡量縮短評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幾率,遇到佳作要進行表揚,或在教室張貼,或在班內宣讀,或往學校投稿,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2、積極轉變學生的觀念,讓其明白自己不是寫作文而是寫作品。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老師,而是要努力寫出讓人稱贊和欣賞的佳作。寫之前就要有寫這篇是用來發(fā)表的意識。觀念一變品味就變,對自己的要求也會不一樣,往往會精心構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意識,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個反復揣摩的過程,那真是“吟定一個字,捻斷數頸須”?梢試L試有作文修改課,上一節(jié)學生寫好的作文,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覺得不好的地方就進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滿意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寫一遍,讓學生對比前后兩篇文章,這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因為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這一個修改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過程。
4、要嘗試上閱讀課,因為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讀書、沒有豐富的素材積累,要想下筆千言,一揮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斷探索閱讀課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參觀時,發(fā)現他們的閱讀課是很有特色的,他們的閱讀課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銜接,讓學生讀書時,必須記錄下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靈思維的火花,如果靈感來了可當場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閱讀課的時間一般是兩節(jié)課聯排,上完課本子要馬上交給老師。這期間老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5、寫文章是練出來的,熟能生巧,越寫越快,越寫越能寫,如果一個月還不寫篇文章,別說寫好文章,可能連字數都湊不夠了,這是我有深刻體會的,在華東師大學習時,老師總是逼著你寫,我們也可借鑒,逼著我們的學生寫,寫不出我就進圖書館,在圖書館讀書,讀書是享受,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我現在還懷念華東師大圖書館的搖鈴聲,那是說要關門了,當從圖書館出來,看看天上的星斗,你會覺得收獲很多,那也算是幸福的感覺吧?磿吹接辛讼敕,就寫出了,堅持寫,越寫越多,從剛開始的無從下筆到后來的幾千字一揮而就,這是練出來的,寫出了還要反復修改,當聽說有雜志社給自己匯款時,心里是興奮的。這也就是學語文的過程,自己讀書,自己感悟,有了想法,抓緊形成文字,反復修改,周而復始,語文素養(yǎng)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平時應加強學生練習寫作的量,只靠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如日記、周記等,并鼓勵學生多參加寫作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6、老師要經常下水寫作,和學生分享創(chuàng)作的樂趣,這樣老師就不是光說不練了,也就容易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就不是隔靴搔癢,空洞無物。而是和學生去進行共同創(chuàng)作。
7、要探索作文教學的序列化,平時做好檔案整理,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作文訓練,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雜亂無章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去研究。不過剛開始可進行研究的準備階段,比如這一學期,作文教學都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都有哪些作文題目,學生習作范文,平時教學反思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對其進行研究,這將是一篇很好的碩士論文。
作文教學反思6
本次評選活動我執(zhí)教了習作《學會生存》這一主題的作文教學,有很多啟示,下面我將從“導語、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引導方法、課件制作等方面來說說我的教學反思。
這次習作的內容:一是寫一件關于自我保護的.事,二是寫《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后感,學生可以任選其一。由于本單元沒有學過,所以我選擇了第一個內容。
這是一堂如何去引導學生習作的課,重在引導。我在設計導語時,是經過多方考慮的,旨在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明確寫作方向,特別設計了與主題有關的“學會生存”的語言表達,情節(jié)的描寫。除了用生動的語言,還采用了相應的畫面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置身于災難中,從而受到感染、熏陶,為學生在后面的習作中做好鋪墊。
習作是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本次習作進度上沒有跟上,所以采用陳述故事、分享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親身經歷的、聽到的、看到的或從其他途徑上了解到的關于學會生存的故事詳細地說出來,重點介紹主人公是如何生存及你從中的收獲或啟發(fā),為了避免由于學生基礎差不敢講、不愿講的情況,我設計了兩個小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一個是《魯濱孫漂流記》,另一個是《血色母愛》,讓學生從這兩個故事中體會到學會生存的重要,懂得學會生存是需要相應的知識和足夠的智慧的,從故事中感受到語言的熏陶,學會細節(jié)描寫以及人物描寫等描寫方法,學會在敘事的過程中表達內心真實感受,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兩個故事看似占用了一定的時間,但在學生還沒有學習本單元文章,不了解本單元的具體內容及要求的情況下,對學生的習作無論是內容上、方法上,還是在感受和情感的表達上都取到了引領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習作指導,要求學生用剛才學到的寫作方法。將自己經歷的、看到的有學會自我生存的故事情節(jié)寫清楚,在引到習作時我還精心設計了一個板書,板書內容除了有主題“學會生存’外,還有展現了我們只有靠智慧生存、靠知識救人,才能讓生命之樹常青,生命之花燦爛;蛟S,我的教學設計很普通,但我崇尚的是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習作,通過生動的導語,分享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懂得了學會生存的重要性,并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明確了本次習作的要求,敘事的文章不僅要講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交代清楚,還要用豐富的人物形象來烘托,在分享故事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概括出寫作手法,寫作中只有運用相應的寫作方法,使用恰當的修辭,有時還需要豐富的想象與聯想,才能使文章更具體、更生動、更完整。通過創(chuàng)造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將學生的寫作欲望、寫作激情“哄”出來,讓學生在自由暢想、自主選材中完成習作片段。
在學生習作過程中,我不斷巡視,針對個別寫作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短短的近10分鐘的時間,大部分同學已能寫出一兩百字的小片段,甚至有幾位同學的文章已接近完整。在學生寫完小片段之后,讓學生通過輕聲朗讀的方法進行初步的自我修改,通過指名或學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學生大聲地朗讀自己的作品,之后師生共同針對所敘述的事情是否完整、有條理,記敘得是否具體生動,感情是否真實,運用的寫作方法是否恰當作出評價。
再談談我的課件設計,為了讓學生把事情說清楚,我應用多媒體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第一部分播放的是無情災難,添加了凄慘背景音樂,第二部分為故事分享,這部分內容是為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體會語言,感悟故事,從而為寫作做好鋪墊的部分,第三部分為感受生命燦爛,我要求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懂得要珍愛生命。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成功的地方從學生的習作中是可以呈現出來的,當然也存在不足。由于過多的考慮到學生沒有學習本單元課文,也缺乏口語交際的基礎,所以將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作文上,如能在前面部分再節(jié)約出4、5分鐘的時間留給學生寫作,可能會更好,我一定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不斷改進,爭取做得更好。
作文教學反思7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學習重點:
默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學習難點:
聯系實際,談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教法:
談話法、點撥法
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陪爸爸媽媽逛過商場嗎?你最喜歡在哪類柜臺前停留?如果遇到了你特別喜歡的東西,你會怎么做?
2、看圖:看這也有一個孩子在陪媽媽逛商場。睡與阿尼亞說說你都
看到了什么?
3、板書課題,齊讀,說說讀題后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檢查識字情況
三、朗讀感悟:
1、開火車檢查讀文情況,并思考讀題后提出了問題。
2、這個孩子為什么在玩具柜臺前?我們到課文中去細細地尋找答案,請默讀課文,找一找能回答問題的句子畫下來,標出認為重點的詞。畫好后說給旁邊同學聽聽。
3、指生匯報:
1)“目不轉睛地盯著”是怎樣的看?
2)為什么“閃著興奮的光芒”?
4、能把小兵的喜歡讀出來嗎?想一想他看見別人來買玩具汽車時,心里會想什么?
5、如果你遇到了這么喜歡的東西,會怎么做?小兵和你們的做法一樣嗎?他是怎么做的?
6、什么是“搶著說”?小兵為什么要搶著說?
理解“常年”的意思。常年這樣病著會怎么樣?(體會媽媽的辛苦)
7、看到媽媽如此辛勞,如果是你,還會要心愛的玩具汽車嗎?所以小兵要搶著說:——
8、小兵只是看到玩具汽車這樣說嗎?還會在什么時候?
水果店前、蛋糕店前、看到漂亮衣服等
9、媽媽在說這些話時,會想些什么?讀讀媽媽說的話。
10、媽媽被小兵感動著,還有兩個人育人被感動著,是誰?這處他們被感動的句子。
從這些句子看出他們的什么樣的人?
三、總結擴展:
小兵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讓我們送給他不同的祝福吧。把你想要祝福他的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24、玩具柜臺前的孩子
喜歡——不要
送——不要
懂事、體貼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反思
回顧這節(jié)課,我認為最突出的就是:充分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課堂呈現出的效果來看,學生能處于興趣盎然的讀書氛圍中,讀的情緒高漲,讀的目標明確,讀的層次也很清晰。分析其原因,在于激發(fā)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的不厭倦。
在略讀課文中除了形式多樣的讀,還要有重點的讀,避免泛泛讀,
無目標的讀。在突破課文重點部分,重點理解“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等詞語時,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課堂上又不能完全放手。我就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適當加以引導,運用了學生多種感官來感悟,學生完全把自己當作了課文中的小男孩。從那豐富、傳神的表情動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多么喜歡小汽車的“小男孩”。學生在朗讀時真正的有感而發(fā)。在突破難點,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時。我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默讀方式,感受文本,領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既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提供了個性化閱讀的空間。
有待改進的問題:
課堂上學生的感受談得還不夠深刻,內容還不夠具體。仔細分析,這與我在課堂上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有關;也與我有些緊張,沒有仔細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而忙于教學進程,給學生默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有關。
因此,嘗試上了這節(jié)略讀課文后,也使我更清楚了今后略讀課文教學的方向,既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自由閱讀的時間、空間。同時也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還是要給予適時的引導、點撥。
作文教學反思8
國慶節(jié)收假后,我在孝感高中高一(1)班上了實習的第一節(jié)作文講評課,此次作文課的教學題材為學生的軍訓感悟,作文課教學反思(馬何佳);仡檪湔n和上課的過程,感觸良多,也收獲良多,其中有一些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發(fā)現了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1、錯別字問題,其中一篇作文更是開篇就有一個錯字,如“為期一周”的“為”字寫成了“維”字。在高考作文中,對待錯別字是一個字扣一分,扣滿5分為止,重復不計。2、標點符號問題,很多同學在作文中都是“一點到底”、“一逗到底”。3、大部分同學選擇了記敘文的文體進行論述,但文章的內容過于強調面面俱到,反而沒有重點,像流水賬一樣,主次不分;以及對材料的剪裁不當,文章敘述平淡,語言較為啰嗦。
針對這種情況,我將這次的作文課的主題設定為:寫事要有點波瀾(高中語文必修一表達交流之黃河九曲部分),并將教學設計為3個模塊。首先是范例賞析,選取一篇中等偏上的學生習作作為范例,對其進行賞析,并讓學生提出修改方案。然后再讓1—2名學生談談自己習作的創(chuàng)作思路,以其作文的結構顯示事情的波瀾起伏,借此穿插串講記敘文的起承轉合原則。因為中等偏上的習作有值得表揚的地方,但也有可以修改的余地,而如果是一篇非常好的習作,學生在對其表示敬佩的同時,可能會因為覺得差距太大而產生排斥心理。接著是精彩片段賞析,選取一些描寫非常精彩的片段,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賞析或者他人賞析,作文指導《作文課教學反思(馬何佳)》。如人物描寫,即使是同一名教官,但在不同學生的眼里最突出的地方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的筆下也會展現出不同的風采。文章立意的新穎,如《立正!》,文章從小處著眼,以軍訓中的一個動作“立正”來闡釋軍訓的意義——立以軍姿,正以品質;抑或如《不要“解散”》,文章撇開軍訓的艱苦不談,立意于在軍訓中的收獲,表達出對軍訓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是強調作文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如文體意識、錯別字、標點符號問題、卷面整潔等等。
上完課后,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我的作文課定位不清,到底是作文修改課還是作文賞析課?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有點像學生寫作文一樣,想求得面面俱到,反而沒有了重點,因此雖然最后教學活動按照賞析課的模式完成了,但離我的教學設計還是相差比較遠的。“不求全面,抓住一點講細講全,就算成功”。其次,指導老師還點評道:“上一節(jié)課需要有結構思想,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按照什么順序,每部分安排多長時間,也就是到什么時間該講什么內容,作為一名老師應提前做好準備,做到心中有底”,在這方面我的課堂把握能力還不夠,但整節(jié)課還算基本完成任務——完成教學任務,并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以及絕不拖堂。再次,是在對待作文中的體例創(chuàng)新方面,題記、小標題、尾記和詩歌、日記體例要盡量避免。題記、小標題和尾記若確實需要的話,完全可以將其融入進文章段落當中,而詩歌可以變體為散文,日記若真的符合起承轉合的原則也是可以變體為記敘文的。記敘文講究求穩(wěn),然后方能穩(wěn)中求勝。以及老師的站位問題,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為了更方便學生熟悉范例作文,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習作制作成了電子版,那么這個時候就涉及到了一個老師的站位問題,左邊是多媒體設備,右邊是黑板板書,那么老師應該站在哪呢?為了方便板書以及書寫時也能對課堂情況有一定的掌控,教師應該站在偏右的地方,在黑板上寫字時應該側著身體,以便時時關注學生。
作文難寫,這是很多學生的心聲。那么,語文老師,怎樣上好作文指導課呢?從這堂課的教學和老師的點評中,我認識到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作文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課之前,指導老師就強調,在課堂結構上要時時注意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細節(jié)上,學生的作文最好讓學生自己誦讀。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有一個重新熟悉的過程,為下面學生自己賞析或者分析文章結構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并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學生都是需要關注的,自我認同感有利于幫助他們的進步。
作文教學反思9
高中語文必修表達交流板塊中,“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一篇作文教學留給我無盡的思考。
眾所周知:親情是說不完的話題。但在這次作文教學中,面臨被嬌生慣養(yǎng)的諸多獨生子女,他們可能會對日常生活中的親情毫不在意,甚或不以為然,毫無感悟。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親情,感悟親情,并用筆生動描寫親情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jié)課的作文教學利用了多媒體,想以此來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插上思想的翅膀,調動學生平日的生活積累,讓學生盡快進入課堂話題中來。
教學設計時,考慮了這些因素,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喚醒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其達到情不自禁、躍躍欲試的寫作狀態(tài)。
并本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原則,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實例,并插有幾首歌曲,如《游子吟》和電影《少年犯》主題曲,一方面增強了作文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另一方面這些經過精心選擇的圖片,實例,歌曲能讓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打心眼里體會到親情在自己生活中的的存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的親情細節(jié)的訴說發(fā)自于學生的內心,容易讓學生對親情的感受產生共鳴,這樣就能引領學生走入這次作文教學的深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中學生卻感受不到親情。這時就要適時指出:學生如果對親情都熟視無睹,那么他們在精神上是不會成人的。因此,教會學生將感受到的親情淋漓盡致地加以傳達,實現的是學生自身與自我精神的碰撞,與社會的對話;它是對其靈魂的燭照與洗禮,——當學生讓親情在筆底溫暖地流瀉時,他托起的何嘗不是一個生花的世界!通過心靈的深切反思,學生平時生活中的那些感悟就會入情入理,如文入段。
其次,這次作文教學安排了很多的學生活動,如:對親情圖片的討論,分析;對親情詩文的欣賞感悟;對與親情有密切聯系的動情的歌曲欣賞。這樣安排好處有三: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2激活了學生的思維;3豐富了作文教學的素材。這樣組織教學,真正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不是瞎編,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平時留心生活,關注生活就是積累了作文的材料。
當然,這次教學設計在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那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談得親情細節(jié)包括作文片段練習都是凡而不深,廣而不透?赡苓@是家庭和社會忽視的重要問題。親情和感恩教育的缺失,讓學生面對有話可說的作文反而覺得無言來對。所以,面對“親情”這一情感濃度極高的話題作文,過多的講解寫作方法勢必會事倍功半。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很多很多的親情印痕,平時生活中的那么多點滴,片段經歷,不能只留在心中,要喚醒記憶深處的親情,雖然親情是世界上最真誠、最溫暖、最珍貴的情感,它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歷程,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像陽光一樣照耀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尤其是住宿生,背井離家,面對生活的困難,學業(yè)的壓力,父母的噓寒問暖在夜深人靜之時,會更令他們倍感溫馨、念念不忘。學生的周記中也多次寫到父母接送他們的情景,而他們一想到自己考試的失敗,就更加愧疚不已,甚至都有放棄學業(yè),為父母分憂的想法。但是也正是那份親情使年輕的心能夠風雨兼程!可以說沒有親人的關愛,沒有親情的溫暖,生命是多么荒涼!因此抓住作文契機,讓學生盡情書寫親情,更能涌現出情真意切的美文。表現親情時,學生最容易忽視的是生活中的細節(jié),認為家庭活動太平常,以致不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
因此,我確定以“指導學生從細節(jié)中感受親情、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現親情”作為此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更便于組織教學,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學也讓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充盈在教學之中,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也就把語文教學徹底從工具性轉變?yōu)楣ぞ咝院腿宋男约婢叩墓δ,彰顯了語文教學的新功能。
作文教學反思10
新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筆者認為,這一指導思想充分傳達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了"作文與做人的統(tǒng)一",警示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cccccc的沉疴。
盡管課程改革工作在不斷深入,但是現在的初中作文教學,基本上處于一種摸石頭過河的狀態(tài),加上應試教育長期的壓抑和束縛,中學生習作中"人文背離"現象十分突出。初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與課本打交道,生活面狹窄,加上年齡偏小,對社會缺乏深入了解,對生活缺乏真切的體驗。再加上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普遍采取"趕鴨子上架"的辦法,對寫作的結構、用詞、開頭和結尾都作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使學生的習作呈現出驚人的趨同性,人云亦云,喪失個性,了無生氣。學生的習作中普遍存在"四化"現象,即題材單一化、主題贊歌化、結構雷同化、語言平淡化。這些令人勘憂的現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最主要的就是導致"人文背離",把作文與做人割裂開來,這就明顯地偏離了作文訓練的真實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人的個性發(fā)展。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思想認識水平的物化形態(tài)。目前初中生作文缺乏新意,這跟老師片面地追求立意標準、格式標準和寫法標準有著密切的聯系。筆者認為要使學生的習作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特個性,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把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動筆放在首位,激勵、引導學生多向思維,使學生習作時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最大限度釋放,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會不斷高漲,寫作能力自然水漲般高,一大批想象豐富、富有個性的佳作自然會脫穎而出。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出要求初中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專門向學生大講作文技法,而且要啟發(fā)學生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課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學特別注重倡導"生活本源"這一先進理念。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yǎng)對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圈子,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嘗試課改的實踐經驗使筆者深深認識到:引導學生關注天下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開放學生的心扉,讓他們在習作中無拘無束、無羈無絆,寫出個性鮮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摯的習作來。
當然,學生的習作并不是原封不動地把生活推向讀者,而是應善于對生活的表象進行挖掘、提煉,要引導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待生活具有慧眼,具有獨到的見解和發(fā)現。學生要寫出具有一定水準、個性鮮明的佳作只靠老師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寫好習作的關鍵在于課外的積累。教師在平時可以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也可以通過看電視、聽廣播、上網查詢等多種途徑、接收新思想、新信息,留意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生動寫作素材。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指導學生寫好習作,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做好"厚積而薄發(fā)"的準備工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擅于記憶的特點,有計劃、有意識積累材料,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語感,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這樣,學生在習作時自然會思想活躍、語言生動、善于想象,有利于在習作中發(fā)揮學生自己的個性。
總之,我們教師在作文實踐中,應緊緊圍繞如何實現"以人為本",培養(yǎng)和張揚學生個性來作文章,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個性。
作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觸發(fā)他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鼓勵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2、選擇一件童年的趣事來寫,寫出趣味,寫清楚事情的經過以及從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自擬作文題目,培養(yǎng)學生認真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童年趣事的作文,在瀏覽的基礎上摘錄若干個精彩片段。
2、《童年》歌曲磁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觸發(fā)回憶。
1、啟發(fā)談話,觸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1)(播放歌曲《童年》,在樂曲聲中,教師有感情地導入)
同學們,童年生活如一個個美妙的夢,童年生活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歌,聽著《童年》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們對童年的回憶。因為我們童年的故事也如一顆顆七彩的水晶石,折射著太多的稚趣和歡樂。如果我們把這些童年生活用筆寫下來,那該多么有意思!
(2)回憶童年故事,選擇最有趣的事說一說。
2、交流匯報,廣開“材”路。
。1)想想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自己說給自己聽。
(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暢談各自的感受。
。3)誰愿意把你童年的樂趣和大家分享?
二、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1、讀寫聯系,領悟表達方法。
。1)課前,老師請同學們讀了許多有關童年趣事的作文,誰愿意把所摘錄的精彩片段讀給大家聽一聽?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歸納:
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兩種:
順敘——就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次序來組織安排材料。先發(fā)生的事先寫,后發(fā)生的事后寫,一步一步從頭寫到尾,寫出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的全過程。
倒敘——就是先寫出事情的結果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過頭來寫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中間經過怎樣的發(fā)展、變化才出現這樣的結果。
。3)引導學生細讀體會,自擬題目,自主選擇表達的順序,列出習作提綱。
2、學生根據習作提綱獨立構思,完成習作初稿,教師來回巡視,相機進行個別輔導。
三、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1、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修改的興趣。“文章不厭百回改”,孔尚任寫劇本《桃花扇》,十五年中作了三次大修改;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小學生呢?
2、自主評議。自讀習作,看有無添字漏字、有無病句,是否寫具體。
3、小組評議。四人小組相互傳閱習作,互批互改。
4、集體評議。選擇典型習作三篇,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寫出了童趣、是否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了等。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
5、各自再次修改習作,進行謄寫。
四、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1、分四人小組評賞習作。
2、出示在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習作,請作者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共享成功發(fā)快樂。
3、請本次習作中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朗讀他們的作品,師生共同點評鼓勵。
4、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向報刊投稿。
教后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從課前準備來看,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章,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和表達方法的積累,為順利地完成本次習作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學習貫穿在選材、構思、評議和評賞登臺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和引導者。
3、注重了習作方法的指導,根據記事類記實作文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達,如何抓住重點寫具體等方法,實現了教與學的動態(tài)平衡。
4、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選擇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來寫,從而使學生習作具備了鮮明的個性色彩。其次,引導學生自主命題,不作過于細致的指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表達形式,這樣就避免了束縛學生的思維,真正使學生的習作具有個性色彩。
作文教學反思12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難點。長期以來,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的傳統(tǒng)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說。這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
2、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chuàng)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個性。這是因為教師有意或無意間設置的框框嚴重束縛了學生。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任務”和“分數”,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多渠道地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
可見,這種傳統(tǒng)的寫作訓練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作學教學的要求,當然也更會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我縣邀請的特級教師、平湖實驗小學王永初校長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遵循新課標關于作文教學要求的新理念,大膽突破傳統(tǒng)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訓練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筆者認為這個作文訓練教學思路主要體現在九個“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并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寫出不同于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因而寫作訓練過于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游戲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chuàng)設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有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
例如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是玩游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
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松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于寫作。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終南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碧焯靹庸P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采下一采的“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讀書札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匯、語言。
作文教學反思13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農村小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贝蠖鄬W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彼栽趯嶋H教學中,我們農村教師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眼前閃爍。
對于語文教師,特別是習作起步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游戲;寫考試得到100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范,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事說出來。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縣河的少年兒童熱情敏感,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tài),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么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后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yǎng)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yǎng)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戲,在玩中寫,培養(yǎng)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游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游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松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農村小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教師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贊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tài)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贊賞的眼光去批改,并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說可以變成有話說,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干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作文教學反思14
作為教師與家長雙重身份的我,從多年的教學工作與輔導孩子的生活中對作文有了一點淺顯的認識。我認為為在小學階段,孩子至少要學會十一種類型的篇目,才算會寫作文。它們分別是:留言條、日記、書信、建議書、看圖作文、寫人的、寫景的(含狀物)、寫場面的、讀(觀)后感、縮寫、編童話等。當然這是較細化分,如果按體裁,那么則是應用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這幾大類,但是小學階段不必掌握這么工具性的劃分。低年級訓練重在前五種,中、高年級在此基礎上則重在后六種。
我的這節(jié)五年級作文課就是針對年段特點進行設計的。我最初設計的初衷是想讓學生學會寫人物,然而,在學生以前的作文中我發(fā)現他們寫的人物近乎白描,一點都不生動,也不夠鮮明。所以,我決心一定教會他們寫作文,而且,作文雖然已然成了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黑洞,但是我想通過我的類別作文教學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我覺得這節(jié)作文課我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使課講起來生動、形象,并且直觀、全面地讓學生明白該做些什么。這是信息技術以外的媒介所不能實現的。而且這次的設計制作是在我學習了國培之后,掌握了較多的多媒體制作和應用技術之后做的,之前一些我不懂和解決不了的技術上的“難題”,也都迎刃而解了?粗约旱幕脽羝敲栏袠O強的畫面,讓自己也陶醉其中。另外,我的幻燈片不是花瓶擺設,它突出了我要呈現給課堂的所有重要的東西。緊扣作文教學訓練的常用步驟:審題 選材 列提綱 打草稿 修改。
就我的教學流程而言,我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緊密相聯。
第一環(huán)節(jié),“審題”的常規(guī)訓練。關于作文的要求一定要仔細閱讀,從中提煉出關鍵,確定作文題目的類別。
第二環(huán)節(jié),“選材”的重要訓練。這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成功的要素。選材時要仔細斟酌、對于文題涉及的內容心中有數。寫人物的,就要搜尋記憶寶庫中關于某人的外貌、性格等特征?紤]表現出人物的主要事件的各要素。通過事例來表達出對人物的看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列提綱”的必要訓練。列提綱是寫作文的預備式。如果提綱列得好,那么整篇作文便可見一斑了。寫作順序確定:總——分,還是總——分——總,或者是平行敘述或描寫,確定主次,最后羅列出大致的結構、各部分的意思,確定中心思想。此環(huán)節(jié)的完成其實也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積累的,更幫助作者形成了簡要的腹稿。
第四環(huán)節(jié),“打草稿”的獨立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將對作文的個人理解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其實,教學中寫草稿也可以像前幾項那樣以口頭的形式交流,也就是口頭作文,這樣可以啟迪思維,有據可依,也可充實和完善腹稿,教學實際中這一方法屢用不盡,效果甚佳。在寫的過程中,要分清詳、略,運用學過的多種知識:詞、句、段乃至篇,借鑒有益的地方,自己也應創(chuàng)造新穎的,杜絕人云亦云。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覺得以后要更多一些地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更多地讓他們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寫出屬于他們真正要表達的內心的東西。
修改草稿是第二課時的事,當然這里也要說一說,如果我的課堂上有充裕的時間的話,應當和學生一起修改草稿,面批面改,當面指導及時有效。
綜上所舉,我認為作文訓練的大致過程就是這樣的。但是無論是哪種體裁或類型的作文,它都需要借助這樣的模式去訓練。學習者如果能用心體會,那會久而久之,他們便會舉一反三,如將寫人的這一篇當中的寫外貌部分換成回憶的語氣,這篇作文就可以改寫成“我難忘的XXX”。
總之,作文猶如春芽初綻,需要蓄積一個冬天的養(yǎng)料;好似大廈落成,必求打下穩(wěn)固的根基;如同典籍書卷,雕琢排列展現精華。當然,作文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少不得作者的想像力的,這想像力的培養(yǎng)也如同語言習慣和素養(yǎng)一樣,應當在平時加以注意和訓練。
作文教學反思15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yōu)秀篇章。
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于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里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布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huán)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huán)繞著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里的月亮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huán)繞著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布局也了如指掌。
2.了解文章的結構條理。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之后,從觀全文,學生發(fā)現: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煉、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結合資料和觀看《圓明園》紀錄片,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屈辱歷史,告誡學生勿忘國恥,振新中華。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圓明園被毀壞的歷史根源,學生查閱資料得知:自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zhàn)爭——第一次戰(zhàn)爭;隨后國內又爆發(fā)了反抗清王朝統(tǒng)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fā)動了第二次戰(zhàn)爭。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zhàn)端,但未達到予期愿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于陳兵京師,逼清廷就范。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zhàn)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zhàn)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4.讓學生寫讀后感。教學本課后,學生情緒高漲,義憤填膺。不僅對圓明園的毀滅痛心不已,還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極度痛恨。我見此情景,問道:“同學們,屈辱的歷史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僅是痛心,更應該是覺醒,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寫,那么作為今天的少年我們應該做的是什么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卑炎x和寫結合在了一起。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jié)課后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1.對于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打印下來,不會有取舍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2.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認識不夠。所以,惋惜之情沒有讀出。今后加強朗讀訓練。
【作文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作文訓練教學反思12-15
小學作文教學反思12-17
作文寫作的教學反思12-16
動物作文教學反思12-15
高中作文教學反思12-17
課教學反思的作文12-15
尊嚴教學反思01-06
琥珀教學反思12-28
《成功》教學反思12-26
《清貧》教學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