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禮儀
赫哲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較少的少數(shù)民族,只有1400多人。赫哲族是個有著獨特禮儀文化的古老民族,它曾有“黑哲”、“黑津”、“黑真”、“額登”等名稱,過去曾因為赫哲人以魚皮為衣和使用獵犬,一度被稱為“魚皮部”和“使犬部”。解放后統(tǒng)一稱為赫哲族。
赫哲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國東北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沿岸,其中大部分聚居在黑龍江省的同江、撫遠(yuǎn)、饒河等縣的沿江地帶,少部分分布在撫元鎮(zhèn)、勤得利、蘇蘇屯、佳木斯等地,其余的居住在富錦、集賢、樺川、依蘭等縣境內(nèi)。
赫哲族居住的三江平原和完達(dá)山一帶,江河交織,土地肥沃。盛產(chǎn)鰉、鱘、大馬哈魚等各種魚類。高山密林中棲息著多種野獸,出產(chǎn)許多名貴藥材。素有“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進(jìn)飯鍋里”之說,形象地反映了這一帶的富饒。
赫哲族世世代代以捕魚、狩獵為生,他們的衣、食及生活習(xí)俗等無不與魚獵緊密相關(guān),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fēng)格。
赫哲族的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過去婚姻一般都是由父母包辦,普遍實行早婚,一般男子十八九歲、女子十五六歲便結(jié)婚。擇偶標(biāo)準(zhǔn)多半是看男子是不是捕魚或狩獵的'能手,看女子是否心靈手巧能干。以前有的老人挑選女婿時,是看他能不能用一刀削成一個烤魚用的“說倫”(即烤魚杈)。
赫哲族青年男女的結(jié)合,一般是在捕魚或狩獵等勞動生活以及比賽摔跤或滑雪運(yùn)動中結(jié)交相識后,由男方的長輩向女家提親。女方家長同意后,即商定彩禮,一般都要贈送馬、豬、酒及衣服之類的東西。
赫哲族的婚禮保留著本民族的習(xí)俗。結(jié)婚時,新郎要披紅掛綠,身穿長袍,由伙伴陪著去女家迎親;槠谌缡嵌,迎親隊一般都搭裝飾有彩棚的狗爬犁去;若在夏秋時節(jié),則乘彩船去。迎親的人必須是單數(shù),因為娶回新娘后便成了雙數(shù),取雙雙成對之意。新娘的打扮是穿紅衣紅褲,頭蓋紅布,頭發(fā)由做姑娘時的一條發(fā)辮改梳成兩條辮子。男方來迎親時,女家也有送親的。送親的人可以是新娘的兄弟姐妹或母親,只是父親不能去送親。
新娘到了男家,與新郎在屋門前拜天地。這時人們端著盛滿小米或高粱米等糧食的酒壺來祝福一對新人美滿幸福。隨后,新郎和新娘入洞房拜祖宗。新娘在洞房中還要“坐福”,即臉朝墻,背朝外,盤坐在炕上,等到婚宴結(jié)束后才能下炕。有趣的是一對新人要在洞房中共吃豬頭和豬尾巴。據(jù)說新郎吃了豬頭表示他領(lǐng)頭在前;新娘吃了豬尾巴則會跟隨丈夫好好地生活,和睦相處。
赫哲族的寡婦改嫁不受限制,也不受歧視。因此寡婦不改嫁的很少,只是改嫁時不舉行結(jié)婚儀式。
赫哲族實行土葬,人死后埋在村屯外邊地勢比較高的地方。以前的葬法是挖一個長形土坑,四周砌以圓木,遺體放入后,上面加蓋,然后堆起墳堆。后來赫哲族也采用棺葬,并且將死者生前用過的東西隨棺入葬。過去,赫哲人死后,還有一些習(xí)俗,比如有一種叫“檔子”的守孝習(xí)俗。人死后,親屬要在房子里設(shè)一靈位,每天供奉茶飯,晚上睡前還要為死者鋪床,表示死者還活著。守孝一年之后,由薩滿(即宗教職業(yè)者)做一個木偶放到室外的小棚內(nèi),三天后薩滿將木偶送到野外去,并向西方射三支箭,為亡靈指明升天之路,這時守孝才告結(jié)束。
此外,赫哲族的兒童死了不埋入地下,他們認(rèn)為孩子的靈魂小,埋入地底下出不來,生怕以后不再會有孩子了。因此孩子死后一般都是用樺樹皮將尸體裹起來放在樹杈上。實際上這是一種樹葬或風(fēng)葬的形式。
【赫哲族禮儀】相關(guān)文章:
淺談赫哲族的民族禮儀03-28
赫哲族禮儀有哪些05-12
赫哲族都有哪些民族禮儀05-12
赫哲族禮儀科普知識02-24
赫哲族諺語摘抄03-01
描寫和贊頌赫哲族的詩06-27
赫哲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有哪些04-29
赫哲族的三大節(jié)日是什么12-03
赫哲族語言文化傳承的可行性論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