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傳導》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熱傳導》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熱傳導》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傳導》教學反思 1
《熱傳導》是一節(jié)探究實驗課,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引導學生探究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傳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熱傳導的基本特征:熱沿著物體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并且了解不同物體熱傳導的能力不同,區(qū)分常見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本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以探究活動為核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心設計、選擇、提供有利于學生活動的有結構的材料,并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和使用實驗材料。
實驗中我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易拉罐作為實驗材料,將其剪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并在其上滴上蠟燭,借助蠟燭的融化來清楚的觀察熱在物體中的傳遞,由于易拉罐傳遞熱的速度快,所以實驗現(xiàn)象非常明顯,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科學的結論。同時,易拉罐、蠟燭等在生活中隨處都可見,所以學生課下繼續(xù)進行研究時,就變得非常容易。
2、注重了動手之前的動腦活動。
如先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實驗方案,使實驗方案多樣化、合理化;然后讓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突出了動手之中的動腦活動;實驗結束后,各組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歸納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動手之后的動腦活動。
3、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的平臺。
科學探究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善于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遵循了這一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的平臺,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研究。
總之,本節(jié)課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以此為出發(fā)點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達到了獲得新知識的目的。
《熱傳導》教學反思 2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不足: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不足。課堂較多采用了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顯得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力培養(yǎng)不足?梢圆捎锰峁┮唤M信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傳熱的共同點;設計實驗時,可以用一組問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怎樣設計、注意事項、實驗材料的作用。
2.教學語言使用的準確性有待提高。如:表示熱量傳遞對象的“手——哈氣”,哈氣是動作,不是物體,應把“哈氣”改成“熱氣”。再如,在教學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個別地方把溫度和熱量進行了混淆。
3.對核心概念內(nèi)涵的把握還夠準確。在生活中熱量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但教學中卻沒有很好的明確這一點,容易使學生形成片面的認識。如,兩塊鐵板沒有接觸,熱還能傳遞過去嗎?雖然這個過程中,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應該是熱傳導,但事實是即使沒有接觸熱還可以通過熱輻射、空氣的熱對流傳熱傳過去,不能認為絕對傳不過去。再如,熱量是用大小表示,它除了與溫度相關外,還與熱容、物體體積有關,因此,熱量的大小并非一定對應溫度的高低。
課堂教學是充滿遺憾的藝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進行完善。學無止境,教亦如此。
《熱傳導》教學反思 3
生活情境導入讓學生領會到熱傳遞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熱到底是如何傳遞的,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探究內(nèi)容,把金屬條地一端放在熱水中,能感受到金屬條的另一端也變熱了,讓學生解釋在這個過程中熱是怎么傳遞的,通過引導,學生可以準確地描述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感受到了整個過程的變化,但是我們怎樣直觀的看到熱的傳遞過程是本節(jié)課要突破的難點,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嘗試自己設計實驗,學生的實驗方法可能也五花八門,大多都沒有可行性,但是老師也要及時做出評價和指導。
選擇可操作的.實驗方法,在鐵絲上用蠟燭和火柴演示熱的傳遞過程,整個過程很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和觀察能力,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需要觀察的現(xiàn)象:
、倩鸩竦涞南群箜樞;
、诟鶕(jù)時間記錄和間隔設計,觀察火柴下落時間與間隔距離之間的關系;描述熱在傳遞方向和速度上的特點。
實驗中發(fā)現(xiàn)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實驗的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能力欠佳,整個過程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很多孩子能看到表面的實驗現(xiàn)象,卻又不能準確地和實驗前的實驗目的聯(lián)系起來,實驗操作也是停留在表面,綜合觀察能力還需重點培養(yǎng)。
《熱傳導》教學反思 4
我所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熱的傳遞》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冷和熱》單元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導入,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出問題:熱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是怎樣傳遞的?由此引出本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解釋生活中的熱傳遞現(xiàn)象,使知識源于生活,回歸自然。
在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傳導、對流是有介質傳遞,是教材的重點,由于時間關系,我就本節(jié)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傳導這個實驗的設計,結合課堂所呈現(xiàn)的效果做如下反思:
一、材料的選擇:
教材中,傳導這個實驗只對金屬匙進行加熱,無論是從材料和形式上都比較單一,另外,金屬匙作為實驗材料,可能是為了考慮更好地體現(xiàn)生活化,但是,沒有必要非得選擇我們的餐具作為實驗材料,用金屬絲完全可以代替。還有,用金屬匙進行實驗,會使學生認為:熱在固體中是沿直線傳遞,從一端到另一端。為了體現(xiàn)熱在固體中是沿著自身形狀傳遞,我們在備課時,曾經(jīng)想到用多種不同形狀的材料,如直的,彎的,圓的,方的,長方體等等,但是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最后從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直的和彎的金屬絲,和圓形金屬片。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眾多的實驗現(xiàn)象中,總結出熱在固體中的傳遞規(guī)律。從本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來看,目的雖然達到了,但是材料的增加,使課堂的時間有些緊。
二、介質的選擇
因為熱傳遞的過程,我們看不到,而且還不能摸,這樣在實驗中,就需要借助其它材料在熱傳遞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變化,推想出熱傳遞的規(guī)律。教材中,采用的是在金屬匙上滴蠟油,等蠟油凝固后,再對金屬匙進行加熱,觀察熱傳遞的現(xiàn)象。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滴蠟油時,弄的到處都是,加熱時,蠟油在匙上很快融化后,到處流,分散了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觀察的注意力,效果不理想。后來在姜老師的啟發(fā)下,我們采用了在金屬絲上套蠟環(huán),不但易于操作,而且效果明顯,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蠟環(huán)的制作,我用自制的模具10多分鐘可以制作幾十個蠟環(huán),用起來很方便。從本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來看,實驗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
三、實驗的設計
為了體現(xiàn)熱在固體中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只在金屬材料的一端加熱是不能說明問題的,所以我采用了一端或者中間加熱兩種方式,這樣,學生實驗后所看到的熱從一端向另一端,從中間向兩邊,或者從中間向四周傳遞的現(xiàn)象,顯然不能說明熱傳遞的規(guī)律,進而引導學生從溫度上加以區(qū)分,從而得出熱在固體中傳遞的規(guī)律。由于是三種金屬材料,并且有兩種加熱方式,學生會出現(xiàn)六種不同的猜測,在此,我引導每個小組驗證不同的的猜測,這樣可以從眾多實驗現(xiàn)象中總結出熱傳遞的`規(guī)律。
本節(jié)課,我在實驗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用了大量的時間,目的就是讓學生弄清楚幾個問題:
、贋槭裁从孟灜h(huán)?
②用幾個蠟環(huán)?
③蠟環(huán)怎么放?
④怎樣使用酒精燈?
⑤為什么先放蠟環(huán)后加熱等等?
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在設計實驗時,能夠說出操作的基本步驟,但在語言表達上還有欠缺,對于借助蠟環(huán)來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這種方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想得到,這也為后面在水中放入鋸末來觀察熱在液體中是怎樣傳遞的打下了基礎。
四、課件的設計
因為熱傳遞的過程,即使是通過實驗學生也無法看到,只能根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推想出熱傳遞的規(guī)律,所以我采用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大家請看,這是一個Flash動畫,任意單擊一個按鈕,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實驗現(xiàn)象,這樣做其目的有三個:
第一,它可以幫助學生在肉眼無法看到的情況下,通過課件揭示熱傳遞的實質。 第二,它可以幫助學生看到其他組的實驗現(xiàn)象。
第三,在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時播放課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從本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來看,課件的運用確實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就到這,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
《熱傳導》教學反思 5
在復習本單元的時候,我是領著大家進行復習。我在復習的時候,我領著學生復習每一課。復習的時候,我首先在按照授課的順序進行各個知識點的復習。復習每一課的知識,現(xiàn)在提示各個知識,然后學生進行背誦。在指導學生進行記憶的時候,我沒有要求進行死記硬背的,而是指導學生形象和想象記憶。指導學生在自己的腦子中,想象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做的時候,通過學生回顧自己的實驗,學生能夠更好的明白和掌握值得產(chǎn)生和結論。這樣對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有很多的好處的,同時學生在進行記憶和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學習和復習的效果。
雖然我這樣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知道怎樣復習,但是還是很多的不去應用。督促學生進行應用,這是個問題。我想指導學生進行復習的方式上還是需要多下一些功夫的。
還有這樣的復習的方式,還是效率太低。通過一節(jié)課的復習,本單元才復習第三課,還是剩下兩課沒有復習啊。這樣的效率還是很差的啊。現(xiàn)在想來,這節(jié)課教給學生進行復習的方法,然后要求學生按照相應的方法進行自己的復習。然后再進行檢查督促,這樣效果會更好。
《熱傳導》教學反思 6
《熱傳遞》一課,是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概念教學,我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得到結論的。
我一開始問學生:“你們吃飯用的不銹鋼勺的勺部浸在熱水中,過一會兒,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覺怎樣?”學生分組做實驗。他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勺柄也熱,有的組覺得勺柄慢慢得熱起來。有的學生用手摸了摸不銹鋼勺的每一部位,發(fā)現(xiàn)勺口最熱,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熱,知道了熱是從勺口慢慢傳到勺柄的。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弄明白了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是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到溫度低的一端,這種傳熱方式就是熱的傳導。
接著,學生經(jīng)過一番的討論,準備在燒杯里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熱燒杯,發(fā)現(xiàn)水被加熱后,木屑運動起來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個環(huán)流。知道了水加熱了會上升,冷的水下降來補充,不久整杯水都熱了,熱在液體中傳遞的方向是從下往上循環(huán)流動的。當學生做好了這個實驗后,我問:“古代,我國有一位軍事家,他發(fā)明了一種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指揮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嗎?”“孔明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學生也慢慢明白了熱在液體、氣體中的傳遞方式就是熱的對流。
最后,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冬天,曬太陽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我們在火爐旁也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的原因。有的小組通過課前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物體因自身的溫度而以電磁波形式向外發(fā)射能量的過程,是熱傳遞的方式之一。這樣,學生對冬天,曬太陽、在火爐旁取暖??方式來獲得熱也了解了,這就是熱的輻射。
這節(jié)課的實驗比較簡單學生便于自己操作,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興趣很濃,但有些地方觀察的不細致,匯報交流語言表達的不完整。今后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上下功夫,并讓學生在黑板上大膽演示。
《熱傳導》教學反思 7
《熱傳遞》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以及對科學課的理解我有這樣一些思考:
首先,我覺得要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平臺。我希望以后我的科學課堂上學生能在開放的、沒有教師“束縛”的環(huán)境中,展開思維、發(fā)散思維,設計出很好的實驗來進行驗證。但是就這節(jié)課來講由于我對學生的不了解同時又擔心時間的問題,我并沒有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理想的空間,而是在出示了相關材料后讓學生自己根據(jù)這些固定的材料設計實驗。雖然學生設計出了實驗并且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測,但我總是覺得在某種成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我們要正確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在科學教學中,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關系非常重要。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能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第三,我覺得設計好的問題是引導的關鍵。一個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探究學習的領域。比如: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可以直接提出“鋁棒的這端并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么也變熱了?”“你為什么這樣猜測?”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都能夠很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導入時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導致實驗報告單在課堂上都沒有能夠完成。同時教學中缺少鼓勵學生自由猜想、設計實驗的空間沒能真正把實驗的自主權和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等等還有些細節(jié)的地方也都不同程度上出現(xiàn)了失誤。在這里我不想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來掩飾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哎!上了這么久的科學課現(xiàn)在真的是越來越覺得想真正上好一堂科學課是那么的不容易。真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提高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戰(zhàn)友們!加油吧!隆中對教學反思聾校教學反思實驗課《給冷水加熱》教學反思
《熱傳導》教學反思 8
《熱的傳遞》這節(jié)課,首先我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進行導入,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出問題:熱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是怎樣傳遞的?由此引出本課的重點: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由于時間的問題,我就本節(jié)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傳導這個實驗的設計,結合課堂呈現(xiàn)的效果做如下反思:
一.材料的選擇:教材中,傳導這個實驗是用金屬棒粘上火柴進行加熱,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離火源越近越先掉落,越遠越后掉落。
二.實驗的設計:為了體現(xiàn)熱在固體中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我引導學生先作猜想,并畫出示意圖,講解從一端或者中間加熱兩種方式,引導學生從溫度上加以區(qū)分,從而得出熱在固體中傳遞的`規(guī)律:如果從一端加熱,熱向另一端傳遞;如果從中間加熱,熱向兩端傳遞。
三.效果: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在實驗時,基本上能按操作步驟進行。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和教師的演示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也通過了讓學生交流、匯報,來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但學生的語言表達上有點欠缺。
《熱傳導》教學反思 9
科學學習是以探究為主的學習過程。本節(jié)課,需要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有如下思考:
1、把握教材,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平臺。
本課內(nèi)容是圍繞“熱傳遞的方向”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并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確。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熱傳遞的方向他們已經(jīng)具有很多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水平,用實驗驗證并不是一件難事。所以,我提供一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學生根據(jù)這些材料進行實驗設計。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們設計出了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案,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2、正確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
在科學教學中,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關系非常重要。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能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比如:當學生在完成第一個實驗活動之后,我讓學生來說說從剛才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離酒精燈火焰最近的牙簽先掉落,離酒精燈火焰最遠的牙簽最后掉落”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結果很多學生的回答只能停留在“熱是從酒精燈火焰的這端向另一端傳遞的”這一層面上。這時我通過圖示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弘x酒精燈火焰近的這端溫度怎樣?離酒精燈火焰遠的那一端呢?經(jīng)過教師點撥學生很快就得出:熱是從物體較熱的一端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
3、問題的設計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個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探究學習的領域。比如: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金屬棒的這端并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么也變熱了?”“你為什么這樣猜測?”這些問題的設計,很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又如:在第一個探究活動結束之后,我出示了一塊金屬圓片,并提出問題“熱在這塊金屬圓片上又會怎樣傳遞呢?”“你為什么這樣猜測?”這里問題的設計不僅能使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自然,而且通過“你為什么這樣猜測?”這一問題,能使學生對前面探究活動進行回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想出:熱在金屬圓片上也是從較熱的部位傳遞到較冷的部位。
《熱傳導》教學反思 10
這節(jié)課共涉及到了三個實驗,我考慮到這三個實驗的目的都是讓學生明白熱傳遞的方向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如果就這樣按部就班的做完三個實驗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乏探究精神。經(jīng)過一番認真思考,我打算先給這三個實驗一個定位:第一個實驗為導入,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熱是可以在物體之間傳遞的,從而引入這節(jié)課的主題“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第二個實驗為探究部分,讓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知道熱在銅棒上的傳遞方向是從溫度較高的一端逐步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第三個實驗是進一步研究,通過觀察金屬片上蠟的熔化情況,進一步總結出熱傳遞的這個重要性質: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并且認識到熱傳遞是一個從熱源中心向四周各個方向逐漸擴散的過程。
在設計導入實驗的時候,我想如果直接叫學生把鋁棒放入熱水中加熱,這樣的設計感覺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走,會禁錮他們的思維。于是我想到了先問同學們:誰能使我手里的鋁棒熱起來?這一問同學們果真踴躍回答,接著問鋁棒為什么是熱的,這樣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題。
第二個實驗是讓學生能看到或感覺到熱的傳遞方向。在設計這個實驗的時候,老師也費了不少功夫。因為書上的實驗是用兩個鐵架臺中間拉一根鐵絲,在課前我動手試過,發(fā)現(xiàn)這樣做有幾個缺點:第一,用兩個鐵架臺桌子小不好擺。第二,鐵絲拉在中間很不容易拉直,會影響到實驗效果。現(xiàn)用細鐵絲,效果不行,然后改為粗鐵絲,效果還是不明顯,最后決定粗鐵絲換成了銅棒,因為銅棒較粗夾在一個鐵架臺上就行了,然后自制臘環(huán),發(fā)現(xiàn)改造后的實驗裝置效果很不錯,我就事先為每組準備好了這些材料。為了讓學生既動了腦筋又能圓滿完成實驗,我提出讓孩子們先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xiàn)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通過前一個實驗,同學們已有了較濃厚的興趣,這次更是積極地想辦法,在匯報中,我并沒有直接指出他們的`不足。讓其他組的同學更清楚地意識到做實驗時還得更加細心,我覺得孩子們的收獲不小。
第三個實驗是通過觀察熱在金屬片上的傳遞方向,進一步研究熱傳遞的方向,書上設計有兩個實驗:
1、從金屬片的中心處加熱。
2、從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加熱。觀察蠟的熔化情況,并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有前面實驗做基礎,我充分相信孩子們能很圓滿地完成實驗,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學生很輕松、自然地就總結出了熱傳遞的這個重要性質: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得出了熱傳遞的概念。
縱觀本節(jié)課,我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在做每個實驗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特別是第二個實驗先讓學生充分預設在加熱后,哪一個臘環(huán)會先掉下來?然后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測,得出科學的結論,起到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仔細觀察積極參與其中的樂趣。通過實驗結果與之前猜測的異同,使學生真正獲得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達到了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通過學生親自實踐,能最終總結出這一課所要揭示的科學概念,可見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已經(jīng)“消化”了。
2、在上本節(jié)課之前,由于教師作了較充分的準備,幾個實驗都親自實踐了一下,所以發(fā)現(xiàn)了實驗裝置的一些不足,及時做了修改,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也更便于學生實際操作,因此本節(jié)課的三個實驗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在實驗中,老師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及時提醒學生注意使用酒精燈的安全及加熱時的安全,控制了不安全的因素。教師還提示學生不臘油滴到桌子上,用白紙接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4、整堂課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實驗中學生敢想、敢做、敢說,達到了實驗的真正目的。
不足之處:
由于實驗桌擺成一字形,不利于兩邊的學生參與實驗。整個過程時間沒把握好,先松后緊,教師的語言表述不夠精練。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充分,如果克服了上述問題,效果會更好!
【《熱傳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熱傳導》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22
《熱傳導》的說課稿02-28
美術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4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9-29
蕭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2-06
景陽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2-28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0-26
教學反思語言教學反思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