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1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lián)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復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并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將相和
2.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板演:
(1)“將”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將”指的是( )。
(2)“相”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相”指的是( )。
(3)“和”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 )。
二、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由題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言歸于好的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將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來“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三、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自由讀課文1——10自然段,討論完璧歸趙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換璧、秦國騙璧。)結果怎樣?(完璧歸趙)要求答案的內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教學。
2.藺相如識破了秦國的騙局,他是怎么做的?從中你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畏強暴、機智勇敢、深謀遠慮。)對于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上前一步、后退幾步,靠著柱子站定。),神態(tài)(理直氣壯、大大方方),語言進行充分的討論。并指導學生演一演。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二、第三個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步驟:
一、抓住“逼”字教學“澠池之會”。
1.“完璧歸趙”之后,秦國兩次打敗趙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澠池之會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結果怎么呢?
2.默讀課文,相互討論,答案用四個詞語概括。(侮辱趙王、沒占便宜。)
二、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
1.過渡: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國家的利益,對敵人寸步不讓,相反,對于居功自傲的廉頗老將軍,他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個故事,找出關鍵詞“避”,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并體會藺相如的為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對友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性格特點。
。1)藺相如是如何設法避開廉頗,不跟廉頗見面的?
。2)藺相如的手下是怎樣看待他的避讓態(tài)度的?
。3)藺相如是怎樣向手下人說明避讓原因的
三、品讀賞析,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進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業(yè)。
1.引導課外閱讀:既然將相和同心協(xié)力保趙國,最終趙國為什么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2.寫一件發(fā)生在同學、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故事,要寫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較長篇幅的課文,然而,由于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需要長文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課文《將相和》就是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長文短教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截取的文字要短,發(fā)揮的效應要長。
將蘊涵事情意義的文字或人物關鍵細節(jié)要作為教學重點。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或記事(包括場面描寫),或寫人。抓住人物描寫的關鍵性細節(jié),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點。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xiàn)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為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二、教學時間教師的指導要短,學生的實踐要長。
1、教師的指導要短問題要集中。要切實做到長文短教,首先問題要集中。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fā)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為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為重,幫楚王解了圍。
2、學生的實踐要長:
(1)、初讀感知,讀書時間要長:課文的初讀,留給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把課文讀一遍。使學生能比較充分的感知課文。
。2)、點上深入,思考交流時間要長:在尋找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時,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讀書、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才是班上的反饋、指導。教學效果還不錯。長文短教,是個老問題,又是個新問題。新課程語文,長課文多而課時總量少,長文短教顯得尤為迫切。
總之,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2
一、教學目標
認識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相關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
了解“將相和”的故事,能簡要概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并理解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和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優(yōu)秀品質,體會兩人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理解廉頗和藺相如的共性品質,即以國家利益為重。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戰(zhàn)國時期的背景,引出“將相和”的故事。
板書課題,解釋“將”、“相”和“和”的含義。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預習情況,包括生字詞、課文朗讀等。
默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理清層次。
深入研讀,理解內容
學生默讀課文,了解廉頗為什么不服氣,以及他后來為什么負荊請罪。
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感受廉頗的知錯就改和藺相如的.寬闊胸襟。
學生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經(jīng)過和結果。
找出描寫藺相如和廉頗的句子,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
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感受藺相如的智勇雙全和廉頗的威震四方。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他的性格特點。
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學習“完璧歸趙”的故事:
學習“澠池之會”的故事:
學習“負荊請罪”的故事:
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總結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引導學生理解廉頗和藺相如的共性品質,即以國家利益為重。
提問:你從廉頗和藺相如身上學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
布置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他會想些什么?寫下來。
四、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討論和表演,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了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時存在一定的困難。
朗讀指導不夠到位,部分學生在朗讀時缺乏感情和節(jié)奏感。
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導致部分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間過于緊張。
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加強朗讀指導,通過范讀、領讀、齊讀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合理規(guī)劃教學時間,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教學和互動。同時,要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堂總結和作業(yè)布置。
《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3
教學目標:
認識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了解課文內容,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美好品質。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簡要概括各故事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為重和廉頗的知錯能改、熱愛祖國等優(yōu)秀品質。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提問學生關于“戰(zhàn)國七雄”時期的歷史背景,引出秦、趙兩國之間的故事。
板書課題,讀題。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課后問題。
小組學習,匯報課文由哪三個故事組成,并找出這三個故事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學習生字詞:
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包括“召集、商議、隆重”等。
概括故事小標題:
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找出能歸納小標題的語句,指導歸納出《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標題。
第二課時:
學習《完璧歸趙》:
默讀課文,思考藺相如是怎樣的人。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評議,通過具體語句感受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學習《澠池會見》:
采用與《完璧歸趙》相同的方法,體會人物形象。
找出描寫廉頗的句子,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找出含有秦王“只好”的句子,體會秦王的無可奈何。
第三課時:
學習《負荊請罪》:
默讀課文,思考廉頗為什么不服氣。
通過具體語句體會廉頗的知錯能改和藺相如的寬闊胸襟。
鞏固延伸:
品讀藺相如和廉頗的有關語句,進一步體會人物形象。
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明白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布置作業(yè):
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課外閱讀司馬遷和其他歷史人物的故事。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教學思路清晰,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廉頗的話,逐步深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最后回歸到廉頗認識到自己錯了,從而負荊請罪。
對文本進行了加工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負荊請罪》時,讓學生設計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并表演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通過指導學生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如讀出廉頗的不服氣、藺相如的理直氣壯等。
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
在教學中,有時過于關注學生而忽略了自己的言語,導致口誤較多。
課堂時間把握不準,前半節(jié)課進行得很順利,但后半節(jié)課時間顯得過于緊張,有的問題直接刪掉,導致課堂結束得比較突然。
改進措施:
加強對學生的及時評價,豐富評價語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要更加關注自己的言語,減少口誤,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合理安排課堂時間,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充分展開,避免前松后緊的情況。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正是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教學才能日趨成熟。
【《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yōu)秀10-16
《將相和》教學設計09-23
《將相和》教學設計03-25
《將相和》教學設計06-29
《將相和》教學反思02-19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4-08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4-08
《將相和》教學反思01-12
最新《將相和》教學設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