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
在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復習,讓學生明白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與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平面圖形來計算。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想辦法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平行四邊行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這環(huán)節(jié)我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的,通過交流,學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邊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性面積的一半。
最后是讓學生嘗試練習求出梯形的面積,并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學生在探索中,對個別學生輔導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探究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在動中學。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2
本課內容:課本第14頁至第15頁例題6、例7及“試一試”、“練一練”
本課設計: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獲得新知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關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反思。
課前我讓學生先將課本第117頁四組梯形剪下,并且逐一標上數(shù)字,課堂上做這道題時我直接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分組動手操作并填寫表格,然后討論表格后的討論題。設計教案時,本以為圖形已經(jīng)標號分組,學生操作分析時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實際操作時,仍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有:1.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操作比較生疏;2.仍然有學生填寫順序出現(xiàn)錯誤;3.轉化后的梯形數(shù)據(jù)分析有誤;4.小組活動秩序混亂。5.回答討論題時仍有困難。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如果備課時能夠預想到這些情況,那么課堂上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可以在講授例題6時,借助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向學生演示怎樣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轉化成一個梯形,并讓學生模仿操作,而不是僅僅讓學生觀看課件里的動畫演示。在學生操作例題7時,我可以先向學生分別展示各組圖形以便學生對號入座,而不是全完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在解決討論題時,我可以帶領學生結合圖形來分析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如果我能這樣安排的話,課堂紀律應該更好一些,教學效果也可以更好。
當然本節(jié)課的教學,還存在著其他方面的.不足,例如課堂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主,教師說的過多,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以后我將積極去聽師傅董雯雯老師的課,多聽多問多請教,多多吸取前輩的寶貴經(jīng)驗。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3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爆F(xiàn)就以五年級第九冊教材中的《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公式》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
[片斷]
師: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推導出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生1: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吧。
生2:也可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生3:也許三角形呢?
……
師:那好,就請你們利用準備好的學具,小組內先議一議,然后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W生合作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師: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大家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我們組發(fā)現(xiàn)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S=(a+b)·h÷2
生2:我們組還發(fā)現(xiàn)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S=(a+b)·h÷2
生3:我們是沿著一條對角線剪開,分割成兩個三角形。
S=a·b÷2+b·h÷2=(a+b)·h÷2
生4:如果是等腰梯形,沿上下底的中點的連線剪開,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S=(a+b)·h÷2
……
(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發(fā)揚這種精神。
[反思]
一、還學習的主動權于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熱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倍鴥和倪@種需要更為強烈。學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動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新的知識,就觸動了他的這種需要。他就會有一種探究的欲望,此時的教師應適時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給學生一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真正做一個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有時教師要舍得“放”,說不定學生會給你更多的驚喜。
二、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獲取過程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把自主探索的機會、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問題的存在,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不是說教者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嗎?這個案例中正是注重了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一句“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推導面積的計算公式嗎?”把學生的思維拉到“轉化”的思想上來,又給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可以議一議、剪一剪、拼一拼),讓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多的活動空間與形式,從而生成了更多的新知識,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漁”啊!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4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這節(jié)課的教學,緊緊抓住“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梯形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節(jié)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本節(jié)課要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在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后研究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散,在活動中發(fā)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jié)課中我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通過“猜想-驗證”來展開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5
一、提出問題,激發(fā)興趣
我先出示了一個梯形,引導學生簡要復習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稱,然后直接拋出探究任務:梯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你能用學過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嗎?
學生對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還是有很高的興趣的.,所以馬上就自發(fā)組合成探究小組。
二、注重合作,促進交流
學生在前面學習的經(jīng)驗基礎上,最容易想到的是模仿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進行轉化,所以很快從書上的129頁找到了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開始做起來。
這時,我提醒他們:小組的同學可以相互配合呀!每人做一組,然后一起討論:梯形的上底、下底、高與拼成的圖形各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樣就容易發(fā)現(xiàn)梯形的面積公式了!
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務,自豪寫在臉上。因為是自己探究完成得出的結論,所以他們有話可說,我就讓學生充分交流,讓他們多說,并引導他們說準確,說具體,還建議他們利用學具進行演示,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感受著成功。
三、思維拓展,能力提升
新課的探究活動進行到這里,似乎該結束了,可我卻抓住這時學生探究的熱情繼續(xù)拓展:你們能試著用其他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嗎?
開始時,學生顯得毫無頭緒,我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在折手中的梯形,就不失時機地提醒他:你看你把梯形分成兩個部分了,你能分別表示出兩個部分的面積嗎?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表示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即:上底高2 、 下底高2,于是引導學生把兩個算式加起來,從而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便成為可能,因為學生在四年級時已經(jīng)學過類似的乘法分配率的知識,所以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理解了。
很多學生是理解了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來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而受此啟發(fā),又有學生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此時,教室里自發(fā)地形成討論小組作進一步的推理論證,教學活動到這時達到一個高潮。
由于這節(jié)課花了較多的時間帶領學生們探究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特別是從不同的視角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機會,使教學活動不局限于課本,不拘泥于教材,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拓展空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升,但教學中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鞏固練習了。遺憾嗎?不,我覺得這樣經(jīng)常把探究活動更深入地開展下去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為我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應該更重要一些。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
教科書88頁和89頁
教學目標:
。1)探究梯形面積計算,理解公式的推 導過程,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滲透旋轉、平移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用多媒體課出示:王大爺家有一塊果園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樹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爺家這塊果園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問:同學們這塊地是什么圖形。
生1:這是一個梯形。
問:要想求果園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樹,必須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須先知道梯形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板書)。
二、探究新知。
(1)、鋪墊孕伏。
組織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及過程,
重點突出旋轉、平移、割補的數(shù)學思想。
(2)、協(xié)作研討,探求方法
1、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至6名學生,每個小組發(fā)給若干張?zhí)菪渭垼ㄉ系?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師: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梯形?
生3:這個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師:下面我們各小組利用手中的工具來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哪個小組協(xié)作能力最強!
2、教師用課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師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導,要求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小組匯報給同學聽,把計算過程寫在本子上,最后推薦代表進行匯報。每一次匯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小結。)
生4: (3+5)42=16(平方厘米)
生5: 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 (5+3)42=16(平方厘米)
生7: (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 (5+3)(42)=16(平方厘米)
生9: (3+5)24=16(平方厘米)
生10: 34+(5-3)42=16(平方厘米)
師生交流、點評……
3、總結規(guī)律,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
師: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生11:結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種方法的計算過程中都用到3、4、5、2這幾個數(shù)字。
師:這幾個數(shù)字和梯形有什么關系嗎?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師:現(xiàn)在誰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生14: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積,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15:S=(a+b)h2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回到課堂初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幫王大爺計算果園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學生完成基礎變式練習:“做一做”和練習十八的1~3題。
3、提高能力練習:共同探討練習十八的第四題。
四、知識小結,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反思:
新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fā)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短菪蔚拿娣e》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這節(jié)課上完以后我覺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動手操作,培養(yǎng)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并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說說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什么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然后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fā)散驗證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散,在活動中發(fā)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缺少學生之間的互動。數(shù)學課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活動不僅僅表現(xiàn)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上,更重要的還應該表現(xiàn)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上。反思本課的教學,在學生向全班匯報了轉化過程及計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同學與老師展開了一對一的交流,老師忽視了對其他學生的關注。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提問題的能力與意識,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再有這節(jié)課在把梯形轉化成各種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方法很多,學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預設,問題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種方案中,從原先的設計中,是將重點放在“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案上,并讓學生多多互動交流;然而,從試教的實際效果上看,學生還是最喜歡的并不是這種方案。那么,到底將學生全員參與的活動安排在哪里呢?
我覺得課堂中反問和追問的藝術很值得研究,從教學語言可以窺出一個教師調控課堂有效展開的功力,然而,我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我卻在教學語言上顯得貧瘠繁瑣,尤其是這些空間圖形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展開往往會成為評定一堂課是否精彩的重要籌碼。縱觀整堂課,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活動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動的時間如何控制?這些還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7
教材中對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只給出了常規(guī)的推導方法。如何給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探索,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維因素,注意溝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推導過程上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給學生的探索、思維提供了一個比較適合的臺階,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會到了探索過程的艱辛。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學生在原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動手剪拼,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各種不同的平面圖形,然后研究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從不同的角度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又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與精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十分注重各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在這節(jié)課中,我較多地運用了“轉化”這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利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對這種方法也有很深刻的體驗。相信,經(jīng)常這樣有機滲透、恰當孕伏,學生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鍛煉,今后的學習、工作也會受到較好的影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的問題自然生成,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從已有知識出發(fā)進行探索,當學生在操作、探索、表述等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只應加以適當指導與點撥,而不是直接給予。但對于自主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除了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之外,教師也可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也能學有所得。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8
1、通過教學,讓我更加明白:
要充分相信學生。新課程理念中,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這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出發(fā),一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時候要計算梯形的面積,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究梯形面積的學習欲望。在這種內驅動力之下,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探究出了很多種方法,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一節(jié)課就能培養(yǎng)起來的。這節(jié)課學生能夠想出那么多種方法,要以前幾節(jié)課的探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為基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經(jīng)過一定量的積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得到訓練,學生探究所需要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3、本節(jié)課的設計考慮到了一個首尾照應的藝術原則。課的導入部分以優(yōu)美的音樂伴隨引入生活中的問題,課的'結尾同樣以伴樂欣賞生活中的梯形。在輕松的氛圍中讓知識得到延伸,又遵循了“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4、這節(jié)課還經(jīng)過研究提煉,讓我認識到:在學生探究各種方法的時候,不必馬上讓學生統(tǒng)一到梯形的面積計算的規(guī)則公式中來。有套用模式之嫌?梢栽谧詈笞尨蠹乙黄鹩^察,把各種方法進行溝通,理解,在統(tǒng)一。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9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四年級數(shù)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年級數(shù)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今天上了《梯形的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反思整堂課的教學,自我感覺較為滿意的是,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xiàn)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課的教學應該說較好地落實了這一理念: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用學具剪剪拼拼,進行了自主探索,并在形式上響應地組織了小組合作交流。體現(xiàn)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具體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如下:
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并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出現(xiàn)了多種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平移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一部分學生用一個梯形沿中位線剪開,翻轉180度,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公式;還有一部分學生用一個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對腰的中點剪下,翻轉180度,拼成一個三角形,推導出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正好落實了《標準》提出的數(shù)學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下學習的理念。尤其突出的是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實實在在地給了學生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這當中還蘊含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讓學生把陌生的知識自主地轉化為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遷移、轉化思想。經(jīng)過課堂小結的點撥,使得這一教學效果尤其明顯。
二、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首先,在導課時,創(chuàng)設了請學生幫老師計算電腦桌側面梯形板的面積多少的問題情境,不僅有效提出了數(shù)學問題的,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愿望。其次,創(chuàng)設應用探索出來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主要是通過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的面積來實現(xiàn)的。課堂上我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了《標準》對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要求。在這一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探究,是水到渠成,顯示了學習的自主性。在獲取了知識后馬上讓學生運用新知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切實并切身地體會到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真正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的思想。
三、體現(xiàn)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的設計體現(xiàn)由簡到難的梯度性,關注后進生,也兼顧學有余力的學生,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fā)展。
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小組合作的成效性不高。
這可以從課堂教學中的兩個地方看出來:一是在學生進行獨立探究時,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有了將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這兩種轉化方法,但是小組代表上來向全班交流時卻只說了一種轉化方法(另一種是另外的同學補充的)。難道他們組就這一種?還是他只說了自己的'方法,而沒有交流到本組其他同學的方法?第二點是在小組操作交流時,總有個別學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與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組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調動起來。這么看來,顯然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的小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相當不理想的!那么如何進行改進呢?我想主要在課堂上教師還是應該進行更多地巡視,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在學生思維停滯住時適時的加以點撥,鼓勵所有學生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充分體現(xiàn)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缺少學生之間的互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課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活動不僅僅表現(xiàn)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上,更重要的還應該表現(xiàn)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上。這也符合交流應該多元化的現(xiàn)代教學觀。說到這里,不由想起了許多名師的課,互動性強在他們的課堂上是多么地突出!反思本課的教學,就這方面來說還是存在明顯不足的。課例中,在學生向全班匯報了轉化過程及計算方法后,教師就說:老師請教你,為什么后面還要除以2呢?其實這里老師操之過急了,同時也是大可不必為之的。老師完全可以問學生:聽了他的匯報演講,你們有沒有問題請教他?或者考考他呢?讓學生來問這個問題,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與意識,給了學生一個發(fā)展思維水平的良機,而且很自然地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多好!
三、放手的度不夠
雖然本堂課的教學與以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進。但還不夠精彩的一個主要原因,我想是放得還不夠。主要體現(xiàn)在:
小組合作操作、填寫實驗報告單時,報告單的設計最后一欄,若能不暗示,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課堂將更多生成的東西。會使整堂課更加的精彩。說到底,在教學理念上,我們接受了課程改革新思想的洗禮,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很難做到,總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放,放的度如何把握,這是我們將要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以及梯形的圖形特征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能夠通過拼擺獨立推導出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領悟了圖形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成功之處:
多種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拼擺,獨立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然后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根據(jù)一個梯形進行面積公式的推導呢?從而得出以下幾種方法:
。1)把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
。2)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之和。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探索,學生在探索梯形面積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了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更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問題解決策略意識的形成。
不足之處:
由于用多種方法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導致基本方法中出現(xiàn)部分學生不會敘述。
再教設計:
突出基本方法的教學,注意其它方法的時間分配。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1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小學生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節(jié)內容。它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起作為結束直線型面積的計算,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成為本冊教學內容一個重點。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由中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其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亦正處于進一步發(fā)展和日趨成熟的時期,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學生對圖形特征及各種圖形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同時可促使他們的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本節(jié)的設計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加強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既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動手操作能力。
2、放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驗證、推導、小結,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自主探索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轉化的數(shù)學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如何把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的圖形,從而使學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更為深刻,思維能力亦得到發(fā)展。
4、滲透數(shù)學中的變換思想,在轉化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平面圖形的'旋轉和平移,認識了解旋轉和平移的含義及方法,以及其對圖形位置變化的影響,進一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但在這節(jié)課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要是學生在與老師的配合上還有待改進,其中部分學生的討論不夠積極,有個別學生不會參與討論,不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且氣氛也有待改提高,不過學生對動手操作、推導公式倒是很感興趣。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2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討論、交流,學生充發(fā)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共同發(fā)展。在此過程中,我只是組織者、指導者,起到了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理念。
考慮到學生已有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經(jīng)驗,本節(jié)課在教學思路上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猜想”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憑借已有經(jīng)驗大膽猜想,進而是實踐檢驗猜想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使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成為可能。這比起盲目的亂猜來,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
2、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實現(xiàn)生生互動。
本節(jié)課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概括梯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分析,對比中歸納選優(yōu);在探究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通過“拼、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fā)散,活動中發(fā)展。同時,又由于各項活動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3、使學生的自主探索在時間上給以保證
本節(jié)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為了學生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的表現(xiàn),發(fā)展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當學生受現(xiàn)有知識的制約,推導概括公式思維停滯時,教師實施點撥誘導,促其思維順暢,變通,最后使學生明確,盡管拼擺的方法不同,但都達到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將發(fā)散與收斂,直覺和邏輯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思維方式有機的融為主體動態(tài)式的思維結構,從而最大限度的擴展其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3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先復習梯形的有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想,怎樣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其中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ㄒ唬┮耘f促新,探究新知
1、出示梯形請學生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請學生想一想:我們在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帶領學生回顧以前知識,(把一個平行四邊形進行割補轉化成一個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明確都用到了轉化的方法。然后教師啟發(fā):我們能否也用轉化的方法來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探討。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善于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類比遷移,用循序漸進的啟發(fā)性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促進學生將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聯(lián)系,為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究、研討,促進知識方法的有效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
2、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時,我先課件顯示操作提綱:1、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動手拼一拼。2、你拼成了什么圖形?怎樣拼的?3、你發(fā)現(xiàn)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防止出現(xiàn)學生不知道做什么的現(xiàn)象。然后學生示范拼圖,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由于學生操作的兩個完全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因此未出現(xiàn)異,F(xiàn)象,學生都興奮地說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為了加深學生對書本圖示的理解,我故意剪了兩個完全相等的任意梯形,結果問題就出現(xiàn)了,一名學生沒有按照書本上的拼法,結果自然沒有拼成平行四邊形,學生都感到驚訝。我見時機成熟,叫學生再打開書本,仔細觀察書上的拼法,使學生明確拼的步驟:即先要重合,再向左旋轉,最后沿著梯形的一條邊向上平移,直至兩條底成一條直線,才能拼成。學生這才明白過來。通過動手操作,同學們都明確了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接下來根據(jù)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請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找關系,先找出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底之間的關系,即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找出梯形的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的關系,即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是梯形的高,然后得出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即梯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最后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了相應的填空題,使研究的要求清楚,目的明確,有利于學生有效、有序地進行思維。
。ǘ⿲W以致用。
在例題的教學中,由于有前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因此我沒有花很多的精力,而是先出示例題,讓學生自己嘗試解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練習的設計中,我也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學生中有可能出現(xiàn)錯誤的列式,讓學生選擇正確答案,從而杜絕錯誤現(xiàn)象。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吃得飽,我又布置了一些拓展題,。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梯形面積的推導公式。(用一個梯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總之,本堂課能以全體學生為本,從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有了較大的更新。通過讓學生操作、思考、觀察、討論、說理、計算、看書和概括等多種形式,注意了變 "教師講授"為"研究交流",變"灌輸"為"引導",較好地處理了"主體"和"主導"的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的良好素質。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4
我上了《梯形面積計算》一課,下面結合自己上課的感受以及學生作業(yè)的反饋情況,談談對這節(jié)課的認識。
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運用了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jīng)驗來探索、研究新知識,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魅力。
第一、注重知識間的緊密聯(lián)系
。在學習《梯形面積》之前,學生已經(jīng)系統(tǒng)地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兩節(jié)課的內容,并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雖然是一個新的內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據(jù)此為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密切聯(lián)系之前的學習內容;而在研究過程中,又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開展研究,表述結論,從而經(jīng)歷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本節(jié)課上也設計了相應的復習,主要是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復習。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復習公式的同時,將推導的有關過程進行一些整理,那么對學生研究梯形的面積計算無疑具有較強的正確遷移。
第二、強化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
從這部分內容的教材編排來看,突出體現(xiàn)了重研究過程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結論不重要。在上課前,我讓每個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在研究過程中,我有意引導學生由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去探索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很容易想到這一點
。當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時,再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高有什么關系,面積有什么關系,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觀察,我對教材上提供的實驗素材和內容進行了處理和利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出示了教材中的討論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進行實驗結論的總結性概括。最后在探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關系的基礎上,再進行公式的推導和相關計算練習。
第三、從練習反饋中全面反思本節(jié)課的有效性
從練習題反饋上看,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比較扎實,能夠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面積。但是在練習第2題時,同學們讀題后都是通過計算出面積判斷哪些梯形的`面積是相等的,從表面上看這道題的作用僅限于此。
但是如果我能進一步引導觀察,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這些梯形的高都是相等的,得出了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如果梯形的上下底的和也相等,那面積也是相等的結論。另外通過這道題學生還領悟到了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9-03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7-04
梯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反思07-04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1-12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4-14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02-09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0-31
《梯形面積計算》數(shù)學教學反思08-29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范文07-04
《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教育的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