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科學教案

時間:2022-10-21 20:22:0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科學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科學教案范文七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①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诶斫馕闹欣C法及其作用

 、蹖W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芾斫狻翱茖W”“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第1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yè):見自測

  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向:

  1、導語:

  運用多媒體播放或解釋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揭示目標:

 、僬J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趯W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劾斫狻翱茖W”“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后,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注上去。

  闡(chǎn) 嬋(chán) 奠(diàn) 輻(fú)

  2、積累下列詞語:

 、贊撘庾R②嬋娟③共鳴④依賴⑤奠定⑥鑒賞⑦意境⑧跨越⑨狹義⑩廣泛

  2、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

  背景資料:20xx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3、感知內容:

 、僦鹱种鹁涞刈x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②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蹫槭裁凑f“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茉俅嗡僮x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科學與藝術有哪些相同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文章列舉李白的《把酒問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是為了說明什么?是為了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這就是藝術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偾楦性秸滟F,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诙傻年U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六、自結:

  學習本課時你有什么收獲?

  略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幢砻娣e的大。⑺臏囟纫约盎旌先芤菏欠癖粩噭拥纫蛩赜嘘P。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 “ 問題 —假設 —驗證 — 證實 ” 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將對比實驗這種科學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同類科學問題的研究當中去,發(fā)展公平實驗的意識。體驗研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教學重點】方糖溶解實驗的研究

  【教學難點】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相同條件的控制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筷子1、玻璃杯2、熱水和冷水、糖塊3、食鹽1、勺子1、水槽1。

  【教學過程】

  一、哪一個溶解的快。

  1.復習:一個物體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問:取兩份同樣多的食鹽,每份大約10克,同時放入同樣多的水中(25ml),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食鹽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學生觀察實驗。(教師指導對比方法)

  4.整理觀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條件:溫度對溶解有沒有影響呢?(60攝氏度左右,強調安全。)

  6.學生觀察實驗。(教師進一步指導實驗操作)

  7.整理觀察信息進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塊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2.學生猜想形成假設:用攪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熱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將肥皂切成小塊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實驗設計。(小組設計實驗,用圖示或文字等方法記錄設計方案。)

 。1)小組討論:怎樣利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每組設計一兩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

  (2)各組實驗設計交流匯報補充完善。教師板書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重點指導對比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3)請一組演示其中一個對比實驗,其余學生觀察評議確保每組都能正確操作。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回應假設,總結評價。(注意引導學生反思實驗過程中的不足)

  5.整理課堂共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6.下面讓我們來吃一塊方塘,猜猜看,一塊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時間?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知道測量氣溫的方法,能夠用溫度表測出當時某個地方的氣溫。

 。2)啦解氣象站測量氣溫的工作原理。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不同地點測量的溫度數據中發(fā)現問題。

  (2)能夠從親身經歷的活動中體會數據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從事收集數據工作,樂于研究自己提出的問題。

 。2)有重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空氣溫度計,百葉箱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復習引入。

 。ǘ┳灾鲗W習:

  1.學會使用溫度表。

 。1)觀察溫度表,認識溫度表的各個組成部分。

 。2)學會溫度的讀寫。

 。3)用溫度表的模型練習溫度的讀寫。

 。4)重點指導零下溫度的讀寫。

  2.測量教室里的空氣溫度。

 。1)學生測量、記錄教室內的溫度。

 。2)比較教室內不同位置的溫度。

 。3)學生討論各組測量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fā)現問題。

 。4)學生匯報各組測得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fā)現問題。

  3.測量不同地方的溫度。

 。1)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測量的數值,在此基礎上討論本小組測量的方法。

 。2)確定測量的地點,并對自己小組的測量結果作出預測。

 。3)學生分成小組測量各個不同地方的溫度,并記在P83的活動記錄紙上。

  (4)匯報數據,討論測量結果和預測的結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討論測量溫度的規(guī)定和百葉箱的由來。

 。1)觀察P41的“一天氣溫變化的記錄圖表”。

 。2)思考:從表格中你能發(fā)現什么?

 。3)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引導學生總結數據中隱藏的規(guī)律。

 。4)討論:怎樣測量氣溫才比較可靠。

 。ㄈ┱n后研究:

  指導學生繼續(xù)收集天氣數據,并且記錄在天氣日歷上。

科學教案 篇4

  預期學習結果: 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了解變異有兩種: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能對同一種類的動植物外形特征的差異性進行觀察比較,并做出解釋。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難點:能對動植物的特征及其差異性進行分析,并做出解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做了一個游戲,有的同學一下子就被認出是誰家的孩子,甚至是誰家的孫子或孫女,但是有的為什么很難被認出來呢?

  2、學生討論。

  3、小結:我們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樣,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二、了解生物變異的概念。

  1、游戲:找找照片中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記錄下來。

  2、學生仔細觀察。

  3、交流發(fā)言。

  4、匯報課前圍繞自己家庭成員特征調查的結果。

  5、小結。

  6、統計各組數據,匯總出全班的數據。

  7、講解:變異。

  三、認識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1、提問:動植物身上也有這樣的變異現象嗎?

  2、引導學生進行假設。

  3、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上的插圖。

  4、匯報交流。

  5、小結。

  6、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9頁關于三葉草的資料。

  7、補充我國培育金魚的歷史,指導學生體會對生物變異現象的利用。

  四、了解變異的種類。

  1、用展示介紹變異的種類。

  (1)可遺傳的變異。(2)不可遺傳的變異。

  2、小結。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經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紙的選擇,能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發(fā)表、交流各自的觀點,并能虛心傾聽他人的建議。

  3、學會做之前先考慮怎么做,做時不斷調整,做后能看到優(yōu)點和不足,并能及時改進。

  4、體驗和別人合作更能做好一輛紙車的樂趣。

  教學準備

  剪刀、膠水、雙面膠、各種厚薄不一、顏色各異的紙(盡量多上一些)、各種車輛圖片、自制一輛紙車。

  教學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輛車(紙車),你有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嗎?

  誰愿意玩一玩?

  你也想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紙車嗎?今天我們就來親自動手做一輛漂亮的紙車。

  2、觀察車的主要組成部分。

  為了做好一輛紙車,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上課前,老師已經讓你們去搜集各種各樣的紙了。再想想看,我們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看看老師做的紙車,這輛車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同桌討論一下,你們倆準備合作做一輛什么車?這輛車由哪幾部分組成?老師這里有很多車型的圖片,可以供大家參考,你們也可以做一輛老師沒見過的稀奇古怪的車。

  3、做一輛紙車。

  車型我們已經選擇好了,接下來該考慮什么問題了呢?還是讓我們發(fā)揮兩個人的力量,一起研究一下吧!把你們的計劃簡單地記一記,以免等會兒忘記了。

  不知道這幾個問題大家想好了沒有,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1)選用什么紙來做車廂?理由?

 。2)選用什么紙來做車輪?理由?

 。3)輪軸怎么做?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理由?

  做車的細節(jié)大家想得很多,但其他方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比如剪刀的使用、小組的合作等等)

  看來大家的確考慮得很周到,那么我們就開始動手吧。比一比哪一組合作得最愉快。

  4、試試紙車能跑多遠。

  紙車終于做好了,真想來一場比賽。比什么呢?大家發(fā)表一下建議。

  確定幾項:

 。1)比誰介紹的紙車特點多。

 。2)比誰發(fā)現的問題多。

 。3)比誰想的改進方法好。

  (4)最后比誰的紙車跑得遠。

  大家先分組準備一下,3分鐘后比賽正式開始。

  下面我們分四個大組進行比賽。

  5、后續(xù)活動。

  你們想對自己的紙車作些改進嗎?簡單說說你們的計劃。

  好好干吧,你們一定行!教師等著看你們更棒的紙車!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雞蛋和雞是經常吃的。于是我們利用設疑“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喜歡吃雞?都知道有哪些雞?”引發(fā)小朋友回憶生活經驗,以此來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將活動切入正題。這樣,小朋友的興趣也容易被吸引過來。

  活動目標

  1.通過為小朋友講解和觀察小雞孵化從蛋到雞的轉變,從而知道雞生蛋、蛋變雞的由來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周期,從而幫助孩子培養(yǎng)和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從未能孵化出的雞蛋中,讓小朋友學習到生命的寶貴,學會照顧幼小生命,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和愛心。

  3.通過講解過程中的互動,讓小朋友知道每個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權利。

  活動準備

  數字孵化器、已孵化兩周的雞蛋、制作雛雞盒的設備、相關的活動主題卡,電源插座、彩色記號筆、白板、溫水、食物(如:蛋黃、用水泡過的米或飯、新鮮洗凈的菜葉)

  活動過程

  1.通過設疑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

  師: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有哪些雞?

  師:雞蛋和雞小朋友們都見過,有誰知道雞蛋是怎樣變成雞的?

  評析:通過一些簡單的提問,以此來激發(fā)小朋友的情趣,是他們對課程產生興趣。

  2.了解雞蛋的不同

  通過圖片的展示與講解,讓小朋友有感性的認識孵化小雞的雞蛋和日常吃的雞蛋的不同之處。

  評析:讓小朋友們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紹孵化過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觸摸孵化器的觀察窗,觀察孵化器的構造。在通過講解,讓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個關鍵因素:即溫度、濕度、翻蛋。并啟發(fā)小朋友尋找生活中旋轉加熱的東西。

  4.大家一起給三個將孵化出殼的小雞起名字

  將小朋友們說的喜歡的名字都寫在白板上,然后通過舉手評選,選出三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名字,作為三只小雞的名字。

  評析:通過為小雞起名字,讓小朋友們學會參與、公平評選、自己做決定。

  5.制作雛雞盒

  教小朋友們如何制作雛雞盒,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小朋友們思考回答

  師:為什么要在盒子上開幾個洞?

  師:為什么要放電燈?

  師:為什么要在盒子底部鋪上報紙?

  6.小朋友們喂小雞

  小雞出殼毛全部干后,將小雞放入制作的雛雞盒內,讓小朋友們撫摸、觀察。

  破殼后1-2天后,準備一些與水混合的蛋黃、菜葉等,請一些小朋友來喂小雞。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工具和機械單元第2課,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課本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杠桿省力與費力的規(guī)律。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杠桿。從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杠桿,與今天的課堂對接起來,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如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上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分析出杠桿的特征,從而讓學生能夠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認識一些生活生產中的杠桿。

  第二部分:研究杠桿的秘密。

  這部分內容是本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費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并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杠桿現象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了,但孩子很少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書籍或電視上對杠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并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科學認識。本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并通過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認識杠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的杠桿、費力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杠桿有三個主要位置: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杠桿有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三種。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杠桿尺的模型做實驗,研究杠桿的省力、費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情況。

  2.學會正確收集實驗數據,通過正確收集實驗數據和結果的分析與分類,得出科學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科學實驗中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

  2.養(yǎng)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學學習習慣,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作用,通過對杠桿尺的研究,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杠桿的簡單原理,利用得到的實驗數據解釋生活中的杠桿問題。

  教學突破

  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給學生。本著以科學課標的精神指導科學教學的原則,遵循課標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論,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可以對教材內容做適當處理。在學生探究時,教師有扶有放,在教學活動中將講解與指導相結合。在學生分組實驗之前,老師先和一名同學合作完成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看清實驗步驟,明白實驗的注意點。在師生合作完成示范實驗之后,引領學生分組合作,經歷這么一個科學探究過程——多次實驗、收集數據、初步結論、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教師:木棍、大石塊、撬棍撬石頭圖片等。

  學生:簡單機械盒、支架、杠桿尺、鉤碼盒、杠桿尺的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機械和簡單機械。

  2.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一個學生上來也搬不動)

  哎,總得想個辦法呀!能不能用我們學習的簡單機械來幫我們完成這件事呢?用什么工具呢?

  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板書:杠桿

  二、新課探究

  活動一:認識杠桿。

  什么是杠桿?

  1、出示撬棍撬石頭圖片。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結合撬棍撬起講臺和教材內容,分析杠桿各個部分的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第四頁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學生畫三個點,老師巡視指導。

  6、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找出三個點的正確位置。

  7、分辨杠桿

  觀察第4 、5頁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分別找出三個點)

  8、學生通過逐一的觀察分析,說出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簡單說明理由。

  9、集體交流,最后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給出正確答案。

  活動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教師對杠桿尺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進行介紹。

  3、教師提問: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六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六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據記錄在第6頁的“杠桿尺的記錄表”內。

  6、學生動手實驗,并按要求記錄數據。

  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填寫: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7、學生對所得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回答表格下面的問題。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8、學生分析數據,說出大體意思,但表達不夠簡潔和完整。

  9、師生一起對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的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即

  杠桿的規(guī)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三、拓展活動

  1、思考: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2、學生思考,各組回答自己的操作步驟。

  3、老師引導發(fā)現: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總結。

  教師補充完整:1. 杠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杠桿的規(guī)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發(fā)現杠桿尺: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

  五、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yè)

  閱讀資料庫“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問題。

  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個_______,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板書設計

  2.杠桿的科學

  活動一:認識杠桿

  杠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活動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杠桿的規(guī)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發(fā)現杠桿尺: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數。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在導入的時候,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在突破難點的時候,通過“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的方法,使學生突然就明白了,這種“一點擊破”的感覺很開心。

  不足:學生做實驗不能在我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所以在分析與歸納時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做準確的表達。

  改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把時間安排好,把時間留給學生,做到教師的引導作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氣球》科學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