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論文精選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xiàn)象與人文現(xiàn)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論文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高中地理論文
從1908年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首次提出秦嶺一淮河地理分界線,到2009年在江蘇淮安建成的中國南北分界標志,百年中秦嶺一淮河被人們一再關注、議論與認識。且讓我們用逆向思維探究秦嶺一淮河的地理意義:假如沒有秦嶺?
假如沒有秦嶺,南北方地理分界會在哪里?南方與北方的地理環(huán)境又會怎樣?
要回答這些問題,先來了解一下秦嶺一淮河的地理意義。秦嶺一淮河的地理意義的確豐富且重要。秦嶺一淮河是我國一月份OoC等溫線;日均溫≥lOcC積溫4500。C等值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旱地農(nóng)業(yè)與水田農(nóng)業(yè)的分界線;水稻主產(chǎn)區(qū)與小麥主產(chǎn)區(qū)的分界線;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秦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該線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與平原為主,該線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與丘陵為主;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我國華中與華北的分界線。此外還有大家不怎么關注的干燥度(可能蒸發(fā)量與降水量比值)為1的等值線也與秦嶺一淮河吻合得相當好。
一月份是我國大陸氣溫最低的月份。當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時,南國卻是一派“草長鶯飛,綠意盎然”。我國南方與北方存在較大溫差,除了因南北緯度跨度大,晝夜長短與太陽高度角的較大差異拉大了太陽輻射的差異外,受冬季風的影響程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北方地區(qū)臨近冬季風的源地,受之影響大,加劇了冬季的嚴寒。而南方地區(qū)遠離冬季風的源地,加之諸多山脈的阻擋削弱作用,受冬季風的影響程度自然小于北方地區(qū)。秦嶺橫亙在黃土高原的南緣,猶如一個巨大的天然屏障,既阻擋了北方頻頻南下的獵獵寒風,也截住了南下的滾滾黃塵。受益的自然是秦嶺以南的漢水谷地與四川盆地,那里在冬日不用擔心寒潮的侵襲與風沙的肆虐。
可以大膽地這樣推測,假如沒有秦嶺,干百萬年來黃土將會不斷填充四川盆地,也許會出現(xiàn)一個“四川高原”,長江的中下游也許會被稱作“黃江”。更重要的是秦嶺阻擋了冬季風的南下,抑制了冬季低溫帶(一月平均氣溫OcC以下)向南方低緯度推進,它讓我國東部冬季的低溫帶偏北方。秦嶺的作用更表現(xiàn)在對南下冬季風的阻擋與削弱,抑制低溫帶南移的作用更為明顯。假如沒有秦嶺,我國東部一月份的OcC等溫線將南移。
我國東部的降水主要來自夏半年的鋒面雨。夏季風由南而北推進,雨帶隨之由南向北移動?偟膩碇v,南方夏季風來得早去得晚,雨季較長;北方夏季風來得晚去得早,雨季較短。秦嶺作為橫亙在中國中部海拔3000多米,寬數(shù)十至二三百公里,綿延1600公里的巨大山脈,對夏季風的阻擋削弱作用不言而喻。
秦嶺對夏季風的抑制,讓東部的多雨帶(年降水量≥800mm)位置偏南。但是,秦嶺山地地形的抬升又會在山南迎風坡形成較充沛的地形雨。這卻讓東部的多雨帶更容易出現(xiàn)在較高緯度的北方地區(qū)。那么,秦嶺到底讓我國夏季的多雨帶偏南還是偏北?理由與前面一樣,影響我國東部氣候的主導因素是大氣環(huán)流。因此在夏季秦嶺的角色主要還是擔當了抑制濕潤夏季風北上的巨大屏障。假如沒有秦嶺,我國東部800mm的年等降水量線將會向北方推進。那樣至少可以想象渭河是何等豐富的徑流,黃河下游也許就不會有過斷流的痛楚,“八百里秦川”將是“魚米之鄉(xiāng)”,黃土高原上飛揚的黃塵也會收斂些。還有,西安至咸陽一帶農(nóng)村的“倒人字形”房頂屋檐也許會改成江南的“人字形”房頂屋檐了,也許該消失的還有那句有點苦澀的,在關中流傳久遠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綜上分析,假如沒有秦嶺我國一月份OcC等溫線將南移,而我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將北推。那么,假如沒有秦嶺我國南方的分界線將是南移還是北推?其實不必自尋煩惱,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肯定存在,但斷然不是一條單薄的線,更不是一條可以畫在地圖上清晰可見的明確界線。假如沒有秦嶺,南方與北方的分界依然在現(xiàn)在的秦嶺一淮河“一帶”,這個分界應當是個過渡帶。這是因為首先秦嶺的位置剛好在我國南北方自然帶的邊緣地帶;其次秦嶺是沿緯線分布的山脈;再者,秦嶺擁有足夠高的海拔高度。滿足了這三個先天性條件,秦嶺對陸地自然帶由南而北的演變更替自然起到了加速作用,于是臨界現(xiàn)象在此得以發(fā)生。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同時擁有秦嶺上述三個特征的山脈還就只此一座。臨近的大巴山具備了高海拔緯向分布,但位置偏南不在自然帶邊緣,自然無緣成為中國南北方的分界。
至于遲遲未說到的淮河,既無屏障可言,又無地形變化之態(tài),只是緯度位置距秦嶺相近,且流向自西向東,也就成為秦嶺這個南北分界的自然延伸。更是因為《晏子春秋》中一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讓淮河成為人們心中南北方分界的一條界河。也正因為此,在一片口水仗中,江蘇淮安古淮河上的南北分界標志最終宣告竣工。這恐怕誤解了南北分界。其實淮河兩岸無論自然環(huán)境還是生產(chǎn)生活方式幾乎沒有區(qū)別,只有遠離淮河南北兩岸數(shù)百公里之外才能看到一些差異,如武漢與鄭州,揚州與徐州這就是本文不以“假如沒有淮河”為題的原因。
最后,再作一次假設。假如沒有秦嶺,在中國古老的中部大地上將會出現(xiàn)比京杭大運河早一千年的“渭水一漢水運河”,也許就在大禹時代,或是武王時代,再者秦皇時期,還有,全球氣候的持續(xù)變暖,一月份的OoC等溫線將會北移。我國亞熱帶將會向暖溫帶推進,秦嶺山地及附近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將發(fā)生調整與變化。其實,南北方的分界已然在悄悄的變化了。這,可不是“假如”。
篇二:高中地理論文
摘要:在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強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發(fā)展狀態(tài),因此,做好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培養(yǎng)更多知識淵博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精英人才還需要有健康、樂觀的心理,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然意義。本文對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教材中所隱含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樣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單純地學習地理知識,無法通過此學科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強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地理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重新認識,深入挖掘教材中潛藏的心理健康知識,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地理教學相結合,以此來實現(xiàn)精英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一、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師想要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師就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執(zhí)行者,教師的思想觀念對其教學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教師具備了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之后,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就會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反之,教師則會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入手,樹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進行培養(yǎng)。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學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夠積極地配合教師,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對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挖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習成績,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這對學生以后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說,當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地球上的水》這一課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知識講解,一方面是講解地理知識,對地球上的水資源組成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區(qū)別,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一思想的引入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滲透節(jié)約用水的觀念,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以教材為基礎挖掘心理教育知識
教師想要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地理教材進行深入挖掘,以教材為基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師脫離教材,引用課外資料來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就出現(xiàn)了本末倒置的情況,教師必須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懂得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傳授學生地理知識,附帶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隱藏的心理教育知識。
比如說,當教師想要為學生講解《旅游開發(fā)中的環(huán)境保護》這一課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從地理知識入手,為學生講解在旅游開發(fā)中為什么要保護環(huán)境,如何保護環(huán)境,當教師講解完地理知識,教師就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為學生講解一下當前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旅游中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問題等,然后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旅游過程中對環(huán)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以后旅游過程中就會自覺地不亂扔垃圾,不在景觀建筑上亂寫亂畫,進行文明旅游。
三、結合課外實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開展地理教學過程中,因為地理知識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過程中會采用實踐活動的方式。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通過親身感受來習得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外實踐是比較常見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理性的認識來影響學生感性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心理也能夠健康發(fā)展。結合課外實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動探究課題為基礎,教師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師將學生帶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切身的感受來了解自然,清楚自然與人類社會與諧相處的意義,以及如何與諧相處。同時通過野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說,當教師想要為學生講解《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這一課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城市垃圾清理情況進行調查。當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垃圾對環(huán)境的危害之后,學生就能夠認識到自己不應該亂扔垃圾,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對環(huán)境進行保護。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垃圾清理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知曉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難處,想要做好就必須克服重重困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地理知識,還應該借助地理教學這一平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進而確保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高中地理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11-18
高中地理教學論文15篇11-18
高中地理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研究論文09-27
高中地理教案01-07
高中地理說課稿04-11
高中地理的說課稿03-01
高中地理說課稿05-15
高中地理說課稿04-24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01-14
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01-03