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均分》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均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平均分》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關鍵詞:
同樣多平均分
演示教具:
12個乒乓球、15枝鉛筆、10個紙盒,課件。
學生學具:
每小組10個小紙盒、15個乒乓球、20支鉛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么活動?(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經為明天的春游準備了許多好吃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圖片)
2.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蘋果時,每份都同樣多。
4.你們猜猜看,為什么每份要分同樣多?(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誘發(fā)對“平均分”的關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例1,引入平均分
師:二(1)班的小朋友還有些食品沒分好,咱們幫幫他們好嗎?
要求:
。1)請各組同學利用20枝鉛筆代替火腿腸,幫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腸。
(2)要像他們分蘋果一樣每份分同樣多。
A、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B、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C、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1)作業(yè)P13的“做一做”
A、讀題,理解題意。指名說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個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塊數(shù)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樣多。
B、動手操作:用10個小紙盒代替面包,動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個面包。
。2)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把剛才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說一說嗎?(指名說)
3.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組先討論分法,再動手分一分,要求用15個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匯報分的過程。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這幾種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后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
提問: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快、準確)
4.獨立進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用鉛筆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應用,消化提高
1.練習三第3題
。1)學生自己讀題,根據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圓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里(用小紙盒代替盤子)。
。3)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說說你們分的過程和結果。
2.練習三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一個花瓶里插花,根據題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顏色)
。2)交流展示插花結果,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評選,誰插得花最漂亮。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4朵。
3.練習三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
(2)集體交流,說清判斷的理由。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學反思
《平均分》教學反思:
這一節(jié)是整個單元的開始部分,在備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一說想怎樣分,然后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小組評價一下分得對錯,教師訂正,最后用教具演示,這樣學生比較快的認識了平均分。
我認為這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另一個地方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通過分組討論分配方案,再按方案進行“平均分”,通過小組交流,自然而然的對學困生進行了幫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困生也在平等愉悅的氣氛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不僅讓學生認識了“平均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為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課特別的積極,上課氣氛很活躍。
我感覺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的不錯,為下一節(jié)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平均分》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第四冊P12-14例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
3、逐步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平均分過程與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15根小棒、長方形紙一張
教師: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平均分意義的學習
1、情境:班級開聯(lián)歡會要買東西,小明和小芳買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種分法是與眾不同的?
2、如果小剛也去,每人拿的一樣多,怎么拿?
3、買了8個蘋果,分給4個人,每人一樣多,怎么分?
學生嘗試分
交流
小結: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斷練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知道平均分是眾多分法中的一種,進行平均分的嘗試,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從不完整逐步清晰為“只要是每一份同樣多的`,就是平均分”。
讓學生逐步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種“生活數(shù)學”向“學校數(shù)學”的進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個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學生操作
反饋學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個1個分的;有可能是3個3個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個2個分,再1個1個分的的情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進學生對平均分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三、鞏固延伸1、舉例。
2、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把12個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練習
4、折一折: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可以怎么分?從一些數(shù)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個物體、甚至一個圖形平均分,使學生對“平均分”概念認識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書中主題圖課件、水果、水果圖片、小猴子分香蕉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導學
1,師講猴子一家的故事。提問:老三為什么說不公平?
2,學生討論并舉手回答
二、學習探究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級的小朋友準備去春游,看,他們正在忙什么呢?課件出示書中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把你看到的說給你小組同學聽。
師:誰愿意匯報?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還有分面包的。
生2:有2個小朋友分橘子,手里還拿一個。
師: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兒?
生:放在2個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個啦。
生3:還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個。
2.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今天老師也給每組同學(3人一組)帶來一些水果,快打開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水果?(每組的水果個數(shù)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組同學先商量一下怎樣把這些水果分給你們組的同學,然后分一分。
學生活動,教師查看。
師:每組選個代表,把你們組有幾個水果,是怎么分的匯報給大家。
生1:我組有8個香蕉,我給他倆都是3個,我2個。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夠了,就剩下2個。
生2:我們組有6個蘋果,每個人都是2個。
生3:我們組有7個梨,誰都分到了2個,還剩下1個。
生4:我們組有9個水果,我們3個人都分到了3個水果。──
3.從學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師:聽了大家的匯報,老師很感動,大家在分水果時都很公平,(師指其中平均分的幾個組),看這幾組每個人得到的水果個數(shù)怎么樣?
生齊:同樣多(還有喊一樣多,一邊多)
師:其實像你們剛才這些分法在數(shù)學上還有他的名字呢?你們知道嗎?
生1:一樣分。
生2:同樣多。
生3:平均分。
師:名字起得不錯,你們每個人分得同樣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書課題:“平均分”,齊讀,指名讀。
4.在滲透份數(shù),每份數(shù)中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課件出示,小紅拿來了8塊糖,它有三種分法,你能判斷出哪組是平均分的嗎?小組同學互相說說你的想法。
指名匯報并說出理由。
生1:第(2)種是平均分的。因為每堆都是2塊糖。
生2:第(3)種也是平均分的,因為每份都是同樣多的,是4個塊糖。
師:觀察平均分的兩組,數(shù)一數(shù)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有幾個塊糖。學生一邊數(shù)師一邊課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來。滲透每份的含義。
三、課內精講
1.教學例2,課件出示書中主題圖。
師:小明是個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給同學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幾個橘子?他想怎樣分嗎?
生:小明要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師:對,同學們幫幫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動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師:大家拿出15個水果圖片和5個盤子,動手分一分,邊分邊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學生分,教師參與學生之中,最后匯報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個一個地平均分在5個盤里,每盤分3個蘋果。
生2:我先拿2個放在一個盤子里,再拿2個放在第2個盤子里,再拿2個放在第3個盤子里……還剩下5個,我一個盤子里再放一個。生3:任意拿幾個,不一樣多,再把多的拿出來放到少的`盤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個放在一個盤子里,再拿3個放在一個盤子里。
師:你分得很快,誰是這樣分的?(班級有三分之一是這樣分的)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1:我想口訣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個盤子里3個。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個盤子里就是3個。
生3:我會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個盤子里就是3個。
師:你們想得太好了,善于動腦,找到了簡捷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幫著小明想出了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論怎樣分,最后的結果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都是3個蘋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強化平均分。
師:如果把這15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你還會分嗎?
學生動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學生評價。
四、課堂訓練
1.聯(lián)系實際,練習體驗。
師:小明非常喜歡小動物,他買了12個香蕉,想平均分給3只小猴(課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個香蕉,下面蹲著3只小猴)你知道每個小猴分幾個嗎?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不知道的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學生匯報教師演示,每只小猴4個,可這時又來了一只小猴。
師:唉呀,又來了一只小猴,咱們要重新分這12個香蕉了。
生:把12個香蕉平均分給4只小猴
師: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幾個?(學生討論,匯報:每只小猴3個)
課件演示又來了2只小猴
師:小猴越來越多,這次要把12個香蕉要平均分給幾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幾個?(學生一齊喊出來是2個)
師: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個香蕉了。
通過剛才給小猴分香蕉,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跟你的小組說一說。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個數(shù)就少啦!
師:你們可真聰明,能夠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
2、小法官。學生舉手回答并說明理由。
3、課件出示:12瓶礦泉水平均分,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不重復)。
五、總結遷移
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現(xiàn)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觀察,把你發(fā)現(xiàn)是平均分的現(xiàn)象匯報給同學、老師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平均分》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二(1)班同學準備去參觀科技園,看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出示主題圖。
師:你在情景圖中都看到了什么物品?圖中的同學們在干什么?
師:對,在分東西,但是他們在分糖果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小麻煩,我們來幫幫他們。他們想把6塊糖果分給3人,不知道怎么分了。
如果給你6塊糖,讓你分給3人,你想怎樣分?想一想,同學們可以用圓圈代替糖果,把分法在你的練習本上畫出來。
鼓勵學生多嘗試,并盡可能把想法記錄下來。
組織學生匯報展示。
生1:2、2、2
生2:1、2、3
生3:1、1、4
師:你們更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生:2、2、2,因為比較公平。
師:像這樣每份分的`同樣多,這種分法我們數(shù)學上叫做平均分。
二:感受平均份
師:我們一起來大聲讀出這句話。
我們看看另兩種方法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對的,這兩種方法都不是平均分,因為每份的數(shù)量不同。
剛才同學們把6塊糖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塊。
請同學們像老師這樣把剛才分的過程再來說一說。
師:6塊糖還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幾塊呢,請同學們動手畫一畫。畫完后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把6塊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3塊。
生:把6塊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1塊。
三、鞏固練習。
1、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接下來老師就考考大家,下圖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第一幅圖和第四幅圖是平均分,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幅圖中糖果的擺放一樣嗎?
我們發(fā)現(xiàn),判斷平均分,跟它的物品擺放方向和形狀沒有關系,只要保證每份同樣多,那就是平均分。
2、看來同學們對這節(jié)課知識掌握的很牢固,我們來看第二題,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2題。
同學們不但會平均分,而且還知道了每份個數(shù)不同,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也不同。
3.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平均分這種方法,想想:在你們的生活中,用過這種方法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收獲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你們學到了什么?
《平均分》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分物體的活動過程,通過分類、比較,認識“平均分”;學會把一些物體“按每幾個一份”分成幾份,掌握“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說明“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2.使學生通過操作經歷觀察、比較和綜合、抽象、概括等活動過程,體驗把一些物體“按每份幾個分”的過程和結果,形成具體的分法,積累平均分的經驗,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和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維能力。
3.使學生積極參與操作和思考活動,體驗學習和認識新內容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形成與同學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均分的含義及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難點:理解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平均分
1.談話引入,教學教材第42頁例1。
教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分東西的問題,你們遇到過嗎?說一說,你們在生活中遇到哪些分東西的情況。(讓孩子們自由地說一說)今天老師帶來了6個桃,(出示6個桃的圖片)想請你們分一分。你會分嗎?請拿出學具自己動手分一分。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分東西的經歷,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引起注意。然后用簡潔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話語“你會分嗎?”激起孩子們的動手欲望,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分桃的`活動中
2.動手操作。
不作任何要求,讓學生任意分。
在操作過程中,預設:有的學生可能會問:分成幾堆呢?每堆分得一樣還是不一樣?這時老師可以和學生進行生成性對話:你想分成幾堆呢?有幾種分法?每堆分成一樣的可以有幾種分法?分成不一樣的又可以怎樣分?
【設計意圖】教材中設置的分6個桃的活動是一個開放性的的活動,對分成幾堆、每堆分幾個以及怎樣分都沒有規(guī)定,意在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考分這6個桃。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到不管怎樣分都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把6個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個數(shù)不一樣多;另一類是不管分成幾份,每份分得的個數(shù)同樣多。由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分東西的經驗,乘法的學習也滲透了每份相同的概念,因此,在動手分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自然會想到有兩種情況,會向教師提出怎樣分的問題。這時老師可根據生成問題進行引導,每堆分成一樣的可以有幾種分法?分成不一樣的又可以怎樣分?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把結果分成了兩類。
3.交流匯報。
根據交流列舉出所有的分法。(課件展示)
提問:仔細觀察和比較一下同學們分的情況,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各種不同的分法分成兩類。(圖略)
4.揭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從同學們分得情況來看,把6個桃分成幾堆,有兩種分法,一種是每一份的個數(shù)一樣多,一種是每一份的個數(shù)不一樣多。如果讓你把這6個桃分給同學,你認為是每人分得一樣多好呢?還是不一樣多好呢?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說明理由。
教師追問:你能給這種分法取個名字嗎?
指名說一現(xiàn)。
師指出:通過討論我們知道,每人分得同樣多,比較公平。我們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設計意圖】在整理分類后,提問:你認為哪種分法比較好?引發(fā)思考,在討論、說理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嘗試平均分
1.再次操作,感知平均分。
提問:6個桃,還可以怎樣平均分?你會嗎?在動手之前你想到了什么?你準備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在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后,繼續(xù)讓學生分6個桃。與第一次操作不同的是:提出了平均分的要求。至于分成幾份、每份幾個不要求全班一致,是半開放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不管分成幾份,只要每份同樣多就符合平均分的要求。在動手分桃前,設問:你想到了什么?你準備怎樣分?意在提醒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樣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有目標地做事情,更有助于操作后的交流。
2.組織交流。
提問:能把你的分法和大家分享嗎?請到實物投影上把你的分法展示給大家。
預設:6個桃,分成6堆,每堆1個;6個桃,分成3堆,每堆2個。
總結:從同學們分得的結果來看,把6個桃平均分,有幾種不同的分法。但不管分成幾堆,只要每堆的個數(shù)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三、理解平均分
1.教學第42頁例題2。
課件出示例題情景圖,并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
提問: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操作,體會2個分為一份,8能分成這樣的4份。
交流匯報。
提問: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2.閱讀課本,并填空。
學生閱讀后,讓學生聯(lián)系書上的直觀圖說一說8個桃,每2個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幾份。
【設計意圖】教學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課本中的直觀圖,生動形象地展示了2個2個地分的過程。學生在獨立思考和操作的基礎上再閱讀課本,就能領會圖中所表達的意思
3.總結:從同學們分的情況來看,8個桃,每2個分為一份,我們只要每次拿2個。拿了4次就把8個桃拿完了,說明8里面有4個2,就平均分成了4份。
【設計意圖】老師的總結,進一步強化和再現(xiàn)了這種分法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更清晰地體會到,按照要求要2個2個地分,從而建構平均分的表象。
四、強化平均分
教學教材第43頁“試一試”
提出要求后,學生自主操作,獨立完成。
提問:你是怎樣分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每6根一份,又可以分成幾份?
預設: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6份;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4份;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
【設計意圖】用同樣多的小棒分,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感知和體會到每份的個數(shù)多,分成的份數(shù)就少,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五、鞏固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43頁“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作出判斷,再讓學生說出為什么?
【設計意圖】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說理是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最好方法。
2.完成教材第43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后,引導學生看懂題意和要求。
提問:題目讓我們做幾件事?(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學生練習后,組織交流。
3.出示補充題。
有()個桔子,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份。
讓學生獨立地圈一圈,填一填,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完成教材第43頁“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預設:這道題,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先在圖中每3個一份地圈一圈,再填空;在圖中每個孩子手里畫3個氣球,再數(shù)一數(shù);也可能想到每人3個,5個3就是15個。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在課件上演示動態(tài)分的過程。
【設計意圖】變靜為動,形象直觀地演示分氣球的過程。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真正理解15個氣球,每3個分給1個小朋友,就是看15里能拿出幾個3,就能分給幾個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幾份。
六、全課總結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開心嗎?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把一些事物按每幾個一份來分,是平均分的一種方法。)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如果有,請?zhí)岢鰜恚覀円黄饋斫鉀Q。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們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的。請同學們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找找你們生活中關于“平均分”的事例,講給父母或同伴聽,好嗎?
【《平均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09-24
平均分優(yōu)秀教案設計10-17
《平均分》教學反思范文03-22
關于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03-15
平均分教學反思(精選6篇)06-13
二年級下冊《平均分》教學設計范文03-21
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精選3篇)04-28
思想平的教學反思02-01
關于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