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沿、際、信”三個生字;會寫“沿、際、信”等八個字。
2.了解“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發(fā)揮想象,初步了解課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和對話。
過程與方法:
1.本課主要采用朗讀、借助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課文。
2.課文朗讀和理解寓意結合,課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結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寓意,感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沿、際、信”三個生字。
2.會寫“沿、際、信、抬、蛙、錯、答、還”八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學策略
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畫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薄安粚嵲诘脑挕;聯(lián)系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崩斫狻盁o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進一步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后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完成的。
2.通過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
3.通過擺一擺、演一演,讀一讀等適合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詞語,進而理解寓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許多成語,你們還記得它們嗎?誰來說一說。(生答)教師相機肯定:學習到的知識就能記住,你們真棒!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了“坐井觀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則成語故事,齊讀課題。觀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話說說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設計意圖】由已經(jīng)學過的《識字四》的內(nèi)容入手,引入到新課的學習。注意知識間的銜接。讀題后,讓學生解釋課題,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然后圈出生字,畫出生詞。標出自然段。
2.課文里有三個認讀字,請同學們借助音節(jié)自己讀讀這三個生字。課件出示:帶音節(jié)的'本課生字。
3.去掉音節(jié)請學生帶讀這些生字。
4.開火車讀詞語。
井沿抬頭青蛙弄錯回答無邊無際
5.再次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請七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的是誰和誰的什么事情?課文講了小鳥和青蛙爭論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師順勢出圖:青蛙和小鳥。
【設計意圖】教師有目的、有層次地一步步安排學生讀字、讀詞語、讀課文,達到認識生字、讀通課文的目的。讓學生動筆圈畫生字和自然段,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朗讀感悟
閱讀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鳥各自所處的位置。
1.請大家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請一個學生貼圖,幫助小鳥和青蛙找到它們的位置。
出示“井”圖,學生貼小鳥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詞語井沿的意思。
師:井沿是哪部分,誰能指給同學們看?師順勢將“井沿”兩個字寫在井沿上。
師:大家看清楚怎么寫這個“沿”字,三點水,注意右邊的上半部分是“橫折彎”,沒有“鉤”,不是“幾”,下面再一個“口”。
寫好后,指生齊讀“井沿”一詞,然后師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齊讀。
3.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利用書中放大的插圖,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鳥各在什么位置并隨機識字。
【人教版二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