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物理科普課件
明確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為以后初二、初三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學生物理科普課件,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生物理科普課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運動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比較法:通過對生活實例的比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qū)別.
(2)練習法:通過學生練習,學會應用速度公式的簡單計算及速度單位的換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物理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愛上物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速度公式。
難點:單位換算速度計算。
三、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法、練習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講:第三節(jié) 運動的快慢
2、講:生活中怎樣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
百米比賽中,同時起跑,觀眾認為跑在前面的跑得快,他們采用的是: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長的跑得快;百米比賽中,裁判認為用時間短的跑得快,他們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時間,時間短的跣得快。物理學中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3、講: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 快慢的物理量。
路程與時間之比叫速度。
公式:v=s/t s表示路程,主單位是米,符號為m,t表示時間,主單位是秒,符號為s,v表示速度,主單位是米/秒,符號為m/s
4、講:速度主單位是: 米/秒
讀作:米每秒
常用單位 有:千米/時
讀作 :千米每小時
汽車速度表的單位就是千米/時
1米/秒換成千米/時,就是把米換成千米,秒換成小時
5、講:單位換算:
5m/s= km/h 換算過程是:5m/s= 5×3.6 km/h=18 km/h
108km/h = m/ s 換算過程是:108km/h = 108/3.6 m/ s = 30 m/ s
6、講:了解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
步行的人:約1.1 m/s
自行車:約5 m/s
高速路上的'小轎車:約33 m/s
上海磁懸浮列車:可達120 m/s
同步衛(wèi)星: 3070 m/s
7、講:機械運動的分類
按照運動路線,機械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上圖中列車是沿直線運動 ,過山車是沿曲線運動
8、講:在直線運動中,按速度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甲圖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是勻速直線運動,乙圖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相等,是變速直線運動。
9、講:我們把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1、路徑是直線
2、速度大小、方向不變
3、在任意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10、勻速直線運動坐標圖:
速度時間坐標如圖甲
路程時間坐標如圖乙
11、講: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對變速運動做粗略研究時,也可以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表示物體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
12、講: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計算公式還是;v=s/t,s表示總路程,t表示總時間。
13、講:例1: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在2004雅典奧運會上勇奪110m跨欄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成績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4、講:例2:小明在跑百米時,前50 m用時6 s,后50 m用時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兒,再見
【小學生物理科普課件】相關文章:
《力》物理教學課件11-25
大學物理Ⅱ課件篇一:大學物理課件05-12
初中物理教學說課課件10-04
高一物理教學課件09-16
中學物理課件材料05-13
初中物理功的原理課件05-10
課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10-06
小學生故事課件01-30
中學物理課件:《焦耳定律》08-20
物理課件波的干涉教學設計范文參考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