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小學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上的動物不僅身體構造不同,生活習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見的6類動物分類方法:哺乳類、鳥類、魚類、昆蟲類、爬行類、兩棲類。
3.初步了解6類動物的主要特點。
4.能通過合作形式整理總結出動物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小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尋找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
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做出科學判斷。
【教學準備】
教學用的6種典型動物圖片或標本。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
1.從舊課引入。
。ㄌ峁 6種典型動物的圖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
3.從討論活動中捕捉探究的問題。
1.回憶上一課的活動內容。
2.學生說說這6種動物的特點。
3.小組討論。
引發(fā)探究的興趣。
二、尋找相似動物的特點
1. 提供豐富的動物圖片。
2.說說為什么這樣找?這樣找的理由是什么?它們怎樣相似?
1.先找出一種與貓、鴿子、金魚、甲魚、青蛙、蜻蜓相似的動物。
2.分組將其他的動物分別歸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科學素養(yǎng)。
三、逐步建立淺近的概念
1.將看法一致的動物分別列在表格中。
2.將看法不一致的動物羅列出來。
3.運用先前達成的共同特征來分析該種動物,如果看法達成一致則列入表格,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教師則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主要是形體特征和行為方面的)。
4.提供科學家的分類依據(jù)和命名方法,交流:我們的看法與科學家的分類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和補充?
1.說說這樣處理的依據(jù)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陳述自己的理由。
3.進一步抽象各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并為每類動物命名。
4.還有哪些動物和這6類動物都不相似?蝸牛是哪類動物呢?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事實作出判斷的能力。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四、尋找動物的共同特點
1.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2.教師總結動物的共同特征。
1.小組討論。
2.交流,達成一致。
從找相似的動物實踐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五、作業(yè)
學生完成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2.形形色色的動物
和貓相似的動物:
和鴿子相似的動物:
和金魚相似的動物:
和甲魚相似的動物:
和青蛙相似的動物:
和蜻蜓相似的動物:
小學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chǎn)生興趣。
2、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磁鐵,回形針、紙片、紐扣、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等。
2、活動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3、區(qū)域活動材料:
1)、動物迷宮板6塊,每塊配有立體小動物,底部有回形針。
2)、立體魚若干,頂部別有回形針;魚竿10根,線上系有磁鐵。
3)、礦泉水空瓶8只,里面裝有回形針。
4)、U字形,長條形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1、引發(fā)幼兒解決問題,找出最佳方法。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老師不小心把許多回形針散落在地。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幫助老師?試一試哪種辦法最好?為什么?
2、幼兒感知,探索磁鐵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1)、提供紙片、鐵夾子、紐扣、螺絲、小積木、易拉罐、鐵質鉛筆盒、硬幣等,請幼兒猜測:磁鐵除了能吸住回形針,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2)、幼兒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
(3)、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特性,引導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并相互交流。
4、分組活動。
(1)、走迷宮:把磁鐵放在迷宮板的下面玩。
(2)、釣魚:看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釣的魚最多。
(3)、取回形針: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過來,設法把回形針從瓶中取出。
(4)、U字形、長條形磁鐵: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5、交流活動情況: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材內容分析:
磁鐵在生活中經(jīng)常被使用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學期的綜合主題教材的主題二《小問號》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鐵的秘密》這一科學活動。于是,我首先對教材中的活動內容進行了了解,發(fā)現(xiàn)內容還是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過程設計也比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做調整的部分。
科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方法與技能”、“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組成。因此我首先將活動目標進行了調整:第一個知識目標定為——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磁鐵可以吸住鐵制品的特性。而原來的目標——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chǎn)生興趣。這是一個包含多個核心科學概念的目標界定。由于并沒有明確指明磁鐵的特性是什么,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可能涉及到磁鐵的很多特性,比如“磁鐵能吸鐵”、“磁鐵能隔著一些材料吸東西”、“磁鐵兩端的磁力最強”,等等。這樣多的科學概念,讓大班的孩子在一個活動中來掌握,是很難較好的完成的。由于沒有明確的核心目標,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探究不充分,孩子就無法探究出一個明確的科學概念,進而失去了探索的興趣;第二個為技能目標——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養(yǎng)成實驗后記錄的習慣。在科學活動中,幼兒的記錄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增加了幼兒記錄這一環(huán)節(jié);第三個為情感目標——對探索活動感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制定完成,接下來我根據(jù)書上的內容對活動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設計。正規(guī)性的科學活動通常要受時間的限制,但是,幼兒的探索欲望是無止境的,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教師應該牢固樹立“寓科學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意識,因此,在活動的結尾處我認為需要有一個延伸,讓幼兒繼續(xù)探索磁鐵的更多秘密,如磁鐵有正負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等特點。
小學科學教案3
教學設計:
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f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fā)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fā)時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yǎng)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fā)現(xiàn)象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么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干了,變成水蒸氣,蒸發(fā)掉了等等)
3.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么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么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xiàn)象,我們就叫做蒸發(fā)。(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fā)現(xiàn)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fā)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jīng)驗怎么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fā)掉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么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后,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0.現(xiàn)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fā)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fā),關于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現(xiàn)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xiàn)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fā)掉,你有什么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小學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游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松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并試著解釋其中的道理。
、抛约菏窃趺礃幼龅?
、茷槭裁匆@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么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獲。
5、小結:汽車方向盤分為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動輪時,長軸也跟著轉動,并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制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制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 盤、小滑輪 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制作的輪軸并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⑴將輪軸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朴脧椈沙釉谳嗇S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shù);
⑶換更大的輪 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葥Q鉤碼數(shù)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7、小結: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為什么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湃绻演嗇S比作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哪里?動力點在哪里?阻力點在哪里?
、聘鶕(jù)杠桿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為什么能夠省力。
9、小結: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為輪的半徑總是大于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于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為什么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觀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胚@個器械的輪是什么?軸是什么?
、七@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shù)膶W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后小節(jié):
小學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道大自然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有關觀察、調查的結果。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果。
3、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選擇一個觀察地點,供學生觀察。(校園內)。2、觀察記錄紙。3、調查用的一些工具(繩子、尺、放大鏡等)。4、課前準備好有關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是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部分的.開篇之作。本課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討論有生命物體的特征等活動,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學生對有生命的物體有著天生的興趣,對小動物的關注和對植物的觀察從他們幼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此“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這種親身體驗會增加更多的感性認識。在活動中邊找邊記,能鍛煉學生的記錄能力,利于在收集證據(jù)過程中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為后面的研討提供大量的“食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你喜歡什么植物?你對樹進行研究過嗎?從書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沒有到一棵大樹前觀察過?想去觀察嗎?
一、小組討論心目中有關樹的信息,并記錄在紙上。
。1)學生討論(四人一組)自己心目中的樹。
。2)把討論的信息寫于紙上。
二、怎樣觀察一棵大樹。
。1)如果你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么?學生討論。
(2)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學生討論。老師講述觀察要有序、有計劃,并把觀察得來的信息記錄在紙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帶動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
。1)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
。2)學生根據(jù)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要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寫在記錄紙上。
四、讓學生通過討論后,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
。1)學生回教室,匯報交流。
。2)對照兩張記錄紙,討論以前看到的內容和現(xiàn)在觀察到內容有什么不同?
。3)為什么我再去看會知道的更多?
(4)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著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五、后續(xù)研究。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容,進行觀察。
第二課時
導課: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到校園中觀察了生物,同學們主要對大樹進行了觀察,大樹的樹干上、樹枝上、樹葉上、樹根下,各個地方都有生物,我們要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
你能不能告訴我,你觀察到的那棵樹是怎么樣的?
一、用簡便的方法描述樹的形狀、粗細和高矮。
用動作比劃你看到的樹冠的形狀。
用手比劃你的大樹的樹干有多粗。
用比較的方法告訴別人,你的大樹有多高。
二、觀察、描述樹的其他方法
畫一畫,你所觀察到的樹的葉子,大樹。
展示一下你撿來的樹的果實。
你看到的樹皮是怎樣的呢?你用什么辦法把樹皮給同學展示一下。
教師教學生拓印樹皮的方法,學生到校園內拓樹皮。
小結:用畫畫,拓印做記錄,搜集實物標本等方法,都是我們觀察,描述大樹時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對記錄、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對大樹進行描述或記錄,那你是否能根據(jù)別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樹?
出示一份觀察記錄,讓學生猜猜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教師將落葉、樹皮拓片分發(fā)給學生每人1份,讓學生到校園去尋找大樹。
四、作業(yè):
寫一份樹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時
導課: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觀察大樹和討論,大家對于大樹這種植物已經(jīng)了解得較為透徹了。下面請大家說一說你在校園內的觀察中,還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學生匯報
說一說你的記錄紙上的內容,是如何獲得的?
你還在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物?
在操場上發(fā)現(xiàn)了青蛙、蜻蜓、卷葉蟲、蝴蝶、螞蚱等小動物。
還在操場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沒有把它畫下來呢?
二、討論
我們觀察到了這么多的動物和植物,大家為什么認為它們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稱 發(fā)現(xiàn)地點
青蛙、螞蚱 校園圍墻邊
…… ……
它們能長大。
它們的生長都離不開水。
它們都需要養(yǎng)料。
它們都對刺激有反應。
……
生物體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兩類,引導學生分別說出它們。記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內容勾出來。
三、小知識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類。所有的生物都表現(xiàn)出生命的特征:生物體都有生長現(xiàn)象。生物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通過吸取營養(yǎng)物質,個體會由小變大,顯示生物體的生長特征。
生物體都能生殖和發(fā)育,都有應激性,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都有新陳代謝的作用等,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
四、它們是有生命的物體嗎?
說一說,書上的幾幅圖的幾種東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沒有?
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蔬菜;
山澗中的流水;
機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鮮花。
小學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ㄍ赜淦D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jù)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的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樹冠有大小樹干有粗細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結的果實不一樣葉片不一樣……
板書設計:樹的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小學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xiàn)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制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匯報:觀察燒杯里的水,你觀察到水里有什么?這些結果你是用什么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么才能知道這杯水里有沒有我們剛才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取)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節(jié)螺旋(調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強調
、俜垂忡R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谑褂脮r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鄄荒苡檬钟|摸目鏡和物鏡。
、茌p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僬勗挘猴@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畫在活動記錄上。
、趯W生分組觀察。
。ㄔ趯W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蹍R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R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并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里的微生物
、傩〗M制作小組采集水樣觀察玻片
②自主觀察
、蹍R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采集的水樣中有什么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僬勗挘耗阒廊绱松衿娴氖澜缡钦l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嗎?
、趯W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厶釂枺和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huán)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小學科學教案8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xiàn)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xiàn)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并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xiàn)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并思考問題,這是利于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fā)展的因果聯(lián)系,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yǎng),這本節(jié)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教學目標:
1、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愿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準備:
玻璃磚、塑料水盆、硬幣、筷子,魚和透明魚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現(xiàn)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議論。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磚后面“折斷”了?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光的折射現(xiàn)象
①硬幣升高
準備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問: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根據(jù)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fā)出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jīng)過了哪些物質?
、隰~兒變大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提問:為什么出水的魚會變小變瘦了哪?
根據(jù)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jīng)過哪些物質?
、鄞髽湔哿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jù)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么進入你的眼里,經(jīng)過幾種物質?
、芰信e實例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光線折射的規(guī)律。
2、提出問題: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F(xiàn)象。分析幾種現(xiàn)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它在傳播時經(jīng)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
3、學習小組討論、匯報。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動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xiàn)象。
四、拓展活動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wǎng)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jié)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并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教學重點
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一些動植物夾套保溫泵的季節(jié)性變化。
教學準備
準備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LC型羅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征的圖片。
二、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區(qū),天氣現(xiàn)象總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稱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四人小組討論。
3、秋天氣候的特征。
4、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
5、小組匯報。
6、師生小結。
7、在不同季CB系列齒輪油泵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8、小組討論后匯報。
9、教師小結。
三、課后作業(yè)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小學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
2、觀察磁鐵形狀,根據(jù)形狀給磁鐵取名。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磁鐵的用途,體會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樂于表達和交流。
3、激發(fā)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交流、整理關于磁鐵的知識。
【教學難點】知道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應用于許多方面。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塑料小車、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寶刀傳說。(課件圖片出示)古代的俠客不光武功高強,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隨著冶煉技術的發(fā)展,從青銅兵器到鐵制兵器,越來越結實,但是也有了一類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樣的刀,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卻說是“寶刀”。原來,其他的兵器不敢輕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會被它吸住,力氣小的人往往會讓兵器脫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鐵制的暗器還沒傷到人,只要用寶刀在面前揮舞幾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難怪被俠客們稱為“寶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2、聽完了寶刀的傳說,我想小朋友們的心里一定出現(xiàn)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吧?呵呵!不著急,再看看老師的遙控小車吧!
3、演示遙控小車:把一塊磁鐵用紙包上放在塑料小車上,把一根條形磁鐵包裝成指揮棒狀,手拿“指揮棒”靠近小車,吸引或排斥著小車前進和倒退。小車怎么會聽我的指揮?
4、怪事還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奧秘嗎?學生猜測、交流、討論。
二、我們對磁鐵的了解:
1、在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也都使用了磁鐵。我們知道磁鐵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記錄紙(我們知道的磁鐵)上畫出或者寫出對磁鐵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樣把小組知道的有關磁鐵的事情介紹給全班小朋友。一會兒我們開個小小交流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多,介紹的好。
3、小小交流會:我們知道的磁鐵。
。1)、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以“磁鐵”為中心用網(wǎng)狀圖形式記錄在黑板上。
。2)、評比得出最佳表現(xiàn)組。
三、利用網(wǎng)狀圖,整理磁鐵知識:
1、形狀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課件圖片出示)
。2)、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磁鐵,怎么進行交流介紹呢?為了方便,人們就根據(jù)形狀給磁鐵取名了。你能給這些磁鐵取個名字嗎?(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統(tǒng)一到通用稱呼上來:蹄形、條形、環(huán)形磁鐵等。)
。3)、為什么磁鐵要做成這么多的形狀?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2)、磁鐵在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圖片出示,或補充介紹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3、性質
。1)、我們知道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們能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嗎?學生在記錄紙(我們所了解的磁鐵性質)上寫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鐵的性質。
。3)、交流匯報。
四、總結延伸:
1、回顧寶刀傳說和遙控小車,利用磁鐵還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戲呢?自己課后去設計設計哦!
2、對于磁鐵,我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學科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數(shù)數(shù)量是10的物體,會讀會寫數(shù)字10,知道10以內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shù)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培養(yǎng)學生眼、腦、口、手協(xié)調活動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結合主題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
教學設想: 1.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蘋果"連線等創(chuàng)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在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愉悅的課堂物化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
2.以操作為認知的突破口,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增加教學厚度,滲透有關數(shù)軸和數(shù)物、數(shù)形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準備:
主題畫、小圓片、小紅花、計數(shù)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圖、梨子圖片、貼在小黑板上的蘋果圖片(圖上有數(shù))
學具準備:
直尺、10朵小紅花、10根小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立美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對,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今年國慶節(jié)天安門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非常熱鬧,大家想看看節(jié)日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嗎?(出示主題畫)引導學生觀察紅旗、燈籠的數(shù)量(8),每幅標語的字數(shù)(9),幾位小朋友、幾個汽球(9)。教師拿一張帶汽球的小朋友圖片邊跑邊說,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個汽球(貼上畫面),現(xiàn)在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幾個汽球?(10)
板書:10的認識
你能用10說一句完整的話嗎?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認識數(shù)字10。
(1)領讀10。
看看10和我們前面學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個數(shù)字,10是兩個數(shù)字組成)
(2)請同學們拿出10朵小紅花,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fā)現(xiàn)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同學們經(jīng)過動腦擺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案,老師也來擺幾種。
老師今天帶來了10朵小紅花,準備獎給那些守紀律、肯動腦的同學。
2.教學10以內數(shù)的順序。
(1)出示計數(shù)器,先撥9個,再撥1個。"一共有幾個珠子?""10個珠子怎樣得來的?
(2)拿出直尺。我們數(shù)數(shù),從哪個數(shù)字開始數(shù)?(0是起點)
從0到9有幾個數(shù)字?(10)第10個數(shù)字是幾?(9)找到10,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誰能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遍?
(3)幻燈出示:按順序填數(shù)。
、5口7口口口
、诳9口口6口口
2. 比較9和10的大小。
貼第一、二幅五角星圖,板書:9 10
9和10誰大誰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左手中、食指叉開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圖,板書:10 9
10和9用什么符號連接?(右手中、食指叉開示" )" )
10還可以比哪些數(shù)大?(10比0→9中的每一個數(shù)都大)
4.教學10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邊擺邊輕輕地說組成,教師巡
視指導。)
指名學生回答,你想出幾種擺法?怎樣擺又好記又不會漏掉呢?(按順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學10的寫法。
投影片示范,10由兩個數(shù)字組成,所以寫時占兩格。第55頁書寫格學生先描后寫。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對口令。男:我說7。女:我對3。同位合:7和3組成10。(同時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請10位同學到講臺前來,每人一張寫上數(shù)字的梨子圖片。(叫了7名同學后問:"我還要叫幾名同學"?)分成二組,1--5一組,5--9一組。
手拿"1"的說:"我是1,誰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學迅速跑到"1"旁邊,"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齊答:"對對對,
請上位",兩人握手上位。
四、練習反饋,成功立美.
(1)第55頁"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數(shù)軸上填數(shù),練習數(shù)序。
第2題讓學生用線連出組成10的兩個數(shù)。教師巡視指導,請學生板演。(小黑板上貼有寫上0-9的一個重復數(shù)字5的蘋果圖片)
(2)幻燈片出示練習題。填"〉"、"〈"號
口〉8 口〈10 口〉9
五、課堂小,整體立美。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老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0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和同學是好朋友"。
板書設計: 10的組成.
淺議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兼評吳曉秋老師的"10的認識"
周新高 (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xiàn)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豐采,發(fā)揮美能效應,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刨設情境一一學生在羹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huán)境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教學時,吳曉秋老師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以國慶閱兵典禮和天安門主題畫面導人,通過燈籠數(shù)、紅旗數(shù)、標語字數(shù)復習8、9,在9個小朋友放飛9個汽球的基礎上,跑來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汽球,自然導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shù)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教師補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梅花形圖案;10的組成連線練習,把數(shù)寫在紅紅的蘋果圖上。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簡潔美觀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優(yōu)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tài)組合,優(yōu)化了課堂的物化環(huán)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chǎn)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學生在美的情意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xié)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擺小棒、比大小、對口令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一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吳老師承續(xù)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以小紅花、紅五星、鼓掌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與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小學科學教案12
一、課程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科學素養(yǎng)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tǒng)一。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四、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并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c)發(fā)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d)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e)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lián)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f)樹立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g)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h)開展環(huán)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yǎng)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huán)境間的關系。
小學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chǎn)生、響度與音高的區(qū)別。
2、使學生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到人的耳朵。
3、學生能區(qū)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chǎn)生、響度與音高的區(qū)別。
2、學生能區(qū)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制作的各種樂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二、展示交流。
1、教師公布規(guī)則。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并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3、師生共同評出“創(chuàng)意獎”、“制作獎”。
三、拓展。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并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第二課時
一、舉辦演奏會、組間互評
◆模擬課堂
師: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了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樂器。
活動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fā)聲原理和特點。
2.觀眾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tài)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將評選出優(yōu)秀制作獎和優(yōu)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jù)其他小組的表現(xiàn)在不同數(shù)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評價內容
我們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資料 ☆☆☆☆☆
我們能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了驗證 ☆☆☆☆☆
我們的樂器演奏效果還不錯 ☆☆☆☆☆
我們小組能密切合作 ☆☆☆☆☆
二、小組自評
◆模擬課堂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xiàn)得怎么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評價內容
樂器的外形美觀 ☆☆☆☆☆
樂器的設計有創(chuàng)意 ☆☆☆☆☆
樂器演奏的聲音準確、優(yōu)美 ☆☆☆☆☆
小組成員在演奏時能做到團結、合作 ☆☆☆☆☆
三、改進樂器
◆模擬課堂
師:經(jīng)過近三周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么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小學科學教案14
一、教材解讀:
本節(jié)課是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推測和驗證光的傳播特點——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二、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懂得光是直線傳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有依據(jù)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xiàn)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jù)。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jù)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激光筆。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及夾子,一張黑色卡紙做屏、塑料管。
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蠟燭、黑色光屏、帶洞的卡紙)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小學科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依照自己的生活習慣給食物分類;
2、調查本班學生最愛吃的三種食物制成統(tǒng)計表;
3、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及其來源;
4、懂得營養(yǎng)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的:
1、每天吃的飲食,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對自身的健康增強意識;
三、教學準備:
老師:圖片、統(tǒng)計表
學生:碘酒、土豆、蘿卜、花生米、部分食物卡片、部分食物實物;
四、教學過程:
1、(1)出示食物圖片
提問:同學們能用一個詞概括這些東西嗎?(食物)
看到這些實物你有什么想法?人為什么要吃食物?
。2)導入新課:
俗話說:“人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看來吃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文化,我們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科學,吃得健康,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
。ò鍟 我們吃什么
2、認識食物并分類:
。1)學生閱讀教材40頁的資料,并劃出你知道的營養(yǎng)成分。
(2)互相討論:你們在生活中了解哪些知識?
糧食類:主要有淀粉、雞蛋、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質;
油脂類:主要含有脂肪;
素菜、水果類:主要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纖維素
。3)指導學生認識食物營養(yǎng)標簽;
3、檢測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指導學生認識實驗器材及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用”碘酒“探測”淀粉“的實驗,并觀察異同,做好記錄;
。3)檢測花生米里有沒有油脂,并做好記錄;
4、填統(tǒng)計表:
。1)學生回答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2)指名學生上講臺在統(tǒng)計表中畫圈,其余學生思考愛吃食物含有什么成分;
。3)分析統(tǒng)計表,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存在什么問題?
。4)討論: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行不行?
5、小結:
食物要多樣人,不能偏食、挑食,吃清淡些并多水;
30年前是吃飽,10多年前是味道,現(xiàn)在是吃健康。
6、作業(yè):
了解我們一在中必須補充哪些營養(yǎng),以及各種營養(yǎng)需要多少?并從哪些食物中獲取?
【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06-15
小學科學教案11-25
小學科學教案12-08
小學科學教案08-27
【薦】小學科學教案12-09
小學科學教案【熱門】12-09
小學科學教案【推薦】12-09
【推薦】小學科學教案01-01
【熱門】小學科學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